关于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_4篇(共10页)6200字.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0919017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_4篇(共10页)62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关于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_4篇(共10页)62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关于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_4篇(共10页)62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关于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_4篇(共10页)62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关于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_4篇(共10页)62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关于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_4篇(共10页)6200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关于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_4篇(共10页)6200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关于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_4篇(共10页)6200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关于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_4篇(共10页)6200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关于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_4篇(共10页)6200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_4篇(共10页)6200字.docx

《关于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_4篇(共10页)62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_4篇(共10页)6200字.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_4篇(共10页)6200字.docx

关于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

  关于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范文1

  看完三毛的散文集《撒哈拉的故事》,对于一个看似平凡,柔弱无依的女子,孤身前往撒哈拉沙漠的勇气。

我除了钦佩与羡慕,我再也找不到任何的形容词来表达我内心的震撼。

我慢慢的阅读关于她的点滴词语,开始想象她的长相。

也许有剑一般锐利的眉,一出鞘便是刀光火影,但绝不是江南女子般纤柔远黛的细眉,也许有峻峭的鼻子,直挺挺地,像山峰,像刀一样削过一样的坚毅,而眼睛是灵动活泼的,黑色的眸子,剪下一抹抹水一样的柔光,嘴唇薄薄的勾起来的弧度有着女子的温良。

  她的文笔闲散而随意,有点像泼墨似,一点泼开了一朵盛开的水花,没有勾勒它的边幅,就这样说,我画好了,你看看吧,还狡黠的跟你说,可不许说不好看啊。

毫无目的述说着生活的琐事,连惊天动地的爱情里面,也夹杂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味道,合成一锅浓浓的汤。

没有生僻的词汇,没有冗杂华丽的铺述,没有旁征博引的宏大场面,甚至连贯穿故事的主线都乱糟糟的。

感觉她就坐在你对面,风尘仆仆,肩上带着月光,指甲里带着撒哈拉特有的细碎的黄沙,甚至一开口的声调都是沙哑的,像乌鸦叫似的(这些毫无疑问你能想象出来),她与你讲着她在撒哈拉的故事,但这个调皮的人呀,对一切事情都感到新鲜与好奇,于是她的精神不集中了,她的黑色的眼珠子开始来回滚动,嘴巴依旧一张一合,可不知不觉又讲到另一个故事里去了,的确,在三毛的文章里,常常是一个故事里穿插着另一个故事,你永远也猜不透故事的开头,高潮,结尾,这种神秘而有趣的探险活动,让你乐此不疲,让你牵肠挂肚,让你欲罢不能。

  听她炫耀像个孩子一样跟你讲,跑到沙漠的垃圾堆里,寻找不同的东西,把他们改造成富有现代感的工艺品。

听她动情的跟你讲沙漠里默默工作着的哑奴,双手捧出来的感恩与友爱,听她淘气的跟你讲到政府公寓里偷植物,听她调侃的跟你讲她与荷西之间的打闹耍玩&;&;三毛对于美好的东西,抱着热烈的渴望与向往,对于厌恶的东西,她嗤之以鼻,口诛笔伐。

她毫不掩饰,毫无造作,有着小女儿的娇嗔,有着妻子的温良贤惠,也有大女人般挡风遮雨的坚不可摧。

  我想,最终让三毛留在撒哈拉,并把那儿当成家的,一定是那个叫荷西的男子。

他在知道三毛要飞去撒哈拉的梦想之后,默默地像公司要求调去撒哈拉分公司工作,默默地提前为三毛准备好一切(尽管这样的准备显得仓促而不足。

)但当他张开双臂(我猜想它该是伟岸而宽广的),说:

的时候,三毛一定再也没有任何犹豫了吧。

一个能安静陪伴自己的伴侣。

了解自己的伴侣已经多么不容易,更何况荷西契合着她的灵魂,接受她狂浪不羁的梦想。

  可惜后来的荷西死于意外,这一定让三毛痛不欲生,仿佛灵魂被生生的撕成两半,荷西带走了三毛的一切,她的天真,她的调皮,她的可爱,还有再也回不去的时光。

后来,三毛好长时间没有勇气去提起笔去写东西,对于一个失去了灵魂的人,所有再美好的文字,也是多么的苍凉,荒芜。

  再次提笔的三毛,退却了小女儿的羞涩,洗尽了生活的铅华。

睿智却也沮丧,智慧却饱含泪花。

  生活给予她的所有苦痛,在荷西死后的几年内,随着三毛的死亡,一切消失殆尽了。

  &;他们死时也不分离。

&;

  关于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范文2

  《撒哈拉的故事》,一听名字就知道是写的沙漠生活,与《哭泣的骆驼》里那种一贯凄惨、荒凉和肃穆的风格不同,穿透这本书的内容丰富了许多。

也许那时是三毛才去的日子吧,在她的眼里,沙漠生活还那么有吸引力,想想看,在这样一个神秘的世界,那么多的冒险要去,那么多刺激的事情要做,那么多新鲜的日子要过,怎能不让一个本来就一心向往撒哈拉的人心潮澎湃?

  《娃娃新娘》里就写满了她对撒哈拉当地风俗的无可奈何,虽然没有在文字中作&;一声叹息&;,可读过后自己也仿佛看见姑卡那&;瘦得眼眶都陷下去&;的脸,有一丝不忍,可更多的只是无奈。

  三毛是相信有灵异现象的,这也许又是她与别人不同的一个地方,她甚至于坚信人死后有灵魂的看法。

所以,在《死果》这篇文章里,就处处见到了她描写得十分厉害的&;灵异&;现象,原因是她捡到的一个里面包有符咒的铜片然后又挂到了脖子上。

  &;这种符咒的现象,就是拿人本身健康上的缺点在做攻击,它可以将这些小毛病化成厉鬼来取你的性命。

&;我并不想追究到底符咒是不是真的如上所说会取人性命,到是三毛的文字中所包含的痛苦、呐喊、撕心裂肺的惨叫以及对生命的无奈直至绝望让我从心底感到一阵寒意。

  整本书中,我最爱的一篇,自然是《白手起家》了。

从&;异乡人&;到家庭主妇(其实她的工作远非&;家庭主妇&;那么简单),从她那个灰暗的中间有个大洞的小屋子到沙漠中最美丽的小屋,这中间经历的苦难曲折自不必说,看着三毛和荷西一步步将这个&;沙地的城堡&;建立起来,竟然自己也有种满足感。

像她说的那样:

&;&;&;人,生下来被分到的阶级是很难再摆脱的。

我的家,对沙哈拉威人来说,没有一样东西是必要的,而我,却脱不开这个枷锁,要使四周的环境复杂得跟从前一样。

&;可见,三毛对她的新家是很满意的,甚而又步回到了原来的三毛了。

  原来她来沙漠也只是为了逃避,只是为了放松,这又何尝不可?

只可惜,人的一些东西是很难躲避,很难改变的,再坚强的人,终究不免软弱。

三毛也是人,所以她也走不出这个框框,她需要的东西,爱,父母,家,朋友,她的追求,沙漠不能全部都给她,没有一个地方能全部给她,她只有一个一个地方不停的跑,不停的闹着,笑着,疯着,试图去忘掉什么。

  关于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范文3

  常常听人说起三毛,听说她的随性与洒脱,听说她的偏执与执着。

如今第一次捧起她的书,第一次从她的故事中感受到这样一个特立独行亦是平凡真实的女子。

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描述了三毛与荷西在沙漠里的所见所闻,记载了他们多姿多彩的经历,从中让我深切地体会到了三毛的乐观、热情、快乐的心境。

  三毛的文字从感觉上让人觉得很舒服,就像一阵微风吹过,有一种清爽的感觉,却不留痕迹。

我一直都很排斥那种用华丽的辞藻堆积起来的文章,觉得都只是一些花拳绣腿,华丽但没有实际的意义,印象中,真正的好文章即使只是用最平淡的文字也能感受到作者心中的波澜壮阔。

  《撒哈拉的故事》讲述的是三毛在偏远沙漠所经历的一系列有趣的生活故事。

难以想象,在酷热难耐、物资匮乏又偏僻落后的撒哈拉,她与荷西竟能活得如此有滋有味,乐趣横生。

我想,这都源于她对生活的热爱吧。

她用廉价的小艺术品把沙漠中的陋室装扮成宫殿,用自制的木头家具组成一个温馨的家。

其实三毛也只是普通人,在《白手起家》一章中,讲述了她刚来到这个陌生的小镇,刚踏进这个不能再简陋的小屋的失落和灰心,那儿物资非常欠缺,一切物品都贵得惊人,特别是水,而她们也并不富裕,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

但勇敢的三毛很快就对新生活燃起了希望,白天荷西在外工作,她,单独一个人去市场拖回别人扔在路边的木料,每隔几个小时便去守着它们,殊不知这些木材原是装棺材的木箱,得知真相后,她俩哈哈大笑,反而更喜欢自家特别的新桌子。

这样的笑话她们闹了不少,让人在莞尔的同时也被他们的乐观所感动,沙漠生活自是不易,背后的辛酸我们又如何能真正体会呢?

  撒哈拉的生活除了艰难更是寂寞,没有与外界联络的设备,没有真正的朋友,除了常常不在身边的荷西,这里更没有懂三毛的知己。

在这个荒僻的小村里,当地人思想落后且迷信,善良者有之,但更多人往往以自己的利益为重。

《哑奴》的故事完全地表现了这点。

当地的土财主们肆意差遣奴隶为自己挣钱,而三毛不顾当地人的劝告与哑奴一家成为了朋友,因为她看不惯如此践踏人权,她常常给哑奴送去食物,请他来家里做客,偷偷塞给他钱,哑奴一家感动万分,而三毛却为此愧疚,她只能用这种方式给予他们帮助,而无法真正改变他们的生活。

三毛的善良在当地被视为异类,因为从没有人会和奴隶走得那么近。

可是三毛不在乎,她与荷西依旧与哑奴来往,没有人懂她没关系,她愿意承受这样的孤独。

她一个人的力量太微薄,最终的结局哑奴还是没有逃过被交易的命运,临走之际,三毛哭着把一条彩色大毯披在哑奴的肩头,哑奴却挣脱枷锁把东西都递给妻子和孩子们,竭力想要跟他们说点什么,但他发不出任何声音&;&;就这样,他们只能泪流满面地望着他离去。

  贫瘠的沙漠,简单的家庭生活,在乐观的三毛笔下却呈现生趣:

窄小的家是他们&;沙漠中的饭店&;,荷西上班回家,三毛亲自下厨做菜,还将普通的菜肴冠以美名,如&;粉丝煮鸡汤&;称作&;春雨&;,引得憨厚的荷西接二连三地要吃,还惊叹中国美食的浪漫;她将&;粉丝、菠菜和肉绞碎放在一起做饼馅&;,让荷西误以为是用昂贵的&;鲨鱼的翅膀&;做馅;三毛将紫菜包成饭团,吃得津津有味,却捉弄荷西说是复写纸,吓得荷西担心她会中毒&;&;真是乐不可言。

孤独或是寂寞这类字眼,在整本书中几乎都没有出现,但沙漠里的三毛一定真切地感受到。

她愿意帮助沙漠里的人们,教她们读书写字,为她们治病施药,却从不被她们顽固、落后的思想和行为所同化,她自始至终保持着自己心灵的自由与纯净。

  三毛,这个热爱生活,乐观开朗,拥有宽容胸襟的智者;这个享受自由并承受得起孤单的行者;是一朵盛开在沙漠中的奇葩。

读罢了《撒哈拉的故事》,我看到了一个广阔美丽的撒哈拉沙漠,看到了关于沙漠的美与丑,善与恶,文明与封建&;&;更看到了一个快乐的三毛。

  关于撒哈拉的故事读书笔记范文4

  用了一个周末的时间,重读了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

跟随着三毛与荷西重新回到了撒哈拉,再度重温了那些艰苦却又精彩的大漠生活,无限美好。

  

(一)

  记得第一次读《撒哈拉》时,印象最深的,便是沙巴军曹的故事。

一个背负着家仇国恨的军人,却为了保护仇敌撒哈拉威人的孩子而失去生命,在这样悲情的故事里,仇恨以最英勇崇高的方式化解,留下的是人性的善良与温存。

  而这个故事勾起我回忆的,并不只是军曹对我的震撼,还有我与同心圆读书会由此结下的缘分。

  XXXX年的10月16日,在我27岁生日的当天,我第一次参加了同心圆读书会的活动,当期活动的主题是《我心中的书》,要求每个人分享一本喜爱的书,而我分享的,便是《撒哈拉的故事》中的这个沙巴军曹的故事。

  在小组讨论中,我向同组的几个朋友介绍了故事情节,并朗读了文章的最后几段感动我的文字,我这个新人与大家之间的距离也因军曹的故事而由陌生走向信任,我从此开始了在读书会精彩的旅程。

时至今日,那些每周日下午在关中往事包厢里的温馨的拥抱与真诚的分享,都始终牢牢地印刻在我的脑海中&;&;那是属于读书会每一个人的幸福的回忆。

  所以,我需要感谢三毛,她不仅为我带来了书中的那些美好,更将我带了现实生活中的陪伴和温暖。

  

(二)

  《撒哈拉的故事》留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三毛和荷西对于艰苦生活的那份乐观与豁达,大漠的孤独与物质的贫瘠反而成了两人快乐的源泉,在这个用金钱衡量幸福感的时代,三毛用自己的故事给我们上了一堂最好的成功学&;&;美好的人生就是爱、自由与经历。

  非常欣赏三毛对于生活里那些&;坏事&;的态度:

  面对撒哈拉威邻居们时偷时&;抢&;的各种骚扰,三毛却把他们称为芳邻,并且写下&;感谢这些邻居,我沙漠的日子被他们弄得五光十色,再也不知道寂寞的滋味了&;;

  为了多赚些钱,两人辛辛苦苦一天打渔卖钱后的收账单,却被三毛不小心放在洗衣机里洗烂了,此时,三毛写到&;我坐在浴室门口的石阶上,又哭又笑起来&;;

  三毛与荷西驾车去大漠深处寻化石,荷西陷入泥浆险些丧命,三毛求救时却又差点被歹人强暴,两人拼尽全力终于逃生,在回家的路上,三毛却记录了两人这样的对话:

&;三毛,还要化石吗?

&;荷西呻吟似的问着我。

&;要。

&;我简短地回答他。

&;你呢?

&;我问他。

&;我更要了。

&;&;什么时候再来?

&;&;明天下午。

&;

  这样的文字一次次打动着我。

的确,像三毛那样,换一个角度看待&;坏事&;,也许就成了&;好事&;,而我们需要的是则乐观的精神与豁达的态度。

现实生活中,我们比起三毛要富足与安逸得多,但似乎&;坏事&;总是一件挨着一件,&;好事&;却成了沙漠里的绿洲,苦苦难寻。

个中缘由固然纷繁复杂,但至少一点,我们总是畏惧&;坏事&;,拒绝&;坏事&;,抱怨&;坏事&;,却很少用心去体会和思考&;坏事&;。

三毛的故事告诉我们,很多&;坏事&;和&;好事&;其实只是相隔一层薄薄的纸,能够捅破它的是我们那颗热爱生活的心。

  (三)

  在读书过程中,我经常揣着这样一个问题:

三毛为什么要去撒哈拉沙漠?

  是对大漠孤烟的心神向往,对世俗尘嚣的断然诀别,还是对内心自由的无限渴望?

  或许,三者皆有之,也或许,只是为了在孤独与寂寥中放空自己。

  我忍不住想,如果换做自己身处荒漠,又该如何生活?

  现实中的我,时间是最昂贵的奢侈品,工作、家庭、爱情、朋友、读书、睡觉,似乎每一项都觉得时间不够用,就连上下班路上的时间都被自己精分割成了听英语、学历史、看美剧、听音乐等好几块&;&;我不愿浪费每一分钟的时间,竭尽全力地想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

但这样不切实际的期许却时常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每每告诫自己要学会放弃,却每每欲罢不能。

  但如果我像三毛一样生活在沙漠呢?

想象一下&;&;时间不再是奢侈品,反而成了打发不掉的地摊货;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不再是挤出年假旅行时的一句感叹,而是每天生活所需面对的黄沙漫天和了无人烟;每天最重要的事情不再是如何锐意进取,而是如何吃饱穿暖维持生活;不再为了干活多赚钱少而愤愤不平,而是会为了从垃圾堆里捡到废棺材回家做成桌子而幸福满满。

想到这里,我忽然有点明白了,沙漠里的孤寂,会风干人内心的贪婪,使人在浩瀚的自然面前重新回归于自我。

  当然,无论撒哈拉的美丽多么令人神往,我始终是没有三毛的那份勇气与魄力的。

但是,三毛笔下的撒哈拉,却已经告诉了我:

放过自己,也就回到了自己。

  (四)

  最后,谈谈三毛在涓涓细流般的文字中所流露出来的其待人接物的态度:

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的平等。

对自然的敬畏应该说是人类的天性,在自然的广阔与雄壮面前,人是微不足道的。

而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则是人类最常忽略甚至摒弃的。

从古至今,阶级对立,种族仇恨,不知有多少人死于人与人的不平等,而我们至今还心存隔阂。

  然而,在三毛的眼中,人与人是不分高低贵贱的。

于是,她给文化落后的撒哈拉威邻居们上课看病,请哑奴来家中做客,为驾照考场旁关押的犯人们送去礼物(三毛写道:

我不看低他们,我自己不比犯人的操守高多少),开车送妓女回家,与被穆斯林仇视的天主教女子做朋友。

  三毛用行动告诉我们,人都应该心怀平等之心,种族,信仰,肤色,性别,贫富贵贱等等,都不应该成为人与人对立的缘由。

  作为一个同志,我所在的群体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因性取向造成的歧视、仇恨甚至杀戮在当今世界依然时有发生,应该说,我们对于平等的诉求是强烈和急迫的。

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我们对于社会上种种不平等的态度却往往是沉默不语的,逆来顺受的,忍气吞声的。

  我想,所谓平等之心,不应该只是对他人的尊重和包容,也是要为自己的平等权益而勇敢发声。

通向平等的道路绝不是一两个先行者的披荆斩棘,它需的是每一份微小力量的熊熊汇聚。

愿更多的同志能够走出内心的恐惧,为本应属于我们的自由与平等而勇敢前行。

  第一次读《撒哈拉的故事》后,我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异乡大漠的孤寂和贫瘠,却孕育出五味俱全的精神盛宴。

读三毛的故事,仿佛自己也置身于撒哈拉沙漠中,与三毛和荷西一起,装饰新居,帮助邻里,飞驰大漠,体味孤寂。

眼前一片精彩,而内心却无比平静,这就是三毛如涓涓流水的文字中所蕴藏的巨大的平凡的力量。

&;现在读来,依然觉得自己当时总结得挺好,也以此作为这第二篇读书笔记的结尾吧,愿今后能在书与生活中,体味更多这样的平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