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液处理方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921539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废液处理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废液处理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废液处理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废液处理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废液处理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废液处理方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废液处理方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废液处理方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废液处理方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废液处理方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废液处理方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废液处理方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废液处理方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废液处理方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废液处理方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废液处理方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废液处理方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废液处理方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废液处理方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废液处理方法.docx

《废液处理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废液处理方法.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废液处理方法.docx

废液处理方法

2).硫化物共沉淀法

 [操作步骤]

①废液中重金属的浓度要用水稀释至1%以下。

②加入Na2S或NaHS溶液,并充分搅拌。

③加入NaOH溶液,调整pH值至9.0~9.5。

④加入FeCl3溶液,调节pH值至8.0以上,然后放置一夜。

⑤用倾析法过滤沉淀,检查滤液确实不含重金属。

⑥再检查滤液有无S2-离子。

如果含有S2-离子时,用H2O2将其氧化,中和后即可排放。

 [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用检测箱进行,或用二苯基硫巴腙(即双硫腙)溶液,检查有无产生颜色。

定量分析则用二苯基硫巴腙吸光光度法或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见JIS K 0102)。

 [备注]

 除上述的处理方法外,还有碳酸盐法(可用含碳酸钠的碱灰浆)、离子交换树脂法及吸附法(用活性炭)等。

4.8  含重金属的有机类废液

 处理方法

 先将妨碍处理重金属的有机物质,用氧化、吸附等适当的处理方法把它除去。

然后才把它作无机类废液处理。

1).焚烧法

 将含大量有机溶剂废液及有机物的溶液,进行焚烧处理,保管好残渣。

2).氧化分解法

 参照含有机汞废液的处理方法。

3).活性炭吸附法

 调整pH值至5左右,加入活性炭粉末,经常加以搅拌,经2~3小时后进行过滤(此法适用于处理稀溶液)。

4.9  含钡废液

 处理方法

 在废液中加入Na2SO4溶液,过滤生成的沉淀后,即可排放。

4.10  含硼废液

 处理方法

 把废液浓缩,或者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

对含有重金属的废液,按含重金属废液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4.11  含氟废液

 处理方法

 于废液中加入消化石灰乳,至废液充分呈碱性为止,并加以充分搅拌,放置一夜后进行过滤。

滤液作含碱废液处理。

此法不能把氟含量降到8ppm以下。

要进一步降低氟的浓度时,需用阴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处理。

4.12  含氧化剂、还原剂的废液

 注意事项

1).原则上将含氧化剂、还原剂的废液分别收集。

但当把它们混合没有危险性时,也可以把它们收集在一起。

2).含铬酸盐时可作为含Cr(Ⅵ)的废液处理。

3).含重金属物质时,可作为含重金属的废液处理。

4).不含有害物质而其浓度在1%以下的废液,把它中和后即可排放。

 处理方法

 [操作步骤]

1).查明各氧化剂和还原剂,如果将其混合也没有危险性时,即可一面搅拌,一面将其中一种废液分次少量加入另一种废液中,使之反应。

2).取出少量反应液,调成酸性,用碘化钾——淀粉试纸进行检验。

3).试纸变蓝时(氧化剂过量):

调整pH值至3,加入Na2SO3(用Na2S2O3、FeSO4也可以)溶液,至试纸不变颜色为止。

充分搅拌,然后把它放置一夜。

4).试纸不变色时(还原剂过量):

调整pH值至3,加入H2O2使试纸刚刚变色为止。

然后加入少量Na2SO3,把它放置一夜。

5).不管哪一种情况,都要用碱将其中和至 pH为 7,并使其含盐浓度在5%以下,才可排放。

4.13  含酸、碱、盐类物质的废液

 注意事项

1).原则上将酸、碱、盐类废液分别收集。

但如果没有妨碍,可将其互相中和,或用其处理其它的废液。

2).对含重金属及含氟的废液,要另外收集处理。

3).对黄磷、磷化氢、卤氧化磷、卤化磷、硫化磷等的废液,在碱性情况下,用H2O2将其氧化后,作为磷酸盐废液处理。

对缩聚磷酸盐的废液,用硫酸酸化,然后将其煮沸2~3小时进行水解处理。

4).对其稀溶液,用大量水把它稀释到1%以下的浓度后,即可排放。

 处理方法

 [操作步骤]

1)查明即使将酸、碱废液互相混合也没有危险时,可分次少量将其中一种废液,加入另一种废液中。

2).用pH试纸(或pH计)检验,使加入的酸或碱的废液至溶液的pH约等于7。

3).用水稀释,使溶液浓度降到5%以下,然后把它排放。

葛所长 2014-3-24 21:

48:

07

5.6  含有机磷的废液

 此类废液包括:

含磷酸、亚磷酸、硫代磷酸及膦酸酯类,磷化氢类以及磷系农药等物质的废液。

 对其浓度高的废液进行焚烧处理(因含难于燃烧的物质多,故可与可燃性物质混合进行焚烧)。

对浓度低的废液,经水解或溶剂萃取后,用吸附法进行处理。

5.7  含有天然及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废液

 此类废液包括:

含有聚乙烯、聚乙烯醇、聚苯乙烯、聚二醇等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以及蛋白质、木质素、纤维素、淀粉、橡胶等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废液。

 对其含有可燃性物质的废液,用焚烧法处理。

而对难以焚烧的物质及含水的低浓度废液,经浓缩后,将其焚烧。

但对蛋白质、淀粉等易被微生物分解的物质,其稀溶液可不经处理即可排放。

 

葛所长 2014-3-24 21:

46:

48

注意事项

 含烷基汞之类废液,毒性特别大,处理时必须十分注意。

 处理方法(氧化分解法)

 用下述处理方法,先将有机汞转变成无机汞,然后再进行处理。

 [操作步骤]

 在500毫升废液(含汞0.025毫克以下)中,加入浓硝酸60毫升及 6%的KMnO4水溶液20毫升,加热回流二小时。

待KMnO4溶液的颜色消失时,把温度降到60℃以下,然后加入2毫升KMnO4溶液,再加热溶液。

 [分析方法]

 [备注]

 除上述的处理方法外,还有用NaOCl和NaOH或KMnO4和H2SO4进行氧化,以及用活性炭吸附等方法。

4.7  含重金属的废液

 注意事项

1).对含有机物、络离子及螯合物量大的废液,要先把它们分解除去(参照含重金属的有机类废液的处理方法)。

2).含Cr(Ⅲ)、CN等物质时,也要预先进行上述处理。

3).废液中含有两种以上的重金属时,因其处理的最适宜的pH值各不相同,必须加以注意。

 

处理方法

 [原理]

 把重金属离子转变成难溶于水的氢氧化物或硫化物等的盐类,然后进行共沉淀而除去。

1).氢氧化物共沉淀法

 [操作步骤]

①在废液中加入FeCl3或Fe2(SO4)3,并加以充分搅拌。

②将Ca(OH)2制成石灰乳,然后加入上述废液中,调整 pH至 9~11(如果pH值过高,沉淀会再溶解)。

③溶液经放置后,过滤沉淀物。

检查滤液确实不含重金属离子后,才把它中和排放。

 [备注]

①如果含有螯合物时,往往不产生沉淀。

但是,本法可以除去少量的螯合物。

②按照本法处理,可使Ca、Zn、Fe、Mn、Ni、Cr(Ⅲ)、As、Sb、Al、Co、Ag、Sn、Bi、及其它很多重金属生成氢氧化物沉淀而除去。

③共沉剂也可以用Al2(SO4)3或ZnCl2等物质。

④因在强碱性下,两性金属的沉淀会发生溶解。

故要注意其最适宜的pH值(两性金属沉淀溶解的pH值为:

Al3+:

8.5;Cr3+:

9.2;Sn2+:

10.6;Zn2+:

>11;Pb2+:

>11。

但是,用共沉淀法处理时,由于产生沉淀的 pH值范围相当宽,因而,在pH值为9~11的条件下,全都能完全沉淀)。

⑤中和剂与其用HaOH,不如用Ca(OH)2为好。

因Ca(OH)2可防止两性金属的沉淀再溶解,且其沉降性能也较好。

⑥如果用碳酸钠作中和剂,还可使Ca2+、Sr2+、Ba2+等离子生成难溶性的碳酸盐而除去(pH=10~11)。

葛所长 2014-3-24 21:

45:

45

 

【注】:

如果有Cu+、Ni+等离子存在,必须加入过量的氧化剂。

4.3  含镉及铅的废液

注意事项

1).含重金属两种以上时,由于其处理的最适宜pH值各不相同,因而,对处理后的废液必须加以注意。

2).含大量有机物或氰化物的废液,以及含有络离子的时候,必须预先把它分解除去(参照含有重金属的有机类废液的处理方法)。

镉的处理方法(氢氧化物沉淀法)

[原理]

用Ca(OH)2将Cd2+转化成难溶于水的Cd(OH)2而分离。

                           

当pH值在11附近时,Cd(OH)2的溶解度最小,因此调节pH值很重要。

但是,若有金属离子共沉淀时,那么,即使pH值较低也会产生沉淀。

[操作步骤]

1).在废液中加入 Ca(OH)2,调节pH至10.6~11.2,充分搅拌后即放置。

2).先过滤上层澄清液,然后才过滤沉淀。

保管好沉淀物。

3).检查滤液中确实不存在Cd2+离子时,把它中和后即可排放。

[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用镉试剂试纸法或检测箱进行检测;定量分析则用二苯基硫巴腙(即双硫腙)吸光光度法(见JIS K 0102 40.1)或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进行测定。

铅的处理方法(氢氧化物共沉淀法)

[原理]

用Ca(OH)2把Pb2+转变成难溶性的Pb(OH)2,然后使其与凝聚剂共沉淀而分离。

                              

    为此,首先把废液的pH值调整到11以上,使之生成Pb(OH)2。

然后加入凝聚剂,继而将pH值降到7~8,即产生Pb(OH)2共沉淀。

但如果pH值在11以上,则生成HPbO2-而沉淀会再溶解。

[操作步骤]

1).在废液中加入Ca(OH)2,调整pH值至11。

2).加入Al2(SO4)3(凝聚剂),用H2SO4慢慢调节pH值,使其降到7~8。

3).把溶液放置,待其充分澄清后即过滤。

检查滤液不含Pb2+后,即可排放。

[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用检测箱进行(注意干扰离子)。

定量分析用二苯基硫巴腙(即双硫腙)吸光光度法(见JIS K 0102 39.1)或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

[备注]

1).除上述处理方法外,还有硫化物沉淀法(其生成的硫化物溶解度较小,但因形成胶体微粒而难于分离);碳酸盐沉淀法(生成的沉淀微粒细小,分离困难);吸附法(使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几乎能把它们完全除去)。

2).碱性药剂也可以用NaOH,但是由于生成微粒状沉淀而难于过滤,故用Ca(OH)2较好。

4.4  含砷废液

注意事项

1).As2O3是剧毒物质,其致命剂量为0.1克。

因此,处理时必须十分谨慎。

2).含有机砷化合物时,先将其氧化分解,然后才进行处理(参照含重金属有机类废液的处理方法)。

处理方法(氢氧化物共沉淀法)

[原理]

用中和法处理不能把 As沉淀。

通常使它与Ca、Mg、Ba、Fe、Al等的氢氧化物共沉淀而分离除去。

用Fe(OH)3时,其最适宜的操作条件是:

铁砷比(Fe/As)为30~50;pH为7~10。

[操作步骤]

1).废液中含砷量大时,加入Ca(OH)2溶液,调节pH至9.5附近,充分搅拌,先沉淀分离一部份砷。

2).在上述滤液中,加入FeCl3,使其铁砷比达到50,然后用碱调整pH至7~10之间,并进行搅拌。

3).把上述溶液放置一夜,然后过滤,保管好沉淀物。

检查滤液不含As后,加以中和即可排放。

此法可使砷的浓度降到0.05ppm以下。

[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有铁共沉淀、浓缩——溶剂萃取——钼蓝法(见JIS K 0102 48.1);或铁共沉淀、浓缩——分离砷化氢——二乙基氨荒酸银法进行测定(见JIS K 0102 48.2)。

[备注]

除上述处理方法外,还有硫化物沉淀法(用盐酸酸化,然后用H2S或NaHS等试剂使之沉淀)及吸附法(用活性炭、活性矾土作吸附剂)。

4.5  含汞废液

注意事项

1).废液毒性大,经微生物等的作用后,会变成毒性更大的有机汞。

因此,处理时必须做到充分安全。

2).含烷基汞之类的有机汞废液,要先把它分解转变为无机汞,然后才进行处理(参照有机汞的处理方法)。

3).不能含有金属汞。

 

处理方法之一(硫化物共沉淀法)

[原理]

用Na2S或NaHS把Hg2+转变为难溶于水的HgS,然后使其与Fe(OH)3共沉淀而分离除去。

如果使其pH值在10以上进行反应,HgS即变成胶体状态。

此时,即使用滤纸过滤,也难于把它彻底清除。

如果添加的Na2S过量时,则生成[HgS2]2-而沉淀容易发生溶解。

腘a2S过量时,则生成[HgS2]2-而沉淀容易发生溶解。

[操作步骤]

1).于废液中加入对于FeSO4(10ppm)及Hg2+之浓度的1∶1当量的Na2S•9H2O,充分搅拌,并使废液之pH值保持在6~8范围内。

2).上述溶液经放置后,过滤沉淀并妥善保管好滤渣(用此法处理,可使Hg浓度降到0.05ppm以下)。

3).再用活性炭吸附法或离子交换树脂等方法,进一步处理滤液。

4).在处理后的废液中,确证检不出Hg后,才可排放。

处理方法之二(活性炭吸附法)

先稀释废液,使 Hg浓度在1ppm以下。

然后加入NaCl,再调整pH值至6附近,加入过量的活性炭,搅拌约2小时,然后过滤,保管好滤渣。

此法也可以直接除去有机汞。

处理方法之三(离子交换树脂法)

于含汞废液中加入NaCl,使之生成[HgCl4]2-络离子而被阴离子交换树脂所吸附。

但随着汞的形态不同,有时此法效果不够理想。

并且,当有有机溶剂存在时,此法也不适用。

[分析方法]

[备注]

1).因为汞容易形成络离子,故处理时必须考虑汞的存在形态。

2).若用NaHS和ZnCl2代替Na2S+FeSO4,可以把汞清除到极微量的程度。

例如,对含Hg 10ppm的废液1升,pH值在10.3,加入32毫克NaHS及80毫克ZnCl2进行处理。

处理后,Hg的浓度降至0.003ppm。

4.6  含有机汞的废液

葛所长 2014-3-24 21:

47:

43

4.14  含无机卤化物的废液

 处理方法

 [操作步骤]

1).将含AlBr3、AlCl3、ClSO3H、SnCl4及TiCl4等无机类卤化物的废液,放入大号蒸发皿中,撒上高岭土——碳酸钠(1∶1)的干燥混合物。

2).把它充分混合后,喷洒1∶1的氨水,至没有NH4Cl白烟放出为止。

3).把它中和后放置,过滤沉淀物。

检查滤液有无重金属离子。

若无,则用大量水稀释后,即可排放。

5.  有机类实验废液的处理方法

 注意事项

1).尽量回收溶剂,在对实验没有妨碍的情况下,把它反复使用。

2).为了方便处理,其收集分类往往分为:

a)可燃性物质;b)难燃性物质;c)含水废液;d)固体物质等。

3).可溶于水的物质,容易成为水溶液流失。

因此,回收时要加以注意。

但是,对甲醇、乙醇及醋酸之类溶剂,能被细菌作用而易于分解。

故对这类溶剂的稀溶液,经用大量水稀释后,即可排放。

4).含重金属等的废液,将其有机质分解后,作无机类废液进行处理。

 

处理方法

1).焚烧法

①将可燃性物质的废液,置于燃烧炉中燃烧。

如果数量很少,可把它装入铁制或瓷制容器,选择室外安全的地方把它燃烧。

点火时,取一长棒,在其一端扎上沾有油类的破布,或用木片等东西,站在上风方向进行点火燃烧。

并且,必须监视至烧完为止。

②对难于燃烧的物质,可把它与可燃性物质混合燃烧,或者把它喷入配备有助燃器的焚烧炉中燃烧。

对多氯联苯之类难于燃烧的物质,往往会排出一部份还未焚烧的物质,要加以注意。

对含水的高浓度有机类废液,此法亦能进行焚烧。

③对由于燃烧而产生NO2、SO2或HCl之类有害气体的废液,必须用配备有洗涤器的焚烧炉燃烧。

此时,必须用碱液洗涤燃烧废气,除去其中的有害气体。

④对固体物质,亦可将其溶解于可燃性溶剂中,然后使之燃烧。

2).溶剂萃取法

①对含水的低浓度废液,用与水不相混合的正己烷之类挥发性溶剂进行萃取,分离出溶剂层后,把它进行焚烧。

再用吹入空气的方法,将水层中的溶剂吹出。

②对形成乳浊液之类的废液,不能用此法处理。

要用焚烧法处理。

3).吸附法

 用活性炭、硅藻土、矾土、层片状织物、聚丙烯、聚酯片、氨基甲酸乙酯泡沫塑料、稻草屑及锯末之类能良好吸附溶剂的物质,使其充分吸附后,与吸附剂一起焚烧。

4).氧化分解法(参照含重金属有机类废液的处理方法)

 在含水的低浓度有机类废液中,对其易氧化分解的废液,用H2O2、KMnO4、NaOCl、H2SO4+HNO3、HNO3+HClO4、H2SO4+HClO4及废铬酸混合液等物质,将其氧化分解。

然后,按上述无机类实验废液的处理方法加以处理。

5).水解法

 对有机酸或无机酸的酯类,以及一部份有机磷化合物等容易发生水解的物质,可加入NaOH或Ca(OH)2,在室温或加热下进行水解。

水解后,若废液无毒害时,把它中和、稀释后,即可排放。

如果含有有害物质时,用吸附等适当的方法加以处理。

6).生物化学处理法

 用活性污泥之类东西并吹入空气进行处理。

例如,对含有乙醇、乙酸、动植物性油脂、蛋白质及淀粉等的稀溶液,可用此法进行处理。

5.1  含一般有机溶剂的废液

 一般有机溶剂是指醇类、酯类、有机酸、酮及醚等由C、H、O元素构成的物质。

 对此类物质的废液中的可燃性物质,用焚烧法处理。

对难于燃烧的物质及可燃性物质的低浓度废液,则用溶剂萃取法、吸附法及氧化分解法处理。

再者,废液中含有重金属时,要保管好焚烧残渣。

但是,对其易被生物分解的物质(即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而容易分解的物质),其稀溶液经用水稀释后,即可排放。

5.2  含石油、动植物性油脂的废液

 此类废液包括:

苯、已烷、二甲苯、甲苯、煤油、轻油、重油、润滑油、切削油、机器油、动植物性油脂及液体和固体脂肪酸等物质的废液。

 对其可燃性物质,用焚烧法处理。

对其难于燃烧的物质及低浓度的废液,则用溶剂萃取法或吸附法处理。

对含机油之类的废液,含有重金属时,要保管好焚烧残渣。

5.3  含N、S及卤素类的有机废液

 此类废液包含的物质:

吡啶、喹啉、甲基吡啶、氨基酸、酰胺、二甲基甲酰胺、二硫化碳、硫醇、烷基硫、硫脲、硫酰胺、噻吩、二甲亚砜、氯仿、四氯化碳、氯乙烯类、氯苯类、酰卤化物和含N、S、卤素的染料、农药、颜料及其中间体等等。

 对其可燃性物质,用焚烧法处理。

但必须采取措施除去由燃烧而产生的有害气体(如SO2、HCl、NO2等)。

对多氯联苯之类物质,因难以燃烧而有一部分直接被排出,要加以注意。

 对难于燃烧的物质及低浓度的废液,用溶剂萃取法、吸附法及水解法进行处理。

但对氨基酸等易被微生物分解的物质,经用水稀释后,即可排放。

5.4  含酚类物质的废液

 此类废液包含的物质:

苯酚、甲酚、萘酚等。

 对其浓度大的可燃性物质,可用焚烧法处理。

而浓度低的废液,则用吸附法、溶剂萃取法或氧化分解法处理。

5.5  含有酸、碱、氧化剂、还原剂及无机盐类的有机类废液

 此类废液包括:

含有硫酸、盐酸、硝酸等酸类和氢氧化钠、碳酸钠、氨等碱类,以及过氧化氢、过氧化物等氧化剂与硫化物、联氨等还原剂的有机类废液。

 首先,按无机类废液的处理方法,把它分别加以中和。

然后,若有机类物质浓度大时,用焚烧法处理(保管好残渣)。

能分离出有机层和水层时,将有机层焚烧,对水层或其浓度低的废液,则用吸附法、溶剂萃取法或氧化分解法进行处理。

但是,对其易被微生物分解的物质,用水稀释后,即可排放。

葛所长 2014-3-24 21:

57:

57

菌株的保藏方法

   

 

 

 

  

1、传代保存法:

有些微生物当遇到冷冻或干燥等处理时,会很快死亡,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求助于传代培养保存法。

传代培养就是要定期地进行菌种转接、培养后再保存,它是最基本的微生物保存法,例如酸奶等常用生产菌种的保存。

传代保存时,培养基的浓度不宜过高,营养成分不宜过于丰富,尤其是碳水化合物的浓度应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降低。

培养温度通常以稍低于最适生长温度为好。

若为产酸菌种,则应在培养基中添加少量碳酸钙。

一般地,大多数菌种的保藏温度以5℃为好,像厌氧菌、霍乱弧菌及部分病原真菌等微生物菌种则可以使用37℃进行保存,而蕈类等大型食用菌的菌种则可以室温直接保存。

传代培养保存法虽然简便,但其缺点也很明显,如:

①菌种管棉塞经常容易发霉;②菌株的遗传性状容易发生变异;③反复传代时,菌株的病原性、形成生理活性物质的能力以及形成孢子的能力等均有降低;④需要定期转种,工作量大;⑤杂菌的污染机会较多。

          

通派(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供应国内/外各类细胞(人/大鼠/小鼠细胞 等),菌种,ELISA试剂盒(人/大鼠/猪),PCR试剂盒,免疫组化试剂盒,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移液器,培养皿,BD培养基,实验室耗材,实验室小型耗材等产品的国内一流服务商。

公司集生物科技产品生产、销售于一体,公司实验室热门提供:

传代细胞,原代细胞,耐药株,细胞染色,免疫组化,ELISA试剂盒 等。

 

 

2、液体石蜡覆盖保存法:

该法较前一种方法保存菌种的时间更长,适用于霉菌、酵母菌、放线菌及需氧细菌等的保存。

此法可防止干燥,并通过限制氧的供给而达到削弱微生物代谢作用的目的。

其具有方法简便的优点,同时也适用于不宜冷冻干燥的微生物(如产孢能力低的丝状菌)的保存,而某些细菌如固氮菌、乳酸杆菌、明串珠菌、分枝杆菌、红螺菌及沙门氏菌等和一些真菌如卷霉菌、小克银汉霉、毛霉、根霉等不宜采用此法进行保存。

 

3、悬液保存法:

即使微生物混悬于适当溶液中进行保存的方法。

常用的有,

① 蒸馏水保存法:

适用于霉菌、酵母菌及绝大部分放线菌,将其菌体悬浮于蒸馏水中即可在室温下保存数年。

本法应注意避免水分的蒸发。

② 糖液保存法:

适用于酵母菌,如将其菌体悬浮于10%的蔗糖溶液中,然后于冷暗处保存,可长达10年。

除此之外,也可使用缓冲液或食盐水等进行保存。

 

4、载体保存法:

即将微生物吸附在适当载体上进行干燥保存的方法。

常用的有方法包括以下几种,如

① 土壤保存法:

主要用于能形成孢子或孢囊的微生物菌种的保藏。

方法是在灭菌的土壤中加入菌液,立即在室温下进行干燥或使菌体繁殖后再干燥,然后冷藏或在室温下密封保存。

保存用的土壤原则上以肥沃的耕土为宜,土壤需风干、粉碎、过筛和灭菌。

使微生物在土壤中繁殖后进行干燥保存的方法是:

取适量土壤(5克)置于塞有棉塞的试管中,加水或加入充分稀释的液体培养基(以含水量为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为宜),然后高压灭菌。

再将需保存的微生物进行大量接种,培养至菌丝能用肉眼确认的程度为止,移入干燥器中经短时间干燥或风干后密封,冷藏或室温保存。

② 砂土保存法:

取清洁的砂,过60目筛去掉大砂粒,并用磁铁吸去砂中铁屑,再用NaOH溶液、10% HCl溶液和水交替清洗数次,干燥后,置于试管或安瓶管中保持2~3cm深,再经干热灭菌后,加入1ml菌种培养液,经充分混匀后,放入真空干燥器中,完全干燥后熔封保存。

也可用二份洗净的砂(经HCl预处理)和一份贫瘠、过筛的黄土搀和后灭菌,再进行菌种保藏。

③ 硅胶保存法:

以6~16目的无色硅胶代替砂子,干热灭菌后,加入菌液。

加菌液时,由于硅胶的吸附热常使温度升高,因而需设法加以冷却。

④ 磁珠保存法:

将菌液浸入素烧磁珠(或多孔玻璃珠)后再进行干燥保存的一种方法。

在螺旋口试管中装入1/2管高的硅胶(或无水CaSO4),上铺玻璃棉,再放上10~20粒磁珠,经干热灭菌后,接入菌悬液,最后冷藏、室温保藏或减压干燥后密封保藏。

本法对酵母菌很有效,特别适用于根瘤菌,可保存长达两年半时间。

⑤ 麸皮保存法:

在麸皮内加入60%的水,经灭菌后接种培养,最后干燥保藏。

⑥ 纸片(滤纸)保存法:

将灭菌纸片浸入培养液或菌悬液中,常压或减压干燥后,置于装有干燥剂的容器内进行保存。

 

5、寄主保存法:

即令微生物侵入其寄主后加以保存的方法。

 

 

6、冷冻保存法:

适用于抗冻力强的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可在其菌体细胞外遭受冻结的情况下而不受损伤,而对其它大多数微生物而言,无论在细胞外冻结还是在细胞内冻结,都会对菌体造成损伤,因此当采用这种保藏方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要选择适于冷冻干燥的菌龄细胞;

② 要选择适宜的培养基,因为某些微生物对冷冻的抵抗力,常随培养基成分的变化而显示出巨大差异;

③ 要选择合适的菌液浓度,通常菌液浓度越高,生存率越高,保存期也越长;

④ 最好在菌液内不添加电解质(如食盐等);

⑤ 可在菌液内添加甘油等保护剂,以防止在冷冻过程中出现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