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应对策略养成计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921620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1天应对策略养成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1天应对策略养成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1天应对策略养成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1天应对策略养成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1天应对策略养成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21天应对策略养成计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21天应对策略养成计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21天应对策略养成计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21天应对策略养成计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21天应对策略养成计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21天应对策略养成计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21天应对策略养成计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21天应对策略养成计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21天应对策略养成计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21天应对策略养成计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21天应对策略养成计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21天应对策略养成计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21天应对策略养成计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21天应对策略养成计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21天应对策略养成计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1天应对策略养成计划.docx

《21天应对策略养成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天应对策略养成计划.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1天应对策略养成计划.docx

21天应对策略养成计划

21天应对策略养成计划

第1天:

不预设立场,站在孩子的立场看问题。

练习:

1、察觉自己。

问问自己此刻内心发生了什么。

2、安顿自己。

在发生事情的当下,以鼻吸嘴吐的方式,进行几次深呼吸,借由呼吸来平稳与安顿自己,才有可能继续与孩子从容对话。

3、聆听孩子。

带着较为平静的心情打开自己的耳朵,同时先将嘴巴闭上,学习聆听:

以孩子的立场而言,他发生了什么?

4、引导孩子。

试着让孩子说出他想要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以及协助孩子整理中间的利弊得失。

当我们能够学会不预设立场,才能听见孩子真正的声音。

如此,我们培养出来的孩子才不会变成“只说父母想听的话”的孩子,而你才会在孩子需要帮助时,引导出他的潜在力量,给予他最有效的帮助!

经过一天的练习,请使用今天的“不预设立场”来与孩子互动,并记录下你的体会。

1、觉察自己的内心发生了什么

2、安顿自己的方法

3、聆听孩子(注意:

不要太快插嘴,听完整)

4、引导孩子说出他的解决方法

 

第2天:

放弃无效的方法—如果没有用,做点儿别的。

练习:

1、要知道对方的目标在哪里。

2、借由将目前的行为与目标对比,来促使他发现目前使用的方法无效。

3、引导对方换点儿别的事情做。

4、鼓励与约定。

三原则:

如果没有用,就不要固着在这件事上。

如果没有用,做点儿别的事情。

如果有用,就多做一点。

如果你发现孩子使用无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试着使用今天的方法来帮助他,并将过程记录下来。

了解孩子用哭泣想要达到什么目的。

帮助孩子思考:

用哭泣的方式,每次都可以帮助他达到想要的目标吗?

引导孩子思考除了哭泣之外的方式。

赞美孩子,鼓励他试试新方法。

 

第3天:

学会与问题共存—事情不会只有一个面向

1、请“暂时”不要急着去消灭问题,而是注意孩子哪些方面很不错,值得我们扩大,先去进行这些方面。

2、因为处理孩子的问题,重要的并非消灭黑色,而是扩大增强白色!

我们要发现孩子的资源与潜力,从正向的意义出发,发挥滴水穿石的力量,让一个个小改变汇聚出巨大的改变。

3、人的价值是多元的,生命的面向也是多元的,将所有问题都视为人生的一部分,就能坦然面对,并且找出方法解决了。

4、换个角度看问题,会改变自己,也会感动别人!

这样能为自己和别人带来好结果,也许不是最满意的的结果,但也是好结果。

Tips:

扩大优点而非消灭缺点,培养看见另一面的能力,与问题共存的Skills。

练习:

观察你的孩子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同时请写出孩子的5个缺点和5个优点,并认真扩大孩子的优点。

孩子的优点如何扩大

 

第4天:

换个角度思考—没有一件事只有负面意义

1、每一件事都会给我们不一样的收获和更深刻的体悟!

2、同一件事情的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与行为,进而得到不同的结果,事情的结果与发生本身无关,但却与我们自己的认定有关。

3、事情发生的缘由与事实真正的结果不是个“等号”,而是个“问号”。

4、困扰自己的事情,不是发生的事件本身,而是对于事件的看法与认知。

当遇到不如意时,请在心中先浮现一个“问号”,透过正向的“自问”思考方式,将每个发生都转化成助力,创造自己想要的结果!

Tips:

因为青少年目前发展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找到自我认同:

我是谁?

我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

渐渐形塑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想想一件因祸得福的事情,并把它分享给朋友或家人。

事件:

一开始的感觉是:

最后学习到的是:

换个角度思考跳脱出来,这件事可以带给你的帮助:

接下来,你会采取哪些行动,去真正获得这份帮助呢?

 

第5天:

将注意力放在解决问题上

1、我做什么可以让你觉得好一点/得到帮助?

2、如果在我们面前有一把尺,0代表你觉得一点儿都不烦恼,10代表非常烦恼,你会给现在的情况打几分?

为什么打这个分数?

3、什么时候这个烦恼比较不会困扰你或是不太严重?

4、什么时候这个烦恼不会出现?

5、当时你做了什么,让问题看起来不那么严重了?

6、真是太好了,请问你是怎么办到的?

7、另外,我想再问你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停顿3秒),你不再被这个问题困扰(停顿3秒),那会是什么样的状况?

8、你怎么知道你已经解决这个问题了?

Tips:

我们有权利得到自己应得的。

要达到这个目的,就不能一直谈论问题本身,或是把注意力放在上面。

我们可以从另一个层面来思考问题,促进问题被解决。

只要说明自己实际的渴望,和可以提供的解决的家人、师长、朋友、专业心理咨询师洽谈,将会缩短处理问题的时间,让需求能更快的处理。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让自己快乐。

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试着先不去问孩子“为什么”,而是与孩子一起思考与讨论:

孩子对这样的成绩满意吗?

要如何才能够帮助孩子达到他理想的成绩?

 

第6天:

教养没有标准答案—孩子这么做一定有一个重要原因

第1步:

父母、师长需要先耐下性子。

第2步:

在心里想“一定有一个重要原因让他对我的态度变成这样,那是什么呢?

第3步:

用相同的问句问孩子:

“一定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让你这样对我,那是什么呢?

如此,可以展现你对孩子的同理心,也可以让孩子稍微放下一些对你的敌意进而产生更正向的互动。

请父母更多的注意孩子的正向行为,无论这些行为多么细微。

要总是专心睁大眼睛去搜寻,一旦发现了,就立刻说出具体的赞美,让孩子知道你“看见”了。

这样的做法对孩子是个赋予能力的过程。

通过这样的赞美的互动方式,可以让孩子觉得他很有能力。

进而使他们建构自己未来精彩的人生。

Tips:

让我们与孩子从“对”与“错”的思考方式转换为“得”与“失”的思考方式。

因为从得失的角度看待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比较不会在处理事情时不理性地做出“100%得利”还是“100%失利”的结论。

这样我们才比较容易接受客观的事实,并做出正确处理!

练习:

学校班主任打电话跟你说孩子在学校打人,你可以在孩子回来时先试着这样做。

1、先问自己:

孩子这么一定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让你这样对我,原因是什么?

(找出三个答案,写下来,但无须让孩子看见!

2、问问孩子:

“妈妈/爸爸想,你这么做一定有一个重要的理由,能告诉我吗?

3、与孩子讨论如何解决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第7天:

重新建构—看见孩子的另一面

我们基于事情不会只有一个面向,从不同看待事情的眼光,看到当事人的特质、优点、动机、努力……引导他看见事情的其他面向,进而拓展当事人的思考,引发不同的行动。

我们了解了孩子描述的事情并重新诠释后,赋予相同的事件不同的且正向意义,看到了事件本身所带来的正面的价值,进而形成新的解决方案或是行动。

1、透过此过程来引导孩子看见事件中的正向意义。

2、带领孩子重新诠释事件中所带来的不好经验。

父母在带领孩子重新建构的过程中,必须先拓展自己看事情的角度,这样才能带领孩子看见事情的不同面向。

而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也于无意间拓展了父母许多想法与思考的角度,不但帮助了孩子也丰富了自己。

Tips:

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从第3天到今天,我们学习的都是在相同的事件中发现看事情的不同面向,进而赋予事件不同的意义。

通过这样的练习,希望可以帮助你在处理孩子的问题时,改变思维方式,看到原来除了事件不好的一面之外,还有很多不同的信息值得注意与处理。

希望在换个角度看待事物时,你可以产生跟以往不同的价值认识,从而获得另一种出乎意料的结果。

练习:

孩子回家哭着跟你说同学不跟他玩,你可以试着这样做,并记录过程。

1、深呼吸,安定自己的情绪。

你的感受:

2、问孩子如此想和那位同学玩的原因?

孩子的回答:

3、若是不跟同学玩,孩子会损失什么?

孩子的回答:

4、若是不跟同学玩,孩子可以得到什么?

孩子的回答:

 

第8天:

创造成功经验—让孩子重获信心

1、对啊!

爸爸妈妈也觉得但真的很难。

2、我觉得突然发生这种事情,让我很伤心……

3、嗯!

换成是我,也会很难过。

让孩子感受到:

——不管发生什么事,父母永远都爱他。

——不管发生什么事,父母永远都会陪他一起面对。

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无条件的接纳和支持,并配合“三不措施”——不分析、不批评、不建议。

如此一来,才能帮助孩子安心地在成长地道路上稳稳前进,继续产生学习、探索创造地动力。

 

Tips:

“再保证”指的是我们对孩子表达:

不管发生什么事,我都会爱你这个人,也许你的行为需要修正,但我不会因为你的行为不喜欢你!

练习:

请帮助你的孩子,根据他的年龄发展,创造一个属于他的成功经验,并记录下来。

例如,独自完成一件事或是学会一样从前不会的事情,并在他完成之后,大声为他喝彩!

孩子完成的事情:

你对孩子说的话:

孩子的发聩:

 

第9天:

赞美法—正向眼光对孩子的帮助

1、停止做错就值得赞美。

对孩子来说,停止做错其实就是一种小进步。

2、赞美就像是送礼物,不需有目的或回报。

只要孩子有好的想法或表现,就值得赞美。

而非“期待”或某些目的。

3、直接赞美:

用直接叙述的方式,并具体地说出孩子值得赞美的地方。

4、自我赞美:

当孩子有成功经验或是有进步时,通过我们对他的自我赞美问话,不但可以协助他体验这个过程,还因为他会回想自己是怎么做到的,可以进一步让他拥有更高的自我价值感,对提高自信也有帮助。

5、间接赞美:

以问句的形式出现!

引导孩子思考与说出孩子的“正向重要他人”可能对他的赞美,让他感觉到自我价值。

 

Tips:

赞美公式---1、孩子的名字(小名)---2、孩子做的具体好行为(如主动写功课)---3、你的感受(如,我好开心)---4、问孩子:

你是怎么做到的?

---5、如果某某(孩子的正向他人)知道你……,他会说些什么?

(如,如果爸爸知道你今天主动完成功课,他会说些什么?

练习:

一句赞美的话,影响力可长远到一辈子!

1、请用今天所学会的赞美,赞美你的家人或是孩子,观察并记录下他们被赞美后的反应!

2、闭上你的眼睛,回想从小到大,你曾被真诚地赞美的3次经验与感觉。

 

第10天:

相信孩子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的问题与导因是因果关系,就像吃太多红薯导致胀气,因此他们努力寻找原因,所有的问句都围绕着“问题”本身打转,传达的意念就是:

我来帮你解决问题。

其实—每个人,包括孩子,都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

父母的功能是去赋予孩子能量,使孩子可以因为提升了能量解决自己的问题。

父母可以常问孩子:

1、我做什么可以让你觉得好受一点儿?

2、什么时候你的问题比较不会出现?

3、当你做什么的时候问题比较不会困扰你?

父母提供给孩子的是“讨论商量”“引导”“陪伴”,不但可以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Tips:

父母知识引导者与催化者。

让我们着重在如何解决而不是在探讨问题的原因上,多探索如何面对问题做出的改变,改变又有哪些方法,相信孩子有解决自己问题的能力,多反问孩子一些问题,用问题来回答问题本身,引导孩子思考。

练习:

当孩子有困扰时,请试试下面的做法,并记录下孩子的反馈

1、先给孩子一个拥抱或是拍拍他的肩膀!

孩子的反应:

2、问他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情?

孩子的回答:

3、仔细聆听孩子说的话,做一位好听众,不评论也不打断。

孩子的反应:

4、问孩子是怎么想的/思考这件事的?

孩子的回答:

请问孩子他现在想怎么做?

孩子的回答:

 

第11天:

目的、行为与代价—让孩子自发地修正偏差行为

1、目的、行为与代价之间的关联

目的—孩子想借由此行为得到什么。

行为—父母通常看见的是孩子外显的行为,即孩子的偏差行为。

代价---因为这个行为产生的不好后果。

2、澄清目的、行为与代价的SKILLS

父、母必须注意,说孩子听得懂的语言,说他们可以理解的词汇。

父母不要问“你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可以问孩子“你做这件事时可以得到什么?

先处理我们看到的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外显行为。

Tips: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一定是:

与孩子讨论,或是借由与孩子一问一答的状况下,协助孩子整理出来的。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辅导的成效。

而非单方面的一直思考,然后依照自己的想法来一一罗列,这样可就又回到大人的唠叨层面了!

练习:

当孩子告诉你他要做一件你不认同的事情,比如,因为老师偏心,他再也不要专心听讲,同时要考零分,情你按照下面的步骤试试,并记录下这个过程。

1、孩子要做的事情:

2、先安稳自己的情绪。

你使用的方法:

3、问孩子这么做是为了得到什么?

或是这样做可以帮助他得到什么?

若孩子回答出来的目的是负向的(如:

就要报复),就要带着孩子思考报复背后的正向目标是什么?

(如孩子回答:

报复老师我的心情就会很爽……)

孩子的目的:

4、这样做之后(故意考零分)孩子会得到什么不好的结果?

(引导孩子思考行为的代价)

孩子的代价:

5、再与孩子讨论如何用不同行为,来达到孩子真正想要的目的?

(如,问孩子“若要达到很爽的感觉,除了考零分还有其他方法吗?

或是做其他行为也会让你感觉很爽吗?

你与孩子的讨论:

6、尽量强化正向目标与行为之间的关联。

你的体会:

第12天:

找到不同的合作方式—没有不合作的孩子,只有不懂得方法得父母

1、合作不是只有一种模式:

他这么做,背后一定有一个重要得原因。

2、改变永远在发生:

暂时地不合作也是孩子的一种表达方式。

3、建立不同的合作关系:

尊重孩子,往他所想要的目标前进,提供给他最适合地协助。

Tips:

父母与孩子之间,整体而言是一种合作互动地关系。

孩子有自己的目标,也有自己的解决办法;父母只是一个引导者,帮助孩子早日实现目标。

父母应致力于创造一种合作地气氛。

无论何种合作方式,父母能在此过程中帮助孩子发现他们地能力与优势,促进解决问题,创造美好未来!

练习:

如果今天孩子放学回家一直玩电脑游戏,不愿写功课,你是如何处理的,并记录下来。

1、先告诉自己孩子这么做一定有一个重要地理由。

2、再问孩子:

”你这么做一定有一个重要的理由,那是什么?

孩子的回答:

3、与孩子一起讨论较好地时间分配—里上床睡觉还有多长时间?

具体要做几件事(例如,吃饭、洗澡、玩电脑游戏、写功课等)?

如何分配时间?

孩子地工作及时间分配:

4、将每件事情分配到地时间依次序执行。

孩子的完成情况:

 

第13天:

奇迹问句---当暂时找不到目标地摆脱困境法

奇迹问句也称“假设解决架构”,常被用于孩子暂时找不到目标地情况。

1、奇迹发生问句---如果有一天,一觉醒来,发现奇迹发生,你的问题都解决了,你会发现有什么不一样地地方?

2、拟人化问句---如果墙上地钟看到你的改变,它会说些什么?

3、猜想式问句---猜猜看,下星期你告诉我你想要改变已经发生或是发生了一点点,那会是什么?

4、算命式问句---如果你现在去算命,他跟你说3个月之后,你的运气会好转,你猜那时地你跟现在地你会有什么不同?

Tips:

在执行奇迹问句时,父母必须注意自己地语调与问话地速度,因为它牵涉到对未来地想象,同时引导语也要清楚而戏剧性,并尽量使用发散性以及针对未来地语言。

练习:

请具体回答下面地问题,并记录下来。

如果有一天……奇迹在你睡觉地时候发生……你所有地问题都解决了……同时,孩子更听话,与你地关系更好……那么会是什么样子?

你发现地第一个小小的不同时什么?

其他的不同:

 

第14天:

目标架构---帮孩子找到方向

1、目标架构:

孩子想要的目标,而不是父母觉得孩子应该要的目标,包含正向的开始与设定目标。

2、例外架构:

孩子的问题没那么严重或是不发生的时候。

找寻例外的目的,主要是希望孩子察觉与发现这些例外存在的时候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唤起孩子的内在资源与希望感。

3、假设解决架构(奇迹问句):

当孩子很难用正向的眼光看待目标或是不易想到正向目标时,父母运用奇迹问句邀请孩子假想问题已经解决或是目标达成时他会是什么样子,并鼓励孩子去做目前可以做到的一小部分。

4、良好目标的七原则:

使用正向的叙述方式;以过程的方式进行叙述;存于此时此刻的“当下”;具体化;从小步骤开始;要在孩子的控制范围内;使用孩子的语言进行描述。

Tips:

父母与孩子愿意一起讨论想要达成的目标时,就可以发现孩子真正的需要;也会让他有被尊重的感觉,进而提升孩子的责任感。

因为这个目标是他自己的选择,而非他人的想法。

同时,当孩子发现自己想要的目标被父母“听懂”“了解”时,也会具有极大的鼓舞作用。

练习:

若你的目标然亲子关系更好,请依照下面的问句回答,并记录下来,帮助自己设定目标:

1、为什么让亲子关系变得更好对你来说是重要的?

(前提是你觉得亲子关系更好是你想要的。

2、如果你达到了这个目标的时候,会对生活中的其他重要他人(另一半、孩子、好友)造成什么好的影响?

3、知道你达到这个目标时谁会最高兴?

4、针对这个目标,你可以做些什么?

目标的细节是什么?

(请依照7原则讨论)

 

第15天:

例外问句---耐心引导孩子找到“成功的例外”

例外的思考原则会让我们区分“问题发生时”“问题较少发生时”问题没有发生时”,而不会一直只专注在问题上面。

问题总有例外,可显示成员现存的资源,以及可能的解决之道。

1、利用孩子的资源。

从孩子的问题以外,找出可能的解决方法,可以增加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与自信心。

2、例外架构碎石向过去经验寻找,但它不是挖掘过去较不好的经验,而是从“目前的可能性”出发。

3、例外是的父母或师长更容易发现孩子的成功经验、力量与希望。

Skills:

1、当孩子说的是一个“目标”而不是一个问题时---什么时候你想做一些会让它(目标)发生的事情?

2、当孩子述说的是问题时---什么时候这个问题比较少发生?

3、当孩子提到的问题好转或是情况有所变化时---你做了什么让情况好转?

4、引发孩子对成功经验的思考---以前有没有解决过类似的困扰?

5、引导孩子思考改变后的差异---在哪些时候,你会有什么不同?

Tips:

振奋性鼓舞是一种非常实用的与孩子交流的技巧,经常被用在着例外的过程中,父母用兴奋或是开心的口气,甚至搭配夸张的语调与表情,对孩子表达欣喜和鼓励之意。

常用的句子包括:

“真是太好了呢!

”“哇!

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真是个说到做到的男子汉!

”“我觉得小明能做到控制自己的脾气,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哟,请告诉我,你是怎么做到的?

练习:

这与前一天的目标是联结的,请拿笔写下你的回答,并请注意你的感受。

1、你曾经做过一些与目标(亲子关系更好)有关的事情吗?

2、当你和孩子关系更好时(目标),你做了什么不同的事情?

3、那时对你的家庭有什么帮助?

4、你是怎么注意到这些不同的?

5、还有谁也注意到你做了这件事(和孩子关系变得更好了)?

6、你是怎么知道他注意到了?

他说了什么?

或是做了什么让你知道他注意到了你的改变?

7、你是怎么想到要让亲子关系变得更好的?

8、当你和孩子的关系变得比较好的时候,那天的生活跟平常有什么不一样?

你有什么感觉?

你有什么想法?

9、用振奋性鼓舞与自我赞美(比如,这真是太棒了,你是怎么做到的)来赞美自己做的努力。

第16天:

无论是天使还是魔鬼都在细节中

细节带我们听到不同的信息:

许多父母有时因为太想帮助孩子,给予给予片面、个人主观的建议,常常不是打断孩子的叙述就是急着接话,没做到采用“未知的态度”面对孩子的问题,连带着也听不到重点细节,当然也就更找不到法子进入孩子的内心,甚是可惜!

细节就像尘埃一样,很容易被忽视,但一句话、一个微小的动作、一个动机背后都可能蕴藏着关键信息,我们不能忽略、轻视。

Tips:

当我们像个孩子一样带着各式各样的问题来和孩子交流时,问题带我们看到细节呈现的场景。

练习:

让我们学习相信支持、鼓励可以使人走的更长远。

请对你的孩子或家人说:

1、当孩子自己独立完成一项任务,如图画等。

哇!

小宝,这幅画构思得真好,你是怎么做到的?

孩子得反馈:

2、妻子/丈夫长期为家付出辛劳。

谢谢你!

长时期以来为家里付出/负担这么多!

辛苦了,你是怎么做到的?

伴侣得反馈:

 

第17天:

因应问句---帮助孩子从谷底上升

孩子的情形愈糟,父母愈要优先使用“因应问句”来撑住孩子,用此问句来引发他的力量,进而协助其解决当前的困境。

用这样得问题引导孩子看到自己当下已经在发挥得潜力、能量,让孩子“看见”自己的力量,孩子就能够朝着解决之路继续前进。

常用问句:

1、你是怎么熬过来的?

2、你是怎么撑下去的?

3、你是怎么愿意持续的?

4、为什么没有变得更糟?

Tips:

在孩子还没有跟我们谈之前,他的问题就已经发生。

尽管他的心情低落,但他也一直在用自己的方法承受与因应着。

所以在看见孩子困境的同时,我们不妨想想:

孩子究竟靠着什么力量与方法,让自己可以撑到现在?

如果孩子看见了这些宝贵的资源与力量时,他又会有什么不同?

而且,当我们发现孩子身上拥有的本能自发的因应力量时,也会因此而对孩子产生更多信心。

练习:

孩子天天都准时去上学。

有一天,他突然哭着跟你说:

“妈妈,我觉得上学好辛苦呀!

”请你用一句因应问句来回应孩子,并记录下过程。

你对孩子说的话:

孩子的反馈:

 

第18天:

一般化技巧---帮助孩子放下过于焦虑的情绪

一般化技巧的功能

1、使孩子明白每一个人活着都有其问题,不是只有他有问题,让他对于自己有问题这件事不要过度担心。

2、使孩子觉察自己的问题也常常是别人的问题,如此可以缓和孩子对自己问题的焦虑与不安。

3、帮助孩子跳脱自己看事情的主观视框,用比较客观的角度来重新看待自己以及问题。

也就是换个角度看事情,让视野更宽广。

4、最后一个目的,也是最主要的目的:

要孩子“放下”焦虑,留着力气“解决问题”。

当他不过分担心时,自然可以将“力气焦点”放对地方来解决问题。

Skills:

1、可以提供理论或是大多数人反应模式。

2、当孩子所提问题有扩大与灾难化时使用。

3、孩子所提问题属于发展性的问题。

4、把孩子说的很严重的词汇转化为一般的、普遍的、合于事实的描述,以替代病理化的描述。

5、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一般化技巧。

Tips:

大多数人也会如此……;一般人遇到……也可能与你类似的事情。

根据……(经验或发展理论);这一类语言叫“一般化”句子,可以帮助孩子降低焦虑情绪,留下力气解决自己的问题。

练习:

如果孩子考试考的不理想,回来跟你说:

“妈妈,我真是个笨蛋,我看我以后完蛋了!

”或其他类似的情境。

请你使用一句一般化的句子来回应孩子,并记录下来。

孩子对你说的话:

你的回应:

孩子的反应:

 

当我们太过焦虑、紧张时,就没办法清楚地看见问题本身,也无法解决问题。

而且我们也常常会觉得自己所遇到地问题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更提升了焦虑值。

所以,若在面对孩子所叙述的问题时,我们能提供相关的信息,让他知道他所遭遇的问题是普遍性的,帮助他看到自己的负面感受是相同处境下的人都会有的反应,让他觉得自己不那么孤单或特异,他自然比较容易看清楚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第19天:

关系问句---善用重要他人对孩子的影响力

通过询问孩子对于重要他人(对孩子来说重要的人)的观点,来参与孩子对他人、事件、问题改变看法的一种技巧。

如果让重要他人的观点参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