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主要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923200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树主要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茶树主要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茶树主要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茶树主要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茶树主要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茶树主要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茶树主要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茶树主要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茶树主要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茶树主要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茶树主要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茶树主要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茶树主要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茶树主要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茶树主要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docx

《茶树主要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树主要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茶树主要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docx

茶树主要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茶树主要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茶树害虫生物防治研究

1.1.高效Bt防治茶尺蠖田问药效试验

高效Bt防治茶尺蠖幼虫的茶园小区试验设高效Bt400倍、高效Bt600倍、高效Bt800倍和不喷药空白对照四个处理,每处理面积60m2,重复4次,于试验前2天采集茶尺蠖幼虫(3-4龄),每重复放入约50头,试验当日去除多余幼虫,仅留40头供试,喷雾处理,定时调查处理后的虫口数,最后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1.2昆虫病毒防治茶毛虫、茶尺蠖的试验

采集自然发病的虫尸,捣碎过滤获得病毒原液。

在分别从茶园采集茶毛虫、茶尺蠖3-4龄幼虫与室内人工饲养1-2天,然后在饲料上喷洒病毒原液的稀释液,再收集死虫,研碎过滤离心,最后标准化。

EpNPV制成l*l08多角体/ml,EoNPV制成1*1013多角体/ml的制剂。

EpNPV共设1*107多角体/ml、1*108多角体/ml、1*109多角体/ml三个处理,EoNPV共设1*108多角体/rrd、1*109多角体/ml、1*1010多角体/ml三个处理。

每处理面积60时,重复4次,喷雾处理,定时调查处理后的虫口数,最后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1.3韦伯虫座孢菌、扑虱灵对黑刺粉虱的药效试验

设韦伯虫座孢菌浓度为3*107孢菌/ml、2.5×107孢菌/ml、2x107孢菌/ml三个处理,25%扑虱灵WP的浓度为700倍液、1000倍液、1500倍液三个处理,喷清水为对照。

以上七个处理重复三次,小区面积为20m2,处理时间在黑刺粉虱卵孵化盛期,处理前后调查虫口密度,每区五点取样,每点取中下部叶片10片,计算虫口减退率、防治效果(校正死亡率)。

1.1.4苦参素防治茶小绿叶蝉试验

选择茶小绿叶蝉虫口发生密度适中的茶园作试验区。

试验设苦参素500倍液、1000倍液、1500倍液、20%高效氯氰菊酯2000倍液(对照农药)和空白对照五个处理。

每处理面积30m2,每重复3次,处理前后每重复随机调查百叶茶小绿叶蝉虫口数,最后统计分析结果。

1.2茶树害虫化学防治技术研究

在防治茶树害虫的诸多措施中,化学防治以其作用迅速、见效快、防效高、简便易行而被普遍采用,它对确保茶叶的优质高产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在目前以至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无公害茶园生产要实现较高的产量和效益仍离不开化学农药,化学防治仍将是不可替代的植保措施。

化学防治技术关键应抓住防治适期和防治指标,对症下药,推广有效低剂量,改进施药技术,掌握农药的安全间隔期等方面下功夫。

1.2.1高效氯氟氰菊酯防治茶尺蠖

供试药剂:

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浙江平湖农药厂产品)。

选择茶树生长密度适中的茶园作试验区,设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9000倍、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6000倍、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4500倍、不喷药空白对照四个处理,每处理面积60m2,重复4次,于试验前2天采集茶尺蠖幼虫(3-4龄),每重复放入约50头,试验当日去除多余幼虫,仅留40头供试,喷雾处理,定时调查处理后的虫口数,最后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2.2虫杀净乳油防治茶树主要害虫

供试药剂:

3.2%虫杀净EC(有效成分:

苦参碱、高效氯氟氰菊酯,安徽毫州康达化工农药集团),2.5%功夫菊酯EC(有效成分:

高效氯氟氰菊酯,英国捷利康公司),10%吡虫啉WP(有效成分:

吡虫啉,常州农药厂)。

试验设每667m2用3.2%虫杀净EC35ml、50ml、70ml、100ml,2.5%功夫菊酯做对照药剂,防治假眼小绿叶蝉、茶蚜用毗虫啉作对照药剂,按不同防治对象设一组试验,每组试验设6个处理,小区面积33.3m2,随机排列,3次重复,分别在茶尺蠖、假眼小绿叶蝉、茶蚜的低龄虫态高峰期用药,每667m2兑水75kg喷雾。

茶尺蠖用药前调查茶尺蠖基数,调查方法为每小区固定3点,每点设置1m长茶行,在清晨调查固定茶行蓬面上的虫量,用药后1、3、5、7d调查残留虫量,计算防治效果。

假眼小绿叶蝉用药前调查各小区虫口基数,方法是每小区设2点共0.5m2,用药后1、3、5、7d调查残留虫量,计算防治效果。

茶蚜用药前调查虫口基数,方法是每小区随机取样250个茶芽,计算百芽虫数,用药后1d、5d、7d调查残留虫量,计算防治效果。

进行15hm2的防治示范,每667m2用3.2%虫杀净EC50ml兑水50kg喷雾,分别以2.5%功夫菊酯EC25ml(防治鳞翅目害虫),10%吡虫啉WP20g(防治刺吸性害虫)作为对照药剂,不施药作空白对照,在当地茶树害虫发生高峰前用药,用药后5d调查防治效果,以验证虫杀净的总体控制作用,确定大田应用价值。

1.3茶树害虫物理机械防治技术研究

物理机械控制技术是指利用各种物理因子、人工和器械控制有害生物的技术。

常用的技术有温度控制、光波的利用、微波辐射、隔绝、驱避、人工和简单器械捕杀等。

1.3.1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茶树害虫

试验主要应用佳多科工贸有限公司提供的频振式杀虫灯该灯利用害虫的趋光、波、色味特性,将灯光波长设于特定范围内,近距离用光,远距离用波加以色和味诱杀成虫,灯外配频振电压网触杀,使害虫落入灯下的袋中,达到灭虫控害作用。

将杀虫灯吊挂在水泥柱上,吊挂高度在离地1.5m。

每天晚上开灯时间为19:

00至次日早上6:

00,每隔1h收虫1次,进行分类统计种类和数量。

1.3.2频振式杀虫灯防治茶树害虫效果

灯在茶园中成棋盘状分布,灯距100m,共安装20盏杀虫灯。

根据测报灯的虫口变化情况决定是否开灯。

调查时选择害虫发生情况相近的3块茶园(分别采取开灯防治、化学防治、空白对照)调查虫量,采取五点取样,调查茶细蛾百叶虫量,调查茶毛虫、斜纹夜蛾每盯虫量,分别计算防治效果。

2结果与分析

2.1茶树害虫生物防治技术研究结果

2.1.1高效Bt防治茶尺蠖田间药效试验

高效Bt防治茶尺蠖幼虫的茶园小区试验结果表明,高效Bt400倍、600倍和800倍液防治1天防效分别为36.09%、35.71%和28.05%,但防治后3天防效分别达66.67%、57.14%和55.04%;防治后7天,高效Bt400倍防效达85.7l%,

图2-1高效Bt防治茶尺蠖田间药效试验

表2-1高效Bt防治茶尺蠖田问药效试验

2.1.2昆虫病毒防治茶毛虫、茶尺蠖

结果表明:

EPNPV的浓度在I)(107(PIB/ml)以上对茶毛虫、EoNPV的浓度在1xlOs(PIB/ml)以上对茶尺蠖的防效均佳。

表2-2核型多角体病毒EpNPV和EoNPV对茶毛虫、茶尺蠖的防治效果

2.1.3韦伯虫座孢菌、扑虱灵对黑刺粉虱的药效比较

从表3-6可以看出:

韦伯虫座孢菌处理后防效呈增长趋势,药后第3天防效仅37.7%~52.1%,到第7天为80.0%~89.9%,超过扑虱灵。

25%扑虱灵WP在处理后的第3天防效较好,以后防效呈下降趋势。

图2-2韦伯虫座孢菌、扑虱灵对黑刺粉虱的药效比较

表2-3韦伯虫座孢菌、扑虱灵对黑刺粉虱的药效比较

2.1.4苦参素防治茶小绿叶蝉试验

苦参索500倍液防治茶小绿叶蝉,防治后1天、3天效果分别达79.7%和66.9%,苦参素1000倍液分别达75.5%和61.8%。

二者防效均显著优于对照农药高效氰氰菊酯2000倍液的防效。

苦参素两个浓度处理的7天持效达56%以上,略优于对照农药,为此应用苦参素防治茶小绿叶蝉使用浓度以500--1000倍为宜,且在防治后7-10天根据虫口密度酌情在喷一次。

图2-3苦参素防治杀小绿叶蝉试验

表2.4苦参素防治茶小绿叶蝉试验

2.2茶树害虫化学防治技术研究结果

2.2.1高效氯氟氰菊酯防治茶尺蠖

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防治荼尺蠖幼虫的茶园小区试验结果表明,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对茶尺蠖幼虫3—4龄幼虫具有极强的毒力,三个处理浓度防治后1~3天防效已达95.4%~100%。

可见,从降低茶叶的农残量和经济的角度考虑,25%高效氧氟氰菊酯乳油9000倍即可满足茶尺蠖防治需要。

图2-42.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防治茶尺蠖药效试验

表2-52.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防治茶尺蠖药效试验

2.2.2虫杀净乳油防治茶树主要害虫

对茶尺蠖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3-11)表明,虫杀净对茶尺蠖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ld调查,每667m2用3.2%虫杀净35ml、50ml、75ml、IOOml,防治效果分别为88.O%、90.9%、93.O%、97.5%,其速效性略低于功夫菊酯:

药后3d、5d调查,虫杀净除35ml/667m2处理外,与功夫菊酯效果相当。

药后7d调查,虫杀净各处理防效为81.0%~94.3%,比对照药剂功夫菊酯提高1.O%~11.2%。

虫杀净不同用量间,防治效果有显著差异,以用药后7d防效为侧.每667盯施用50ml、75ml、lOOml之间防效相当,当分别比35ml处理提高6.5%、9.0%、11.3%。

图2-53.2%虫杀净防治茶尺墁试验

表2-63.2%虫杀净防治茶尺蠖试验

对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表明虫杀净对假眼小绿叶蝉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药后5d调查,每667In2用3.2%虫杀净75ml、100ml防效分别为96.0%、96.1%,与对照药剂吡虫啉20g/667m2防效相当。

与对照药剂相比,虫杀净的速效性差于吡虫啉,药后1d调查,虫杀净各处理防效为86.2%~92.1%,比吡虫啉药效低5.4%-9.5%,表明该药剂杀虫作用缓慢;药后7d调查,虫杀净各处理防效为75.1%~86.0%,接近于吡虫啉处理的防效。

虫杀净随着用药量的增加,防治效果有相应的提高,药后7d调查,每667m2使用50ml、75ml、lOOml之间防效相近,但显著优于35ml。

图2-63.2%虫杀净防治假眼小绿叶蝉试验

表2-73.2%虫杀净防治假眼小绿叶蝉试验

对茶蚜的防治效果表明虫杀净对茶蚜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药后ld调查,虫杀净各处理防效为921%~948%,与对照药剂吡虫啉相近。

药后7d调查,虫杀净各处理防治效果为91l%~94O%,略高于毗虫啉的防效。

虫杀净不同用量之间防效无明显差异。

图2-73.24虫杀净防治茶树蚜虫试验

表2-83.2%虫杀净防治茶树蚜虫试验

2.3茶树害虫物理机械防治技术研究结果

2.3.1频振式杀虫灯的诱杀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通过7d所诱得昆虫进行分类统计,杀虫灯诱杀的昆虫,总计8目27科38种,包括害虫和益虫5436头,以鳞翅目、半翅目、鞘翅目为主。

鳞翅目以鹿蛾科、卷蛾科、夜蛾科为主共计2520头,占总诱虫量的46.36%。

鹿蛾科、卷蛾科和夜蛾科分别为820头、754头和487头,分别占总诱虫量的15.08%、13.87%和8.96%。

半翅目以突背斑红蝽为主,540头,占总诱虫量的9.93%。

鞘翅目以叶甲、金龟子为主,共152头,占总诱虫量的2.72%。

对茶树害虫的诱杀效果,7d累计诱杀茶卷叶蛾754头、茶鹿子蛾790、茶白毒蛾33头、黄刺蛾15头、扁刺蛾20头、金龟子32头、叶甲类120头。

试验表明,频振式杀虫灯可以诱杀茶树鳞翅目、半翅目、鞘翅目等多种害虫,效果显著。

但对茶小绿叶蝉没有诱捕作用。

不同时间段诱虫情况:

不同时间段灯下诱虫量有明显差异。

19:

00-20:

00时,共诱虫1114头,占总诱虫量的的20.49%;20:

00--21:

00共诱597头,占总诱虫的10.98%;21:

00-22:

00时共诱虫645头,占总诱虫量的11.87%:

22:

00"~23:

00共诱虫521头,占总诱虫量19.50%;23:

00-24:

00共诱虫456头,占总诱虫量的8.39%;从大的时间段看,19:

00-24:

00时诱虫量最大,占总诱虫量的71.23%;24:

00时至次日6:

00时28.77%。

对天敌的影响:

杀虫灯对天敌的诱杀力极小,所诱得的益虫主要有瓢虫、螳螂、隐翅虫、草蛉、三化螟茧蜂等诱得益虫共55头,益害比为1:

183.95。

表2-9佳多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昆虫种类表

杀虫灯对茶树多种害虫诱杀效果较好。

试验7d所诱获的38种昆虫中有茶鹿子蛾、茶卷叶蛾、茶白毒蛾、黄刺蛾、扁刺蛾、黑棕金龟、叶甲等为害茶树的害虫,且数量较大,7d共诱得1820头,占总诱虫量的33.48%。

科学掌握开灯时间,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试验结果表明,茶树害虫主要扑灯时间在19:

00--24:

00时,因此,选择在19:

00,-~24:

00时开灯诱虫(其他时间不开灯)。

2.3.2频振式杀虫灯的防治效果

从结果来看,杀虫灯在诱集害虫时能起到预测预报作用。

因此能够起到明显的控制害虫的作用

图2-8茶叶主要害虫防治措施防效对比

表2-10茶叶主要害虫防治措施防效对比

可以看出,杀虫灯对茶细蛾的防治效果达75.32%,与化学防治效果相近:

对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达84.07%。

3结论

高效Bt800倍液防治茶尺蠖幼虫的速效性虽不是太理想,但持效性比较好。

韦伯虫座孢菌2.3×107孢菌/ml防治黑刺粉虱,防治效果可达83.5%,与扑虱灵相当。

苦参素500倍液、1000倍液对茶小绿叶蝉具有较强的触杀作用。

茶园小区应用试验效果均较好,可以取代菊酯类化学农药防治茶小绿叶蝉。

试验结果表明:

EPNPV的浓度在1x107(PIB/ml)以上对茶毛虫、EONPV的浓度在1x108(PIB/ml)以上对茶尺蠖的防效均佳。

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对茶尺蠖3-4龄幼虫有很高的毒力,其9000倍液防治后3天效果即可达到100%,从降低茶叶的农量和经济的角度考虑,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9000倍液即可满足茶尺蠖防治需要。

每亩用3.2%虫杀净EC50ml,对茶尺蠖可达95%以上的防治效果,对假眼小绿叶蝉、茶蚜的防效也较为理想,莆田茶区茶尺蠖、假眼小绿叶蝉、茶蚜发生频率高,发生期相对集中,可达一药多治的作用。

频振式杀虫灯的诱杀害虫试验7天共诱得1820头,占总诱虫量的33.48%,杀虫灯对茶细蛾的防治效果达75.32%,对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达84.07%,高于化学防治效果,可能是采用化学农药防治时斜纹夜蛾虫龄已达3龄而使防治效果下降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