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曲线要素计算docx.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924629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曲线要素计算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平曲线要素计算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平曲线要素计算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平曲线要素计算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平曲线要素计算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平曲线要素计算docx.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平曲线要素计算docx.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平曲线要素计算docx.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平曲线要素计算docx.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平曲线要素计算docx.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平曲线要素计算docx.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平曲线要素计算docx.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平曲线要素计算docx.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平曲线要素计算docx.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平曲线要素计算docx.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平曲线要素计算docx.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平曲线要素计算docx.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平曲线要素计算docx.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平曲线要素计算docx.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平曲线要素计算docx.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平曲线要素计算docx.docx

《平曲线要素计算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曲线要素计算docx.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平曲线要素计算docx.docx

平曲线要素计算docx

 

平曲线要素计算

 

拉坡后,坡度差已知,变坡点高程已知,切线上各点和高程也就知道了。

 

选定竖曲线半径R,用竖距计算公式求出切线上各点的竖距,切线高程

 

减竖距就是竖曲线高程。

竖距公式如下:

 

一、路线转角、交点间距的计算

(一)在地形图上量出路线起终点及各路线交点的坐标:

QD23810,27180、JD12399626977,、JD24684,26591、JD3248480,25885、

2

JD425350,25204、ZD2606225783,

(二)计算公式及方法

设起点坐标为QD

X0

Y0,第i个交点坐标为JDiXi,Yi,i

1,2,3,4,则坐标增

量DXXi

Xi1,DYYi

Yi1

交点间距D

(DX)2

2

DY

象限角

arctanDY

DX

方位角A是由象限角推算的:

象限

DX

DY

A

象限

DX

DY

A

+

+

A

-

-

A

180o

-

+

A180o

+

-

A

360o

转角i

Ai

Ai1

 

1.QD与JD1之间:

 

坐标增量DXX1X0=2396623810=1860

 

2

 

DYY1

Y0

26977

27180

203

0

交点间距

D(DX)2

DY

2

186

2

203

2

275.33m

象限角

arctanDY

arctan

203

47.502o

DX

186

方位角A0

360o

360o

47.502o

312.498o

2.JD1与JD2之间:

坐标增量DX

X2

X1=24684

23966=6880

DY

Y2Y1

26591

26977

386

0

交点间距

D(DX)2

2

6882

386

2

DY

788.89m

象限角

arctan

DY

arctan

386

29.294o

DX

688

方位角A1

360o

360o

29.294o

330.706o

转角1=A1

A0

330.706o

312.498o

18.208o

3.JD2与JD3之间:

坐标增量DX

X3

X2=24840

24684=1560

DY

Y3

Y2

25885

26591

706

0

交点间距

D(DX)2

2

1562

706

2

DY

723.03m

象限角

arctan

DY

arctan

706

77.54o

DX

156

方位角A2

360o

360o

77.54o

282.46o

转角2=A2

A1

282.46o

330.706o

48.246o

 

4.JD3与JD4之间:

坐标增量DX

X4

X3=25350

24840=5100

DY

Y4

Y3

25204

25885

681

0

交点间距D

(DX)2

2

5102

681

2

DY

850.8m

象限角arctan

DY

arctan

510

53.171o

DX

681

 

3

 

方位角A3

360o

360o

53.171o

306.829o

转角3=A3

A2

306.829

282.46

24.369o

 

5.JD4与ZD之间:

坐标增量DX

X

X4=26062

25350=7120

DY

Y

Y4

25783

25204

579

0

交点间距D

(DX)2

2

7122

5792

917.706m

DY

象限角

arctanDY

arctan579

39.118o

DX

712

方位角A0

39.118o

转角4=A4

A3

39.118o

312.498o

92.289o

 

二、各平曲线要素的计算

 

(一)JD1曲线要素计算

 

取R800m,设计速度为60km/h,JD1桩号为K0+275.33,转角18.208o

 

1.缓和曲线长度LS,则:

 

LS

0.036V3

0.036

603

9.72(m)

R

800

LS

V

60

3

50(m)

3

3.6

3.6

LS

R~R

800

~80088.89~800(m)

9

9

取整数,采用缓和曲线长

120m(《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

V60kmh

 

时,最小缓和曲线长度为50m).

 

2.圆曲线内移值R

 

L2S

LS4

1202

120

4

0.75(m)

R

2688(R)3

24800

2688(800)3

24R

3.总切线长Th

 

4

 

LS

L3S

120

1203

59.989(m)

先求q

240R2

2

240

8002

2

所以T(R

R)tan

q

(800

0.75)tan18.208

59.989188.31(m)

h

2

2

4.曲线总长度Lh

LS=0.075

2R

Lh

(2)R2LS?

R+LS374.22(m)

180180

5.五个基本桩号

 

JD1

 

)Th

ZH1

 

)LS

 

HY1

 

)(Lh

 

YH1

 

)LS

 

HZ1

 

1

)2

 

QZ1

 

Eh(RR)sec

 

超距D2TLh

 

K0+274.33

 

188.31

 

K0+087.02

 

120.00

K0+207.02

2LS)

134.22

K0+341.24

120.00

K0+461.24

 

Lh

187.11

K0+274.13

18.208

2

R(8000.75sec

80010.97(m)

2

2

188.31374.222.4(m)

所以,由QZ桩号算出JD1桩号

为K0274.13

2.4

与原来的JD1

桩号相同,说明计算无误。

K0275.33

2

式中:

R——设缓和曲线后圆曲线内移值,

m;

5

 

——缓和曲线终点缓和曲线角,rad。

 

q——缓和曲线起点到圆曲线原起点的距离,也称为切线增

 

值,m;

 

R——圆曲线半径,m;

 

Ls——缓和曲线长,m;

 

——偏角,()

 

Th——设置缓和曲线的曲线切线长,m;

 

Lh——设置缓和曲线的曲线长,m;

 

Eh——设置缓和曲线的外距,m;

 

Dh——设置缓和曲线的超距,m;

 

——缓和曲线终点缓和曲线角,rad。

 

(二)JD2曲线要素计算

 

JD2桩号为K1+061.82,转角48.246o,设计速度为60km/h。

此平曲线

 

通过垭口,为了控制高程,决定以外距E值控制半径的大小,在图纸上用比

 

例尺量取E

30m,暂取Ls

120m,代入公式:

(sec

1)R2

ER

L2ssec

0求的

2

24

2

R311.6m,取R300m

 

1.缓和曲线长度LS,则:

 

LS

0.036V3

0.036

603

25.92(m)

R

300

LS

V

60

50(m)

3

3

3.6

3.6

LS

R~R

300~30033.33~300(m)

9

9

6

 

取整数,采用缓和曲线长120m(《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

V60kmh

 

时,最小缓和曲线长度为50m,并满足上述假设)

 

2.圆曲线内移值R

 

L2S

LS4

1202

1204

2(m)

R

2688(R)3

24300

2688(300)3

24R

3.总切线长Th

 

LS

L3S

120

1203

59.997(m)

先求q

240R2

2

240

3002

2

所以Th(R

R)tan

q

(300

2)tan

48.246

59.997195.13(m)

2

2

4.曲线总长度Lh

LS=

2

120

=0.2

2R

300

Lh(

2

R2LS

?

R+LS372.61(m)

180

180

5.五个基本桩号

 

JD2

K1+061.82

Th

195.13

ZH2

K0+866.69

LS

120.00

HY2

K0+986.69

(Lh2LS)

132.61

YH2

K1+119.30

LS

120.00

HZ2

K1+239.30

1

Lh

2

186.31

7

 

QZ2

K1+052.99

Eh

(R

R)sec

R(3000.2)sec48.246o

30030.90(m)

2

2

超距D2T

Lh2

195.13

372.6117.65(m)。

所以,由QZ2桩号算出JD2

桩号为K1

052.9917.65

K1

061.82,与原来的JD2桩号相同,说明计算无误。

2

式中:

R——设缓和曲线后圆曲线内移值,m;

 

——缓和曲线终点缓和曲线角,rad。

 

q——缓和曲线起点到圆曲线原起点的距离,也称为切线增

 

值,m;

 

R——圆曲线半径,m;

 

Ls——缓和曲线长,m;

 

——偏角,()

 

Th——设置缓和曲线的曲线切线长,m;

 

Lh——设置缓和曲线的曲线长,m;

 

Eh——设置缓和曲线的外距,m;

 

Dh——设置缓和曲线的超距,m;

 

——缓和曲线终点缓和曲线角,rad。

 

(三)JD3曲线要素计算

 

取R400m,设计速度为60km/h,JD3桩号为K1+767.19,转角24.369o

 

1.缓和曲线长度LS,则:

 

LS0.036

V3

603

0.036

19.44(m)

R

400

8

 

LS

V

60

350(m)

3

3.

6

3.6

LS

R~R

400

~40044.44~400(m)

9

9

取整数,采用缓和曲线长70m(《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

V

60kmh时,

 

最小缓和曲线长度为50m).

 

2.圆曲线内移值R

 

L2S

LS4

702

704

0.51(m)

R

2688(R)3

24400

2688(400)3

24R

3.总切线长Th

 

LS

L3S

70

703

34.991(m)

先求q

240R2

2

2404002

2

所以T(R

R)tan

q(4000.51)tan24.369

34.991121.471(m)

h

2

2

4.曲线总长度Lh

LS

=

70

=0.0875

2R

2

400

Lh(

2

R2LS

?

R+LS240.123(m)

180

180

5.五个基本桩号

 

JD3

K1+767.19

Th

121.471

ZH3

K1+645.719

LS

70.00

HY3

K1+715.719

(Lh2LS)

100.123

YH3

K1+815.842

LS

70.00

9

 

HZ3

K1+885.842

1

Lh

2

 

QZ3

 

120.061

 

K1+765.781

Eh(R

R)sec

R(400

0.51)sec24.369

4009.74(m)

2

2

超距D

2T

Lh2

121.471

240.1232.819(m)。

所以,由QZ2桩号算出JD2

桩号为K1

2.819

765.781

K1767.19,与原来的JD2桩号相同,说明计算无误。

2

式中:

R——设缓和曲线后圆曲线内移值,

m;

 

——缓和曲线终点缓和曲线角,rad。

 

q——缓和曲线起点到圆曲线原起点的距离,也称为切线增

 

值,m;

 

R——圆曲线半径,m;

 

Ls——缓和曲线长,m;

 

——偏角,()

 

Th——设置缓和曲线的曲线切线长,m;

 

Lh——设置缓和曲线的曲线长,m;

 

Eh——设置缓和曲线的外距,m;

 

Dh——设置缓和曲线的超距,m;

 

——缓和曲线终点缓和曲线角,rad。

 

(四)JD4曲线要素计算

 

设计速度为60km/h,JD2桩号为K2+615.171,转角92.289o

 

在《公路线形设计规范》中明确规定:

同向曲线之间的最短直线长度以

10

 

不小于6V(m)为宜。

为保证满足此要求,此处平曲线半径以切线长

T值控

制,TD6VT3

850.8

360

121.471

369.329(m),取T369(m),暂时取Ls

90(m)

依据公式Thtan

R2

Ls

TR

L2s

tan0,代入相关数据取得R=310.22(m),

2

2

24

2

取R310m。

 

1.缓和曲线长度LS,则:

 

LS

V3

603

25.92(m)

0.036

0.036

R

300

LS

V

60

350(m)

3

3.

6

3.6

LS

R~R

310

~31034.44~310(m)

9

9

取整数,采用缓和曲线长

90m(《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

V

60kmh时,

 

最小缓和曲线长度为50m)满足上述假设。

 

2.圆曲线内移值R

 

L2S

L4S

902

90

4

1.089(m)

R

2688(R)3

24310

2688(310)3

24R

3.总切线长Th

 

LS

L3S

90

903

先求q

2

2

244.968(m)

2

240R

240310

所以Th(R

R)tan

2

q(3101.089)tan92.289

44.968368.77(m)

2

4.曲线总长度Lh

LS=

2

90

=0.145

2R

310

Lh(

2

R2LS

?

R+LS589.317(m)

180

180

5.五个基本桩号

 

JD4

K2+615.171

11

 

Th

368.770

ZH4

K2+246.401

LS

90.00

HY4

K2+336.401

(Lh

2LS)

409.317

YH4

K2+745.718

LS

90.00

HZ4

K2+835.718

1

Lh

2

294.658

QZ4

K2+541.060

Eh(R

R)sec

R(3101.089)sec

92.289

310139.004(m)

2

2

超距D2T

Lh

2368.77589.317

148.223(m)。

所以,由QZ4桩号算出JD4

148.223

桩号为K2541.060K2615.171,与原来的JD4桩号相同,说明计算无2

 

误。

 

式中:

R——设缓和曲线后圆曲线内移值,m;——缓和曲线终点缓和曲线角,rad。

 

q——缓和曲线起点到圆曲线原起点的距离,也称为切线增

 

值,m;

 

R——圆曲线半径,m;

 

Ls——缓和曲线长,m;

 

——偏角,()

 

Th——设置缓和曲线的曲线切线长,m;

12

 

Lh——设置缓和曲线的曲线长,m;

 

Eh——设置缓和曲线的外距,m;

 

Dh——设置缓和曲线的超距,m;

 

——缓和曲线终点缓和曲线角,rad。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