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实践能力41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926755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3.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实践能力41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实践能力41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实践能力41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实践能力41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实践能力41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实践能力41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实践能力41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实践能力41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实践能力41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实践能力41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实践能力41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实践能力41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实践能力41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实践能力41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实践能力41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实践能力41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实践能力41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实践能力41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实践能力41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实践能力41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实践能力412.docx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实践能力4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实践能力412.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实践能力412.docx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实践能力412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实践能力-4-1-2

(总分:

50.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总题数:

50,分数:

50.00)

1.ICSH推荐血红蛋白测定的参考方法是

∙A.HiCN法

∙B.SDS法

∙C.HiN3法

∙D.AHD575法

∙E.沙利酸化血红蛋白法

(分数:

1.00)

 A. √

 B.

 C.

 D.

 E.

解析:

ICSH推荐血红蛋白测定的参考方法是HiCN法。

2.内、外凝血系统形成凝血活酶都需要哪种凝血因子

∙A.FⅤⅡ

∙B.FⅤⅢ

∙C.Ⅻ

∙D.FⅩ

∙E.TF

(分数:

1.00)

 A.

 B.

 C.

 D. √

 E.

解析:

FXa-Va-Ca2+-PF3复合物为参与内外源凝血途径的共同因子。

3.正常血乳酸波动范围是

∙A.0.3~0.6mmol/L

∙B.0.6~1.2mmol/L

∙C.1.2~1.6mmol/L

∙D.1.6~2.0mmol/L

∙E.2.0~3.0mmol/L

(分数:

1.00)

 A.

 B. √

 C.

 D.

 E.

解析:

考查血乳酸的正常值范围,正常血乳酸波动在0.6~1.2mmol/L这一狭窄范围,空腹时较餐后低,运动后可一时升高,但很快可恢复正常。

4.下列何种物质被公认为是最强有力的促红细胞缗钱状聚集的物质

∙A.清蛋白

∙B.纤维蛋白原

∙C.γ球蛋白

∙D.β球蛋白

∙E.胆固醇

(分数:

1.00)

 A.

 B. √

 C.

 D.

 E.

解析:

纤维蛋白原被公认为是最强有力的促红细胞缗钱状聚集的物质。

5.WHO在血液肿瘤新分型中,将急性白血病诊断中骨髓原始细胞的数量规定为大于

∙A.10%

∙B.15%

∙C.20%

∙D.25%

∙E.30%

(分数:

1.00)

 A.

 B.

 C. √

 D.

 E.

解析:

2000年WHO将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中原始细胞的比例≥30%修改为≥20%。

6.连续监测法检测AST、ALT,选用的波长是多少

∙A.270nm

∙B.300nm

∙C.340nm

∙D.400nm

∙E.450nm

(分数:

1.00)

 A.

 B.

 C. √

 D.

 E.

解析:

本题考查NADH被氧化为NAD+,可在340nm处连续监测吸光度下降速率,从而计算出ALT、AST活性浓度。

7.男性,22岁,头晕乏力,鼻黏膜及牙龈出血1周。

化验;WBC42×109/L,Hb85g/L,PLT23×109/L,外周血片中有幼稚细胞。

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细胞50%,早幼粒细胞21%,POX阳性,NAP

(一),NSE部分呈阳性反应,不被NaF抑制,FAB分型诊断是

∙A.ALL

∙B.AML-M2

∙C.AML-M5

∙D.AML-M3

∙E.AML-M7

(分数:

1.00)

 A.

 B. √

 C.

 D.

 E.

解析:

POX阳性,NAP(-),NSE部分呈阳性反应,不被NaF抑制,可判断为粒系白血病,而骨髓早幼粒细胞比例21%,原始为50%,可推断为AML-M2。

8.关于Ⅰ型高脂血症描述错误的是

∙A.CM↑

∙B.血清外观奶油样表层下层浑浊

∙C.电泳原点深染β

∙D.常见原因为LPL活性降低

∙E.以上都对

(分数:

1.00)

 A.

 B. √

 C.

 D.

 E.

解析:

考查高脂蛋白血症的分型和生化特征,Ⅰ型高脂蛋白血症血清学特征为奶油样表层下层透明。

9.AML-M1骨髓中原粒细胞占非红系细胞的比例为

∙A.20%~30%

∙B.30%~80%

∙C.30%~90%

∙D.>80%

∙E.≥90%

(分数:

1.00)

 A.

 B.

 C.

 D.

 E. √

解析:

AML-M1的诊断标准:

原粒细胞(Ⅰ型+Ⅱ型)占骨髓非红系细胞的90%以上。

10.嗜酸性粒细胞增加见于

∙A.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类风湿关节炎

∙D.伤寒

∙E.钩虫病

(分数:

1.00)

 A.

 B.

 C.

 D.

 E. √

解析:

寄生虫病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11.男性,20岁,平日体健,每于进食蚕豆后便出现面色苍白,尿液呈深褐色,发作时HGB45g/L,巩膜黄染,尿隐血阳性,下列何项最不符合该患者的实验室检查

∙A.尿含铁血黄素(Rous)试验(+)

∙B.高铁血红蛋白还原率>75%

∙C.血清结合珠蛋白降低

∙D.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升高

∙E.网织红细胞升高

(分数:

1.00)

 A.

 B. √

 C.

 D.

 E.

解析:

病人最可能患G69D缺血症,因此高铁血红蛋白还原率应小于75%。

12.不属于溶血性黄疸的实验室特征的是

∙A.尿中尿胆素阴性

∙B.尿中尿胆原增高

∙C.尿中胆红素阳性

∙D.血清胆红素增高

∙E.粪中粪胆原增高

(分数:

1.00)

 A.

 B.

 C. √

 D.

 E.

解析:

溶血性黄疸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血中未结合胆红素明显增加,结合胆红素浓度可轻度增加,尿胆红素原增多但尿胆红素阴性。

13.以下疾病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减低的是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B.恶性淋巴瘤

∙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细菌感染

∙D.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E.再生障碍性贫血

(分数:

1.00)

 A. √

 B.

 C.

 D.

 E.

解析:

在本题的5个选项中,只有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减低。

14.血细胞从原始到成熟,下列哪项符合血细胞发育的一般规律

∙A.细胞由小到大

∙B.核质比从小到大

∙C.核染色质结构由细致到粗糙

∙D.核仁从无到有

∙E.胞质颗粒从有到无

(分数:

1.00)

 A.

 B.

 C. √

 D.

 E.

解析:

在本题的5个选项中,只有核染色质结构由细致到粗糙的特点符合血细胞发育的一般规律。

15.下列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查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A.测定血糖的标本在冰箱中(4℃)保存,不需要先分离血清

∙B.健康人在短时间内摄入大量葡萄糖尿中也不会检出葡萄糖

∙C.邻甲苯胺法不适合测定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

∙D.空腹血糖浓度正常就可以排除糖尿病的诊断

∙E.糖尿病人常见血清TC升高和HDL-C降低

(分数:

1.00)

 A.

 B.

 C.

 D.

 E. √

解析:

糖尿病常出现脂代谢紊乱,表现为高脂血症为高三酰甘油、高胆固醇、高VLDL的糖尿病性Ⅳ型高脂蛋白血症,而同时伴有HDL-C降低。

16.符合t(8;14)特异性畸形核型的是

∙A.AML-M1

∙B.AML-M2

∙C.AML-M3

∙D.AML-M7

∙E.Burkitt淋巴瘤

(分数:

1.00)

 A.

 B.

 C.

 D.

 E. √

解析:

伯基特(Burkitt)淋巴瘤存在14q+染色体8q24;14q32易位。

17.正常血细胞的过碘酸—雪夫反应染色反应正确的是

∙A.嗜酸性粒细胞的嗜酸性颗粒呈阳性

∙B.嗜碱性粒细胞的嗜碱性颗粒呈阳性

∙C.大多数淋巴细胞呈阳性

∙D.巨核细胞呈阴性

∙E.大多数浆细胞呈阳性

(分数:

1.00)

 A.

 B. √

 C.

 D.

 E.

解析:

过碘酸-雪夫染色嗜碱性粒细胞的嗜碱性颗粒呈阳性是正确的。

18.酶促反应进程曲线可用于确定

∙A.测定线性范围

∙B.适宜的pH

∙C.适宜的酶量范围

∙D.反应线性时间

∙E.底物的浓度

(分数:

1.00)

 A.

 B.

 C.

 D. √

 E.

解析:

本题考查酶促反应进程曲线的概念,要准确测定酶活性,必须了解不同酶反应速率和时间的关系,找出酶促反应速率恒定的线性时间,避开延滞期、非线性反应期。

19.正常胃液显微镜检查可见到

∙A.红细胞、白细胞和上皮细胞

∙B.红细胞和鳞状上皮细胞

∙C.白细胞和鳞状上皮细胞

∙D.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和癌细胞

∙E.纤毛柱状上皮细胞

(分数:

1.00)

 A.

 B.

 C. √

 D.

 E.

解析:

正常胃液中白细胞为(0.1~1.0)×109/L,多为中性粒细胞。

胃液中可有来自口腔、咽喉、食管黏膜的鳞状上皮细胞,不见或偶见柱状上皮细胞。

20.采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哪项叙述不正确

∙A.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时采集

∙B.先用单层纱布过滤,800r/min离心10min后分离标本

∙C.上清液用于生化和免疫检测

∙D.沉淀物只用于细胞学检查

∙E.沉淀物用于显微镜检查

(分数:

1.00)

 A.

 B.

 C.

 D. √

 E.

解析:

一般需要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时采集。

经过单层纱布过滤,再经过800r/min离心10min后,上清液用于化学和免疫学检查。

沉淀物用于显微镜检查。

21.诊断肝病引起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必备指标是

∙A.血小板计数<100×109/L

∙B.血浆纤维蛋白含量低于1.5g/L

∙C.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超过20μg/L

∙D.3P试验阳性

∙E.血浆因子Ⅷ活性低于50%

(分数:

1.00)

 A.

 B.

 C.

 D.

 E. √

解析:

因子Ⅷ由肝细胞、窦内皮细胞、与库普弗细胞及其他组织如肾脏产生。

当肝病时,肝脏清除功能减退,因子Ⅷ增高。

肝病时由于内毒素血症等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vWF释放增加;vWF分解蛋白酶对其分解减少,也使其增高。

但肝病合并DIC时,由于凝血因子大量消耗,使凝血因子Ⅷ活性水平降低。

22.新生儿做血细胞计数,多用下列哪个部位采血

∙A.手背

∙B.耳垂毛细血管

∙C.足跟毛细血管

∙D.肘部静脉

∙E.颈静脉

(分数:

1.00)

 A.

 B.

 C. √

 D.

 E.

解析:

婴幼儿由于手指指腹面积局限,可采集大躖趾或足跟内外侧缘血液。

23.男性。

25岁,头晕乏力、面色苍白1年余。

检验:

RBC2.5×1012/L,HGB65g/L涂片见较多球形红细胞,为明确诊断,最需要进行下列何项检查

∙A.骨髓穿刺检查

∙B.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C.网织红细胞计数

∙D.酸化血清溶血试验

∙E.血红蛋白电泳

(分数:

1.00)

 A.

 B. √

 C.

 D.

 E.

解析: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是遗传性球形红细:

胞增多症的过筛试验。

24.遗传性因子ⅩⅢ缺乏症是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性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C.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D.性染色体阴性遗传病

∙E.常染色体共显性遗传病

(分数:

1.00)

 A.

 B.

 C. √

 D.

 E.

解析:

25.关于双缩脲比色法,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是总蛋白测定的首选方法

∙B.试剂对白、球蛋白的反应相近

∙C.反应后生成蓝绿色化合物

∙D.操作简便,重复性好

∙E.敏感度较低

(分数:

1.00)

 A.

 B.

 C. √

 D.

 E.

解析:

本题考查双缩脲比色法,其原理是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在碱性条件下与二价铜离子作用生成蓝紫色的化合物。

26.抗人球蛋白直接反应阳性,应考虑为

∙A.地中海贫血

∙B.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C.G-6-PD缺乏症

∙D.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E.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分数:

1.00)

 A.

 B. √

 C.

 D.

 E.

解析: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红细胞或血清存在不完全抗体,抗人球蛋白直接反应可检测红细胞上不完全抗体。

27.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做有关的实验室检查时,下列结果哪一项是不符合的

∙A.出血时间延长

∙B.血小板计数减少

∙C.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D.血块收缩不良

∙E.束臂试验阴性

(分数:

1.00)

 A.

 B.

 C. √

 D.

 E.

解析:

凝血酶原时间正常。

28.管型检查时至少应观察多少个低倍视野

∙A.5个

∙B.10个

∙C.15个

∙D.20个

∙E.25个

(分数:

1.00)

 A.

 B.

 C.

 D. √

 E.

解析:

遵循尿沉渣检查标准化要求:

检查细胞,应观察10个高倍视野,检查管型,应再观察20个低倍镜视野。

29.何种情况下,酶促反应速度与酶量成正比

∙A.最适温度时

∙B.底物浓度足够大(10~20Km)

∙C.最适pH时

∙D.样品量足够大时

∙E.加入酶的激动剂

(分数:

1.00)

 A.

 B. √

 C.

 D.

 E.

解析:

本题考查酶催化活性浓度测定时对底物浓度的要求,酶催化活性浓度测定时一般选择零级反应期,即底物过量,应使[S]>Km,一般为Km的10~20倍,则Km可忽略不计,米氏方程方程简化为v=V,限速因素是被测酶的活性。

30.下列因素中,可能导致Ⅱa型高脂蛋白血症发病的是

∙A.ApoE异常

∙B.LDL异化障碍

∙C.LPL异常

∙D.ApoB异常

∙E.ApoD异常

(分数:

1.00)

 A.

 B. √

 C.

 D.

 E.

解析:

考查高脂蛋白血症的分型和生化特征,Ⅱ型高脂蛋白血症主要病因为LD-LR受体缺陷或活性降低或LDL异化障碍。

31.病毒性脑炎CSF检验的特点是

∙A.外观多透明

∙B.蛋白明显增高

∙C.氯化物含量增高

∙D.有凝块

∙E.葡萄糖含量增高

(分数:

1.00)

 A. √

 B.

 C.

 D.

 E.

解析:

病毒性脑炎CSF外观清晰或微浑,蛋白质增高,细胞数增多,氯化物与葡萄糖正常。

32.下列哪项不符合甲型血友病的检查结果

∙A.凝血时间(试管法)延长

∙B.APTT延长

∙C.血浆复钙时间延长

∙D.PT延长

∙E.TT正常

(分数:

1.00)

 A.

 B.

 C.

 D. √

 E.

解析:

甲型血友病为因子Ⅷ缺乏,因子Ⅷ参与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PT正常。

33.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是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巨幼细胞性贫血

∙C.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D.急性失血性贫血

∙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分数:

1.00)

 A.

 B.

 C. √

 D.

 E.

解析:

铁粒幼细胞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纯合子血红蛋白E、C病等均属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34.下列哪一项符合漏出液中LD与血清LD的比值

∙A.<0.4

∙B.<0.5

∙C.<0.3

∙D.<0.6

∙E.<0.1

(分数:

1.00)

 A.

 B.

 C.

 D. √

 E.

解析:

漏出液LD接近血清,积液LD/血清LD比值<0.6;而渗出液LDO>200U/L,积液LD/血清LD比值>0.6。

35.干化学法尿酮体检测采用

∙A.硝基铁氰化钠法

∙B.偶氮反应法

∙C.多聚电解质离子解离法

∙D.酸碱指示剂法

∙E.醛反应法

(分数:

1.00)

 A. √

 B.

 C.

 D.

 E.

解析:

干化学法尿酮体检测采用硝基铁氰化钠法。

36.精浆果糖浓度降低常见于

∙A.尿道炎

∙B.膀胱炎

∙C.附睾炎

∙D.精囊炎

∙E.前列腺炎

(分数:

1.00)

 A.

 B.

 C.

 D. √

 E.

解析:

精浆果糖浓度降低常见于精囊炎和雄激素分泌不足。

37.粪便为果酱色,常见于

∙A.细菌性痢疾

∙B.阿米巴痢疾

∙C.直肠癌

∙D.胆道梗阻

∙E.胃溃疡

(分数:

1.00)

 A.

 B. √

 C.

 D.

 E.

解析:

阿米巴痢疾以血为主,血中带脓,粪便标本呈暗红色稀果酱样。

38.血型物质不存在于

∙A.组织细胞

∙B.红细胞

∙C.白细胞

∙D.血小板

∙E.脑脊液

(分数:

1.00)

 A.

 B.

 C.

 D.

 E. √

解析:

ABO抗原不仅存在于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其他组织细胞上,也存在于唾液等体液中。

但脑脊液中不能检测到。

39.患者,贫血,红细胞大小不一,中央淡染;转铁蛋白饱和度为13.5%,全血游离原卟啉为52μg/dl。

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A.缺铁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铁粒幼细胞贫血

∙D.巨幼细胞性贫血

∙E.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分数:

1.00)

 A. √

 B.

 C.

 D.

 E.

解析:

转铁蛋白饱和度正常范围20%~55%,减少可见于缺铁性贫血,此外全血游离原卟啉增高。

40.关于Ⅲ型高脂血症描述错误的是

∙A.IDL↑

∙B.血清外观浑浊

∙C.电泳宽β带

∙D.常见原因为LDL异化速度加快

∙E.以上都对

(分数:

1.00)

 A.

 B.

 C.

 D. √

 E.

解析:

考查高脂蛋白血症的分型和生化特征,发生Ⅲ型高脂蛋白血症的常见原因为LDL异化速度降低。

41.抗人球蛋白试验又称

∙A.PHA试验

∙B.RPHA试验

∙C.SPRIA试验

∙D.RIST试验

∙E.Coombs试验

(分数:

1.00)

 A.

 B.

 C.

 D.

 E. √

解析:

抗人球蛋白试验的英文名称是Coombs试验。

42.前列腺液检查见到白细胞、前列腺颗粒细胞明显增多、红细胞轻度增高,卵磷脂小体消失,最可能的诊断是

∙A.前列腺癌

∙B.前列腺结石

∙C.前列腺结核

∙D.前列腺炎

∙E.精囊炎

(分数:

1.00)

 A.

 B.

 C.

 D. √

 E.

解析:

前列腺炎患者卵磷脂小体减少或消失,前列腺颗粒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增多。

43.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描述错误的是

∙A.白细胞数显著升高,以中性中幼粒以下阶段细胞为主,并有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B.Ph染色体是本病的特征性异常染色体,所有慢粒患者均可检出该染色体

∙C.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20%,提示为加速期

∙D.属于多能干细胞水平突变的克隆性疾病

∙E.NAP积分明显减低甚至为0

(分数:

1.00)

 A.

 B. √

 C.

 D.

 E.

解析:

Ph染色体是CMI。

的特征性异常染色体,约90%CMI。

患者阳性。

44.脑脊液中葡萄糖含量减少最明显的是

∙A.化脓性脑膜炎

∙B.病毒性脑炎

∙C.隐球菌性脑膜炎

∙D.结核性脑膜炎

∙E.脑肿瘤

(分数:

1.00)

 A. √

 B.

 C.

 D.

 E.

解析:

化脓性脑膜炎,因CSF中细菌大量消耗葡萄糖而使葡萄糖浓度明显降低,在疾病发展至高峰时葡萄糖为零。

45.中性粒细胞减少见于

∙A.电离辐射

∙B.大叶性肺炎

∙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D.急性溶血

∙E.急性失血

(分数:

1.00)

 A. √

 B.

 C.

 D.

 E.

解析:

慢性理化损伤可抑制骨髓细胞有丝分裂而导致白细胞降低。

46.男性,25岁,头晕乏力、面色苍白1年余。

检验:

RBC2.5×1012/L,HGB65g/L,血涂片见较多球形红细胞,可能的诊断是

∙A.缺铁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铁粒幼细胞贫血

∙D.巨幼细胞性贫血

∙E.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分数:

1.00)

 A.

 B.

 C.

 D.

 E. √

解析:

病人血涂片发现较多球形红细胞,考虑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47.易被误认为管型的物质有

∙A.类圆柱体

∙B.细胞团

∙C.草酸钙结晶

∙D.细菌

∙E.白细胞

(分数:

1.00)

 A. √

 B.

 C.

 D.

 E.

解析:

圆柱体:

又称类管型,其形态与透明管型相似,但一端尖细,有时有扭曲或弯曲,如螺旋状,常伴透明管型同时出现,临床上易被误认为管型。

48.尿液化学分析仪检测不宜超过

∙A.0.5h

∙B.1.5h

∙C.1h

∙D.2.0h

∙E.6.0h

(分数:

1.00)

 A.

 B.

 C.

 D. √

 E.

解析:

尿液化学分析仪检测不宜超过2h。

49.关于痰液显微镜镜检,正确的是

∙A.正常痰液中有少量中性粒细胞

∙B.正常痰液中无上皮细胞

∙C.正常痰液中有少量红细胞

∙D.正常痰液中有少量淋巴细胞

∙E.正常痰液中有少量嗜酸性粒细胞

(分数:

1.00)

 A. √

 B.

 C.

 D.

 E.

解析:

痰液显微镜镜检可见有少量中性粒细胞和上皮细胞,无红细胞。

50.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细胞占50%,这些原始细胞的化学染色结果分别是:

POX(++),NAP积分为2分,PAS部分细胞呈颗粒状阳性,α-NBE(-),则下述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B.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E.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分数:

1.00)

 A. √

 B.

 C.

 D.

 E.

解析:

原始细胞占50%,原始细胞化学染色结果:

POX(++),NAP积分为2分,PAS部分细胞呈颗粒状阳性,α-NBE(-),推断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