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寄生虫学复习要点本科24学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929123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8.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要点本科24学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要点本科24学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要点本科24学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要点本科24学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要点本科24学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要点本科24学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要点本科24学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要点本科24学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要点本科24学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要点本科24学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要点本科24学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要点本科24学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要点本科24学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要点本科24学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要点本科24学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要点本科24学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要点本科24学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要点本科24学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要点本科24学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要点本科24学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要点本科24学时.docx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要点本科24学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寄生虫学复习要点本科24学时.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要点本科24学时.docx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要点本科24学时

人体寄生虫学复习要点

总论部分:

1.人体寄生虫学分类:

医学原虫、医学蠕虫、医学节肢动物;

2.WHO热带病特别规划署规定的5类7种寄生虫病:

血吸虫病、丝虫病(2种)、疟疾、利什曼病(黑热病)、锥虫病(2种);

3.我国建国初期五大寄生虫病:

血吸虫病、丝虫病、疟疾、利什曼病(黑热病)、钩虫病;

4.三种共生现象及例举:

1)共栖(偏利共生):

鮣鱼与大鱼;2)互利共生:

白蚁与鞭毛虫;3)寄生:

5.保虫宿主举例:

生食鱼虾的猫、狗等为华支睾吸虫(肝吸虫)的中间宿主;

6.转续宿主举例:

野猪为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的转续宿主

7.寄生虫分类举例:

1)偶然寄生虫:

蝇蛆病

2)专性寄生虫:

疟原虫、钩虫

3)体外寄生虫:

蚊、白蛉、虱、蚤等

4)机会性致病寄生虫:

刚地弓形虫,隐孢子虫,肺孢子虫

8.寄生生活对寄生虫的影响:

1)形态特征的改变:

体形的改变;某些器官退化或消失;某些器官发达;新器官的产生;

2)生理特征的改变:

抗消化液的作用;低氧环境中以酵解方式获得能量;生殖能力普遍增强;

9.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

掠夺营养;机械性损伤;毒素和免疫损伤;

10.寄生虫感染的特异性免疫方式:

1)非消除性免疫:

疟原虫的带虫免疫和血吸虫的伴随免疫;

2)消除性免疫:

皮肤利什曼病;

11.寄生虫病的流行环节: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12.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

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

13.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

自然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

14.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

控制与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15.简答:

宿主对寄生虫感染的获得性免疫反应是否总是对宿主有利,为什么?

宿主感染寄生虫后产生的免疫反应有时可表现为对宿主的免疫病理损伤,可导致Ⅰ、Ⅱ、Ⅲ、Ⅳ型超敏反应。

16.举例说明人体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超敏反应:

医学寄生虫部分:

1、形态

1.土源性蠕虫生活史中不需要中间宿主:

蛔虫、蛲虫、钩虫、鞭虫;

生物源性蠕虫生活史中需要中间宿主:

丝虫、旋毛虫、肝吸虫、日本血吸虫、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棘球绦虫

2.线虫的形态和生活史特点:

1)雌虫大于雄虫,雄虫尾端向腹侧弯曲或膨大成交合伞结构;

2)消化系统简单而完整,有简单的神经系统,雌性生殖系统为双管型,雄性生殖系统为单管型;

3)生活史中最显著的特点是蜕皮,一般蜕皮4次;

3.似蚓蛔线虫(蛔虫):

1)成虫属大型线虫,体长平均25cm,口孔有3个品字形排列的唇瓣;

 

2)受精蛔虫卵和未受精蛔虫卵的区别:

受精蛔虫卵

未受精蛔虫卵

外形

宽椭圆形

长椭圆形

卵壳和蛋白质膜

颜色

棕黄色

棕黄色

内含物

大而圆的卵细胞,卵细胞与卵壳间有新月间隙

大小不等的折光性颗粒

4.蠕形住肠线虫(蛲虫):

1)成虫小型线虫,雌雄大小差异最显著,体长1cm,成虫特征:

头翼和咽管球(食管球);

2)虫卵卵壳外形不对称,一侧较平,一侧稍凸,无色透明,内含蝌蚪期胚胎或者幼虫;

5.钩虫:

1)寄生于人体的钩虫有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两种,体长1cm,两种钩虫成虫鉴别要点: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外形

“C”型

“S”型

口囊

2对钩齿

1对半月状板齿

雄虫交合伞

圆形

卵圆形

交合刺

两刺分开呈长鬃状

一刺呈钩状包于另一刺中

背辐肋

远端分2小支,每支再分3小支

基部分2小支,每支远端再分2小支

雌虫尾刺

2)虫卵:

椭圆形,卵壳薄,无色透明,内含不同分裂时期的卵细胞,卵细胞与卵壳之间有明显间隙;

3)杆状蚴:

有口,能在外界环境中自主摄食;

4)丝状蚴:

口囊封闭,有向温性,向湿性和穿刺能力;

6.毛首鞭形线虫(鞭虫):

1)成虫细小,前段尖细,后2/5粗大,形似马鞭;

2)虫卵纺锤状或腰鼓状,卵壳厚,两端各1个透明栓,卵壳内含一个椭圆形卵细胞;

7.丝虫:

1)我国感染的丝虫有班氏吴策线虫(班氏丝虫)和马来布鲁线虫(马来丝虫)两种;

2)两种丝虫微丝蚴的形态鉴别:

鉴别点

班氏微丝蚴

马来微丝蚴

体态

弯曲柔和自然

僵直,大弯中有小弯

头间隙

短,长宽相近

长,长为宽2倍

体核

排列整齐,疏松,清晰可数

密集,不易分清

尾核

有2个,尾核处体壁膨大

8.旋毛形线虫(旋毛虫):

1)成虫为寄生于人体最小线虫;

2)幼虫寄生于人和动物横纹肌中,形成幼虫囊包,也称囊包蚴;

9.吸虫的形态和生活史特点:

1)叶状或舌状,背腹扁平,两侧对称;

2)有口、腹吸盘;

3)消化道不完整,肠支末端形成盲管,无肛门;

4)除血吸虫外,均为雌雄同体;

5)生活史复杂,需要水环境和中间宿主,发育过程有世代交替现象;

10.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1)成虫0.5cm,葵花籽状,虫体后端有分支状前后排列的睾丸;

2)虫卵为常见寄生虫虫卵中最小的,形似芝麻粒,有卵盖、肩峰、小棘(小疣);卵内含一毛蚴;

11.日本裂体吸虫(日本血吸虫):

1)雌雄异体,雌雄合抱,雄虫有抱雌沟,雌虫因吸食血液虫体后半部为黑褐色;

2)虫卵大,椭圆形淡黄色,卵壳一侧有侧刺,卵壳表面常有坏死组织等污物,内含一葫芦状毛蚴;

3)尾蚴分叉,有穿刺腺;

12.绦虫形态共同特点:

1)成虫白色或乳白色,背腹扁平,带状,分节,大小因种而异;

2)虫体由头节、颈部、链体组成,链体依次分为幼节,成节和孕节;

3)头节有吸盘,顶突小钩等固着器官;颈部有生发功能;成节有完整成熟的雌雄生殖系统;孕节内只有子宫,充满虫卵,成熟后可自动脱落;

4)虫体无消化系统,靠体壁直接吸收营养;

13.链状带绦虫(猪带绦虫)与肥胖带绦虫(牛带绦虫)形态鉴别:

鉴别点

猪带绦虫

牛带绦虫

体长

2-4m

4-8m

节片

700-1000节,薄而透明

1000-2000节,厚,不透明

头节

球形,有4个吸盘和顶突小沟

方形,只有4个吸盘

成节卵巢

分三叶

左右两叶

孕节子宫分支

7-13支/侧,排列不整齐

15-30支/侧,排列整齐

14.两种带绦虫和棘球绦虫的虫卵光镜下都无法区分:

圆球形,卵壳薄,卵壳与六钩蚴之间有棕黄色胚膜;

15.棘球绦虫成虫:

细粒棘球绦虫体长2-7mm,多房棘球绦虫更小;头节上有4个吸盘和顶突小钩,顶突可伸缩;

16.棘球蚴结构:

1)圆形囊状物,大小不一,直径可达几十厘米;

2)棘球蚴由囊壁和囊内容物组成:

囊壁外层为角皮层,无细胞结构,起保护虫体作用;囊壁内层为生发层,有生发作用,角皮层和囊内容物均由此长出;囊内容物包括囊液和棘球蚴沙,囊液无色澄清具有强致敏性;

棘球蚴沙包括育囊,子囊,原头蚴,每条原头蚴内有与成虫相同的头节,均可发育为一条成虫;

17.微小膜壳绦虫形态特点:

1)节片均宽大于长,为宽扁状,成节有3个横列的睾丸,头节上顶突小钩可伸缩;

2)虫卵由卵壳、胚膜、六钩蚴组成,胚膜较厚无条纹,胚膜与卵壳间有4-8根极丝;

18.溶组织内阿米巴形态特点:

1)滋养体形态不规则,内含红细胞吞噬泡、细胞核结构包括核膜、核周染色质颗粒、核仁小且居中;

2)包囊球形,内含1-4个核,核结构同滋养体,未成熟包囊内有棒状拟染色体和糖原泡;

3)溶组织内阿米巴与结肠内阿米巴形态鉴别要点:

鉴别要点

溶组织内阿米巴

结肠内阿米巴

核仁

小,居中

大,偏位

核周染色质颗粒

细小,排列均匀

粗,大小不一,

排列不齐

食物泡

红细胞

细菌

包囊内拟染色体

棒状

草束状,碎片样

包囊内糖原泡

散落,位置不定

位于核周围

成熟包囊核个数

4核

8核

19.阴道毛滴虫:

滋养体水滴状或梨形,鞭毛5根(4前1后);实质核1个,贯穿虫体轴柱1根,虫体1侧有波动膜;

20.贾第虫:

滋养体鞭毛4对8根,泡状核2个,吸器2个,轴柱1根不贯穿虫体;包囊有厚囊壁,囊壁与虫体间有空隙,2-4个核,内含鞭毛、轴柱前体及中体结构;

21.杜氏利什曼原虫:

无鞭毛体也称利杜体,为常见人体寄生虫中最小,内含1个核,1个动基体;前鞭毛体鞭毛1根且与虫体等长,虫体梭形,核位于中央,前端有动基体;

22.原虫形态学特点:

1)细胞质分为:

内质、外质;主要的运动细胞器有伪足、鞭毛、纤毛、波动膜;

2)细胞核分为:

泡状核(溶组织内阿米巴、贾第虫);实质核(阴道毛滴虫、杜氏利什曼原虫、疟原虫、弓形虫)

2、生活史

1.人作为终宿主的寄生虫有:

蛔虫、蛲虫、钩虫、鞭虫、丝虫、旋毛虫、肝吸虫、日本血吸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微小膜壳绦虫;

2.人作为中间宿主的寄生虫有:

旋毛虫、猪带绦虫、棘球绦虫、疟原虫、弓形虫

3.具有保虫宿主的医学蠕虫:

1)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

2)猪,鼠为旋毛虫的保虫宿主;

3)生食鱼虾的猫、狗为肝吸虫的保虫宿主;

4)接触疫水的牛,犬,鼠等多数动物可作为日本血吸虫的保虫宿主;

5)犬、鼠可作为杜氏利什曼原虫的保虫宿主

6)大多数哺乳动物都可作为弓形虫的保虫宿主

4.特殊的终宿主:

1)犬科动物为细粒棘球绦虫的终宿主;

2)狐为多房棘球绦虫的终宿主;

3)按蚊为疟原虫的终宿主;我国主要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微小按蚊、大劣按

蚊等;

4)猫科动物为弓形虫的终宿主;

5.特殊的中间宿主:

1)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是班氏丝虫的中间宿主和传播媒介;

2)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是马来丝虫的中间宿主和传播媒介;

3)肝吸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涵螺、沼螺、豆螺),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

4)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只有钉螺1种;

5)猪、牛分别为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的中间宿主;

6)羊、牛等食草类动物为细粒棘求绦虫的中间宿主;

7)鼠等啮齿类动物为多房棘球绦虫的中间宿主;而人不是多房棘球绦虫的正常宿主

8)蚤类幼虫、面粉甲虫、赤拟谷盗等为微小膜壳绦虫的中间宿主;

6.直接产幼虫的寄生虫是:

丝虫和旋毛虫

7.发育过程:

1)蛔、蛲、鞭、:

虫卵→感染期虫卵→幼虫→成虫;

2)钩虫:

虫卵→杆状蚴(1、2期)→丝状蚴→成虫

3)旋毛虫:

幼虫→幼虫囊包(囊包蚴)→成虫;

4)丝虫:

微丝蚴→腊肠期幼虫→丝状蚴→成虫;

5)肝吸虫:

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童虫→成虫;

6)日本血吸虫:

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成虫;

7)猪带、牛带绦虫:

(孕节)虫卵→六钩蚴→囊尾蚴→成虫;

8)棘球绦虫:

孕节)虫卵→六钩蚴→棘球蚴/泡球蚴→成虫;

9)溶组织内阿米巴:

4核包囊→滋养体→4核包囊;

10)贾第虫:

4核包囊→滋养体→4核包囊;

11)杜氏利什曼原虫:

无鞭毛体→前鞭毛体→无鞭毛体;

12)疟原虫:

红内期(环状体→晚期滋养体→成熟裂殖体→环状体)

红内期(环状体→雌雄配子体)→蚊内期(雌雄配子→合子→动合子→囊合子→子孢子)→肝内期/红外期(子孢子→裂殖体→裂殖子)→红内期(环状体)

8.幼虫移行:

1)蛔虫:

肠壁小血管→门脉→肝→门脉→右心→肺→咽→消化道;

2)钩虫:

皮下小血管→右心→肺→咽→消化道;

3)旋毛虫:

肠壁小血管→宿主横纹肌;

4)肝吸虫:

消化道→肝胆管;

5)日本血吸虫:

皮下小血管→右心→肺→左心→体循环→肝内门脉系统→门脉-肠系膜静脉

6)猪带绦虫:

肠壁小血管→皮下、肌肉、脑、眼

7)棘球蚴:

肝、肺、骨、脑

9.寄生部位:

1)寄生于人体小肠的蠕虫:

蛔、鞭、蛲、钩、旋毛虫、猪带、牛带绦虫、微小膜壳绦虫;

2)旋毛虫幼虫寄生于横纹肌组织;丝虫成虫寄生于人体深、浅淋巴系统;

3)肝吸虫寄生于肝胆管;日本血吸虫寄生于门脉-肠系膜静脉系统;

4)猪带绦虫囊尾蚴可寄生人体皮下及肌肉、眼、脑;

5)棘球蚴寄生于人体肝、肺、腹腔、肾、骨、脑;泡球蚴寄生于人体肝;

6)溶组织阿米巴寄生于人体结肠粘膜皱褶,也可经血道播散寄生于肝、肺、脑等;

7)贾第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和胆囊;

8)阴道毛滴虫寄生于女性阴道和男性尿道、前列腺;

9)杜氏利什曼原虫寄生于人体巨噬细胞内;

10)疟原虫主要寄生于人体红细胞内;

11)弓形虫可寄生于所有脊椎动物的有核细胞内;

10.感染阶段:

1)蛔虫、鞭虫、蛲虫——感染期虫卵;

2)钩虫、丝虫——丝状蚴;

3)旋毛虫——幼虫囊包(囊包蚴);

4)肝吸虫——囊蚴;

5)日本血吸虫——尾蚴;

6)猪带绦虫——囊尾蚴,虫卵;

7)牛带绦虫——囊尾蚴;

8)棘球绦虫——虫卵;

9)溶组织内阿米巴(痢疾阿米巴)——四核包囊;

10)贾第虫——四核包囊;

11)阴道毛滴虫——滋养体;

12)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

13)疟原虫——子孢子;

14)弓形虫——滋养体、包囊、卵囊;

11.感染途径:

1)经口感染的寄生虫:

蛔虫、鞭虫、蛲虫、旋毛虫、肝吸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棘球绦虫、微小膜壳绦虫;溶组织内阿米巴(痢疾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贾第虫);弓形虫;

2)可通过吃肉感染的寄生虫:

旋毛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弓形虫

3)通过生食鱼虾感染的寄生虫:

肝吸虫;

4)经皮感染的寄生虫:

钩虫、丝虫、日本血吸虫、杜氏利什曼原虫、疟原虫;

5)接触感染的寄生虫:

阴道毛滴虫;

6)蛲虫和猪带绦虫虫卵都有自体感染和异体感染两种方式;

7)生活史中存在逆行感染现象的寄生虫:

蛲虫;

8)生活史中存在自体内感染现象的寄生虫:

猪带绦虫虫卵、微小膜壳绦虫卵

12.诊断阶段:

1)蛔、鞭、蛲、钩、肝吸虫、日本血吸虫、带绦虫、微小膜壳绦虫的诊断阶段均为虫卵;

2)丝虫的诊断阶段为微丝蚴;旋毛虫的诊断阶段为旋毛虫幼虫囊包(囊包蚴);

3)棘球绦虫的诊断阶段为棘球蚴/泡球蚴;

4)溶组织内阿米巴的诊断阶段为滋养体和包囊;

5)阴道毛滴虫诊断阶段为滋养体;

6)蓝氏贾第鞭毛虫诊断阶段为滋养体和包囊;

7)杜氏利什曼原虫诊断阶段为无鞭毛体;

8)疟原虫诊断阶段为红内期原虫形态;

9)弓形虫诊断阶段为滋养体(速殖子)或包囊;

13.特殊的生活史特点:

1)丝虫微丝蚴有夜现周期性;

2)旋毛虫完成生活史必须转换宿主;

3)生活史中有世代交替现象的寄生虫:

肝吸虫、日本血吸虫、疟原虫、弓形虫

4)微小膜壳绦虫既可不经过中间宿主直接发育,也可经过中间宿主间接发育;

5)简答:

日本血吸虫成虫寄生于门脉系统,为什么能在粪便中发现虫卵?

答案见书,课堂已给出;

6)阴道毛滴虫生活史中仅有滋养体一个时期;

14.原虫生活史主要阶段:

滋养体期(活动期);包囊期(静止期);

15.原虫生活史类型:

1)人际传播型:

阴道毛滴虫;溶组织内阿米巴;贾第虫;

2)循环传播型:

弓形虫;

3)虫媒传播型:

杜氏利什曼原虫;疟原虫;

16.原虫的生殖方式:

1)无性生殖:

二分裂、多分裂、出芽生殖;

2)有性生殖:

配子生殖、接合生殖;

3、致病:

1.蛔虫致病阶段包括幼虫和成虫:

1)幼虫致病:

蛔虫性肺炎和荨麻疹

2)成虫致病:

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全身过敏反应、儿童发育障碍;

3)蛔虫成虫的并发症主要由于蛔虫“钻孔”习性:

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胆道蛔虫症;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肠穿孔,此外还有肠梗阻、胰腺炎、阑尾炎。

2.蛲虫为成虫致病:

肛门及会阴部皮肤瘙痒并继发性细菌感染;影响宿主睡眠使精神萎靡;雌虫异位寄生引起阴道炎、尿道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

3.钩虫致病阶段包括幼虫和成虫:

1)幼虫致病:

钩蚴性皮炎(粪毒、地痒疹);钩蚴性肺炎;

2)成虫致病:

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贫血;异嗜症;儿童发育障碍;妇女闭经、流产等。

3)简答:

钩虫致贫血的性质和机制:

贫血性质:

小细胞低色素型贫血(缺铁性贫血);

贫血机制:

①咽部发达,边吸边排,不断吸血;②虫体经常更换咬附部位,增加新创口;③头腺分泌抗凝素,伤口不易愈合而加剧渗血;④钩虫损伤肠粘膜,影响营养吸收,加重贫血程度。

4.鞭虫致病:

重度感染可致儿童直肠脱垂;

5.丝虫致病:

1)微丝蚴血症:

发热和淋巴管炎;2)急性期超敏反应及炎症:

淋巴管炎,淋巴结炎,丹毒样皮炎,“流火”,“红筋胀”,丝虫热;3)慢性丝虫病的三大临床表现:

象皮肿、乳糜尿、睾丸鞘膜积液;其中马来丝虫主要引起上下肢象皮肿,班氏丝虫三大症状均可发生;

6.旋毛虫主要是幼虫致病,致病分期:

1)侵入期;2)幼虫移行期;3)囊包形成期;

7.肝吸虫主要是成虫致病:

病变主要发生于肝脏次级胆管,临床表现轻度、重度、慢性期、晚期、儿童(详见书)

8.日本血吸虫发育过程中尾蚴、童虫、成虫、虫卵均可致病,其中虫卵致病最为严重:

1)尾蚴可致尾蚴性皮炎,属Ⅰ型、Ⅳ型超敏反应;童虫可致肺炎;

2)成虫可引起静脉内膜炎和血吸虫肾病,属Ⅲ型超敏反应;

3)简答:

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属Ⅳ型超敏反应)的形成机制?

答案见书;

4)日本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

急性、慢性、晚期,具体见书;

9.带绦虫致病:

1)吃含活囊尾蚴的“米猪肉”致绦虫病:

表现为消化道症状;

2)误食猪带绦虫虫卵致猪囊虫病:

皮下及肌肉囊尾蚴病;脑囊虫病(癫痫、颅高压、神经精神症状);眼囊虫病;

3)牛囊尾蚴不寄生人体,人不得牛囊虫病,只有成虫寄生引起的消化道症状;

10.肝包虫病的临床表现:

1)包块生成及肝、肺肿大;2)超敏反应:

荨麻疹,血管神经水肿、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3)食欲减退、消瘦、贫血、发育障碍、恶病质等全身中毒症状。

11.痢疾阿米巴(溶组织内阿米巴)致病:

1)肠阿米巴病:

发病部位为盲肠、阑尾、乙状结肠、升结肠、偶见回肠。

病理改变为“口小底大的烧瓶样溃疡”,临床表现为腹泻,里急后重,粪便呈果酱样脓血便,有腥臭味;

2)肠外阿米巴病:

阿米巴肝脓肿最常见,其次为肺脓肿,脓肿区域液化性坏死,脓液为酱褐色;

3)论述题: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感染阶段和致病阶段是什么?

生活史基本过程如何?

试述其致病阶段及致病机制?

答案:

感染阶段:

四核包囊;致病阶段:

滋养体;生活史基本过程:

四核包囊—滋养体—包囊;致病机制:

①虫株毒力;②侵袭力:

致病因子有260KD半乳糖凝集素、阿米巴穿孔素、半胱胺酸蛋白酶;③宿主的免疫状态;④肠道菌群对阿米巴致病的影响;

12.阴道毛滴虫致病:

1)正常女性阴道内环境的pH值是3.8-4.4,由乳酸杆菌分泌酸性物质维持,阴道毛滴虫可消耗糖原,降低乳酸浓度,使阴道内环境的pH值变为中性或碱性,促进虫体繁殖。

2)女性以滴虫性阴道炎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外阴瘙痒,白带黄色泡沫状并有恶臭味;

3)男性一般无临床表现,可导致配偶反复感染,偶见尿道炎,前列腺炎症状,并可不孕;

13.蓝氏贾第鞭毛虫致病:

1)导致“旅游者腹泻”的病原体;

2)贾第虫可致宿主体内二糖酶缺乏;

3)寄生人体十二指肠可致吸收不良的腹泻综合征,水样便,恶臭,粪便中含大量脂肪颗粒;

4)寄生人体胆囊可致胆囊炎和胆管炎;

14.杜氏利什曼原虫可致“黑热病”:

1)“黑热病”的三大临床表现:

肝、脾、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型贫血;长期不规则发热;

2)我国黑热病的特殊临床表现:

皮肤型黑热病;淋巴结型黑热病;

3)黑热病致贫血的性质和机制:

性质为全血细胞型贫血;机制:

①脾功能亢进②免疫溶血

15.疟原虫致病疟疾:

1)不同疟原虫的潜伏期:

恶性疟:

11-12d;三日疟:

30d;间日虐:

11-25d/6-12M。

2)疟疾发作的典型表现:

周期性寒战、高热和出汗退热;间日虐隔48h发作一次;三日疟隔72小时发作一次;恶性疟36-48h发作1次;

3)疟疾再燃为红内期残存疟原虫所致,四种疟原虫都有再燃现象;疟疾复发为肝细胞内期(红外期)迟发型子孢子所致,四种疟原虫均有再燃现象,仅间日虐和卵形虐有复发现象;

4)脑型疟疾等凶险型疟疾多见于恶性疟患者;

5)疟疾的三大临床表现:

疟疾发作;贫血;脾肿大;

6)疟疾贫血的机制:

疟原虫直接破坏红细胞;脾功能亢进;免疫病理损害;骨髓造血功能受抑;

16.刚地弓形虫病(所学寄生虫中与优生优育和围生期医学有关的寄生虫):

1)先天性弓形虫病:

易感人群为孕早期妇女,可致流产、死胎、畸产等;受染胎儿出生后可表现出脑积水、大脑钙化灶、视网膜脉络膜炎等;

2)获得性弓形虫病(后天性弓形虫病)易感人群为免疫低下人群,HIV病人群体,以及器官移植术后患者,主要变现为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视力下降、淋巴结肿大和高热等,预后差;

17.几种分泌毒性物质的寄生虫:

1)钩虫头腺分泌3种物质:

抗凝素可抑制宿主肠壁伤口血液凝固;乙酰胆碱酯酶可降低宿主肠壁蠕动;蛋白酶可抑制血液凝固;

2)血吸虫虫卵内的成熟毛蚴可释放可溶性SEA抗原,引起寄生部位发炎坏死;

2)溶组织内阿米巴(痢疾阿米巴)可分泌三种毒力因子:

半乳糖凝集素、阿米巴穿孔素、半胱氨酸蛋白酶;

3)阴道毛滴虫可分泌细胞分离因子(细胞剥脱因子),刺激阴道粘膜上皮细胞脱落;

18.寄生虫致病特点归纳:

1)导致贫血的人体寄生虫:

钩虫、杜氏利什曼原虫(黑热病)、疟原虫(疟疾)

2)导致剧烈腹泻且粪便形态异常的寄生虫:

贾第虫,痢疾阿米巴;

3)晚期导致肝硬化及门脉高压腹水的寄生虫:

肝吸虫、日本血吸虫、肝包虫(棘球绦虫);

4)导致肝脾肿大的寄生虫:

杜氏利什曼原虫(黑热病)、疟原虫(疟疾)、日本血吸虫(巨脾型血吸虫病)

5)可致脑部病变的寄生虫:

旋毛虫、猪带绦虫囊尾蚴(脑囊虫病)、血吸虫(脑型血吸虫病)、棘球绦虫(脑寄生)、溶组织内阿米巴(阿米巴性脑脓肿)、恶性疟原虫(脑型疟疾)、弓形虫

19.人体免疫力与原虫致病的关系:

1)先天或后天血内丙种球蛋白缺乏者对贾第虫易感且致病严重;缺乏IgA者对贾第虫易感;

2)Duffy血型阴性者对间日疟原虫有先天不感受性;镰状细胞贫血者对恶性疟原虫不易感;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乏者对疟原虫有先天抵抗力;

4、寄生虫学检查:

1.粪便直接涂片法或生理盐水浮聚法检查虫卵的寄生虫:

蛔、鞭、钩、肝吸虫、日本血吸虫、带绦虫,微小膜壳绦虫;

2.蛲虫检查方法:

透明胶纸拭子法查肛周皮肤虫卵;

3.丝虫微丝蚴检查:

晚9时后耳垂采血涂片;

4.旋毛虫病检查:

去患者皮下肌肉结节或可疑肉食组织压片或者切片镜检;

5.肝吸虫还可以用十二指肠引流法;日本血吸虫还可做直肠粘膜活组织检查;

6.猪囊虫病可按发病部位采取皮下结节活检、CT检查脑部、眼底镜检查眼部等方法检查;

7.肝包虫病主要通过询问病史结合影像学检查方法,以及免疫学检查方法;

8.简答:

包虫病能否进行穿刺诊断?

为什么?

答:

不能穿刺诊断;因为穿刺可引起棘球蚴破裂,囊液外漏致严重过敏性休克,继发性棘球蚴感染,继发性细菌感染,故而禁止穿刺诊断。

9.痢疾阿米巴(溶组织阿米巴)以粪便中查出滋养体或包囊为首选方法,粪便送检时需确保容器清洁,送检要及时,保温(25-30℃);

10.阴道毛滴虫取女性阴道后穹窿分泌物或男性尿道、前列腺分泌物涂片镜检;

11.贾第虫可从病人水样便中查出滋养体,成形便中查出包囊;

12.疟原虫取患者血液做薄、厚血膜查红内期形态;

13.黑热病(杜氏利什曼)取患者骨髓穿刺或淋巴结穿刺物涂片镜检;

五、流行

1.蛔虫:

农村高于城市,儿童高于成人,常与鞭虫混合感染。

2.钩虫:

我国北方以十二指肠钩虫为主,南方以美洲钩虫为主,台湾,海南两省最高。

3.蛲虫:

城市感染率高于农村,儿童感染率高于成人,以集体机构的儿童群体最高。

4.旋毛虫:

有地方性、群体性,食源性的特点,与不良的食肉习惯有关。

5.肝吸虫:

我国台湾,广东,广西省感染率最高。

6.日本血吸虫:

我国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