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口语错误类型及课堂纠错原则和策略.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929772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英语口语错误类型及课堂纠错原则和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英语口语错误类型及课堂纠错原则和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英语口语错误类型及课堂纠错原则和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英语口语错误类型及课堂纠错原则和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英语口语错误类型及课堂纠错原则和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小学英语口语错误类型及课堂纠错原则和策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小学英语口语错误类型及课堂纠错原则和策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小学英语口语错误类型及课堂纠错原则和策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小学英语口语错误类型及课堂纠错原则和策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小学英语口语错误类型及课堂纠错原则和策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小学英语口语错误类型及课堂纠错原则和策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英语口语错误类型及课堂纠错原则和策略.docx

《小学英语口语错误类型及课堂纠错原则和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英语口语错误类型及课堂纠错原则和策略.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英语口语错误类型及课堂纠错原则和策略.docx

小学英语口语错误类型及课堂纠错原则和策略

小学英语口语错误类型及课堂纠错原则和策略

【摘要】教师对学生的语言错误作出恰当回应有助于语言学习的顺利开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笔者在观察小学英语课堂时发现学生话语中有一些共性错误。

笔者将小学生容易出现的口语错误进行了分类,分析了错误产生的原因,并归纳提炼了纠正小学生口语的原则和策略。

【关键词】课堂教学,口语错误,纠错原则,纠错策略

口语错误是小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语言学习中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现象,不同阶段会出现不同的错误。

在出现错误、认识错误、修订错误的循环往复实践中,语言学习者才能学会语言。

可以说,错误是语言学习的一部分。

科学地分析语言错误、确定错误性质以及选择正确的纠错策略非常重要。

教师分析学生口语错误的同时可以反观自身教学,并采取补救措施,优化教学效果

一、小学生容易出现的口语错误类型

依据错误产生的结果(Dulay,Bur﹠Krashen,1982,转引自牟金江,2004),小学生英语口语错误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

1.语音错误

英语和汉语分属不同语系,英语中的有些发音(如/θ/和/ð/)在汉语中不存在。

由于教师对正确的英语发音强化不够,学生缺乏模仿环境,往往掌握不好英语发音。

有时学生用汉字或拼音标注单词也会导致英语发音不准确,如把this读成/dis/;map中的元音/æ/舌位靠后,口型饱满,有的学生发该音时会与汉语拼音ai混淆;单词重音也容易出现错误,如television/`teliviʒən/读作/teli`viʒən/

2.词汇错误

常见的词汇误用有以下几种情况:

(1)实义动词误用

受韩语影响,有的学生将“Turnontheradio.”说成“Opentheradio”;“看书”用seebooks,均属实义动词误用。

(2)助动词误用

助动词的使用对于刚接触英语的小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例如:

1DoesScotlandbig?

2IsLinglingliketheplace?

3T:

Canyouwalklikeamonkey?

S:

Yes,Ido.

(3)介词误用

在句子“IhaveanEnglishclassinTuesdayafternoon.”中,因为学生学过inthemorning和intheafternoon,认为“在上午”、“在下午”都使用介词in,因此出现介词误用。

(4)人称代词误用

汉语人称代词没有主、宾格之分。

小学生对于英语人称代词的格,尤其是宾格不够敏感,容易出错。

如:

Mymother’sbirthdayisinOctober.Iwanttomakesomebiscuitsforshe.另外,由于汉语人称代词“他”和“她”发音相同,学生容易混用he和she。

3.语法错误

(1)语序错误

英语和汉语语序存在差异,有时学生套用汉语句式会出现错误。

如:

Iverythankmyteacher.

(2)遗漏必要的成分

如:

①IwanttoDisneyland.

②IwanttogoUSA.

(3)添加不必要的成分

如:

IwenttothereinJuly.

(4)表达句式混淆

如:

Therehasacomputerroominourschool.

(5)时态误用

如:

①Sheworksfor10yearsinourschool.

②Whatdidsheseesthere?

4.语用错误

语用错误不是指一般遣词造句中的错误,而是语言表达不合时宜或者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何自然,1997,转引自高远,2002)。

(1)文化差异导致的语用错误

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价值取向、社交礼仪、风俗习惯等不尽相同。

中国人见面习惯问“吃了吗?

”“去哪儿?

”,英美人士碰到此类问候会十分不解甚至误解。

另外,中国人交谈中常会提及年龄、婚姻状况、薪水等,对于西方人来说这些是私密、敏感的话题,即便朋友之间也尽量避免谈及。

如果学生不了解这些文化差异,就会产生语用错误。

(2)语言使用不符合情景导致的语用错误

此类错误指交际中非本族语者赋予该话语的语用意义不同于本族语言赋予该话语的语用意义(高远,2002)。

有时句子本身不存在任何错误,但由于不合时宜也会导致交际不畅。

例如,一次有外教参与的小学英语观摩课的教学内容是描述体貌特征。

在拓展环节,授课教师让学生描述外教。

有的学生说:

She’sshortandfat.She’sold.外教很不悦。

虽然童言无忌,但英语中fat是贬义词,在西方如果用fat描述人,会使人产生受伤害和遭歧视的感觉,而用old谈论西方人士尤其是女士的年龄更令人难以接受。

又如,在聚餐时,祈使句“Givemeaglassofjuice.”在英美人士听起来很不礼貌,甚至有些粗鲁,如果改用“Wouldyoupleasegivemeaglassofjuice?

”就会礼貌得多。

二、错误原因分析

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错误,错误的产生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教师教学示范不当

在缺乏语言环境的外语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语言是最有效的输入之一。

有时教师的错误语音及不准确的表达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固化,这是造成学生口语错误的原因之一。

例如:

T:

IsKenhappy?

S:

No,heisnothappy.

T:

Yes,heisn’thappy.

本例中教师的反馈语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汉语中可以针对学生的回答说“是的,他今天不高兴。

”,但英语表达要符合“一致”原则,可以说“Yes,heisunhappy.”或“Yes,youareright.Heisn’thappy.”。

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师生互动话语还是教师的反馈语、指令语等,包括语音、语调都要准确,避免教师的错误话语给学生留下错误的印象。

有时教师为了创设情景会自行创编或改编材料,这是必要的。

但有时句子会显得生硬,出现中式英语或者不符合真实情景的表达,因此教师应尽量规范自己的话语。

2.教师只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文化意识的培养

新课程理念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在日常交往中使用得体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但有的教师只关注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文化意识的培养,造成了学生的语用错误。

教师应适时向学生适度渗透英汉语言及文化差异的相关知识,多创设情景使学生接受真实的语言输入,在运用中掌握语言,尽量减少或避免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语用错误。

3.学生的语际迁移

一般来说,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目标与母语差异越大学习难度越大,出错的可能性越大;母语与目标语某些结构接近或相同则有助于语言习得。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会尽量借助母语简化外语学习过程,这种先前行为或知识对后续学习的影响就是语言学习中的迁移。

母语某些结构与目标语某些结构一致或相似,对目标语学习产生助力时就是积极迁移;母语某些结构与目标语结构不同,对目标语学习产生干扰时则为消极迁移。

英语和汉语在音素构成、语序、词语内涵和外延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容易产生语际干扰并导致话语错误。

例如,中国学生将because与so,although与but搭配使用,就是受到汉语“因为……所以……”“虽然……但是……”表达方式的影响,如:

BecauseIgotuplate,soIdidn’tcatchthebus.

4.学生的语内迁移

语言学习中不同规则的影响和干扰也会导致错误,如对某些规则概括过度、忽视或不完整使用规则以及对规则进行不正确假设等。

比如,学生将“喜欢上某位老师的课”说成“Ilikeshe’sclass.”,是过度拓展了“称谓后加’s构成名词所有格”的规则。

而“Iwentsawmygrandmalastweek.”是动词过去式规则过度“放大”所致。

语内迁移错误是在某一特定语言现象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反映了学习者在目标语学习的特定阶段的语言特点。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此类错误会逐渐减少。

笔者在课堂观察及一线小学教师交流过程中发现,在应对课堂教学中的口语错误方面存在着一些理念和实践上的误区。

有的教师认为要保护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对错误基本不予处理。

而有的教师认为语言的精确性是首要的,因而严格地纠正学生的口语错误。

如果随时随地一味纠错,可能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在课堂上不敢表达。

但是如果完全忽略错误,久而久之会导致语言石化,不太容易纠正。

三、灵活掌握纠错原则

1.针对性原则

(1)针对不同错误类型纠错

如果是新授课并且教学目标定位为对新语言现象的控制性操练,那么语言的准确性是关键,出现错误时教师要及时纠正,使教学目标指向的内容在初次学习时便形成正确的输入,再通过操练加以强化和巩固。

如果错误出现在学生表达观点的过程中,则不必过于追究。

教师可以在表达过程中记录学生的错误,活动结束后针对典型错误进行纠正。

(2)针对不同年级段学生容易出现的口语错误纠错

小学低年级学生处于语言模仿形成期。

教师应更关注学生的语音,对语音错误要及时指出并加以规范。

到了中高年级段,学生表达中开始有了初步的思维层面的内容,语法错误会影响语意的表达,因而对中高年级学生语法方面的准确性应逐渐有所要求,出现语法错误时,教师应予以修正。

(3)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接受能力纠错

语言学习是一个持续、渐进的知识累加过程。

教师纠错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及能力状况。

如果学生所犯错误超出其现有认知水平,对这类错误进行纠正只会使学生感到迷惑不解,导致纠错无效。

对于学生现阶段知识及能力范围之外的错误,教师宜采取忽略的做法。

2.区别对待原则

(1)区分错误和失误

早在1967年,错误分析倡导者Corde就提出了区分错误与失误的重要性(转引自Scovel,2004)。

失误是由于疲惫、紧张、注意力不集中等原因所致;错误则反映出学习者某阶段语言能力存在的问题。

如果不分析错误性质而逢错必究,学生在表达过程中频频被打断、纠正,可能会导致思维“断档”,或因担心出错而过度追求语言形式的准确性以致忽视语言表达的意义。

语言学习的终极目的是交流,对于学习者来说只有通过操练才能流利表达。

教师应尽量鼓励学生表达,对影响表达内容、令人费解的错误进行纠正,对不影响内容理解的失误则应适度容忍。

(2)区分课堂即时生成和课前预设

课堂教学中当学生的生成与教师的预设不同时,有的教师便纠正学生,这种纠错应尽量避免。

例如,某教师在教学有关北京旅游景点的内容时,首先对北海公园进行描述,期望学生听后给出BeihaiPark这一答案。

有学生回答:

It’sBeijingPark.教师立刻反馈:

No.It’sBeihaiPark.这样处理未免有些生硬。

也许回答问题的这位学生已经听懂了教师的描述,只是出现了口误。

如果教师能够随机应变地说:

Iagreewithyou.Beijingisreallylikeabigpark.TherearemanybeautifulparksinBeijing.BeihaiParkisoneofthem.Haveyoueverbeenthere?

这样既引出了需要的答案,又避免了直接否定使学生产生挫败感。

3.适度原则

一次纠错过多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热情,同时因无法吸收过多的纠错信息而导致纠错无效;而且经常被打断使学生感到教师对其表达的内容不够关注,而是仅关注语言形式,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四、运用不同策略和方式进行纠错

教师纠正学生口语错误时要注意纠错策略,运用不同技巧纠正不同错误。

1.教师纠正

(1)直接纠正

针对特殊结构、表达方式或发音等方面的共性错误,教师可以采用集体纠正的方式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

例如,对用cooker表达“厨师”和将window/'windəu/读作/'vəndəu/等错误要在全班直接纠正。

(2)隐性纠正

经常直接纠错会使学生缺乏自主思考,失去自我修正的机会,长期如此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融纠错于交流之中,给学生作出正确示范,让学生体味语言,最终正确运用语言。

例如:

S:

Igoedtothebeach.

T:

Oh,really?

IWENTtothebeach,too.IWENTtoQingdao.Whichbeachdidyougo?

S:

IwenttoHainan.

本例中,教师与学生谈论假期活动时并未直接纠正学生的动词过去式错误,而是重读单词went,以引起学生注意。

经过教师两次重复,学生自己改正了错误。

这种不留痕迹的纠正既未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使学生与教师产生共鸣,并且保护了学生用英语表达观点的积极性。

笔者在课堂观察中注意到有些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反馈永远是“Good”,对学生表达的内容不作针对性的评价。

教师应与学生展开意义层面上的交流,逐渐培养学生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而不能仅关注语言形式。

2.学生自行纠正

新课程理念提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不同方式启发和引导,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使学生“学会”,最终达到“会学”。

例如:

S:

DoesScotlandbig?

T:

Does?

Does?

S:

Is.

T:

Is.OK.Sayitagain,please.

S:

IsScotlandbig?

T:

OK,verygood.Ah…It’snotverybig.

本例中,教师介绍了自己在苏格兰旅游的经历,鼓励学生提问。

学生的问答句中出现了助动词误用的现象,教师用升调重复does以引起学生注意,学生意识到错误后自行纠正。

学生的自我纠错能力要在长期的学习中逐渐培养。

3.同伴纠错

在大班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资源,采取小组活动、结对活动等方式达到同伴纠错的效果,这样客观上为学生创设了较为“安全”的语言使用环境,避免直接纠错给学生造成紧张感,使学生难堪。

例如:

T:

What’sthedatetoday?

S1:

It’sMaytwenty-two.

T:

Yes,it’sMay…

S1:

It’sMaytwenty-two.

T:

You,please.What’sthedatetoday?

S2:

It’sMaytwenty-second.

T:

(toS1)Yes,it’sMaythetwentysecond.OK,youplease.

S1:

It’sMaythetwentysecond.

T:

OK,class.Alltogether,please.

Ss:

It’sMaythetwentysecond.

本例中课前导入时教师询问日期,一位学生回答“It’sMaytwenty-two.”,另一位学生回答“It’sMaytwenty-second.”,遗漏定冠词。

教师应先予以肯定,重复学生答语时加上定冠词并停顿、重读,再让第一位出错的学生重复句子,随后全班通过齐读巩固。

4.多种方式、手段辅助纠错

除语言纠正外,教师还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手段辅助纠错。

(1)肢体语言、语气变化等方式辅助纠错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要求教师尽量采取直观形象的方式进行语言教学。

教师纠错时可以适当运用肢体语言如手势、面部表情等提示学生。

例如,针对学生的表述“Igotoschoolyesterday.”,教师可以伸出一只手示意,每个手指代表一个单词,将代表go的食指不断勾动,并用升调重复go,学生会很快意识到动词错误。

也可以让学生重复表达中有问题的部分,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思考,实现自我纠正。

例如:

①T:

WhydidGrandmatrickthem?

S:

BecauseGrandmaisthinkthem.

T:

Isthink?

Doyoumean“missthem”?

Grandmamissesthechildren,right?

S:

Yes.

本例中教师重复isthink,同时手放胸前并用面部表情暗示学生表达有误,然后问:

Doyoumean“missthem”?

让学生澄清表达,以此达到纠错目的。

②S1:

DidyouwenttoEnglandwithyourparents?

T:

Ah,no.Iwenttherewithmyfriends.Thankyou,verygoodquestion.You,please.

S2:

WhendidyouwenttoEngland?

T:

Whendidyouwenttoor…whendidyou…

T﹠Ss:

Goto.

T:

Sayitagain,please.

S2:

WhendidyougotoEnglandlastyear?

T:

IwenttoEnglandinAgust.

本例中教师对S1出现的错误“Didyouwentto…?

”采取了忽略的做法,但是当S2出现了同样的错误时,教师重复了学生话语,并用升调说出连词or,其他学生说出goto后,教师又让出错的学生重复正确形式,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另外,纠错中辅助手段的运用要求时机,做到灵活、自然、恰到好处。

(2)图表辅助纠错

图示是一种很直观的方式,适当运用能够收到较好的效。

例如,针对“Ihaveseenthemovietwoweeksago.”一句中的时态错误,教师可用如下图示表明不同时态对应的时间段,向学生澄清时态概念。

汉语中使用“已经”、“过”、“了”等助动词表达过去时,动词没有变化,而英语则不同。

 

(3)适当运用幽默

幽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并且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例如:

T:

What’sintheclassroom?

S:

Therearesomechairs.

S2:

Therearetwoblackboards.

T:

Good!

Anythingelse?

S3:

Thereisafridgeintheclassroom.

T:

Oh,I’mhungry.Wouldyougetahamburgerformefromthefridge?

S3:

Oh,sorry.It’sanairconditioner.(改编自宫文胜,2008)

本例中学生将airconditioner说成fridge。

教师的问句让学生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意识到错误并自我改正。

但是,对于程度较差或者比较内向、敏感的学生,教师的幽默有可能会被他们理解为嘲讽而适得其反。

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及学生个体特点,采取灵活的纠错方式,如课下单独纠正他们的错误。

五、结束语

对于学生出现的口语错误,教师要研究和分析出现错误的具体原因,探寻错误发生的规律,并恰当利用时机,采取不同策略应对错误,降低错误再次发生的可能性,使错误成为课堂教学的资源,更好地促进英语的教与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