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为人民服务》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937045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K12学习《为人民服务》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K12学习《为人民服务》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K12学习《为人民服务》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K12学习《为人民服务》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K12学习《为人民服务》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K12学习《为人民服务》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K12学习《为人民服务》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K12学习《为人民服务》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K12学习《为人民服务》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K12学习《为人民服务》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K12学习《为人民服务》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K12学习《为人民服务》教案教学设计.docx

《K12学习《为人民服务》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12学习《为人民服务》教案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K12学习《为人民服务》教案教学设计.docx

K12学习《为人民服务》教案教学设计

《为人民服务》教案教学设计

  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为人民服务》激发学生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的热情?

以下是小编收集的《为人民服务教案》,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为人民服务教案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清各段的内容,读懂文章,从而进一步弄清作者的演讲思路

  2、理解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文章难点在于如何理解文章第三段“精兵简政”这一事例与本段中心句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1、通过通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我们都应当向张思德同志学习,做到为人民服务。

  2、概括能力训练,读懂文章,归纳各段内容

  课型新授课教法研读分析讲练结合教具计算机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当你漫步于北京新华门的那段路的时候,你是否注意过那里有一块巨大的影壁,影壁上有一行金色的大字,写的是什么?

你知道么?

对了,写的是“为人民服务”,那你知道这几个字是谁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么?

这是毛泽东提出来的。

在1944年9月8日,张思德牺牲后三天,在为他举行的追悼会上,毛泽东题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之后,毛泽东作了题目是《为人民服务》的演讲。

我们今天电视、报纸、广播里大力宣传的一个主题思想是什么?

哪位同学知道?

对,就是“三个代表”具体的说就是: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而它的主要目的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核心内容就是为人民服务,大家爱看的“特别关注”和“七日七频道”所体现的群众利益无小事说的仍然是为人民服务。

而在半个多世纪前毛泽东的那篇演讲说的也是这样一个道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

  

(二)进入新课

  1、介绍文章的背景,以及张思德的主要事迹(可上网查资料,学生介绍,师生共同补充)

  2、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⑴先标明自然段,解决字词问题⑵默读,快速浏览全文⑶请学生朗读课文⑷结合课文内容思考,毛泽东在文中论述了什么主题?

毛泽东从张思德之死,深刻地论述了“生与死这一人生的重大主题”

  3、归纳各段的内容(读懂文章每段内容,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全篇,进而领会作者的思路)

  第1段:

我们的队伍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队伍中的一员。

  第2段:

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第4段:

为人民的利益而牺牲是“死得其所”,但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

  第5段:

号召大家追悼为人民的利益而牺牲的同志,寄托哀思,团结起来。

  4、请大家找一下本文用到的论据作者在第2段首先引用了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中的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把它作为道理论据来赞誉张思德的死。

接着有举出张思德的事例作为事实论据,指出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为了充分说明这一点,作者又在第3段举出了李鼎铭精兵简政的建议被采纳这一事实作为又一个事实论据,指出我们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使文章很有说服力。

  5、教师讲解论据之后,提问:

请大家看一看本文都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例证法-----精兵简政

  6、在找出了本文的论据和论证方法后,大家一起来归纳一下本文的中心论点。

我们在归纳前先回忆一下毛泽东是在什么情况下作的本文,他的目的又是什么?

对,在1944年9月8日,张思德牺牲后三天,在为他举行的追悼会上,毛泽东题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之后,作了题目《为人民服务》的演讲。

目的就是号召革命队伍中的每一个同志向张思德学习,做到为人民服务。

那么大家思考一下本文的中心论点应当怎样归纳?

中心论点:

我们都应当向张思德同志学习,做到为人民服务。

  7、解决课后题

  第二课时

  补充课外材料,语文读本15册第一单元,《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不完满才是人生》。

  教学重点:

1、概括能力的培养(归纳各段内容)2、通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3、能指出文中所用论据和论证方法

  一、研读分析《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1、通读文章,解决生字词问题

  2、提问:

通过通读全文,请大家归纳一下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各组可相互讨论)归纳中心论点的重点在于找出表达作者观点、态度的关键句、主题句,而这些句子又常常和有关联作用的词语和设问句等联系在一起。

一般来说,关键句、中心句出现在文章的题目或篇首、篇尾、段首,一段之中出现在段尾的机会也比较多。

那么大家看一下本文的中心论点在哪里?

第1段最后“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也就是文章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

  3、提问:

分析第2、3、4段,请大家找出各段的中心句第2段中心句在句尾“惟有对自己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第3段中心句是“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第4段中心句是“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

  4、请大家找出文章中为了证明论点所运用的论据和论证方法道理论据:

歌德所说的“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在文章的第4段举的是一位小姐向托尔斯泰请教问题这样一个例子。

  二、研读分析《不完满才是人生》

  1、阅读材料,扫除文字障碍。

  2、提问:

请大家根据文章的内容归纳一下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各组可相互讨论)文章的中心论点就是文章的题目,在第1段也有说明,就是“不完满才是人生”

  3、请大家找一下在这篇文章中所用到哪些论据?

  第2段中的古诗是道理论据;第3段中提到的汉武帝,唐太宗是事实论据;第4段中的包公、海瑞也是事实论据;第6段中提到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事实论据;第7段的是道理论据;

  4、那本文所用到的论证方法有哪些呢?

  引证法;引用古诗,如: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言人无二三”;“伴君如伴虎”等等例证法;列举了古代的许多事例,如汉武帝,唐太宗,包公、海瑞,典故有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等对比论证:

第2----7段从古至今的论述

  5、概括能力训练:

请大家概括一下3---8自然段内容(读懂文章每段内容,从整体上把握全篇,进而领会作者的思路)第3段:

这种说法适用于一切人,包括皇帝。

第4段:

皇帝手下的大臣们的人生也是不完满的。

第5段:

我辈平头老百姓的生活也是不完满的。

第6段:

知识分子在历史上难得过几天好日子,他们的人生也是不完满的。

第7段:

生活在新社会中也有不完满的地方。

第8段:

“不完满才是人生”是一个“平民的真理”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学生归纳并整理全班讨论

  作业:

一、课后第四题:

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行为也在与时俱进。

请举出一个在今天新形势在为人民服务的实例,并谈谈你的感想。

三、写一篇一事一议的文章它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它是通过作者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的文章。

那么怎样写好这类文章呢?

第一、看法要正确。

第二、叙事要简明。

只要把事情讲清楚,能起到证明看法的作用就可以了。

(处理好叙议关系)第三、议论要以理服人。

要使自己的议论有说服力,就要学会摆事例和讲道理。

摆事例就是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的看法。

讲道理,可以对事情进行合情合理的分析,也可以引用名人名言,俗语、警句等。

指导写法:

1、提出问题----摆出要议论的问题或某种现象(简洁叙述)2、提出观点----用一句话表述要正确,鲜明3、分析问题----摆事实,讲道理摆事实:

既可以是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概括事例、史实。

讲道理:

可引用名人名言,、公认事理等。

  4、解决问题----怎么做如:

小议抄作业我看教师拖堂现象小议考试作弊论中学生网上交友我看中学生上学带手机

  板书设计

  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

  什么是为人民服务道理论据正反对比论证层次安排

  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事实论据例证法

  怎样才能为人民服务

  中心论点:

我们都应当向张思德同志学习,做到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教案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彻底、司马迁、鸿毛、兴旺、目标、炊事员、送葬、哀思。

  2.理解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的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简介张思德。

  (可让学生结合课前预习先说一说对张思德的了解,教师适当作一下补充。

  2.简介本文写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字音并练习组词。

  2.说说容易写错的地方。

  

(二)请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思考:

  1.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2.说一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三、分自然段学习探究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从这段话中找出与中心联系最密切的一句话。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2)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句子表达的意思。

  (3)教师小结:

这段话点明了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根本宗旨。

  (4)齐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课文,画出这段的中心句。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2)教师引导:

作者围绕这个中心句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先引用司马迁的话作论据,然后具体讲了什么样的人死得毫无意义,什么样的人死得有价值;最后,肯定了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重。

  (3)理解司马迁的话。

  (4)谈一谈生活当中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例子。

  (可让学生先组内交流一下,然后选几个有代表性的事例在班内交流。

如董存瑞、雷锋、孔繁森、赖宁……)

  (5)教师小结:

这段话主要讲了人死的两种不同意义及革命者对生死的看法,揭示了革命的生死观。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的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2.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3.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指名读1、2自然段。

  2.说说这两部分内容各讲了什么意思。

  二、继续学习课文三、四、五自然段

  1.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思考:

这部分是围绕哪几句话来论述的?

  (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2)理解复杂句子的意思。

  (投影出示: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就照你的办。

  ①指名读、齐读。

  ②每句话讲的是什么?

  (第一句讲有了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

第二句讲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第三句讲,凡是“说得对”、“对人民有好处”,不管是谁的批评和意见,我们都会接受、照办。

  ③读这段话,注意句中三组关联词语。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读,思考:

共同的革命目标是什么?

  (取得全民族的解放,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2)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该怎样做?

  (“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互相爱护”)

  (3)抓住“死得其所”,正确理解“不怕牺牲”。

  (这“里讲了两方面的意思:

一方面.要不怕牺牲,当人民利益需要的时候,勇敢地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生命;另一方面,要尽量地减少不必要的牺牲,不要因为莽撞、蛮干造成本来可以避免的牺牲。

  3.学习第五自然段

  自读课文,思考:

我们要为什么人开追悼会?

开追悼会的意义是什么?

  三、总结

  l.朗读课文,体会全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的?

  (要使学生体会到课文所讲的五个问题,都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标准,从不同侧面说明怎样才能做到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2.联系实际,谈学习体会

  可以引导学生联系战争年代的英雄人物和和平年代涌现出来的模范,谈一谈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四、布置作业

  l.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把自己觉得需要记住的语句抄写下来。

  附: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教学中首先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把握文章的中心——为人民服务;然后通过自学、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弄清全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最后,通过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深刻领会文中所讲的道理。

对于比较复杂的句子,可让学生画出关联词语,反复读,然后依据表达的意思逐层加以分析,从而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

为人民服务教案三:

  教学要求: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的热情。

  2、结合课文理解“泰山”、“鸿毛”、“兴旺”等双音词和成语“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的意思。

  3、理清课文层次,初步子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4、根据课文联系的具体事例,理解句子的意思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至少背诵其中的某个章节。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字词句,能独立完成作业。

  教学难点:

  对文体(论述文)的了解,学会写作时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写作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进行预习。

  2、出有思考题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简介背景。

  同学们,《为人民服务》(板题)这篇课文是毛泽东主席在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悼念张思德同志而召开的会议上所作的演讲。

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要树立这样一种信念:

不是人人为我,而是我为人人。

  二、学生自学字词。

  1、查字典,读准“鸿、鼎、铭、悼”的字音,掌握字义。

  2、查工具书,理解“鸿毛、哀思、五湖四海、死得其所、精兵简政”等词语的意思。

  三、学生质疑,教师析疑,释疑。

  学生对课文中的字、词、句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加以解决。

  四、学生自读课文,理清层次。

(带着思考题读课文)

  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话围绕什么中心讲?

分几层意思讲?

每层意思是什么?

(用小黑板挂出来,因为没幻灯)

  师生通过讨论,拟出层次提纲:

  1、宗旨:

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重於泰山

  2、死的意义:

  为人民服务轻于鸿毛

  3、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4、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

  5、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五、作业:

  1、抄写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明确学习目的。

  同学们,上个课时我们预习了课文,初步明确了毛泽东同志这篇讲话的时代背景以及课文内容。

本节课我们着重理解这篇讲话是围绕一个什么中心写的,是怎样围绕中心一层一层论述的,以及我们应该向张思德学习些什么。

  二、整体入手,明确中心

  学生带着思考题自读全文

  1、本文围绕一个什么样的中心思想来写的?

  2、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全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来写的。

一是《为人民服务》提示了讲话的中心;二是“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点明了文章的中心,阐述了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性质、宗旨,是作者论述的中心论点。

  三、分层详读,理解课文内容。

  1、讲读第一层

  

(1)朗读第一层

  

(2)学生思考:

这一层中的第1、2句是什么关系?

(因果)

  (3)学生练习:

用因果关系读第1、2句话。

  (4)学生思考:

哪些词具体说明了党和人民的密切关系?

  (完全、彻底)

  (5)板书:

(宗旨:

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

  3、讲读第二层:

  

(1)指名读课文

  

(2)理解:

“固”(本来)、“于”(比)、“重于泰山”(即比泰山重)、“轻于鸿毛”(即比鸿毛轻)

  (3)思考:

为什么说“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启发学生从看过的电影、电视中的正、反两面的人物来理解:

为人民利益死死得光荣、有价值;替敌人卖命,损害人民利益,死得不值,为人民所痛恨。

  (4)小结:

  这一层中讲人死的两种不同意义,着重指出“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重于泰山

  (5)板书(死的意义)

  轻于鸿毛

  3、讲读第三层

  

(1)第一大组读课文

  

(2)思考:

为什么说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3)用词素分解理解“精兵简政”的意思。

  (4)这段话句与句之间在逻辑上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先指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就不怕别人批评;再举例说明这样做的好处,强调我们务必这样做。

  (5)板书(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4、讲读第四层

  

(1)第二大组读课文

  

(2)理解“五湖四海、死得其所”的意思

  (3)给这段课文划分层次

  (学生动手,教师巡视,然后师生讨论订为4层)

  (4)思考:

第1层与2、3、4层是什么关系?

(因果)

  (5)思考:

为了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必须怎样做?

  (6)利用学生对(5)的回答板书:

  (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

  5、讲读第五层

  

(1)第三大组读课文。

  

(2)理解:

“哀思、寄托”的意思。

  (3)思考:

为什么要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团结才有力量,才能实现共同的革命目标)

  (4)板书:

(寄托哀思,团结人民)

  四、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1、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本通过悼念张思德,讲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2、写作特点:

  

(1)文章在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思想论述时,注重摆事实,讲道理,条理清楚。

  

(2)本文的语句在逻辑上结构严谨。

  五、课堂练习。

  1、划去下列词语中错误的读音。

  困难(nànnán) 还(huánhái) 要兴(xīngxìng)旺

  2、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1)精( )兵( )简( )政( )

  

(2)死得其所( )

  3、填空。

  《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先总述___________________;再从

(1)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分述,最后指出开追悼会的目的是。

  六、课外练习。

  1、背诵课文中自己喜爱的章节。

  2、完成练习册。

  七、附板书设计

  1、宗旨:

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重於泰山

  2、死的意义:

  为人民服务轻于鸿毛

  3、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4、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

  5、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