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942496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85.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修二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必修二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高中生物必修二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二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物必修二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高中生物必修二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  单向选择题

1.下列各项依次采用哪种方法最适宜(    )

①鉴别一只羊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度     ④检验杂种遗传因子组成的方法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C.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2.一般情况下,下列各项中不能用2n来表示的是(  )

A.具有n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自交后代的基因型种类

B.含有n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的种类

C.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后所产生的DNA分子数

D.含有n个碱基的双链DNA分子的种类

3.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

1:

1:

1比例的是(    )

①F1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   ②F2表现型的比例     ③F1测交后代类型的比例,

④F1表现型的比例         ⑤F2的基因型的比例   

A.②④      B.①③      C.④⑤         D.②⑤

4.下面是科学家探明基因的历程。

他们在研究的过程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依次为(   )

①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提出遗传因子(基因)

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提出假说:

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l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

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A.①假说一演绎法  ②假说一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

B.①假说一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        ③类比推理

C.①假说一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        ③假说一演绎法

D.①类比推理      ②假说一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

5.下表是分析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所得到的子代F2的基因型(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表中部分基因型没有列出,有的以数字表示。

下列哪项叙述是不正确的(     )

配子

YR

Yr

yR

yr

YR

1

2

 

YyRr

Yr

 

 

3

 

yR

 

 

 

4

yr

 

 

 

yyrr

A.表中被研究基因的载体有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

B.1、2、3、4代表的基因型在F2中出现的概率大小为3>2=4>1

C.F2中出现亲本没有的重组性状的比例是6/16或10/16

D.表中被研究的基因符合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6.右图为某二倍体动物(基因型为AaBb)细胞分裂的某一时期模式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有8条染色体,4个染色体组

B.图中a基因一定来自基因突变

C.该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若l为x染色体,则2为Y染色体

D.该细胞的子细胞是成熟的生殖细胞 

7.某生物精原细胞的染色体上有2n个基因,DNA含量为6.4C(单位)。

则该生物肝细胞的染色体上含有的基因数和DNA含量为(    )

A.n和3.2C       B.2n 和6.4C     C.2n和3.2C       D.4n和12.8C

8.下列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某一高等动物的三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此动物是雄性,甲为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精子数量与雌性产生卵细胞数量比为1:

1

B.丙图中出现子染色体上基因为A和a,是因为基因在复制时发生了突变

C.乙图中出现子染色体上基因为A和a,一定是基因突变引起的

D.1号和4号染色体大小相同,基因数目、排列顺序相同,是同源染色体

9.有三个核酸分子,共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4条核苷酸链,这三个核酸分子可能是(    )

A.两个DNA、一个RNA         B.一个DNA、两个RNA 

C.三个DNA                  D.三个RNA

10.假设将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并供给14N的原料,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子中,含15N标记的DNA的精子所占比例为(  )

A.0         B.25%           C.50%           D.100%

11.对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DNA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

B.都能复制、分离和传递,且三者行为一致

C.三者都是生物细胞内的遗传物质

D.生物的传种接代中,染色体的行为决定着DNA和基因的行为

12.假定某大肠杆菌含14N的D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若将其长期培养在15N的培养基中,便得到含15N的DNA,相对分子质量为b。

现将含15N的DNA大肠杆菌再培养在含14N的培养基中,那么,子二代DNA的相对分子质量平均为(  )

A.(a+b)/2      B.(3a+b)/4   C.(2a+3b)/2    D.(a+3b)/4

13.下列关于氨基酸、tRNA、遗传密码子的关系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一种氨基酸由一种或多种遗传密码子决定,由一种或多种tRNA转运

B.一种遗传密码子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

C.同一种氨基酸的遗传密码子与tRNA的种类一一对应

D.遗传密码子与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上一一对应

14.在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间有2个氢键,胞嘧啶与鸟嘌呤之间有3个氢键。

现有四种DNA样品,根据样品中碱基的百分含量判断最有可能来自嗜热菌(生活在高温环境中)的是(  )

A.含胸腺嘧啶32%的样品             B.含腺嘌呤17%的样品

C.含腺嘌呤30%的样品               D.含胞嘧啶15%的样品

15.有关下列图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可发生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            B.图中共有5种碱基,对应5种核苷酸

C.艾滋病病毒在寄主细胞内也会发生该过程    D.该过程不需要消耗ATP

16.某男学生在体检时发现是红绿色盲患者,医生在询问该家族病史时得悉该生的母亲既是色盲又是血友病患者,而父亲性状正常。

医生在未对该生作任何检查情况下就在体检单上记录了患有血友病,这是因为(    )

A.血友病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

B.血友病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

C.父亲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

D.血友病由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

17.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主要是由于(    )

A.分子量大            B.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C.碱基对的不同排列方式       D.磷酸和脱氧核糖的相间排列

18.下列各项中,DNA复制、转录、翻译的主要场所依次是(    )

A.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质     B.细胞核、细胞核、核糖体

C.细胞核、细胞质、核糖体     D.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

19.下列为两种不同的信使RNA分子和两种以它们为模板合成的蛋白质分子:

    

(1)mRNA…AGAGAGAGAGAGAGAGAGAGAGAG  决定的蛋白质:

P

    

(2)mRNA…AAUGAAUCAAUGAAUGAAUCAAUG  决定的蛋白质:

Q

    则在两种蛋白质分子中,可能存在的氨基酸种数分别为(    )

    A.1种、4种  B.1种、3种  C.2种、4种D.2种、3种

20.下图是用玉米的①②两个品种,分别培育④⑤⑥⑦四个新品种的过程,A、a和B、b表示两对等位基因,且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培育生产用品种④的途径中,Ⅰ→Ⅲ→Ⅴ比Ⅰ→Ⅱ途径所用时间短

B.Ⅲ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

C.Ⅴ过程与Ⅵ过程的育种原理相同

D.Ⅳ、Ⅵ过程中的变异发生于相同的细胞分裂期

21.现代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    )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②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⑥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A.②④⑤⑥⑦    B.②⑨④⑥    C.①②⑤⑥    D.①②③⑤⑦

22.某哺乳动物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产生了染色体数目全部不正常的配子,最可能的原因是(  )

A.该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

B.该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

C.该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时,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正常,另一个分裂不正常

D.该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有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的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

23.关于下图的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因为细胞中有中心体⑨,所以可以判定该细胞为动物细胞

B.④是一个染色体,包含两个染色单体①和③,它们通过一个着丝点②相连

C.细胞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其中④和⑦为一对同源染色体

D.在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

24.下列有关水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二倍体水稻含有2个染色体组

B.二倍体水稻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可得到四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大

C.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三倍体水稻,含三个染色体组

D.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

25.现在市场上的水果品种多种多样,新的品种层出不穷。

现在有科研人员想培育出一种红色瓜皮的西瓜新品种,根据你所学的生物学知识,你推测哪种方法不可能实现(   )

A.杂交育种                         B.人工诱变育种

C.转基因工程技术                   D.通过染色体变异的方法

26.生物世界广泛存在着变异,人们研究并利用变异可以培育高产、优质的作物新品种。

下列能产生新基因的育种方法是(   )

A.“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通过杂交技术培育出高产的超级稻

B.用X射线进行大豆人工诱变育种,从诱变后代中选出抗病性强的优良新品种

C.通过杂交和人工染色体加倍技术,成功培育出抗逆能力强的八倍体小黑麦

D.把合成β-胡萝卜素的有关基因转进水稻,育成可防止人类维生素A缺乏症的转基因水稻

27. 下表关于基因工程中有关基因操作的名词及对应的内容,正确的组合是(    )。

 

供体

剪刀

针线

运载体

A

质粒

限制性内切酶

DNA连接酶

提供目的基因的生物

B

提供目的基因的生物

DNA连接酶

限制性内切酶

质粒

C

提供目的基因的生物

限制性内切酶

DNA连接酶

质粒

D

大肠杆菌等

DNA连接酶

限制性内切酶

提供目的基因的生物

28.使用农药来防止棉红铃虫,开始效果很好,但长期使用后,效果越来越差,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红铃虫对农药产生了定向的变异     B.红铃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的选择

C.红铃虫对农药产生了隔离           D.农药对棉红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29.下列关于共同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任何一个物种都是单独进化的

B.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C.生物与无机环境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D.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30.有关种群和物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同一种群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同一物种的个体间也能相互交配产生后代

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是繁殖的基本单位

C.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物种的基因频率往往保持不变

D.种群基因库的基因和物种基因库的基因是一样的

二非选择题

31.果蝇是遗传学的经典实验材料,果蝇中的长翅与残翅、红眼与白眼、灰身与黑身为三对相对性状(设翅型基因为A、a,眼色基因为B、b,体色基因为H、h)。

现有两种基因型果蝇交配,后代表现型统计数据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表现型

红眼长翅

红眼残翅

白眼长翅

白眼残翅

雌果蝇

3

1

0

0

雄果蝇

3

1

3

1

⑴果蝇控制翅型与眼色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     染色体和____染色体上。

⑵研究果蝇的基因组计划,需要研究哪几条染色体?

                          

⑶果蝇的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在精子的形成过程中,会出现两次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情形。

第一次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时期是                 ,此时细胞中有      个着丝粒。

⑷已知红眼基因部分片段的碱基排列如下图。

由该基因片段控制合成的多肽中,含有“—脯氨酸—谷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的氨基酸序列(脯氨酸的密码子是CCU、CCC、CCA、CCG;谷氨酸的是GAA、GAG;赖氨酸的是AAA、AAG)。

则翻译上述多肽的mRNA是由该基因的       链转录的(以图中的①或②表示)。

此mRNA的碱基排列顺序是                              。

⑸假定残翅(v)基因频率为10-5,由于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残翅果蝇难以生存,结果长翅(V)类型个体逐渐增多,V基因频率也随之升高,经过许多代后,长翅类型成为该种群中常见类型。

与其他突类型相比,残翅个体数要少得多,这一现象说明                 。

如果在某果蝇种群中,每2500只果蝇中才有一只残翅果蝇,那么残翅(v)的基因频率为            。

⑹在一个稳定遗传的灰身果蝇种群中,出现了一只黑身雄果蝇,假如已弄清黑身是隐性性状。

请设计实验判断黑身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

请完成相关实验方案及相应的实验结论。

[实验方案]:

①第一步,将           与变异的黑身雄果蝇交配,得子一代;子一代全是        。

②第二步,将子一代的            与原种群的纯合灰身雄果蝇杂交。

[实验结论]:

若后代全是                              ,则黑身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若后代出现                     ,则黑身基因在X染色体上。

⑺遗传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

长翅果蝇幼虫正常的培养温度为25℃,如果将孵化后4—7天的长翅果蝇幼虫在35℃~37℃处理6—24h,可得到某些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

针对上述实验现象,结合酶与基因的关系及酶的特性作出合理的解释:

                                                                              

                                                                               

32.下图为小麦的五种不同育种方法示意图。

⑴图中A、D方向所示的途径表示___________育种方式,A→B→C的途径表示_________育种方式。

这两种育种方式的原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矮秆粒少)和aaBB(高秆粒多),请分别写出这两种育种方法培育出矮秆粒多优良品种的程序。

A、D方向:

                             A→B→C的途径:

 

 

 

 

 

⑵E方法所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而通过该过程出现优良性状也是不容易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C、F方法用的是同一种药剂其作用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地中海小岛撒丁岛与世隔绝,当地居民普遍患有多种遗传病,是各种遗传病基因采集样本的理想地点。

 

⑴选择该地为遗传病基因采集样本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如果通过抽取血液来获得基因样本,则检测的是__________细胞中的基因。

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⑶下图是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其中甲病为地中海贫血症(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若该岛中每256人中有一人患有地中海贫血症,则该岛人群中基因A的频率为        。

乙病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为      性基因。

若图中Ⅲ2与Ⅲ3结婚生了一个男孩,则该男孩患乙病的概率为            。

⑷要降低该地遗传病发生的频率,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34.⑴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英国重工业的发展,尺蛾中黑化蛾的比例越来越高。

为了研究环境改变对尺蛾种群变化的影响,1950年科学工作者在英国的两个地区利用标志重捕法进行了调查,获得如下结果:

项目

地区

白色蛾

黑化蛾

释放数

回收数

回收率

释放数

回收数

回收率

污染区

64

16

25.0%

154

82

53.2%

非污染区

393

54

13.7%

406

19

4.7%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自然选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②表中两组数据__________大于__________、________大于_________共同支持“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这一论点。

⑵20世纪50年代后,英国开始实行控制计划,大气环境污染得到了治理。

请根据下图说出三者的变化关系并解释原因。

 

 

 

35.现有能稳定遗传的紫茎(R)缺刻叶(E)和绿茎(r)马铃薯叶(e)两个番茄品种,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符合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⑴R基因能控制紫茎性状的原因是                            。

⑵在开花时,对稳定遗传的紫茎马铃薯叶个体的花粉进行射线处理,让其自交,然后将获得的种子种植,出现了紫茎缺刻叶的番茄,其原因是                      。

⑶某班同学欲对⑵中得到的紫茎缺刻叶的番茄种子进行基因组成的鉴定,第一组计划用单倍体育种方法进行实验,第二组计划用测交法进行实验,第三组的同学认为前两组的实验方案较为繁琐,于是设计了一个更加简便易行的实验方案。

如果你是第三组的成员,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实验方案。

探究方法:

                                   

实验步骤:

①取所需种子播种并进行苗期管理。

②植株开花时,                                       。

③对每株植株的上述两种性状进行统计分析。

预期实验现象及结论:

                                                                           

                                                                           

                                                                          

                                                                          

【参考答案】

1.CABCA6.ABCBD11.CBDBC16.ACBCD21.CADDA26.BCDAA

31.⑴常  X⑵3条常染色体和X、Y染色体⑶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⑷②   CCUGAAGAGAAG 

⑸残翅是不利变异,经长期的自然选择而不断被淘汰,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1/50

⑹①纯种灰身雌果蝇    灰身  ②灰身雌果蝇

[实验结论]灰身果蝇,且雌雄均有   雄性黑身果蝇

⑺果蝇的发育需要经过酶的作用,酶的合成由基因控制,温度影响酶的活性。

在长翅果蝇的基因指导下合成的酶在正常温度下催化反应使幼虫发育成长翅果蝇;而在较高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受到影响,一些反应不能进行,造成长翅果蝇幼虫发育成残翅果蝇。

但残翅果蝇体内的基因没有改变,仍然是长翅果蝇的基因,所以在正常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是支翅果蝇。

32.⑴杂交    单倍体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杂交育种(A、D方向)培育程序:

①亲本杂交得F1 AaBb(矮秆粒多);②种植F1,自交得;③种植F2,选矮秆粒多(A_B_),继续种植;④在后代中连续选育和种植,直到选出能稳定遗传的矮秆粒多新品种(AABB)。

单倍体育种(A→B→C的途径)培育程序:

①亲本杂交得F1 AaBb(矮秆粒多);②种植F1,并且取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得单倍体;③用秋水仙素处理各种单倍体的幼苗,得染色体正常的纯合植株;④对得到的植株进行选育,即可得到稳定遗传的矮秆粒多新品种(AABB)。

⑵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突变大多是有害的  ⑶抑制细胞分裂过程中纺缍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从面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33.⑴因该地不与外界人群发生基因交流⑵白细胞(淋巴细胞)    白细胞(淋巴细胞)有细胞核,有完整的DNA组成⑶15/16   常    显   1/2⑷避免近亲结婚(与岛外人群通婚));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

 34.⑴①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②53.2%   25.0%  13.7%  4.7%(两组数据先后顺序可以调换)  ⑵①由于煤烟排放量减少,SO2浓度逐年降低。

②由于SO2浓度降低,树干上地衣数量逐渐增多。

原因是地衣对SO2敏感,因此SO2浓度降低,有利于地衣生长。

③由于地衣数量增多,黑化蛾频率逐年降低。

原因是地衣颜色浅,黑化蛾易被鸟类捕食。

35.⑴R基因通过控制与色素合成有关酶的合成来控制茎性状

⑵射线造成花粉中控制马铃薯叶的基因发生突变

⑶探究方法:

自交法

实验步骤②:

让其自花授粉

预期实验现象及结论:

   

若全部是紫茎缺刻叶,说明种子的基因组成为RREE;

若有紫茎缺刻叶和紫茎马铃薯叶两种,比例接近3:

1,说明种子的基因组成为RREe;

若有紫茎缺刻叶和绿茎缺刻叶两种,比例接近3:

1,说明种子的基因组成为RrEE;

若有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四种,比例接近9:

3:

3:

1,说明种子的基因组成为RrEe。

 

(说明:

红色标注的题目为学生出现错误频率比较高题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