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主题班会.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945045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主题班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教育主题班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教育主题班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教育主题班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教育主题班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教育主题班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教育主题班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教育主题班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教育主题班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教育主题班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教育主题班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教育主题班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教育主题班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教育主题班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教育主题班会.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教育主题班会.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教育主题班会.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教育主题班会.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主题班会.docx

《教育主题班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主题班会.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主题班会.docx

教育主题班会

禁毒教育主题班会

[活动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的形式了解有关毒品的知识,深刻认识毒品对个体、社会和国家造成的危害。

2.加强毒品防御教育,增强青少年的禁毒意识和提高抵御毒品的能力,懂得在危害急时运用法律意识保护自己。

3.弘扬禁毒精神,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活动重点]采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形式深刻认识毒品对个体、社会和国家造成的危害,增强禁毒意识。

[活动难点]增强学生的禁毒意识和提高抵御毒品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全校学生已观看过以禁毒为主题的图片展览。

2.学生已观看学习过法制教育演出“昨天、今天、明天”以及关于《远离毒品》的禁毒教育的VCD,并收集了有关禁毒的资料,对毒品有了一定的认识。

3.禁毒课件、多媒体教学、实物、图片资料、卡片。

4.师生协作设计禁毒主题班会的环境。

(禁毒主题班会的标题横幅等)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主题

1、教师引导性提问:

同学们,你们知道“国际禁毒日”是每年的几月几日呢?

“国际禁毒日”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学生自由回答,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介绍有关知识:

“国际禁毒日”的由来:

联合国于1987年6月12至26日在维也纳召开了关于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的部长级会议。

会议提出了“关爱生命、远离吸毒”的口号,与会138个国家的3000多名代表一致同意将每年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

联合国毒品与犯罪办公室确定2006年“6·26”国际禁毒日宣传主题为“毒品不是儿戏”。

2006年我国禁毒日的主题为:

“参与禁毒斗争,构建和谐社会”。

2、教师根据学生设计和创设的禁毒主题环境入手,揭示活动的主题——“热爱生命、远离毒品”。

二、自主探究,深入了解

学生讨论观看法制演出及禁毒录像的感受,自主探究,了解毒品知识,深刻认识毒品对个体、社会和国家造成的危害

1、引导学生针对“昨天、今天、明天”一节目中的雷雪这个女孩进行讨论。

这个节目是真人演真事,所以演员是倾注了全部的情感到其中。

2、了解毒品知识

老师提问:

什么是毒品?

毒品包括哪些?

毒品对个体、对家庭、对社会和国家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教师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讨论观看禁毒录像的感受,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引导学生

归纳总结,集体朗读毒品的含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使学生对毒品的知识和危害性有更深刻的认识。

毒品的基本特征是具有依赖性、非法性、危害性。

吸毒严重危害身心健康,毒品损害人的大脑、心脏功能、呼吸系统功能等,并使免疫能力下降,吸毒者极易感染各种疾病,吸毒成瘾者还会因吸毒过量导致死亡,吸毒过量引起死亡占吸毒死亡的50%以上。

据调查统计,吸食海洛因成瘾的吸毒者平均存活时间是8至10年。

三、成立“向毒品SayNo”专案组,学生角色转换,以“霹雳警察”的身份分析典型案例中人物染指毒品的主要原因,重点商讨遇到紧急事件的处理对策,探求预防毒品和拒绝毒品的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1:

吸毒人董昆先是对吸“白粉”(海洛因)好奇,想尝试一下,结果成瘾后不能自拔。

为找钱,他弄了一把手枪,于1997年12月8日,在贵州省贵阳机场持枪抢劫出租车时,被公安机关抓获。

(主要原因:

对毒品的无知,好奇)

案例2:

李红曾是一名优秀的运动员,9岁入选省少年体校,17岁入体育学院学习。

曾在比赛中获得过第一名。

后来在好朋友的影响下吸毒成瘾。

后来公按机关曾两次送她强制戒毒,均告失败,她的学业也荒废了。

(主要原因:

他人的不良影响)

案例3:

他曾是一位三好学生,有一次在学校路上轻信一个坏人的话,请他帮忙送一袋东西给别人,他把东西送给别人后,那个人给了他很多钱,他觉得这钱太容易赚了,慢慢地他开始了逃学,最后在坏人的利诱下学会了吸烟,染上了毒瘾,最后不可自拔,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主要原因:

轻信别人,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吸毒容易由吸烟引起。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要提高警惕,善于分辨形形色色的坏人,懂得在危急时刻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四、     发扬主人翁精神,从我做起,从小做起,在实际生活中创造性地以实际行动支持禁毒运动。

老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向学生简介我国在禁毒运动中取得的显著成效,倡导“向毒品SayNo”禁毒计划,学生交流合作,商讨并以实际行动(取得家长的合作与支持,共同设计宣传画报、禁毒专刊、向周围社区、村里宣传)支持禁毒运动。

 

习惯改变命运

教学目的、要求:

1、让学生了解命运掌握在自已手中;2、让学生了解要改变命运必须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改掉一些不良的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学方法:

问题法(师问+生答+师总结)

教学步骤: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

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一、什么叫命运?

答:

台湾心理学家叶耀星教授在一次讲命运时,是把这个词拆开来作解释的。

他说“命”是指先天的、不可改变的、死的东西,比如我们经常讲“命中注定”;“运”是指后天的、可变的、活的东西,比如我们经常讲的“运气”。

二、如何理解自己的命运?

答:

既然“命运”是由“命”和“运”组成,对那些属于“命”的东西,我们就达观地接受它们,用俗话说就“认命”,比如出身,千万不要没事和自己父母过不去,老在想“我要是出生在高干家里,我老爸要是百万富翁就好了”;但我们的命运中还有一部分是可变的,是我们可以通过主观能动性去影响的,这就是所谓“挑战人生,把握命运“。

三、更聪明、更智慧、更有效的把握命运的方式是什么呢?

答:

是两个最普通、最简单,也许你听了一定会大失所望的两个字——习惯,习惯决定命运。

习惯真能改变命运吗?

是的,能!

的确能!

看看我们周围,好习惯造就了多少辉煌,而坏习惯又毁掉多少美好的人生。

四、结合班里同学的表现主要有哪些坏习惯呢?

答:

1、消极的坏习惯有:

如有些男同学易冲动为了一点小摩擦而发生打架现象;有些同学因为中考成绩欠佳而感到自卑,有些男同学还会抽烟喝酒,有些同学因为天气冷了常迟到养成懒惰的坏习惯等。

2、半途而废的坏习惯。

成功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只有坚持走下去,才能到达彼岸。

如果你有半途而废的心态或习惯,那么到达成功永远是遥遥无期。

如在学习上有些同学缺乏吃苦精神,不能自律、碰到困难易受挫折、学习注意力焕散等。

3、混乱的人际关系。

一个好汉三个帮,成功的人周围总有一群支持他的朋友,失败的人总是孤单的。

如有些人会为了一点小事斤斤计较,被别人碰一下就想方设法要报复;从不会赞美别人,而老是找别人的缺点,喜欢批评别人、讽刺别人;在一个班级里,不与人合作,自以为很了不起、狂妄自大、孤芳自赏等。

五、如何克服易冲动的坏习惯?

答:

针对易冲动的男生,需要冷静,多考虑因为冲动造成不良的后果。

如一个14岁的小女孩结束访友提前回家,在父母返回家之前,为了吓他们一下,就躲在房间衣橱里等,她父母并不晓得女儿提早回来,等他们进屋,听到房间里有异响,马上以为有贼闯入,男主动脉人就持枪到女儿房间里搜查。

女儿一听爸爸进来,“哗!

”的大喊一声从衣橱里跳出来爸爸一吓,枪一抬,就打中女儿的脖子。

12小时之后,终在医院不治身亡,女儿死前的遗言是:

“爸爸……我爱你……”。

如某班一学生,因位置空紧关系,发生口角,一拳头打在另一学生鼻子上,打断同学的一根鼻梁,把父母的3000多元钱打进医院,给自己打出个记过处分。

有些学生被别人碰了一下,或听到别人说几句不中听的话,就说:

要争这一口气,其实,真正有功夫的人,是把这口气咽下去,先忍一忍吧,“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只有冷静才能理智的思考!

五、同学们应该养成哪些好习惯?

答:

世上有许多杰出的人士,他们事业有成,家庭美满、生活幸福。

即使遭遇一时的挫折,他们也能雁跌倒处再重新爬起来,走得双以前更好。

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手中有一把金钥匙——好习惯。

1、积极习惯。

如积极、自信、自我反省、培养快乐、珍惜现在的好习惯等。

2、持之以恒的好习惯。

明确目标、强化自律、控制注意力、在逆境中坚持学习。

3、和谐的人际关系。

了解人、尊重人、关爱人、欣赏人、取悦人等。

六、如何培养积极的习惯?

答:

1、培养自信的习惯。

你是几千万个精子大战中获到冠军的一个,你生来就是冠军,你不必老想和别人一样,就做你自己,做充满自信的自己,每个人都是别人眼中优秀的人才。

许多记者问爱迪生他获得成功的主要秘诀是什么?

爱迪生回答:

“很简单,无论何时,不管怎样,我也绝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灰心丧气。

2、珍惜现在。

我们不是活在过去的经验里,也不是活在未来的想像中,而是活在现在的事实里。

去努力学习!

珍惜现在,抓紧你生命的每一秒钟,品尝、享受它,你一定比那些只会“瞻前顾后”的人,活得更踏实,更快乐!

3、自我反省、承认错误的习惯。

苏格拉底说:

“没有经过反省的生命,是不值得活下去的。

”作家张晓风说过一句话,那个名叫“失败”的妈妈,其实不一定生得出名叫“成功”的孩子——除非她能先找到那位名为“反省”的爸爸。

4、宽容的习惯。

“了解一切,就会宽容一切”,如愈了解人性的弱点,就愈能体谅别人所犯错误。

如当你被别人撞了一下的时候,别人没有说一声“对不起”,你应该宽容他,因为他有缺陷,连承认错误勇气都没有、连道个歉都不会,这种人不值得和他们计较。

如果他不道歉,你不宽容,可能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会引发打架现象,想想看值得吗?

“原谅别人,才能释放自己。

”“宽恕为美,淡忘为佳”。

“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笑口常开,笑尽天下古今愁!

当别人伤害了你时,你应该记事,不应该记仇敌。

记事有前车之鉴,不记仇可以忘忧。

宽容是快乐之源,那些正在体验爱应如何施予以及如何接受的人才是最快乐的人。

5、积极的选择习惯。

两个人从监狱的换气窗往外看,一个看到的是地上的泥土,另一个看到的却是天上的星星。

我们应该看到,每一件事都会有两面——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改变内心习惯性的思维方式——习惯性的选择星星,选择事物的积极面。

就这么一点小小变化,带来的结果却大相径庭:

一个痛苦,一个快乐;一个失败,一个成功。

“积极的选择”是我们挑战人生、获取成功最重要的习惯,还因为这一条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成功哲学的精髓。

七、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答: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没有人能够不需要人帮助而成功,毕竟个人的力量有限。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方法很多,主要介绍了解人、善于倾听、注意交际语言、学会赞美、善用幽默。

1、了解人。

首先心中有他人。

处处想着他人,时时关心他人,把他人放在心中,把“以人为本”作为我们习惯性的思考准则。

2、善于倾听。

人为什么只有一张嘴,却有二只耳朵呢?

那是为了让我们少说多听的。

美国科学家曾对一批受过训练的保险推销员进行过研究。

因为这批推销员受同样培训,业绩却差异很大。

科学家研究他们每次推销时自己开口讲多长时间的话。

研究结果很有意思:

业绩最差的那一部分,每次推销时说的话累计为30分钟;业绩最好的,每次累计只有12分钟表。

原因是什么呢?

他说得少,自然听得多,听得多,对顾客的各种情况、疑惑、内心想法自然了解很多,自然他会采取相应措施去解决问题,结果业绩自然优秀。

3、注意交际语言。

使用礼貌用语,如“你好”、“谢谢”、“对不起”等。

特别是“对不起”,能使顽固点头,能使怒气消减,如在路上撞了别人一下,你微笑的说声“对不起”,被撞的人自然不会计较什么了。

若有错还不肯承认自己的不是,好像别人吃亏是咎由自取似和,这就不能使别人原谅你了。

不见许多口角变成打架,或因一两句话而酿成命案,皆由此而起吗?

4、学会赞美。

在人性深处,人们渴望的是欣赏、赞美和鼓励。

善于用欣赏的眼光去欣赏别人的优点、长处,然后真诚而不是虚伪地给以赞美,这才是我们以人为本的与人相处之道。

让学生看下面两段话:

如果你把别人看成是魔鬼,你就会生活在地狱中;如果你把别人看成是天使,你就会生活在天堂里。

当你批评人时,要咬住舌头;当你赞美人时,要高声表达。

5、善用幽默。

幽默是生气的最佳解药,幽自己一默,给喜剧演员带来了掌声和财富。

林语堂说过:

智慧的价值,就是教人笑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拿自己的错误开开玩笑,使人开怀大笑,你便已铺下友谊之路。

八、培养一个好习惯成败的关键在哪里?

答:

当我们下了决心要培养一个习惯以后,成败的确良关键在于前三天,特别要重视是提前一个月。

俗话说:

“成事开头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培养习惯也是一样。

人是什么苦都能吃,什么环境都能适应的。

这里关键在头三天,头三天要准备吃点苦,要下些功夫,要特别认真,过了这一关,坦途就在眼前。

至于说培养习惯重在一个月,这是指度过了前几天,真正要使一个习惯养成,这过程差不多一个月左左。

当你准备培养一个好习惯时,在一个月内,希望大家要特别认真,天天坚持,天天提醒,切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样好习惯可能永远不属于你。

总结:

1、坚持养成习惯,习惯作主命运。

2、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

作业:

反思自己,试用行动改变自己某些不良习惯。

 

从亿万富翁饭后打包说起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懂得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粮、一分钱是自己应做的事,亿万富翁都过着节俭的生活,何况我们学生呢?

教学程序

1.导言

同学们:

大家好!

在社会资源和能源紧缺、环境恶化的背景下,中央作出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决策,这是确保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大事。

作为13亿人口的大国,我们无论从人均资源或国家财经状况来看,我们手头还是很紧的,要求我们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粒粮、每一分钱,坚决杜绝浪费。

我们大家每天吃、住在学校,虽然学校每天都有水电供应,每餐都有香香的米饭,可也要注意节约每一滴水、每一粒粮,为国家的经济持续发展,做一点应做的事。

接下去我们一起来学习从亿万富翁饭后“打包”说起的事例。

2、讲授新课

同学们:

香港的亿万富翁、金利来集团董事局主席曾宪梓,与应邀赴港贫困大学生交流。

他告诉同学们,他到香港40多年,没有去过一次夜总会,没有上过一次歌舞厅,现在每餐半晚饭、一点肉、一点青菜,一餐消费10元钱。

当天,曾宪梓同贫困学生共进午餐,饭后,他亲手将没有吃完的点心收集打包。

此举令在场的学子深深震撼!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据有关媒体披露:

国内某大饭店,做一桌价值20万元的满汉全席,摆阔展示三天之后一口未尝全部倒掉!

当年慈喜太后的满汉全席也没有如此豪华,而且毕竟尝过几口才倒掉,现在的某些人在吃的方面挥霍浪费超过了当年的“老佛爷”喽!

每年中考、高考之后,什么谢师宴、状元宴、龙门宴就大摆起来,一桌从几百元到一千多元。

一个教高三的老师告诉我:

他那段时间是一曰两夜,简直“嘴不暇接”,桌面上的美味佳肴有一半以上是倒掉的!

至于那些天天泡在宴席上“应酬”的官员,什么山珍海味、八大菜系,早就吃腻了、吃厌了,反正是公款消费、简单报销,吃掉的少、倒掉的多,这更是常见的现象!

还有报道称,国内普通餐馆一桌饭菜一般至少会剩下10%,一家普通餐馆每天要倒掉50公斤的饭菜。

依此推算,全国一年在餐桌上的浪费至少在600亿万元以上!

这是多么触目惊心的浪费啊!

有人说:

“浪费就是高消费,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

”这是人们思想认识的一大误区。

合理的消费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而浪费会导致资源的恶性消耗和环境的破坏,最终阻碍经济的发展。

当前,在社会资源和能源紧缺、环境恶化的背景下,中央作出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决策,这是确保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大事。

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也正是基于对中国国情和家底的清醒认识。

作为13亿人口的大国,我们无论从人均资源或国家财经状况来看,我们手头还是很紧的,要求我们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粒粮、每一分钱,坚决杜绝浪费!

有人说:

“我衣食无忧、经济宽裕,干吗还要节俭?

”这是人们思想认识的又一大误区。

我们建设小康社会,当然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质量,我们不是“苦行僧”,不断提高消费水平是正常的。

但是应该是“适度消费”,不是“这度消费”,更不是挥霍浪费!

古人说:

奢能丧志,俭以养德。

成由艰辛败由奢。

先富起来的人,难道就可以挥霍无度、玩物丧志、骄奢淫逸么?

物质富有,精神也富有,才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

同学们:

亿万富翁如曾宪梓,为什么吃饭还要“打包”呢?

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么?

我相信这位富翁不是作秀。

他勤俭行为的背后有自己的坚定的理念和逻辑。

他也不是出于过去贫寒时留下的习惯,他做富翁已多年,财富多到几辈子也用不完。

曾宪梓绝不是本性吝啬的葛朗台似的完备财奴。

他在自己粗茶淡饭的同时,从1978年以来,已累计向全国科教、福利等事业捐款6.1亿元,平均每天捐款6万多元,坚持了整整27年!

是什么力量支持着曾宪梓这样做呢?

1934年生于广东梅州、大学毕业后才到海外发展的曾先生常说:

“我是祖国培养成才的,我所做的一切及终生的愿望就是报效祖国!

”这是多么崇高而深厚的爱国情怀啊!

亿万富翁却过着节俭生活的例子不是个别的。

据报载,拥有466亿美元财富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没有自己私人司机,公务旅行不坐头等舱而坐经济舱,衣着也不讲究名牌,对打折商品很感兴趣。

不久前微软公司亚洲研究院的10名中国年轻人应邀到他家做客,他用黄瓜、玉米、茄子、熏肉、猪排等普通食品待客,大家吃.饮都好,最后桌上连一点汤都不剩。

他已经多次宣布将在有生之年将自己几乎全部财富捐献给社会。

他说:

“我珍惜生一分钱。

一个人只有用好了他一生所需的每一分钱,他才能做到事业有成、生活幸福。

”朋友们,这就是世界首富啊!

显然,在他们眼中,一分钱用在帮助他人、推动社会进步上,比用于个人不必要的摆阔消费,要有价值得多,那样才是最划算的投资!

相比于我们身边某些一掷千金的官员们,相比于某些除了高消费不知道还应该做些什么的富人们,曾宪梓、比尔·盖茨他们已经超越了人的低级需要,达到了人生的更高境界。

3、小结

同学们:

在我们这个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里,在贫富不均的现象还比较突出的现阶段,我们恳切希望先富起来的们、官员们,在花钱问题上学一学曾宪梓、比尔·盖茨,努力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我们的一些还并不富裕的朋友,更不能死要面子穷大方了,要酒店消费,花的是自家的钱,“吃不了兜着走”,天经营义,我们丢谁的面子?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从我做起,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使勤俭蔚然成风。

建设节约型社会,关系着社会的文明和谐,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4、布置作业:

学一篇课后感。

(题目自拟)

剖析自我、拒绝犯罪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强化青少年的法制及思想品德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

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增强法制意识,能够理性地分析当前自己所处的环境,结合自己的一些心理特征,及时调整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使自己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

教学重点:

青少年犯罪的内在因素

教学过程:

一、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因其逐年上升、日益复杂的趋势特点而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特别是盗窃、抢劫等侵财形犯罪、寻衅滋事等侵犯社会秩序的犯罪及故意伤害这三类犯罪占了大多数。

案情简介:

1、2003年10月23日本市某中学发生的校园抢劫案。

2、2003年11月21日、23日、28日本市某中学8名学生在校外抢劫案。

3、2005年6月15日包头一14岁少女杀奶奶案。

4、2005年10月19日入室强奸抢劫案。

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剖析

(一)、外在因素:

1、 家庭因素:

(1)、幼儿时期的教育使人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

例如:

一个小孩学走路被一块石头绊倒,在我们中国作为家长往往会当着小孩的面责骂石头,并不会批评孩子走路不用眼睛。

这在孩子心中形成我总是对的错误思想。

(2)、独生子女导致家长过分的溺爱,使孩子逐渐产生无休止的欲望,到一定时候当家长不能满足其欲望时,孩子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3)、简单粗暴的家教,使孩子形成暴力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错觉。

(4)、问题家庭家长的疏于管教,使孩子过早的流离于社会,由于辨别能力差,极容易交友不慎走上邪路。

2、 学校因素:

作为要求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而有些学校并没有做到五育并举,片面追求成绩,以偏盖全评价一个人。

3、 社会因素:

(1)、影视报刊没有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而青少年较强的模仿能力和模仿欲望,误导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

(2)、虚拟的网络世界与低级的网络游戏,使青少年的生活逐渐空虚,丧失了应有的道德品质观。

(3)、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使青少年迷失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二)、自身因素:

1、 好奇心驱使下的犯罪

青少年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但他们的社会阅历浅,辨别是非能力差,往往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随心所欲,做出违法犯罪的事。

有一青少年抢劫案,案犯用小刀一夜间连抢六辆人力车夫,劫得6.3元。

审讯人员问其为何这样疯狂地抢劫时,他的回答是好玩,令人苦笑不得。

2、 盲从性所导致的犯罪

在一些共同犯罪案中,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并没有完全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也没有明确的犯罪动机。

只是盲目随从其他成员,糊里糊涂地成了盗窃犯、抢劫犯。

有一起中学生抢劫案件,几位在校生被一个已经辍学的无业人员纠集,提出利用学生上学时拦路“拿点钱来化”,几位在校生没有多想就跟着去了。

而他们自己实施抢劫的直接想法不过是“天太热了,想买冰棍吃”。

3、 攀比虚荣引来的犯罪

在青少年当中就有那么一些人贪图享乐、爱慕虚荣,而他们的家庭条件又满足不了他们的欲望,就选择盗窃、抢劫来满足需求。

有三起在校生盗窃手机的案件,问起为什么会去偷手机时,回答是:

“看到别的学生有手机,很派头,也想有一个手机,而自己没钱买,就去偷,去抢。

4、 逆反心理产生的犯罪

从生理学角度出发,青少年正处于逆反心理比较强烈的时期,对一些家长不适当的教育方法和学校歧视差生等做法有很强的逆反心理,产生对抗情绪。

造成这种逆反心理的现象有家庭、学校、社会的责任,但也与青少年自身人格的培养分不开。

有一起17岁青少年盗窃案件,放暑假期间,他与父母发生了矛盾,就赌气不回家了。

钱用光后,就去盗窃。

短短五天时间内,他就多次作案,盗窃了3000多元。

5、 冲动、报复构成的犯罪

一些青少年故意杀人、故意杀害的案件,往往都是因为遇到别人的挑衅后,缺乏理智,而去伤害他人或者杀人。

某校两名学生为了一点小事发生口角,其中一名学生感觉受辱,就在学校用刀将另一名同学刺成重伤。

6、 寻求刺激带来的犯罪

黄色书刊和网络色情等精神文化垃圾,对青少年危害也很大。

个别人经不起这些畸形的刺激,做出违法之事。

有一起学生故意杀人的案件,就是因为上网看了一些黄色的东西,产生了性冲动,偷看女人的身体被发觉,害怕丑事暴露就杀人灭口。

7、 早恋诱发的犯罪

现在的在校生中有早恋现象的人为数不少,而早恋也是诱发犯罪的一个原因。

学生小吴与同校的女同学在谈恋爱,有一天,他发现学生小王同他的女朋友在一起聊天,而且十分亲热,就认为小王也在追他的女朋友。

在一天晚自习后,小吴掏出了事先准备好的刀具,在小王身上刺了一刀。

三、小结:

同学们,当前青少年犯罪率不断上升,除客观存在的外在因素之外,其自身因素也相当重要。

希望同学们能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注意自身的发展,正视自身存在的缺陷,及时矫正,使自己得到全面的发展。

最后,我们以两个小故事结束本课。

1、有一天,甲对乙说:

“新搬来的邻居真可恶”。

乙说:

“怎么啦?

”甲说:

“昨天晚上,半夜三更,他来猛按我家的门铃。

”乙说:

“真可恶,那你报警了吗?

”甲说:

“没有,我继续练习吹喇叭。

2、有一天,司机小张开着小车,在乡间的小路上悠然的欣赏着车外的风景。

突然,对面开来一辆大卡车,一个满嘴黑牙的司机,摇下车窗,朝着他大喊:

“猪。

”小张越想越气,摇下车窗,回头大喊:

“你才是猪”。

这时,他迎头撞上了一群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