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杨浦区九年级物理下学期二模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947580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2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杨浦区九年级物理下学期二模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上海市杨浦区九年级物理下学期二模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上海市杨浦区九年级物理下学期二模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上海市杨浦区九年级物理下学期二模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上海市杨浦区九年级物理下学期二模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上海市杨浦区九年级物理下学期二模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上海市杨浦区九年级物理下学期二模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上海市杨浦区九年级物理下学期二模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上海市杨浦区九年级物理下学期二模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上海市杨浦区九年级物理下学期二模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上海市杨浦区九年级物理下学期二模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上海市杨浦区九年级物理下学期二模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上海市杨浦区九年级物理下学期二模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上海市杨浦区九年级物理下学期二模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上海市杨浦区九年级物理下学期二模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上海市杨浦区九年级物理下学期二模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上海市杨浦区九年级物理下学期二模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上海市杨浦区九年级物理下学期二模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上海市杨浦区九年级物理下学期二模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上海市杨浦区九年级物理下学期二模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杨浦区九年级物理下学期二模试题.docx

《上海市杨浦区九年级物理下学期二模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杨浦区九年级物理下学期二模试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海市杨浦区九年级物理下学期二模试题.docx

上海市杨浦区九年级物理下学期二模试题

上海市杨浦区2020年九年级物理下学期二模试题

一、选择题(共20分)

1.下列粒子中,带正电的是

A.原子B.中子C.质子D.电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原子、中子是不带电的微粒,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故C符合题意

2.在太阳系中,地球属于

A.恒星B.卫星C.行星D.彗星

【答案】C

【解析】

地球不能发光,围绕太阳这颗恒星运行,所以地球是行星。

故选C.

3.声乐中的高音和低音,是指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答案】B

【解析】

【分析】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就是:

音调、响度、音色,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详解】声乐中的高音和低音,这里的“高”“低”指声音的音调不同,是物体振动快慢不同所致。

故选:

B。

4.

下列单色光中,属于三原色光之一的是

 

【答案】D

【解析】

【详解】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可以发现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因此红、绿、蓝被称为色光的三原色,故ABCt误D正确。

5.光从空气倾斜射入玻璃中,入射角为60°,折射角可能为

A.00B.35°C.60°D.90°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光的折射定律: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由水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详解】根据折射定律可知:

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入射角为60°,折射角小于入

射角。

故B可能正确,ACD一定错误。

故选B.

6.

N极指向正确的是

在图中,静止小磁针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电源的正负极可知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根据电流方向,利用安培定则判断螺线管A的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螺线管B的左端为S极,右端为N极,螺线管C的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螺线管D的左端为S极,右端为N极,然后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判断ABC中小磁针N极指向是错误的,D中小磁针N极指向是正确的。

7.请观察如图所示的漫画,下列四个观点,正确的是

 

A.甲图人对箱子推力小于箱子受到的重力B.甲图人对箱子推力小于箱子受到

的摩擦力

C.乙图人对箱子推力等于箱子受到重力D.乙图人对箱子推力等于箱子受到

的摩擦力

【答案】D

【解析】

凤亠I

®

AR接入ab之间,R接入cd之间B.Ri接入ab之间,F3接入cd之间

CR接入ab之间,F接入cd之间DR接入ab之间,F3接入cd之间

【答案】C

【解析】

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a)、

【详解】由图可知电阻分别接入ab之间和cd之间以后,两电阻串联,电压表Vi测ab间的电压,电压表V2测电源电压,根据串联分压的规律电压比等于电阻比,可知当接入ab之间和cd之间的电阻阻值相差最大时,两电压表的示数比值最大,所以应将R接入ab之间,R接入cd之间,故ABD昔误,C正确。

9.

甲车从M点、乙车从N点同时同向沿同一直线运动,

【答案】A

【解析】

、6m、24m

【详解】根据s-t图像可得,甲的速度为,v甲=石=1m/s,乙车的速度为,v乙=说=4m/s,因为甲、乙两辆小车分别从MN两地出发,两车在水平地面上沿着同一直

线同向运动,两车相遇时,甲车距m点10m所以甲车运动的距离为10m所以运动

的时间为t==10s,因为乙车在10s内运动的路程为,4m/s>:

,所以

Im/s

MN两点间的距离为40m-10m=30m故A正确。

10.如图所示,均匀圆柱体甲和盛有液体的圆柱形容器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

现沿水

平方向切去部分甲并从容器乙中抽出相同体积的液体后,此时甲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剩余液体对容器乙底部的压力。

关于甲原来对地面的压强p甲、液体原来对

容器乙底部的压强p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阜乙

A.p甲一定大于p乙B.p甲可能等于p乙

C.p甲一定等于p乙D.p甲一定小于p乙

【答案】D

【解析】

【详解】设沿水平方向切去甲的体积为V甲切,从容器乙中抽出的液体体积为V乙抽,因为V甲切=V乙抽,,

,又因为s甲〉狂,所以h甲切此时甲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剩余液体对容器乙底部的压力。

可知G甲剩=G乙剩,所以"”二汎卞:

引,,八化,所以切去的甲和乙的质量关系是卜译%f,S®討,所以没有切之前甲乙的总的重力关系是他甲"就,因为乙中受力面积小,所以根据公式•可知切之前甲的压强一定小

于乙的压强。

即p甲一定小于p乙

二、填空题(共26分)

11.上海地区家用照明电路的电压为伏;远方发电站通过输电线路将电能

输送至用电区(选填“高压”或“低压”);若标有“220V550W字样的用电器正常工作2小时,耗电。

【答案】

(1).220

(2).高压⑶.1.1

【解析】

【详解】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都是220V,所以上海地区家用照明电路的电压为220V。

在输送功率一定时,电压越高,电流越小,输送过程中电能的损失越小,所以从发电站到用电区采用高压输电;用电器消耗的电能:

WPt=0.55kW乂2h=1.1kW?

h=

1.1度。

12.我们走进公园能闻到花的香味,说明分子在。

汽车轮胎有花纹,主要是为

了增大。

运动员挥拍击回乒乓球,这主要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答案】

(1).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摩擦(3).运动状态

【解析】

【详解】走进公园能闻到花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汽车轮胎有花纹增大了轮胎表面的粗错程度从而增大摩擦。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运动员挥拍击回乒乓球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3.我国嫦娥四号成功实现人类历史上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

它搭载的玉兔二号任务

车与“鹊桥”中继星之间是通过来传递信息的(选填“声波”或“无线电

波”)。

若任务车在月球表面匀速行驶2小时,通过的路程为0.4千米,则它的速度是千米/时,在此过程中以月球为参照物,任务车是的(选填“运动”或

“静止”)。

【答案】

(1).无线电波

(2).0.2(3).运动

【解析】

【详解】玉兔二号任务车与“鹊桥”中继星之间是通过无线电波来传递信息的。

若任务车在月球表面匀速行驶2小时,通过的路程为0.4千米,则它的速度是v=s

7=~7ir\=0.2km/h,千米/时,在此过程中以月球为参照物,任务车相对于月球的位

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是运动的

14.如图所示,是内燃机工作时的冲程。

当活塞下降时,气缸中气体的内能

(选填“减少”或“增加”)。

汽车发动机及发电机线圈常用水作为冷却剂,这是因为。

【答案】

(1).做功

(2).减少(3).水的比热容大

【解析】

【详解】由图可知,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并且活塞向下运动,所以是做功冲程;活塞下降时内燃机内部的高温气体迅速膨胀对外做功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气体的内能减小。

汽车发动机及发电机线圈常用水作为冷却剂,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相对较大,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水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

15.如图所示的滑轮是滑轮(选填“定”或“动”),它的实质是杠杆(选

填“省力”或“等臂”),若重为10牛的物体A在力F作用下上升2米,此过程中拉力F做的功为焦。

【答案】

(1).定

(2).等臂⑶.20

【解析】

【详解】图中的滑轮轮轴是固定的,所以该滑轮是定滑轮;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使用该滑轮提升物体时,不能够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所以:

拉力F=G

=10N;物体通过的距离s=h=2m.拉力F做的功为WFs=10NA—N.

16.通过某导体的电流为0.5安,10秒内通过该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库。

这段时间电流做功为20焦,则该导体两端的电压为伏,导体的电阻为

欧。

【答案】

(1).5

(2).4(3).8

【解析】

【详解】10秒内通过该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Q=It=0.5AX10s=5C;由公式W

UQ得4V;导体的电阻:

只=了=面=8Q;

17.一正方形漂浮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为5X10-4米3,它受到的浮力为N排

开水的质量为克。

若该正方体漂浮在酒精中(P衢舌弋卩水),与水中相比它排

开酒精的质量将(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

(1).4.9

(2).0.5(3).不变

【解析】

【详解】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正方体所受浮力:

F浮=p水gV排二

1.0X103kg/m3x9.8N/kgX5X10-4m=4.9N;因为F浮=6排=4.9N,由G=mg得,排

G49N

开水的质量:

m=》=顾矿0.5kg•若正方体漂浮在酒精中,所受浮力不变,仍等于自身重力,所以与水中相比它排开酒精的质量将不变。

18.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U。

闭合电键S,发现电路有故障,且只有一处故障,发生在电阻R1、R2上。

现将电阻R1与电流表A位置互换,发现电表示数

【答案】当电压表示数为0,电流表示数为0时,F2断路;当电压表示数为0,电流表有示数时,Ri短路。

【解析】

【详解】将电阻R与电流表A位置互换以后,电压表测电流表两端的电压,电压表无示数,即示数为零。

根据变换前后两表示数均不变,可知互换之前电压表示数也为零,如电流表示数为零,则电路故障是R断路;如果互换之前电压表示数为零,电流表示数不为零,则电路是连通的,电路故障为Ri短路。

19.“物理学中认为如果一个物体能对其他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量。

①根据上述观点,你认为磁体周围磁场是否具有能量,请写出理由

②小华认为:

磁体周围磁场有“磁场能”,并且认为图中A条形磁铁周围的“磁场

能”较强。

请你设计实验来判断小华的想法是否正确,请写出简单的实验过程。

【答案】

(1).磁体周围磁场有能量,当在磁场中放置一铁块,磁场会对铁块做功,说明磁场周围具有能量。

(2).见解析

【解析】

【详解】①根据一个物体能对其他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就可以判断:

磁场是具有能量的,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产生的,将铁、钻、镍放入磁场以后,磁场会对它们做功。

②对于一些不易直接观察的现象,我们可以利用转换法进行比较:

所以我们可以:

在两个磁体相同位置固定相同弹簧,弹簧另一端放置完全相同的两个铁块,观察不同条形磁铁的弹簧被压缩的形变量,弹簧压缩量更大的具有的磁场能的更强,根据现象判断小华的想法正确与否。

三、作图题(共6分)

20.在图中,小球受到的重力G为4牛。

用力的图示法画出重力G

()

 

【详解】力的大小为4N,取标度为2N,方向竖直向下,作用在小球的重心,如图所

21.如图所示,请根据入射光线A0西出反射光线0B并标出反射角及其度数。

()

【解析】

 

 

OB

,如下图

【详解】过入射点作法线,根据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在法线右侧画出反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为反射角/BOC度数等于入射角/AOC为60

22.在图所示的电路中,有一根导线尚未连接,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补上,求:

闭合电键S,向右移动变阻器的滑片,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

 

 

【答案】

 

 

【解析】

【详解】闭合电键S,向右移动变阻器滑片,电流表的示数变小表明电路中电阻

24.在图(a)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5伏且保持不变,电阻R的阻值为10欧,滑动变阻器F2上标有“100Q2A”字样。

闭合电键S,电流表A的示数如图(b)所示。

1求电阻R两端的电压U1.

2保证电路各元件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移动变阻器的滑片P,求电阻Ri消耗电功

率的最大值Pi大。

【答案】①8V;②22.5W

【解析】

【详解】由图可知电流是0.8A,所以电阻R两端的电压U=Wi|=O.8AIE=811;

当滑动变阻器联入电阻为零时,Ri两端的电压是电源电压15V,电路中电流等于1.5A

V2A,各元件都能正常工作,此时电阻Ri消耗电功率的最大值Pi大=..=

22.5W

25.如图所示,圆柱体甲体积为二;米2。

高为0.2米,甲的密度为泳:

胡千克/米3。

①求甲的质量m甲

②求甲竖直放置时对水平地面的压

③现有一底面积为2笈应,米3,

在容器乙中盛有质量为2千克白

出甲放入前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

地面上

度的最小

卜别测

放入物体前

放入物体后

p甲(帕)

P。

2po

【答案】①4kg;②3920Pa;®fx^k3fn?

【解析】

【详解】⑴甲的质量:

口甲=卩甲V甲=2X103kg/m3x2X10-3m=4kg;

(2)因为甲为密度均匀形状规则的固体,所以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33

p甲=訶离的=2X10kg/mX9.8N/kg亍>'.2m^3920Pa;

I—~3-2

(3)柱体甲的体积为2x103米2。

高为0.2米,甲的底面积S甲=——=

0.2m

1;「』乙,由题意知放入物体后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变为原来的2倍,根据

液体的压强公式可知,放入甲后液体深度变为原来的2倍,当物体刚好浸没时V排

达到最大,并且满足深度达到原来的2倍关系,此时液体密度最小,又甲的高度为0.2m,所以原来水的深度为0.1m.

.、rn2k

液体的体积V=Sh=2xl0务'nOIe—Ex10所以液体的密度卩=币=_3

*ZX1Dm

=1.0x1沖kg/垃

26.在图(a)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伏且保持不变,电阻R的阻值为5欧,闭合电键S。

求:

<1

i—J

1通过电阻R的电流丨1,

3将电流表A串接在电路某处,闭合电键Si和S,保证电路各元件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移动变阻器的滑片P,发现电流表A示数与A示数比值最大为6,比值最小为2。

电流表A、Ai表盘均如图(b)所示,

(a)请判断:

电流表Ai串接在(选填“R支路”、“R2支路”或“干路”)上。

(b)通过计算判断滑动变阻器R的规格“欧,■安”。

【答案】

(1).1.2A

(2).72J(3).R2支路⑷.25(5).1.2

【解析】

【详解】①闭合电键S后,电路为Ri的简单电路,电源电压为6伏,电阻Ri的阻值

U6V

为5欧,所以通过电阻R的电流li二打乂更=1.2A;

210秒内电流通过Ri做的功W=Ulit=6Vml.b-72J.

3闭合电键Si和S,两电阻并联,由题意可知A不可能接在干路上;假设电流表A串接Ri所在支路上,因为电流表A示数与Ai示数比值最大为6,所以通过Ri与R的电流之比为二因为Ii=1.2A,所以可得通过F2的电流为6A,则干路电流为7.2A,超过了电流表的最大量程,所以此情况不可能;电流表A串接R2所在支路上,因为电流表A示数与Ai示数比值最大为6,所以通过R与R的电流之比为?

,因为Ii=1.2A,所以可得通过R的电流为0.24A,此时没有超过电流表的最大量程,所以A串接R2

I6V

所在支路上;艮=.=25,,

电流表A示数与A示数比值最小为2时,则通过R与R2的电流比为£此时滑动变

阻器R的电流最小,即l2=1.2A。

滑动变阻器R的规格为“25Q1.2A”

五、实验题(共22分)

27.如图所示,是“探究”实验,进行实验操作时,应在硬纸板甲处于

状态下读取测力计的示数。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当杠杆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改变钩码的,直至杠杆。

【答案】

(1).二力平衡的条件

(2).静止(3).个数和位置(4).在水平位置平衡

【解析】

【详解】图中两个力都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是“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实验,进行实验操作时,应在硬纸板甲处于

静止状态下读取测力计的示数。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当杠杆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应该改变钩码的个数和位置,直至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为了找到虚像的位置,接下来的操作是在A蜡烛一侧观察A蜡烛像的位置,在玻璃板另一侧拿一支未点燃的B蜡烛移动B,直到蜡烛B像点燃似的此处即A的像;为比较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应将蜡烛A放在不同位置多次实验(选填“同一”或“不同”),同时发现所成像的大小相同。

29.在焦距为5厘米、10厘米或15厘米的凸透镜中选择一个置于光具座的B点处,如图19所示。

在光具座上将蜡烛、光屏分别置于透镜两侧,调整透镜和光屏的高度,

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在高度,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

将蜡

烛置于A点,在CD间移动光屏时,可看到一个清晰的像,则实验所用透镜的焦距可

能是米。

保持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不变,为了得到另一种性质的像。

可将凸透

镜向动(选填“左”或“右”)o

【答案】

(1).同一

(2).中央(3).10或15(4).左

【解析】

【详解】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在光具座上将蜡烛、光屏分别置于透镜两侧,调整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由图知:

蜡烛置于二倍焦距以外(u=35cm),像在一倍二倍焦距之间,所以实验所用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0cm或15cm保持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不变,为了得到另一种性质的像即放大的实像,则可以减小物距。

所以可将凸透镜向左移,同时增大像距。

30.小华做“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现有电源三个(电压分别为2伏、6伏、8伏)、待测小灯(标有“0.3A”字样、电流表、电压表(“0~15V”量程已损坏)、滑动变阻器、电键及导线若干。

小华选定某一电源连接电路进行实验,闭合电键后,发现小灯很亮,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小灯更亮。

他经过思考,对原有实验器材进行了调整,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最大阻值处,

闭合电键后,发现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分别如图(a)、(b)所示。

继续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直至小灯正常发光,观察到电压表示数如图(c)所示。

根据小华实验的相关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刚开始实验时发现小灯很亮的原因是。

2判定小灯正常发光的方法是。

3求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以及小灯的额定电功率P额。

(请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1).选取电源电压太大,导致通过小灯的电流大于额定电流

(2).观察到电

流表示数为0.3A(3).20Q1.14W

【解析】

【详解】①刚开始实验时发现小灯很亮的原因是电源电压太大,导致通过小灯的电流大于额定电流。

②判定小灯正常发光的方法:

可以观察小灯泡发光时的电流是否等于它的额定电流

0.3A。

③由

(1)可知8V的电压太高,不符合题意,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最大阻值处时其两端的电压为2.8V,所以2V的电源不符合题意,闭合电键后,发现电压表示数变小,所以可以判断电压表与滑动变阻器并联,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滑动变阻器两

端的电压是2.2V,所以灯泡的额定电压U额二6V-2.2V=3.8V,所以灯泡的额定功率P额=3.8V‘m—I.1-1'

2R7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二20.

31.为了探究方形金属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小明同学选用同种材料制成

的不同方形金属导体,利用电子万用表测量方形金属导体的电阻大小,如图所示,小明将测量的相关数据记录在如下表格中。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7

方形金属导体

A

B

C

D

E

F

G

长度(厘米)

10

10

10

10

20

10

2

宽度(厘米)

10

15

20

10

20

20

2

厚度(厘米)

5

5

5

20

5

10

1

电阻大小(X10欧)

6.0

4.0

3.0

1.5

6.0

1.5

6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中的相关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同种材料制成

的长度相同的方形金属导体,o

2分析比较试验序号1、4中的相关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同种材料制成的长

度相同的方形金属导体,o

3根据实验序号4、6或5、7中的数据,分析比较方形金属导体宽度与厚度的乘积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的方形金属导体,

o

4小明认为方形金属导体的电阻可能还与材料有关,小明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需

添加的方形金属导体继续实验。

【答案】

(1).厚度相同时,电阻大小与宽度成反比

(2).宽度相同时,厚度越大,电

阻越小(3).宽度与厚度的乘积相同,电阻大小相等(4).长度10cm宽度10cm厚度

5cm不同材料

【解析】

【详解】①由实验1、2、3中的关数据可知方形金属的长和厚度相同宽度不同,越宽的电阻越小,所以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的方形金属导体,厚度相同时,电阻大小与宽度成反比。

2由1、4中的方形金属块长度、宽度相同,4中的金属块宽度大而电阻则小,所以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的方形金属导体,宽度相同时,厚度越大,电阻越小。

3根据实验序号4、6或5、7中的数据,分析比较方形金属导体宽度与厚度的乘积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的方形金属导体,宽度与厚度的乘积相同,电阻大小相等。

4小明认为方形金属导体的电阻可能还与材料有关,小明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需

添加长度10cm宽度10cm厚度5cm不同材料的方形金属块继续实验与A相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