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教案全册.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9479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4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教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教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教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教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教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教案全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教案全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教案全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教案全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教案全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教案全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教案全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教案全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教案全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教案全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教案全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教案全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教案全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教案全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教案全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教案全册.docx

《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教案全册.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教案全册.docx

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教案全册

 

 学年第一学期

 

年级六年级

任教班级601、602

任课教师 

 

 

音乐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班级情况分析:

通过一个学年的新课程教学,学生对开放性的教学方式适应能力有较大提高,自主性学习能力还不理想,但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与上一届学生一样兴趣很大。

本届学生中有更多的学生参加了音乐兴趣组,这部分学生大大的影响了音乐课的教学质量,使他们形成了良好的音乐教学氛围。

学期教学目标:

1、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

感受乐器的声音,能听辨打击乐器的音色。

2、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作出体态反应。

能够在唱歌或聆听音乐时即兴地做动作。

3、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能对前奏作出反应。

用自然地声音,按照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地独唱和参与齐唱,能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

4、学习碰钟、木鱼等打击乐器,用这些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并能够用打击乐器探索声音的强弱、音色、长短和高低。

5、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

能将短句、诗歌或歌词用不同的节奏、速度、力度等加以表现。

能初步运用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声音或音乐。

6、感受生活中的音乐,能够通过广播、电视、磁带、CD等传媒听赏音乐。

教学措施:

1、引导学生参与听觉体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要贯穿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之中,是音乐教学的中心环节。

2、与课外音乐兴趣学习、音乐性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们对音乐的强烈兴趣与爱好。

3、以审美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4、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差别、因材试教。

对所有的学生都要给予热情的关怀和鼓励。

音乐课六年级(上册)进度表

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1

9.1—9.6

始业课第一课1

2

2

9.7—9.13

第一课2第一课3

2

3

9.14—9.20

第二课1     第二课2

2

4

9.21—9.27

第二课3第二课4

2

5

9.28—10.4

国庆

5

10.5—10.11

第三课1第三课2

2

6

10.12—10.18

第三课3第三课4

2

7

10.19—10.25

第四课1第四课2

2

8

10.26—11.1

第四课3 第五课1

2

9

11.2—11.8

第五课2 第五课3

2

10

11.9—11.15

第六课1 第六课2

2

11

11.16—11.22

第六课3第七课1

2

12

11.23—12.29

第七课2  第七课3

2

13

11.30—12.6

复习竖笛   复习口琴

14

12.7—12.13

复习竖笛 复习口琴

2

15

12.14—12.20

复习课1复习课2

2

16

12.21—12.27

考查课1考查课2

2

17

12.28—1.3

1

元旦

18

1.4—1.10

2

19

1.11—1.17

20

1.18—1.24

小学音乐人音版六年级上册

第一课芬芳茉莉

【教学目标】

1、接触多首以“茉莉花”为题的音乐作品,能够从中认识到以“茉莉花”为代表的中国民歌是世界音乐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进一步收集并了解影响民歌变异的多种因素。

2、能够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情感来演唱根据《茉莉花》改编的合唱,并能够背唱一段歌词。

3、欣赏《图兰朵特》中的《东边升起月亮》、三首我国不同地区的《茉莉花》及合唱,能够听辨并能用语言文字表述出他们在情感、风格上的差异。

4、能用不同表演形式表现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茉莉花》,每个学生都在其中承担任务。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用欣赏茉莉花清新、小巧的心情演唱歌曲。

2、聆听不同地区的《茉莉花》,享受不同风格带来不同的感受。

教具准备:

光碟、多媒体设备、风琴。

【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1、2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歌曲《茉莉花》、欣赏《东边升起月亮》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演唱歌曲《茉莉花》对我国的民族音乐的表现能力和音乐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通过为旋律画小节线和为歌词配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及兴趣.

3、从外国人唱《茉莉花》引发学生自豪感,从而更加认真得去感受歌曲的优美。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和演唱歌曲《茉莉花》对我国的民族音乐的表现能力和音乐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教学课时:

本部分拟用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导语:

我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一个美丽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沙漠中的楼兰国有一位美丽动人的公主,名叫图兰多,但也很残酷。

据说她给来自各国的求婚者提了个条件,能回答出她提的三个问题,就可以娶她,并赢得皇位,但如果答不出,就得被砍头。

因此很多人包括国外的王子死在了她的刀下。

有个鞑靼国王子也被图兰多的美貌打动,决心不顾一切要娶到图兰多,对图兰多提出的三个问题,对答如流,终于获胜,可图兰多仍不甘心。

这时,王子倒慷慨地来帮她,请她在天亮之前能猜中他的名字,他就情愿象没有猜中图兰多的谜语那样,被处死刑。

此夜,全城无人入睡,百姓和僧侣们都在向月神祈祷,希望图兰多诚服,从此结束杀戮。

月亮出来了,僧侣的祈祷乐响起。

2、茉莉花的旋律响起

或许就是这动人的音乐感化了美丽残酷的公主。

终于她良心发现,从此改邪归正。

音乐的魅力在这一时刻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这首曲子大家在哪里听过?

有谁能哼唱两句给大家听听?

3、复听《东边升起月亮》

三、欣赏《茉莉花》与活动

1、历史简介

在中国,这首歌更是历史悠久。

谁来把大屏幕中次连贯成一句话介绍给大家。

(据史料记载,《茉莉花》最早发源于江苏扬州,大概是明朝时期,原来的歌名是《鲜花调》。

2、听旋律老师今天带来一样乐器,认识吗?

(对了)这叫二胡,是我国的民族乐器。

民族歌曲,就要用我们的民族乐器来演奏才能体现它的韵味。

下面就请大家来听一听用二胡演奏出的《茉莉花》。

让生听一段,看学生状态,"抓住"听得入神的同学:

"老师发现有些同学听得很入神,老师也一样,快要被着美妙的旋律陶醉了。

你们能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达你们的感受吗?

比如说,用手来表示听到的旋律的高低起伏。

"教师示范,再放第二遍。

3、原版的茉莉花(屏幕显示歌词)先在江苏地区广泛传唱,清朝时期定名为《茉莉花》。

一起听一听,边听边留意一下歌词,看看歌词是怎样赞美茉莉花的。

(出示歌词、播放黑鸭子演唱的茉莉花。

2-3段之间过门提示学生唱一唱)学生回答问题:

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

真的有这么香吗?

我们一起来切身体会一下。

(喷洒空气清新剂)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

真的那么白吗?

老师这里有几张照片一起来看看(播放照片)茉莉花亦称"茉莉",为复瓣小白花,小巧玲珑,清香四溢,素洁光润,仿佛刻玉雕琼。

该花原产印度、印尼、菲律宾等国。

早在宋代传入我国。

自明代起,扬州已有少量茉莉引进种植,但大批种植至少始于清光绪初年。

4、新版《茉莉花》民歌总是在人们的传唱过程中不断发生着变化。

茉莉花小巧玲珑,以它名字命名的歌曲在经过多年的传唱之后,也发生了变化。

变得更加短小精致,也更加易学易唱。

可以说就是几岁的孩童也时常将它挂在嘴边。

(播放新版《茉莉花》

5、屏幕出现两首歌的旋律(简短的一句)。

学生对比,知道的确发生了变化。

6、师生互动,说说茉莉花歌里一直唱茉莉花好,其实茉莉花并不仅仅可以用来观赏,你们知道茉莉花还有什么用吗?

(泡茶、入药、做成工艺品等)7、学唱《茉莉花》今天能和大家一起,看花、品茶、听歌,老师非常高兴。

大家觉得呢?

这自古阿,高兴时必当高歌一曲。

老师有个提议,不如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首《茉莉花》如何?

四、教师小结总结歌曲内涵茉莉花在我国历史悠久,这首民歌轻盈活泼,淳朴优美,婉转流畅,短小精致,易唱易记,表达了人们爱花、惜花、护花,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情感,既积极健康,又储蓄柔美。

小结点题今天,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关于《茉莉花》的内容,尤其是它在世界音乐史上的地位。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

(学生总结:

感到骄傲自豪)教师接:

是呀,老师也想起一句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我们更应该将这首经久不衰的佳作永远创唱下去。

第3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茉莉花》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茉莉花〉,使学生近一步了解茉莉花的美丽,并能通过优美、抒情的歌声表现出来。

2、指导学生熟练演唱,并能背唱

3、通过演唱、欣赏等活动感受不同版本的茉莉花中所包含的文化。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用舒展,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

你们都去过哪?

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师: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看过影片之后猜一猜我们到了哪里?

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二、放录像同学回答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

三、歌曲学唱

师:

今天我们一起到江南水乡走一走,共同学习并演绎这首江苏民歌〈茉莉花〉

1、听录音--------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A、欢快活跃B、亲切抒情

2、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A、婉转细腻柔美B、粗犷豪放抒情

3、歌曲表现了青年姑娘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歌曲表面上是在表现年轻姑娘既想摘花又怕挨骂的天真神态,实质上是在表现青年男女之间的纯洁感情。

4、唱歌谱就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把歌谱唱一唱(出示歌谱)学生分三组唱,第一组先慢唱,然后恢复原速。

5、歌曲教唱师:

这么动听的旋律配上美妙的歌词一定更好听a)放录象(学生听)b)学生跟唱(多唱几遍)划拍唱-----难点纠正:

把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容易出现的错误纠正过来。

并告诉学生一字多音是江南民歌的一个特点。

6、放开声音唱一唱。

7、完整有感情的演唱。

师:

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茉莉花唱的更美?

每一句怎么处理?

(1)学生自己试着唱一唱

(2)教师可提示:

从速度、力度和演唱方法上有什么想法?

(3)学生把每一句都试唱出来,说出为什么这样处理,全体在试唱,教师指导。

(4)按照同学们处理的方法大家一起感受演唱。

(放录音)

四、欣赏与拓展

1、《茉莉花》是首民歌流传于全国各地,奇歌词基本相同或者大同小异,旋律上既有相同的因素,由尤其独特的地方特色,从而鲜明的表现了民歌的变异性。

还有的把它改变成了器乐曲。

2、创编动作请同学们自己为歌曲编动作

3、拓展

师:

我们加一种唱法:

轮唱

(1)练习轮唱

(2)清唱(3)放录音请同学唱第一段,全体起立唱第二段。

六、教师总结,师生再见.说说这节课学习后的快乐之处是什么?

第4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三首不同地区的《茉莉花》,感受不同的风格。

【教学目标】

1、接触多首以"茉莉花"为题的音乐作品,能够从中认识到以"茉莉花"为代表的中国民歌是世界音乐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2、通过欣赏,让学生乐于进一步搜集并了解影响民歌变异的多种因素。

教学重点:

感受不同地区的歌曲《茉莉花》。

教学难点:

能够听辨并能用语言表述出它们在情感上、风格上的差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民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统一题材的作品在不同的地区会有什么样的区别呢?

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东北、河北,看看那里的茉莉花开得怎么样。

二、欣赏东北民歌《茉莉花》

1.师播放东北民歌《茉莉花》,设问:

A歌曲在速度和力度上有什么特点?

B音乐的风格与东北人的性格有什么样的关系C与江苏民歌《茉莉花》相比,歌词、旋律方面有何异同的地方?

2.小组讨论:

歌词基本相同,旋律变化比较大,显出东北人开朗的性格和音乐风格特点。

3.师简介东北民歌《茉莉花》:

辽宁海城的《茉莉花》旋律进行中的大跳明显增多,衬词的处理也显出东北二人转的特点。

4.生学唱东北民歌《茉莉花》,感受二人转版的《茉莉花》。

三、欣赏河北民歌《茉莉花》

1.师播放河北民歌《茉莉花》,设问:

与江苏民歌《茉莉花》相比,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2.生交流:

旋律中加入了升"sol"和升"do"等音符,显现出北方爽朗和明快的音乐风格特点。

3.师简介河北民歌《茉莉花》:

河北南皮民歌《茉莉花》在旋律中保留了江苏民歌《茉莉花》中的一些主要因素、起始音也相近似。

歌词的变化使歌曲融入较多的叙事说唱性特征。

4.师用听唱法指导学生演唱河北民歌《茉莉花》的旋律。

四、小结。

师播放三首不同地区的《茉莉花》,让学生辨别是哪个地区的歌曲。

 

【反思】

《茉莉花》这首歌曲流传广泛,流畅、优美的旋律深受大众喜爱。

它有很多的版本,最为著名的还是江苏民歌《茉莉花》。

欣赏课我安排了三个大的内容:

首先欣赏江苏、河北、东北的三首《茉莉花》片段,引导学生分组探究:

为什么表现同一个内容的歌曲音乐风格会有很大差距?

接下来是拓展欣赏内容,分别让学生欣赏了童声合唱版本的《茉莉花》、由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民乐合奏版本《茉莉花》和普契尼在他创作的歌剧《图兰朵》中根据《茉莉花》旋律创作改编的的插曲《东方升起月亮》的片段。

最后安排的是师生的归纳小结。

在指导学生探究第一个问题的时候,我采用分层探究法安排了三次小组讨论,目的是引导学生由浅入深,逐步深入。

在聆听了四首歌曲录音后,我安排了第一次小组讨论,经过讨论,学生得出的结论是:

三首《茉莉花》的不同音乐风格是受流传地域不同的影响。

紧接着,我又让他们分别聆听了对不同《茉莉花》的介绍录音,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三首不同的《茉莉花》风格的形成也是受了当地地方戏曲音乐的影响。

听完录音后,开始进行第二次小组讨论。

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很快就得出结论:

三首《茉莉花》的不同音乐风格是受流传地域的音乐风格特别是戏曲音乐风格的影响。

同时,为了加深他们的体会,我还分别带领他们唱了唱歌曲中最能体现戏曲音乐特色的地方。

这时已经到了下课的时间,我发现学生们个个兴趣盎然,丝毫没有要下课的意思。

于是我就紧锣密鼓地进行了后面的教学内容:

拓展欣赏。

在拓展欣赏环节我重点让学生聆听了根据创作歌曲《茉莉花》改编的不同版本(合唱版、器乐版和歌剧版),每欣赏一个版本我都引导学生感受歌曲风格有没有什么新的变化,最终引出第二个问题:

创作歌曲《茉莉花》的音乐风格受什么因素影响?

经过学生的讨论,最后得出:

受创作者二度创作的影响。

通过上这堂课,给我感触最深的是:

我们祖国的民族音乐艺术真的是博大精深,就像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越挖掘就觉得根扎得越深,要想把握住她的精髓所在就要了解和掌握许许多多的知识。

而要想让学生了解、吸收并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仅靠一堂课是远远不够的。

 

第2课悠扬民歌

【教学目标】

1、能记住乐曲《小河淌水》的主题旋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乐曲与声乐曲的不同感受。

2、聆听乐曲《迪克西岛》,感受乐曲悠然自得的情绪,认识并听辨出短笛持音色。

3、能用深情、饱满的声音背唱歌曲《妈妈格桑拉》,并能以边唱边跳舞蹈的形式表达自己祝福妈妈幸福之情。

4、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感受歌曲欢乐、喜悦的情绪,并能与同伴用多种形式表演。

【教学重点】

能用深情、饱满的声音背唱歌曲《妈妈格桑拉》,并能以边唱边跳舞蹈的形式表达自己祝福妈妈幸福之情。

【教学难点】

感受和体验民歌的特点与魅力,从而加深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1课时:

妈妈格桑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旧歌,通过让生谈藏族风土人情,引入对歌曲《妈妈格桑拉》的学习。

二、新课教学。

1、视唱全歌乐曲,生跟着教师的琴声哼唱旋律,说说是哪个地区的民歌。

2、播放歌曲的音乐,让生寻找与之共同的音调,从而导入歌曲的学习。

3、初听歌曲,理解情感。

(1)教师介绍歌名的含义。

妈妈格桑拉的意思是指妈妈幸福。

(2)初听歌曲,理解歌曲的情感。

歌曲是反映妈妈的幸福,还是祝愿妈妈幸福?

生从歌词、情绪、速度上谈谈自己对歌名的理解。

4、学唱歌曲,体验情感。

(1)跟琴学唱歌曲旋律。

(2)带着对妈妈的深情祝愿,再唱歌谱。

(3)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学唱歌曲。

(4)合唱部分通过分小组、分乐句自主学唱,各分声部都熟练地演唱后再合成。

(5)对比聆听齐唱、合唱和领唱、合唱的不同效果。

三、全课小结。

1、师生共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小组、师生、生生互评。

 

【反思】

歌曲《妈妈格桑拉》是一首藏族风格特点的创作儿童歌曲。

歌曲以第一人称

的口吻,唱出了对妈妈的爱。

歌曲前部分节奏宽松承载着质朴而抒情的旋律,叙述着浓浓的母子深情。

歌曲的第二部分是从赞颂妈妈的爱转为歌唱性的呼唤音调,描绘了孩子对妈妈的依恋之情。

通过欣赏歌曲《我的好妈妈》,创设意境,调动学生情绪。

让同学们一走进教室,就沉醉在对妈妈的爱和依恋之中。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教学应该在反复聆听的基础上,感受和表现音乐,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教师范唱等手段引导学生反复聆听歌曲。

通过听音乐哼唱、逐步解决歌曲学习的难点,使歌曲学习在不知不觉中逐步深入,水到渠成。

从教学的效果来看,这些方法的采用是非常有效的。

 

第2课时小河淌水

【教学内容】

聆听《小河淌水》,学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

【教学目标】

1、聆听三个《小河淌水》的不同版本片段,对比它们的异同点。

2、学会演唱《赶圩归来啊哩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全班齐唱《妈妈格桑拉》。

二、新课教学。

1、聆听三个《小河淌水》的不同版本片段,对比它们的异同点。

2、简介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意境。

(1)教师简单介绍歌曲。

(2)学生跟着音乐哼唱歌曲的第一乐句。

由于单调高,注意保护嗓子,通过哼唱,加深对旋律的熟悉与记忆。

3、完整聆听乐曲,引导学生从音色与器乐的表现形式上谈谈对乐曲的感受。

(1)你听到乐曲有哪些乐器演奏?

(2)管弦乐队与钢琴演奏、人声演唱相比,你认为哪一种表现形式在表达歌曲的意境、感情上更细腻、更丰富?

4、教师简单介绍管弦乐及作者。

5、再次完整聆听乐曲。

6、演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

(1)简介歌曲的创作背景。

(2)学唱歌曲,体验歌曲情绪。

(3)为歌曲伴奏,表现歌曲情绪。

(4)用多种表现形式表演歌曲,渲染歌曲气氛。

三、全课小结。

1、师生共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小组、师生、生生互评。

 

第3课时迪克西岛

【教学内容】

聆听乐曲《迪克西岛》,学吹竖笛《箫》。

【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悠然自得的情绪,认识并听出短笛的单色。

2、学习竖笛的吹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竖笛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听乐曲《口哨与小狗》,边听边随着音乐的节拍做律动,并模拟吹着口哨与小狗散步情景。

二、新课教学。

1、初听乐曲《迪克西岛》片段,在律动自然导入乐曲的聆听,听后议一议:

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它与《口哨与小狗》在音色和情绪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2、再听乐曲第一部分,认识短笛,记住短笛的音色。

(1)乐曲除了有口哨吹奏外,你还听到什么乐器在演奏?

(2)出示短笛的图片或实物,认识短笛的形状、音色特点及演奏姿势。

(3)听辨乐曲中短笛和口哨的音色,并用动作表达。

3、完整聆听乐曲,听出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复。

4、教学生学吹竖笛。

三、全课小结。

1、师生共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小组、师生、生生互评。

 

第三课美丽的童话

【教学目标】

1、听出《波斯市场》各主题出现的先后顺序及主题国的主奏乐器,能随着音乐用“xxx”的节奏来表现主题团中的铃鼓声。

2、聆听交响诗《魔法师的弟子》,哼唱并记住“扫帚拎水”的主题,知道节奏、速度、力度与主题情绪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与同伴一起根据音乐片段编创音乐短剧并表演。

3、能自信地用行进速度与风格演唱歌曲《木偶兵进行曲》。

4、能用连贯、柔和的声音演唱《月亮姐姐快下来》,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表达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5、认识“西洋乐器分类

(一)”中所呈现的乐器,能根据乐器的形状、构造特点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

能用连贯、柔和的声音演唱《月亮姐姐快下来》,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表达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与同伴一起根据音乐片段编创音乐短剧并表演。

【课时安排】4课时。

第1课时:

木偶兵进行曲

【教学内容】演唱歌曲《木偶兵进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旧歌,口说提示课题。

二、新课教学。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进行曲风格。

聆听前设问:

这首歌曲你是否似曾相识?

与你听过的哪首乐曲的旋律相同?

(管弦乐《玩具兵进行曲》)请学生边听边用手上的笔,随着音乐的节奏轻轻敲击。

2.复听乐曲,比较两首进行曲的异同。

教师可从它的表现形式、旋律、情绪、风格等音乐要素上引导学生,可请学生边听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也可分小组、分任务一起合作完成,使聆听活动既节省时间又有针对性。

听后,大家交流、总结。

3.再听歌曲,找出歌曲中相同的乐句,分析歌曲的结构。

可请学生边昕边把相同的乐句用相同的线条、图形或颜色标出来。

4.学唱歌曲,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风格。

歌曲的旋律深受学生的喜欢,但填上歌词后作为歌曲来演唱,要解决以下几个难点:

(1)、第一乐段是弱起小节,两小节换气速度较快,加上歌词稍微有点绕口,因此在学唱时,宜先放慢速度学唱,待咬字清楚了再加快速度到原速。

(2)、一小节里连续三个小二度,这一小节要多用琴声带唱。

同一时,要区别。

两处歌词在节奏上的不同,及时纠正学生易唱错的词。

(3)、第二乐段中要注意音程间关系,还有?

向前进?

处的八度大跳,都要作出提示,注意唱准。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演唱歌曲《月亮姐姐快下来》

【教学过程】月亮姐姐快下来

一、新课导入:

小组视唱、视奏歌谱的竞赛作为导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视唱、视奏能力。

二、新课教学。

1、从聆听歌曲范唱,辨别歌曲的演唱形式导入。

2、歌谱学习:

(1)采用分组自学、个别自学或集体视唱的方法,学习齐唱部分的歌谱。

先练习不带连音线、没有切分音的谱子,然后再练习带切分音的歌谱。

(2)找出歌曲中出现的切分音,并说说切分音在歌曲中起到什么作用。

(3)用竖笛或口风琴吹奏齐唱部分歌谱。

可采用小组接龙或师生接龙的形式进行,这一环节既能把器乐学习与歌唱学习有机结合,又为下面的轮唱练习打基础、作铺垫。

(4)集体视唱或吹奏齐唱部分两遍,第二遍演唱(演奏)时,教师间隔一小节加入进来,与学生形成轮唱(轮奏)的效果。

(5)练习后请学生说出歌曲的演唱形式,此时还可以与学生重温以前学过的轮唱歌曲,如:

《两只老虎》《美丽的黄昏》《嘹亮歌声》等。

3.歌词学唱:

(1)按节奏、轻声高位臵朗读歌词。

可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帮助学生

在朗读歌词时,寻找头声发声方法。

高位臵的朗读,有利于歌唱的优美、和谐。

(2)学唱歌词。

歌曲的意境优美,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歌词意境,要求声音唱得连贯、抒情,要把与月亮姐姐的对话唱得深情,把邀请月亮姐姐快下来的

迫切心情表达出来,并注意节奏的准确。

4.轮唱练习:

(1)把学生分成两组,借助竖笛或口风琴的伴奏进行轮唱。

要求学生关注两个声部的声音和谐、均衡。

(2)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每一小句的第一拍加上重音演唱,突出三拍子的韵律,在随后的一小节处理为渐弱,使两个声部此起彼伏,好似与月亮姐姐的对话。

5.乐器伴奏。

分组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比一比哪个小组表演得更好。

活动中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又注意引导学生恰当地表现歌曲意境。

三、全课总结。

抽生谈收获,演唱歌曲。

 

第3课时魔法师的弟子

【教学内容】

聆听交响诗《魔法师的弟子》

【教学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