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949048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4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

《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

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最新】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用石墨制得金刚石

B.用食醋去除水垢

C.用石油作原料炼制汽油

D.用柠檬酸、小苏打自制汽水

2.人的机体活动需要能量,下列食物中为人体提供主要能量的是(  )

A.大米B.牛奶C.水D.蔬菜

3.将物质按不同标准分类是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氧化物:

冰、干冰、生石灰

B.有机物:

葡萄糖、碳酸、淀粉

C.溶液:

矿泉水、空气、生理盐水

D.碱:

氢氧化钾、熟石灰、烧碱

4.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硬水中含有较多的Ca2+和Mg2+

B.水的天然循环主要是通过化学变化完成的

C.净水过程中加明矾可起杀菌作用

D.电解水时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2:

1

5.锂电池在手机的发展中功不可没。

碳酸乙烯脂(C3H4O3)可作为锂电池的电解液,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碳酸乙烯脂中含有臭氧分子

B.碳酸乙烯脂由C、H、O三种原子构成

C.碳酸乙烯脂中的碳元素是人体所需的常量元素

D.碳酸乙烯脂的相对分子质量是88g

6.酸雨对下列设施的腐蚀作用最强的是(  )

A.塑料窗框B.铜制塑像C.大理石围栏D.柏油路面

7.下列除杂或鉴别方法正确的是(  )

A.鉴别NH4NO3和NH4Cl﹣﹣加熟石灰研磨

B.鉴别羊毛线和涤纶线﹣﹣点燃闻气味

C.除去CuSO4溶液中的少量FeSO4﹣﹣加适量铜粉

D.除去NaCl中的KNO3﹣﹣降温结晶

8.在一定条件下,将一定质量的A与48gB按如图所示充分反应,当B反应完全时,生成44gC和36gD,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所示四种物质均含氧元素

B.生成C与D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

1

C.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

D.物质A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7.5%

9.某同学家中种植的植物比正常的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发黄,你认为应该施加下列哪一种化肥()

A.氯化钾B.过磷酸钙C.硫酸钾D.尿素

10.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不合理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稀醋酸中加入水

B.

向一定量的锌粉中加入盐酸

C.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D.

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的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11.推理和归纳是化学学习中常见的方法,下列推理和归纳合理的是(  )

A.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则铝制品比铁制品更容易锈蚀

B.酚酞溶液可检验Ca(OH)2是否完全变质,则它也可检验NaOH是否完全变质

C.H2、CO、CH4均是可燃性气体,则点燃前都必须验纯

D.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12.下列变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CO2→COB.Fe2O3→FeCl2

C.Cu→Cu(NO3)2D.Na2CO3→NaOH

13.将3.0g表面有一层氧化物薄膜的镁带,放置于98g10%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

A.15.0gB.12.0gC.8.8gD.16.5g

二、实验题

14.化学离不开实验,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蒸发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稀释浓硫酸D.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15.某同学为探究酸碱中和反应,设计了如图实验,当酚酞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时停止实验。

(1)最终溶液中的粒子有_____(用符号表示,酚酞除外)。

(2)该实验设计是通过验证_____来完成的(填序号,下同)。

①某种反应物的消失②某种新物质的生成

(3)若把该NaOH溶液换成等质量等浓度的KOH溶液,盐酸质量不变,则反应后溶液不能与下列_____反应。

①二氧化碳②硝酸银③铁④碳酸钾

16.化学常通过对比实验来获得信息。

请根据图中三个对比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A中,通过对比铜片上白磷和水下白磷的不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什么_____?

(2)某同学针对实验B提出:

空气中的氮气是否也参与到铁生锈的反应中呢?

请改进上述B实验为该同学释疑(只需写出改进操作即可)_____。

(3)依据实验C的现象,得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_____。

三、填空题

17.请用合适的化学用语填空:

碘酒溶液中的溶剂_____,农业上常用_____作复合肥的盐。

18.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粒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则锶原子的中子数为_____;锶元素位于第_____周期;同一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往往相同,则金属元素_____(填元素符号)与锶元素属于同一主族。

19.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质量之比是_____,要降低该溶液的浓度,可进行的操作是_____。

(2)将t3℃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_____℃,两溶液浓度相等。

20.为除去某KCl溶液中的MgCl2、CaCl2及Na2SO4杂质,可进行下列操作:

①加过量BaCl2溶液;②过滤;③加过量K2CO3溶液;④加适量盐酸;⑤加过量KOH溶液。

则该操作的合理顺序是_____(用序号表示,每个操作限用一次),上述操作中加入过量K2CO3溶液的目的是_____。

21.【最新】10月23日,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其总用钢量接近100万吨!

请根据所学金属的有关知识回答:

(1)以赤铁矿为例,写出工业炼铁的反应原理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向m克AgNO3、Cu(NO3)2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液质量仍为m克,则滤渣中一定有什么物质____?

并写出可能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四、推断题

22.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A、D均是氧化物且反应①有红色物质生成,C是胃液的主要成分,B是密度最小的气体,E可用作补钙剂。

则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A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E→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五、简答题

23.实验室用块状电石(主要成分是CaC2)与水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乙炔(C2H2)气体,同时生成一种碱。

(1)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反应原理_______。

(2)已知乙炔密度与空气接近且难溶于水,请在如图基础上画出它的收集装置______。

24.将5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配制成10%的稀硫酸。

(1)请写出配制该溶液的主要操作步骤。

(2)请描述测定该稀硫酸pH的方法。

六、综合应用题

25.Na2CO3在工业和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

它的来源主要有以下两种途径:

I.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

这个方法是由我国的制碱工业先驱_发明的。

A张青莲

B道尔顿

C侯德榜

D华罗庚

Ⅱ.自然界有很多咸水湖,人们通过“冬天捞喊,夏天晒盐”的方式获得湖盐,其中就含有Na2CO3。

(1)小明同学想对某夏天制得的湖盐样品成分进行探究,查阅资料后他对样品成分做出了三种猜想。

猜想一:

NaCl、Na2CO3

猜想二:

NaCl、Na2SO4;

猜想三:

NaCl、Na2CO3、Na2SO4请帮助他完成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后,加入过量稀HNO3

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猜想___不成立

实验二

向实验一所得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

__

猜想三成立

(2)小明同学为进一步确定上述湖盐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取该湖盐样品10.0g做了如图所示的补充实验。

(注:

所用药品均足量)

①反应结束之后打开止水夹并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

②装置D中发生的反应为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③实验中碱石灰(含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作用是___。

④实验结束后,测得装置D增重0.33g,则该湖盐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

参考答案

1.C

【分析】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详解】

A、用石墨制得金刚石,金刚石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正确;

B、用食醋去除水垢生成醋酸钙等,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正确;

C、用石油作原料炼制汽油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

D、用柠檬酸、小苏打自制汽水,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睛】

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A

【分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

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详解】

A、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大米提供糖类,故A正确;

B、牛奶提供蛋白质,故B不正确;

C、水不能提供能量,故C不正确;

D、蔬菜提供维生素,故D不正确;故选A。

3.B

【详解】

A、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纯净物属于氧化物,H2O、CO2、CaO都属于氧化物,故A正确;

B、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少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二氧化碳、碳酸等具有无机化合物的特点,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化合物,故B不正确;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矿泉水、空气、生理盐水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都属于溶液,故C正确;

D、在水溶液里,电离出的阴离子全是氢氧根离子的是碱,故KOH、Ca(OH)2、NaOH都属于碱,故D正确。

故选B。

4.A

【解析】

【分析】

电解水,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

【详解】

A、硬水中含有较多的Ca2+和Mg2+,故A正确;

B、水的天然循环主要是靠物理变化完成的,故B不正确;

C、净化水时,明矾的作用是吸附沉降,故C不正确;

D、电解水时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

2,故D不正确。

故选A。

5.C

【详解】

A、分子是保持其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碳酸乙烯酯中含有氧元素,不含有臭氧分子,故A不正确;

B、碳酸乙烯酯由碳酸乙烯酯分子构成,故B不正确;

C、在人体中含量超过0.01%的元素,称为常量元素,共有O、C、H、N、Ca、P、K、S、Na、Cl、Mg,共11种,故C正确;

D、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1”,省略不写,故D不正确。

故选C。

6.C

【解析】

【分析】

化石燃料燃烧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这些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能与酸能反应的物质容易受到腐蚀。

【详解】

A、塑料窗框是用塑料制成的,不与酸雨中的酸性物质反应,不易受酸雨腐蚀,故A不正确;

B、铜制塑像是用铜制成的,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不能与酸反应,不易受酸雨腐蚀,故B不正确;

C、大理石围栏是用大理石制成的,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能与酸反应,容易被酸雨腐蚀,故C正确;

D、柏油路面的油料不与酸雨中的酸性物质反应,不易受酸雨腐蚀,故D不正确。

故选C。

7.B

【解析】

【分析】

除杂要求:

不引入新的杂质,不和原物质反应。

【详解】

A、硝酸铵和氯化铵都能与熟石灰反应产生氨气,不能用熟石灰鉴别二者,故A不正确;

B、羊毛的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涤纶线灼烧没有烧焦羽毛气味,则可以用点燃闻气味的方法鉴别二者,故B正确;

C、铜不能与硫酸亚铁反应,故不能用加铜粉的方法除去硫酸亚铁,故C不正确;

D、除去氯化钠中的硝酸钾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故D不正确。

故选B。

8.B

【解析】

【分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A物质的质量是:

44g+36g﹣48g=32g。

A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A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

,A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

,A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A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故A的化学式为

,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图中所示四种物质均含氧元素,故A正确;

B、由方程式可知,生成C与D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故B不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故C正确;

D、物质A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生成物的总质量。

9.D

【分析】

该植物的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发黄,说明缺少氮肥所致。

【详解】

A.氯化钾含钾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

B.过磷酸钙含磷元素,属于磷肥,不符合题意;

C.硫酸钾含钾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

D.尿素含氮元素,属于氮肥,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常用化肥的分类及作用,难度不大,只要熟记各种化肥的作用,以及会根据植物现状进行选肥,就易于分析解答。

10.D

【分析】

酸碱溶液的稀释,酸的pH会不断增大,碱的pH会不断减小,但是两种溶液的pH都不会超过7。

【详解】

A、稀释酸的过程中,酸性减弱,pH不断增大,但不可能超过7,故A正确;

B、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但锌反应完全后,氢气的质量不再增加,故B正确;

C、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固体质量减少,当反应完全后剩余固体为锰酸钾和二氧化锰,质量不变,故C正确;

D、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开始时溶液质量增加,反应放出热量,氢氧化钙溶解度减小,当氢氧化钙饱和后,由于反应放出热量,且溶剂的质量不断减少,固体会不断析出,所以溶液的质量减小,故D不正确。

故选D。

11.C

【解析】

【详解】

A、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但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锈蚀,是因为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故A不正确;

B、氢氧化钙完全变质生成碳酸钙沉淀,酚酞溶液可检验氢氧化钙是否完全变质,氢氧化钠完全变质生成碳酸钠,碳酸钠显碱性,不能检验NaOH是否完全变质,故B不正确;

C、H2、CO、CH4均是可燃性气体,为防止发生爆炸,点燃前都必须验纯,故C正确;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但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故D不正确。

故选C。

12.B

【解析】

A、CO2→CO,因为二氧化碳与碳高温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正确;B、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而非氯化亚铁,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错误;C、Cu→Cu(NO3)2,因为铜和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正确;D、Na2CO3→NaOH,因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正确。

故选B。

13.B

【分析】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详解】

设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故选B。

14.B

【详解】

A、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A不正确;

B、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

当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增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当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变小,若气密性良好则可以看到长颈漏斗的下端会产生气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B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C不正确;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图中集气瓶的底部没有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所示装置错误,故D不正确。

故选B。

15.Na+、Cl﹣、H2O①①

【分析】

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盐酸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盐酸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

【详解】

(1)恰好完全反应时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最终溶液中的粒子有

(2)实验设计是通过验证某种反应物的消失来完成的,即通过氢氧化钠的消失完成,故选①。

(3)若把该NaOH溶液换成等质量等浓度的KOH溶液,盐酸质量不变,则反应后盐酸过量,盐酸不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盐酸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盐酸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故选①。

16.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氧气(或燃烧需要氧气)将实验B中的空气换成氧气能与水反应

【解析】

【分析】

燃烧条件:

可燃物。

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详解】

(1)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对比铜片上白磷和水下白磷的,所处环境的温度一样,铜片上的白磷接触氧气而水中的铜片没有接触氧气,因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氧气(或燃烧需要氧气)。

(2)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共同作用生锈,中间试管中铁钉只与水接触,而左边与空气和水,右边是与空气接触,为了排除氮气的干扰,可将空气换成氧气。

(3)C中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而干燥的紫色石蕊没有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反应生成了一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物质。

【点睛】

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没有变红,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反应生成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物质。

17.C2H5OH(或C2H6O)KNO3(合理即可)

【解析】

【详解】

碘酒溶液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化学式为

;复合肥是指含有氮、磷、钾中的两种或三种的肥料,农业上常用做复合肥的盐是硝酸钾,化学式为

18.50五Mg(或Ca、Be)

【分析】

中子数在数值上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减去质子数,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

【详解】

中子数在数值上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减去质子数,因此中子数为

,锶元素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核外有5个电子层,因此位于第五周期;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属于同一族,则最外层电子数都为2的镁、钙、铍都和锶是同一主族的。

【点睛】

在原子中,

19.1:

6加水(或降温)t1

【解析】

【分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

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详解】

(1)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0g,所以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质量之比是

,要降低该溶液的浓度,可进行的操作是加水。

(2)t3℃时乙物质的溶解度等于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降低温度,甲物质的溶解度减小,乙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所以将t3℃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两溶液浓度相等。

【点睛】

溶液质量等于溶质质量加溶剂质量。

20.①③⑤②④(或①⑤③②④、⑤①③②④)除去CaCl2和过量的BaCl2

【分析】

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过滤要放在所有的沉淀操作之后,加碳酸钾要放在加氯化钡之后,可以将过量的钡离子沉淀,最后再用盐酸处理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详解】

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钾可溶液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可以;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过量的碳酸钾溶液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碳酸钾溶液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溶液之后,这样碳酸钾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完全反应后,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所以正确的顺序为:

①③⑤②④(或①⑤③②④、⑤①③②④),加入过量K2CO3溶液的目的是除去CaCl2和过量的BaCl2。

【点睛】

除杂要求:

不引入新的杂质,加入的试剂不和原物质反应。

21.

Ag、Cu

【详解】

(1)用赤铁矿为原料进行炼铁,反应原理是氧化铁和一氧化碳高温生成二氧碳和铁,化学方程式为

(2)向m克AgNO3、Cu(NO3)2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锌能依次置换银、铜和铁,而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液质量仍为m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溶液质量相等,则参加反应锌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金属固体的质量。

锌先与硝酸银反应,方程式为

,依据化学方程式,参加反应锌的质量与生成银的质量比为65:

216,由此可知,生成金属银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锌的质量,所以锌还一定与硝酸铜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依据化学方程式,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与生成铜的质量比为65:

64,由此可知,生成金属铜的质量小于参加反应锌的质量。

如果参加反应锌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金属固体的质量。

则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铜;可能还有铁,所以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2.置换反应CuO+2HCl=CuCl2+H2OCaCO3+2HCl=CaCl2+H2O+CO2↑(或CaCO3

CaO+CO2↑)

【分析】

根据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D均是氧化物且反应①有红色物质生成,C是胃液的主要成分,B是密度最小的气体,E可用作补钙剂,所以C是盐酸,B是氢气,E是碳酸钙,碳酸钙和D可以相互转化,所以D是二氧化碳,氢气会与A反应,A会转化成二氧化碳,所以A是氧化铜。

【详解】

由上分析可知反应①是氢气和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水,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A与C的反应是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E→D的反应可以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点睛】

C是胃液的主要成分,C是盐酸,B是密度最小的气体,B是氢气,E可用作补钙剂,E是碳酸钙。

23.

【分析】

块状电石(主要成分是CaC2)与水在常温下反应生成乙炔(C2H2)气体和氢氧化钠。

【详解】

(1)块状电石(主要成分是CaC2)与水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乙炔(C2H2)气体,同时生成一种碱,该碱应为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乙炔密度与空气接近且难溶于水,可选用排水法收集,收集装置可以是

,集气瓶中装满水,气体从短导管通入,从长导管排出。

【点睛】

乙炔密度与空气接近且难溶于水,可选用排水法收集。

24.

(1)计算、量取、混匀、装瓶;

(2)用玻璃棒蘸取该稀硫酸并滴于pH试纸上,将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

【详解】

(1)将5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配制成10%的稀硫酸,利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采用加水稀释的方法,其操作步骤是计算、量取、混匀、装瓶。

(2)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

25.C二BaCl2溶液[或Ba(OH)2溶液或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将装置B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赶入装置D中

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装置D中,使测量结果更准确7.95%

【详解】

I、联合制碱法是由我国的制碱工业专家侯德榜发明的。

故选C。

Ⅱ、

(1)实验一: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