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综合检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949775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综合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综合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综合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综合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综合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综合检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综合检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综合检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综合检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综合检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综合检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综合检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综合检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综合检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综合检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综合检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综合检测.docx

《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综合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综合检测.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综合检测.docx

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综合检测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期中综合检测

(第四单元 第一、二、三章)

(6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15·石家庄质检)有关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类人猿和人类形态、结构很相似

B.类人猿和人类的亲缘关系较近

C.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

D.类人猿和人类具有共同的祖先

【解析】选C。

本题考查人类的起源。

人类和类人猿有着较近的亲缘关系,在形态、结构方面都很相似,它们有着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

因此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来的说法是错误的。

2.(2015·聊城质检)“露西”被认定属于古人类而不是类人猿的主要原因是 

(  )

A.后肢站立B.直立行走

C.能制造简单工具D.能食用各种食物

【解析】选B。

本题考查人类进化的特点。

直立行走是人类区别于类人猿的根本特征。

“露西”的骨骼化石,下肢骨粗壮,有利于直立行走。

3.女性生殖系统如下图所示,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

A.A的作用是分泌雌性激素,产生卵细胞

B.卵细胞在图中的运动路线是A→B→C

C.C为胚胎发育提供了稳定的环境

D.“试管婴儿”技术可以解决C病变坏死所导致的不孕问题,为不孕夫妇带来福音

【解析】选D。

本题考查人的生殖。

图示中A为卵巢,B为输卵管,C为子宫。

卵巢能分泌雌性激素,产生卵细胞。

子宫是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试管婴儿”只是在体外进行受精,但最后要移植到子宫内发育,因此选项D是错误的。

4.《笑傲江湖》中岳不群为练武功,挥刀自宫。

结果他胡须脱落,喉结缩小,声音尖细。

你认为他切除的是 (  )

A.睾丸B.膀胱C.输精管D.垂体

【解析】选A。

本题考查男性的第二性征。

男性的睾丸分泌雄性激素,能激发并维持男性的第二性征,如长胡须、喉结突出等,切除睾丸后,男性的第二性征消失。

5.(2015·天津质检)学习了“人的生殖与发育”,某同学做了如下总结,其中错误的是 (  )

A.人的发育起始于婴儿的出生

B.受精卵发育初期营养物质来自卵细胞

C.受精卵形成的场所是输卵管

D.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的是卵巢

【解析】选A。

本题考查人的生殖和发育。

人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不是婴儿,所以A是错误的。

6.下图为某地中小学男女生身高增长速度曲线图,以下哪一条信息不能从曲线图中读出 (  )

A.同龄的男生总是比女生长得高

B.男生和女生在7~8岁生长速度相近

C.8~11岁女生生长速度比男生快

D.男生、女生身高突增的年龄不同

【解析】选A。

本题考查男女生在青春期身高增长的特点。

从图中可以看出,不论男孩还是女孩,在青春期之前身高增长都比较缓慢,但在进入青春期以后,女孩约在9~11岁,男孩约在11~13岁,身高突增,男孩一般比女孩晚1~2年。

但图中不能说明同龄的男孩比女孩总是长得高这个情况。

7.(2015·德阳学业考)下列是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建构和修复人体的重要原料是 (  )

A.蛋白质B.脂肪

C.糖类D.维生素

【解析】选A。

本题考查营养物质的作用。

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脂肪是储备能源的物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构建和修复人体的重要原料,也能提供能量,维生素既不参与组织细胞的构成,也不能提供能量,但对生命活动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

【变式训练】(2015·连云港质检)青少年要多吃一些奶、蛋、鱼、肉,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 (  )

A.维生素B.蛋白质C.糖类D.脂肪

【解析】选B。

本题考查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人体生殖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应多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8.由于一直吃精面馒头,很少吃粗粮等不合理的饮食结构,某同学患上了神经炎,这说明他体内长期缺乏(  )

A.维生素AB.维生素B1

C.维生素CD.维生素D

【解析】选B。

本题考查维生素的作用及缺乏症。

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

神经炎是缺乏维生素B1引起的,粗粮中含维生素B1丰富,应该注意补充。

9.民间传统食物,如“腊八粥”,从营养学角度看,其特点是 (  )

A.烹饪精良B.营养单一

C.色香味美D.营养丰富

【解析】选D。

“腊八粥”是由多种谷物和豆类加工而成的,营养丰富。

10.下列对人体消化系统的消化和吸收的认识合理的是 (  )

A.肠液和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B.胃可以初步消化蛋白质、脂肪

C.胆汁中不含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不起作用

D.小肠能吸收氨基酸、麦芽糖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对消化和吸收的理解。

胃能初步消化蛋白质,不能消化脂肪;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起乳化作用,能将脂肪变成脂肪微粒。

麦芽糖被消化成葡萄糖后才能被吸收。

11.(2015·潍坊学业考)如图表示人体消化道内吸收营养物质的一种结构,该结构的名称及其能够吸收的部分物质分别是 (  )

A.小肠皱襞;甘油、氨基酸

B.小肠绒毛;脂肪微粒、水

C.小肠绒毛;维生素C、脂肪酸

D.十二指肠;葡萄糖、无机盐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小肠的结构特点。

该图表示小肠绒毛,里面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够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氨基酸、葡萄糖、甘油、脂肪酸等营养物质。

脂肪微粒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后才能被吸收。

【变式训练】(2015·苏州质检)下列结构与小肠吸收功能无关的是 (  )

A.小肠绒毛壁薄,上有微绒毛

B.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C.小肠内有肠腺,能分泌多种消化酶

D.小肠黏膜有皱襞和小肠绒毛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小肠的特点。

小肠内有肠腺,能分泌多种消化酶,与小肠的消化功能有关,不是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12.(2015·西安质检)我们吃东西的时候要“细嚼慢咽”,这是因为 (  )

A.便于细细品味美食的滋味

B.便于口腔充分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

C.可以抽空说话

D.防止在咀嚼食物时牙齿出现破损

【解析】选B。

本题考查食物的消化。

细嚼慢咽,使食物在口腔内被充分地磨碎,并与唾液充分混合,使淀粉初步得到消化,减轻胃、肠的消化负担。

13.(2015·贵阳质检)下图表示四类食品中四种不同含量的营养成分,若某同学长期以其中的一类食品为主食,则最容易患佝偻病的是 (  )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对佝偻病病因的认识。

佝偻病是由于食物中缺钙引起的,但维生素D能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因此如果食品中缺钙或缺维生素D都会造成佝偻病。

14.(2015·滨州质检)小芳在升旗时,突然脸色发白、头晕眼花,晕倒在地,可能的原因是 (  )

A.升旗时情绪激动

B.升旗时情绪过于紧张

C.没吃早饭,出现低血糖现象

D.没完成作业,怕升旗后老师批评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对合理营养的认识。

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

不吃早饭会使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降低,不能满足人体对能量的需要,会出现脸色发白、头晕眼花等症状。

15.与流入小肠壁的血液相比,流出的血液中所含成分变化最大的是 (  )

A.氧的含量增加了

B.二氧化碳的含量减少了

C.营养物质增加了

D.食物残渣减少了

【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小肠的功能。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

小肠中的营养物质经吸收进入血液,因此流出小肠的血液中营养物质增加了。

但小肠处会利用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流出的血液中氧气会减少,二氧化碳会增多。

16.关于人体呼吸道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为支架,保证气体进出畅通

B.呼吸道腺细胞分泌的黏液含有杀菌物质,能清洁空气

C.会厌软骨在吞咽时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

D.鼻黏膜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充分进行气体交换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

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鼻黏膜内分布着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此处不能进行气体交换。

17.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其主要功能是 (  )

A.促进血液循环B.排出多余水分

C.进行气体交换D.吸收营养物质

【解析】选C。

本题考查肺的功能。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18.(2015·聊城学业考)下图是模拟膈肌变化与呼吸之间关系的装置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

A.甲图表示吸气,膈肌收缩

B.乙图表示吸气,膈肌舒张

C.甲图表示呼气,膈肌舒张

D.乙图表示呼气,膈肌收缩

【解析】选C。

识图可知,甲图肺变小为呼气,乙图肺变大为吸气。

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

19.(2015·九江质检)肺内的气体交换可表示为 (  )

A.外界

鼻腔B.外界

血液

C.外界

肺泡D.外界

细胞

【解析】选B。

本题考查肺内气体交换。

外界气体经呼吸道进入肺泡,外界气体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的血液中,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排出体外。

20.下图曲线表示的是人体吸气和呼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其中表示呼气过程的是 (  )

A.ABB.BCC.ACD.BD

【解析】选A。

本题考查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吸气时肋骨间肌肉和膈肌都收缩,胸廓容积变大,肺内气压减小。

呼气时肋骨间肌肉和膈肌都舒张,胸廓容积变小,肺内气压增大。

分析曲线图AB段和CD段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表示呼气过程。

二、非选择题(共7小题,共60分)

21.(7分)下图表示人类的进化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代表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森林里的    。

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A由树栖生活转变为到       上生活。

(2)由图中可以看出,人类的体形一代一代地向着     的方向发展,这使

    得到了解放,促进了    的发育,在与自然斗争的过程中,人类制造和使用的    越来越复杂、精巧。

(3)A~G中,大脑的重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解析】本题考查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1)由于环境的变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另一支却由于森林的大量消失等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进化为人类。

(2)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并制造越来越复杂的工具;能够使用火烧烤食物,改善了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

(3)脑重量随着人的进化而增长,所以森林古猿的脑重量最小,现代人类脑重量最大。

答案:

(1)森林古猿 地面

(2)直立行走 前肢 大脑 工具

(3)A→B→C→D→E→F→G

22.(8分)

古代西方人认为:

男人的精子里有一个十分微小的人形,这个小的人形中还隐藏着一个更小的人形,这样一个套着一个,每个小人形中都蕴含着另一个生命,以致无法计算,在传种接代过程中,这个人形的“小精灵”由男人的身上钻进女人的子宫里,由女人的经血将“小精灵”养大。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孩子便离开妈妈的身体,成为一个独立的新人。

(1)材料中关于精子的描述是不正确的,事实上,精子中并不存在人形“小精灵”,而是在精子的     中含有遗传物质,它控制着人的生长发育。

(2)上图中精子是由a      产生的,a还有的另一个作用是        。

(3)精子:

我的兄弟可多了,为了获得卵细胞的芳心,我们要进行比赛,获胜者将在   与卵细胞结合形成b     。

(4)人工流产是通过手术或使用药物的方式将早期胚胎从母体内清除,会对母体造成一系列伤害,甚至导致不孕或死亡。

重要的原因是人的胚胎发育主要在母体      中进行并通过脐带与     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在清除胚胎时,会对该部位造成损伤。

(5)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的      产出,叫做分娩。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人的生殖过程。

(1)精子是生殖细胞,细胞的遗传物质位于细胞核中。

(2)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睾丸能产生生殖细胞,还能分泌雄性激素,维持男性的第二性征。

(3)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处受精,形成受精卵。

(4)受精卵分裂形成胚泡,胚泡移植到子宫内,并种植在子宫内膜上。

在子宫内发育成胚胎,胚胎通过胎盘和脐带与母体交换物质。

(5)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的阴道产出,这就是分娩。

答案:

(1)细胞核 

(2)睾丸 分泌雄性激素

(3)输卵管 受精卵 (4)子宫 胎盘 (5)阴道

23.(11分)(2014·聊城学业考)图一为人体消化系统部分器官形态结构示意图,图二为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各部位被消化程度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能够分泌胆汁的结构是[ ]     ,其分泌的胆汁储藏在胆囊中,再经导管流入[ ]    内。

(2)图二中,能够体现出营养物质被消化的主要部位是    (填字母代号),X曲线所代表的物质是    ,该物质最终被分解为    。

(3)图二中的C部位在图一中所对应的器官是[ ]    ,该器官内腺体所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    酶。

在该器官内开始被消化的物质是    。

【解析】

(1)肝脏可以分泌胆汁,胆汁先储藏在胆囊中,经导管流入十二指肠。

(2)分析曲线图,三大物质主要在[D]小肠内消化;X曲线所代表的物质在口腔内开始消化,是淀粉,淀粉最终在小肠内分解为葡萄糖。

(3)Y曲线代表的物质在胃内开始消化,是蛋白质,胃可以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和盐酸),将蛋白质初步分解为多肽。

答案:

(1)[1]肝脏 [4]十二指肠

(2)D 淀粉 葡萄糖

(3)[5]胃 蛋白(或盐酸和蛋白) 蛋白质

24.(6分)下图表示某些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变化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a过程主要是在      中进行的。

(2)图中的b过程叫做      ,c过程主要是在细胞的      内进行的。

(3)某同学完成“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后,写出了如下实验记录:

试管

编号

加入物质

温度

(℃)

时间

(min)

加碘液后

的现象

淀粉糊、清水

37

10

变蓝

淀粉糊、唾液

37

10

不变蓝

淀粉糊、唾液

5

10

变蓝

若以其中的②和③为一组对照实验,则实验的变量是      ;若以其中的①和②为一组对照实验,则实验的变量是      ,实验结果说明                   。

【解析】本题以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为主题,主要考查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以及对照实验的设置。

(1)小肠是人体消化的主要部位。

(2)吸收是指小分子物质经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而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在线粒体中。

(3)设置对照实验的条件是必须保证变量唯一,即只有一个因素不同,其他因素都相同且适宜。

表中②是对照组,②和③可以形成变量是温度的对照实验,①和②则可以形成变量是是否含有唾液的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结果可以说明唾液对淀粉具有消化作用。

答案:

(1)小肠 

(2)吸收 线粒体

(3)温度 唾液 唾液对淀粉具有消化作用

25.(9分)下图表示膈肌的不同运动状态,据图回答问题。

(1)当膈肌由A状态向B状态转换时,正在完成      过程。

判断的依据是膈的顶部     ,胸廓的上下径增大。

此时膈肌处于     状态,肺的容积      ,肺内气压      ,结果 。

(2)当膈肌由B状态向A状态转换时,肋骨间的肌肉    ,     因重力作用而下降,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     。

【解析】本题考查膈肌、肋骨间的肌肉及肋骨的运动状态与呼吸的关系。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判断A→B和B→A是吸气状态还是呼气状态,然后再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由图可知,B→A膈顶上升,为呼气状态;A→B膈顶下降,为吸气状态。

吸气时膈肌收缩,肋骨间的肌肉收缩,胸廓增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呼气时正好相反。

答案:

(1)吸气 下降 收缩 增大 降低

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内

(2)舒张 肋骨 缩小

26.(5分)请结合图示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一是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其中    (填序号)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2)    (填器官名称)既是呼吸系统的组成器官,又是消化系统的组成器官,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3)图二是人体肺泡外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血液从A到B过程中氧气(O2)的含量会发生变化,下图中能正确表示血液中氧气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是    。

(4)人体内的气体交换,除了肺泡处的气体交换还包括    里的气体交换,这两处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    实现的。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肺内的气体交换。

(1)图一是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①是鼻,②是咽,③是喉,④是气管,⑤是支气管,⑥是肺,其中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2)咽既是呼吸系统的组成器官,又是消化系统的组成器官,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3)图二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

人体经过吸气,肺泡内充满了新鲜的空气,肺泡内氧气浓度大于血液中氧气的浓度,而二氧化碳的浓度比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小,因此,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4)呼吸包括四个过程: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处的气体交换,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是指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血液循环中的运输过程;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其中,肺泡和血液之间(肺泡处的气体交换)与血液和组织之间的气体交换(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

答案:

(1)⑥ 

(2)咽 (3)A (4)组织 气体扩散

27.(14分)(2015·太原质检)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同学们知道“PM2.5”吗?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

我国将PM2.5的中文名称命名为细颗粒物。

它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

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更大。

材料二 世界上首例光化学污染在1943年发生于美国洛杉矶市,光化学烟雾主要污染源是机动车排放的尾气。

光化学烟雾指大气中的氮氢化物、碳氢化合物和臭氧等所组成的混合污染物。

它是一种带有刺激性的棕红色烟雾,长期吸入会引起咳嗽和气喘,浓度达50ppm时,人将有死亡危险。

(1)PM2.5和光化学烟雾从大气进入人体肺部的途径为:

鼻→   →   →

   →   →肺。

(2)呼吸道不仅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还能对吸入的空气起到   、  

    、      的作用。

(3)痰的组成包括     、      、      等,通过   

   不断摆动,以咳嗽的方式排出体外。

(4)根据以上材料及平时所学知识,说一说我们平常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呼吸系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及呼吸系统的保护。

(1)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依次是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气体依次经过这些结构才能到达肺。

(2)呼吸道对外界进入肺部的气体有清洁、温暖、湿润的作用。

(3)在气管和支气管内壁上有黏液,能黏住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纤毛不停地向喉部摆动,将它们送到喉部,经咳嗽排出,这就是痰。

(4)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只要能回答合理即可。

如在沙尘暴或雾霾天气,戴口罩出行;保持环境中空气的新鲜、清洁;科学用鼻呼吸;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加肺活量等。

答案:

(1)咽 喉 气管 支气管

(2)温暖 湿润 清洁(顺序可调)

(3)尘粒 细菌 黏液 纤毛(前三空顺序可调换)

(4)沙尘暴或雾霾天气,戴口罩出行;保持环境中空气的新鲜、清洁;科学用鼻呼吸;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加肺活量等(合理即可)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