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950436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部编版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部编版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部编版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部编版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部编版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部编版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部编版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部编版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部编版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部编版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部编版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部编版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部编版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部编版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部编版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部编版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部编版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部编版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部编版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docx

《部编版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docx

部编版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语文总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一、知识结构

第1课《春》

蓑笠suōlì朗润lǎngrùn明朗润泽的意思。

嗡嗡wēngwēng

酝酿yùnniàng比喻做准备工作。

卖弄màinòng指夸示;炫耀。

婉转wǎnzhuǎn①形容言辞委婉含蓄。

②声音委婉而动听。

应和yìnghè嘹亮liáoliàng黄晕huángyùn烘托hōngtuō

静默jìngmó①寂静;没有声音。

②肃立不作声。

风筝fēngzhēng舒活shūhuó舒展,活动

抖擞精神dǒusǒujīngshén振作起精神来。

欣欣然xīnxīnrán高兴的样子,形容心情好。

繁花嫩叶fánhuānènyè呼朋引伴hūpéngyǐnbàn

花枝招展huāzhīzhāozhǎn比喻姿态美丽

(一)文学常识

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称谓),著名的散文有《背影》《荷塘月色》。

(二)文章主题:

作者通过描绘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草木花争荣的景象,赞美了春的创造力,激励人们珍惜大好时光、辛勤劳作、奋发向上,抒发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结构:

1、盼春:

①段表达方式是抒情,表达作者急切盼望春到来的心情。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春天人的感情,它好像懂得人们的期盼,使人倍感亲切。

奠定了全文清新愉悦的抒情基调。

2、绘春:

②段——⑦段

②段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宏观勾勒,绘春的总轮廓。

③段春草图。

④段春花图。

⑤段春风图。

⑥段春雨图。

⑦段迎春图。

{描写具体,绘春}

3、⑧段赞春:

新(新生)、美(美丽)、力(活力)

(四)多个角度多种手法描绘景物。

春草图——颜色,质地,长势,侧面烘托(人在草地上的活动)

春花图——颜色,味道,虚实(虚:

联想到春华秋实)、动静、高低

春风图——触觉,味道,听觉(从触觉写春风的柔和,从嗅觉写春风的芳香,从听觉写春风的悦耳,这就把本来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形有味、有情有感。

春雨图——从静景写到动景,从物写到人,从近写到远。

近景写春雨的滋润,用远景烘托春雨之夜的静谧。

其中“静默”:

运用拟人的修辞,传达出春雨中安静和平的气氛,着力渲染了春雨沐浴的温馨。

迎春图——侧面烘托

3.课文结尾的三个比喻各自成段,它们的顺序能颠倒吗?

如果把这三个比喻合为一段,表达效果会有什么影响?

不能颠倒。

从刚刚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再到健壮的青年,形象地点明了春的成长过程。

三个比喻各自成段,更能强调春的不同的生长过程,抒发作者强烈地赞美春天的真挚感情。

五、知识延伸

有关“春”的诗句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咏柳》)

2.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朱熹《春日》)

3.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第2课《济南的冬天》

发髻fàjì镶嵌xiāngqiàn响晴xiǎngqíng温暖晴朗

温晴wēnqíng非常晴朗凉爽,或晴朗无云

安适ānshì安闲舒适。

慈善císhàn肌肤jīfū

秀气xiùqi清秀。

宽敞kuānchǎng绿萍lǜpíng水藻shuǐzǎo

贮蓄zhùxù储存,积聚。

澄清chéngqīng清亮;清澈。

空灵kōnglíng

地毯dìtǎn蓝汪汪lánwāngwāng

水墨画shuǐmóhuà

(一)文学常识

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北京市政府曾授予他“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二)文章思想内容

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写了澄清碧绿的水.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赞美。

(3)重点问题

1、文章标题是¡°济南的冬天¡±,文末一句是¡°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何¡°济南¡±与¡°冬天¡±位置互换?

答:

因为二者的侧重点不同:

标题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后者则突出在冬天这个特定季节里,济南特有的韵致,这是在具体描绘了冬天里济南山水的绚丽后所做的总结,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

抒发了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文末一句的作用)

2、修辞运用

(1)¡°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睡着¡±、¡°唤醒¡±运用拟人,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 

 ¡°卧¡±字写村庄,写雪,赋予其生命和情感,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3)¡°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 

¡°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突出水的¡°绿¡±’“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

¡°况且’’一词不可去掉,¡°况且’’表示进一步申述,追加新的理由,进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冻上¡±的原因。

 

(4)¡°这一圈小山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本体:

一圈小山(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喻体:

小摇篮

¡°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

本体:

顶雪的矮松喻体:

日本看护妇

一、文学常识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代表作《骆驼祥子》。

二、日积月累

镶(xiānɡ)发髻(jì)安适宽敞空灵济(jǐ)南

水藻(zǎo)澄(chénɡ)清显露(lù)露(lòu)马脚响晴响亮

三、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抓住¡°温晴¡±这一文眼构思,角度独特,描绘出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热爱之情。

第1段:

济南的天气——温晴

第2-4段:

济南的山:

鸟瞰全城、济南全景、一城山色、雪后斜阳

第5段:

济南的水:

城外远山、卧雪眠房、岸边垂柳、绿萍水藻

第6段:

总束全文,既点题,又深化题意。

四、重点问题

¡°济南的冬天¡±与¡°冬天的济南¡±有什么不同?

¡°冬天的济南¡±落在¡°济南¡±这个地方,重在景象;¡°济南的冬天¡±,落在¡°冬天¡±这个时令,重在感觉(精神)。

文章取题为¡°济南的冬天¡±,表明作者是从感觉(精神)的角度去写的,而不是从景物的角度去写的。

五、有关¡°冬¡±的诗句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第3课《雨的四季》

花苞:

huābāo没有开放的花骨朵儿。

娇媚:

jiāomèi撒娇讨人喜欢的样子。

棱镜:

léngjìng以透明材料制成的多面体。

粗犷:

cūguǎng豪放。

睫毛:

jiémáo衣裳:

yīshang

铃铛:

língdang端庄:

duānzhuāng

静谧:

jìngmì安静。

屋檐:

wūyán

凄冷:

qīlěng凄清寒冷。

化妆:

huàzhuāng

莅临:

lìlín来到,来临(多指贵宾)。

多作于书面。

吝啬:

lìnsè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

淅沥:

xīlì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干涩:

gānsè因发干而显得滞涩或不润。

草垛:

cǎoduò存放干草类(如谷类植物、稻草或干草)的露天的长垛或长堆,并经常覆以茅草顶用以防潮。

绿茵茵:

lǜyīnyīn青草茂密浓厚。

咄咄逼人:

duōduōbīrén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一)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

刘湛秋,男,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曾被誉为¡°抒情诗之王¡±。

(二)文章思想内容

作者抓住多种景物及特征,调动多种感官,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为我们展现了四幅美丽的画面,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作者对雨深深的喜爱之情。

(三)重点内容

春雨——美丽、温柔、娇媚夏雨——热烈、粗犷

秋雨——沉静、端庄、成熟冬雨(雪)——自然、平静、纯洁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1.文学常识

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

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沛国谯县人。

汉献帝时官至丞相,后被封为魏王。

曹操是汉末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重要作家。

2.重点内容

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叙事诗是: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文学常识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享年61岁,

2.重点内容

(1)表现对远方朋友的慰问,表现挂念友人命运之情无时不在,并有此心明月可以作证的诗句: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本诗表达悲凉气氛的句子:

杨花落尽子规啼

(3)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4)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

答:

①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的作用是:

点明时令,点明主旨,营造基调气氛。

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

②¡°杨花¡±飘飞给人以漂泊之感,¡°子规¡±悲啼使人顿生离别之恨,通过特定的景物为全诗渲染了一种愁苦、凄凉的气氛。

(5)第二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二联把明月人格化,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与同情。

(6)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

朋友见月如见作者。

(7)人们对这首诗后两句尤为赞赏,请你说说其妙处。

答:

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次北固山下》

1.文学常识

选自《全唐诗》。

王湾,洛阳(现在河南洛阳)人。

唐代诗人。

体裁:

五律诗,写景抒情诗。

2.重点内容

(1)重点句子赏析

首联: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赏析:

写行途所见之美。

¡°客路¡±¡°行舟¡±体现人已在江南,神弛故里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颔联: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画面描述:

涨潮时江水漫无际崖,水面变得辽阔无边。

晓风徐徐,波涛不惊,一叶白

帆顺风飘荡。

赏析

¡°阔¡±¡°正¡±¡°悬¡±四字炼得好:

¡°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潮平¡±一语,又是为颈联中¡°江春¡±一语作铺垫。

¡°阔¡±写出了涨潮时长江的气势,水面变得辽阔了。

¡°悬¡±反映了一帆风顺,行船平稳。

¡°平¡±¡°阔¡±写出了涨潮时长江的气势,水面变得辽阔了。

¡°悬¡±反映了一帆风顺,行船平稳。

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瀚、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

表现出诗人胸襟的开阔和心情的舒坦。

颔联:

¡°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阔¡±与¡°失¡±哪个更好?

¡°风正一帆悬¡±能否改为¡°风正数帆悬¡±?

为什么?

  

       (a、¡°阔¡±字更好,它给人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也更响亮。

*或¡°失¡±更好。

它生动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b、不能改,诗人意在以¡°一帆悬¡±之小景衬¡°两岸阔¡±之大景,改了就没有这种效果了)

颈联: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画面描述:

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

春意。

赏析:

日生残夜¡±¡° 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匆匆不可待,让¡°客路¡±

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

把¡°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用¡°生¡±和¡°入¡±字使之拟人化,寓情于景,景中含理,给人以乐观、积极、 向上的力量。

此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两句抓信海上日出的瞬息变化和江上春气回转的微妙的特征,用¡°生¡±¡°入¡±

把大自然拟人化,显得生动有趣。

把¡°日¡±和 ¡°春¡±作为新生事物的象征,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同时蕴含哲理:

新事物诞生于旧事物,旧事物中蕴含着新事物。

颈联历来为人们所欣赏,请选择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答:

A“生¡±¡°入¡±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富有生机。

  

 B“残¡±¡°旧¡±反映了时序的交替,蕴涵自然理趣。

  

 C“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透露出积极、乐观、向上的感情。

 

尾联: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赏析:

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思。

(2)典故哲理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涵着一种自然理趣的诗句。

(3)诗中情感 

诗中诗人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流露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羁旅行役诗(类型) 

(4)写作手法 :

写景抒情。

《天净沙秋思》

1.文学常识

这是一首小令,作者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人。

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

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2.重点内容

诗中最能表现游子的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句子是:

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知识结构】

第5课《秋天的怀念》

瘫痪tānhuàn暴怒bàonù沉寂chénjì非常寂静;

捶打chuídǎ憔悴qiáocuì形容人脸色不好。

央求yānɡqiú恳求,乞求神色shénsè神情面色

敏感mǐngǎn诀别juébié分别;指无会期的离别;死别。

淡雅dànyǎ(颜色花样)素净雅致;(花草等的香气)清淡

深沉shēnchén指声音低沉;形容程度深;沉稳,不外露。

喜出望外xǐchūwàngwài所遇超过了所望,因而感到特别高兴

絮絮叨叨xùxùdāodāo形容说话啰嗦。

烂漫lànmàn

翻来覆去fānláifùqù形容一次又一次。

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一、文学常识

《秋天的怀念》作者是当代作家史铁生,这是一篇叙事散文(体裁)。

二、文章主旨

本文讲述了虽重病缠身,仍体贴入微的照顾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在临终前还在挂念儿女的母亲的故事。

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

三、内容理解

1、文章反复写¡°看花¡±的原因有哪些?

(1)¡°看花¡±是本文的中心事件,也是本文的线索。

(母亲央我看花—我答应看花—母亲去世不能陪我看花—我和妹妹看花)

(2)¡°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

(3)¡°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4)母亲生前爱花,反复写看花表达对母亲的怀念。

2、叙述方式:

插叙

例句: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1)内容:

补充交代母亲爱花,爱生活,为了儿子放弃自己的兴趣、放弃对生活的享受,表现出母亲的无私。

(2)结构:

为下文母亲央我看花及我用看花的方式缅怀母亲做铺垫。

例句: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1)内容:

补充交代母亲病情的严重。

在重病的情况下,她仍无微不至、不厌其烦的关心我,开导我,更表现出母亲的坚强和隐忍。

(2)结构:

为下文母亲离世做铺垫。

例句: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

¡°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1)内容:

补充交代无亲临终前仍牵挂自己的儿女,为儿女操劳,表现母爱的无私伟大。

(2)结构:

为下文我懂得母亲没说完的话做铺垫。

插叙的作用:

内容:

补充交代,使内容更内容充实丰富、中心鲜明。

使文章波澜起伏。

塑造人物形象

结构:

与上文¡¡照应;为下文¡¡铺垫。

3.例句赏析:

¡°每当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

(1)¡°悄悄¡±,"偷偷¡±,¡°眼边红红的¡±等词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情感?

母亲¡°悄悄地出去¡±,是因为母亲充分体谅¡°我¡±痛苦心情,所以在¡°我¡±发脾气时,悄悄地躲出去,给¡°我¡±空间,让我尽情发泄心中的痛苦。

¡°悄悄地进来¡±是因为母亲仍不放心¡°我¡±,看到¡°我¡±恢复沉寂后,为了尽可能不惊扰¡°我¡±,又悄悄地回来了。

两个¡°悄悄¡±突出母亲的细心体贴、善解人意。

¡°偷偷的¡±表现了母亲不放心¡°我¡±,关注着¡°我¡±,表现出母亲的慈爱和细心。

¡°眼边红红¡±的表现了母亲为了不让孩子担心,再徒增感伤,强忍着内心的悲伤,表现出母爱的细腻、无私与伟大。

体现了母亲全心全意为¡°我¡±着想,悉心呵护¡°我¡±。

4.例句赏析: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1)这句中¡°扑¡±一字用得好,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

¡°扑¡±字写出动作速度快、幅度的大的特点,想象地表现母亲不顾一切,竭力制止儿子的自虐行为,不忍心孩子再受伤害,表现出母亲的慈爱。

(2)当¡°我¡±喊着活着没劲时,母亲¡°忍住哭声¡±说出娘儿俩好好儿活的话,此时母亲心里很苦,但她为什么要¡°忍住哭声¡±呢?

答:

母亲怕自己的哭泣引得儿子更痛苦、绝望,为了安慰、鼓励儿子,所以忍住哭声,体现了伟大的母爱和坚忍的个性。

5.“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句中¡°挡¡±写有意的动作还是无意的行为?

答:

母亲这是有意的动作,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伤情,产生伤感痛苦,表现出母亲对时刻为孩子着想,母爱的细腻。

6.为什么母亲对于¡°跑¡±、¡°踩¡±之类的词语比¡°我¡±还敏感?

答:

因为母亲不想让双腿瘫痪的¡°我¡±听到这些词而回想往事,引来更多的伤心。

母亲的敏感足以体现她对¡°我¡±细致入微的关爱。

四、景物描写

解析文中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1、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1)点明季节秋天。

(2)落叶渲染出秋天萧瑟的气氛

(3)烘托我孤独、痛苦、绝望的心境。

  

2、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开得烂漫。

(1)写出菊花蓬勃的生命力。

(2)秋风中绽放的菊花象征着我已从痛苦绝望中走出来,变得了乐观坚强。

3、文中最后写到¡°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这段描写是否多余?

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

不多余。

作者在结尾浓墨重彩地描写这些菊花,既表现了作者已经懂得了母亲¡°好好儿活¡±的嘱托,要活出生命的多姿多彩;也暗示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带着感激与自责。

第6课《散步》

信服xìnfú相信(并)佩服。

嫩芽nènyá分歧fēnqí取决qǔjué拆散chāisàn

委屈wěiqū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水波粼粼shuǐbōlínlín形容水面明净。

一霎时yīshàshí短时间;一会儿。

各得其所gèdéqísuǒ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

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一、文学常识

《散步》作者是当代作家莫怀戚,这是一篇叙事散文(体裁)。

2、文章主旨

《散步》通过选取祖孙三代一家四口人在田野散步这个生活侧面,生动的展示了这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3、内容理解

1.课文写了那几个人物?

主人公是谁?

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散步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

2.理清故事情节。

(1)散步的时间:

初春

(2)散步的地点:

田野

(3)散步的人物:

我、母亲、妻子、儿子

(3)散步中发生了什么:

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4)谁来解决分歧:

(5)为什么我来解决: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

(6)我要如何解决: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我说:

¡°走大路。

¡±

(7)最后是如何选择的:

最后,我们走了小路,在不好走的地方,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稳稳地走了过去。

(8)为什么选择了小路:

母亲改变了主意。

3.“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一句中的¡°熬¡±字能否删去?

为什么?

不能删去。

因为母亲的现状是¡°老了¡±¡°身体不好¡±,母亲从寒冷的冬天挺过来,是很不容易的。

¡°熬¡±字有忍受、艰苦支持的意思,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4.文章第六段的¡°分歧¡±有什么作用?

¡°分歧¡±在这里是大词小勇,大有深意,为下文体现一家人的和睦、互敬互爱买下伏笔,使文章更加生动。

5.如何理解¡°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一句的含义及作用?

“我¡±和妻子人到中年,站在人生的中点上,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

对上,肩负着赡养老人的义务;对下,肩负着培养教育子女的重任。

形象地表明了¡°我¡±对生活的使命感。

6.文中的¡°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人到中年的¡°我¡±是家庭的主干,母亲听¡°我¡±的,儿子听¡°我¡±的,妻子听¡°我¡±的,现在祖孙发生分歧,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

第7课《散文诗二首》

匿笑nìxiào花蒂huādì梗gěng摇摆yáobǎi

沐浴mùyù祷告dǎogào阴影yīnyǐng

姊妹zǐmèi繁杂fánzá繁琐而杂乱。

遮蔽zhēbì

烦闷fánmèn心里厌烦而郁闷;不畅快

敧斜qīxié倾斜,不正

徘徊páihuái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

覆盖fùgài荫蔽yīnbì慈怜cílián爱怜。

心绪xīnxù心思;心情(多就安宁或紊乱说)

《金色花》

一、文学常识

《金色花》作者是印度文学家泰戈尔,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代表作《飞鸟集》、《吉檀迦利》。

2、文体知识

散文诗:

是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3、诗歌主旨

《金色花》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