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文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950683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3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苏教版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苏教版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苏教版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苏教版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苏教版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文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苏教版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文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苏教版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文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苏教版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文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苏教版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文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苏教版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文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苏教版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文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苏教版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文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苏教版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文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苏教版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文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苏教版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文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苏教版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文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苏教版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文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苏教版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文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文档.docx

《苏教版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文档.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文档.docx

苏教版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文档

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材第40~41例1及练一练。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看看、填填、画画,逐步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学会用简单的统计图表呈现数据。

2.能在格子纸上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产生对统计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能绘制条形统计图的直条,对条形统计图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

理解条形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几。

教学准备:

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节目吗?

喜欢看一些什么电视节目呢?

(科普类、综艺类、动画类、体育类)

同学们喜欢的电视节目类别真不少,如果限定每人喜欢其中的一种,你喜欢哪一种?

(学生自由说一说。

二、收集数据,整理数据

1.收集数据。

同学们这4类节目,每种节目到底有多少人喜欢呢?

你有办法知道吗?

(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

这是张丽华同学调查的结果:

(出示课件)

节目类别

科普类

综艺类

动画类

体育类

人数

正一

正正正

正正

正正

2.完成统计表。

(1)操作。

如果把这样的一张表给你,你能很快地说出哪类节目的人数吗?

(不能)怎么办?

(把画正字的变为数就可以了。

)请同学们完成统计表。

节目类别

合计

科普类

综艺类

动画类

体育类

人数

(2)展示。

学生在作业纸上操作,并完善统计表。

谁愿意说说你们统计的结果?

(展示交流。

)有没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标题、名称、日期等)

(3)分析。

观察完善后的统计表,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哪一类人数最多,哪一类人数最少。

合计多少人?

你是怎么知道的?

(把每一段的人数加起来)

小结:

合计不仅能看出一共有多少人,还可以帮助我们验证每一段的人数是否正确。

(4)比较。

整理后的统计表与之前比有什么优点?

3.完成条形统计图。

(1)过渡。

师:

如果要想让喜欢哪类节目的情况一目了然,表示的更清楚、更直观。

我们还可用----统计图来表示。

(课件出示)这是老师没有完成的一幅条形统计图。

某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

年月

 

该怎样画呢?

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同桌讨论,也可以问我。

想好后拿出2号作业纸,同桌两人合作完成统计图。

(明确纵轴表示数量,横轴表示节目类别,人数可以用直条表示。

(2)操作。

学生操作,老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3)汇报分析,感悟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的必要性。

师:

谁来展示一下你的作品?

(实物投影)

生1:

1格表示1,格子不够了,我往上又添了几个格。

师:

图中有几个格子?

(10个)你添了几个?

(5个)为什么添5个?

(最大的数是15,添5个格就够了)格子不够,我们给它添够了。

这个方法很有创意!

生2:

格子不够,我用1格表示2人。

师:

你怎么知道格子不够的?

(数一数就知道了!

师:

纵轴上没有写15,你是怎么画的?

生:

1格表示2人,那半格就表示1人,所以在14和16之间。

(4)比较。

比较这两种做法,你最喜欢哪一种?

为什么?

(学生通过争辩、比较知道:

添格子的方法具有局限性,数据大了就麻烦了。

师:

通过比较,大家一致认为“1格表示2人”比较合理、美观。

(课件演示1格表示2人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过程。

为了让大家看的更清楚,一般情况,我们在直条的上面写上数据。

(5)分析。

师:

统计图完成了,我们来分析分析(板书:

分析数据)。

观察统计图,你能从中得到什么数据信息?

生1:

我知道喜欢综艺类的人数最多,直条最长。

生2:

我知道喜欢科普类的人数最少,直条最短。

师:

这就是条形统计图最大的优点,一眼就能看出数量的多少。

三、比较总结,回顾反思

1.回顾。

师:

现在,课前的问题解决了吗?

回想一下,我们是怎么找到这个好方法的?

小结:

我们把收集的数据,用统计表、统计图的形式进行了整理,再经过分析数据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就是统计的全过程。

2.比较。

师:

说一说,统计表和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四、层次练习,拓展提高

1.教科书第41页练一练。

2.拓展题。

小明在统计时,不小心把墨水瓶碰倒了,一个格子被墨水给挡住了,现在知道他们班共有42人。

你能帮小明找回挡住的数据吗?

某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表

节目类别

合计

科普类

综艺类

动画类

体育类

喜欢人数

正一

正正正一

正正

五、总结课内,延伸课外

1.提问。

你能和大家说说你的收获吗?

(完成板书:

条形统计图)

2.延伸。

课上同学们喜欢电视节目的情况,通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已经完成了统计图,你们还想调查了解一些什么情况,课后继续研究。

板书设计:

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建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

 

数据分段整理

教学内容:

教材42~43页例2及练一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

2.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分段整理数据的必要性,体验画“正”字法整理数据的优越性。

教学难点:

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

教学准备:

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产生收集数据的需求

1.谈话。

在去年的淮安市艺术节演出活动中,由我们新安小学推出的节目《一群小好汉》赢得了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

最近,他们又准备演出了,需要新的演出服。

如果你是采购员,你觉得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生:

要知道每个人的身高、腰围等。

生:

还要知道人数。

2.像你们刚才说的身高、人数等就是做服装前要收集的数据。

(板书:

身高人数)

二、经历过程,体验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

(一)初步了解数据。

1.(出示身高记录单)你们看,这就是服装厂根据身高、人数收集的数据。

(板书:

收集数据)请同学们看看所有演出人员的身高数据,快速地读一读。

2.提问。

师:

知道一共有多少人吗?

怎么知道的?

生:

从编号看出来的,最后一个是32号。

师: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身高最矮的和最高的各是多少厘米?

(二)体验分段的方法。

1.设疑。

你们知道吗?

服装厂在实际做衣服时会把身高差不多的做成同一种型号。

请大家仔细看看记录单,想一想,你觉得身高是多少到多少厘米的可以做成同一种型号呢?

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2.汇报。

生1:

我是这样分的:

130~140,140~150,150~160。

生2:

我是这样分的:

130~135,135~140,140~145,145~150,150~155,155~160。

师:

我们来看第一种分法,如果有同学身高是140厘米,放在哪一个型号里呢?

(指出:

在分型号时不能有重叠的厘米数。

同时改动第二种分法为:

130~134,135~139,140~144,145~149,150~154,155~159。

3.明确。

师:

观察现在的两种分法,如果你是厂长会选择哪一种呢?

为什么?

(指出:

通常服装厂是按照小、中、大号来做衣服的,所以用130~139,140~149,150~159这种比较合适。

4.延伸。

师:

看来,分型号时我们既要考虑最大的数据,也要考虑最小的数据。

有时不一定从最小的数据开始,可以从比最小的数据小一些的整十数开始。

师:

如果有队员身高122厘米,怎么办呢?

(可以加一段120~129厘米。

(三)分段整理数据

1.明确。

服装厂觉得很有道理,决定就按照你们的分法来做衣服。

他们把130~139这一段做成小号,把140~149这一段做成中号,把150~159这一段做成大号。

(板书:

分段)接下来我们还要对每一段的人数进行整理。

(板书:

整理)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整理数据?

(画正字法记录)

那么多的数据怎样才能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呢?

(可以画一个打一个勾或者做标记等)

2.整理。

请组长从1号信封拿出整理单,同学们用画“正”字的办法分段整理数据。

(学生整理、展示,改正出现的错误。

身高/cm

130~139

140~149

150~159

人数

(四)制成统计表。

1.设疑。

服装厂每天都收到很多订单,看到这张整理单,厂长都搞不清楚是哪里的订单,怎么办?

2.确认。

如果我们把这张整理单加上名称、时间,再把画“正”字整理出的数据用数来表示。

这样是不是更清楚了?

新安小学演出队员身高情况统计表

身高/cm

130~139

140~149

150~159

人数

9

15

8

2014年6月

在这张表中一共有多少人能直接看出来吗?

怎么办呢?

(增加“合计”)

新安小学演出队员身高情况统计表

身高/cm

合计

130~139

140~149

150~159

人数

32

9

15

8

2014年6月

 

合计不仅能看出一共有多少人,还可以帮助我们验证分段整理的数据是否正确。

这样我们就制成了一张统计表。

(板书:

统计表。

(五)分析数据。

1.提问。

现在你知道每段各要购买多少套了吗?

还能看出什么?

2.小结。

同学们从统计表中不仅能看出每段的人数,还能看出哪一段人数最多。

哪一段人数最少,这些就是我们根据统计表里的数据进行分析。

(板书:

分析数据)

现在,你觉得是把这张统计表交给服装厂好还是把原始数据记录单交给他们好呢?

为什么?

像这样把身高进行分段整理,有助于我们快速而准确地整理数据,从而帮助我们对生活中的某些问题做出决策。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分段整理数据。

(板书:

分段整理数据)

(六)回顾反思

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解决了购买服装的问题的?

(收集数据、分段整理、制成统计表、分析数据)

三、回归生活,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第43页“练一练”。

出示记录及统计表。

师:

要想正确填写统计表,要先如何做?

小组合作:

分类、整理数据,方法自定,并完成统计表。

组织交流。

2.拓展练习。

(略)

板书设计:

数据分段整理

收集数据---分段整理----制成统计表----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分段整理时注意不重复、不遗漏。

 

练习七

教学内容:

教材45~46页3~7题。

教学目的:

1.学会用简单的统计图表呈现数据,能在方格纸上制作条形统计图。

2.让学生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

3.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张完整的统计表包含哪几个部分?

一张完整的统计图包含哪几个部分?

如何进行分段整理数据?

二、练习指导。

1.第3题。

(1)先让学生说说横轴和纵轴上分别有什么?

(2)分别画出横向统计图,注意标注数据。

2.第4题。

(1)出示相关数据,让学生收集整理。

第24届韩国汉城奥林匹克运动会5枚;第25届西班牙巴塞罗那奥林匹克运动会16枚;第26届美国亚特兰大奥林匹克运动会16枚;第27届澳大利亚悉尼奥林匹克运动会28枚;第28届希腊雅典奥林匹克运动会32枚;第29届中国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51枚;第30届英国伦敦奥林匹克运动会38枚。

(2)完成统计图。

3.第5、6、7题。

学生设计表格,在班内统计后,完成统计表。

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性,分工合作。

数据记录准确,分析有道理。

4.你知道吗?

(1)依次出示3幅统计图。

(2)说说你从上面的统计图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3)你对这些统计图有什么看法?

三、总结回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怎样的收获?

 

平均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49~50页例3及练一练。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感受平均数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在生活中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统计图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套圈游戏吗?

师:

四年级第一小组的同学也在举行一场套圈比赛,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提出问题,引发争议

1.课件出示:

男女生套圈统计图

师:

这两幅图分别统计了男、女生套中的个数,从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

师:

同学们很善于观察。

想一想,是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

说说理由。

(1)学生讨论做出判断。

(2)信息反馈。

学生发表意见。

预设1:

认为女生套得准,理由是:

套中个数最多的是女生。

预设2:

认为男生套得准,理由是:

套中个数最少的是女生。

预设3:

认为女生套得准,理由是:

女生套中个数总数最多。

预设4:

认为男生套得准,理由是:

参加比赛的男生人数最少。

归纳:

比个人成绩和总成绩都不能公平合理地判断出男生准还是女生准。

(3)提问:

怎样比才合理呢?

(4)小组讨论交流方法。

4、形成共识

“要分别求出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地个数。

”再进行比较。

(板书)

三、探究方法,理解意义

1、提问:

怎样知道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呢?

2、小组讨论,得出方法。

(1)方法一:

移多补少

归纳:

把个数多的移给个数少的,最后变成一样多。

同样多的这个数就是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

(电脑演示移动过程)取名:

移多补少。

(板书)

(2)方法二:

先求和,再平均分

计算6+9+7+6=28(个)28÷4=7(个)

提问:

28表示什么?

7表示什么?

归纳:

用总个数除以人数,就得出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

也就是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方法。

(板书)

3、提问:

男生平均每人套中7个,是不是说每人都套中7个呢?

你怎样理解?

4、学生回答交流。

5、结论:

7只代表男生套中圈的整体的平均水平,它比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

6、巩固应用。

引导:

再观察女生统计表,估计女生的套中圈的个数是多少?

(1)讨论并做出判断。

(2)信息反馈。

学生发表意见,拿笔在练习本上验证。

提问:

这里为什么除以5,而不除以4?

提问:

现在你能比较男生套得准还是女生套得准了吗?

归纳:

其实,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就是他们各自的平均数。

7、小结:

平均数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它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我们既可以用“移多补少”也可以用“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方法来求得。

四、总结评价拓展应用

1、移动笔筒里的铅笔,看看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枝?

(想想做做第一题)

学生讨论怎样移多补少?

还可以用别的方法求出来吗?

指名学生上台用方法2求出平均数。

2、

3、学校篮球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

(1)李强是学校篮球队员,他的身高155厘米,可能吗?

学生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2)学校篮球队可能有身高超过160厘米的队员吗?

学生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4、下面是华江果品店上星期5天卖出苹果和橘子的数量。

(课件出示统计图)

(1)那两天卖出的苹果同样多?

哪一天卖出的苹果和橘子同样多?

仔细看图,指名回答。

(2)平均每天卖出苹果和橘子各多少箱?

找两名学生上台分别做苹果和橘子每天卖出的平均数。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五、评价反思,感受成功

师: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是怎样学到的?

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统计——平均数

分别求出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

方法一:

移多补少

方法二:

先求和,再平均分

6+9+7+6=28(个)10+4+7+5+4=30(个)

28÷4=7(个)30÷5=6(个)

 

 

练习八

教学内容:

教材第51~5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3.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想一想

师:

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平均数?

怎样求几个数的平均数?

(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

移多补少、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二、练一练

1、计算:

(1)出示教材第52页第6题统计图。

师:

①从这张统计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哪些问题吗?

②请根据所学的知识估计他们的平均植树棵数。

③请用喜欢的方法验证。

(生可运用公式,也可移多补少)

④看到这组数据你们想说些什么?

2、辩论:

请看一个有关游泳的题目:

在平均水深110厘米的游泳池内游泳,小红身高难135厘米,会遇到危险吗?

学生之间进行辩论。

师:

“平均水深110厘米”的意思是什么呢?

有的地方水深可能低于110厘米,有的地方也可能高于110厘米(教师在黑板上用简笔画勾画)。

身高135厘米的小红可能会遇到危险。

3、选择:

(1)出示一组信息:

一位学生家(一家三口)四个季度的用水情况,第一季度:

40吨,第二季度:

42吨,第三季度:

39吨,第四季度:

43吨。

(2)求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

选择:

①(40+42+39+43)÷4

②(40+42+39+43)÷12

③(40+42+39+43)÷365÷3

生:

选②。

因为①求平均每个季度用水多少吨?

师引导:

按一家三口计算,③是求平均每人每天的用水量,大约是150千克。

4、应用。

第8、9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校对,订正。

在求平均数的过程中要细心。

5、讨论:

如果你是应聘者,你会选择去哪家公司,为什么?

甲公司招聘:

  本公司因扩大业务,现招收副总经理1名和业务员2名,公司平均工资2000元/月。

请有意者前来面谈。

乙公司招聘:

  本公司因扩大业务,现招收业务员若干名,月薪1800元。

请有意者前来面谈。

(让学生讨论争辩,从中理解平均工资的意义。

三、说一说

这节课有怎样的收获?

 

运动与身体变化

教学内容:

教材第54~55页,运动与身体变化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巩固有关平均数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进入“实验讨论”阶段

2.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生活现象,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

教师:

秒表

学生:

答题纸、文具等

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引出课题

(1)教师:

同学们,生命在于运动,上个星期学校举行了运动会,我们班的同学表现得非常不错。

(2)提问:

适量的运动可以使我们变得更健康。

你知道在运动后,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吗?

(3)教师:

这些变化需要一些具体的数据来说明,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运动与身体变化”

2、明确目标

点名读教学目标

三、动手操作,活动讨论

(1)研究运动时间的长短对身体状况的影响

刚才我们知道了,运动之后身体会发生一些变化,那么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证实是否会有变化。

第一步:

伸出你的右手中间三个手指,放在左手手腕上,我们可以感觉到脉搏在跳动。

老师喊开始的时候,你们数一数脉搏跳动了多少次,在测量的过程中,要保持安静,这样才能准确的测出脉搏跳动次数。

第二步:

全体起立,老师喊开始的时候,原地跑30秒,休息几分钟后,再开始原地跑60秒。

第三步:

学生记录活动数据

1、布置活动要求:

了解原地跑步30秒和60秒前后脉搏跳动次数的变化情况。

2、四人一组完成实验表格

教师:

测量脉搏时方法要正确,第一次原地跑步后要休息几分钟,等脉搏恢复正常后再开始第二次原地跑步

提问:

运动后脉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两次的变化相同吗?

为什么?

(2)研究运动方式的不同对身体状况的影响

1、用同样的1分钟时间进行不同的运动,记录脉搏的变化情况

2、选两名同学进行测试,其余学生记录活动数据

教师:

接下来,我们继续做个小测试,请两位同学上台,老师喊开始,你们在原地坐上下蹲60秒,测脉搏一分钟跳动次数。

休息几分钟后,再跳绳60秒,测脉搏一分钟跳动次数。

提问:

通过实验,你得到什么结论?

教师小结:

通过这一组实验,我们发现运动时间的长短和运动方式的不同都会引起脉搏的变化,变化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同学们课后可以向体育老师了解在体育课上我们每分钟脉搏的跳动次数达到多少最合适。

4、教学“你知道吗”

(1)学生自己阅读“你知道吗”

(2)教师向学生介绍“脉搏的跳动”

5、练一练,巩固本章所学知识

六、结束本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