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笔记整理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951468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8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笔记整理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笔记整理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笔记整理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笔记整理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笔记整理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笔记整理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0页
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笔记整理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0页
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笔记整理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0页
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笔记整理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0页
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笔记整理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0页
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笔记整理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0页
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笔记整理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0页
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笔记整理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0页
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笔记整理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0页
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笔记整理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0页
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笔记整理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0页
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笔记整理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0页
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笔记整理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0页
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笔记整理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0页
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笔记整理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笔记整理版.docx

《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笔记整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笔记整理版.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笔记整理版.docx

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笔记整理版

社会工作者初级综合能力笔记整理版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目标、对象及主要领域

第1节社会工作的含义与特点

(一)社会工作的含义

社会工作指的是非营利的、服务于他人和社会的专业化、职业化的活动。

在国际上,这类活动还被称为社会服务或社会福利服务

弗瑞德·兰德(FriedLander)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以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协助个人以达到社会与个人的满足与自主的专业服务过程。

芬克(Fink)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艺术和科学,它通过提供助人的服务来增强个人和团体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的功能。

联合国在1960年出版的《国家社会服务方案的发展》中则指出,社会工作是协助个人及其社会环境,以使其更好地相互适应的活动。

2014年7月,国际社会工作者联合会对社会工作作出了新的概括:

社会工作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职业,是促进社会改革和发展、提高社会凝聚力、赋权并解放人类的一门学科。

(2)我国对社会工作的理解

1.普通社会工作:

他们在本职工作之外从事的、不计报酬的服务性或公益性工作。

(如某些人在单位中兼任工会、共青团、妇联的一些工作,离退休人员当校外辅导员,一些志愿者从事

公益服务活动

2.行政性社会工作:

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群众团体中,那些专门从事职工福利、社会救助的人所从事的助人活动。

这些活动有的面向全社会,如民政部门的社会救助、老人福利和儿童福利工作,有的面向本单位成员,如企事业单位中工会救济和帮助困难职工的工作。

这些工作都是由国家正式人员专门承担的助人解困的活动,工作人员较少受过助人方面的专业训练。

从性质上来说,这是行政性、非专业的社会工作。

3.专业社会工作:

受过社会工作专业训练的人开展的助人活动。

“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坚持“助人自助”宗旨,

社会工作的特点

(一)专业助人活动

(二)注重专业价值(灵魂)

(三)强调专业方法

(四)注重实践

(五)互动合作

(六)多方协同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目标及功能

一、社会工作的目标

(一)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

1.解救危难

2.缓解困难:

正常生活受到比较严重影响但尚未达到危及生命的状况

3.激发潜能:

核心是要增强服务对象的内在能力。

激发他们被压抑、被忽视的能力,调动其内在积极性,

4.促进发展:

通过增加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建立人际关系等方式,使个人或群体得到发展

(2)社会层面的目标

1.解决社会问题:

a社会问题是社会上大多数人遇到的某种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他们的正常生活,从而需要改变的社会状况。

b社会问题可能是群体性的问题,也可能是个人性的问题。

2.促进社会公义:

公正包括机会公正、过程公正和结果公正等内容。

(3)文化层面的目标

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促进形成相互关怀的社会文化。

1.弘扬人道主义;提倡关怀人,尊重人,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人道主义也是健康社会的基本道德准则。

2.促进社会团结:

因利益和价值相关而形成的相互亲和、相互包容、合作共事、共同发展的状态。

二、社会工作的功能

功能的基本类型:

正功能和负功能

(2)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的功能

1.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

2.恢复弱化的功能(增能,提升个人能力,例残疾人)对于贫弱群体来说,由于生理、心理及社会方面的原因,他们的某些方面的功能可能衰退了,这也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

3.促进人的发展

4.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

(三)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

1.维持社会秩序

2.建构社会资本

3.促进社会和谐

4.推动社会进步

第3节社会工作的要素

1、社会工作的要素

(1)社会工作的对象

1.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

社会工作首先帮助的都是社会上最边缘、最困难、从道义上来讲最需要帮助的人。

a孤儿、无依无靠的老人和残疾人。

b精神病患者。

c,因失业而沦为生存困难者

2.社会工作对象的扩大

从帮助物质生活上最困难的人逐步扩展到所有基本生活遇到困难、难以自拔而需要帮助的人,从贫困的个体和家庭到有问题、欠发展的社区,从困难民众到一般公众。

它已经不再只是包括社会上公认的困难群体,而是可能涉及所有社会成员。

(二)社会工作者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1)社会工作者的直接服务角色

①服务提供者

②治疗者行为偏离,帮发现行为问题,重塑其行为,对行为矫正,帮建立正确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

③支持者不仅提供服务,也鼓励自立自强;助人自助;创条件帮自立;增能

④关系协调者(医患纠纷)

⑤倡导者(倡导某种合理行为,并指导他们成功。

(2)社工的间接服务角色

1.行政管理者

2.源筹措者

3.政策影响者

(3)社工的合并角色

(3)社会工作价值观(灵魂)

(4)专业助人方法

(5)助人活动(不能简单理解为单向支持,双方围绕解决困难和问题而展开的持续互动。

二、社会工作者的核心能力

(一)沟通与建立关系的能力

(二)促进和使能的能力

(三)评估和计划的能力

(四)提供服务和干预能力

(五)在组织中工作的能力

第二章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

第一节社会工作价值观

一、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作用

(一)保护服务对象的权益

(二)帮助社会工作者解决伦理难题

(三)促进专业的健康发展

(四)促进社会服务机构的能力建设

(五)维护社会正义

二、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容

国际社会工作界认同的专业价值观

1.服务大众

2.践行社会公正

3.强调服务对象个人的尊严和价值

4.注重服务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

5.待人真诚和守信

6.注重能力培养和再学习

我国社会工作价值观

1.以人为本,回应需要

2.接纳和尊重

3.个别化和非评判

4.注重和谐,促进发展

5.平等待人,注重民主参与

6.权利与责任并重

7.个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第二节社会工作专业伦理

一、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内容

(一)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伦理责任

(二)社会工作者对同事的伦理责任

(三)社会工作者对服务机构的伦理责任

(四)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人员的伦理责任

(五)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

(六)社会工作者对全社会的伦理责任

二、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难题

社工面临的伦理困境主要有几个方面:

1.保密问题

2.人情与法制及规定的冲突问题

3.价值介入与客观性的矛盾

4.社会工作者的个人利益满足与职业的社会责任之间的冲突

5.自我决定问题

三、伦理难题处理的基本原则

1.保护生命原则

2.差别平等原则

3.自由自主原则

4.最小伤害原则

5.生命质量原则

6.隐私保密原则

7.真诚原则

处理伦理难题的一般步骤

(1)认识个案中的伦理问题,包括分析社会工作者自身的价值观、责任和义务。

(2)清楚识别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影响伦理决定的境况。

(3)正确认识伦理行动的各个过程以及参与其中的相关者,并分析可能存在的利益和风险。

(4)深入了解支持或反对作出有关伦理决定的理由。

(5)向同事和相关的专家进行咨询。

(6)作出伦理决定并记录决定过程。

(7)监督和评估伦理决定。

第三节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守则

社会工作伦理守则的基本内容

1.服务

2.社会正义

3.人的尊严和价值

4.人类关系的重要性

5.正直

6.能力

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守则的国际惯例

1.社会工作者的态度和行为

2.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伦理责任

(1)对服务对象的承诺/负责。

(2)自我决定。

(3)知情同意。

(4)能力。

(5)文化敏感性与多样性。

(6)隐私和保密性。

3.社会工作者对同事的伦理责任

(1)尊重。

(2)保密性。

(3)合作。

(4)利益冲突与争议的处置。

(5)咨询。

(6)教育与培训。

(7)服务转介。

4.社会工作者对专业的伦理责任

(1)注重专业的品性。

(2)加强专业评估与研究。

5.社会工作者对机构的伦理责任

(1)社会工作者有责任维护机构的政策与立场。

(2)社会工作者应对机构的相关资料和信息进行保管。

(3)社会工作者应妥善使用和保存机构的文件信息和其他相关资料。

(4)社会工作者有责任促进机构与政府及其他机构的合作关系。

(5)社会工作者有责任协调服务对象与机构的关系。

6.社会工作者对社会的伦理责任

(1)促进社会福利的发展。

(2)促进公共参与。

(3)在公共危机情形下提供介入与救助措施。

(4)通过社会与政治行动减少不平等、反对歧视和促进社会正义。

我国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守则内容

(一)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制定的原则

1.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相结合

2.本土社会工作的伦理实践与国际社会工作专业伦理规则相结合

3.专业实践与政治实践互不冲突

(二)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指引的主要内容1.尊重服务对象全心全意服务

2.信任支持同事促进共同成长

3.践行专业使命促进机构发展

4.提升专业能力维护专业形象

5.勇担社会责任增进社会福祉

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第一节人类行为

一、人类需要的层次和类型

(一)人类需要的含义

人类的需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需求的反映,是个体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稳定

人类需要的层次要求,它通常以愿望、意向等形式表现出来。

需要是人的基本特性,是人类活动和行为积极性的源泉。

从某种意义上说,需要可以看成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人的需要具有社会性.

(2)人类需要的层次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归属与爱的需要1.归属的需要(归属于一个群体)2.友爱的需要(伙伴、同事、友谊、爱情)

(4)尊重的需要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

(5)自我实现的需要

特点:

只有基本满足了低级需要后才会产生高级需要,最占优势的需要将支配一

个人的意识和行为,高级需要出现之后,低级需要仍然存在,但对行为的影响会减弱

2.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

(1)生存的需要(生理安全需要)

(2)关系的需要(归属与爱需要,一部分尊重需要)

(3)成长的需要

特点:

1.不强调需要的层次顺序2当高级需要受挫时,可能会降而求次3.某种需求得到满足后,强烈程度不一定减弱

3.莱恩·多亚尔和伊恩·高夫的需要理论

(1)基本需要(身体健康和自主)

(2)中介需要(有营养的食物和洁净的水、具有保护功能的住房、无害的工作环境、无害的自然环境、适当的保健、童年期的安全、重要的初级关系、环境上的安全、经济上的安全、适当的教育、安全的生育控制与分娩)

(三)人类需要的类型

1.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起源划分)

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内容的角度划分)

3.生存性需要和发展性需要(人们对需要的迫切程度划分)

2、人类行为的类型和特点

(1)人类行为的含义

广义指由客观刺激通过人的心理活动而引起的内部与外部的反应,狭义仅指外显的行为。

行为主义是S→R,S指外界刺激,R指反应行为

新行为主义者考托尔曼是B=f(S.A),B为行为变因,S是情境变因,A为前提变因

勒温B=f(P.E),B代表行为,P代表个体,E代表环境

 

(2)人类行为的类型

1.本能行为和习得行为(人类行为的起源)

2.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行为对社会的作用是积极还是消极)

3.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行为是否符合正常模式和社会规范)常用标准有个体主观体验、统计学标准、社会规范与价值标准和行为适应性标准。

(3)人类行为的特点

1.适应性

2.多样性

3.发展性

4.可控性

5.整合性

6.

(4)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

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第2节社会环境

一、社会环境的含义和特点

社会环境的特点:

多样性、复杂性、层次性、稳定性、变动性

2、社会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

(1)家庭

家庭的类型

(1)核心家庭(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规模较小,家庭关系较为简单,现代社会最主要的家庭形式

(2)主干家庭(由父母与一对已婚的子女)

(3)联合家庭(父母与多对已婚子女)

(4)单亲家庭(父母一方与未婚子女)

(5)丁克家庭

家庭教养模式

(1)娇纵型(盲目地溺爱和疏于管束,以自我中心、骄横跋扈、疏懒散漫、贪婪无度的“霸王”心态)

(2)支配型(过分溺爱与严加管束,怯懦胆小、意志薄弱、既娇且骄、清高孤傲)

(3)专制型(管理方式粗暴,不信任感、戒备心理严重、自卑、消极、暴躁、懦弱、依赖或反抗权威)

(4)放任型(缺少爱心、耐心,也缺乏责任感,缺乏自信、自制力差、不负责任、情绪波动异常等)

(5)冲突型(人际关系紧张、,家庭气氛失调,价值导向不一致,缺安全感、意志力薄、残忍冷酷、撒谎

(6)民主型(互相尊重、平等交流,对子女既有约束,又有鼓励)

家庭的功能

(1)情感支持

(2)性爱满足(3)繁衍后代(4)社会化(5)经济功能

家庭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家庭内互动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纵向影响主要来自家庭背景和家庭中过去的事件对当今家庭成员行为的影响,横向影响主要是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2)同辈群体

特点:

(1)平等性

(2)开放性(3)认同性(4)独特性

(3)学校

学校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1)校园文化

(2)班级规模(3)教学模式(4)师生关系

(4)工作单位

类型: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和社会组织

工作单位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1.促使个人学习和实践专门的职业知识、技能和道德规范

2.指导个人建立各种社会关系,正确调适自我行为,以适应相应的工作需求与社会需求

(5)社区

社区基本的功能:

经济功能、社会化功能、社会参与功能、社会控制功能和成员之间相互支持功能。

社区的类型

(1)地域性社区和功能(精神)性社区

(2)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

(3)传统社区和现代社区

社区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1)社区成员具有某些共同特征,如相似的社会经济地位、生活方式、文化和风俗习惯等

(2)社区成员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社会交往关系,在交往中彼此产生影响

(3)社区本身是一种社会组织,具有自身的社会规范,对社区成员的行为具有约束作用

(4)社区成员对社区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种认同感也会影响社区成员的

(6)文化

文化的类型

(1)主流文化和亚文化

(2)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3)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

(7)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主要是指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

功能:

宣传功能、新闻传播功能、舆论监督功能、实用功能和文化积累功能

大众传媒的类型:

传媒可分为旧传媒和新传媒

1.旧传媒:

印刷传媒(报纸、杂志、书籍)和电子传媒(广播、电影、电视)

2.新传媒:

有线电视、电脑报刊、互联网、卫星电视

大众传媒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1.为受众提供支持其固有立场、观点和行为的有关信息,从而增强受众的固有观念和行为

2.在争议不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大众传媒只要重复传播内容,就能直接改变受众的行为

3.大众传媒可以使受众改变其原有的立场

4.可以提供信息引导人们的行为

5.为受众提供行为规范,供他们选择

3、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关系

1.人们要适应社会环境

2.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

3.社会环境和生物遗传共同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

4.人类能够改变社会环境

5.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非平衡性

第3节人生发展阶段及其主要特征

生理发展

心理发展

社会发展

身高、体重和大脑的发育迅速,新生儿体重平均约3000克,出生后前半年,平均每月增长600克。

新生儿的大脑重量只有成人的25%,半年后就会增长一倍,到2岁时就达到成人的75%。

动作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学会独立行走和用手操作物体。

 

以无意识记忆为主,他们的机械记忆能力比较发达。

在婴幼儿的后期开始出现有意识记忆的萌芽,2周岁左右形成符号思维能力,从直观行动思维转向具体形象思维的关键阶段。

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

母婴依恋的形成是儿童情绪社会

化的重要标志

婴幼儿社会化的基本过程3阶段,出生至6个月是单纯社会化反应阶段,7个月-2岁是社会性感情连接建立阶段,2-3岁是伙伴关系的发展阶段。

婴幼儿的自我意识的产生要经历3阶段,1.游戏伙伴阶段,2.退缩阶段,3.自我意识的出现阶段。

 

6-7岁儿童脑重量已接近成年人的水平,为儿童智能的迅速增长及接受教育奠定了基础.3-6岁时,儿童的大肌肉发展逐渐成熟,小肌肉与手眼逐渐协调,使儿童获得了胜任感和独立感。

 

表达机能向思维机能转换,能正确掌握本土语言,词句发展迅速,初步掌握语法结构,口语表达能力日益增强,开始形成内部语言,开始掌握书面语言。

儿童生理机能的不断发展,尤其大脑发育的逐渐完善,极大地促进了儿童认知的发展。

从自我为中心发展到学会区分他人与自我。

自我意识得到发展。

自我意识主要由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因素构成。

建立了性别角色判断的标准.形成了对性别角色的偏爱。

开始了道德的发展,主要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社会交往范围从以家庭扩大到整个社会生活中

身高、体重、骨骼等身体系统进一步发展,也促进技能发展。

掌握了完整的动作,动作的熟练程度和协调程度日益提高。

 

语言发展表现在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内部语言。

内部语言发展是儿童语言发展的高级阶段,能不出声地思考问题。

具体运算思维阶段,注意力的范围逐渐扩大,注意力的分配能力逐渐提高,注意力的转移能力逐渐增强。

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性逐渐增强,自我意识、道德和社会交往进一步发展。

儿童发展了更符合实际的自我观念、自我评价和自我体验。

逐步形成自己的道德意识,能够以他人的立场来考虑问题,实事求是地评价他人。

社会交往对象仍是父母、同伴和老师,但关系有了新的发展。

各种生理机能逐步增强,身体发育处于儿童与成年人之间的水平。

生殖系统和第二性征已经基本发育成熟,具备了生育的能力。

抽象逻辑思维是通过假设的、形式的和反省的思维;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

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和成熟期。

情绪发展比较丰富和强烈,两极发展特征。

青少年社会化的核心任务是自我意识、道德观和社会交往的进一步发展。

宏观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逐渐扩大。

 

个体的生理发展已经成熟并呈现出稳定的状态。

生理发展的“黄金时期”。

 

感知、记忆、想象能力达到成熟水平,进入人生最佳时期。

心理机能处于相对稳定的高水平阶段,机械记忆能力、思维敏捷性虽略有下降,心智活动效率却达最高水平。

社会性发展更为成熟,人生观、友谊和爱情、心理适应的发展。

人生观成熟。

社会情感有明显发展,友谊和爱情的发展。

心理适应能力。

青年期个体适应主要表现在对婚姻、职业和子女的适应上。

各种生理机能发生不断变化的时期。

35岁以后,胴体细胞数目开始逐渐减少。

女性在50岁左右更年期,男性的更年期则要晚一些。

 

认知发展错综复杂。

固定智力继续上升,流动智力缓慢下降;智力技巧保持相对稳定,实用智力不断增长。

 

1.情感趋于深沉稳定,道德感和理智感上升;2.婚姻中责任感已经超越情感,婚姻更加务实;3.处于事业成败的关键期。

事业、地位和财富上基本达到人生的巅峰状态

生理功能发生较大退化

 

认知成熟稳定也出现衰退,思维逐渐衰退,老年期仍有创造性思维。

老年人的智力衰退是事实,但并不是所有智力因素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到七八十岁以后才表现出明显的衰退趋势。

社会角色逐渐消退,产生失落感,从而导致社会地位下降。

婴幼儿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

1.哺乳问题

2.母爱剥夺

3.弃婴问题

学龄前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

1.挑食偏食

2.攻击行为(在3-6岁出现第一个高峰,10-11岁出现第二个高峰)攻击方式分为暴力攻击和语言攻击,男孩以暴力攻击居多,女孩以语言攻击居多。

3.电视依赖

4.自闭症a社会交流障碍明显b言语障碍十分突出;c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强烈要求环境维持不变d大多智力发育落后及不均衡;e多数患儿存在感觉异常的问题。

学龄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

1.儿童意外伤害

2.校园欺负

3.儿童性伤害

青少年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

1.网络成瘾

2.青少年犯罪

3.青少年性行为

青年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

1.婚恋问题

2.性别歧视

3.就业问题

中年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老年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

1.早衰综合征1.失智和失能

2.更年期综合征2.精神健康问题

3.婚外恋3.死亡问题

2.家庭暴力4.老年歧视和被虐待

第四章个案工作方法

第1节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内容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

围绕核心:

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之间的关联,包括内部的心理、外部的环境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人在情境中”

(1)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

(2)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

问题产生原因不良的现实生活环境、不成熟或者有缺陷的自我和超我功能以及过分严厉的自我防卫机制和超我功能。

(3)对人际沟通的假设。

(4)对人的价值的假设。

2.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

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是指社会工作者直接向服务对象提供各种必要的服务,而服务对象只处于被动服从位置的各种辅导技巧。

不关注是否反映服务对象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服务对象相互沟通交流,引导服务对象分析和理解自己问题的各种具体技巧。

探索-描述-宣泄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让服务对象解释和描述自己困扰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过程,为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情绪宣泄的机会,以减轻服务对象内心的冲突,改善服务对象不良的行为。

(2)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特点

1.注重从人际交往的场景中了解服务对象

2.运用综合的诊断方式确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因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诊断包括心理动态诊断、缘由诊断和分类诊断。

3.采用多层面的服务介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了解)

服务介入5层面:

一是减轻服务对象的不安;二是减轻服务对象系统功能的失调;三是增强服务对象的适应能力;四是开发服务对象的潜在能力;五是改善服务对象的人际交往关系。

2、危机介入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1)危机介入模式的内容

1.危机介入理论

危机介入模式是具体工作方法,一是减轻危机事件的负面影响;二是利用危机事件帮助服务对象解决目前面临的现实问题,并且同时提升服务对象适应环境的能力。

(1)危机的定义

危机通划分:

普通生活经历的危机和特殊生活经历的危机。

(2)危机的发展阶段:

危机-解组-恢复-重组

2.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

(1)及时处理

(2)限定目标

(3)输入希望

(4)提供支持

(5)恢复自尊

(6)培养自主能力

(2)危机介入模式的特点

1.迅速了解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

2.快速作出危险性判断

3.有效稳定服务对象的情绪

4.积极协助服务对象解决当前问题

3、行为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1)行为治疗模式的内容

1.行为治疗模式的三种学习理论

(1)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巴甫洛夫狗铃声)在刺激与无条件反射之间加入中性刺激建立条件反射

(2)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老鼠杠杆)

(3)社会学习理论。

(有关观察学习的理论)

2.行为治疗模式的治疗技术

(1)放松练习

(2)系统脱敏(担心焦虑的程度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低-高)

(3)满灌疗法(又称快速脱敏法)

(4)厌恶疗法

(5)模仿

(2)行为治疗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