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实务指南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956549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80 大小:21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教学实务指南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0页
教师教学实务指南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0页
教师教学实务指南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0页
教师教学实务指南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0页
教师教学实务指南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0页
教师教学实务指南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0页
教师教学实务指南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0页
教师教学实务指南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0页
教师教学实务指南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0页
教师教学实务指南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0页
教师教学实务指南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0页
教师教学实务指南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0页
教师教学实务指南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0页
教师教学实务指南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0页
教师教学实务指南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0页
教师教学实务指南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0页
教师教学实务指南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0页
教师教学实务指南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0页
教师教学实务指南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80页
教师教学实务指南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80页
亲,该文档总共18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教学实务指南2.docx

《教师教学实务指南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教学实务指南2.docx(18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教学实务指南2.docx

教师教学实务指南2

 

教师教学实务指南

 

第一章理念篇

一、理解你的教师身份

当大多数新教师(包括略有经验的教师)带着或多或少的兴奋和焦虑,开始计划上一门课程时,往往关注的是课程的学科内容,却跳过了两个关键问题:

“为什么你要当老师”和“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老师”。

这似乎是个人问题,偏离课程大纲,其实不然。

优秀教师秉持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确立和科学思维方式培养的理念,在教学中所表现出的五个特征,不仅是学术水平,更是个人技能。

这五个特征是:

●满怀激情:

优秀教师会满怀激情地对待他所教的学科和课程,并乐于将这种激情传递给他人。

●语言简练:

优秀教师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呈现自己的观点,使用非专业人士能理解的语言有效地传授知识。

●条理清晰:

优秀教师将课程内容组织得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善于启发:

优秀教师善于启发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关心学生:

优秀教师关心自己的学生,平等对待和充分尊重学生,希望学生获得成功,并尽可能给予他们帮助。

教学不仅是一门技术,而且是一门艺术。

众多教师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把这些优秀标准表现出来。

教学活动体现教师的个人特征和价值取向,风格各异。

你对于教师身份的理解,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日复一日,一个学期接一个学期,当你在真实的课堂上,面对真实的学生,对你的想法加以检验时,你将更为深刻地理解自己成为教师的原因,并在未来的人生岁月中,不断产生新的认识,给出新的描述。

二、理解你的学生

教学是一个互动过程,是一种人际关系。

影响教学的因素除了上课人数,还有许多其他因素,需要你深入观察,用心体会。

无论上课人数多寡,教学应以理解你的学生为前提。

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学习期待:

学生对你的课程和教学有多少学习期待;

(2)学术准备:

学生的学术准备和基础现状;

(3)思维模式:

学生将会如何理解教师所教的课程内容,如:

是否应该用现实生活中的思维模式去理解任何新的信息;

(4)学习风格:

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习惯,如:

集体/单独学习、课堂/网络学习;

(5)认知阶段:

学生处于何种认知发展阶段,如:

二元论阶段、相对论阶段、多元论阶段、独立思考阶段。

教师除了要教好课程内容,同时还必须灵活、恰当地面对不同的学生;不仅在课堂内,还要在课堂外付出心血。

在此给你三条建议:

(1)课程准备阶段。

对课程作充分的计划,考虑并注意学生基础背景、认知能力的差异。

可设计多种类型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的体验,增加学习乐趣。

(2)授课阶段。

利用各种方法在课程早期就弄清学生的学习状况,不要等到考试时才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课程内容,应在授课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调整和改进你的教学。

(3)做好心理准备。

尽管准备十足,你也可能遇到麻烦。

比如:

坐在第一排且学习非常认真的学生向你抱怨说“课程内容听不懂”;第一次测验时,一半以上学生成绩极差;学生缺勤率正在上升;课堂讨论时,发言学生寥寥无几;布置的作业有很多学生相互(或网上)抄袭;三个以上学生给你没有署名的纸条,抱怨你“语言不好”。

当面临困境,感觉沮丧郁闷时,不要指责你的学生,也不要责怪你自己,不妨做些冷静分析。

如:

学习困难者是基础薄弱,还是理解能力不够所致;我是否用具体事例来解释了概念;我是否过多依赖多媒体投影导致学生被“看电影”;我每次上课准备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

归根结底,教学作为一种人际关系,总有诸多复杂之处,这正是教学蕴涵着创造精神、充满乐趣的原因所在。

三、明确你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结果

教学目标和学习结果是构成教和学之间对话的两个部分,在你制定课程框架之初就要确定下来。

多数教师比较喜欢叙述自己计划做些什么,而不常讨论学生将做些什么,在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上略有欠缺。

然而,教学包括教的过程和学的过程,两个方面需要同时兼顾,即要回答两个问题:

(1)哪些观点和主题是你想教给学生的?

(或者说是哪些类型的问题是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能更好回答的?

(2)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回答这些问题,你的课程将培养学生哪些类型的技能和能力?

可以想象一下,你正在拟订一份对学生的承诺书,承诺内容包括:

●学生将理解什么?

将做什么?

倡导培养的思维模式是什么?

(教学目标和学习结果)

●你和学生将如何实现目标?

(教师讲解、课堂讨论、书面作业等)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合作评定学习的进展情况,你和学生将如何理解?

(评价和评分)

●你想使用的教学风格,包括使用的词汇和说话的语气是怎样?

当你对上述承诺进行思考,再把你的课程框架进行重新安排,包括:

学生将要完成多少学习任务、成绩将如何评定、对学生出勤有何要求等,就比较容易设计出结合教和学的教学方案。

还有一点同等重要,就是教师对最初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结果,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调整,千万不能以为“讲完了就等于学会了”。

对于新教师,给两条建议:

一是不要对自己过于苛求。

你不可能一下子掌握课程设计的所有方面,你和你的学生都是初次入门,都想用较短的时间掌握原先不熟悉的内容和技能。

可以先把注意力集中在你认为最有望实现、最有价值的两个目标和技能上,并积极学习他人经验;二是保持你的特点和风格,即使在你寻求他人帮助的时候。

第二章实践篇

一、教学大纲

当你承接一门课程时,首先要了解课程教学大纲,它规定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课程教学大纲相当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契约,所以需要你清楚地了解,从而完成课程框架和教学的设计。

1.教学大纲编写的基本原则:

(1)以专业培养方案为蓝本,确定课程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本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所处的位置。

(2)体现科学性、思想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课程教学大纲所列的的内容和观点要符合时代要求,体现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并能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明确教学目的与要求,突出重点难点。

每单元或章节的教学要有明确的目的与要求,要突出教学重点、难点,以方便学生参考学习。

(4)规范与灵活相统一。

课程教学大纲编写的基本要素(包括:

前言部分、各章节或单元的学习目的、课程内容、重点难点提示、思考与练习、阅读书目)要齐全完整,并做到难易适度,文字严谨,意义明确,名词术语规范。

 2.课程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

  课程教学大纲的结构包括前言和主体两个部分。

(1)前言部分

 对本门课程的内容、性质,设置的目的要求所作的总体概述与说明。

具体包括:

●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地位:

指明本课程的学科性质,课程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的任务和作用,以及本课程在专业教学计划中所处的地位;

●知识要求:

明确本课程对知识的基本要求,以及与相关课程之间的分工、配合与衔接;

●能力要求:

明确通过本课程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以及措施和方法;

●本课程总学时、学分、教学手段、方法和考核方法、选用的教材及参考书目、课程教学进程总体安排等。

( 2)主体部分

 对各章节(或单元)内容的提示与教学安排。

具体包括:

●学习目的与学时分配:

简要介绍各章的内容,指出每章的学习目的和学时分配;

●课程内容:

简要介绍本章各部分的重点内容,指出各节内容中所包含的重要概念、基本理论、重要公式、图示及与其他章节内容的关系。

本部分是编写课程教学大纲的关键,要具体到每一节,体现教学内容的范围和分量。

●重点难点提示与教学手段:

 列出每章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使用的教学手段,以及实施的实践教学环节。

●对实验、实习、上机、设计、课堂讨论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需作出明确要求,并确定适当的学时。

●阅读书目或参考文献。

二、教学日历

1.教学日历的作用和内容:

如果把教学大纲比作课程之旅的目的地,那么教学日历就是你要准备的“旅行承诺”,引导你和你的学生有计划地一路前行。

教学日历详细描述每节课的章节要点,包括讲课、课堂讨论、阅读作业和书面作业等。

它既是给你自己的计划,也是对学生的承诺,因此需要你公布给学生。

同时,教学管理部门也需要备案和检查执行的情况。

教学日历包含的内容有:

课程名、课程号、课序号、主讲教师、第几节次(2学时为1节次,或日期)、章节(或话题)、课堂讨论、作业(阅读)、备注等。

2.撰写教学日历的策略:

在设计课程时,多数教师会受到“要覆盖所有内容”的困扰,这是学术意图使然。

事实上,教师从上课铃响讲到下课铃响,面面俱到无一遗漏,或者给学生布置繁重的阅读任务,这样往往导致学生的表层学习,因为他们学习时也要付出体力和精力,而适度的学习内容可以增加学习效果。

如何估测要覆盖的章节内容,以及要留出多少教学时间呢?

建议你采取以下策略:

(1)向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借阅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也可找一本标准教科书,如果没有这些,你也可以先写出问题引发话题。

之后,确定理想状态下,学期结束前想让学生了解的章节,列出每一章节名称(即课程中的话题),分配一段课时。

这时,你能发现你的话题在多大程度上超出了可供利用的学时。

(2)依据课程进展的基本理论框架,列出问题(话题)的次序。

这一过程需要考虑:

课程是否按时间顺序展开;从哪些基本原则出发,推演出复杂原理;课程展开是从理论到实践还是从实践到理论;哪些是学科核心内容,哪些是外围的;哪些内容放到后面讲学生更易理解等。

(3)最后确定舍弃哪些话题。

可把话题列表分成四、五个“单元”,即使无法清晰划分“章节”,也要粗略划分。

注意各单元时间分配要适当均匀,对重点难点单元时间上要考虑充裕些。

除了教师和教学内容,教学关系的第三方——学生也不能忽视。

在设计教学日历时还应考虑给学生提出:

建议参考资料目录、查询任务和网址、课堂讨论的要求、报告(小论文)和作业、评分办法等。

三、课堂讲授

1.课堂讲授方法:

关于课堂讲授这种教学方法,从积极的方面看,它可以有效地传递信息和观点;从消极的方面看,它对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发展认知能力方面,效果不及课堂讨论。

然而,课堂讲授仍将是大学教学的常态,这是毋庸质疑的事实。

你如何才能避开讲授固有的局限性,在课堂讲授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成功地让学生参与进来,使学生的理解“最大化”呢?

这里有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技巧供你在课程设计和讲授中参考。

(1)在讲课的开始或中途,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

你可以用情景案例的形式表现你的问题,也可以找一段叙述、一件轶事、一张照片或某种生动的材料,它清晰地反映在随后的讲解中你要探讨的话题。

情景案例的作用远不只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绝大部分学生可以通过直观生动的材料对学习内容获得更好地理解。

这样的思维过程属于归纳式,即从具体的事实中推导出一般的、抽象的概念。

(2)在情景案例之前或之后,你要陈述将要探讨的问题有什么重要性,并将其写在黑板上。

例如,你可引导学生理解这个问题是如何与某个更重大的问题联系在一起。

如果你在陈述的同时传达了你对问题的强烈兴趣或者感情,将更有感染力。

告诉学生你所选择的话题中隐含着哪些“意义”,努力让学生与你一样关注它们。

作为学者的教师,不要忘记,我们之所以对某些问题感兴趣,是因为我们此前对另一些较早问题有兴趣,较早问题之前还有感兴趣的更早问题,如此递进。

而我们的学生还没有经历此类的智力发展过程,我们就像发掘丰富的智力矿石一样,不辞辛劳从地面向下挖。

(3)最好的教师决不仅仅停留在告诉学生“记住它”。

例如,针对一个话题,优秀的教师会对两个思想派别之间异同进行比较,或者从事实入手,分析它、评价它,随后对它作出解释,引导学生像一个学者一样思考问题。

(4)对于你的问题,你要对学生作出你自己的回答,而且要事实充分、结论完整,为学生演示一个最佳方法来解决当天所探讨的问题。

有时,这种做法可能会占用较多课堂时间,但它创造了一个更丰富的学习情境,使学习变得更有意义。

(5)最后你要给学生留下一个问题,让他们进一步思考。

所有研究都表明,被大学本科生给予很高评价的教师是那些充满教学激情和有条不紊的教师。

这两个品质在课堂实践中到底意味着什么?

如何才能具有这两种品质?

(6)不要照本宣科地朗读你的讲授内容。

无论写在纸上的观点显得如何生动,如果你朗读它们,其活力就会丧失殆尽。

眼睛盯着讲稿,你就失去和听众进行眼神交流的机会;坐在讲台后面一动不动,学生就观察不到你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

音调、节奏、眼神、表情、手势这些都是激情的外延表现,有助于增加学生对你的语言的理解和交流。

(7)有效组织讲授内容。

一般来说,本科生在一节课中能够吸收的新观点不超过两或三个,他们的注意力会随上课时间的流逝而逐渐下降。

因此,有效的方法是把你的课堂讲授分为两个部分(两个主要观点、主题或话题),每个主题分为几个阶段:

提出问题、陈述观点、反思讨论(或小结、留问题),并适当分配时间。

(8)你还要学会在课堂讲授中增加一些多样性和戏剧性。

现今的学生,面对各种传媒和通信工具,他们期待(甚至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会说话的大脑”。

除了情境案例,你还可以借助多种方法,如视觉材料、网络材料、听学生讲课等等,以增加你观点的多样性和戏剧性。

2.课堂教学规范:

(1)教师上课应提前5-10分钟进入教室,做好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调试和其他准备工作。

(2)教师应该按质保量地完成课表安排的教学学时。

(3)教师上课前应关闭手机等通讯工具。

上课期间不得会客,不得随意或提前离开教室。

(4)教师上课时要衣着整洁、仪表端庄、亲切自然。

教师一般应当站立讲课。

上课时应使用普通话讲解,努力做到声音洪亮、简洁生动、语言文明。

板书整体布局要合理,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字迹工整。

(5)教师应合理把握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讲解时应做到:

基本概念准确,逻辑严密,论证严谨,教学目标具体明确,重点难点突出。

(6)课堂教学要精心设计,提倡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尽量避免平铺直叙、照本宣科或“满堂灌”式的教学。

(7)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师应认真制作多媒体课件,及时充实和完善课件内容,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8)任课教师应加强课堂教学管理,维持课堂秩序。

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要及时批评和纠正,妥善处理。

对违反课堂纪律,经批评教育不改者,教师有权责令其离开教室。

每门课程要对学生进行考勤,可采用点名或随机抽查的方式,也可与课堂提问、随堂抽测等方式相结合;考勤结果计入学生平时成绩。

若学生一门课程缺勤学时1/3以上,教师有权取消其考试资格。

(9)教师不得私自停课、调课,不得私自找人代替上课,如果确有特殊情况需要停课、调课的,应按规定办理相关调停课手续。

四、课堂讨论

教学过程包含:

教师讲授、课堂讨论、阅读任务和书面作业等环节,它们之间相辅相成。

课堂讨论应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

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拟好讨论题目,指定阅读书目,要求学生写好发言提纲,启发、引导学生围绕论题开展讨论;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有哪些课堂讨论方法?

如何能使课堂讨论效果更好呢?

1.根据教学目标确定课堂讨论方法:

课堂讨论中,至少隐含着三种类型的学习,每种类型都具有明显的特征。

第一种是“重述式”(recitation)。

教师提出封闭性问题,学生作出正确或错误的回答。

如果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即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出)之前讲授的内容,或理解某份阅读材料,或准备将到来的考试等,那么选择“重述式”效果很好。

第二种是“对话式”(conversation)。

与前一种相反,“对话式”讨论,教师没有不变的内容,而是引导学生,通过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探讨,逐渐将当天课程的主题推导出来。

讨论中问题更为开放、自发,它能成功唤起学生的参与热情,有时轻松愉快,有时紧张激烈,学习效果可能会非常有感染力。

第三种类型介于上述两种之间,称为“研讨式”(seminar)。

对当天话题,“研讨式”讨论的内容比“对话式”更丰富,对问题探讨更深入;但与“重述式”不同,你不期待回答的确定性。

你向学生呈现几个讨论问题,几个讨论角度,从而挑战学生的思维。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你要担当主持人角色,在谈话渐渐失去活力或沉闷时,插上几句;还要担任权威的角色,抓住机会,为学生提供富有洞察力的观点,帮助学生深入分析问题,使讨论话题的内涵越来越明晰。

课堂讨论就是为了让学生成为学习共同体的积极参与者,给予学生鼓励和必要的训练,以便他们能自己发现和评价信息、开展讨论、解决问题、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成为自我激励型的学习者。

2.讨论课准备与组织:

讨论课不但要考虑讨论的现场,还要考虑讨论前的准备。

在此建议你:

●课程开始之前,要考虑讨论的时间和频率,如:

布置的阅读任务在整个学期中是否均衡分布,每份阅读材料的话题与课程内容之间相关性和适时性。

●在课程早期,要设法通过理论课堂使师生间、学生间彼此熟悉,拉近彼此心理距离。

●要设计好第一次小组讨论的时间和内容,为后面讨论打下基础。

●解决好人员配置。

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15-20人,一组用课表内时间讨论,其他组用学生有空时间讨论;或把各组都安排在同一时间,在相近几间教室,你可以在组间来回走动指导。

●每次讨论课前一周左右,将讨论题目、任务要求和提示发给学生。

为了提高课堂讨论的质量,不妨要求学生把他们对问题的回答写出来。

●要求各小组对自己的课堂讨论进行评价,然后选出代表,组间交流汇报。

●网上讨论可以给课堂讨论增加活力,学生也许更喜欢,但这些要你做更多的工作。

如:

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在网络论坛上阅读材料;检查他们是否提出有关问题、发布评论、反驳他人观点,甚至你自己参与网上讨论。

五、评价和评分

1.评价教与学:

教学是个双向过程,通过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得如何,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教学大纲的要求,也可检验自己教得如何。

教师通常用作业和考试来检验学生学习结果,但如何对学生的作业或考卷进行评阅?

如何给予学生反馈,以提高学习效果?

在此建议你:

●一学期内要多次布置作业;

●每次作业批改量至少应是学生数一半;

●批改时尽量不要仅给成绩而没有评语;

●对学生作业中的共性和典型问题要及时安排讲解;

●对有学习问题的学生,约他在你答疑的时间面谈。

教师要少采用终结性评价,多采用与学习过程相互交融的过程性评价。

即在平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将问题堆积到学期末再解决。

下面推荐的四种评价方式,不但可以很好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及时地反馈你的教学效果。

(1)课堂小测验——简答题。

你可以用此方式鞭策学生认真完成作业,也可在完成测验后,立刻校对分析,指导学生自我批阅和纠正错误。

(2)“2分钟”开放写作。

这种写作类似拍快照,你可以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讨论专题、阅读材料的掌握情况。

(3)设计一套循序渐进的评价方式。

如:

章节结束的小测验、小论文等。

(4)同伴反馈。

如:

当你已批阅完所有学生论文,从中选出优、良、中三个等级的范文,匿名后发给学生,要求他们进行评分并给出评分标准和理由。

2.评分:

我校课程考核成绩记载分为:

百分制(四舍五入取整)、五级制和两级制。

课堂教学课程(理论课程)的考核采用百分制记载,单独开设的实验课、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的考核以及其他课程的考核采用“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制。

素质与基础技能教育类别的课程考核采用“通过”、“不通过”两级记分制。

绩点是反映学生学习质量的指标,各类记分方式与绩点均有对应关系。

详见《上海海洋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条例》。

教师在课程开始,应告知学生本课程的评分办法和要求,如:

平时成绩、测验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所占比例等,并公布在网上(教学日历上),以便学生了解。

课程结束考核完毕,应及时将成绩登录。

成绩录入和提交由教师本人通过“URP教学管理系统”进行。

成绩一旦提交,不能随意修改。

3.学生评教:

作为教师,你有评价学生的权利,学生也有评价你的权利。

在学期结束时(或中期),学生会对你的教学表现进行打分。

当然评分结果并不会直接影响你的工作,但学校在有些场合,如:

评优、晋升等,还是很看重评教结果的。

无论如何,能否正确对待学生评教,从学生的反馈中受益,关键是教师的态度。

如果你相信好教师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不断的实践、反思、学习逐渐磨练而成的,那么你应该会乐于采纳学生的意见,因为学生才是最了解你教学的人。

不过有三点要提醒你注意:

(1)学校(或学院)设计的学生评教工具(指标),虽然将教学细分为具体单项技能或环节,学生评分后,能帮助你了解在哪一环节上还存在不足,但这种评价工具并不适用于教师自我评价。

因为它所传达的信息并不足以让教师充分了解自己的教学情况。

它起到的只是测量的作用,而不是评价的作用。

因此建议你最好能设计一套自评工具,问学生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问题。

如:

“你对这门课哪些方面感到满意,哪些不满意?

”,“请对这门课的阅读材料进行简要评述,如长度、难度、趣味等”,等等。

这样你才能从学生那里获得你想要的信息,真正有效改进课程的教学。

(2)学生评教也会有一定副作用。

有时学生评教会增加你的苦恼和困惑,学生的评价会让你感到很受伤,对消极评语会耿耿于怀,甚至会产生报复心理。

不妨让你信任的朋友读这些评语,或者分析一下给你差评的到底有多少人,这样可能会让你平静下来。

(3)成功的教学并不是“人气竞赛”。

在教与学的对话中,你应该想方设法激活并拓宽学生的思维,而不仅仅是肯定和取悦你的学生。

严格要求学生,教书育人。

正如苏格拉底所说的,成功的教学并不是非要得到好评不可的。

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每个教师都希望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但学生的激情并不象开关控制的灯泡,一开就亮,更像忽闪忽灭的蜡烛,需要教师付出努力才能点燃并使其保持光亮。

课堂是你与学生接触的主要场所,但有时最具影响力的教学并不是发生在教室内,而是发生在校园的树荫下、教师的办公室里。

这些教与学的对话更随意、更个性化,不仅能帮你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还能更深远、更持久地影响学生,可能使学生顿悟,发生质的蜕变。

如何在课外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议你:

●上课之初,将你的联系方式、电子邮箱、办公地点、答疑时间等告诉学生,诚恳希望他们有问题来找你,并希望他们也给你留下联系方式。

●对学生邮件尽量回复,哪怕是简短几句,学生会感到老师的认真与重视。

●对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肯定,哪怕你觉得很幼稚的问题,并耐心回答,切忌讽刺、挖苦学生。

●尽快记住学生的名字,无论是课堂上还是校园里,当你叫出学生的名字,就会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

●对缺课、迟到、不交作业的学生,主动追问原因,并给予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与其只是向学生的辅导员报告,还不如你约谈学生。

当学生走进你的办公室,与你面对面交流,你可以看到学生的肢体语言,感受到他的声调起伏,你们的谈话会变得生动而亲切。

●除告诉学生你的办公时间外,你还可以每周在教室里放一张预约表,向学生发出邀请:

“时间20分钟左右,我们相互认识一下。

”或在办公室、咖啡吧,或在食堂边吃边聊。

当学生前来时,可以先聊些生活话题,然后再谈学习之类比较严肃的话题。

这样可以加深你们之间的感情,学生会更信任你,上课时更愿意发言,也会更频繁地拜访你。

●如果你有时间,还可以接受学生的邀请,参加他们的活动。

总之,当你走出办公室,卷入课外非正式的师生关系中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

有些学生可能会因为想得高分而跟你拉关系,有些可能想与你交朋友,有些可能向你咨询个人问题。

但不管怎样,都是一次很好的教育机会。

它完全不受课程、专业的限制,真正是寄教学于生活。

只要你做到言传身教,为人正派、公平、和蔼可亲,不是一味迎合或取悦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就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三章教学管理事务篇

一、高校教学及其管理要素

高等学校教学及其管理包括:

教学支持、教学运行、教学规范三个系统,每个系统包含的要素如下图所示:

二、教学运行系统

(1)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教学工作(或者教学活动)开展以前预先拟定的具体内容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