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957474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5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广西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16年春季学期3月份月考

高一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据记载:

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冉耕,字伯牛。

这反映了( )

A.孔子的弟子注重农业B.当时牛耕开始出现

C.牛耕得到了广泛的推广D.当时牲畜是财富的象征

2.如果要再现我国古代农民在原始农业发展中的突出贡献,最好选择( )

A.使用铁锄清除杂草B.展示耒耜的发明过程

C.使用青铜器松土D.用铁梨翻耕土地

3.最能反映唐朝农业生产发展水平的是

4.在传统农业社会中,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运动半径很小。

下列解释不确切的是

A.做到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B.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

C.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居民流动性很小

D.传统农业社会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上

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酿酒

B.唐朝前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

C.明代引进原产于美洲的高产农作物

D.清政府鼓励扩大手工业生产规模

6.下列有关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井田制规定土地属于全体国民所有

B.地主阶级通过变法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C.均田制制规定受田者可以买卖土地

D.土地国有是我国封建社会唯一的土地制度

7.据估计,宋朝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朝增加到8.5亿亩,清朝又增至11-12亿亩。

在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口增加推动了耕地的扩展

B.明清统治者奖励垦荒

C.垦荒过程中环境遭到很大的破坏

D.垦荒没有取得任何成果

8.古人称赞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离不开某著名水利工程的修建。

它是

A.郑国渠B.芍陂C.都江堰D.灵渠

9.以下四项哪个选项最能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A.“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B.“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C.“买不尽的松江布,收不尽的魏塘沙”D.“机工出力,机户出资”

10.唐朝两税法的实行表明①租庸调制已无法维持②征税标准不再以人丁为主③遏制了土地兼并的势头④从根本减轻了农民的负担⑤封建经济的发展

A.①②B.③④⑤C.①②③D.①②⑤

11.三国和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一个最重要的相同因素是

A.统治者重视B.北方农民南迁,C.军事斗争需要D.自然条件优越

12.假如你为一部以唐玄宗时期为历史背景的古装电影担任历史顾问,你认为以下情节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项是( )

A.富商凭借棉布生意一次赚了上万两白银B.市场上大宗交易都使用交子

C.富商的屋内摆放着一件精美的青花瓷D.长安城里有很多的外国商人

13.中国古代未能成为“海上强国”和未能出现“商业革命”的共同原因,包括①封建制度阻碍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的发展②封建政府采取闭关自守和压制贸易发展的政策,限制了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③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未成为新的社会经济基础④封建剥削沉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③

14.某课题组在探究“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搜集了下列信息。

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官府依然控制着商业B.隋唐时期为商业服务的柜坊问世

C.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D.明清时期出现了商帮

15.下列关于古代“坊市与城镇”的叙述,错误的是

A.唐朝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坊”与“市”分开,“市”定时开启

B.唐朝以前,商业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

C.宋朝“坊”“市”界限被打破,但商业活动仍然受到官府的直接监视

D.明清时一些地方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体

16.中国古代出现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开始于

A.战国B.汉代C.隋唐D.明清

17.假设一位宋代的商人到开封做生意,他的活动不可能出现哪种情况

A.在居住区开绸缎店B.在市场上买卖茶叶、甘蔗

C.让手下从各地集市搜罗地方特产到开封贩卖

D.生意活动要接受专门管理机构的监督管理

18.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①民族融合的加强 ②丝绸之路的畅通 ③文化政策的开放 ④古代商帮的推动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9.下图为北宋末年东京(今开封)示意图,其中设置了两处错误,它们是()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关于明代海禁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其根源是小农经济B.直接原因是倭寇和西方殖民者的侵扰 

C.禁止民间出海贸易 D.政府始终严格执行海禁政策

21.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在黄河流域的是

A芍陂B郑国渠C都江堰 D灵渠

22.铁犁牛耕代表着我国古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高水平。

观察右图,下

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图中的铁犁开始推广于汉代B.犁耕的改进是生产经验积累的结果

C.目中铁犁构造使碎土更便利 D.图中耕作方式特别适宜于水田耕作

23.两汉初期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没有采取的措施是

A.为农业生产提供安全的社会环境B.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保护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D.限制豪强地主的土地兼并

24.能够反映战国时期封建生产关系形成的历史现象是

A.逃亡者“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

B.农民广泛使用铁制工具

C.出现初步繁荣的封建城市

D.出现了郡县

二、简答题

25.材料一:

读下列图片信息

图1:

鸦片战争前中国农村家庭纺织业 图2:

19世纪后期经营洋布的商铺

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190l一1911

300

5600

31

510

19121919

600

13000

75

1625

材料三:

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

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材料四:

1958年广德县第一个人民公社前进人民公社在卢村区成立,经过短短2个月……全县突击实现了人民公社。

人民公社……推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吃饭食堂化。

盲目追求“一大二公”,生产上推行兵团作战式的做法,经营、核算、分配全公社统一。

……提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大放高产卫星,出现了亩产“几千斤”乃至“几万斤”的高产田。

材料五:

1981年8月21日,县委制定了《关于人民公社包干到户责任制试行办法》。

……1983年3月,县委抽调868名干部下乡,县政府统一印制合同书,由社、队,与农户签订承包合同。

合同明确规定了责、权、利范围,即农户承包土地,自主经营,按规定在(再)向国家交售余粮,上交农业税,并缴纳集体规定的费用后,其余收入全部归己。

以上材料均选自《广德县志》1996年版

请回答:

(1)读材料一回答:

图1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何种特征?

图2反映的现象对图1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

(2)读材料二,分析18951900年和1912年1919年两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3)读材料三,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有何变化?

分析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标志意义。

(4)材料四反映了当时广德县经济建设中出现了怎样的问题?

(5)依据材料五,指出广德县的农业生产有了什么新变化?

(6)依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比较两种不同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6.结合材料及所学回答问题。

圩田岁岁续逢秋,圩户家家不识愁。

夹路垂杨一千里,风流图是太平州”。

(宋)杨万里《诚斋集》

(圩田)虽有水旱绵可救御,凡一熟之余,不惟本境是食,又可赡及邻郡,实近古之上法,将来之永利,富国富民,无越于此。

(元)王祯《农书》

庆元二年(1196)绍兴当地官员徐次铎奏:

“湖田(圩田)之上供,岁不过五万余石。

两县岁一水旱,其所捐所放,赈济劝分,殆不啻十余万石,其得失多寡盖已相绝矣。

徐次铎《复鉴湖汉》

淳熙十年(1183),大理寺丞张抑奏:

“近者浙西豪宗,每则旱岁,占湖为田,筑为长堤,中植榆柳,外捍茭芦,于是旧为田者,始隔水之出入。

苏、湖、常、秀昔有水患,近多旱灾,盖出于此。

《宋史食货志》

隆兴、乾道之后,豪宗大姓,相继迭出,广包强占,无岁无之,……国(圩)田一兴,修筑岸,水所由出入之路,顿至隔绝,稍觉旱干,则占据上流,独擅灌溉之利,民田坐视无从取水;逮至水溢,则顺流疏新局面,复以民田为壑。

(明)王圻《续文献通考》

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对古代江南地区圩田开发进行评价。

三、综合题

27.阅读以下材料:

有人说,欣赏《清明上河图》“恍然如人汴京(东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石渠宝笈三编》

图3清明上河图(局部)

回答:

(1)说明图1所示城市的名称及其所处朝代。

(2)从图2、3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北宋东京与图1所示城市相比,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28.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

完成下列问题。

唐朝沿用了隋朝开辟的大运河。

唐高祖、唐太宗在位期间,每年从外地通过运河输送到长安的粮食约20万石,唐玄宗天宝年间增加到250万石。

安史之乱后,唐朝还能再延续150多年,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靠运河转运的东南财赋支持。

大运河把长安、洛阳、涿郡、江都(扬州)、余杭(杭州)等通都大邑联系起来。

杭州在中唐以后日益繁华,“万商所聚,百货所殖,……骈樯二十里开肆三万室”。

结合材料概括大运河在唐朝发挥的作用。

 

29.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图一战国重要工商业中心分布图图二 战国时期各国货币图

材料二 

图三  明代棉花图收贩  图四 明代施复夫妇经营丝织业的机房

材料三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也极为苛重,全国又欠缺统一税率,以致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

李人龙奏称,关税害商,在这样的苛刻税收下,商贾望见关津,若赴汤蹈火之苦。

──彭雨新《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四 (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

请回答:

(1)图一和图二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其具体表现有哪些并简要分析该现象出现的积极意义?

(2)据图三、图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朝时期我国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并分析导致这些

新现象产生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3)材料三和材料四揭示了清朝什么社会现象?

这种现象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4)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谈谈应该如何看待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商品经济所起的作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由材料中“耕”、“牛”等字在人名中的应用,说明当时已经产生了牛耕现象。

注意C项是在西汉中期后。

2、B

题干中要求体现“原始农业”,最好的选择就是展示一下那个时代的生产工具的发明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来体现生产力的不断进步。

3、D

抓住“唐朝农业生产”信息,排除选项。

A项为三国时期灌溉工具翻车,B、C项为西汉时期播种机和耕作方法,排除A、B、C三项。

D项为唐朝耕作工具曲辕梨。

4、A

抓住关键词“运动半径很小”,而选项中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出自老子言论,小国寡民思想,是老子的理想社会,故选择A项

5、C

本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能力。

早在商周时期,我国的酿酒业就很发达;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叶税;清朝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不可能扩大手工业规模。

6、B

井田制是奴隶主私有的一种土地制度。

田制制规定受田者不可以买卖土地是为了防止土地兼并。

土地国有之外,土地地主和皇帝私有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

7、D

过度垦荒是人类破坏自然环境的重要方面之一,这道题的关键词是:

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

结合所学,可以判定A、B、C三项表述错误,根据常识垦荒肯定能不同程度地增加粮食产量,故D项表述错误。

这道题的特点在于将生活经验纳入考试范畴。

8、C

根据材料中信息,和成都平原有关的是都江堰。

9、A

农耕时代的特点之一是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B、

C属于私营手工业,带有经营性质的;D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只有A是家庭手工作坊,符合题意。

10、D

本题为组合式选择题,重在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联系唐朝两税法的有关内容,可知组合项①②⑤正确,③④不符合史实,由此可得正确答案。

11、B

本题为比较式选择题,旨在考查考生比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关键是明确三国和南朝时,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各自原因,再通过比较找出相同的重要因素。

12、D

唐朝时期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使唐都长安城成为当时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中心,出现外国商人这是正常的。

其它几项,棉布是在宋代以后逐渐出现、增多,交子最早也是在宋朝出现的,青花瓷是在元朝时才有的。

13、A

本题从封建制度、闭关政策、资本主义萌芽、封建剥削等方面,说明古代中国没有成为殖民强国的理由。

14、A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商业繁荣。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15、C

C项打破坊市界限对,但后半句不对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

16、C

课本基础知识,加强识记。

17、D

本题还是考查城市的变化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

18、C

古代大商帮的出现主要是在明清时期,故④不选。

19、D

 本题以图表的形式考查北宋城市商业发展的特点及史实,立意较新颖。

北宋商品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夜市、草市、晓市开始出现,同时也出现了专门的娱乐场所“瓦子”,所以①③均是北宋的商业发展史实,②④皆于明清时期出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0、D

明代倭寇消除后曾一度开放海禁,并未一直执行。

21、5.B

关键掌握地理位置。

A在淮河流域;B在关中地带,属于黄河流域;C在岷江是属于长江流域;D在广西境内。

22、D

图中的耕作方式反映的是汉代的犁耕法。

汉代犁的构造是直辕,

这不利于水田耕作。

唐代曲辕犁克服了这一弱点,变直辕为曲辕,更适宜水田耕作。

23、D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D项不符合两汉初期的史实,两汉初期并没有限制豪强地主的土地兼并,特别是东汉初期还是在豪强地主的支持下进行封建统治的。

24、A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题关健是正确理解封建生产关系的含义,再对照备选填以找出正确答案。

二、简答题

25、

(1)男耕女织,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2分)在外国商品倾销的冲击下,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纷纷破产,耕与织逐渐分离,从而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3分)

(2)18951900年: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社会上兴起一股实业救国的热潮;帝国主义加紧资本输出(2分);

19121919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建立的推动;“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或“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推动”(3分)

(3)变化:

公有制经济和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了主导地位。

(2分)主要原因:

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2分)

标志意义:

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2分)

(4)发动了人民社化运动和“大跃进”,在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严重,严重脱离实际,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2分)

(5)在全县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

(6)影响:

材料四的经营分配方式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民利益受损,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1分)材料五的经营分配方式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民富裕和农业发展(1分)

26、正面影响:

提高粮食产量和国家赋税收入,缓解部分地区人口压力,加速江南地区开发和经济中心南移

负面影响: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导致水旱灾害增加,农民受灾尤为严重

三、综合题

27、

(1)长安唐代

(2)突破坊市制空间限制;突破坊市制时间限制;出现专门市场

本题以图片资料的形式呈现,令人耳目一新。

它可以很好地考查考生读图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8、

(1)为京师转运粮食财赋,对维持唐朝后期的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利于南北交通,城市商业繁荣,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交通线的意义:

有经济意义、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

(1)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提取的信息尽量做到全面,可从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分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大运河作用有为京师转运粮食、保证政府财政收入、有利于南北交通,城市商业繁荣、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等。

29、

(1)共同主题:

战国时期商业发达。

表现:

出现许多商业城市,如临淄、邯郸等;各国货币发展,但货币种类繁多,没有统一。

意义:

商业发展,促进了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文化的联系;推动民族融合,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一些力量壮大的商人成为新兴地主,推动了封建制度的确立。

(2)新现象:

农业向商品化方向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有利因素:

高产作物的引进,经济作物种植区域的扩大;区域间的长途贩运兴盛;工商业大量兴起,国内市场的扩大;劳动力市场的出现;一条鞭法的实施。

(3)社会现象:

清政府广设钞关,不法官吏巧立名目,对商人课征重税,大量商业资本投向土地。

影响:

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影响了农产品和手工艺品的流通,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不利于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阻碍资本主义萌芽进一步发展。

(4)在封建社会初期,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和封建统治的加强;中期,商品经济发展有利于封建政权的巩固和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

该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变化情况。

(1)问先从图片可得出,然后再结合图中信息逐一写出具体表现;第

(2)问需要从图片和注释中得出,新现象出现的有利因素要从国家政策、市场、资金、劳动力和社会环境等方面来分析;第(3)问首先从材料中概括,再分析它们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消极影响;第(4)问要注意分阶段论述商品经济在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