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957605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国际贸易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国际贸易理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国际贸易理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国际贸易理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国际贸易理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国际贸易理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国际贸易理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国际贸易理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国际贸易理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国际贸易理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国际贸易理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国际贸易理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理论.docx

《国际贸易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理论.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际贸易理论.docx

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

✍?

?

?

?

?

16-17世纪重商主义(ThomasMun)

✍?

?

?

?

?

18世纪绝对优势理论(AdamSmith)

✍?

?

?

?

?

19世纪比较优势理论(DavidRicardo)

✍?

?

?

?

?

20世纪H-O理论(E.Heckscher&B.Ohlin)

✍?

?

?

?

?

20世纪60年代产品命周期理论(R.Venon)

✍?

?

?

?

?

20世纪80年代新贸易理论(PaulKrugman)

✍?

?

?

?

?

20世纪90年代国家竞争优势理论(M.Porter)

一、重商主义理论(Mercantilism)-----最早的国际贸易理论

1、产生背景

产生于英国重商主义出现于14世纪末15世纪初,流行于16至17世纪,衰落于18世纪。

✍?

?

?

?

?

ThomasMun于1630年在《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

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时期,商业和商业资本的发展,进一步促进封建自然经济的崩溃和商品生产的增长。

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人们狂热追求黄金和白银等金属货币。

商业资产阶级和封建专制国家在追求金银的目的上一致,在这种历史条件下,重商主义首先作为一种国家经济政策出现。

2.重商主义的主要思想

?

?

?

?

?

?

?

?

?

重商主义认为,财富的唯一形式是贵金属—金银,人们可以通过交换获得金银。

国家如果自己不生产金银的话,获取金银的渠道就是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能够实现的是通过出口多进口少的方式,使贵金属流入本国,并积累起来,实现国家财富总量的增长。

?

?

?

?

?

?

?

?

?

重商主义根据这一理论提出的对外贸易政策主张是奖励出口、限制进口,以保持对外贸易收支的顺差。

3.早期重商主义

?

?

?

?

?

?

?

?

?

早期重商主义流行于14世纪末到16世纪中期。

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孟克列钦、英国的海尔斯和斯塔福。

?

?

?

?

?

?

?

?

?

早期重商主义指导原则是:

单纯用金银多寡来衡量一国的财富,片面的追求货币差额,国家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赚取金银。

强调一国要在每一笔交易中都保持国际贸易收支的顺差,因而在贸易政策上提出,政府需要对对外贸易实施干预,以保证多出口,少进口甚至不进口,从而保证贵金属的流入。

这种保持贵金属差额出超的重商主义理论被人们称为“货币差额论”。

早期重商主义的政策手段

1、国家采用行政或法律手段禁止贵金属外流;

2、主张用国家力量干预对外贸易,鼓励出口,限制外国商品进口;

具体例子:

英国爱德华四世规定输出金银这要处以重刑;英国出口商一定要换回外国铸造的金币或银币并运回国内;在英国本土的外国商人必须将外国铸币换成英国铸币,并且必须把在英国收到的货款全部用于购买英国商品,派“侦探”跟踪外国商人,防止他把货币运到国外去。

4.晚期重商主义

?

?

?

?

?

?

?

?

?

晚期重商主义认为对外贸易是财富的唯一源泉,利润是流通中贱买贵卖产生的,且已认识到货币必须投入流通领域才能增值,所以,不主张直接控制金银货币的输入输出,而主张把立足点放在贸易上。

晚期重商主义认为增加财富积累的最好手段就是保持国际贸易顺差—当一国发生贸易顺差时,金银财富就会不断地流入本国,这样通过国际贸易才获得了利益。

?

?

?

?

?

?

?

?

?

晚期重商主义的理论被称为“贸易差额论”,其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托马斯·孟,他的代表作是《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重商主义的圣经。

晚期重商主义流行于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

晚期重商主义者从长远的观点看,认为在一定时期的贸易逆差是允许的,只要最终的贸易结果能保证顺差,保证货币最终流回国内就可以。

?

?

?

?

?

?

?

?

?

晚期重商主义者把货币与商品联系起来,认为“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货币”,只有输出货币,才能输入更多的货币。

—输出货币到国外购买本国生产所需的原材材料或进行转口贸易,发展生产。

?

?

?

?

?

?

?

?

?

晚期重商主义者还认识到,为了实现多卖,保持贸易顺差,就要发展本国的工商业和制造业,使本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有竞争力,保持出口优势。

晚期重商主义的政策手段

1、实行保护关税,以限制进口;同时,减少、甚至取消出口税,并给予出口津贴或奖励以刺激出口;

2、管制本国工业,鼓励制造业的发展;

具体例子:

英国:

如果本国货在国际或国内不能和外国货竞争,可以退还对原料征收的税款,以奖励制成品的出口;而对几乎所有进口货征收重税;奖励增加人口以增加劳动力的供应;实行低工资的政策,降低成本,以利于出口竞争;禁止技术工匠移居国外和工具设备的出口,以保持本国的竞争优势;

法国:

建立了许多制造工业品的“皇家手工工场”,建立强大的舰队进行殖民扩张,为对外贸易打开出路;成立享有专利特权的海外贸易公司以开展对外贸易;禁止谷物和原料出口,为法阵工商业提供低廉的劳动力和原料;从国外招雇名匠技工,制造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工艺品。

4.重商主义简评

?

?

?

?

?

?

?

?

?

促进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

?

?

?

?

?

?

?

?

?

只注重流通领域,忽视生产领域。

?

?

?

?

?

?

?

?

?

对国民财富的理解是狭隘的——把货币与财富混为一谈。

?

?

?

?

?

?

?

?

?

认为贸易是零和博弈,与国际贸易互利互惠的准则相违背。

二、绝对优势理论(Absoluteadvantage)

1.产生背景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代表作: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

18世纪后半期,英国在工业革命完成后经济力量极其强大,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扫除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障碍。

但当时英国政府实行的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政策束缚着经济的进步及工业资本的对外扩张。

为适应时代的要求,在经济思想上产生了亚当?

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

2.主要思想

?

?

?

?

?

?

?

?

?

绝对优势:

在某一同质商品的生产上,一国所消耗的劳动成本(用生产一单位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衡量)绝对低于另一国,则称该国在该商品的生产上拥有绝对优势。

?

?

?

?

?

?

?

?

?

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各国应当专业化生产并出口那些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同时进口那些其贸易伙伴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然后在专业化的基础上进行国际贸易,这样对各国都有利。

?

?

?

?

?

?

?

?

?

各国取最优,各国均得利。

?

?

?

?

?

?

?

?

?

每个国家都应该专业生产和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

?

?

?

?

?

?

?

?

生产模式:

中国专门生产布,

美国专门生产小麦

?

?

?

?

?

?

?

?

?

贸易模式:

中国出口布,进口小麦;

美国出口小麦,进口布

3.简评

?

?

?

?

?

?

?

?

?

科学的成分

1、第一次用劳动价值论说明国际贸易的基础和利益所在,为科学贸易理论的建立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2、历史上起过进步的作用,其中关于国际分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省劳动时间,使贸易参加国得利的见解至今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3、贸易利益的普遍性原则为自由贸易的政策主张奠定了理论基础。

?

?

?

?

?

?

?

?

?

不科学的成分

1、错误的认为交换决定了分工

2、认为交换是人类固有的天性

3、只说明了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才能参加国际贸易并获得利益,解释不了没有优势的国家仍在进行国际贸易的普遍现象,暴露出明显的缺陷和不足。

三、比较优势理论ComparativeAdvantage

1.产生

代表人物:

大卫·李嘉图(1772——1823)代表作: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

反对《谷物法》,反映了英国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2.主要观点

李嘉图心目中的优势是一种相对的优势。

认为国际贸易的真正基础在于各国具有的相对优势。

李嘉图从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别出发,认为若两个国家生产力不同,一国即使生产不出成本绝对低的商品,只要能生产出成本相对低的商品,就可以同另一国进行贸易,并使贸易双方都得到好处。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什么是相对优势?

贸易活动中的相对优势即指更大的绝对优势,也包括较小的绝对劣势。

这种优势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的相对差异带来的,反映了它的生产成本上的相对差异,所以人们又称之为“比较成本说”(ComparativeCostDoctrine)。

李嘉图进一步强调,这种标准更适用于国际贸易,因为,劳动、资本、资源等生产要素不可能轻易地在国与国之间随意流动,经济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唯有正视本国实情,通过国际分工与贸易来增加本国财富。

所以发挥相对优势是至关重要的。

四、O-H理论(要素禀赋理论)

(基本概念)

1、要素禀赋是指一个经济体所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总量。

2、要素丰裕度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要素拥有总量的相对比例。

3、要素密集度是指生产某产品投入不同要素的相对密集程度。

1.产生背景

提出者:

赫克歇尔、俄林

代表作《对外贸易对国民收入之影响》1919)《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1933)

产生背景: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对劳动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未给予解释。

产品的生产不只需要劳动一种生产要素,反对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如果各国之间生产要素的生产率相同,那么,产生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2.主要观点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

在各国生产要素存量一定的情况下,一国将出口较密集地使用本国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较密集地使用本国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

比如,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将会出口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的产品;而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将会出口资本密集型的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的产品。

3.思考与练习

(1)“世界上一些最贫穷的国家找不到什么产品来出口。

在这些国家里没有一种资源是丰裕的。

不用谈资本,也更不用说土地,在一些又小又穷的国家甚至连劳动都不丰裕。

”分析上面这段话。

这段话得出的结论是错误的,错误在于没有区分一国的相对优势和绝对优势。

根据要素禀赋理论,重点不是在于要素的绝对丰裕程度而是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

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穷国通常拥有较为丰裕的劳动要素而不是资本要素。

(2)“韩国工人每小时工资为2.5美元,如果允许韩国无限制的向美国出口,美国工人的工资也会降到这个水平。

你不可能只进口5美元一件的T恤衫而不进口与此相联系的2.5美元的工资率”。

请分析这段话。

如果允许韩国无限制地向美国出口,在没有任何贸易障碍的情况下,随着两国的商品价格的趋同,两国的工资也会趋同。

但是并不是美国工人的工资水平都会下降到2.5美元。

当韩国大量向美国出口时,随着出口品价格的提高,韩国工人的工资会提高,而美国工人的工资会下降。

在现实世界中,由于存在着种种人为的和自然的贸易障碍,两国的工资并没有趋同。

(3)美国劳动运动(基本上代表了蓝领工人,而不是专业人才和较多教育的工人)传统上支持政府限制从不发达国家进口产品。

从工会成员利益的角度来看,这个政策是合理的吗?

为什么?

从工会成员利益的角度看,这个政策是合理的。

按照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自由贸易会使一国出口产业中密集使用的要素所有者从贸易中得益,而与进口竞争产业中密集使用的要素所有者受损。

由于美国从不发达国家进口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美国蓝领工人会因进口受损,所以从工会成员利益的角度蓝看,美国劳工运动会支持政府限制从不发达国家进口产品的政策。

4、里昂悌夫之谜

美国经济学家,1953年发表研究报告指出:

美国出口商品具有劳动密集型特征,而进口商品更具有资本密集型特征,正好与H-O理论相反相关解释:

美国在创新方面有优势,创新产品的资本密集程度较低,要求技术劳动力和创新技术

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如果知道一国的资源禀赋状况,就可以推断其国际贸易的模式。

20世纪40年代,美国被认为是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因此,应当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而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

1951年,里昂惕夫利用美国1947年的进出口数据对要素禀赋模型进行了检验。

计算结果表明,美国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劳动比率比出口产品高出大约30%。

这意味着,美国是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而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

这样,里昂惕夫的实证研究便得出了与要素禀赋理论完全相悖的结论,在国际贸易理论界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

里昂悌夫自己认为,“谜”的产生可能是由于美国工人的劳动效率比其他国家工人的劳动效率高。

因此,在劳动以效率单位衡量的条件下,美国就成为劳动要素相对丰富、要素相对稀缺的国家。

至于美国工人的劳动效率为什么高,里昂悌夫认为是由于美国企业管理水平较高、工人所受的教育和培训较多,较好,以及美国工人进取精神较强的结果。

但是,也有经济学家认为里昂悌夫的结论太武断,他们认为美国工人劳动效率没有那么高,不足以断定美国是一个劳动要素丰裕型的国家。

(人力资本说)要素禀赋模型假设各国的生产要素是同质的。

但实际情况是,美国的劳动力与其他国家的劳动力相比具有更高的效率,这是由于美国的劳动力包含了更多的教育、培训和卫生保健投资,从而拥有更高的人力资本的缘故。

如果在计算进出口产品的资本—劳动比率时把人力资本因素考虑进去,就会使美国出口产品的资本密集程度高于进口替代品。

所以,人力资本在决定美国的贸易模式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是对“里昂惕夫之谜”最有说服力的一种解释。

(自然资源稀缺说)要素禀赋模型中只考虑资本和劳动两种要素,而忽略了诸如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对生产的影响。

自然资源与资本之间存在着替代性。

当一国某种自然资源供给短缺时,就必须投入较多的资本。

一些研究表明,美国相当一部分进口产品是其自然资源稀缺的产品,因而作为进口替代品在美国国内生产时资本投入比率较高。

但对于出口国而言,这些产品却是资本投入比率较低的资源密集型产品。

这是用进口替代品近似地估计进口品的要素密集度所产生的一个误差。

(贸易壁垒说)要素禀赋理论的结论是在自由贸易的假定下得出的,没有运输成本及各种贸易壁垒。

但是,现实中存在着大量的贸易壁垒,人为地扭曲了贸易条件,使得产品的相对价格不能反映出真正的比较优势,从而造成与要素禀赋理论相悖的贸易模式。

克拉维斯(Kravis)在1954年的研究中发现,美国受贸易保护最严密的产业就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贸易壁垒刺激了国内该产业的发展,扭曲了正常的贸易模式,使得美国反而成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国。

(需求逆转说)要素禀赋理论假设需求偏好一致,贸易模式完全取决于要素禀赋的差异。

但如果两国需求偏好的差异超过其要素禀赋的差异,就会出现所谓的需求逆转,从而造成与要素禀赋模型的预测完全相反的贸易模式。

这种观点认为美国的需求偏好强烈地偏向于资本密集型产品,使得该类型产品的相对价格较高,因而美国会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来交换资本密集型产品。

但实证研究表明,现实中需求逆转的解释并不是很有说服力。

(要素密集度逆转说)要素密集度逆转是指某一种产品在资本丰裕国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而在劳动丰裕国却成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存在着要素密集度逆转时,同一种产品,虽然两国的生产函数相同,但在两国不同的要素价格下,可能属于不同的类型。

这就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形:

资本丰裕国可以用廉价的资本生产某种产品,而劳动丰裕国也可以用廉价的劳动生产同一种产品。

在这种情形下,两国无法开展国际分工与贸易,要素禀赋理论因而失效。

五产品寿命周期理论(Theoryofproductcycle)

1.?

?

?

产生背景

20世纪60年代中美国经济学家R.Venon雷蒙德·弗农在《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中提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强调产品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所需投入要素比例的规律性变化与国际贸易中比较优势动态转移的关系。

这一理论认为,一种产品从研制、开发到最终使用和消费,需要许多不同的投入要素,如研究与开发费用、资本、劳动等等。

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如初始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其投入要素的比例及其重要性会发生变化。

由于各国在各种投入要素上的相对优势不同,这种变化使得最初集中于技术和资本丰裕的发达国家的产品生产逐步地向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国际贸易的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

2.主要观点

美国学者弗农和威尔斯(L.Wells)将上述内容综合起来,使比较成本优势学说从静态发展为动态。

他们根据美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的四阶段模型:

第一阶段,美国因国内科技力量、工业基础、市场广大等优势,生产出创新产品,并对该创新产品拥有垄断地位。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该种产品出口到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

第二阶段,其他发达国家开始仿制该种新产品,美国仍然控制新产品市场,并开始向发展中国家出口该种产品。

由于美国与其他发达国家在该种产品生产上的技术差距逐步缩短,美国向其他发达国家的出口量下降。

第三阶段,美国逐渐丧失在该种产品上的技术优势,美国的出口大幅度下降;其他发达国家开始成为新产品的主要出口国,逐渐在第三国市场取代了美国产品。

第四阶段,其他发达国家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美国成为该种产品的净进口国。

发展中国家也逐步掌握该种产品的生产技术,开始生产和销售。

这一产品已不是美国的“创新产品”,其生命周期在美国结束。

而美国在第二、第三阶段时,已经开始其他新产品的创新和生产了。

不同类型的国家,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上的比较优势不一样,而比较优势的不一样,又是与新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中产品的要素密集型联系在一起的。

像美国那样工业比较先进、技术力量相当雄厚、国内市场广阔、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生产技术知识密集型产品具有比较优势;其他发达国家资本丰富、且拥有相对丰富的科学和工程实践经验,在产品技术扩散并日趋成熟的阶段具有比较优势;发展中国家有相对丰富的不熟练劳动,弥补了相对缺乏的资金存量不足的问题,因此在产品技术已经标准化的生产阶段具有比较优势。

小资料(说明了什么)

中国电器走向世界、美国自行车远足中国,美国人在1878年建立了第一家生产自行车的工厂,一百多年来,美国一直生产并出口自行车,随着本国劳动成本上升,美国逐渐放弃了自行车生产,1999年,美国最大的自行车制造商赫非公司决定关闭在美国的最后两家自行车厂,把生产转移到中国内地6家工厂,中国台湾与墨西哥各一家工厂。

中国家用电器正从进口转为出口,在国内外,我国生产的中低端的电视机、微波炉已占有极大的市场份额。

六、新贸易理论

1.产生背景

✍?

?

?

?

?

?

1985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Paul.Krugman在《市场结构与对外贸易》中提出

2.?

?

?

?

主要观点

3.?

?

?

?

在较大的规模经济(即必须达到一定生产规模,才能分摊固定成本,从而赢利)的存在意味着世界市场只能支持少数几家公司赢利的行业里,一个国家可能会因为它的公司能获得先发优势而在该行业的某些产品的出口中处于主导地位

4.?

?

?

?

在某些情况下,各国之所以专门生产和出口某些产品并不是因为要素禀赋的不同,而是因为在某些行业,世界市场只能支持数量有限的公司的存在(如商用飞机行业)。

在这些行业里,首先进入市场的公司会建立起一种后来者难以动摇的竞争优势,即先发优势(First-moveradvantages)

5.?

?

?

?

先发优势指能最终促使一个公司成为某个行业先行者的经济和战略优势

6.?

?

?

?

运气、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意识对公司获得先发优势起重要作用

7.?

?

?

?

为政府干预和战略性贸易政策提供了论据

七、国家竞争优势理论--“金刚石”理论

✍?

?

?

?

?

?

1990年哈佛商学院M.Porter在《TheCompetitiveAdvantageofNations》中提出

✍?

?

?

?

?

?

一个国家的内部竞争环境由四大因素形成,它们可以促进或阻碍竞争优势的创建

✍?

?

?

?

?

?

四大因素是:

要素禀赋、需求状况、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以及公司的策略、结构和竞争

✍?

?

?

?

?

?

公司最有可能在金刚石条件最为有利的行业或行业部门中取得成功。

如:

日本汽车工业、瑞士精密仪器和药品、德国和美国的化工业

✍?

?

?

?

?

?

政府采用不同的政策可以改善或损害国家优势

1.要素禀赋

✍?

?

?

?

?

?

是指一国在生产要素方面所处的地位,包括基础要素和高级要素

✍?

?

?

?

?

?

基础要素:

自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人口

✍?

?

?

?

?

?

高级要素:

通信设施、掌握高级术的熟练劳动力、科研设施和技术诀窍

✍?

?

?

?

?

?

高级要素是个人、公司和政府投资的结果,其对竞争优势最重要

✍?

?

?

?

?

?

基础要素处于劣势的压力往往使该国家在高级要素上进行投资

2.需求状况

✍?

?

?

?

?

?

是指国内市场对该行业的产品或服务的需求特点

✍?

?

?

?

?

?

国内需求的特点对于国内产品特征的形成、促进创新及质量提高尤为重要

✍?

?

?

?

?

?

一个国家的消费者精明而挑剔,则这个国家的公司能够获得竞争优势

✍?

?

?

?

?

?

如:

日本的照相机购买者十分精明;芬兰的Nokia和瑞典的Erison手机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得宜于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消费者对此领域的产品要求高

3.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

✍?

?

?

?

?

?

是指国内是否具备有国际竞争力的供货行业和相关产业。

✍?

?

?

?

?

?

相关产业或辅助产业对高级生产要素的投入所产生的效益可以波及到另一产业,从而帮助该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确定竞争地位。

例如:

美国在半导体工业的领先地位为其在PC和其他技术先进的电子产品方面的成功提供了基础;瑞士在制药业方面的成功与其过去染料工业的国际性成功密切相关

✍?

?

?

?

?

?

一国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力的成功产业一般是由很多相关产业组成的一个产业群,如德国的纺织服装业包括高质量的棉花业、合成纤维业、纺织机针制造业和一系列纺织机械制造业

4.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

✍?

?

?

?

?

?

指有关公司的创立、组织和管理的规定以及国内的竞争状况。

✍?

?

?

?

?

?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管理观念”,这些观念对建立国家竞争优势有影响

在某个行业里,国内竞争的激烈程度与国家竞争优势的创立和保持密切相关。

如Noki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