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必备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精品试题解析专题6语言运用之二扩展语句压缩语段.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959310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试必备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精品试题解析专题6语言运用之二扩展语句压缩语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考试必备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精品试题解析专题6语言运用之二扩展语句压缩语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考试必备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精品试题解析专题6语言运用之二扩展语句压缩语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考试必备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精品试题解析专题6语言运用之二扩展语句压缩语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考试必备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精品试题解析专题6语言运用之二扩展语句压缩语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考试必备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精品试题解析专题6语言运用之二扩展语句压缩语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考试必备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精品试题解析专题6语言运用之二扩展语句压缩语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考试必备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精品试题解析专题6语言运用之二扩展语句压缩语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考试必备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精品试题解析专题6语言运用之二扩展语句压缩语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考试必备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精品试题解析专题6语言运用之二扩展语句压缩语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考试必备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精品试题解析专题6语言运用之二扩展语句压缩语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考试必备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精品试题解析专题6语言运用之二扩展语句压缩语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考试必备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精品试题解析专题6语言运用之二扩展语句压缩语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考试必备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精品试题解析专题6语言运用之二扩展语句压缩语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考试必备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精品试题解析专题6语言运用之二扩展语句压缩语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考试必备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精品试题解析专题6语言运用之二扩展语句压缩语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考试必备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精品试题解析专题6语言运用之二扩展语句压缩语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考试必备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精品试题解析专题6语言运用之二扩展语句压缩语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试必备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精品试题解析专题6语言运用之二扩展语句压缩语段.docx

《考试必备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精品试题解析专题6语言运用之二扩展语句压缩语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试必备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精品试题解析专题6语言运用之二扩展语句压缩语段.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考试必备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精品试题解析专题6语言运用之二扩展语句压缩语段.docx

考试必备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精品试题解析专题6语言运用之二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专题六】语言运用之二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考纲解读】

年“考试大纲”要求: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能力等级为E,表达应用。

“扩展语句”是指考生按照命题者所设定的情景或要求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将给出的语言材料发散、扩展为符合考查要求的一句或几句话的题。

“扩展语句”的命题形式主要有:

(1)依照给定词语,连词扩充成句;

(2)给出话题,丰富式或给出概括句,展开式;(3)给出主干,扩写式;(4)给出语句,续写或补写式;(5)依照情境要求,拟写广告词、标语、宣传口号、过渡语等。

“压缩语段”是指考生按照命题者所给出的语言文字或图表数据等材料,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材料中相关的信息进行筛选、提取,最后概括归纳为符合命题要求的语言表达的高考题型。

“压缩语段”常考题型主要有:

(1)整合提供的信息给概念下定义;

(2)概括语段的内容要点;(3)填充式概括(含总起句、总结句、评价句、过渡句等);(4)新闻概写(含拟写一句话新闻、拟写标题、拟写导语、压缩主体、拟写结束语);(5)提取关键词;(6)图文转换。

【高考体验】

1*(年江苏卷)下面这段文字的结论是从哪些方面推导出来的?

请简要概括,不要超过15个字。

(4分)

我国大陆海区处于宽广的大陆架上,海底地形平缓,近海水深大都在200米以内,相对较浅。

从地质构造上看,只有营口——郯城——庐江大断裂纵贯渤海,其余沿海地区很少有大断裂层和断裂带,也很少有岛弧和海沟。

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两千年来,我国仅发生过10次地震海啸。

因此,即使我国大陆海区发生较强的地震,一般也不会引起海底地壳大面积的垂直升降变化,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较小。

解析:

本题为概括题,要先找出概括的区域——“我国大陆海区……10次地震海啸”,再根据所配分值划分层次,即这一区域从哪几方面陈述的,然后选择最为精当的概括词或短语作答。

“我国大陆海区处于宽广的大陆架上,海底地形平缓,||近海水深大都在200米以内,相对较浅。

||从地质构造上看,只有营口——郯城——庐江大断裂纵贯渤海,其余沿海地区很少有大断裂层和断裂带,也很少有岛弧和海沟。

||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两千年来,我国仅发生过10次地震海啸。

||因此,即使我国大陆海区发生较强的地震,一般也不会引起海底地壳大面积的垂直升降变化,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较小。

”(划横线的句子为结论)

参考答案:

①地形;②水深;③构造;④历史。

2*(年天津卷)请从以下7个词语中任选4个,写一段话,要求语意完整合乎情理,不超过48字,(4分)

给力雷人粉丝妙趣横生山重水复美不胜收怡然自得

解析:

用上四个词语,语意要完整,句子通顺,意思表达清楚,一定要有文采。

抓住主题词,突出重点,有景有情,生动形象。

答案:

辣妈点点雷人模仿秀相当给力,嘉宾毕福剑的评点妙趣横生,搞笑功力有增无减,令众多现场粉丝捧腹连连。

3*(年陕西卷)把下面这个长句改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5分)

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维克多•雨果为建立法国文学创作者的著作权保护机构——法国文学家协会所做的工作,为促成制定保护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的国际公约——伯尔尼公约做出的杰出贡献有了更深的了解。

解析:

抓住句子主干并单列为一个分句,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句中的定语或状语。

注意使用“润滑剂”——介词、副词和关联词。

长句变短句要抓住最难于理解的成分,使变后的文段语序合理,意思明了,前后通顺。

答案:

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维克多·雨果有了更深的了解。

他在著作权保护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促成了法国文学创作者的著作权保护机构——法国文学家协会的建立,促成了保护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的国际公约——伯尔尼公约的制定。

4*(年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某翻译家在《文艺报》上撰文指出:

有人说中国人称自己的国家为“中国”,表示自己是坐镇在世界中央的天朝,说明中国人自傲。

但从国名的中文翻译来看,译名却能够表达中国人的感情。

例如,“英国”为什么不译作“阴国”?

“美国”不译作“紊国”?

“德国”为什么不译作“歹国”?

这是因为中国人要从同音字中选出具有最美好含义的字来命名这些国家。

用什么字呢?

用“英雄”的“英”、“美丽”的“美”、“道德”的“德”、“法律”的“法”、“芬芳”的“芬”、“祥瑞”的“瑞”……而外国,比如英国,用英文译别国的国名,只用音译,译名中不含有褒贬意义。

(1)请用一句话概括该翻译家的观点。

(3分)

答:

解析:

对本题的解答要把握住该段文字的核心内容,即中文翻译较外文翻译更能表达美好的感情。

答题时要强调中文翻译的感情色彩优势。

另外,压缩语段时要注意句子结构的完整,不要把句子写成短语。

答案:

对别国国名的翻译,中文能表达美好的感情,而外文不能。

(2)请简要阐述你对上述材料的看法。

(150字左右)(7分)

答:

解析:

此类题要求

考生能够联系时代,透过现象看本质,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能针对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做简要阐述。

为什么中文翻译外国名都选用具有美好含义的译名,这是问题的核心,它体现的究竟是一个民族怎样的品格与智慧。

围绕这个核心问题进一步挖掘隐含在背后的民族文化,从中文翻译外国国名的内容与形式出发,考生不难写出内容充实,思想深刻的观点与看法。

答案:

示例1,国名的中文翻译,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德。

一、这表现了中国人的善良:

中国人使用具有美好含义的译名,表达了对外国人民的祝福;二、这体现了中国人的兼容思想:

中国人带着自信心去欣赏并接受他国的优秀文化;三、这体现了中国人的平等思想:

在选用具有美好含义的字来

翻译国名时,中国人民对大国和小国、强国和弱国,都一视同仁。

示例2,国名的中文翻译,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在翻译他国国名时,中国人从同音字中选用具有褒义的字,而避免使用带有贬义的字。

通过国名翻译这一独特方式,我们不仅传达了对他国的善意和尊重,也向世界宣示了表意的中国文字古老而常新的独特魅力,这说明,国名的中文译名既体现了中文的优势,也体现了翻译的巧妙。

5*(年安徽卷)下面一段文字后的四个选项中,能准确概括文字内容的一项是(3分)

琴声渐起。

我仿佛看见一滴滴饱满的水珠儿洒落在含苞待放的桃花上,又恋恋不舍地挂着丝儿似的落下来,犹如一个活泼的小精灵。

这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它裹挟者泥沙、卵石,翻滚着向前奔去,撞击着河岸,向阻挡它的一切势力发起猛烈冲击。

那河上还有勇敢的艄公,正在与恶浪搏斗。

一阵清风穿过树林,一粒沙子从屋檐上滚落,掉在门前那口空水缸里,清脆悦耳,回音似璧。

琴声欲止,似一朵烟花静静地绽放。

A*琴音似水B*琴音遐想C*琴声悠扬D*琴声如风

解析:

本题是要求概括语段内容,从语段的内容看:

“琴声渐起。

我仿佛看见……”,很显然,后面对琴声的描写都是作者的想象,所以B项最准确。

答案:

B

【考点精析】

“扩展语句”是指考生按照命题者所设定的情景或要求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将给出的语言材料发散、扩展为符合考查要求的一句或几句话的题。

“压缩语段”是指考生按照命题者所给出的语言文字或图表数据等材料,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材料中相关的信息进行筛选、提取,最后概括归纳为符合命题要求的语言表达的高考题型。

扩展语句命题规律:

随着考试改革,扩展语句出现了更为丰富的形式,有的只给出话题,或给出中心句,或给出象征性的情景,要求进行更具体丰富生动形象明白的扩展。

本考点,年有5个省份直接命题,整体来看,可能会有扩展的态势。

压缩语段命题规律:

此考点的考查方式较多,如概括主要内容,拟写一句话新闻或标题,拟写导语,给概念下定义等。

这类试题一般与社会生活结合比较紧密,反映了学以致用的原则;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信息量大,对信息准确、全面的提取与概括更显重要。

在命题上,压缩语段综合考查了理解、分析、筛选、概括、语言表达等项能力,也有较好的区分度,是近年高考考查的一项重点。

【方法指津】

一、语句扩展的具体方法

1*添枝加叶法:

就是给句子主干分别添加限制或修饰性的词语(定语、状语、补语),使之形象丰富的一种方法。

如:

鼓声传到远方

——鼓声像溪水,像暴雨,像白云,淌过草地,掠过村庄,飘过山岗,一直流到远方。

(综合扩展)

2*拆分组合法:

就是把所给信息按照要求拆分后再加以改造组合,使之完美的一种扩展方法。

例:

把杜甫的《漫成一首》中的第一句“江月去人只数尺”扩展成内容丰富的一段文字。

可以按“月形”、“月色”、“月光”、“月神”进行扩展。

扩展:

一轮明月倒挂在江中,宛如一只银盘……………………………………(月形)

很白色的光芒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江面上……………………………(月色)

时而,微风轻拂江水,泛起涟漪丝丝,清波和着银光悠悠飘散,又缓缓聚拢…………(月光)

那银盘飘忽,好似一嶷睡莲不胜凉风的娇羞,盈盈一水间,即便在眼前,却只能欣赏,不能把玩。

……………(月神)

3*巧用修辞法:

就是根据原句,巧用修辞方法,使语言更趋完美的一种方法。

例:

把“春草嫩绿夏草青”扩展成内容丰富的一段文字。

扩展:

春草冒出尖尖的脑袋,似针似线,点缀着初春的大地;脚下是绿油油的一大片草地,向远方延伸,仿佛一幅碧绿的画卷,舒展在游人的前方。

二、压缩语段涉及的主要题型和解题方法

1*拟题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

①对消息标题的写作要求应为一句话,要有极强的概括性,包含的最重要的信息是所给语言材料的陈述主体和事件。

②分析语段,筛选信息。

③连词成句,注意不要超过规定字数。

2*压缩到xx字和拟导语——时间+地点+主体+主体特征+目的及意义

①为消息写导语,在量上最好是一句话;在质上应尽量包含时间、地点、主体、事件特征、原因、结果等。

②按“时间+地点+主体+主体特征+目的及意义”的顺序连词成

句。

3*新闻点评

①要会读新闻,也就是考生要能够准确把握提供的新闻材料的实质,概括出材料的

主要内容,为点评做准备。

②要注意点评语句简明扼要,点评内容是非分明,一语中的,立场鲜明。

③要注意点评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从新闻材料的实际出发,以理服人,不可凭空漫说。

④注意点评语言的生动形象,尽可能给人耳目一新、新颖别致而又不失文采的感觉。

4*下定义——格式:

被定义概念=(是)种差(事物本质特征)+属概念

①审题干,明确所给语句或语段的本质特征及字数等要求。

②分析所给语段,删除无用信息,确定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本质特征。

下定义需要剔除的信息:

a*重复信息;b*比较信息;c*原因、背景信息;d*描写信息;e*影响、意义、作用信息;f*举例信息。

③按照格式,将重要信息连词成句,调整字数,不要超过规定字数。

5*提取关键词

技法一:

三步解题法

①明确陈述的对象或主要事件或议论的中心观点。

②明确与主概念相对应的谓语动词或总结性的词语。

③选定后,可将几个词语稍稍连缀,如能大体表达出文段的主要内容,即可敲定。

技法二:

先概括再提取

提取关键词之前,先概括语段内容,在进行提取,抓住主要信息就能找出关键词。

6*语段要点概括

①说明类语段——层次切分法

说明类语段往往层次清晰,结构分明。

因此,在压缩语段时为确保全面,不遗漏要点,要运用“层次切分法”,把语段的层次划清后,提炼各层次的要点,然后各要点相加,最后进行比较整理,使之符合题干的要求即可。

②议论性语段——关键语句突破法

对议论性的语段压缩必须运用“关键语句突破法”,如有中心句即是语段的主要内容;如果没有中心句,就必须找出对语段内容起概括作用的关键句,再进行“翻新改造”就可以了。

③描写类压缩——舍偏取正法

对于描写类语段压缩,首先要弄清描写的对象,然后运用“舍偏取正法”从句法和语法两个角度对语段进行分析,保留一些关键性的句子或词语,舍弃一些修饰、限制或补充性的句子或词语。

对于写景的语段来说,一些时令(间)、地点、方位等状语和对事物本身描绘性的定语都属于舍弃的东西。

④定向压缩

紧扣要求,与要求有关的才是主要信息。

这样压缩的要点和原段的要点没有必然联系。

这样题目正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7*图表类压缩

(1)解说图标类——填充式补写:

结合上下文抓重点词,找出侧重点——分析图表,得到应写信息——概括整合,流畅表达。

①抓重点词,找侧重点。

题干给定了字数限制,应注意。

②分析图表,得到应写信息,阅读图表,进行语句整合。

(2)分析图表类——结论式解说——结果+意义

“结论”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是比较数字后得出的结果,二是调查的目的或调查得出的结果所代表的意义。

这两个方面都是图表解说时的要点,不可遗漏。

(3)图标漫画类

图标题解答要点:

①充分利用提干中的有效信息,确定图标的主题。

②展开联想和想象,全面解读画面内容。

③运用发散思维,不要局限于一种含义的理解。

④注意文字表述的条理性。

漫画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

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方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以取得讽刺或歌颂的效果。

解答漫画题,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认真看图,这是解答好漫画题的前提条件;二是读懂寓意(即审题),这是解答漫画简答题的关键所在;三是准确找出题中的有用信息,这是解答好漫画题的基础。

【答题技巧】

扩展句子就是把简练的短句加以延伸,变成较复杂,修饰词较多,说明较细,句子成份较多的语句。

扩展后语句一定要通顺,有条理,合乎逻辑,与原来的短句的本意相符合。

怎样扩展语句,我们一般采取三步走的策略:

第一步,明晰题意。

就是我们说的审题,看看题目是否有提出具体的要求。

题目常常会提出这样的要求:

(1)用某种修辞方式或表达方式扩展;

(2)扩展的内容重点;(3)要求扩展后的字数。

例:

“晓斌病了,老师和同学们都来看望他。

”请扩展这句话的后半句,用描写的表达方式,扩展后不少于100字。

解题:

我们注意这个题目给我们的信息:

(1)扩展的内容重点:

“老师和同学们都来看望他。

”要扩展的这句话,证明“晓斌病了”在扩展句中可以保持原状。

(2)用描写的表达方式。

这是对扩展的方式的要求,证明在扩展过程中,我们要使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可以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等来扩展;(3)不少于100字,这是对字数的明确要求,必须达到这个字数要求。

第二步,添枝加叶。

这就是正式展开扩展。

用添枝加叶这个词语再恰当不过,因为原句已经把主旨意思告诉我们了,怎样添枝加叶,我们有四种方法:

1*改头换面法

所谓“佛靠金装,人靠衣裳”,对于句子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未经扩展的句子是简陋的,上不了台面的,我们可以加以包装,让其改头换面。

包装要走几步:

首先,靓衣着身。

这一步,加修饰成分或表达手法。

把原本干瘪的主干加上简单的定语、状语。

其次,环佩琳琅。

这一步,加修

辞手法。

用修辞手法把原本平实的句子变得生动。

再次,涂脂抹粉。

这一步,加表现方式。

例:

请扩展“她笑了”,使其更加生动。

第一步,加修饰成分。

变成“她含着泪笑了。

第二步,加修辞手法。

变成“她含着泪笑了,像一朵带露的玫瑰,像钻出云雾的月牙。

第三步,加表现手法。

变成“她含着泪笑了,像一朵带露的玫瑰,像钻出云雾的月牙。

花儿因她的笑变得更加灿烂,月儿因她的笑而变得更加娇媚。

”用烘托的手法烘托出她的笑的迷人。

2*表达润色法

一般扩展前的句子是很单薄的,可能只是一个简单的主谓结构,看不出感情色彩,只是单纯的陈述,如果在标题中对于语句的表达方式没有具体的要求的话,我们可以考虑用表达方式来润色原本没有感情的简单陈述句。

同学们应该知道表达方式有五种:

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例:

将“燕子飞翔”扩展。

①用记叙的方式扩展。

(其特点是,介绍事物的概况,无细节描写。

例:

在风雨到来之前,天气闷热,觅食的燕子,一边欢快地叫着,一边在低空飞翔着。

②用描写的方式扩展。

(其特点是,能反映出事物具体情形,如形、声、色、动态等。

例:

天空像罩着厚重的灰幔,树叶无精打采地垂着头。

这时,一只只燕子一下子似流星掠过地面,一下子又箭一般射上天空,欢快地叫着,飞翔着。

③用议论的方式扩展。

(其特点是,语句中有观点,有分析判断。

例:

物竟天择,适者生存。

在暴风雨来临前的闷热时刻,一切生灵都热得难挨,可燕子却欢快地叫着,飞翔着。

④用说明方式扩展。

(其特点是,用平实的语言介绍情况。

例:

潮湿闷热的夏季,暴风雨到来之前,有翅目昆虫多在低空活动,这时是燕子觅食的最好时机,因而燕子也多在低空飞翔。

⑤用抒情方式扩展:

(其特点是,语句中包含有较强烈的感情。

例:

那白色的肚皮,昭示着燕子的高洁;那长长的翅膀,显示着燕子搏击的力量,让我们忧郁的灵魂也随着欢快的燕子飞翔吧。

由此可见,不同的表达方式的使用可以使原本平板的句子变得摇曳多姿,因此,我们在扩展语句时,除了使用修辞之外,还要多注意表达方式的化用。

3*镜头特写法。

扩展前的句子只是一个大概的宏观的远景,要把一个一秒钟的镜头变成一分钟,我们需要对这个场景进行镜头特写,慢慢推进,俯拍、侧拍、仰拍。

针对一些情景性较强的简单陈述句,我们可以采用镜头特写法,在自己的脑海里构想那幅情景,然后把每一个你可以想到的角落描写出来。

例:

根据下面两种情景,以“下雨”为中心,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40字。

情景一:

春天野外下雨

情景二:

夏天校园下雨

参考:

情景一:

如丝的细雨飘飘洒洒,如轻纱,如薄雾,远处的绵绵山峦,近处的漠漠田野,都笼罩在这一片茫茫的春雨中。

情景二:

天黑得像夜晚,教室里闷得如同蒸笼一般。

突然,一阵惊雷响起,随着雷声,豆大的雨点泼洒下来。

雨越下越大,越下越急,像是天河突然决口。

不一会,整个校园就成了茫茫的一片湖泊了。

这两个情景的描写都采用了镜头特写法,同学们看出了扩展后的句子,从视觉、听觉上加以特写,使人身临其境。

4*选择扩展法

所谓选择扩展法,就是说我们没有必要对原来句子中的每一个部分进行扩展,而只是针对其中的一部分进行几种扩展,可以只是对主语,或者对谓语,或者对宾语进行扩展。

例如:

将“煤烟钻进窗户”扩展成更丰富的单句。

(1)扩展主语:

几根烟囱中逃窜出来的张扬肆虐的煤烟钻进了窗户。

(2)扩展谓语:

煤烟从几根烟囱中逃窜出来后,张扬肆虐地钻进了窗户。

(3)扩展宾语:

煤烟钻进窗户后迅速肆虐地在室内弥漫开来。

第三步,回头检验

检验这一步不可以忽视,我们写完之后要注意,我们扩展后要表达的意思是不是还是原文的那个意思,或者我们偏离了太多,如果偏离了太多,就要注意进行调整,扩展语句是一个具有开放性,同时也具有限制性的题目,两者皆不可忽视。

【跟踪训练】

1*根据以下规定的情境,以“免疫力”为中心,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40字左右。

情境一:

身体健康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境二:

社会影响方

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试题对答案在内容上有两大项要求:

①是“身体健康方面”,②是“社会影响方面”,答案要结合这一要求,符合规定的情境,体现出二者的差别。

此类试题出现失分的情况主要在于,语言表达能力不强,语句组织不合理,或语句连贯性不够。

参考答案:

情景一:

例1,给新生婴儿注射疫苗,是增强婴儿免疫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此种方法早已在全社会得到推广。

例2,免疫力是一个人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如果有较强的免疫力,他就可能抵抗外界多种病菌的侵入。

情景二:

例1,在社会的发展中,人们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来自外界的各种思想的影响,因此,提高免疫力是在社会这个土壤上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例2,一个人不能总是把自己的过错归结为受到外界的不良作风的影响,你自己应有的免疫力哪里去了?

2*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学校拟编辑出版诗歌征文集。

现有两个备选书名《献给母亲的歌》和《山河岁月欢乐颂》,你喜欢哪一个?

请写下你喜欢的书名并说明理由。

我喜欢的书名:

《》

理由:

解析:

本题考查扩展语句和语言的简明,这种推荐词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考题。

考生要善于根据书名推断出其主要内容,然后用一句简明的话进行推荐。

答案示例1:

我喜欢的书名:

《献给母亲的歌》

理由:

把祖国比喻为母亲,给母亲献歌,表达了对祖国母亲的深爱,直抒胸臆,情真意切。

答案示例2:

我喜欢的书名:

《山河岁月欢乐颂》

理由:

山河是祖国的代表,岁月是祖国的历程,欢乐颂是我们赞美祖国的共同心声。

3*根据上下文,扩写画横线的语句,扩写的部分要能突出语段的表意重点。

伴着夕阳的余辉,我和老作家下山了。

回到了①那棵海棠树下。

老作家告诉我,春天这棵树开花,②秋天这棵树结果。

你要来的是时候,就会亲眼看到。

③看着他的神情,我想到,这棵树不正是他的写照吗?

他已写出16部长篇小说,100余部中篇小说,可以说是硕果累累、著作等身了。

解析:

解这道题,也要首先弄清“根据什么”,应该想想文段为什么要说“看着他的神情,我想到,这棵树不正是他的写照吗?

他已写出16部长篇小说,100余部中篇小说,可以说是硕果累累、著作等身了”。

把握这句话就是扩写的根据,由此可知“应该说什么”,才能“突出语段的表意重点”。

参考答案:

①回到了那棵他年年月月用汗水浇灌的海棠树下

②秋天这棵树结满一串串又红又圆的海棠果

③看着他望

着枝繁叶茂的海棠树的满足神情

4*下图有三个板块,请先用一句话对三个板块的内容作整体概括,再各用一句话作分别概括。

整体概括(18字以内):

分别概括(每句12字以内):

解析:

本题读图没有难度,只要对画面的三个板块上文字作概括,其实就是一个压缩题,只不过把文字放到一张图片上而已。

答案:

整体概括:

我省多方面加强维护农民工权益工作。

分别概括:

①清查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

②扩大农民工保险范围。

③关心农民工子女教育。

5*为下面的报道拟一条标题。

(不超过12个字)

近日,新会市博物馆展出了一件特殊的文物“木美人”。

这是画在一副木质门板上的油画,画的是两个与真人一般大小、身着汉式服饰的西洋美女。

研究者初步认为,这幅“木美人”是我国最早的油画作品,其艺术性不逊于意大利著名油画家达•芬奇的杰作《蒙娜丽莎》。

据说,这副“木美人”门板,是明朝时一位新会籍人从福建带回来的。

木门所

属的屋子因失火而烧毁,画有美联社人的门板是屋子里唯一没有被烧毁的东西,距今至少有500多年的历史。

这幅画究竟是何人何时所作?

为何画中女子身着汉人服装,面部却有明显的西洋人特征?

这些题至今还不清楚。

解析:

为报道拟一条标题,实际上是要求概括出报道内容的核心。

这则报道介绍了油画“木美人”及其由来,评述其艺术价值,核心是文末提出的两个问题“至今还不清楚”。

依据这样的分析便可拟出这样的答案。

参考答案:

中国的《蒙娜丽沙》(或“木美人”之迷)

6*从下列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为“心理咨询”下定义。

①心理咨询是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活动

②这种活动必须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来妥善处理各种心理问题

③这种活动通过言语、文字或其他信息传播媒

介来达到咨询目的

答: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的能力,“扩展语句”考查的是扩充、丰富语言信息的能力。

扩展语句,就是将几个词语或者短句,扩充为一个比较长的语句或者语段。

这里要求考生根据试题的限制或暗示,展开联想,添枝加叶。

本道题考查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整合和变换句式的能力,既要求考生能够从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并进行整合,为“心理咨询”下定义;同时,又要求考生利用一个长句对主体对象“心理咨询”进行下定义。

作答时,考生需要从三个短句中选择一个句子来作为主体句,然后再抽取出其它两句中的必要信息,将其作为主体句的句子成分,最终形成一个句子长、成分多的长句。

参考答案:

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