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第十章.ppt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0960265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PPTX 页数:16 大小:1.8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第十章.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第十章.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第十章.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第十章.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第十章.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第十章.ppt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第十章.ppt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第十章.ppt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第十章.ppt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第十章.ppt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第十章.ppt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第十章.ppt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第十章.ppt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第十章.ppt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第十章.ppt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第十章.ppt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第十章.pptx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第十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第十章.ppt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第十章.pptx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主讲人:

赵明,目录,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方法,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第一节: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一、资产管理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前,商业银行强调资产管理资产管理理论认为,银行资金来源的规模和结构是银行自身无法控制的,而资金运用的规模和结构则是可控的,银行应该主要通过对资产规模、结构和层次的管理来保持适当的流动性,实现其经营管理目标。

资产管理理论经历了商业贷款理论、资产转移理论和预期收入理论三个阶段。

1、商业贷款理论,1.内容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流动性很强的活期存款,因此其资产业务应主要集中于短期自偿性贷款,以保持与资金来源高度流动性相适应的资产的高度流动性。

短期自偿性贷款主要指短期的工、商业流动资金贷款。

这种理论也被称作为自动清偿理论和“真实票据论”(Real-BillTheory)。

2.背景商业性贷款理论产生于商业银行发展的初期,当时企业的资金需求比较小,主要依靠自有资本经营,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以商业周转性流动资金为主。

此外,由于金融机构管理水平较低,还没有作为最后贷款人角色的中央银行在商业银行发生清偿危机时给予救助,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者更强调维持银行的流动性,并不惜以牺牲部分盈利性为代价。

3.评价这一理论没有考虑贷款需求的多样化这一理论设有认识到存款的相对稳定性,即在活期存款的存取之间,总会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资金余额可用于发放长期贷款,而是将银行资产过多地集中于盈利性很差的短期自偿性贷款上这一理论没有考虑贷款清偿的外部条件,即在经济衰退时期,即便是有真实票据做抵押的商业性贷款,也会出现缺乏偿还性的情况,从而增加了银行的信贷风险,2、资产转移理论,1.内容该理论认为银行流动性强弱取决于其资产的迅速变现能力,因此保持资产流动性的最好方法是持有可转换的资产2.背景该理论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金融市场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3.评价该理论沿袭了商业性贷款理论应保持高度流动性的主张,但突破了商业性贷款理论银行资金运用的狭窄局限,扩大了银行资产运用的范围,是银行经营管理理念的一大进步。

但该理论也存在不足,一旦出现经济萧条,有价证券大量抛售引起价格下跌,会引起银行资产的巨额损失;当所有银行都因需要资金而出售生利资产时,可能会出现出售困难。

3、预期收入理论,1.内容该理论认为,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取决于借款人的预期收入,而不是贷款期限的长短。

如果将来收入没有保证,即使是短期贷款也可能发生坏账或到期不能收回的风险;如果将来的收入有保证,即便是长期放款,仍可以按期收回,保证其流动性。

只要预期收入有保证,商业银行不仅可以发放短期商业性贷款,还可以发放中长期贷款和非生产性消费贷款。

2.背景预期收入理论产生于第二次大战以后,当时,西方国家的经济已逐渐从战争中复苏起来,开始高速发展。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对资金需求的多样化,不仅需要短期资金,而且又产生了对固定资产投资和设备更新等中长期资金的需求。

同时,货币金融领域竞争的加剧,也使商业银行迫切地需要开拓新的业务领域。

3.评价预期收入理论深化了对贷款清偿的认识,指出贷款清偿的来源是借款人的预期收入,找到了银行资产流动的经济动因,要求银行的资产与预期收入直接挂钩,克服了商业性贷款理论的缺陷。

该理论促成了贷款形式的多样化,拓宽了银行的业务范围。

预期收入理论的不足之处在于借款人的预期收入难以把握,一旦客观经济条件发生变化或债务人资信状况发生较大变化,将导致贷款偿还能力下降。

4、资产结构理论,资产结构理论又称为资产选择理论,由詹姆斯和肯尼斯倡导,5、超货币供给理论,Loremipsumdolorsitamet,consecteturadipisicingelit,seddoeiusmodtemporincididuntutlaboreetdoloremagnaaliqua.Utenimadminimveniam,quisnostrudexercitationullamcolaborisnisiutaliquipexeacommodoconsequat.,二、负债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盛行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西方商业银行。

这种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购入资金的方式来保持银行流动性,从而增加资产,增加银行的收益。

负债管理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金融业的激烈竞争金融管制和货币市场利率不断攀升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创新金融工具的出现存款保险制度建立与发展,激发银行冒险精神负债管理理论的影响负债管理理论使银行的流动性和盈利性矛盾得到协调;使银行在管理手段上有了质的变化,可以根据资产的需要来调整负债的规模和结构;增强了银行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提高了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负债管理增加了银行的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负债管理理论,1.存款理论2.购买理论3.销售理论,三、资产负债综合管理,1.背景20世纪70年代后期,伴随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各种新型金融工具和交易方式以各种形式抬高资金价格,市场利率大幅上升,使得负债管理成本和增加银行经营风险等方面的缺陷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单纯的负债管理已经不能满足银行经营管理的需要。

同时,随着西方各国银行管制的放松和金融自由化浪潮的涌现,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主动融资的权力增加,吸收存款的压力减少,这一切使商业银行由单纯的负债管理转向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2.内容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单靠资产管理或单靠负债管理都难以形成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均衡。

银行只有根据经济金融形式变化,通过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的共同调整,才能实现银行经营目标的要求。

3.评价该理论既吸收了资产管理理论和负债管理理论的精华,又克服了其缺陷,从资产、负债平衡的角度去协调银行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之间的矛盾,使银行经营管理更为科学。

四、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主张银行应从正统的负债和资产业务以外去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如期货、期权等多种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开辟新的盈利源泉。

该理论还提倡将原本资产负债表内的业务转化为表外业务该理论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银行应发挥其强大的金融信息服务功能,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大力开展以信息处理为核心的服务业务。

第二节、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方法,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一般原理1.规模对称原理2.结构对称原理3.速度对称原理4.资产分散原理5目标互补原理,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主要办法,一.资金集中法二.资金分配法三.差额管理法1.利率差额管理法2.期限差额管理法四.线性规划法,第三节、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一、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概述及意义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对银行的资产和负债规定一系列的比例,从而实现对银行资产控制的一种方式。

消除和减少风险的一种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方法。

银行通过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使银行资产实现合理增长,达到稳健经营,消除和减少风险的目的。

资产负债比例不能狭义的理解为银行资产与其负债的比例,它是综合反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战略目标和工作策略的比例指标体系,同时,其中一些资产负债指标也是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监管商业银行运营的核心内容,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与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关系,

(一)、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与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区别1.管理目标不同2.管理内容不同3.管理手段不同4.管理层次不同

(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与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联系1.资产负债综合管理是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基础2.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资产综合管理都是以“三性”为经营原则,三、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指标体系,资本充足率(风险资本率)=资本期末总额/风险加权资本期末总额;资本率=资本期末总额/资产期末总额;杠杆比率=资产期末总额/资本期末总额;存贷款比率=各项贷款期末余额/各项存款期末余额;流动性资产与流动性负债比率=流动性资产期末余额/流动性负债期末余额;中长期贷款与定期存款比率=中长期贷款期末余额/定期存款;期末余额呆账准备金与贷款比率=呆账准备金净额/各项贷款期末余额。

反映资产结构的比例各项贷款与总资产比率=各项贷款期末余额/资产期末余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