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健康教案记录20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964973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健康教案记录2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大班健康教案记录2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大班健康教案记录2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大班健康教案记录2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大班健康教案记录2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大班健康教案记录20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大班健康教案记录20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大班健康教案记录20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大班健康教案记录20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大班健康教案记录20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大班健康教案记录20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大班健康教案记录20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大班健康教案记录20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大班健康教案记录20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大班健康教案记录20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大班健康教案记录20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大班健康教案记录20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大班健康教案记录20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大班健康教案记录20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大班健康教案记录20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班健康教案记录20篇.docx

《大班健康教案记录2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健康教案记录20篇.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班健康教案记录20篇.docx

大班健康教案记录20篇

大班健康教案记录20篇

《大班健康教案记录20篇》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健康教案记录20篇!

(1)大班健康公开课教案《牙齿的秘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各个牙齿的名称,了解牙齿的结构功能及生长特点。

  2、教给幼儿正确的刷牙方法,并知道怎样保护牙齿。

  3、培养幼儿养成保护牙齿的好习惯。

  4、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5、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1、牙齿模型一个

  2、牙刷、牙膏一套

  3、小镜子人手一个

  4、PPT课件:

课件

(一)《爱吃糖的老虎》,课件

(二)牙齿的介绍,课件(三):

刷牙的安全,课件(四)刷牙歌

  活动过程:

  一、观看课件

(一)《爱吃糖的老虎》,引出课题。

  1、小朋友,谁是森林中的百兽之王呀?

(老虎)

  2、大老虎可威风了,小动物们都害怕它。

尤其是小狐狸,见了它就跑,可是今天,小狐狸不害怕大老虎了!

--为什么呢?

你想知道吗?

那咱们一起来听故事吧。

  3、播放课件《爱吃糖的老虎》。

  4、师:

小狐狸为什么不害怕大老虎了呢?

  5、师:

大老虎的牙因为糖吃多了生病了,一颗一颗全都脱落掉光了,那小朋友,你们的牙齿健康吗?

  6、小朋友照镜子观察牙齿。

  (请小朋友对着小镜子笑一笑,露出牙齿,并用手指敲一敲感受牙齿的硬度)

  二、了解牙齿的作用

  1、利用生活经验讲述牙齿的作用。

  师:

你们知道自己有多少颗牙齿呢?

小朋友可以对着镜子数一数。

  (幼儿对着镜子数牙齿,并将结果告诉老师)

  2、幼儿根据调查情况讲述不同牙齿的作用。

  师:

小朋友回家都做了一个牙齿调查,你在咀嚼食物的时候,哪些牙齿作用最大?

食物是怎样被一点点嚼碎的?

  师:

哪位小朋友介绍一下你吃的是什么?

它是怎样被嚼碎的?

  三、结合牙齿的作用认识牙齿的名称。

  1、观看课件,掌握牙齿名称和作用。

  师:

刚才小朋友说的门牙、尖尖的牙齿和最后面嚼碎食物的牙齿都有属于它们自己的名字。

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

  演示课件

(二):

牙齿的自我介绍

  师:

你们现在认识这些牙齿了吗?

它叫什么名字?

有什么本领?

  教师小结:

原来我们的牙齿分为切牙、尖牙和磨牙。

切牙的本领是将食物切断、尖牙的本领是将食物撕裂,而磨牙的本领是将食物磨碎。

  2、在牙齿模型上找出上下牙齿中切牙、尖牙、磨牙的具体位置。

  3、幼儿对照镜子观察自己的牙齿、与小朋友互相观察,再次确认三种牙齿的具体位置和名称。

  (教师分组指导,巩固认识牙齿的作用。

  四、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知道保护牙齿的方法。

  1、提出问题:

食物残渣留在牙齿上。

  师:

刚才我发现小朋友的牙齿上有好多食物还留在上面,为什么它们会留在牙齿上?

  2、查找原因:

牙齿上有食物会怎样。

  师:

这些东西留下来,牙齿们可不高兴了!

谁知道是为什么?

  小结:

牙齿上残留的食物残渣,如不及时清除,会引起蛀牙,牙齿变黑、变烂。

  3.、解决问题:

清除牙齿上的食物残渣,引发幼儿想刷牙的愿望。

  师:

那我们怎样才能将牙齿上的食物残渣清除掉呢?

  4、教给幼儿正确的刷牙方法了解刷牙时的安全。

  ●老师用牙齿模型演示刷牙的正确方法。

  师:

我们一起来学习刷牙吧。

正确的刷牙方法即竖刷法(牙刷顺着牙齿缝隙刷):

上面牙齿往下刷,下面牙齿往上刷;左右刷里外刷,切忌左右横刷。

  ●请个别幼儿利用牙齿模型上台示范正确刷牙的方法。

  ●观看课件(三):

《刷牙的安全》了解刷牙的正确方式和安全。

  师:

下面我们来看看,刷牙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五、演示课件(四):

刷牙歌,师生一起跟着音乐刷牙

  教师小结:

小朋友以后一定要坚持刷牙,这样才会保护好我们的牙齿,只有牙好胃口才好,吃嘛嘛香、身体倍棒!

  六、活动延伸:

  请幼儿自己设计记录表"你漱口了吗?

"、"早晚要刷牙",实行自我监督保护牙齿计划。

    教学反思:

    总观这堂课,我个人觉得我抓住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也做了正确处理,教学设计板块清晰,发挥了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但还存在很多细节问题。

(2)大班健康优质教案《我们身体里的洞洞》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身体里的洞洞以及这些洞洞的用处。

  2.能够积极探索,发挥想象力,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3.喜欢阅读绘本,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

  4.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5.帮助幼儿了解身体结构,对以后的成长会具有一定的帮助。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展示PPT看图猜测,激起幼儿兴趣。

  师:

咦!

这两个小朋友在看什么呢?

  师:

这是什么?

你们猜猜看,它会是什么的洞?

  师:

那么,这又是什么呢?

它会是什么呢?

  师:

这这有两个洞,它会是什么呢?

两个洞是做什么用的呢?

(幼儿猜测)

  二、探索身体里"洞"的秘密。

  1.师:

哇!

这里的两个洞又是做什么的?

幼儿猜测。

  鼻孔有什么用处呢?

(鼻子可以闻气味,还可以用来呼气吸气。

  2.幼儿操作。

  

(1)师:

我们的身体里还有哪些洞洞呢!

请你们找找看。

  

(2)看幻灯片讲解这些洞洞都有什么作用?

  3.师:

你们知道小宝宝是从哪里生出来的吗?

  4.师:

听说身体上还有被堵住的洞,猜猜是什么洞?

  你的肚脐眼是怎样的?

  5.看图小结。

师:

我们身上的洞真多啊,有……洞,有……洞,……

  6.师:

如果我身体上没有洞,会怎样呢?

  7.师小结:

原来我们身体上的这些洞是那么重要啊!

让我们一起保护我们身体上的每一个洞,同时也保护我们同伴身上的每一个洞。

不要让它们受到伤害。

  三、结束。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洞,有的洞洞是对我们有益的,有的洞洞是有危险性的、有害的。

让我们去找找,发现更多的洞洞吧!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

活动前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轻松获得锻炼与提高。

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都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主动与同伴交流。

(3)大班健康教案《救小羊》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钻过60厘米高的障碍物,掌握正面钻的动作。

  2.体验团结友爱的情感。

  3.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4.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的情绪,逐渐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课前学习民间游戏《城门城门几丈高》。

  2.橡皮筋一根,不同形状的带有铃铛的拱门若干,椅子若干。

  3.用于放松活动的音乐磁带。

  活动建议:

  1.热身运动

  民间游戏《城门城门几丈高》。

  2.幼儿自由探索钻过60厘米高的障碍物

  

(1)教师设置情景:

牧羊人的羊很多,小羊经常迷路,现在牧羊人要请小朋友帮忙上山去救小羊,但是上山时必须钻过山洞,所以让我们先练习钻山洞的本领吧!

  

(2)引导幼儿自由探索钻山洞(扯一根橡皮筋)的方法。

并分别作出“正面钻”的动作。

  3.教师示范“正面钻”的动作,并引导幼儿讨论动作要领:

屈膝、弯腰、缩身,钻过橡皮筋

  4.幼儿按动作要领练习钻过60厘米高的障碍物

  

(1)幼儿按动作要领集体练习钻山洞。

  

(2)增加难度练习:

在场地上布置成不同形状的60厘米高的(地面离铃铛的高度)拱门若干,拱门上悬挂铃铛,让幼儿自由探索钻过不同形状的“山洞”。

教师注意提醒幼儿,钻时头和身子不要抬得过早,以免碰到铃铛。

  (3)玩游戏“救小羊”

  5.放松活动

  教师:

今天小朋友真勇敢,帮助牧羊人救回了小羊,我们一起跳个舞庆祝一下吧!

听音乐做放松活动。

  活动延伸:

  请幼儿将游戏用的器材收到器材区,归类摆放整齐,并提醒幼儿在搬椅子、搬拱形门的过程中,注意安全,团结协作。

  活动反思:

  托班幼儿活泼可爱,他们喜欢爬行,并在一定的情景游戏中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在今天的《救出小羊》活动中我创设幼儿们熟悉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人物设计到游戏中,幼儿们对喜羊羊很感兴趣,并扮演聪明的喜羊羊,从灰太狼狼堡救出小羊的故事贯穿整活动,激发幼儿自然协调地手膝着地向前爬行的学习,今天整个活动中幼儿的情绪非常的高涨,能在情景中与老师一起快乐的爬,在救小羊中感受到胜利的喜悦与自信。

同时,在规则意识浅薄的同时,能在口令“不发出声音”“爬行时不碰到铃声”中遵守规则,从自然起步到规则的建立,在无形中快乐的接受,整个活动轻松、快乐。

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1、多些自由爬的时间。

应以锻炼好本领,才能更快更好的救出小羊为故事中的一个情节,多一些时间给幼儿练习和指导爬的这个动作,跟好的完成活动目标。

  2、语言简练。

上课时我总是怕幼儿没能记住,在游戏规则时说了两遍,因为是托班幼儿,所以语言要简练明确。

  其实进行一堂体育活动教学也不是简单的事情。

要考虑能培养孩子哪一方面的能力,重要的是上课老师的准备以及对教学活动的通透度。

“幼儿园的教育是为所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的”这里就包括:

体育活动如何将复杂知识通过游戏简单化,如何训练孩子的动作发展等情况。

我相信经验总结会让我在教学方面掌握的越来越好的。

(4)大班健康教案《好玩的沙包》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沙包的多种玩法。

  2.能单手正面将沙包向前投掷两米左右。

  3.了解多运动对身体有好处。

  4.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活动准备

  沙包若干、大灰狼头饰一个、小椅子一把、大呼啦圈一个。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自由玩沙包。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

沙包可以怎样玩?

请幼儿相互尝试、学习、模仿。

  

(1)夹沙包跳:

让幼儿夹在两脚之间跳。

  

(2)小蚂蚁运粮:

将沙包放在背上弓背进行“运粮”。

  (3)托沙包:

用球拍拖沙包走。

  (4)头顶沙包走路。

  (5)抛沙包:

向空中抛沙包,再接住。

锻炼幼儿抛接能力。

  2.组织游戏:

投掷沙包。

  

(1)教师将大灰狼的头饰固定在小椅子背上,将小椅子放在呼啦圈中间,做大灰狼的“家”,并在距离大灰狼的“家”两米的地方画一条线。

  

(2)请幼儿站在线后,投掷沙包打“大灰狼”,投在呼啦圈内的算打中。

  3.带领幼儿做放松活动,并鼓励幼儿交流玩沙包的感受。

  活动反思

  沙包是孩子们熟悉并且经常玩的自制玩具,在平时的晨间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已经掌握了一些沙包的玩法,比如:

向上抛沙包、扔沙包、顶沙包等。

为了充分发掘沙包的多种玩法,激发孩子们玩沙包的兴趣,我设计了这节体育游戏活动。

  本次活动目标定于让幼儿体会一物多玩的乐趣,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利用沙包特点探索沙包的多种玩法,提高幼儿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

  活动前,让孩子们先做放松运动,活动自己的身体,在放松的音乐节奏中,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游戏的乐趣。

大班的孩子们好奇、爱探索,教学过程中为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让幼儿说说沙包的玩法有哪些?

我很注意我的角色,充分发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与幼儿探索沙包的多种玩法。

在孩子掌握多种玩法后,引导孩子进行小组比赛。

在指定位置上转5圈,然后跑到终点投进篮子里,投进篮子的算1分,没投进篮子的算0分。

直到全队的完成比赛,得到最多分数的那对为获胜。

提出要求,要听老师的口令进行转圈,不可以挤,推同伴。

幼儿进行游戏,教师指导幼儿完成比赛。

在整节课下来了,我觉得幼儿能够很愉快的进行游戏,能够听从教师的口令完成动作。

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幼儿做为活动主体的作用。

  但是活动中也有些不足的地方:

由于我的考虑不周,这节课对于大班的幼儿相对比较简单,使幼儿活动量不大,我觉得可以先让幼儿自由玩沙包,创造宽松的活动氛围,引导孩子进行锻炼,尝试沙包的不同玩法;根据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表现,通过提醒、示范的方式,让孩子们练习投掷沙包、双腿夹包跳、和背着沙包爬行的能力。

这样既让让孩子们学到了新的玩沙包的方法,又为后面的比赛做了铺垫。

在后面的比赛可以在路程上设计一些障碍物,锻炼幼儿的钻,爬等动作。

或者可以孩子们每人一个沙包,每人身上有三角形、圆形或正方形的图案,地上也有上述三种图形,要求把沙包投进相应的图形中。

  我觉得当一名幼儿园教师很容易,但是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却是难上加难。

不管上的是什么内容,每一个环节都要设计巧妙,才能吸引幼儿的眼球,把注意力集中。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充分发扬教师主导孩子主体的师生关系,于教育与活动中,寓教于乐,让孩子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5)大班健康教案《人的呼吸》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懂得呼吸对人的重要性,知道与人体呼吸有关的主要器官和他们的名称。

  2、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要保护人体呼吸器官。

  3、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

  4、了解主要症状,懂得预防和治疗的自我保护意识。

  5、了解多运动对身体有好处。

  活动准备:

  1、图书《人的呼吸》

(一)、

(二)、(三)、(四)、(五)。

  2、塑料袋若干。

  活动过程:

  1、启发幼儿用塑料袋做实验。

  

(1)幼儿用嘴向塑料袋里吹气。

  “谁知道为什么塑料袋会鼓起来?

(袋中有气)

  

(2)塑料袋里的气又是从哪里来的?

身体里为什么有气?

  教师指导幼儿吸气,呼气,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觉,让幼儿嘴闭紧,用鼻子深深的呼吸,说出自己的感觉,然后再将气呼出来,再说说自己的感受。

  2、启发幼儿说说呼吸对人有什么作用。

  

(1)请幼儿拿出图书,翻到图

(一),引导幼儿观察呼吸器官图,教师结合图向幼儿介绍。

  人体需要氧气,通过吸气,空气经过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到肺,在这里氧气被吸收了;身体内的废气也在这里被替代出来经过呼吸器官排出体外,呼出的气就是人体中的废气。

  

(2)让幼儿捏紧鼻子,闭上嘴巴,感觉不能呼吸时的难受,再说说自己的感受。

  (3)启发幼儿讨论呼吸器官有病时,人感到怎样,有什么不舒服。

引导幼儿说出:

感冒时会鼻塞,会咳嗽,咽喉痛,生肺炎时人会发烧,呼吸急、喘,人很难受。

  3、怎样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

  呼吸器官是人体的重要器官,我们要好好的保护它。

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图书内容

(二)、(三)、(四)、(五),使幼儿知道如何保护呼吸器官。

  活动延伸:

  1、在带领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同时,让幼儿感知人由于加大运动呼吸也会急促,以及人在运动时需要更多的氧气。

  2、教幼儿在室外进行深呼吸,体验到呼气、吸气的过程。

  活动反思:

  在教学材料的选择上,我综合运用教材,课件和学案,有所选择,各有侧重。

首先,因为是复习课,课本能起到唤醒学生注意的作用,所以教学不能脱离教材,比如:

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的作用等等。

这些易于记忆,易于理解的内容,只需让学生知道记忆即可。

而对于如:

呼吸运动的过程等等课本中虽然设计了相当的演示实验,图片来加以说明,但它们毕竟是静止的,学生理解起来就有一定的困难,这时候就有必要演示实验和动画来展示容积,气压以及呼吸之间的关系。

我演示气筒的打气和吸气来说明容积,气压与动作之间的关系。

再让学生手摸胸部,感受吸气,呼气时肋骨和膈的运动状况。

尔后播放有关肌肉,肋骨,胸部的容积,气压和动作之间的动画,使学生清晰明了的看到呼吸运动是如何完成的。

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并记忆,在呼吸的过程中,相关部位的变化。

同样,对于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先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气体扩散。

然后展示气体的扩散趋势,最后引导学生分析并识记课本中的气体交换过程。

  在教学的设计上,首先要做的思路明确。

那么这节复习课,我的教学思路是什么呢?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两个: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二,发生在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本节课的重点),而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呼吸运动),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在确定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以后,再据此选择各自的教学方法,教学时间的分配,练习题的搭配等等。

不言而喻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呼吸运动),需要花相当多的精力和时间加以突出和突破,其次是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最后才是人体的呼吸系统,仅限于记忆知道的程度。

这样有所为有所不为,使整个教学看起来层次鲜明,井然有序,不自觉地也向学生灌输了一定的思维方法和思维逻辑。

  然而,复习课不单纯是理解和记忆,而是侧重于知识的运用。

练习是最后的复习方法。

因为它有针对性,于是,我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恰当的设计必要的练习,让学生在感受掌握知识的乐趣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练习题的选择首先要精当有针对性。

例如:

我在展示呼吸系统的组成后,仅设计了三个选择题,且都与展示的图片及生活现象有关,浅显,易答起记忆之作用,而在复习呼吸运动以后,设计的练习就要多一些,难一些。

有8个选择题,与展示的动画相配合,有4个填空题,就有点综合性了,起理解,掌握,运用之功效。

而在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设计的练习则主要与气体的扩散有关系,达到理解的程度即可。

课堂小结后设计的练习,既有识记的内容,,也有选择题和填空题,一共6个题,起巩固和复习之功效。

  因为学案是需要学生保存,并不时翻阅的复习资料,因此我在设计学案时,力图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教学脉络,所以上面有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并罗列出大致的教学过程,以及每个教学内容或重难点下主要的学习方法。

对于重点要记忆的内容,比如呼吸运动的过程,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结果,在学案上也有所反应。

但学案中最主要的内容依然是各个教学内容下面的练习题,并力图以此来体现“练习是最好的复习方法”这一复习课的教学理念。

(6)大班健康教案《钻洞洞》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搭出大小不同的“洞”,能创造性地用报纸和身体钻过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洞”,发展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2、能主动与同伴协商合作,配合协调,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乐趣。

  3、锻炼幼儿手臂的力量,训练动作的协调和灵活。

  4、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5、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提高他们动作的协调性。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

幼儿初步了解简单的运动项目。

  2、物质准备:

音乐《向前冲》、《我和你》;幼儿每人一张报纸。

  活动过程:

  

(一)准备阶段:

  1、谈话引入:

你喜欢做什么运动?

请你来模范动作;

  2、准备运动:

结合音乐,模仿不同运动动态进行热身活动。

  

(二)合作学习阶段

  1、用报纸钻洞

  

(1)出示报纸,引导幼儿思考:

“你会用身体来搭出大小不同的洞洞吗?

你能用报纸去钻过同伴搭的各种洞洞吗?

  

(2)分组活动:

幼儿相互合作,共同游戏。

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变换搭洞和钻洞的不同方法。

  (3)交流并小结:

“你是怎么搭洞和钻洞的?

用了什么不一样的动作和方法?

当洞洞变小的时候,你是怎么让报纸钻过去的?

  2、用身体搭洞和钻洞

  

(1)集中讨论:

如果让你用身体去钻同伴搭的洞洞能钻过去吗?

你有什么办法?

  

(2)提出活动玩法和要求:

自由分组,相互合作,有创造性地搭洞和钻洞;注意保护自己和同伴的身体安全。

  (3)幼儿自行结伴游戏。

教师及时表扬搭洞和钻洞有创意的幼儿,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4)小结:

引导幼儿相互评价与同伴合作的情况。

  (5)结合第一次合作游戏的情况,引导幼儿第二次游戏,重点引导幼儿多人合作搭洞游戏。

  (三)集体游戏:

“城门城门几丈高”。

  1、学习儿歌并讲解游戏玩法和规则:

部分幼儿手拉手围成大圆圈搭成城门,随着儿歌城门的洞越变越矮,其他幼儿按顺序依次从城门的洞洞钻过被城门套住的幼儿要模仿一个体育项目的动作。

  2、提出游戏要求:

钻洞的幼儿要根据城门的高度变化来调整自己钻洞的方法;遵守游戏规则,注意钻洞时的安全。

  3、师生共同游戏。

  (四)舒展身心

  1、交流小结,萌发幼儿爱运动的情感,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2、放松:

随音乐旋律做放松运动,并引导幼儿与同伴相互捶捶背,捏捏肩,放松身体。

  活动反思:

  孩子们非常的喜欢这个活动,因为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都非常的乐的积极游戏。

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身体操”一上来就吸引了孩子们的兴趣,老师让他们把自己的身体作为朋友请出和自己一起游戏,拟人化的方法让小班孩子在游戏前活动自己的身体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适合的,因为他们带着一种快乐的情感来活动,就非常的投入和积极。

  “钻洞洞”分三个环节,第一环节用手臂做洞洞,开始孩子们不知道怎么做,很拘谨,于是老师用“和老师比赛”看谁做的多的办法鼓励孩子们模仿尝试,因为模仿是小班孩子最大的年龄特点。

孩子们在模仿老师的动作的基础上首先理解了什么是洞洞,洞洞的要求,接着开始了自己做不同的洞洞,孩子们做了十几种洞洞,老师还用大小不同的球鼓励孩子做大小不同的洞洞,孩子们的上肢得到了充分的活动。

第二个环节是用腿和脚做洞洞,这个时候孩子们知道要做与别人不同的洞洞,同时为最后做大洞洞最做铺垫。

最后一个环节是做让人也能钻的过的洞洞,当一个孩子用双脚分开做出一个大洞洞后,其他孩子马上进行了模仿,小班孩子最喜欢模仿,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自己的创造,于是双手撑地的大洞洞,手脚组成的大洞洞都变了出来。

再接着,孩子们变出了双手单脚和单手双脚的洞洞,最后高难度的单手单脚洞洞也做了出来。

孩子们的能力在一个一个环节的递进中得到锻炼。

这个部分活动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他们不停的在同伴做的洞洞里钻来钻去,在自己做洞洞的时候他们也不断的变化着,当洞洞倒下时有努力的支撑起,不断的挑战自己,让自己获得成功。

  有个叫齐盈灵的孩子她先把身体弯曲呈弓形,双手撑地做了一个洞洞,接着她慢慢放开左手用右手支撑地面,当这个动作稳固后,她把左右手进行了互换,这个动作她坚持了一会,再接着她放下双手又尝试抬起一只脚,变成双手单脚的洞洞,最后她完成了高难度的单手单脚的洞洞。

在做后两种洞洞的时候她小心翼翼的抬起手和脚,经常是抬一点点然后放下,然后再抬一点点,好不容易完成动作,由于坚持不住,“洞塌人倒”,在尝试了几次失败后她会做回原来已经成功的动作,但老师的鼓励同伴的成功又促使她再次的尝试,她就是在一次次反复的过程中不断的挑战着自己的身体,锻炼着自己的身体,最后获得可成功。

  教师在实施活动过程中有不少的欠缺之处。

  首先当教师看到孩子们能够用单手或者单脚支撑起身体后,教师犹豫是否要引导鼓励孩子同时用单手、单脚支撑身体,这是否超越小班孩子的能力范围。

其实这是教师对幼儿年龄特点的把握不足。

(7)大班健康教案《不随地吐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懂得随地吐痰是不卫生、不文明的表现。

  2、结合图片和讨论,知道有些病菌会通过空气传播疾病,了解随地吐痰传播病菌的危害。

  3、逐步养成不随地吐痰的习惯。

  4、初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了解随地吐痰不仅会污染生活环境,而且还会危害身体健康。

  图片(小朋友随地吐痰)

  2、请小朋友回家向爸爸、妈妈咨询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