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复习检测专题过关 专题四 生物圈中的人.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965827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73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生物复习检测专题过关 专题四 生物圈中的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考生物复习检测专题过关 专题四 生物圈中的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考生物复习检测专题过关 专题四 生物圈中的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考生物复习检测专题过关 专题四 生物圈中的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考生物复习检测专题过关 专题四 生物圈中的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中考生物复习检测专题过关 专题四 生物圈中的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中考生物复习检测专题过关 专题四 生物圈中的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中考生物复习检测专题过关 专题四 生物圈中的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中考生物复习检测专题过关 专题四 生物圈中的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中考生物复习检测专题过关 专题四 生物圈中的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中考生物复习检测专题过关 专题四 生物圈中的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中考生物复习检测专题过关 专题四 生物圈中的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中考生物复习检测专题过关 专题四 生物圈中的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中考生物复习检测专题过关 专题四 生物圈中的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中考生物复习检测专题过关 专题四 生物圈中的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中考生物复习检测专题过关 专题四 生物圈中的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中考生物复习检测专题过关 专题四 生物圈中的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中考生物复习检测专题过关 专题四 生物圈中的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中考生物复习检测专题过关 专题四 生物圈中的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中考生物复习检测专题过关 专题四 生物圈中的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生物复习检测专题过关 专题四 生物圈中的人.docx

《中考生物复习检测专题过关 专题四 生物圈中的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生物复习检测专题过关 专题四 生物圈中的人.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生物复习检测专题过关 专题四 生物圈中的人.docx

中考生物复习检测专题过关专题四生物圈中的人

专题四 生物圈中的人

课案1:

人体的营养、呼吸、物质运输、废物的排出

                

测控导航表

知识点

题号

人体的营养

1,2,13,17

人体的呼吸

3,4,5,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6,7,8,9,10,12,14,15,16

人体内的废物排出

11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该实验可以验证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B.水浴保温前分别在两支试管中进行搅拌,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C.滴加碘液后,两试管中的颜色变化是①变蓝,②不变蓝

D.该实验可以得出37℃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高的结论

解析:

实验的变量是有无唾液,不能说明唾液淀粉酶在37℃时活性最高,D错误。

2.

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组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A.②能将蛋白质初步分解成氨基酸

B.①分泌的胆汁含有消化脂肪的酶

C.④内有肠液、胰液和胆汁利于消化

D.②只有消化功能,没有吸收功能

解析:

③胃有储存食物和磨碎食物的功能,并能初步将蛋白质消化为氨基酸;①肝脏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具有乳化作用;②大肠只有吸收功能,没有消化功能。

3.正常人在平静状态下大约每分钟呼吸16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氧气从外界进入人体内血液的路线是: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

B.平静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均收缩

C.呼吸道会使进入肺部的气体变得湿润、温暖和清洁,因此在雾霾天气出门无须防护

D.“食不言,寝不语”中“食不言”的原因是避免吞咽时说话导致食物进入气管

解析: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雾霾天气吸气时,外界空气进入肺泡,同时空气中的颗粒也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易诱发呼吸道疾病等。

4.

(2019赤峰)如图是人的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吸气完成的瞬间,膈处于A位置

B.呼气开始的瞬间,膈处于B位置

C.膈肌舒张,膈从B到A,胸腔变小,吸气

D.膈肌收缩,膈从A到B,胸腔变大,呼气

解析:

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胸廓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相应降低,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

呼气时,膈肌和肋间肌舒张,胸廓容积减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相应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吸气完成的瞬间,膈处于B位置,A错误;膈肌舒张,膈从B到A,胸腔变小,呼气,C错误;膈肌收缩,膈从A到B,胸腔变大,吸气,D错误。

5.图1和图2表示某人在两种状态下的呼吸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D )

A.与图2相比,图1状态下呼吸深度较浅;ab段(不含a、b两点)时,膈肌处于舒张状态

B.与图1相比,图2状态下呼吸频率较快,呼吸频率为27次/分

C.图1中a点、b点肺内气压相等;图2中d点肺内气压高于c点

D.图2可反映此人正在进行剧烈运动;cd段(不含c、d两点)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解析:

图1ab段曲线下行表示肺容量变小,为呼气状态,膈肌舒张;曲线上行表示肺容量变大,为吸气状态,膈肌收缩。

图2时比图1的呼吸频率和深度都增加,可知图2时此人在进行主动呼吸,呼吸频率较快,为30次/分。

图1中a点、b点肺内气压相等;图2中d点肺容量最大,为吸气状态,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c点肺容量最小,为呼气状态,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故d点肺内气压低于c点。

6.(2019通辽)建立中学生健康档案是关注生命的重要举措。

下表为某校两位男同学的血常规化验单,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

姓名李刚 性别男

姓名张伟 性别男

正常参考值

化验项目

测定值

化验项目

测定值

RBC

(红细胞)

4.8×1012

RBC

3.1×1012

(4.0~5.5)×

1012个/L

WBC

(白细胞)

18×109

WBC

8×109

(5.0~10)×

109个/L

Hb

(血红蛋白)

142

Hb

103

120~160g/L

A.医生抽血时,针头刺入的血管是动脉

B.依据李刚白细胞的数目可判断他可能有炎症

C.张伟同学不适合去缺氧的西藏等高原地区旅游

D.张伟应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品

解析:

动脉中的压力较大,不适合做注射或抽血,医生抽血时针头刺入的是静脉血管,管腔大,血流速度慢,压力小。

7.

如图是人体心脏四个腔及其所连血管示意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B )

A.③④是动脉,流动着动脉血

B.四个腔室中,Ⅲ的壁最厚

C.Ⅰ、Ⅱ之间的瓣膜是动脉瓣

D.体循环的途径是Ⅲ→③→①→Ⅰ

解析:

Ⅰ是右心房,Ⅱ是右心室,Ⅲ是左心室,Ⅳ是左心房,①是下腔静脉,②是肺静脉,③是肺动脉,④是主动脉。

③④是动脉,④流动脉血,③流静脉血;四个腔室中,Ⅲ的壁最厚;Ⅰ、Ⅱ之间的瓣膜是房室瓣;体循环的途径是Ⅲ→④→①→Ⅰ。

8.

(2019嘉兴)小明在“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实验中,观察到如图所示的血液流动情况。

对于该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D )

A.最好选择颜色深的部位观察

B.必须在高倍镜下才能看到血液流动情况

C.可根据血液颜色的深浅分辨动、静脉

D.图中的三种血管中,③为静脉

解析:

图示②是毛细血管,判断的依据是红细胞单行通过,①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③是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小静脉。

D正确。

9.小张得了肠炎,医生将药物与生理盐水从他的前臂静脉输入,当药物运于小肠时,经过的途径依次是( A )

①肺动脉 ②肺静脉 ③上、下腔静脉 ④心脏 ⑤小肠毛细血管 ⑥肺部毛细血管 ⑦主动脉

A.③→④→①→⑥→②→④→⑦→⑤

B.③→④→②→⑥→①→④→⑦→⑤

C.③→④→⑦→⑥→②→④→①→⑤

D.③→④→①→②→⑥→④→⑦→⑤

解析:

本题考查人体内物质的运输途径。

药物与生理盐水从前臂静脉输入血液。

药物运于小肠经过的途径依次是上、下腔静脉,心脏(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心脏(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小肠毛细血管。

10.(2019杭州)如图是人体内血液离开左心室,经消化器官再回到左心房的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血管内血液流动方向。

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易与氧结合的血管是( D )

A.甲和乙B.甲和丁

C.丙和丁D.乙和丙

解析:

血红蛋白在含氧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

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时,肺泡内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这样流经肺部以后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而血液再经乙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流向丙主动脉,体循环中,动脉内流动脉血;所以图中,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易与氧结合的血管是乙和丙。

11.下表表示某成年人血浆、原尿和尿液的部分组成含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D )

(单位:

克/100毫升)

部分成分

血浆

原尿

尿液

蛋白质

8

0.03

0

葡萄糖

0.1

0.1

0

尿素

0.03

0.03

1.8

无机盐

0.72

0.72

1.1

A.血浆中的蛋白质是8克/100毫升,而原尿中只有0.03克/100毫升,这是通过重吸收作用实现的

B.原尿中的葡萄糖是0.1克/100毫升,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是因为葡萄糖不能被肾小球过滤

C.尿液中尿素含量明显升高是由于肾小管发生病变引起的

D.血浆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

解析:

血浆中的蛋白质是8克/100毫升,而原尿中只有0.03克/100毫升,这是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实现的,A错误;原尿中的葡萄糖是0.1克/100毫升,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是因为肾小管重吸收了全部的葡萄糖,B错误;尿液中尿素含量明显升高,是由于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部分的水而不重吸收尿素所导致的,C错误;血浆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D正确。

12.右图可用于描述生物体内的物质变化,a、b表示物质,M表示相应的结构。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若a为脂肪,b为脂肪酸和甘油,则M为胃

B.若a为动脉血,b为静脉血,则M为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C.若a、b均为动脉血,则M可能是肾小球

D.若a为蛋白质,b为氨基酸,则M是口腔

解析:

若a为脂肪,b为脂肪酸和甘油,则M为小肠,因为脂肪在小肠内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若a为动脉血,b为静脉血,则M为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若a、b均为动脉血,则M可能是肾小球,也可能是左心房、左心室;若a为蛋白质,b为氨基酸,则M为小肠,因为蛋白质在小肠内被分解为氨基酸。

13.如图表示人体消化吸收过程,①~⑤表示消化液(⑤为肠液)。

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X表示器官。

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A )

A.④和⑤发挥作用的场所都是小肠

B.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C.③内含一种酶,可以分解脂肪

D.X是大肠,是吸收a、b、c的主要场所

解析:

由题意可知①为唾液能把淀粉转变为麦芽糖,②为胃液对蛋白质初步消化,③为胆汁不含消化酶,把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④为胰液,⑤为肠液,④⑤都在小肠中发挥作用,X为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

故A正确。

14.如图所示的曲线表示人体血液中某种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若②为脑部毛细血管,则曲线代表的是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

B.若②为肺泡处的毛细血管,则曲线代表的是氧气的含量变化

C.若②为肾小管处的毛细血管,则曲线可代表尿素的含量变化

D.若②为小肠绒毛内毛细血管,则曲线可代表营养物质的含量变化

解析:

根据图示表示,当血液流经②时,该物质的含量增多。

如果②为脑部毛细血管,在此处发生气体交换,氧气含量会减少,二氧化碳含量会增多;如果②为肺泡处毛细血管,在此处发生气体交换,氧气含量会增多,二氧化碳含量会减少;如果②为肾小管处毛细血管,流经该处毛细血管前后,血液中尿素含量不变(流经肾小球时,尿素全部过滤到肾小囊中,而肾小管不吸收尿素);如果②为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由于吸收作用,血液在流经此处时,营养物质含量会增多。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15.(2019山西)某科研小组为了探究山药中的山药多糖对治疗糖尿病的医学价值,用患糖尿病的大鼠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

山药多糖、生理盐水、降糖药物、30只糖尿病大鼠等;

实验操作见下表,科研人员连续喂养16天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糖浓度取平均值,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组别

大鼠类型

处理方式

A

健康的大鼠

灌服生理盐水

B

糖尿病大鼠

灌服生理盐水

C

糖尿病大鼠

灌服山药多糖

D

糖尿病大鼠

灌服降糖药物

(1)实验中设置A组的目的是 对照作用 。

 

(2)实验中为了控制单一变量,A组的健康大鼠数量应该为 10 只。

 

(3)根据图表信息,实验中C组与B组对照,可得出结论:

 山药多糖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浓度 ;C组与 D 组对照,可知山药多糖降糖效果与降糖药物的疗效相似。

 

(4)正常情况下,人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是因为 肾小管 的重吸收作用。

 

解析:

(1)由表可知,A组大鼠处在自然状态下,对其没有进行处理。

设置A组的目的是对照作用。

(2)实验中为了控制单一变量,A组的健康大鼠数量应该为10只。

(3)根据图表信息,实验中C组与B组对照,变量是有无灌服山药多糖,可得出结论:

山药多糖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浓度;C组与D组对照,实验结果表明:

山药多糖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浓度,且与降糖药物的疗效相似。

(4)正常情况下,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被肾小管重吸收。

16.(2018海南)下图是人体的部分结构与生理过程的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结构 1 (填序号)分泌的消化液是胆汁。

 

(2)图二中,血液从血管甲流向血管乙时,在肺泡处发生了气体交换,由肺泡进入血液的气体d是 氧气(或氧) 。

 

(3)图三中c是体循环的起点,心脏收缩时,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由c→ 主动脉 (填血管名称);1、2、3、4、5都是与心脏相连的血管,其中流动脉血的是1和 3 (填序号)。

 

(4)图四中血液流经肾单位时,经6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5肾小囊的内壁的过滤作用,再通过结构 4 (填序号)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余下的代谢废物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解析:

(1)图一中结构1肝脏分泌的消化液是胆汁。

(2)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故d是氧气(或氧)。

(3)图三中c左心室是体循环的起点,心脏收缩时,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由c左心室→主动脉。

1、2、3、4、5都是与心脏相连的血管,其中流动脉血的是1主动脉和3肺静脉。

(4)图四中血液流经肾单位时,经6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5肾小囊的内壁的过滤作用,再通过结构4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余下的代谢废物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17.(2019赤峰)米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米粉在口腔中的变化”时,按照下表所示的方案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1

2

3

4

米粉糊

适量

适量

适量

适量

唾液有无

2mL唾液

2mL清水

2mL唾液

2mL唾液

是否搅拌

搅拌

搅拌

搅拌

搅拌

温度

37℃

0℃

100℃

保温时间

10分钟

加入碘液

2滴

(1)为了探究“唾液对米粉的消化作用”,选用 1、2 号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2)选用1号、3号和4号试管进行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 温度 对米粉在口腔中变化的影响。

 

(3)保温10分钟后,向4支试管内滴加碘液,预计不变蓝的是 1 号试管,原因是 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 。

 

(4)米粉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A.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不利于食物的消化

B.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利于小肠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

C.小肠内含有多种消化酶,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

D.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利于小肠消化营养物质

解析:

(1)1、2号试管的变量是唾液,为了探究“唾液对米粉的消化作用”,选用1、2号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2)选用1号、3号和4号试管进行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温度对米粉在口腔中变化的影响。

(3)保温10分钟后,向4支试管内滴加碘液,预计不变蓝的是1号试管,原因是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

(4)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小肠内含有多种消化酶,利于小肠消化营养物质,A,C错误;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D错误。

                

常错题型:

呼吸运动时肺内气压与呼吸肌的变化

常见错因:

对进行呼吸运动时,肺内气压的变化与肌肉的变化不能正确理解。

(1)膈肌和肋间肌同时收缩、同时舒张。

(2)呼吸肌收缩时,胸廓的上下、左右和前后径都增大,肺扩张,肺内气压相应下降,外界气体进入肺;呼吸肌舒张时,胸廓的上下、左右和前后径都减小,肺回缩,肺内气压相应升高,气体从肺进入外界。

(3)是因为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了肺内气压变化而产生吸气和呼气,不是因为吸气和呼气而进行肌肉的收缩和舒张。

【典例】(2018武汉)如图是某同学做模拟实验,并绘制的肺内气压变化曲线图。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D )

A.甲图中曲线的AB段与乙图都表示吸气状态

B.甲图中曲线的BC段与乙图都表示呼气状态

C.甲图中曲线的AB段与丙图都表示呼气状态

D.甲图中曲线的BC段与丙图都表示吸气状态

思路分析:

曲线AB段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此时,肺内气体排出,乙图气球变小,表示呼气;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此时外界气体进入肺内,丙图气球变大,表示吸气。

【变式】如图中a表示人体的膈肌,据此判断甲、乙两人所处的呼吸运动过程分别是( C )

A.甲、乙都吸气B.甲呼气、乙吸气

C.甲吸气、乙呼气D.甲、乙都呼气

解析:

甲图中,膈肌收缩,胸腔体积变大,肺内气压相应降低,气体进入肺,故甲表示吸气;乙图中,膈肌舒张,胸腔变小,肺内气压相应增大,肺内气体排出体外,表示呼气。

课案2:

生命活动的调节

                

测控导航表

知识点

题号

神经调节

1,2,3,4,5,7,8,12,13,14,15,16,17

激素调节

6,9,10,11

一、选择题

1.回顾眼球结构,找出在功能上类似显微镜光圈的那一项( C )

A.角膜B.晶状体C.瞳孔D.视网膜

解析:

在眼球的结构中,晶状体透明、有弹性,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瞳孔是光线的通道,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瞳孔是变小的;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瞳孔是变大的,相当于显微镜光圈;视网膜上分布有感光细胞,能够感受外界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相当于照相机的胶卷。

2.世界杯足球赛运动员“临门一脚”时,能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主要结构是( A )

A.小脑B.脑干C.脊髓D.脊神经

解析:

小脑的主要功能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的平衡,因此足球运动员踢球时,能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主要结构是小脑。

3.(2019永州)一位运动员在跳马比赛中,不幸摔伤腰部,脊髓的腰部区段受到了严重损害,造成截瘫,即下肢虽保持完整,但运动能力丧失,大小便失禁。

对“大小便失禁”这一症状的合理解释是( A )

A.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失去高级中枢控制

B.该运动员的膀胱和肛门受到损伤

C.大小便失禁属于条件反射(复杂反射)

D.位于脊髓的中枢很容易受到损伤

解析:

排尿中枢、排便中枢是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其活动受大脑皮层的调节。

脊髓受损出现大小便失禁,运动能力丧失说明低级的反射活动受大脑调节。

可见A正确。

4.保护好眼和耳有利于青少年准确地获取信息。

下列有关眼和耳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B.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C.人的视觉是在视网膜上形成的

D.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

解析:

本题考查眼、耳的结构及功能。

视觉形成过程中,物像是在视网膜上形成的,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的。

因此C符合题意。

5.(2018济源)飞机起飞或降落时,乘务员要求旅客咀嚼食物,目的是( D )

A.防止听觉中枢受损

B.保护听小骨

C.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D.使咽鼓管张开,保护鼓膜

解析:

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乘务员要求旅客咀嚼食物,其目的是使咽鼓管张开。

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

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击穿鼓膜。

6.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A.侏儒症患者的病因是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B.缩手反射是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就可以完成的简单反射

C.酒驾事故多发的原因之一是酒精麻痹了人的小脑,造成人的动作不协调

D.传出神经受损,手被针刺,感觉不到疼痛

解析:

感觉是在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形成的,必须经过脊髓上行传导到大脑才能产生感觉,因此手被针刺,能感觉到疼痛,但不能缩手,故D错误。

7.

如图是人的膝跳反射示意图,图中①~③表示反射弧的部分环节。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A.膝跳反射属于反射类型中的复杂反射

B.①和②分别为传出神经和传入神经

C.③是完成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

D.即使②受到损伤,该反射活动也能正常进行

解析:

膝跳反射属于简单反射;①表示传入神经,②表示传出神经,③表示神经中枢;②传出神经受损后,该反射活动不能正常进行。

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下列实例中不属于人类特有的反射的是( B )

A.“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

B.吃枇杷时分泌唾液

C.看完电影《摔跤吧,爸爸》很受启发

D.当你阅读此题后,正冥思苦想

解析:

A、C、D都是通过抽象的语言文字信号刺激建立起来的复杂反射;吃枇杷时分泌唾液是生来就有的简单反射。

9.某生育期妇女患地方性甲状腺肿,有关该妇女患病期间生育孩子健康状况的推断,可以借鉴的是( B )

A.患侏儒症的可能性最大

B.患呆小症的可能性最大

C.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可能性最大

D.患糖尿病的可能性最大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几种激素作用的辨别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地方性甲状腺肿是缺碘导致体内甲状腺激素不足引起的,生育期妇女甲状腺激素不足可导致孩子体内甲状腺激素不足,而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不足会导致呆小症。

因此,B正确。

10.用蝌蚪进行甲状腺激素的探究实验,具体操作如下表:

组别

处理方法

不做任何处理

破坏蝌蚪的

甲状腺

水中加入

甲状腺激素

实验结果

正常发育

停止发育

提前发育

乙组后来加入甲状腺激素,结果又能继续发育。

依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 C )

A.甲状腺是内分泌腺

B.甲与乙、乙与丙形成对照

C.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

D.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

解析:

甲和乙为一组对照实验,甲状腺激素为变量,由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C正确。

11.下列有关激素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的人会患侏儒症

B.甲状腺受损的蝌蚪经变态发育成成蛙

C.胰岛素分泌不足会患糖尿病

D.食物中长期缺碘的人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解析:

甲状腺能够分泌甲状腺激素,该激素的功能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如果甲状腺受损,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就会受到影响,蝌蚪的变态发育就会受阻,不能发育成成蛙。

12.如图是近视眼成像示意图,对其分析不正确的是( D )

A.如果把眼睛比喻成心灵的窗户,那么结构①是窗户上那明亮的玻璃

B.在眼球的成像过程中,对进入眼球的光线起折射作用的主要结构是②

C.眼球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似,相当于胶卷的眼球结构是③

D.近视眼的眼球前后径过短,远处物体所形成的物像落到视网膜的前方

解析:

近视眼是眼球前后径过长。

13.球迷观赛时,看到精彩瞬间会激动得欢呼雀跃。

对球迷这种反应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B )

A.这种反应过程属于反射

B.这种反应过程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C.眼和耳是感受刺激的主要器官

D.骨骼肌是产生动作的效应器

解析:

视觉和听觉形成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球迷反应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错误。

14.下图是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关系示意图,下列反射与其反射弧组成部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B )

选项

反射

反射弧的组成部分

A

手被针刺立刻缩回

①是手臂肌肉

B

司机看到红灯刹车

②是视神经

C

谈虎色变

③位于脊髓

D

膝跳反射

④是膝盖下方韧带

解析:

图中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

手被针刺立刻缩回,感受器是手上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A错误;谈虎色变是复杂反射,是对语言文字的反应,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C错误;膝跳反射的①感受器是膝盖下方韧带,故D错误。

15.课堂上突然听到老师表扬自己,心里高兴,心跳加快。

此过程中( A )

A.以神经调节为主B.以激素调节为主

C.只有神经调节D.只有激素调节

解析:

人体的调节方式主要有两种:

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也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

概括地说,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