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春秋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第七章《运动和力》单元提高题A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967193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86.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春秋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第七章《运动和力》单元提高题A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辽宁省春秋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第七章《运动和力》单元提高题A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辽宁省春秋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第七章《运动和力》单元提高题A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辽宁省春秋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第七章《运动和力》单元提高题A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辽宁省春秋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第七章《运动和力》单元提高题A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辽宁省春秋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第七章《运动和力》单元提高题A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辽宁省春秋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第七章《运动和力》单元提高题A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辽宁省春秋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第七章《运动和力》单元提高题A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辽宁省春秋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第七章《运动和力》单元提高题A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辽宁省春秋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第七章《运动和力》单元提高题A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辽宁省春秋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第七章《运动和力》单元提高题A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辽宁省春秋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第七章《运动和力》单元提高题A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辽宁省春秋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第七章《运动和力》单元提高题A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辽宁省春秋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第七章《运动和力》单元提高题A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辽宁省春秋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第七章《运动和力》单元提高题A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春秋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第七章《运动和力》单元提高题A卷.docx

《辽宁省春秋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第七章《运动和力》单元提高题A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春秋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第七章《运动和力》单元提高题A卷.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辽宁省春秋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第七章《运动和力》单元提高题A卷.docx

辽宁省春秋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第七章《运动和力》单元提高题A卷

辽宁省2020年(春秋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第七章《运动和力》单元提高题A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将这两个力同时撤去,则物体

A.立即停下来

B.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C.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D.速度会越来越快

2.初三学生小华从一楼步行到四楼,用时0.3min,他步行的路程约为18m,下列估算正确的是

A.一楼到四楼的高度约为10m

B.小华步行的平均速度约为0.5m/s

C.小华重力做的功约为500000J

D.小华重力做功的功率约为2800W

3.温哥华冬奥会上,中国选手王潆一人获得三枚金牌,并打破世界纪录如图。

下列论述错误的是

A.王到达终点线后,还继续向前滑行是由于惯性的原因

B.用力蹬冰面加速,原理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王在领奖台上受到的重力与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王在领奖台上受到的支持力和对领奖台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4.某同学在超市分别乘甲、乙两种自动扶梯匀速上升,如图,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A.她在甲扶梯上只受两个力的作用,她在乙扶梯上受三个力的作用

B.她对乙扶梯的压力和扶梯对她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她在甲电梯上所受支持力小于她在乙电梯上所受支持力

D.她在乙扶梯上受到向上的摩擦力

5.图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成果,对其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说法错误的是()

A.

孔明灯在上升过程中,只受浮力

B.

紫砂壶属于连通器

C.

司南能够指南北是利用了磁体受地磁场的作用

D.

正在发声的编钟在振动

6.如图所示,轮船在海上匀速航行,小明在甲板中央竖直向上跳起下落时,则小明()

A.仍在起跳点

B.在起跳点前

C.在起跳点后

D.可能在船后部落水

7.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在空中下落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

D.一个受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施力物体

8.在物理量中,力的单位是用下列哪位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

A.焦耳

B.牛顿

C.阿基米德

D.帕斯卡

9.小明坐在向前行驶的公交车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路旁的路标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

B.以所座的车身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

C.公交车内的安全锤一端做成锥形,目的是增大压强

D.突然刹车后,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小明身体会向前倾

10.如题图所示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决赛中,中国选手武大靖以39秒584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为中国代表队夺得了本届冬奥会的首枚金牌,也创造中国男子冰上竞速项目在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武大靖加速滑动时,他的惯性增大

B.武大靖转弯时,处于平衡状态

C.在滑行的过程中,以冰面为参照物武大靖是运动的

D.当武大靖静止站立在冰面上时,他对冰面的压力与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1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有关

B.只有一个物体是不会发生力的作用的

C.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一定是同时出现、同时消失

D.磁体可以吸引不与它接触的铁钉,说明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存在

12.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高速公路严禁超速是因为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战斗机抛掉副油箱是为了减小惯性,提高飞行的灵活性

C.宇宙飞船在太空中运行时仍然有惯性

D.乘车时需要系上安全带,是为了减小事故中因惯性带来的伤害

13.如皋城区推行公共自行车免费使用政策,不仅给市民的出行带来方便,而且低碳环保,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增大座垫面积能减小人对座垫的压力

B.增大座垫面积能增大人对座垫的压强

C.自行车拐弯时快慢不变,此过程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D.人骑车在水平路面前进,车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它的支持力相互平衡

14.当地时间2015年5月9日上午10时(北京时间15时),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压轴出场(如图所示).当仪仗队整齐划一的前进时,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以旗手为参照物,其他解放军战士是运动的

B.现场的人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五星红旗,是由于光在旗面上发生了漫反射

C.在空中飘扬的五星红旗只具有动能

D.在空中飘扬的五星红旗只具有重力势能

15.物理学中的许多规律是通过实验发现的,下列说法中符合史实的是()

A.麦克斯韦通过实验首次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

B.牛顿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发现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C.奥斯特通过实验发现了电流的热效应

D.法拉第通过实验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16.汽车在牵引力的作用下沿平直公路高速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和汽车对地面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C.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小于汽车的重力

D.如果关闭发动机,汽车还会继续向前运动一段时间,是由于汽车受到惯性作用

17.考试时,许多同学有一个不良习惯,将笔放在手指上不停地转圈,笔会经常掉到地面或桌面上发出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笔在下落过程中不受力的作用,是由于惯性

B.笔在匀速转动时受到平衡力作用

C.笔在手指拨动时才会连续转圈,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以上都不对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一定是会聚的

B.一对平衡力的三要素一定相同

C.一个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D.光线与平面镜成30°角入射到平面镜上,则反射角为60°

19.对于“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历史上经历了漫长而又激烈的争论过程.著名的科学家伽利略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其核心含义是()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物体只要运动就需要力的作用

C.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D.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物体就会慢慢停下来

20.甲、乙两物体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是它们的s-t图像,观察者位于P处,t=0时,乙物体经过P处,t=2秒时甲物体也经过P处,则甲从经过P处到追上乙所用时间t甲和通过的路程s为()

A.t甲=3秒,s=15米

B.t甲=3秒,s=25米

C.t甲=5秒,s=15米

D.t甲=5秒,s=25米

21.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全人类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顺利分离,“玉兔二号”巡视器驶抵月球表面,如图所示是“玉兔二号”巡视时的情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嫦娥四号”着陆前,以“嫦娥四号”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运动的

B.若在运动中的“玉兔二号”所受的一切外力都消失,它将会做匀速直线运动

C.“玉兔二号”静止时对月球表面的压力和月球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玉兔二号”的车轮做得较宽,是为了减小压力

22.以下的安全警示语中涉及到惯性知识的是()

A.景区水池边标示“水深危险”                          

B.商场走廊过道标示“小心碰头”

C.输电铁塔下标示“严禁攀爬”                        

D.汽车的尾部标示“保持车距”

23.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宇宙飞船内,由于物体完全失重,所以物体的惯性消失

B.跳远运动员助跑是为了增大速度,从而增大惯性

C.如果物体不受任何外力,物体将一直静止下去

D.物体运动快慢与物体的受力情况无关

二、填空题

24.小明乘坐自动扶梯时,小明站在扶梯上不动,自动扶梯用1分钟可将他送上去,以_____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若自动扶梯不动,小明沿扶梯走上去要4分钟.若小明以相同的速度沿运动的扶梯走上去,需要的时间为_____分钟.(假设扶梯及小明速度不变).

25.

(1)甲、乙两物体质量的比值为4:

5,如果甲物体的质量为16kg,那么乙物体的重力大小为________N,甲、乙两物体重力之比是________.(g="10N/kg)"

(2)墙体的竖直性是房屋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建造房屋时,建筑工人常常利用如图所示的重垂线检测墙体是否竖直,这是运用了重力的方向是________,图中所示的墙体向________(填“左”或“右”)倾斜.

26.直升飞机顶部螺旋桨旋转时向下推动空气,使直升飞机获得向上的升力,说明______。

当飞机悬停在空中时,直升飞机所受的升力和________是一对平衡力,其中升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

27.汽车在行驶途中,为了安全,车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驾驶员从发现某一异常情况到采取制动动作的“反应时间”里(设同一人,不同速度下的“反应时间”是相同的),汽车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反应距离);而从制动动作到汽车完全停止,汽车又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制动距离).据公安部门统计,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停车距离越长,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表中给出了某辆汽车在同一段路面上行驶的过程中,在不同速度下的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和停车距离等数据.请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表中1、3两行数据可知:

________=_______+制动距离;并填写表中空缺的两个数据,完成表格.(将答案直接写在表格中的横线上)

 

速度/(m/s)

反应距离/m

制动距离/m

停车距离/m

1

12.5

9

14

23

2

25

________

________

74

3

30

21.6

79.4

101

(2)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汽车行驶的速度越大,停车距离________(选填“越长”或“越短”),所以超速行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

(3)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反应距离取决于反应时间和行驶速度,由于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比不饮酒的反应时间要长一些,因此,在行驶速度相同的情况下,酒后驾车的反应距离会变_____,致使停车距离变________,从而导致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增大.

28.木块在10N水平向右拉力F的作用下,沿粗糙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该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_N,将水平拉力F增大到20N,该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N。

29.汽车在南京长江隧道中行驶,有以下安全提示信息,请在横线

上填上合适的单位或标志的含义.

(1)限高4.5_______;

(2)限速80_______;

(3)隧道中禁鸣标志,禁鸣是在_______处减弱噪声.

30.同学们用图甲所示的玻璃管做了“测量气泡的速度”的实验,该实验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和______;用测量的数据画出路程—时间图象如图乙,分析乙图象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31.子弹在枪膛内受到火药爆炸时产生的高压气体的推力作用而高速飞出枪口,此过程中火药爆炸时产生的内能转化为子弹的______能,子弹离开枪口后,能继续飞行,这是因为子弹具有______,子弹最终会落回地面,这是因为子弹受到______力的作用.

32.用下列方法制作如图所示的“喷气火箭”:

①将气球吹大,并用夹子把口封紧;②从一根吸管上剪取一小段,用胶带把它固定在气球上;③将一根细绳穿过吸管,并水平拉直,作为“喷气火箭”运动的轨道,把封口的夹子松开,球内气体向左喷出,气球就会向________(填“左”或“右”)运动,使气球由静止变为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此现象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

33.如图所示,小孩将毽子向上踢出,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毽子被踢出后,由于________会继续向上运动.

34.如图所示的是某小组同学研究力的作用效果的两个小实验。

其中甲图研究的是力可以_________,乙图研究的是力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

35.在平稳行驶的列车车厢里,桌面上静止的小球突然向行驶方向滚动,这说明列车正在做_______运动,小球由于________,要保持原来的________,从而向列车行驶方向滚动。

36.如图物块A和弹簧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弹簧左端固定于墙面,OC为弹簧的自然长度.向左移动物块A并压缩弹簧至B处后静止释放,物体A在___________处时速度达到最大(选填“C点”、“C点左侧”或“C点右侧”);整个过程中物块A的内能增大,这是通过______________的方式改变内能.

37.甲、乙两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比为2:

1,在30s内,乙比甲多走30m,则

______,

______。

38.运动员投掷铁饼,铁饼离开手后能继续向前飞行是因为铁饼具有____________,最终会落向地面是因为受重力的作用,落到地面时,会将地面砸出一个坑,这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

39.运动员投掷铁饼,铁饼离开手后能继续向前飞行是因为铁饼具有______,最终会落向地面是因为受__ 力的作用,落到地面时,会将地面砸出一个坑,这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______.

40.光谷有轨电车T1、T2示范线分别成功实现分段试跑,两条线路预计今年12月实现全线通车试运营,届时可有效缓解光谷广场和关山大道等地段的拥堵。

其中T1线全长15.8公里,起于光谷步行街,止于光谷大道芯中心站,共设车站23座。

(1)行驶的电车相对于司机是___的,相对于前方的轨道是___的(均填“运动”或“静止”)。

(2)若T1电车全程需15min,则其平均速度为___km/h=___m/s(保留1位小数)。

41.通过对比我们可以获知一些物体的运动状态。

如图所示木块之前的状态如图(a),当小车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木块的状态如图(b)。

把木块换成盛有水的烧杯,重复上述过程。

烧杯中的水的状态如图(c)(d)。

(1)由图(a)、(c)可知:

此时小车的运动状态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2)由图(b)、(d)中的木块和烧杯中的水可知,此时小车的运动状态可能是____________。

42.为践行“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宜宾市城区内安装了公共自行车网点,越来越多的市民上下班由坐汽车改骑自行车.某市民在停止登车后,行驶在水平路面上的自行车仍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这是因为自行车具有_______,自行车最后停下来,这是因为它受到________的缘故.

43.吊车以2m/s的速度将重物1×105N匀速向上提起,这时钢索对重物的拉力是________N;若钢索改为以3m/s的速度使重物匀速下降,此时钢索对重物的拉力大小是_______N.

44.如图是几种测量工具使用后显示的情况,由图甲可知,绕在铅笔上的粗细均匀的金属丝,密绕20圈,其直径为________cm,由图乙可知,秒表表示的时间为________s。

45.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__状态或__状态。

三、实验题

46.如图所示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1)该实验装置要探究的是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_____的关系(物体A、B质量不变).

(2)该实验中所探究物体的动能是指物体_____(选填“A”或“B”)的动能.

(3)该实验物体动能的大小所示通过_____来反映的,这种探究方法称为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4)该实验物体的速度是指物体A从斜面上由静止滚下与物体B即将碰撞时的速度,它是通过_____(选填“高度”或“质量”)来改变的.

(5)实验表明,同一物体A从斜面不同高出滚下,高度越大,物体B被撞得越远,可得结论:

在质量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时,速度越大动能_____(选填“越大”、“越小”或“不变”).

(6)若要研究物体动能与质量的关系,则需不同质量的物体从斜面_____高度由静止滚下,并观察记录.

四、计算题

47.下表是姜堰到南京的T7781次特快列车的运行时刻表,试问:

(1)列车由姜堰驶往南京全程的时间是多少h.

(2)列车由姜堰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3)列车由姜堰到扬州这个路段上运行的速度是多少km/h?

若从姜堰到南京全程都以此速度运行,则可以提前多少min到达?

 

姜堰

扬州

南京

到站时间

 

08:

20

09:

50

发车时间

07:

20

08:

25

 

里程/Km

0

78

179

48.一列长200m的火车通过隧道用了90s.已知火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36km/h,求这个隧道的长度.

49.在一次爆破中,用了一条90cm长的引火线来使装在钻孔里的炸药爆炸,引火线燃烧的情况如图所示,点火者点着引火线后,以8m/s的平均速度跑开,求:

(1)引火线的燃烧速度;

(2)点火者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点200m远的安全地区?

(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

五、简答题

50.阅读简答题

(1)“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这是陶渊明的两句诗,诗中用“沦”和“出”两个字对日、月的运动作了形象的描写.那么他所描写的这两个运动,分别以什么为参照物?

(2)人走路时,被石头绊了一下会向前倒,这是为什么?

下雨天,摔跟斗会向后倒,这又是为什么

(3)许多体育运动项目与物理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请举出一个利用惯性的体育项目,并试着说一说是如何利用惯性的.

(4)用乒乓球拍托起乒乓球,使其能静止,球受重力和支持力,二力平衡.突然撤去球拍,球的运动状态改变了.因为撤去球拍,就是撤去了球所受的支持力,所以是支持力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这样分析对吗?

为什么?

51.锤子的锤头变松了,人们常用撞击锤柄下端的方法使锤头紧紧套在锤柄上。

请用相关物理知识解释这种做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