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阳市春秋版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672972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888.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辽阳市春秋版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辽宁省辽阳市春秋版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辽宁省辽阳市春秋版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辽宁省辽阳市春秋版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辽宁省辽阳市春秋版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辽宁省辽阳市春秋版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辽宁省辽阳市春秋版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辽宁省辽阳市春秋版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辽宁省辽阳市春秋版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辽宁省辽阳市春秋版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辽宁省辽阳市春秋版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辽宁省辽阳市春秋版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辽宁省辽阳市春秋版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辽宁省辽阳市春秋版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辽宁省辽阳市春秋版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辽宁省辽阳市春秋版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辽宁省辽阳市春秋版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辽宁省辽阳市春秋版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辽阳市春秋版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docx

《辽宁省辽阳市春秋版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辽阳市春秋版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辽宁省辽阳市春秋版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docx

辽宁省辽阳市春秋版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

辽宁省辽阳市2020年(春秋版)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共3题;共6分)

1.(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正是凭着这种坚忍精神,张骞打通西域,玄奘西行取经,鉴真东渡传教,郑和七下西洋,苏东坡吟唱“大江东去”,曹雪芹谱写“红楼”悲歌。

B.遇到困难应冷静思考,抱薪救火,积极想对策,找门路,解决问题。

C.《扬州慢》这首词写的是扬州战后景象,词人姜夔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黍离之悲令读者动容。

D.词在出现之初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这从它的别名“诗余”可知,但后来居然成为代表宋代最高文学成就的体裁。

2.(2分)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是()

A.知名作家任职大学教授之所以引起热议,是因为中国当代作家和大学之间的关系长期脱离造成的。

当代作家和大学之间本应该具备正常关系,很多大学和作家也试图重建这种关系。

B.按照国际外交惯例,国家元首出访,第一夫人往往会陪同前往。

她们在外交活动中的良好表现,会增强公共外交的效能,有利于提升一国的“软实力”。

C.由于苹果公司在被曝中国市场售后服务“双重标准”后的态度,引发了广泛的质疑和失望。

尽管苹果在其官网发出声明,否认保修存在“中外有别”,但仍未给出清晰的解释。

D.在今日视听产品和网络发达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抢救我们的文学感受力,需要从文学的阅读中汲取和培养思想的能力、精神的能量。

3.(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现代汉语词典》说,国学就是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等。

按照这个解释,             ,               。

并且,还可以这样理解:

          ,               。

依此类推,             ,“国学”是可以包罗万象的。

①凡是中国古已有之的、只要能够进入“学术文化”圈子的东西都可以叫做“国学”

②只要是中国的传统学术文化就可以叫做“国学”

③只有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才叫“国学”

④中国非传统的学术文化和非中国的学术文化都不叫做“国学”

⑤医学、数学、天文学(星相学)、化学(炼丹术)都不排除在外

A.③①⑤②④    

B.③④②⑤①    

C.②④③⑤①    

D.②⑤③④①    

二、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40分)

4.(15分)(2017高二下·江宁期中)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新葫芦兄弟》遭差评引发的思考

毛建国

国产动画片《新葫芦兄弟》自7月11日上线以来,网友一直吐槽不断,纷纷称其“糟蹋经典”“毁童年”。

在豆瓣网上,网友给出的评分仅为3.7分。

不过,相较于网友的差评,出品方的态度更值得玩味。

从“一部拍给小朋友看的动画片,为什么要迎合80后的口味”这句话中,大致可以了解出品方的态度。

这也引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动画片到底应不应该考虑成年人的口味?

《新葫芦兄弟》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和上海合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网友的吐槽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造型上,从中国风变成了日版萌娃;剧情上,爷爷变成了土地公公,会法术,还像唐僧一样啰唆;语言上,使用了“吓死宝宝了”等较多网络流行语。

很多孩子可能连上网打字发表评价都做不到,可以看出,这些吐槽多是成年人发出来的。

可是,出品方真调查过,孩子喜欢什么动画片吗?

不必讳言,现行的中国动画存在“甘蔗两头不甜”的情况。

一方面,很多动画出品方把目标受众锁定于儿童群体,忽视了成年人的感受,一些动画甚至没有过硬的故事,穿帮画面比比皆是,让成年人极其不爽;另一方面,很多动画出品方在研究儿童心理上远远不够,不能说真正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动画片没有,最起码不多。

看起来现在有一些国产动画片很受欢迎,其实这是无奈的选择。

哪些动画片受欢迎,很大程度上是电视台决定的,它取决于电视台播什么以及播出的频次。

之所以把“成年人口味”作为一个命题抛出来,不仅是因为成年人也有观看动画的需求,而且是因为成年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动画的打开方式,决定着孩子看什么。

有统计表明,虽然《新葫芦兄弟》的主创团队将该片的主要观众定为7~11岁的小学年龄段儿童,但事实上,真正的儿童观众只占不到五分之一,大多数的观众其实还是成年人。

一部优秀的动画片,在观看人群上本就应该跨界,比如《猫与老鼠》这些经典片,就是“老少通吃”。

更何况,很多80后已经为人父母,他们决定着自己的孩子能不能看、看多长时间。

既然如此,又怎么能不在乎80后的感受呢?

相比较而言,研究儿童心理远比研究成年人心理复杂和艰难得多,怕只怕既研究不了儿童心理,又不去研究成年人心理。

从这个视角来看,有必要强调一点,动画片不能缺少成年人视角。

想拍出一部叫座的动画片,确实不容易;在成人视角和儿童视角之间找到平衡,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就现实而言,我们最怕的是出品方既不研究儿童心理,也不研究成人思维,只是把精力用在公关和宣传上。

至此可以回答,儿童动画该不该考虑成人口味?

识者自有答案。

《人民日报》(2016年08月2日,有删改)

(1)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2)

文中举“《猫与老鼠》”这部动画片的例子作用何在?

(3)

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动画片应该考虑成年人的口味的理由

5.(10分)(2017高一下·会宁期末)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面小题。

材料一

高铁线上驶来“中国智造”

——“复兴号”首发侧记

6月26日11时05分,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两列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在京沪高铁两端的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桥站双向发车成功。

据了解,“复兴号”标准动车组在研制过程中坚持以我为主,其关键核心技术的软件、硬件全部实现我国自主设计、制造或选型,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此外,在动车组基础通用、走行装置、牵引电气等10多个方面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据介绍,“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车厢内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设置不间断的旅客用220V电源插座。

此外,“复兴号”列车设有多种照明控制模式,可根据旅客需求提供不同的光线环境。

列车的空调系统也充分考虑了减小车外压力波的影响,通过隧道或列车交会时可减小旅客耳部的不适感。

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经理陆东福表示,今后将会以“复兴号”为平台,根据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实际需求,量身打造,设计研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动车组成套技术和产品,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推动中国高铁“走出去”。

(《光明日报》2017年06月27日 05版)

材料二

崭新时代的铿锵符号——“复兴号”首发直播记

在“复兴号”列车上,本报融媒体报道小组采访了不同身份的三个人,并在“一直播”平台上进行了直播。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张波介绍说,中国动车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中国自主研发积累的阶段;第二阶段从2004年开始,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打造出了“和谐号”动车组;“‘复兴号’的诞生,标志着我国铁路技术装备水平进入一个崭新时代,我国高速动车组技术全面实现自主化、标准化和系列化。

23年驾龄、开过十几种型号国产机车的司机袁国慕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新的“复兴号”与韶山、和谐相比,界面更加清晰合理,“比如,CRH380A和CRH380B都是三个手柄,而在‘复兴号’上简化为一个手柄,降低了误操作的可能性”。

来自清华附中的付姓小伙子也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他今年17岁,但已是一位资深的“高铁专家”,专程买票赶上了这趟列车。

“我们有一个火车迷的群,大家都非常关注中国标准动车组的发展,但不是所有的群友都能来到现场,所以我想通过视频记录整个首发过程。

“中国标准开始走向世界,这是让所有铁路爱好者特别高兴的。

”小付说。

谈到高考,小付激动地说:

“清华大学就有高铁研究中心,但目前还不是特别完备。

我更倾向于北京交大或者西南交大。

”《光明日报》(______)年06月27日 05版)

相关链接:

①1964年,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的高速铁路在日本开通运营,带动了日本土木建筑、原材料和机械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人员流动,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缩小了城乡差别。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法、德等欧洲国家奋起直追,发展很快。

其中法国的高铁列车拥有量目前欧洲第一,并向外出口高铁技术。

中国高铁建设坚持走“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路子。

如今,中国高铁不仅成为百姓的出行首选,更成为闪亮的国家名片和新时代的中国地标,高居“中国新四大发明”之首;强大的设计团队、过硬的技术标准、最有性价比的高铁产品……中国高铁正成为“一带一路”合作项目的领头羊,主演国际产能合作的重头戏,彰显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大国担当。

②中国高铁每公里基础设施单位建设成本通常为1700万至2100万美元,而欧洲这一数字为2500万至3800万美元,美国则估计高达5600万美元。

③中国标动涉及机械、冶金、电力电子、化工、计算机、信息控制等相关学科和技术领域,产业链条覆盖全国各地区,直接参与主要部件及配套零部件设计制造的企业近300家。

(1)下列关于新闻内容及特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两则材料的标题都由主标和副标构成。

主标概括主要事件,副标揭示事件的意义。

B.两则新闻都聚焦“复兴号”首发,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而且相同的报道任务决定了两则新闻报道的侧重点和写法也相同。

C.材料一报道“据了解”、“据介绍”的内容,这违背了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

D.“中国标动”中的“中国”,意味着中国高铁从“混血”到“纯中国血统”的历史性转变。

(2)关于“复兴号”动车组的表述,符合材料内容的两项是()

A.“复兴号”动车组具有技术上自主化、标准化和系列化,产品设计上人性化,安全可靠等特点,再加上世界第一的行车速度以及配套设施建设的低成本,中国高铁已成为世界高铁发展史上“后发先至”的样板。

B.“复兴号”的研制及首发成功,标志着新时代我国制造业已经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飞跃。

C.“复兴号”的研制及首发成功,再一次证明了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竞争力的硬道理。

D.单凭“复兴号”的研制及首发成功,就足以证明世界高铁“始于日本,发展于欧洲,格局大变于中国”的说法是尊重事实的。

E.“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彻底摆脱了国外平台对动车组发展的限制,中国标准开始走向世界。

(3)请结合材料概括“复兴号”首发成功给中国经济腾飞和国人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

6.(15分)(2017高一下·兰州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杜牧的江南

余显斌

①江南,是杜牧的。

②没有杜牧,江南,该是何等寂寞?

就如淋沥的细雨中,没有油纸伞的古朴,从而缺乏一种古诗的典雅;就如长长的小巷里,没有一架紫藤萝,从而缺乏一种绿意荡漾的清新;就如断桥边,没有如烟的细柳,从而缺乏一种吴侬软语的娇媚。

③江南,是幸运的,在长久的沉寂之后,迎来了青衣飘飘的杜牧。

④江南女儿,也是幸运的,在长久的冷寂之后,又重现了青春的颜色。

⑤那时的江南,一定是寂寞得很久了,寂寞得连西湖的水也泛不起一点涟漪。

那时的江南,已经没有了丝毫的浪漫,江南采莲的曲子,已经凋谢在寒冷的池塘里;吴越争霸的战鼓,已半入江风半入云,渺茫难寻了。

至于西施浣衣的样子,已经在传说中流向岁月的天尽头,白云的深影里。

当然,包括当年的丝竹,当年的歌舞,当年的风流潇洒,都已经如周郎的微笑,隐入历史的硝烟中。

⑥江南,太寂寞了,寂寞成一池浮萍,连红叶也舞不起一点声音。

⑦就在这时,杜牧来了,在清明时节前后,嫩草如诗的日子里,一匹马,一身长衫,外带一支笔,踢踢跶跶走过丝雨江南,走过杏花如雪的江南,走过四百八十寺的江南,举一举杏花村的佳酿,饮醉了清明时节,饮醉了自己,也饮醉了唐诗。

⑧醉后不知故乡远,错把江南做故乡。

⑨从此,江南,收容了一颗漂泊的诗魂,也收容下一片灵秀,一片浪漫。

⑩在江南行走,杜牧一定是风神潇洒志气昂扬的,因为,他终于寻到了自己心中美的极致,诗的栖息地。

在江南,杜牧一定是心情舒展眉宇青葱的,因为,长久的失落后,他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和安慰。

⑪二十四桥的夜晚,月光如昼,桂香如梦。

秋来的江南,依然山温水软,草木含春。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江南,就适宜于洒脱地生活,诗意地游走。

小杜,深得江南三味。

⑫春风十里,柳丝飘飘,有哪一缕春风,美得过江南?

有哪一处女儿,轻浅一笑,婉约过江南?

⑬多少人啊,走过江南?

但匆匆的脚步,踏过满地红尘,能领略“烟笼寒水月笼沙”的婉约?

能体会到“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繁华?

能领略“村连三峡暮云起,潮送九江寒雨来”的神妙?

只有杜牧,一身长衫,飘飘地走过江南山水,把自己的欢笑,自己的歌吟,留给江南,留给江南的天空和湖面,还有山水楼台。

同时,也把江南留给岁月。

⑭在烟水渺茫的江岸,在细柳如眉的亭旁,总有风吹过,总是有诗人的脚步走过,这些,江南记得,竖行的方块文字也记得。

⑮当诗人漫步江南时,多少丝管,多少弦竹,在夜月下悠扬;多少忧伤,让一个沉沦历史的书生,怆然泪下。

⑯不是爱风流,似被红尘误。

⑰诗人并不想隐居入江南山水,诗人并不想在二十四桥的箫音中沉醉。

“江南好烟月,门系钓鱼船”“霜叶红如二月花”,这些美妙,也不能让诗人沉醉。

所有的音乐,所有的云烟风月,并没有遮住诗人的眼睛。

⑱诗人站在高山上,站在红楼上,日日凝目而视,翘首企盼,在等待着一个时代的到来,等待着万民欢乐的和谐盛世到来,“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诗人总是心有不甘,在晚唐的夕阳残照中,遥望着太宗所开创的盛世,万民同乐,百国来朝。

可是,诗人失望了,心冷了。

天边,夕阳西下,一片暗影茫然。

⑲在一声长叹中,诗人走入江南。

⑳所有的肮脏,所有的红尘,与江南山水,与江南儿女相比,是如此不堪,如此肮脏。

㉑“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诗人轻轻叹息一声,定格在江南的烟雨中,静静地观看着,看“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美丽;看“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轻歌曼舞;看江南儿女在月夜里一把凉扇,笑扑流萤的娇憨情态;看扬州烟水,秦淮月光。

㉒江南,安慰着诗人。

㉓人,沉醉于江南。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2年第2期,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第②段,运用排比、对比的手法,指出没有杜牧,江南风景就少了特有的情趣韵味,从而强调了杜牧对于江南的意义。

B.文章前六段多次写到江南的“寂寞”,然后在第⑦段中笔锋一转,“就在这时,杜牧来了”,用反衬的手法写杜牧给江南美景带来了神韵。

“寂寞”指的是当时扬州的萧条。

C.文章第⑫⑬段用了多个问句,赞美只有杜牧才能写出这样美丽的描绘江南的诗句。

D.“在一声长叹中,诗人走入江南”,指的是杜牧虽有报国之心,但因为盼不到国家重振声威,他只能沉醉于江南美景,以此来慰藉痛苦失望的灵魂。

E.文章多用排比句和整句,语言风格典雅婉约,与江南美景和杜牧诗和谐统一,给人以美的享受。

(2)全文多处引用、化用杜牧的诗句,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3)作者为什么说“江南,是杜牧的”?

请结合自己读文的感受加以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7.(11分)(2016·成都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题。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

年十九,举进士。

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

或教准增年,答曰:

“准方进取,可欺君邪?

”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

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①,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

准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

上由是嘉之,曰:

“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

淳化二年春,大旱,太宗延近臣问时政得失,众以天数对。

准对曰:

“《洪范》天人之际,应若影响,大旱之证,盖刑有所不平也。

”太宗怒,起入禁中。

顷之,召准问所以不平状,准曰:

“愿召二府至,臣即言之。

”有诏召二府入,准乃言曰:

“顷者祖吉、王淮皆侮法受赇,吉赃少乃伏诛;淮以参政沔之弟,盗主守财至千万,止杖,仍复其官,非不平而何?

”太宗以问沔,沔顿首谢,于是切责沔,而知准为可用矣。

即拜准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院事。

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且曰:

“卿来何缓耶?

”准对曰:

“臣非召不得至京师。

”帝曰:

“朕诸子孰可以付神器者?

”准曰:

“陛下为天下择君,谋及妇人、中官,不可也;谋及近臣,不可也;唯陛下择所以副天下望者。

”帝俯首久之,屏左右曰:

“襄王可乎?

”准曰:

“知子莫若父,圣虑既以为可,愿即决定。

”帝遂以襄王为开封尹,改封寿王,于是立为皇太子。

庙见还,京师之人拥道喜跃,曰:

“少年天子也。

”帝闻之不怿,召准谓曰:

“人心遽属太子,欲置我何地?

”准再拜贺曰:

“此社稷之福也。

”帝入语后嫔,宫中皆前贺。

复出,延准饮,极醉而罢。

(节选自《宋史・寇准传》,有删改)

【注】①官府征调的敕命文书。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

B.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

C.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

D.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三传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的合称,都是编年体史书。

B.进士是指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也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C.淳化是宋太宗时期的一个年号。

历代帝王遇“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改年号。

D.社稷原分别称土神和谷神,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

文中用“社稷”代指祭祀。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顶是()

A.寇准才智过人,年少得志。

担任地方官员,施政有方。

作为近臣,屡进忠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为皇上所倚重,被认为是魏征那样的人才。

B.当太宗就大旱一事向近臣询问自己治国的过失时,寇准认为大旱由刑罚不公引起。

他这样讲,不单是为祖吉申屈,更是为了揭露朝中奸佞。

C.寇准被问及立储人选时,建议皇帝不要听信身边的妇人和近臣的意见,可能是因为她(他)们会有私心,而要选择心系王室的皇子作储君。

D.当太宗因为皇太子很得民心而担心自己的地位时,寇准宽慰了太宗。

寇准因为在立储问题上的深谋远虑得到太宗的赏识,陪太宗一起喝酒。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教准增年,答曰:

“准方进取,可欺君邪?

”后中第。

②《洪范》天人之际,应若影响,大旱之证,盖刑有所不平也。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7分)

8.(7分)(2018高二上·上饶期中)阅读下列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①

苏轼

七千里外二毛人②,十八滩③头一叶身。

山忆喜欢④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

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⑤。

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变法新党重被起用,元祐旧臣遭受打压。

苏轼劝诫哲宗变法中亲贤远佞,遭忌恨而一再被贬,远至惠州。

此诗写于赴惠州途中。

②二毛人:

黑白头发兼杂的老年人③十八滩:

在赣江险处,惶恐滩即其中之一。

④喜欢:

地名,在大散关上。

此处代指故乡山水。

⑤石鳞:

水在石上流,其波如鱼鳞。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通过比兴、对比等手法,极言被贬的路程之遥及处境之艰,而“二毛”又刻画了年岁之老。

B.颔联写心境,其中“惶恐”谐音双关,一语双意,并蒂同枝,妙合无垠,令读者产生无穷的兴味。

C.颈联写途中行舟所见,格调发生变化,由凄苦转为雄放,一“添”一“减”尽显行舟的“快意”。

D.尾联承颈联格调,放开一笔,自我解嘲中作达观语,有幽默诙谐之效,其中“知津”暗用“子路问津”典故。

(2)本诗情感丰富,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五、默写(共1题;共6分)

9.(6分)(2019·东辽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强调做人要坚持原则,面对高位厚禄等物质诱惑也不能违背礼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高》中,写家国的愁苦和郁愤都涌入作者心头、使他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琵琶行》的语言简洁凝练,开篇仅用“________”一句就已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________”一句则点明了季节特征,并渲染了萧瑟落寞的氛围。

六、语言表达(共2题;共8分)

10.(5分)(2016高三下·东城模拟)微写作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①央视大型文化益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于2016年2月12日开播,节目的宗旨是“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力求以诗词知识的比拼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

请为主持人董卿写一短节目首播的开场白,要求体现节目宗旨,激发选手与观众的参与热情。

②2月9日,网友曝光一张照片,56岁的六小龄童在北京台春晚节目候场时,为防穿帮,蹲伏于台侧良久,请写一段文字表达你观图时的感受,要求紧扣画面内容,感受具体真切。

③下面这首诗曾获2015年某省华文诗歌大赛一等奖。

请写一段文字赞同或质疑评委的选择。

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故乡

故乡真小

小得只盛得下

两个字

11.(3分)(2019高三上·大庆期中)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得超过18个字。

20世纪70年代之前,大多数人认为婴幼儿①________,只能感性地认知事物。

但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一些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婴幼儿对周围世界已经有了很多了解,他们不仅能理解我们日常生活的世界,②________:

婴儿能够理解一些基本的物理关系,三四岁的儿童则能够理解一些基本的生物学概念。

到了20世纪末,一些研究证实,婴儿具有抽象而复杂的知识,而且③________,这类知识还会迅速增加,直到他们长大成人。

七、材料作文(共1题;共5分)

12.(5分)(2017高三上·哈尔滨期中)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报为了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开设了《暖闻》专栏。

编辑部收到三则新闻:

一位卖油条的青年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被网友称赞为最帅的良心“油条哥”。

一位老父亲从外地来医院看望儿子,看到儿子正在坐诊,忙得抬不起头,根本说不上话。

老人家等了两个多小时后,只好挂了个号,和儿子见了一面。

某地举办珍品画展,一位男孩在探身观赏时不慎跌倒,损害一副珍贵名画,主办方认为男孩只有12岁,又不是故意的,因此仅备案而未报案,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

从以上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