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监测方案1125.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9692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4.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监测方案112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施工监测方案112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施工监测方案112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施工监测方案112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施工监测方案112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施工监测方案112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施工监测方案112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施工监测方案112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施工监测方案112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施工监测方案112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施工监测方案112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施工监测方案1125.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监测方案1125.docx

《施工监测方案112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监测方案1125.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施工监测方案1125.docx

施工监测方案1125

施工监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华润置地(厦门)万象城高端商业综合体项目,位于厦门市思明区湖滨南路与湖滨东路交会处西南侧,总用地面积62994.875㎡,地下拟建3层地下室(局部4层地下室),东侧总高度约18.2m,其中-1F层高为6.9m,-2F层高为6.1m,-3F层高为4.0m,底板厚度1.2m;西侧总高度约15.4m,其中-1F层高为6.0m,-2F层高为4.1m,-3F层高为4.1m,局部-4F层高为4.1m,底板厚度1.2m。

本工程±0.000=黄海高程暂定为2.90,基坑开挖深度暂定16.5m,周长约1100m,基坑面积约9.5万平方米,开挖土石量量为约60万立方米。

基坑工程安全等级根据《建筑深基坑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及《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GJ72-2004)表8.7.2划分为安全等级为一级。

建设单位:

华润置地(厦门)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厦门象屿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土方施工单位:

福建六建集团有限公司

支护施工单位:

中国第四冶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勘察单位:

福建岩土工程勘察研究院

设计单位:

福建省建研勘察设计院

检测单位:

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厦门分院

本标段(南区)由福建六建承包具体内容范围:

1、基坑土石方开挖、外运(不含反压土);

2、正作业区工程桩施工;

3、疏干井;

5、单轴搅拌桩(土体加固);

6、排降水;

7、桩基(人工挖孔桩、旋挖桩及锚杆);

8、回灌井、反压土面层的砼喷锚。

本标段施工作业完成后交由主体及地下室施工承包单位施工,在与主体结构施工单位及交叉工作施工配合由建设单位居中协调。

由中国第四冶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中建四局、中建东北设计院等单位承包内容如下:

1、三轴搅拌桩(止水帷幕)、旋挖桩(排桩)、冠梁(腰梁)、预应力锚索、由中国第四冶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承包施工,现已完成三轴搅拌桩(止水帷幕)、旋挖桩(排桩)、回灌井等施工作业;

2、北区土方开挖及桩基由中建四局承包施工;

3、逆作业区工程桩由中建四局承包施工;

4、基坑监测由东北设计院监测。

5、逆作业区由建设单位另行发包。

根据该场地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周边环境、基坑开挖深度等条件,为了解决基坑整体稳定性和变形控制问题,本工程拟分两期进行施工,一期工程为南区中部区域,二期工程待一期工程完成后进行,二期工程采用逆作施工,主要为南区边缘区域。

具体基坑支护方式如下:

(a)南区的南侧(东南角除外)及西侧(西北角除外):

采用φ1000灌注桩+(3-5)道可回收预应力锚索进行支护,并预留反压土,待塔楼区域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进行边跨主体结构逆作施工;

 

(b)其余区域:

均采用中心岛-反压土法,即基坑中部土方先行开挖顺作,待中部主体结构完成后,进行边跨主体结构逆作施工,同时,为更好地控制围护结构变形,采用单轴水泥搅拌桩进行被动区加固。

(c)基坑支护工程平面图及基坑支护剖面图:

详附图2

本工程承包企业较多,存在不同单位多方协调的事情,协调工作均由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以现场会、监理会等形式协调解决。

二、编制依据

1、厦门华润中心(2013P16地块)基坑支护施工图;

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三、地质情况

1现场地质及地形地貌

拟建华润万象城基坑工程位于厦门市思明区湖滨南路与湖滨东路交会处西南侧。

场地原始地貌属滨海海湾相地貌,为建设拆迁地,原为厦门自行车厂,实测各钻孔孔口黄海高程在1.37~3.00m。

场地局部存在土堆,场地地势总体较平坦,开阔。

详见平面图T1。

本工程坑底土层为全风化花岗岩。

2岩土层岩性及分布情况

根据本次勘察钻探及测试(芯样鉴定、原位测试、土工试验),在钻孔揭露深度范围内场地内分布有:

①杂填土(Q4ml)、②淤泥(Q4mc)、③粉质粘土(Q4al+pl)、④中粗砂(Q4al+pl)、⑤残积砂质粘性土(Qel)、⑥全风化花岗岩(r52⑶c)、⑦土

状强风化花岗岩(r52⑶c)、⑧碎裂状强风化花岗岩(r52⑶c)、⑨中风化花岗岩(r52⑶c)。

其野外特征描述、土层埋深、层顶标高及土层分布见表3。

四、水文条件

场地地下水主要赋存于①杂填土层中下部的孔隙中的孔隙潜水和④粗、中砂层、⑤残积砂质粘性土及各层基岩风化带的孔隙、裂隙中的承压水。

场地内杂填土层①土质较松散,具较大孔隙,但补给有限,水量一般不大,富水性较差;②淤泥、③粉质粘土层属微透水层,为相对隔水层;④中粗砂层为强透水层,富水性好;⑤~⑦层渗透性自上向下增强,但总体均属弱透水层,水量不大;⑧、⑨层渗透性主要受裂隙性质及发育程度控制,从勘察时揭露情况看,总体也属弱透水层,水量不大,但不排除局部张性裂隙发育、水量丰富的可能性。

地下水位埋深1.00~2.60米(标高0.14~1.48米),混合稳定水位埋深0.40~2.10米(标高0.64~1.97米)。

采用套管止水量测钻孔砂层承压水地下水位埋深为4.56米、4.37米、4.90米(标高-2.38米、-2.17米、-2.37米),水头高度为6.24米~7.70米。

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0.50-1.50米左右。

五、施工监测方案

1监测的目的

基坑支护结构安危关系到本工程整体的安全,在基坑施工及建筑物施工期间必须加强基坑及建筑物变形监测工作,这关系到附近建筑物和道路设施的安全等,根据相关技术规范及设计要求,本工程由建设单位委托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进行基坑全面监测工作,我方配合监测必须进行施工监测。

通过施工监测,掌握监测对象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形情况,将信息及时反馈给有关单位,判断结构安全,指导施工,当出现异常时,及时报警,并及时采取必要措施,以确保安全施工。

2监测内容

2.1基坑监测部分

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对于基坑应测项目及从基坑边缘以外3倍开挖深度范围内的需要保护物体均应作为监控对象。

因建设单位有委托专业监测单位进行监测,我司只对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监测:

围护墙顶部竖向沉降监测、围护墙顶部水平位移监测、周边建筑物沉降变形影响资料收集对比,基坑水位监测这几项内容。

2.1.1监测项目

2.1.1.1围护墙顶部水平位移监测:

基坑开挖及地下室结构施工过程中,围护墙顶水平位移量是基坑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为了观察坡顶水平位移量,根据设计图纸结合相关规范要求,在支护坡顶以及基坑周边重要管线的边上每隔15~20m布置一个水平位移观测点,以观测土方开挖及地下室施工对周围土体的影响。

2.1.1.2围护墙顶部沉降监测:

在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由于土层应力释放,支护系统的变形、地下水的抽取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基坑周边土体的变形。

根据设计图纸结合相关规范要求,在支护坡顶,以及2位基坑开挖尝试范围内的重要地下管线或道路,每隔15~20mdm布置一个沉降观测点,以观测土方开挖及地下室施工对基坑周边环境的影响。

2.1.1.3邻近建筑物倾斜和裂缝、地表裂缝:

对基坑周边建筑物是否倾斜、建筑及地表先定时肉眼观察是否出现裂缝,留置影像资料,当出现裂缝时应采用裂缝仪进行观测。

2.1.1.4基坑水位观测:

基坑在开挖施工过程中,需要降低坑内地下水位,使其在施工工作面以下,因本工程基坑较深,基坑内降水必然导致周边水位下降。

对基坑周边进行地下水位观测可以及时了解周边水位变化情况,必要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基坑周边建筑物的安全。

沿基坑周边布置共布置9根水位观测管。

2.1.2监测频率

在基坑施工前做好周围各环境监测点的设置并取得原始数据,基坑开挖前埋设好所需的监测元件设备,并取得原始数据。

地下室施工至±0.000且地下室外施工间隙回填完毕后再监测1次工作结束。

根据厦门华润中心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图纸监测频率要求及考虑到本工程的重要性,本基坑监测频率如下:

开挖深度≤5m时,每2天观测1次;开挖深度>5m时,每1天观测1次;开挖深度>10m时,每1天观测2次;地下室底板浇筑完毕后7天内每天观测一次;7~14天内每2天观测一次;14~28天内每3天观测一次;28天以后每5天观测一次。

3监测操作要求

具体要求为“三固定”:

3.1仪器固定:

包括三脚架、铟钢尺;

3.2人员固定:

尤其是主要观测人员;

3.3线路固定:

观测线路固定,包括镜位观测次序。

4监测预警指标

4.1根据根据设计监测要求,结合本场地地质及施工等条件,可按以下指标控制基坑工程监测报警:

4.1.1基坑坡顶水位移预警值为30mm或变化速率连续三天大于3mm/d;基坑坡顶、相邻建筑、周边管线竖向位移预警值为20mm或变化速率连续三天大于3mm/d;立柱竖向位移的预警值为30mm或变化速率连续三天大于3mm/d;深层水平位移的预警值为50mm变化速率连续三天大于3mm/d;支撑内力的预警值为70%构件承载能力设计值;周边建筑的裂缝宽度预警值为2mm或裂缝持续发展;周边建筑倾斜的预警值为建筑整体倾斜度累计值达到2%或倾斜速度连续3天大于0.0001H/d(H为建筑称重结构高度);地表裂缝宽度的预警值为15mm或裂缝持续发展;地下水位变化的报警值为1000mm或变化速率大于500mm/d。

4.2当出现下死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进行危险报警,并应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中的保护对象采取应急措施.:

4.2.1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监测数据变化较大或者速率加快。

4.2.2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土体的位移值突然明显增大或基坑出现流沙、管涌、隆起、陷落或较严重的渗漏等;

4.2.3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或锚杆体系出现过大变化、压屈、断裂、松弛或拔出迹象;

4.2.4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体系出现过大变形、压屈、断裂等现象;

4.2.5周边地面出现较严重的突发裂缝或危害结构的变形裂缝;

4.2.6周边管线变形突然明显增长或出现裂缝、泄漏等;

4.2.7根据当地工程经验判断,出现其他必须进行报警的情况

4.2.8根据经验或《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中规定其它必须进行危险报警的情况。

5监测设备的埋设与监测方法

5.1控制网的布设

在施工区影响范围之外,保证基准方向通视良好,不受旁折光的影响的地方布设三个首级控制点。

在基坑的四个转角各埋设一个(共四个)工作基点。

控制点按此标准制作:

在混凝土地面上钻孔,深100mm,孔内埋设直径12mm的钢筋,并浇筑混凝土墩,墩的尺寸为:

长×宽×高=300×300×1200mm,墩顶部设强制对中螺栓和仪器整平钢板,螺栓尺寸根据仪器基座丝口尺寸决定,并在螺栓顶部打一小孔(小孔直径约0.3mm),在墩的中间增加加强钢筋,每个墩都加工一个钢盖板,不使用控制点时将盖板扣上,以保护其不受破坏。

5.2沉降监测

5.2.1测点埋设:

基坑测点应选在围护桩冠梁顶部位。

在测点位置使用电锤埋设沉降监测标点,如埋设不便,也可用红漆标记。

5.2.2仪器:

采用DSZ2型水准仪,配1.5m铟钢尺。

5.2.3精度:

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按二级水准精度要求。

对周边建筑物监测主要是以肉眼观测为主,对周边建筑物定期进行拍照,选择各建筑物正面、侧面及细部进行全面拍摄。

5.3水平位移监测:

5.3.1标点埋设:

在设计位置使用电锤埋设测量标点。

5.3.2仪器:

采用GTS-102N全站仪。

5.3.3精度:

误差≤±1mm。

本基坑拟采用小角度法或极坐标法进行水平位移监测。

小角度法外业监测采用经纬仪ET-02进行监测;极坐标法外业监测采用全站仪NTS-352进行监测。

对于基坑水平监测点变形,采用全站仪以视准线法完成数据采集,在水平位移监测网点TN1-TN4分别架站,每侧两点互为后视,按小角法分4段旋测,以公共监测点为校核点做观测成果检查。

最大间距应控制在72米以内,来保障观测目标的准确及清晰,以两端网点作为全站仪架站点和固定觇牌后视点,并在该段的监测点上架设活动觇牌,记录观测数据,逐段完成各段监测点观测。

对于两侧不能以视准线观测的个别监测点,内里采用极坐标法进行观测。

监测系统对监测数据进行数据改正、平差计算、生成监测报表。

小角度法极坐标法

5.4基坑周边地下水位监测

5.4.1水位管埋设:

埋设水位管时,底部2m长范围内的测管每隔20cm打一小孔,共三排,便于地下水进入管中;同时用沙布包裹该段管子以免管外土粒进入管中。

管子下入孔底后以中粗砂封孔,地表下2m长范围内管外孔隙用粘性土封堵,以免地表水流入管中。

5.4.2监测仪器:

激光手持测距仪。

5.4.3监测原理:

监测时,将测距仪放置于水位管口,垂直于管内水位面,按下测量健,仪表上的距离即为管口至地下水位面的高差,根据管口高程换算即可得出地下水位面的高程值。

6工程监测时间

基坑观测时间233日历天(具体时间根据施工进度而定)。

7提交监测报表

每次监测结束后,及时整理监测结果,并作出分析判断,形成报表。

一般在每次监测工作结束后24小时内完成监测结果(报表)。

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先口头通知相关单位,再以书面的预警形式通报委托方。

8项目部巡查监测要求

地下室基坑支护结构安危关系到本工程的安全,还关系到附近建筑物和城市管线及道路设施的保护等,虽然业主方已委托了资质的监测单位进行监测,具体详见基坑及建筑物监测专项方案。

项目部也必须建立项目部巡查监测制度,并组织人员做好日常的巡视检查工作,做到万无一失,并指定专人对基坑监测点进行保护,同时在基坑支护及开挖施工的各个阶段按照一天一次的频率对基坑的稳定性进行监测,并做好巡视记录以及观测数据的收集整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联系设计院等相关单位现场协商解决处理。

项目部巡查监测具体岗位职责详细如下表:

姓名

岗位

工作内容及岗位职责

梁钟贤

项目负责人

负责项目全面巡查监测制度的建立,实施过程的监督管理;

杨仁光

技术负责人

负责处理分析巡查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

陈玉龙

施工员

负责巡查土体位移、基坑坡顶沉降与水平位移、临近道路沉降、基坑周围及基坑内的水位监测、临近建筑沉降观测等,并做好巡视记录以及观测数据的整理;

六、检测记录表格

围护墙顶部水平位移监测报表

工程名称:

厦门华润中心(2013P16地块)桩基及土石方施工工程(二标段)天气:

观测者:

计算者:

日期:

年月日

点号

上次测试值(mm)

本次测试值(mm)

水平位移量/mm

单次变化

累计变化量

变化速率mm/d

备注

说明

1、“-”表示向坑内移动,“#”表示预警,备注空白表示正常。

2、设计要求水平位移累计值接近30mm,或变化速率每天大于3mm/d预警。

围护墙顶部竖向沉降监测报表

工程名称:

厦门华润中心(2013P16地块)桩基及土石方施工工程(二标段)天气:

观测者:

计算者:

日期:

年月日

点号

上次测试值(高程m)

本次测试值(高程m)

竖向位移量/mm

单次变化

累计变化量

变化速率mm/d

备注

说明

1、“-”表示向下沉降,“#”表示累计值预警,备注空白表示正常。

2、设计要求水平位移累计值接近20mm,或变化速率每天大于3mm/d预警。

基坑水位监测报表

工程名称:

厦门华润中心(2013P16地块)桩基及土石方施工工程(二标段)天气:

观测者:

计算者:

日期:

年月日

点号

上次测试值标高(m)

本次测试值标高(m)

水平位移量/m

单次变化

累计变化量

变化速率m/d

备注

“-”表示水位下降

周边建筑物沉降及倾斜情况观测报表

工程名称:

厦门华润中心(2013P16地块)桩基及土石方施工工程(二标段)

观测者:

观测日期:

栋号

上次观测情况

本次观测情况

备注

后附各栋号相应照片存档。

七、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