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情深》优秀教学设计部编本五年级上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969879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慈母情深》优秀教学设计部编本五年级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慈母情深》优秀教学设计部编本五年级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慈母情深》优秀教学设计部编本五年级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慈母情深》优秀教学设计部编本五年级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慈母情深》优秀教学设计部编本五年级上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慈母情深》优秀教学设计部编本五年级上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慈母情深》优秀教学设计部编本五年级上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慈母情深》优秀教学设计部编本五年级上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慈母情深》优秀教学设计部编本五年级上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慈母情深》优秀教学设计部编本五年级上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慈母情深》优秀教学设计部编本五年级上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慈母情深》优秀教学设计部编本五年级上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慈母情深》优秀教学设计部编本五年级上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慈母情深》优秀教学设计部编本五年级上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慈母情深》优秀教学设计部编本五年级上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慈母情深》优秀教学设计部编本五年级上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慈母情深》优秀教学设计部编本五年级上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慈母情深》优秀教学设计部编本五年级上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慈母情深》优秀教学设计部编本五年级上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慈母情深》优秀教学设计部编本五年级上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慈母情深》优秀教学设计部编本五年级上册.docx

《《慈母情深》优秀教学设计部编本五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慈母情深》优秀教学设计部编本五年级上册.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慈母情深》优秀教学设计部编本五年级上册.docx

《慈母情深》优秀教学设计部编本五年级上册

《慈母情深》优秀教学设计(部编本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认识“魄、抑”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龟”,会写“辞、抑”等12个字,会写“连续、广播”等18个词语。

  2.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

  3.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4.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

  教学重点

  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魄、抑”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龟”,会写“辞、抑”等12个字,会写“连续、广播”等18个词语。

  2.默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学习课文第1—5自然段,了解时代背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小组交流预习情况

  1.教师导入。

  2.引导学生对照《预习单》,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情况。

  二、全班交流生字新词

  1让学生说一说最想提醒大家读准字音的生字新词,全班讨论识字方法和注意事项。

  2.组织学生观察本课要写的字,教师指导学生关注易错字的书写。

  三、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1.让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组织全班交流。

 预设:

课文讲了“我”向母亲要钱买书的事。

  3.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

课文段落多、内容长,如果要给课文划分层次,你觉得可以分成几部分?

每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

  4.追问:

为什么会这样给课文划分层次?

你的根据是什么?

预设:

是根据起因、经过、结果来划分的。

  5.再次引导学生概括文意:

划分层次之后,你现在会怎么概括课文的内容?

能不能说得更充分?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可以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给课文划分层次,进而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学习第1—5自然段

  1.引导学生联系自己买书的经验,并结合《预习单》中“查查”的学习任务,说一说:

为什么作者买一本一块五的书,要钱时会那么犹豫、不忍心?

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预设:

(1)我从“从来没有”“一次给过”“一次要过”这些地方看出,这一元多钱对“我”家来说是一笔“巨款'通过预习,我了解到一元多钱在当时是一家人几天的生活费。

而“我”是个懂事的孩子,从没有问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

  

(2)我从“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了肚子里”一句中发现,“我”家竟然把收音机都卖了换食物,而且还是个“破”收音机,可见“我”家当时很穷,连吃饱饭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没有买书的闲钱。

  (3)我从“为了每月二十七元的收入”看出母亲为了支撑起这个家辛苦地工作着。

第29自然段中还写到母亲从衣兜里掏出的是“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也可以看出母亲挣钱、攒钱的不易。

  (4)通过“想得整天失魂落魄”,能看出“我”非常想拥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所以“我”才鼓起勇气向母亲要钱买书。

  2.全班交流后,教师小结:

结合生活经验和时代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句段有感情地读给别人听。

  2.抄写“连续、广播”等18个词语。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

  2.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3.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

  教学过程

  一、默读课文,梳理“场景”

  1.提问: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场景,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慈母情深”,在感受深的地方作批注。

  2.小组交流阅读感受:

最触动你的场景、细节有哪些?

  师生共同梳理归纳场景:

初到厂房——寻找母亲——向母亲要钱一一母亲塞钱给“我”教师相机板书。

  二、品读“初到厂房”

  1.引导学生思考:

默读第6—9自然段,想想:

“我”看到、听到、感受到了什么?

“我”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读了这几段,你又有怎样的体会?

  2.小组讨论。

教师相机指导。

  3.全班汇报交流。

小组选取代表,谈一谈阅读感受,以及是通过什么方法获得这种感受的。

  4.教师总结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场景、抓关键词语等方法,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和细节中流露出的“慈母情深”。

  三、小组合作,体会其他场景和细节

  1.布置学习任务:

小组选择一个场景学习,想一想:

“我”看到、听到了什么?

心情如何?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迁移上一环节中总结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

  3.全班汇报交流,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1)“寻找母亲”的场景

  汇报交流时,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关注细节,体会“我”的心情。

  ①为什么要重复连写两声“妈——”?

想象“我”喊母亲的时候,语气会是什么样的?

  ②结合第16至19自然段,说说:

“我”看到工作中的母亲是什么样子的?

反复出现“我的母亲”,你能感受到“我”怎样的心情?

  

(2)“向母亲要钱”的场景

  ①让讨论这一场景的小组选出代表,分角色朗读“我”与母亲的对话。

  ②追问:

母子之间一问一答特别简短,读完你有什么感受?

为什么?

预设:

  ③让学生谈谈对母亲掏钱、数钱的样子的体会。

  (3)母亲塞钱给“我”的场景

  ①让讨论这一场景的小组分角色表演“我”、母亲和女工,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读他们之间的对话,再说说自己的感受。

  ②追问:

“我”看到母亲把钱塞给我后,“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看到这一幕,你的内心会有怎样的触动?

反复出现三个“立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③引导学生联系全文思考:

是什么令“我”鼻子一酸?

  4.组织全班带着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结尾部分

  1.引导学生思考:

“我”为什么要给母亲买一听水果罐头?

  2.小组讨论:

怎样理解“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这句话的意思?

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总结。

  3.教师小结:

通过讨论,我们发现,课文结尾处的“第一本长篇小说”对“我”有了更加深刻、丰富的意义。

最后的省略号,表示意味深长,难以言尽。

  五、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小练笔

  1.提问:

你有过“鼻子一酸”的生活经历吗?

预设:

多种原因会让人“鼻子一酸”:

感动的、委屈的、痛苦的、难过的、后悔的、幸福的……

  2.明确练笔的要求:

用一段话写写自己“鼻子一酸”的生活经历,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学生尝试练笔。

  4.全班交流评价。

  六、布置作业

  修改小练笔,并读给别人听。

  父爱之舟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认“茧、栈、”等12个生字,会写“蚕、考、疼”等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朦胧、枇杷、疙瘩、膜拜、纸屑。

  2.学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父爱的伟大。

  三、教学准备:

ppt

  四、教学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茧、栈、”等12个生字,会写“蚕、考、疼”等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朦胧、枇杷、疙瘩、膜拜、纸屑。

  2.学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关于父爱是个永恒的话题,他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是一部永远拍不完的电影,他值得我们用一辈子去欣赏、去品味、去敬仰。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欣赏吴冠中笔下的《父爱之舟》。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你呢?

(学生自由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出示课文生字词,检查预习情况。

PPT出示。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快速浏览课文,想想本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情?

  生交流:

本文主要以梦境回忆的方式追叙在艰难求学的历程中父亲对自己的关爱。

  (4)作者选取了哪些事情来表现父亲对我的爱的?

  A、父亲给我买枇杷;

  B、父亲心疼我被臭虫咬了,想换房间。

  C、父亲给我买热豆腐脑。

  D、父亲给我制作玩具——万花筒。

  E、大雨大雪天,父亲背着我上学。

  F、父亲竭尽全力送我上最好的小学。

  G、父亲摇船送我赶考,送我入师范学校学习。

  (5)以上这些事情,作者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时间顺序。

  三、合作自学

  1.同桌轮读课文,解决质疑词语。

  2.把感受最深的地方,画上__,多读两遍,同时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

  3.小组交流各自体会,讨论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

  4.全班交流,提出问题,留待进一步理解

  四、学习生字,抄写词语

  1.重点指导书写“兼”“掀”  

  2.抄写词语

  五、当堂训练

  .仿写句子:

  父爱如山,沉默无语;

  父爱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2、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一、精读感悟,入情入境

  1.生默读课文,思考:

文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

画出有关句子,多读几遍,并想想为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有关句段。

  

(1)出示:

课文第三自然段

  ①语段中哪些地方表现出父亲的及其节俭?

  借姑爹的小渔船,带我在船上吃住——带了米在船上做饭,晚上睡在船上,这样可以节省饭钱和旅店钱,体现“他平时节省到极点”。

  ②节俭的父亲为什么会对“加点钱换个好房间”动了心呢?

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父亲看见“我”被臭虫咬醒,遍体都是大红疙瘩,心疼极了,动了心,想换房子。

  从语段中感受到父亲对“我”深深地爱。

  ③指导朗读,读中悟情。

(配乐)

  

(2)出示:

第四自然段(父亲给我买热豆腐脑和制作万花筒的片段)

  ①为什么要写童年时父亲为我糊万花筒?

这样东西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极大的幸福。

  ②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表现了父亲对我深深地爱。

  ③指导朗读,读中悟情(配乐)

  (3)出示:

第五自然段

  ①抓住父亲的一系列动作描写?

——扎紧、穿、撩起、扎。

  ②想一想,在这大学大雨天,父亲背着“我”上学,我心里会怎么想呢?

——自由交流。

  ③指导朗读,读中悟情。

(配乐)

  (4)出示:

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地哭,与在家里撒娇地哭、发脾气地哭、打架地哭都不一样,时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PPT出示

  ①这种“新滋味”指的是什么?

————心酸的滋味。

  ②为什么说这是“我”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因为“我”为父爱而感动,为父亲的艰辛感到难过。

  ③指导朗读,读中悟情。

(配乐)

  (5)出示:

我从船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但这个船舱里背影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

  ①这个船舱里的“背影”是什么?

————父亲抽空在船舱弯腰低头为我缝补棉被。

  ②说说为什么“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

  作者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父亲对“我”的关爱,更深刻地领悟到父爱的伟大。

  ③你的记忆中父亲的背影又什么样子呢?

生自由交流。

  二、回顾课文,感悟亲情:

  此时,你对课题《父爱之舟》一定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让我们再次齐读课题。

  

(1)说一说,作者为什么把父爱之舟作为文章的题目?

  揭示了全文的主旨,以小舟比父爱很贴切,在作者的人生之路上,父爱载他度过生活的艰难,达到理想的彼岸,比喻形象而富有新意。

  

(2)本文的线索什么?

——姑爹那只小船。

  (3)本文几次提到了姑爹的小渔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次提到,是父亲摇着姑爹的小渔船把我带到一个个人生的驿站,这条船承载了父亲无尽的期望。

这样写,一步步紧扣主题,一步步深化主题。

  (4)本文为什么要以梦境的形式回忆往事?

  以梦境的形式更便于抒发情感,组织情节,更好地表达主题。

  (5)学完这篇文章,你觉得作者能画出这只小船吗?

为什么?

你是否想到了自己的父亲?

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吗?

生自由交流。

  三、总结全文,领悟主旨

  四、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2.推荐课外阅读篇目《背影》《父子情》《地震中的父与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引导学生从父母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

  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写作顺序,梳理文章结构,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揭示课题

  1.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

  2.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过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

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2.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

  3.互相交流识记方法。

  三、尝试自读,讨论交流

  1.学生默读课文,也可以轻声读书,同时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讲的是什么故事?

  

(2)“精彩极了”是什么意思?

“糟糕透了”又是什么意思?

它们有什么关系?

  (3)哪些语句写了母亲对巴迪的赞扬,哪些语句写了父亲对巴迪的批评?

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得好?

读一读,说说为什么。

  2.讨论交流。

  四、朗读课文,领悟情感

  1.教师范读课文后,学生朗读课文,可采取自由朗读或分角色朗读的形式。

最后请几位学生朗读个别段落。

  2.从这篇课文中,你还了解到些什么?

  五、作业

  1.抄写文中要求掌握的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3.练习背诵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听写以下短语。

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文订正,再读一读。

  2.背记自己喜欢的三两个句子,互相交流启发。

  二、以问促读,理解课文

  1.课文中讲了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哪几个阶段?

  (七八岁时;几年后;现在。

  2.“精彩极了”是什么意思?

“糟糕透了”是什么意思?

它们有什么关系?

  (文中的“精彩”也好,“糟糕”也罢,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3.哪些语句写了母亲对巴迪的赞扬,哪些语句写了父亲对巴迪的批评?

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得好?

为什么?

(学生说到哪段,就读哪段,理解哪段。

  4.“我”儿时真的是“多么幸运”的吗?

为什么?

  (母亲的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而父亲的“警告”则时常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他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激励他满怀信心地前进;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使他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

  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相机诱导,但不要把自己的认识强加于学生。

  5.我们知道“精彩”和“糟糕”是一对反义词,那父亲和母亲到底谁说对了,谁说错了呢?

(世界并不是简单的是非组合体,他们都对,但父亲似乎过火了点。

母亲善意的谎言,动机是好的,也没错。

肯定容易,否定也容易,难的是有机结合,恩威并济。

俗话说得好:

“要让小儿安,七分饥来三分寒。

”可见,适度的否定必不可缺。

  6.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想想那又将如何。

  三、联系生活,深化理解

  生活当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呢?

  四、总结

  你要成功,得依靠许多人的帮助和指教。

世界上最难的事可能是“自己战胜自己”,切记:

站直了,别趴下。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五、板书设计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表扬(满怀信心)批评(沉重)

  (慈爱)母亲我父亲(严肃)

  六、课堂作业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

  【教学目标】

  1.在交流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建议父母改进方法。

  2.学会主动与人沟通的方法,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3.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4.倾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

  【教学重难点】

  1.在交流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建议父母改进方法。

2.学会主动与人沟通的方法,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课前准备】1.师生搜集有关“父母的爱”相关的资料。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激发交际兴趣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很多感人的故事。

父母的爱,是早晨阳光拂面,是午夜月光如水,他们的爱时刻感动着我们。

今天,就让我们把自己感受到的爱表达出来,与同学、老师、父母一同分享吧。

(板书课题:

父母的爱)

  二、讲事例,感悟父母深情

  1.古今中外,有无数人赞美过父母之爱,那是人世间最纯洁、最美好的情感。

那么,在生活中,你的父母又是怎样爱你的呢?

你能把父母爱你的一些生活片段讲述出来和其他同学一起分享吗?

  2.教师提出口语交际的要求。

(板书:

交际要求:

㈠认真倾听;㈡表达清楚;㈢文明有礼;㈣大胆发言。

  3.指名讲述。

引导学生讲述亲身经历的故事,体会父母之爱。

  4.学生评议。

引导学生从口语交际的要求出发,评议同学的发言,做出中肯的评价。

  5.教师点评。

教师根据交际要求,围绕学生的发言,抓住要点,作精要的点评,表扬学生的精彩发言,指出学生的不足,让学生从教师的点评中学会交际的技巧。

  6.教师小结:

从同学们刚才的谈话中,我们知道了,父母之爱是那样深沉而感人。

为了儿女,父母们不知吃过多少苦,受过多少累,不知起过多少早,贪过多少黑,不知有多少心力被操碎,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让我们一起饱含深情地朗诵《游子吟》吧。

(课件展示《游子吟》)

  三、阅读故事,说说自己的见解

  1.是呀,每一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

请大家阅读下面三则小故事,然后我们再一起来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2.阅读。

教师课件出示三则小故事(课文第110页的内容),学生自由阅读。

  3.小组交流。

学生先自由在学习小组内评说故事,提出自己的看法,小组长对不同看法进行简要记录。

  4、全班交流。

选派有代表性意见的同学在全班发表见解。

教师在交流过程中穿针引线,引导学生对三个故事谈看法,广开言路,畅所欲言,充分交流。

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比较集中地围绕某一主题进行交际,互相补充,发表见解,甚至可引导学生对某一观点进行辩论。

最后力求达到共识:

  故事1:

妈妈的包办,使刘明明养成了丢三落四的不良习惯。

应该像《慈母情深》中的母亲,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故事2:

爸爸教育方式不当,使冯刚畏惧考试。

爸爸应该帮助他找出失败原因,鼓励他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高。

  故事3:

李路杰的成功是爸爸正确引导的结果。

  四、再创情境,提升应对能力

  1.假如刘明明的妈妈、冯刚的爸爸就在你的面前,你会怎样去劝说他们?

  2.教师扮演刘明明的妈妈,学生纷纷劝说,教师随机应变,相机指导学生注意礼貌和语气委婉等。

  3.指一名学生扮演冯刚的爸爸,学生根据刚才教师的提示再次劝说。

  4.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展开评说。

  五、走进生活,分享体会

  1.提问:

在你的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现在又有什么新的想法?

说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

  2.小结

  六、诉说心语,升华情感

  1.父母辛辛苦苦地把我们抚养大,尽管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要儿女的回报,但是儿女的爱也会让他们感到温暖和幸福。

你想怎样回报父母的爱呢?

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你的父母说吗?

(配乐《烛光里的妈妈》)

  2.学生交流。

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充分表现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七、作业设计

  1.把这三则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

  2.向父母讲讲自己上课的感受,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3.收集有关父母之爱的故事、诗歌、散文。

  习作:

我想对您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指导学生写出自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过程与方法

  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训练学生有内容可写,语句通顺连贯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写完作文后认真修改的习惯。

  3.情感与价值

  在生活中,同学们经历的许多事都会触动自己的思想感情,会有许多心里话,由于各种原因未必有机会说出来。

因此,在本次习作中,引导学生有真情实感地说出心里话。

  【教学重点】

  在讲评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用真实的情感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学会将内容写具体。

  【教学难点】

  运用恰当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达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准备】

  教师:

准备例文,让家长给孩子写心里话。

  学生:

课前试写:

你想对谁说心里话?

说什么?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写出自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训练学生有内容可写,语句通顺连贯的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幸福。

(特别关注留守儿童。

  图片欣赏。

(你看懂了什么?

谈谈感受。

他们的幸福表现在哪里?

  同学们,在今天的课堂上有培育你们的老师,有与你们相处了整整四年的小伙伴,可唯独缺少了每一位同学生命中最至亲至爱的人,他们是谁呢?

(爸爸妈妈。

  尽管爸爸妈妈未能来到我们今天的课堂,但老师知道他们深深地装在你的心中。

假如你朝夕相处的父母此刻就在你眼前,渴望与你沟通,你最想对他们倾诉什么呢?

(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畅所欲言,诉说心里话。

  二、激情拓思,指导选材

  1.出示例句,请男女生分别有感情地朗读。

提要求:

选择你想说的一句话把句子补充完整。

(学生畅所欲言感谢父母。

  2.一两句话表达不完你的感情。

同学们,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呢?

  三、顺学而导,方法选择

  1.怎样写呢?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好几种写作方法,你们记得哪些?

都掌握了吗?

老师想来考考你们。

  2.父母给予我们的这些情、这些爱,作者是怎么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的?

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作家笔下的父亲、母亲。

  3.从四篇课文节选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的描写片段,体会作者是如何进行描写的,让故事本身说话的。

  语言描写:

  “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