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q交配模式不完全双列杂交的配合力分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973690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pq交配模式不完全双列杂交的配合力分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pq交配模式不完全双列杂交的配合力分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pq交配模式不完全双列杂交的配合力分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pq交配模式不完全双列杂交的配合力分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pq交配模式不完全双列杂交的配合力分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pq交配模式不完全双列杂交的配合力分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pq交配模式不完全双列杂交的配合力分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pq交配模式不完全双列杂交的配合力分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pq交配模式不完全双列杂交的配合力分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pq交配模式不完全双列杂交的配合力分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pq交配模式不完全双列杂交的配合力分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pq交配模式不完全双列杂交的配合力分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pq交配模式不完全双列杂交的配合力分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pq交配模式不完全双列杂交的配合力分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pq交配模式不完全双列杂交的配合力分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pq交配模式不完全双列杂交的配合力分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pq交配模式不完全双列杂交的配合力分1.docx

《pq交配模式不完全双列杂交的配合力分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q交配模式不完全双列杂交的配合力分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pq交配模式不完全双列杂交的配合力分1.docx

pq交配模式不完全双列杂交的配合力分1

p×q交配模式(不完全双列杂交)的配合力分析

1.引言

在植物和动物的育种实践中,常常需要评定亲本系的配合力,以为合理利用品种资源、选择强优组合提供科学依据。

配合力分析的具体方法,随交配模式和实验材料的性质而不同。

这里我们仅讨论以p个雌亲与q个雄亲交配、制成pq个F1材料,然后以最常用的随机完全区组设计进行比较的分析方法。

2线性数学模型和方差分析

2.1每个试验单元提供一个反应量

设pq个F1材料在r个随机完全区组中皆提供一个反应量,则第i(=1,2,…,p)雌亲、第j(=1,2,…,q)雄亲在第k(=1,2,…,r)区组的反应量Yijk的线性可加模型为:

Yijk=μ+τij+ρk+εijk

(1)

(1)中的μ为全体平均数,τij=(μij-μ)为i×j的F1基因型效应,ρk=(μk-μ)为区组效应,εijk=(Yijk-μij-μk+μ)为环境误差;其中μij和μk分别为各F1基因型和区组的总体平均数。

(1)满足

Στij=Σρk=0,εijk遵循(0,σe2)

ijk

(1)中的τij可再分解为:

τij=gi.+g.j+sij

(2)

(2)中的gi.=(μi.-μ)为第i雌亲的一般配合力效应;g.j=(μ.j-μ)为第j雄亲的一般配合力效应;sij=(μij-μi.-μ.j+μ)为第i雌亲和第j雄亲的基因型互作,即特殊配合力效应。

其中μi.和μ.j分别为第i雌亲和第j雄亲的总体平均数。

(2)的限制条件为:

Σgi.=Σg.j=Σsij=Σsij=0

ijij

当由样本估计时,相应于

(1)和

(2)的线性数学模型为:

Yijk=Ӯ+tij+ρk+eijk(3)

tij=ĝi.+ĝ.j+ŝij(4)

pqr

(3)中的Ӯ=ΣYijk/pqr,tij=(Ӯij-Ӯ),ρk=(Ӯk-Ӯ),eijk=(Yijk-Ӯij-Ӯk+Ӯ)

1

依次分别估计μ、τij、ρk、εijk;Ӯij和Ӯk则分别估计μij和μk。

(4)中的

ĝi.=(Ӯi-Ӯ)

ĝ.j=(Ӯ.j-Ӯ)}(5)

ŝij=(Ӯij-Ӯi.-Ӯ.j+Ӯ)

依次分别估计gi.、g.j和sij;Ӯi.和Ӯ.j则分别估计μi.和μ.j。

因此,该试验结果的总平方和SST可分解为F1基因型间平方和(组合间平方和)

SSt、区组间平方和SSr和环境误差平方和SSe三个部分;而SSt又可分解为雌亲间一般配合力平方和SSf、雄亲间一般配合力平方和SSm和雌×雄间特殊配合力平方和SSfm三个部分,并具有以下定义(计算过程):

C=(ΣY)2/pqr

pqr

SST=Σ(Y-Ӯ)=ΣY2-C

1

pqΣTij2

SSt=rΣ(Ӯij-Ӯ)2=

——-C

1r

pΣTi.2

SSf=qrΣ(Ӯi.-Ӯ)2=——-C

1qr

qΣT.j2

SSm=prΣ(Ӯ.j-Ӯ)2=——-C(6)

1pr

pq

SSfm=rΣ(Ӯij-Ӯi.-Ӯ.j+Ӯ)2=SSt-SSf-SSm

1

rΣTk2

SSr=pqΣ(Ӯk-Ӯ)2=——-C

1pq

pqr

SSe=Σ(Y-Ӯij-Ӯk+Ӯ)=SST-SSt-SSr

1

(6)中的Ti.、T.j、Tij和Tk依次为各雌亲、各雄亲、各F1基因型和区组的总和数;(6)中各平方和的相应自由度为:

dfT=(pqr-1)

dft=(pq-1),包括:

dff=(p-1),dfm=(q-1),dffm=(p-1)(q-1)(7)

dfr=(r-1)

dfe=(r-1)(pq-1)

上述结果的方差分析表和期望均方列于表1。

表1p×q交配模式配合力的方差分析和期望均方(EMS)

变异来源

de

SS

MS

EMS

固定模型

随机模型

区组间

r-1

SSr

MSr

σe2+pqσr2

组合间

pq-1

SSt

MSt

σe2+rσt2

雌亲gca

p-1

SSf

MSf

σe2+qrқf2

σe2+rσfm2+qrσf2

雄亲gca

q-1

SSm

MSm

σe2+prқm2

σe2+rσfm2+prσm2

特殊配合力

(p-1)(q-1)

SSfm

MSfm

σe2+rқfm2

σe2+rσfm2

环境误差

(r-1)(pq-1)

SSe

MSe

σe2

σe2

总变异

pqr-1

SST

Σgi.2Σg.j2Σsij2

ijij

қf2=——,қm2=——,қfm2=————.

p-1q-1(p-1)(q-1)

在表1中,若p个雌亲和q个雄亲皆为固定的研究材料,则gi.、g.j和sij皆属固定效应;应选用固定模型作F测验,并对各显著项的效应进行多重比较。

多重比较的差数标准误,在ĝi.间为:

2MSe

S(ĝi.-ĝj.)=——(i≠j;i、j=1,2,…,p)(8)

√rq

在ĝ.j间为:

2MSe

S(ĝ.i-ĝ.j)=——(i≠j;i、j=1,2,…,q)(9)

√rp

在ŝij间为:

11

S(ŝij-ŝik)=√2MSe(—+—)(j≠k;j、k=1,2,…,q)

rrp

11

S(ŝij-ŝkj)=√2MSe(—+—)(i≠k;i、k=1,2,…,p)(10)

rrq

____

111(i≠k;i、k=1,2,…,p;

S(ŝij-ŝkl)=√2MSe(—+—+—)j≠l;j、l=1,2,…,q)

rrprq

(10)中的S(ŝij-ŝik)系同一雌亲(i)的各特殊配合力效应比较的差数标准误;S(ŝij-ŝkj)系同一雄亲(j)的各特殊配合力效应比较的差数标准误;S(ŝij-ŝkl)系不同雌亲、不同雄亲的各特殊配合力效应比较的差数标误;可根据需要选用。

当p个雌亲和q个雄亲皆为雌、雄总体的随机样本时,则ĝi.、ĝ.j和ŝij皆属随机效应。

这时,应选用随机模型作F测验;并根据MS和EMS的关系估计出各显著项的随机变差(不是进行多重比较),包括雌亲一般配合力随机变差σf2、雄亲一般配合力随机变差σm2和雌×雄特殊配合力随机变差σfm2等。

这些随机变差和估计总体的加性方差σd2、显性方差σh2有一定关系。

当亲本为自花授粉群体(近交系数F=1)时,

σd2≈2σf2(雌亲)或2σm2(雄亲)(11)

σh2≈σfm2

当亲本系自由交配群体(近交系数F=0)时,

σd2≈4σf2(雌亲)或4σm2(雄亲)(12)

σh2≈4σfm2

以上σd2是对选择起反应的那一部分变异,σh2是仅在F1可充分利用的变异。

因而,有了σf2、σm2和σfm2,就能对雌雄亲总体的遗传潜势和在育种上的应用作出推断。

3.亲本利用价值的评定

由于任一F1基因型的平均值为全体平均数加雌、雄亲一般配合力效应,再加特殊配合力效应之和,即

Ӯij=Ӯ+ĝi.+ĝ.j+ŝij(13)

故一个亲本在杂种优势育种中的利用价值,首先和一般配合力效应ĝi.(用作雌亲)和ĝ.j(用作雄亲)有关。

如果反应量是愈大愈好(如产量),则ĝi.和ĝ.j大的亲本才有极大的利用价值。

其次和特殊配合力效应ŝij的变异度,即特殊配合力方差有关。

特殊配合力效应的方差大,说明该亲本在与其他亲本杂交时,可出现偏离由一般配合力效应所估计的较极端的后裔,即(13)中的ŝij项可在极大范围内变动。

反之,则说明该亲本在与其他亲本杂交时,其F1的反应量都较为一致,和由一般配合力预期的相仿,并无特别突出的类型。

所以,在固定模型的试验中,为评定亲本系的利用价值,大体上可分为四种类型:

①一般配合力效应高(至少>0,或显著>0),特殊配合力方差大(至少>қfm2)。

这一类型的亲本最为理想,既可以利用其一般配合力,又可利用其特殊配合力,从而可选出杂种优势特别突出的某些组合。

②一般配合力效应高,特殊配合力方差小。

这类亲本只能利用其一般配合力,但由于其高一般配合力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仍不失为较好的亲本。

③一般配合力效应低,特殊配合力方差大。

这类亲本只能利用其特殊配合力,个别的特定组合可使(13)中的ŝij项具大值而获得较高产量。

④一般配合力效应低,特殊配合力方差小。

这类亲本杂交的F1都是较一致的低反应量,故对高反应量的育种目标并无利用价值。

但对某些性状(如降低株高)有用。

关于一般配合力的估计,已由(5)给出,现只需进一步说明特殊配合力方差的估计。

在表1,特殊配合力均方MSfm为:

pq

rΣŝij2

1

MSfm=————

(p-1)(q-1)

故F1基因型的特殊配合力方差估计为:

pq

Σŝij2

MSfm-MSe1σe2

қfm2=——————=————-——

r(p-1)(q-1)r

第i雌亲基因型的特殊配合力方差i.қfm2估计为:

q

Σŝij2

i=1(p-1)

i.қfm2=————-——σe2(14)

q-1pr

第j雄亲基因型的特殊配合力方差.jқfm2估计为:

p

Σŝij2

j=1(q-1)

.jқfm2=————-——σe2(15)

p-1qr

4.示例

现以我们2001年试验的单株粒重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加以说明。

该试验采用5个不育系(P1)和4个恢复系(P2)按p×q交配模式组配20个组合,采用随机区组排列,三次重复,单片植。

成熟后每小区随机取样5株室内考种,结果如表2。

表3不育系(P1)和恢复系(P2)两向表

i(P1)

j(P2)

1

2

3

4

5

T.j

1

96.67

63.48

98.32

85.08

67.58

411.13

2

96.12

106.73

125.49

78.87

83.44

490.65

3

86.75

106.45

110.20

88.97

77.57

469.94

4

97.48

104.69

80.59

63.00

89.54

435.30

Ti.

377.02

381.35

414.60

315.92

318.13

T=1807.02

表2单株粒重结果表单位:

g

序号

Tij

平均

1

33.87

33.84

28.96

96.67

32.22

2

32.33

31.40

32.39

96.12

32.04

3

27.20

31.35

28.20

86.75

28.92

4

32.37

32.73

32.38

97.48

32.49

5

20.97

24.29

18.22

63.48

21.16

6

34.66

34.89

37.18

106.73

35.58

7

38.11

34.18

34.16

106.45

35.47

8

33.27

34.91

36.51

104.69

34.90

9

27.76

34.40

36.16

98.32

32.77

10

41.13

39.97

44.39

125.49

41.83

11

37.92

35.54

36.74

110.20

36.73

12

28.22

25.67

26.70

80.59

26.86

13

28.26

28.47

28.35

85.08

28.36

14

25.25

26.42

27.20

78.87

26.29

15

29.88

30.01

29.08

88.97

29.66

16

21.58

21.97

19.45

63.00

21.00

17

22.68

23.63

21.27

67.58

22.53

18

27.09

28.05

28.30

83.44

27.81

19

27.48

24.09

26.00

77.57

25.85

20

30.49

28.19

30.86

89.54

29.84

Tr

600.52

604.00

602.50

1807.02

平均

30.03

30.20

30.13

30.12

 

表4组合间方差分析结果表

变异来源

df

SS

MS

F

F0.05

F0.01

区组间

2

0.31

0.16

<1

组合间

19

1673.17

88.06

23.99**

1.85

2.40

P1

4

617.75

154.44

42.08**

2.62

3.86

P2

3

250.98

83.66

22.80**

2.85

4.34

P12

12

804.44

67.04

18.27**

2.02

2.60

Se

38

139.31

3.67

59

1812.79

表5各组合的小区平均单株粒重(g)

i

Ӯij

j

1

2

3

4

5

Ӯ.j

1

32.22

21.16

32.77

28.36

22.53

27.41

2

32.04

35.57

41.83

26.29

27.81

32.71

3

28.92

35.48

36.73

29.66

25.85

31.33

4

32.49

34.90

26.86

21.00

29.84

29.02

Ӯi.

31.42

31.78

34.55

26.33

26.51

Ӯ=30.12

T21807.022

C=——=————=54422.02

Pqr5×4×3

SST=33.872+32.332+…+30.862-C=1812.79

SSr=ΣTr2/pq–C=(600.522+604.002+602.502)/5×4–C=0.31

SSt=ΣTij2/r-C=(96.672+96.122+…+89.542)/3–C=1673.17

SSf=ΣTi2./qr–C=(377.022+381.352+…+318.132)/4×3–C=617.75

SSm=ΣT.j2/pr–C=(411.132+490.652+469.942+435.302)/5×3-C=250.98

SSfm=SSt–SSf-SSm=804.44

SSe=SST-SSt-SSr=139.31

表6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效应值

i

ŝij

j

1

2

3

4

5

ĝ.j

1

3.51

-7.91

0.93

4.74

-1.27

-2.71

2

-1.97

1.20

4.69

-2.63

-1.29

2.59

3

-3.71

2.49

0.97

2.12

-1.87

1.21

4

2.17

4.22

-6.59

-4.23

4.43

-1.10

ĝi.

1.30

1.66

4.43

-3.79

-3.61

表4说明,在各组合间、雌、雄亲一般配合力间、雌×雄特殊配合力间均为极显著,需进一步分析。

4.1.gi.、g.j、sij为固定模型的分析

求出各组合相应的小区平均数于表5。

应用(5)可由表5解得有关配合力效应的估计值ĝi.、ĝ.j和ŝij。

例如,雌亲1的一般配合力效应ĝ1.=31.42-30.12=1.30,雄亲1的一般配合力效应ĝ.1=27.41-30.12=-2.71,雌亲1×雄亲1的特殊配合力效应ŝ11=32.22-27.41-31.42+30.12=3.51(其余类推)。

这说明雌亲1所配的4个杂交组合的F1单株粒重的平均数(Ӯi.)比总体平均数(Ӯ=30.12g)高1.30g,雄亲1所配的5个组合的F1单株粒重的平均数(Ӯ.j)比总体平均数低2.71g,雌亲1×雄亲1的单株粒重平均数比根据Ӯ+ĝ1.+ĝ.1预期的高3.51g,其余类推。

由表6可用以解释各F1单株粒重或高或低的主要原因。

如Ӯ32=41.83g比总体平均数(Ӯ=30.12g)高11.71g,是由于t32=ĝ3.+ĝ.2+ŝ32=11.71g,故Ӯ32高于Ӯ的只要原因是ŝ32值高,及雌亲3、雄亲2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高。

表4中,雌、雄亲一般配合力和雌×雄特殊配合力的F测验均为极显著,表明表6的ĝi.、ĝ.j和ŝij间有极显著。

根据(8)~(10),ĝi.间、ĝ.j间、ŝij(雌)、ŝij(雄)间的差数标准误为:

S(ĝi.-ĝj.)=√(2×3.67)/(3×4)=0.7821

S(ĝ.i-ĝ.j)=√(2×3.67)/(3×5)=0.6995

11

S(ŝij-ŝik)=√2×3.67(—+——)=1.7135

33×5

4

1]

S(ŝij-ŝkj)=√2×3.67(—+——)=1.7488

33×4

故相应的α=0.05和α=0.01的最小显著差数为:

t0.05=2.021t0.01=2.704,dfe=38

LSD0.05(ĝi.-ĝj.)=0.7821×2.021=1.58

LSD0.05(ĝ.i-ĝ.j)=0.6995×2.021=1.41

LSD0.05(ŝij-ŝik)=1.7135×2.021=3.46

LSD0.05(ŝij-ŝkj)=1.788×2.021=3.53

LSD0.01(ĝi.-ĝj.)=0.7821×2.704=2.11

LSD0.01(ĝ.i-ĝ.j)=0.6995×2.704=1.89

LSD0.01(ŝij-ŝik)=1.7135×2.704=4.63

LSD0.01(ŝij-ŝkj)=1.7488×2.704=4.73

以上尺度测验表6有关相应的显著性:

表7雌亲一般配合力显著差异性测验

雌亲

gca

gca差异

3

4.43

2

1.66

2.77**

1

1.30

3.13**

0.36

5

-3.61

8.04**

5.27**

4.91**

4

-3.79

8.22**

5.45**

5.09**

0.18

表8雄亲一般配合力显著差异性测验

雄亲

gca

gca差异

2

2.59

3

1.21

1.38

4

-1.10

3.69**

2.31**

1

-2.71

5.30**

3.92**

1.61*

从ŝij来看,雌亲1×雄亲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在ŝ11(3.51)与ŝ13(-3.71)和ŝ12(-1.97)间有极显著差异,与ŝ14(2.17)间无显著差异。

其余类推。

雄亲1与雌亲配组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在ŝ41(4.74)与ŝ11间无显著差异,与ŝ31、ŝ21和ŝ51间达极显著差异。

其余类推。

所以,最优的组合在A4R1、A3R2、A2R4、A5R4、A1R1、A2R3间选择。

为进一步评定各亲本系的利用价值,可根据(14)、(15)由表6算得各亲本基因型的特殊配合力方差。

如对雌亲1:

3.512+(-1.97)2+(-3.71)2+2.172(5-1)×3.67

1.қfm2=—————————————————-——————=10.58

4-15×3

对雄亲1:

3.512+(-7.91)2+0.932+4.742+(-1.27)2(4-1)×3.67

.1қfm2=——————————————————-——————=24.04

5-14×3

其余全部结果以及一般配合力效应列于表9。

表9各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特殊配合力方差

亲本

gca效应

sca方差

雌亲1

1.30

10.58

雌亲2

1.66

28.36

雌亲3

4.43

21.43

雌亲4

-3.79

16.28

雌亲5

-3.61

7.82

雄亲1

-2.71

24.04

雄亲2

2.59

8.05

雄亲3

1.21

6.30

雄亲4

-1.10

24.95

分析,在表9中:

雌亲3:

具有较高的gca效应和sca方差,故是最理想的亲本之一;

雌亲2:

具有较高的gca效应和最高的sca方差,利用其高的sca方差,可组配出高产的组合;

雌亲1:

具有较高的gca效应,但sca方差;

雌亲4:

gca效应低,但有较高的sca方差;

雌亲5:

gca效应低,sca方差一般;

雄亲2、3:

具有较高的gca效应,但sca方差不突出;

雄亲1、4:

gca效应低,但sca方差高,利用其高sca可配出高产的组合。

4.2gi.、g.j和sij为随机模型的分析

根据表4的均方和表1所列期望均方的关系,可得方程:

σe2+3σfm2+12σf2=154.44

σe2+3σfm2+15σm2=83.66

σe2+3σfm2=67.04

σe2=3.67

解得:

σe2=3.67,σfm2=21.12,σf2=7.28,σm2=1.11

由于雄亲(恢复系)是近交纯系,(不育系)雌亲亦等价于近交纯系,故根据数量遗传学原理可估计雌亲的加性方差σd12、雄亲加性方差σd22、

雌×雄的显性方差σh2、F1基因型方差σG2和义表型方差σP2依次为:

σd12=2σf2=2×7.28=14.56

σd22=2σm2=2×1.11=2.22

σh2=σfm2=21.12

σG2=σf2+σm2+σfm2=7.28+1.11+21.12=29.51

σP2=σG2+σe2=29.51+3.67=33.18

故单株粒重的广义、狭义遗传力和显性势依次为:

hB2=σG2/σP2=29.51/33.18×100%=88.94%

hN2=(σf2+σm2)/σP2=(7.28+1.11)/33.18×100%=25.29%

√σh2/(σf2+σm2)=√21.12/(7.28+1.11)=1.5866

上述结果说明,在水稻不育系和恢复系的总体中,单株粒重性状的变异,可用加性作用说明的估计为25.29%,可用显性作用说明的估计为88.94%-25.29%=63.65%,属环境作用的估计为3.67/33.18×100%=11.06%。

单株粒重的变异,遗传的作用是主要的;在遗传作用,显性作用是主要的,加性作用是次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