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聚氰胺行业发展动态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9747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02 大小:50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三聚氰胺行业发展动态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中国三聚氰胺行业发展动态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中国三聚氰胺行业发展动态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中国三聚氰胺行业发展动态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中国三聚氰胺行业发展动态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中国三聚氰胺行业发展动态报告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2页
中国三聚氰胺行业发展动态报告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2页
中国三聚氰胺行业发展动态报告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2页
中国三聚氰胺行业发展动态报告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2页
中国三聚氰胺行业发展动态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2页
中国三聚氰胺行业发展动态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2页
中国三聚氰胺行业发展动态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2页
中国三聚氰胺行业发展动态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2页
中国三聚氰胺行业发展动态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2页
中国三聚氰胺行业发展动态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2页
中国三聚氰胺行业发展动态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2页
中国三聚氰胺行业发展动态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2页
中国三聚氰胺行业发展动态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2页
中国三聚氰胺行业发展动态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2页
中国三聚氰胺行业发展动态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2页
亲,该文档总共10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三聚氰胺行业发展动态报告Word下载.docx

《中国三聚氰胺行业发展动态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三聚氰胺行业发展动态报告Word下载.docx(10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三聚氰胺行业发展动态报告Word下载.docx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加(%)

2001

97,314.80

7.5

2002

105,172.30

8.3

2003

117,390.20

9.5

2004

136,875.90

2005

182,321.00

9.9

2006

209,407.00

10.7

2007

246,619.00

11.4

2008

300,670.00

9

2009

335,353.00

8.7

2001-2009年我国GDP比上年同期增长趋势图

其中200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增速比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6.2%,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9.1%,四季度增长10.7%。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5477亿元,增长4.2%;

第二产业增加值156958亿元,增长9.5%;

第三产业增加值142918亿元,增长8.9%。

1.农业生产继续稳定发展,粮食实现连续六年增产。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3082万吨,比上年增长0.4%,连续6年增产。

其中,夏粮产量12335万吨,增长2.2%;

早稻3327万吨,增长5.3%;

秋粮37420万吨,下降0.6%。

油料产量预计增长5%左右,糖料下降9%左右。

肉类产量保持稳定增长,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7509万吨,增长5.0%。

其中,猪肉产量4889万吨,增长5.8%。

生猪出栏6.4亿头,增长5.7%;

生猪存栏4.7亿头,增长1.5%。

2.工业生产逐季回升,实现利润由大幅下降转为增长。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0%,增速比上年回落1.9个百分点。

其中,一季度增长5.1%,二季度增长9.1%,三季度增长12.4%,四季度增长18.0%。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6.9%;

集体企业增长10.2%;

股份制企业增长13.3%;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6.2%。

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11.5%,轻工业增长9.7%。

分行业看,39个大类行业全部实现同比增长。

分地区看,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增长9.7%、12.1%和15.5%。

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67%。

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5891亿元,同比增长7.8%,比上年同期加快2.9个百分点。

在39个工业大类中,30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

3.投资持续快速增长,涉及民生领域的投资增长明显加快。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846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增速比上年加快4.6个百分点。

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94139亿元,增长30.5%,加快4.4个百分点;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30707亿元,增长27.5%,加快6.0个百分点。

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49.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6.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3.0%。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增长23.9%,中部地区增长36.0%,西部地区增长35.0%。

涉及民生领域的投资大幅增长。

全年基础设施(扣除电力)投资41913亿元,增长44.3%。

其中,铁路运输业增长67.5%,道路运输业增长40.1%,城市公共交通业增长59.7%。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增长61.8%,教育增长37.2%,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增长58.5%。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6232亿元,增长16.1%,增速比上年回落4.8个百分点。

4.市场销售增长平稳较快,部分产品销售快速增长。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5.5%;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9%,实际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1个百分点。

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85133亿元,增长15.5%;

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40210亿元,增长15.7%。

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消费品零售额105413亿元,增长15.6%;

住宿和餐饮业消费品零售额17998亿元,增长16.8%。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中,除通讯器材类外,其他20类商品零售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其中,服装纺织、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8.8%,家具类增长35.5%,汽车类增长32.3%。

5.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价格全年下降,年底出现上升。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7%。

其中,城市下降0.9%,农村下降0.3%。

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价格四涨四落:

烟酒及用品上涨1.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2%,食品上涨0.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0.2%;

居住下降3.6%,交通和通信下降2.4%,衣着下降2.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0.7%。

居民消费价格11月份同比涨幅由负转正,当月上涨0.6%,12月份上涨1.9%。

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5.4%,12月份由负转正,当月上涨1.7%。

全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7.9%;

商品零售价格下降1.2%。

6.进出口总额全年下降,自11月份由降转升。

全年进出口总额2207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3.9%。

11月份进出口总额同比涨幅由负转正,当月增长9.8%,12月份增长32.7%。

全年出口12017亿美元,下降16.0%;

进口10056亿美元,下降11.2%。

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196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994亿美元。

7.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就业形势好于预期。

全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18858元。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比上年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

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增长9.6%,经营净收入增长5.2%,财产性收入增长11.6%,转移性收入增长14.9%。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比上年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5%。

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11.2%,第一产业生产经营收入增长2.2%,二、三产业生产经营收入增长10.0%,财产性收入增长12.9%,转移性收入增长23.1%。

全年城镇就业人员比上年净增910万人。

年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49亿人,比一季度末增加170万人。

8.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新增贷款大幅增加。

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60.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7.7%,增幅同比加快9.9个百分点;

狭义货币(M1)22.0万亿元,增长32.4%,加快23.3个百分点;

市场货币流通量(M0)38246亿元,增长11.8%,回落0.9个百分点。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0.0万亿元,比年初增加9.6万亿元,同比多增4.7万亿元。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还比较脆弱,国内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

面对困难和机遇并存的复杂形势,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各项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注重改善民生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加强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我国经济刚从金融危机阴霾中走出,市场形势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0年前两个月的经济运行情况,2010年1-2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3014亿元,同比增长26.6%,比去年同期加快0.1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25052亿元,同比增长17.9%,比上年同期加快2.7个百分点。

可以看出,投资增速变缓,而消费增速加快,我国经济结构正朝向政府调控预想的方向发展,宏观经济复苏的大环境日益向好。

第三节供需形势分析

在2009年中国经济的全部数据中,8.7%的GDP增速最引人注目。

GDP增长8.7% 预示中国经济仍将较快增长。

在2009年中国经济的全部数据中,8.7%的GDP增速最引人注目。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年初提出的“保八”目标既振奋人心又充满挑战性,而全年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则超出了预期。

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2%,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9.1%,四季度增长10.7%。

供求形势良好。

2009年中国物价呈现全年下降但年底上升的格局,其中CPI(居民消费价格)全年下降0.7%,但年底两月分别同比上涨0.6%和1.9%。

CPI转正,一方面意味着我们成功避免了大家一度担心的通货紧缩,另一方面也警醒我们要高度注意物价走势。

鉴于总供求的大格局和粮食连续6年丰收,相信经过努力,今年的物价上涨应该是“温和可控”的。

所以尽管2010年中国市场的需求将比较旺盛,但并不会出现大的通胀。

第四节“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运行状况

“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基本特征

1、经济结构方面,低水平平面扩张被结构高度化所代替,投资和重工业将保持快速增长。

以往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依靠生产能力在较低技术层面,以外延为主的扩张支持,工业结构的高度化不足。

新一轮经济较快增长,主要依靠电子通讯、汽车、住房等产业拉动,由于这些产业的生产技术大多比较复杂,产业的前向和后向关联链条较长,因此对生产技术的提高有较大推动,对各产业的影响度系数较高,从而会加快工业结构高度化的速度。

在加入国际分工的背景下,这也是中国加工制造业整体升级的过程。

这会使生产过程变得更加“迂回”,中间需求扩大,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份额会有所提高;

也会使产业的装备水平提高,资金技术密集度提高。

从而会使重工业的比重和投资率提高,重工业和投资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这一现象目前已经有所显露。

2、总供给与总需求的运动特点发生改变,从周期性的供不应求转变为周期性的供大于求。

繁荣不是结束于过热,而是生产过剩。

不同条件下总供给与总需求有不同的均衡点,并决定不同的经济增长水平。

新一轮经济增长,从供给条件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无论最终消费品还是基础产品,增长的潜力都很大。

一方面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要素供给充裕;

另一方面企业生产对市场的反应速度比以往要快得多。

而需求方面,居民购房、购车的速率预计会由初期的猛烈提高转为相对平稳,住房和汽车这些产品的普及,不会再现家电那样“排浪型”的迅速扩张。

因此,需求不足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需求的水平决定了供给的增长速度,供给不足仅仅存在于经济快速增长的某些行业和部门,而且持续时间不会很长。

阶段性的生产过剩是这一轮增长中的突出问题。

这表明十一五期间国内市场竞争普遍和激烈。

3、计划轨加快转向市场轨,经济增长以市场调节为主。

改革开放以后的很长时间内,国有企业、国有银行、政府管理部门组成的计划管理体系仍然在很大范围内发挥着配置资源的作用,通常称之为“计划轨”。

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特别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国有企业开始从竞争性领域加快退出,依托国有经济的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国有商业银行等也都随之转变职能。

“计划轨”加快转向“市场轨”,市场配置资源的范围不断扩大,经济增长以市场调节为主。

供求总量关系、积累与消费的比例、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等诸方面关系,都处于市场调节的状况下,都主要由市场决定。

行政主导对各种直接的调控措施反应灵敏,而市场主导则对各种影响微观效益的间接措施反应灵敏。

因此,随着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宏观调控也面临新的课题,一些市场化的调控手段需要加快研究和付诸实施。

第五节政策环境分析

在于中国经济在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中率先企稳回升,并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中国政府在2010年还会继续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内还有很多投资空间,国内需求也有进一步提高的潜力,因此中国经济今年保持8%左右的增幅是非常有可能的。

如果这样,中国经济今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将会占到30%。

展望2010年,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是双重的。

从外部环境看,一些主要发达国家今年的经济复苏步伐会非常缓慢,从而不利于中国出口。

而且,由于面临高企的政府债务和失业率,发达国家会想尽一切办法把自身的政治和经济压力转嫁到其他国家去,中国可能会首当其冲。

从内部因素看,2009年中国政府采取了庞大的刺激性政策措施,有效促进了国内需求,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新问题,如贷款规模发展过快造成资产泡沫风险等。

中国经济今年最大的挑战是创造就业机会,需要强化国内需求的基础,建设更强的社会保障网络。

中国经济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通货膨胀压力,应适当调整货币政策,以防通胀上升太快抑制需求。

关于财政和货币政策是否调整的问题,危机发生后经济活动减少,政府采取应急性的反周期措施是有道理的。

但一旦经济对这种措施有所反应,刺激需求的机制就应该退出。

实际上,中国的刺激性政策已经在调整,其目的是避免通胀风险,并避免与其他经济体关系出现困难。

中国人民银行最近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表明中国正采取措施控制流动性过剩问题。

但我们相信,今年中国的货币政策不大可能大幅调整至紧缩状态。

对中国而言,外需虽有所复苏,但相对比较疲软。

为启动内需,积极的财政政策可能还需要继续保持。

但货币政策,尤其是信贷发放,可根据国内经济增长状况以及房地产发展情形作适当调整。

如果继续不必要地放松银根,就会面临产生房地产泡沫、通胀和不良债权这些副作用的危险。

因此,中国经济将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实施放松银根后的"

退出策略"

第二章2008-2009年全球三聚氰胺行业发展情况

第一节2008-2009年国际三聚氰胺行业发展概况

三聚氰胺具有良好的耐热、耐沸水、耐老化、高光泽、易配色、高硬度、防酸碱、无毒等特性,广泛用于木材加工、塑料、涂料、造纸、纺织、皮革、电气、医药等行业,此外三聚氰胺还可以作阻燃剂、减水剂、甲醛清洁剂等。

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基础有机原料,三聚氰胺近年来在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快速增长。

用量的不断增加,影响着三聚氰胺产业的发展方向,在新的竞争中使其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并将最终在今后几年内实现产业级。

丰厚的利润必将促使三聚氰胺行业更进一步地加快发展,并在发展过程中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

然而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国际三聚氰胺行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消极影响,一度低迷,一些国家减产停车。

产能下降,同时需求也并不乐观。

总体来看国际三聚氰胺行业的发展比较迟缓。

第二节国际三聚氰胺生产分析

一、全球产能分布

世界三聚氰胺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西欧等发达地区,装置的生产能力都在3万-6万吨/年,其余装置也大都在年产万吨以上。

目前世界上三聚氰胺装置总生产能力约为113万吨/年。

2009年全球各地区三聚氰胺产能结构图

厂家名称

生产能力单位:

万吨/

荷兰

14

美国

12

日本

奥地利

德国

8

法国

5

意大利

印度尼西亚

波兰

4.2

中国台湾

4

韩国

沙特阿拉伯

2

印度

科威特

1.6

罗马尼亚

1.3

俄罗斯

1

亚美尼亚

巴西

0.8

伊朗

0.5

中国内地

20.8

全球生产能力西欧占36%、美国占据11%、日本占10.6%、其它国家占42.4%。

荷兰、美国和日本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三聚氰胺生产国和出口国,占全球总生产能力的1/3以上。

其中,日本日产化学生产能力4.6万吨/年,采用自己开发的尿素高压法生产技术,共有四套生产装置;

三井东亚化学公司生产能力3万吨/年,有两套装置,一套为美国氰胺公司的高压法工艺(1万吨/年),另一套为巴斯夫公司的常压法工艺(2万吨/年);

三菱油化公司生产能力3万吨/年,分别采用巴斯夫常压法和美国氰胺公司高压法。

美国生产能力12万吨/年,自用7万吨,出口5万吨。

图表:

国际上三聚氰胺主要用于塑料及涂料工业、轻工等行业,绝大部分用于生产三聚氰胺甲醛树酯,5%用于生产阻燃剂。

其消费结构大致为木材及装饰板51%,涂料12%,模塑料、粘合剂、纸处理剂各10%,其它7%。

目前全球三聚氰胺需求量约为60万吨/年,消费国主要集中在欧洲、日本、美国、约占全球消费量的83%。

日本三聚氰胺主要用于粘合剂、模塑料及涂料方面,最大用途是粘合剂生产,占总产量的59%。

美国三聚氰胺绝大部分用于制造三聚氰胺树脂,主要是甲醛树脂,消费结构中涂料占33.5%,层压板占25.5%。

西欧的主要用途也是生产甲醛树脂,其中层压板消费占总量的53.4%。

主要国家三聚氰胺消费结构

应用

需求份额(%)

西欧

平均

木材及装饰板

22.5

10

53.4

51

模塑料

15

17

粘合剂

59

纸张

涂料

33.5

6.6

其它行业

6

7

目前,全球三聚氰胺的市场需求量分布为:

欧洲为68万t,占总需求量的40%;

南、北美洲20万t,占总需求量的12%;

亚洲、非洲及澳洲82万t,占总需求量的48%。

2009年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三聚氰胺消费构成(%)

二、全球实际产量分布

近年来,国际三聚氰胺市场发展速度比较快,特别是产能增加速度较快,基本上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产量增长速度在5%左右。

2003年全球三聚氰胺约有大小生产企业90余家,总生产能力133.46万吨/a,到2005年全球共有130余家三聚氰胺生产企业、160多套生产装置,总产能181.8万吨/年,产量142.9万吨。

其中欧洲地区主要厂家有12家,产能70.5万t/a,占全球总产能的38.8%,2005年产量67万t,占全球总产量的47.2%;

美洲地区主要厂家有4家,产能15.5万t/a,占全球总产能的8.5%,2005年产量8万t,占全球总产量的5.6%;

亚洲地区产能94.3万t/a,占全球总产能的51.2%,国际三聚氰胺的年需求量约为130万吨,年需求增长速度为5%—8%左右。

到2009年底全球三聚氰胺约有大小生产企业200余家,其中产量也达到了近180万吨。

目前全球三聚氰胺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中国、中东地区和黑海地区。

亚洲已成为世界三聚氰胺生产基地,产能主要集中在我国。

2004-2009年全球三聚氰胺产量变动趋势

第三节2009年亚洲三聚氰胺发展分析

由于原油、天然气等基本原料大幅涨价,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日本、韩国等国的部分三聚氰胺厂家相继停产,世界其他地区的生产企业因生产成本等因素陆续减产,如日本三井等都减产50%以上,日本三井已退出三聚氰胺生产领域。

09年亚洲地区三聚氰胺市场行情继续保持稳定,市场成交依旧不见起色,现国外高端产品在亚洲市场报价还在1200-1250美元/吨CFR,成交仍倾向低端价格,而中国低端产品出口报价还多在1040-1050美元/吨FOB左右。

印尼DSM(6万吨产能)三胺装置继续停车,厂家大约在09年第三季度末会恢复开车。

经过50年的发展,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三聚氰胺生产和出口国。

50年的风雨历程,中国三聚氰胺工业迅速发展。

由于我国已成为国际三聚氰胺市场的重要出口基地,因此对国际市场的影响较大。

第四节2009年欧盟三聚氰胺发展分析

在一部分企业停产或退出的同时,国际三聚氰胺巨头正在寻找新的战略基地。

全球最大的三聚氰胺生产企业荷兰帝斯曼公司宣布,在未来一至两年内将对其欧洲的三聚氰胺业务进行战略调整,采取合资或出售的方式,增强在其他地区的影响力。

在西欧,巴斯夫、林茨、帝斯曼等既是三聚氰胺骨干生产商,也是下游产品生产商。

巴斯夫7万吨/年的三聚氰胺全部自行转化为下游产品,林茨三聚氰胺的内部转化率也高达50%以上。

这些骨干生产商为下游产品的开发和技术进步以及扩展新的应用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高度商业化和规模化的生产模式也使新产品的开发、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在机制上得到保证。

例如巴斯夫商标KAURAMIN旗下以三聚氰胺为主要原料的木材胶和浸渍树脂的品种多达30多个,KAURIT旗下的以尿素为主要原料的木材胶和浸渍树脂的品种也有30多个。

近两年,一直领跑全球三聚氰胺市场的欧洲国家的三聚氰胺产能产量不仅没有增长,反而因帝斯曼、奥格林茨等公司部分装置的关闭而逐年减少。

2005年,欧洲三聚氰胺产能为70.5万吨,2007年底减少到60万吨左右;

2005年,欧洲三聚氰胺产量为67.04万吨,2007年降至52万吨;

2005年,欧洲三聚氰胺装置平均开工率高达95.6%,而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