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982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97.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沈阳市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辽宁省沈阳市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辽宁省沈阳市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辽宁省沈阳市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辽宁省沈阳市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辽宁省沈阳市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辽宁省沈阳市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辽宁省沈阳市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辽宁省沈阳市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辽宁省沈阳市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辽宁省沈阳市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辽宁省沈阳市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辽宁省沈阳市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辽宁省沈阳市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辽宁省沈阳市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辽宁省沈阳市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辽宁省沈阳市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辽宁省沈阳市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辽宁省沈阳市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辽宁省沈阳市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沈阳市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辽宁省沈阳市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沈阳市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辽宁省沈阳市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辽宁省沈阳市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5-2016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本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金刚石B.海水C.空气D.饮料

 

2.下列对化学物质的应用中不正确的是(  )

A.用稀有气体充入灯管制作霓虹灯

B.用氧气做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C.净化水时用明矾吸附水中悬浮的小颗粒

D.用氮气作粮食瓜果的保护气

 

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镁条燃烧时,产生耀眼的白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粉末状物质

C.加热碳酸氢铵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同时管壁出现小水珠

D.铁丝生锈后产生一种黑色固体

 

4.为了得到较纯净的氮气,某同学采用燃烧法除去一瓶空气中的氧气,下列物质中最适宜选用的是(  )

A.铁丝B.蜡烛C.红磷D.木炭

 

5.下列关于氧气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红磷可以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发生氧化反应时总会发光、发热

C.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D.自然界中发生的燃烧、动植物的呼吸、金属的锈蚀都是氧化反应

 

6.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百花盛开,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B.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

C.湿衣服在阳光下容易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和降低而改变

 

7.下列物质中存在氧分子的是(  )

A.空气B.过氧化氢C.二氧化碳D.高锰酸钾

 

8.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同点是(  )

A.都能用于灭火B.都能供给呼吸

C.都没有毒性D.都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9.二氧化碳常用来灭火,是因为它(  )

①本身不能燃烧②不支持燃烧③能溶于水④密度比空气大.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0.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一定用不到的仪器是(  )

①酒精灯②集气瓶③铁架台④水槽.

A.①②B.①②③④C.①④D.①

 

11.检验集气瓶中收集二氧化碳是否已满的正确方法是(  )

A.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B.把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

C.加入石灰水D.加入紫色的石蕊试液

 

12.①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②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对这两个反应的共同点说法错误的是(  )

A.都是固体和液体的反应B.都不需要加热

C.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D.都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13.关于电解水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正极产生的气体不能燃烧

B.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

D.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大约是2:

1

 

14.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

A.铜B.氧气C.二氧化碳D.食盐

 

15.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操作步骤:

①点燃酒精灯,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集气法收集,⑤把导气管撤离水面,⑥熄灭酒精灯,⑦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②③⑦①④⑥⑤B.②③⑦①④⑤⑥C.⑤⑦③②①④⑥D.③①⑦②④⑥⑤

 

16.水利部确定2014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加强河湖管理,建设水生态文明”.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

2

B.可以用肥皂水鉴别软水和硬水

C.硬水软化的方法有煮沸和蒸馏

D.自然界中的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后即可得到自来水

 

17.鉴别O2、H2、CO2三种气体,可行简便的方法是(  )

A.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B.将气体分别通入石蕊试液

C.试验三种气体在水中溶解性D.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

 

18.将干冰投入装水的玻璃瓶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瓶口出现大量“白气”,此“白气”是(  )

A.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

B.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C.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19.实验室制CO2时,向盛有石灰石的锥形瓶中加入酸后,过一会儿石灰石表面几乎无气泡产生,其原因是(  )

A.没有加热B.锥形瓶上的橡皮塞漏气

C.加入的酸是稀硫酸D.没有用玻璃棒搅拌反应物

 

20.下列混合物可用过滤方法来分离的是(  )

A.水和泥沙B.铁粉和铜粉C.酒精和水D.白糖和食盐

 

 

二、填空题:

21.干冰是由      构成的,金刚石是由      构成的,氯化钠是由      构成的,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能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

 

22.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成      和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的目的是      ,由此得出水是由      组成的.

 

23.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      和带负电荷的核外电子构成的,由于二者所带电量大小相等,      相反,因而原子呈电中性.

 

24.将下列物质的序号按要求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1)二氧化碳

(2)空气(3)镁条(4)红磷(5)木炭(6)氧气(7)四氧化三铁(8)五氧化二磷(9)氧化镁(10)铁丝(11)氮气

(1)通常状况下,无色的气体有      .

(2)白色固体有      .

(3)银白色固体有      .

(4)黑色固体有      .

(5)在空气中燃烧,可产生白色固体的物质为      .

(6)在氧气中燃烧,可产生黑色固体的物质为      .

 

25.如图是水通电分解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水分子与氢分子的相同点是      .

(2)根据上图信息,你从微观角度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信息是      、      (写出两条).

 

 

三、简答题:

26.兴趣小组做如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如图所示).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①:

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现象为      ,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现象为      由实验①得出的结论有      .

(2)实验②(如图甲所示):

烧杯B中的现象是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③(如乙图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      ,理由是      .

 

27.硫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都需要在集气瓶底部放一些水,分别是因为:

      ,      .某同学取一段纱窗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到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分析此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是      .

 

28.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下面的实验.他们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

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请你根据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分析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

(1)现象一      ;

(2)现象二      ;

(3)现象三      .

 

2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①仪器的名称      .

(2)选用A装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表达式      ,A、E连接,制取的氧气不纯的原因是      (写一点即可).

(3)选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表达式是      ,为了控制该反应速率,可将标号①仪器换成      .

(4)若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检验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      端通入(填“a”或“b”).若用F装置检验制得的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则在F装置中放入一定量的      ,发生反应的表达式为      .

 

30.实验室里,我们常用以下装置制取气体.

(1)若用A和D装置组合来制取氧气,装置A还需做的一点改动是      ,原因是      ,用E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

(2)如果用装置B制取氧气,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收集完毕应先      后      ,原因是      .

 

 

2015-2016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本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金刚石B.海水C.空气D.饮料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解答】解:

A、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属于纯净物.故正确;

B、海水中含有食盐、矿物质等多种成份,属于混合物,错误;

C、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错误;

D、饮料中含有水、碳酸等物质,属于混合物.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组成,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组成就属于混合物.

 

2.下列对化学物质的应用中不正确的是(  )

A.用稀有气体充入灯管制作霓虹灯

B.用氧气做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C.净化水时用明矾吸附水中悬浮的小颗粒

D.用氮气作粮食瓜果的保护气

【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常用盐的用途.

【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A、不同的稀有气体在通电时会发出不同着色的光而可制作霓虹灯;

B、作用保护气的气体应该是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的气体;

C、根据明矾净水的过程考虑;

D、根据氮气化学性质稳定考虑.

【解答】解:

A、用稀有气体充入灯管制作霓虹灯利用了稀有气体在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这一性质.故正确;

B、氧气是种性质非常活泼的气体,具有助燃性,不能用于焊接金属的保护气.故错误;

C、净化水时用明矾可以促进悬浮杂质的沉降.故正确;

D、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常用来做保护气,故正确.

故选:

B.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活、生产,又服务于生活、生产,与之相关的问题就成为中考的热点之一.同时,做好此类题目也可以解决同学们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提高生活的质量.

 

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镁条燃烧时,产生耀眼的白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粉末状物质

C.加热碳酸氢铵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同时管壁出现小水珠

D.铁丝生锈后产生一种黑色固体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A、根据红磷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镁条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加热碳酸氢铵时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丝生锈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镁条燃烧时,产生耀眼的白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粉末状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C、加热碳酸氢铵时,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同时管壁出现小水珠,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铁丝生锈后产生一种红棕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盐的化学性质、铁锈的颜色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4.为了得到较纯净的氮气,某同学采用燃烧法除去一瓶空气中的氧气,下列物质中最适宜选用的是(  )

A.铁丝B.蜡烛C.红磷D.木炭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用燃烧法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成分里的氧气,得到较纯净的氮气.要求物质可在空气中燃烧并不再生成气体物质即可.

【解答】解:

A、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能除去空气中的氧气.故A错误;

B、蜡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引入了新的气体杂质.故B错误;

C、红磷燃烧后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不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C正确;

D、木炭在密闭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引入了新的杂质.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及知道反应的生成物,根据生成物的状态做出正确的判断.

 

5.下列关于氧气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红磷可以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发生氧化反应时总会发光、发热

C.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D.自然界中发生的燃烧、动植物的呼吸、金属的锈蚀都是氧化反应

【考点】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A、理解“白雾”与“白烟”的区别,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缓慢氧化属于一种氧化反应,但不一定会发光、放热;

C、分析铁丝是在氧气中能燃烧还是在空气中燃烧;

D、氧化反应包括剧烈燃烧和缓慢氧化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解答】解: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即生成的白色五氧化二磷固体颗粒,而白雾是液体小液滴扩散形成的;故不正确;

B、缓慢氧化属于一种氧化反应,但不一定会发光、放热,如食物变质,钢铁生锈等;故不正确;

C、铁丝是在氧气中能燃烧,不能在空气中燃烧,只能加热到发红;故不正确;

D、氧化反应包括剧烈燃烧和缓慢氧化等,燃烧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动植物的呼吸,金属的锈蚀等属于缓慢氧化;故正确.

故选D

【点评】区别“白雾”与“白烟”,熟悉缓慢氧化的特点,掌握铁丝是在纯氧中燃烧的事实,此题主要考查一些基础知识点.

 

6.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百花盛开,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B.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

C.湿衣服在阳光下容易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和降低而改变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

A、百花盛开,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C、湿衣服在阳光下容易干,是因为阳光下温度高,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D、热胀冷缩,说明说明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的升高和降低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

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下列物质中存在氧分子的是(  )

A.空气B.过氧化氢C.二氧化碳D.高锰酸钾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可能存在氧分子的物质为:

氧气、空气.其他纯净物中是不可能存在氧气分子的.

【解答】解:

B、C、D三项中虽然含有氧元素,但它们为纯净物,是不可能含有氧分子的;而空气为混合物,它由氮气和氧气等成分组成,而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空气中由氧分子.

故选A.

【点评】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构成;了解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8.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同点是(  )

A.都能用于灭火B.都能供给呼吸

C.都没有毒性D.都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常见气体的用途.

【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可以根据二氧化碳与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氧气能供给呼吸,有助燃性;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解答】解:

A、氧气能支持燃烧,不能灭火,此项错误.

B、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此项错误.

C、二氧化碳和氧气都是无毒气体,此项正确.

D、氧气不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此项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要从物质的性质入手分析物质的用途.

 

9.二氧化碳常用来灭火,是因为它(  )

①本身不能燃烧②不支持燃烧③能溶于水④密度比空气大.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考点】二氧化碳的用途.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二氧化碳是一种能用来灭火的气体,二氧化碳的灭火用途是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也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解答】解:

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气密度大,且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所以二氧化碳能用来灭火.

故选:

C.

【点评】二氧化碳能用来灭火既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也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所以熟练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很关键.

 

10.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一定用不到的仪器是(  )

①酒精灯②集气瓶③铁架台④水槽.

A.①②B.①②③④C.①④D.①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根据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反应条件来确定反应的发生装置,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及水溶性来确定收集装置,进而判断提供的仪器是否需要.

【解答】解:

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属于固液常温型,不需要进行加热,则不需要使用酒精灯;集气瓶可用于收集二氧化碳气体;铁架台可用于固定试管;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则不需要使用水槽.

故①④一定用不到.

故选:

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原理、所需仪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检验集气瓶中收集二氧化碳是否已满的正确方法是(  )

A.把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B.把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

C.加入石灰水D.加入紫色的石蕊试液

【考点】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的方法解答.检验是不知该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进行确认,检验用澄清石灰水;验满是已知该气体是二氧化碳,验证是否已满,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

【解答】解:

根据检验和验满二氧化碳的方法可知检验是否收集满二氧化碳就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看木条是否熄灭,若熄灭则证明已集满.

故选:

A.

【点评】注意区分检验和验满:

检验是将不确定的物质确定出来,验满是已确定某气体进行检验是否集满.

 

12.①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②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对这两个反应的共同点说法错误的是(  )

A.都是固体和液体的反应B.都不需要加热

C.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D.都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A、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分析;

B、根据反应条件分析;

C、根据气体的密度分析;

D、根据气体溶解性分析;

【解答】解:

A、由题意可知,都是固体和液体的反应;故A正确;

B、由题意可知,利用上述药品制取的气体都不需要加热.故正确;

C、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都比空气大,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C正确;

D、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故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气体的制取的原理及装置,难度不大.了解常见气体的制取的思路和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关于电解水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正极产生的气体不能燃烧

B.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

D.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大约是2:

1

【考点】电解水实验.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和结论、生气气体的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解:

A、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燃烧.故A叙述正确;

B、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B叙述正确;

C、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具有可燃性能燃烧,故C叙述正确;

D、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大约是1:

2,故D叙述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了解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和结论、生气气体的性质等知识即可分析判断.

 

14.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

A.铜B.氧气C.二氧化碳D.食盐

【考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

A、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B、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食盐是氯化钠的俗称,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操作步骤:

①点燃酒精灯,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集气法收集,⑤把导气管撤离水面,⑥熄灭酒精灯,⑦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②③⑦①④⑥⑤B.②③⑦①④⑤⑥C.⑤⑦③②①④⑥D.③①⑦②④⑥⑤

【考点】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操作步骤:

连→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向试管里装入固体药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注意要用外焰,先预热,再固定在有药品的部位加热)→收→移(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解:

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操作步骤:

连→查→装→定→点→收→移→熄,可知操作顺序正确的是②③⑦①④⑤⑥;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的理解与在解题中应用的能力.

 

16.水利部确定2014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加强河湖管理,建设水生态文明”.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

2

B.可以用肥皂水鉴别软水和硬水

C.硬水软化的方法有煮沸和蒸馏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