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提高训练9.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995298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0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物理提高训练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初三物理提高训练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初三物理提高训练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初三物理提高训练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初三物理提高训练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初三物理提高训练9.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初三物理提高训练9.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初三物理提高训练9.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初三物理提高训练9.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初三物理提高训练9.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初三物理提高训练9.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初三物理提高训练9.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初三物理提高训练9.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初三物理提高训练9.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初三物理提高训练9.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初三物理提高训练9.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初三物理提高训练9.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初三物理提高训练9.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初三物理提高训练9.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初三物理提高训练9.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物理提高训练9.docx

《初三物理提高训练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物理提高训练9.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三物理提高训练9.docx

初三物理提高训练9

9、初三物理提高训练

一、实验,探究题

1、小宇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对冰加热。

根据实验记录画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请你回答:

(1)本实验除甲图中所示的器材外,还缺      。

(2)在图乙中BC段表示          过程。

        段表示水的沸腾过程。

(3)计时5分钟时烧杯中的物质是        (选填“固体”、“液体”、“气体”或“固液共存”)状态。

(4)从图乙看水的沸点是                ℃;凝固点是             ℃。

(5)水的沸腾过程中的特点是                       。

(6)图乙中         段不是根据本实验装置所测得的数据画出来的。

(7)图丙中         (选填“a”或“b”)是计时8分钟时烧杯中气泡上升的情景。

2、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A”、“B”或“C”),示数为  ℃,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ABCDE),则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根据描绘的图线,该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  态,该物质的熔点为  ℃,仔细观察图象发现,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  (选填“快”或“慢”).

(4)图象中DE段是  过程.

3、如图所示,小明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图甲的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沿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MN,取两枚相同的棋子E和F,先将棋子E放在玻璃板前,移动玻璃板后面的棋子F,直到它看上去与棋子E的像完全重合.

请你帮他解答下列问题: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  ;为了研究物到镜的距离与像到镜的距离,还需要的器材是  .

(2)棋子F与棋子E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  .

(3)如图乙,为了让坐在右侧D处的小亮也看到棋子E的像,小明把玻璃板沿直线MN向右移动了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棋子E的像  (填“会”或“不会”)向右平移.

(4)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乙图中画出坐在D处的小亮看到棋子E的像的光路图.

(5)他拿走棋子F,再将棋子E横放,这时他看到的应该是图丙中的  种情形.

4、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器材有:

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各一,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还缺少的器材是  ,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  .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后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  (选填“前”或“后”)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

(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5、如图,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在平面镜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块光屏,光屏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

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

 

(1)、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入射角减小,这时反射角也减小,使入射角

增大,反射角也增大,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       入射角。

   

(2)、如果让光线逆着OB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

OA方向射出,这表明:

                      。

   

(3)、若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

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4)、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写出两条)

①、                           ;②、                                     。

  

 

6、某实验小组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如图乙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烛焰应位于透镜左侧a、b、c、d四点中的  点,此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  .

(3)小莉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如图丙所示),小明移动透镜和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将近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

①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小华应将光屏向  (靠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

②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小莉同学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情况的是  .

A.乙甲          B.丙甲        C.乙丁      D.丙丁.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小刚选用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

(1)他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倒立、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烛焰的像.

(2)若图中的点划线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点为烛焰上的一点,请通过作图确定凸透镜的一个焦点F和A点在光屏上的像A′的位置.

(3)小刚又把蜡烛移到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他摘下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只适当调整眼镜的位置,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则小刚戴的  (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4)接着他取下这个眼镜,保持此时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若使光屏上的像仍然清晰,应将光屏移至光具座上  cm刻度线处.

(5)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距凸透镜5cm处时,前后移动光屏,在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得到蜡烛的像,此时凸透镜成  (填“实”或“虚”)像.若想看到此像,观察方法应是  

(6)如果用不透明纸板将凸透镜上半部分遮住,结果  .

A.没有影响  B.不能成像C.成一半的像  D.仍能成完整的像,但亮度变暗.

8、小芳在实验室测量红枣汁的密度,

A、实验过程如下,

a.首先将红枣汁倒入量筒中,如图甲所示

b.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节平衡螺母直至天平平衡,如图乙所示

c.改正操作的错误后,她重新调节天平平衡,并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55g.

d.接着将量筒中的红枣汁全部倒入空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红枣汁的总质量如图丙所示.

请你解答下列问题:

(1)烧杯中红枣汁的体积为  cm3.

(2)在步骤b的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是:

  .

(3)烧杯中红枣汁的质量为  g.红枣汁的密度p汁=  kg/m3,这样测出的红枣汁的密度比实际密度偏  (选填“大”或“小”).

B、小明听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红枣汁的密度,于是他想了想,添加了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1)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  为m0;

(2)将一个烧杯装满水,用天平测出  为m1;

(3)用另一个相同的烧杯装满红枣汁,用天平测出  为m2;

(4)红枣法体积的表达式V=  ,密度的表达式ρ=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9、小浩同学用天平、量筒和水等器材测量小石块密度.

(1)他应该先将天平放在  上;

(2)图甲是小浩在调节天平时的情景,小丽指出了他在操作上的错误,你认为错误之处是  .

(3)小浩纠正了错误后调节好天平,将石块放入左盘,天平平衡时,测出石块的质量如图乙所示,小石块质量是  g;

(4)如图丙所示,用量筒测出小石块的体积是  cm3,则小石块的密度是  g/cm3;

(5)干燥的小石块放入量筒时会轻微吸水,这会导致测量结果  (选填“偏小”、“偏大”或“不变”).

 

10、在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利用了两个相同的木块和一块海绵,如图所示。

(1)实验中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

(2)对比甲、乙两图,可以得出:

                                       ;

(3)对比        两图,可以得出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4)对比甲、丁两图,得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无关。

你认为是否正确,并叙述理由:

                                           。

11、小丽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的实验时,她找来质量和体积都相等的A、B两个木块(B的表面更粗糙),放在木板上进行实验:

(1)实验中应  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比较甲、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摩擦力的大小与  有关.

(2)甲、乙两图,小丽分别以较快和较慢的速度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发现F2>F1,她认为摩擦力大小与速度大小有关.她的结论是  的(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

(3)在实验中若把木板换成海绵,会发现  (选填“甲”、“乙”或“丙”)图做法中海绵凹陷得最深,说明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作用效果与  有关.

二、计算题

12、植树节里.小情同学用图所示的水桶提了15L水给刚栽上的树苗浇水,已知桶自身质量为1kg,桶中水深h为30cm,桶底面积为100cm2提水时,手的受力面积为10cm2.(水的密度为1.0×103kg/m3,g取10N/kg)

求:

(1)水对桶底的压力是多大?

(2)提水时,人手受到的压强是多大?

19、(7分)小明骑车在某段平直的水平路面上由静止开始运动,共用时12s。

小明重450N,自行车重250N,轮子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是2×10-7m2。

题19-1图是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像,小明在t=7s时刚好到达这段路程的中点。

题19-2图是动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像。

(1)请问小明骑自行车在水平地面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大?

(2)在7-12s内,自行车所受的摩擦

阻力是多少?

自行车克服摩擦阻力做了多少功?

此时功率是多少?

(3)自行车在0-7s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三、作图题

13、

(1)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甲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2)一束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请在图乙中画出反射光线及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3)通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AO,经过凸透镜沿OB方向水平射出,请在图丙中大致作出该凸透镜和焦点F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

14、

(1)如图所示,入射光线AO经平面镜反射后沿OB的方向射出,请作出平面镜的位置。

(2)如图所示,在练功房里,小红同学利用平面镜来帮助矫正舞蹈姿势。

画出她的脚上B点的光线经过平面镜后进入人眼A点的光路图。

(3)在图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MN的像M′N′。

(4)在图中分别画出对应的折射光线。

15、如图所示,小丽站在机场内水平匀速向右运动的自动运送带上,并与运送带保持相对静止,请在图中作出小丽所受力的示意图(O点为小丽的重心)。

16、

(1)在如图中,画出以初速度v沿斜面减速上滑的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

(2)如图,商场的电梯匀速斜向上运动,画出站在电梯上相对电梯静止的人受力示意图.

17、 如图所示,一物体以某一速度冲上表面粗糙的固定斜面,请画出物体在上滑过程中

所受到的重力G和摩擦力f的示意图。

四、选择题

18、假期到了,班上的几个同学送小明乘列车回家.如图所示,几个同学看着列车徐徐地开动了,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原因是几个同学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地面、列车B.列车、地面C.列车、列车D.地面、地面

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优美的笛声是嘴唇和笛管一起振动产生的

B.我们能分辨出小提琴和军号的声音,是因为两者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C.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定大于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

D.超声波可以用于检查人的内脏器官、粉碎肾结石、探测潜艇和鱼群等

20、以下操作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   )

21、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在高山上烧水时,水温不到90℃水就沸腾了,是因为水的沸点与大气压强有关

B.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夏天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D.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一定升高

22、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4cm

B.当u=3.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cm处移动到8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23、对下列四幅图阐述正确的是(     )

A.甲图:

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凸透镜矫正

B.乙图:

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

C.丙图:

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

D.丁图:

天文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目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24、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选择大小相等的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距与物距的关系

B.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C.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

D.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像会变小

2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现有一蜻蜓立于距水面0.6m处的荷尖上.池中水深2m,则蜻蜓在水中的像距水面(  )

A.2mB.1.4mC.0.6mD.2.6m

26、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近视眼校正后成像情况的图分别是(  )

A.图甲和图丙B.图乙和图丙C.图甲和图丁D.图乙和图丁

27、关于光的反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为20°

B.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C.入射角增大10°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10°

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28、针对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文具盒,小军进行了下列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

A.文具盒受到重力、桌面的支持力和桌面压力的作用

B.文具盒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文具盒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C.文具盒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文具盒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D.因为文具盒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它不具有惯性

29、物理课本放在水平桌面上,文具盒放在物理课本上,则

A.物理课本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理课本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物理课本对文具盒的支持力和文具盒对物理课本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桌面对物理课本的支持力和文具盒对物理课本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参考答案

一、实验,探究题

1、 

(1)停(秒或钟)表 

(2)冰熔化 DE (3)固液共存 (4)1000 (5)吸热、温度不变  (6)EF  (7)b(每空1分)

2、【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熔点和凝固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沸腾及沸腾条件.

【分析】

(1)读数时视线要和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温度计的读数:

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代表的示数,从小数字向大数字读.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

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

(2)熔化是吸热过程.

(3)如图,物质先吸热温度升高,到达熔点,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全部熔化之后,温度再升高,不断吸热,液体的温度升高,到达沸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完成沸腾过程.

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晶体的熔点.

【解答】解:

(1)A是俯视会使读数偏大,C是仰视会使读数偏小,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温度计每一个大格代表10℃,每一个小格代表1℃,示数是38℃.

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该物质是晶体.

(2)物质熔化时,把试管取出,物质停止熔化,放回烧杯物质继续熔化,可见物质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

(3)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熔化过程,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物质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50℃不变,所以该物质的熔点是50℃.

物质是固态时,吸热3min,物质温度升高了28℃(48℃﹣20℃=28℃).物质是液态时,吸热3min,物质温度升高了40℃(90℃﹣50℃=40℃).所以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慢.

(4)如图,BC段是物质的熔化过程,DE段是物质的沸腾过程.

故答案为:

(1)B;38;晶体;

(2)吸收;(3)固液共存;50;慢;(4)沸腾.

3、【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分析】

(1)实验时选择透明的玻璃板,在物体的一侧,既能看到物体的像,也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刻度尺在此实验中的作用:

比较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的关系.

(2)两枚相同的棋子E和F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运用了替代法.

(3)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首先知道发光点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D点的反射光线只有一条,因此反射点的确定非常重要;

其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发光点在平面镜中的像点,因此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E的像点,本题作图就可以完成.

(5)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

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简记为:

正立、等大、对称、虚像.

【解答】解:

(1)实验时选择透明的玻璃板,能同时观察到像和代替蜡烛A的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利用直尺可方便比较物体与像距离关系;所以为了研究像与物体离平面镜的距离,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刻度尺.

(2)取两枚相同的棋子E和F,先将棋子E放在玻璃板前,移动玻璃板后面的棋子F,直到它看上去与棋子E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3)在实验过程中,小明把玻璃板沿直线MN向右移动了一段距离,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中的像距等于物距可知,棋子E和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不变,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E的像和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也不变,所以镜中的棋子E的像不移动.

(4)作出发光点E在平面镜中的像点E′,连接E′D交与平面镜于点O,连接EO作出入射光线,连接OD作出反射光线,如图:

(5)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且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因此只有B正确.

故答案为:

(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刻度尺;

(2)相等;(3)不会;(4)见解答图;(5)B.

4、【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分析】

(1)本实验要研究平面镜成像时,物体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与像的大小关系等平面镜成像规律,要用到测量工具.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2)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等效替代法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4)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的大小有关,这是关键.

【解答】解:

(1)刻度尺可以测量物体的距离,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测量:

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即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确定像的位置;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4)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不会变化.

故答案为:

(1)刻度尺;位置;

(2)前;等效替代法;(3)虚;(4)不变.

5、

(1) 等于

(2)光路具有可逆性(3) 不能   在

(4)显示光路  呈现光线  、 判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6、【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分析】

(1)根据凸透镜焦点和焦距的定义进行判断.

(2)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

(3)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使光线的会聚点推迟延后;②近视眼是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佩戴凹透镜.

【解答】解: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

f=60cm﹣45cm=15cm.

(2)蜡烛放在a点,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蜡烛放在b点,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蜡烛放在c点,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制成了幻灯机;

(3)①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起了发散作用,因此去掉近视镜后,光屏应向左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

②近视眼是远处物体的像不能呈现在视网膜上,而是呈现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需佩戴凹透镜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故选B.

故答案为:

(1)15;

(2)c;幻灯机;(3)①靠近;②B;

7、【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分析】

(1)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上不能呈接到像,透过凸透镜能看到虚像.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过光心的方向不变;从焦点发出的光线,过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还要知道由物体经过凸透镜的光线会聚到像点.

(3)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当近视眼镜靠近凸透镜时,会聚能力减弱,使像呈在光屏的后方;近视眼的晶状体变厚,会聚能力增强,像距减小,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戴近视眼镜使光线发散一些,使像距增大,使像呈在视网膜上.

(4)根据

=

+

即求出像距,然后根据透镜的位置确定光屏位置.

(5)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6)物体由无数点组成,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有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有无数条折射光线会聚成该点的像.所以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还有另外的部分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会聚成像.

【解答】解:

(1)由图可知:

U>2f,2f>V>f,则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解:

在主轴上确定出凸透镜的右边的焦点位置.

过A点和光心作一条光线,折射光线与光屏的交点为像点A′;

过A点作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然后过透镜后到达A′点,折射光线与主光轴的交点即为焦点F;

如下图所示:

(3)小刚又把蜡烛移到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即物距减小,像距则变大,屏上的像会变模糊了,此时他摘下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