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科推拿学理论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997215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科推拿学理论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伤科推拿学理论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伤科推拿学理论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伤科推拿学理论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伤科推拿学理论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伤科推拿学理论教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伤科推拿学理论教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伤科推拿学理论教学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伤科推拿学理论教学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伤科推拿学理论教学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伤科推拿学理论教学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伤科推拿学理论教学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伤科推拿学理论教学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伤科推拿学理论教学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伤科推拿学理论教学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伤科推拿学理论教学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伤科推拿学理论教学大纲.docx

《伤科推拿学理论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科推拿学理论教学大纲.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伤科推拿学理论教学大纲.docx

伤科推拿学理论教学大纲

《伤科推拿学》理论教学大纲

(供四年制本科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康复专业使用)

Ⅰ前言

伤科推拿学(Scienceoftraumatologyandmassage)是阐述中医伤科与推拿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专门研究运用推拿方法与技能诊断、治疗、预防疾病,尤其是伤科疾病与运动损伤的一门学科。

伤科推拿学是社会体育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

伤科推拿学的教学不仅要向学生讲授中医伤科与推拿的基础理论、推拿作用原理、常用检查方法、推拿手法、常见病与运动损伤的诊断与推拿治疗,而且着重指导学生掌握检查方法、推拿手法、推拿治疗的实际操作,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主,以适应社会体育保健咨询、竞技体育指导与运动损伤处理、救护的工作需要。

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康复专业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相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本课程的教学范围以教材为主,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重在讲清中医伤科推拿理论知识的基本概念,以及伤科推拿操作方法要领,并根据教学内容,辅以多媒体、图表、模型、操作示范等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临床见习、电化教学等,加强直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三本课程总学时数为7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36学时,临床见习、电化教学等36学时,理论/见习学时比:

1︰1。

计学分:

4分。

四教材:

成都体育学院自编教材.伤科推拿学.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梁岷、解勇主编,第一版,2001年3月。

II正文

第一章概述

一教学目的

学习伤科推拿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发展简史,以及推拿的作用与伤科推拿学的学习方法,在了解祖国医学整体面貌的基础上,认识伤科推拿学在当代中医学和现代整个医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了解伤科推拿学的现代研究概况。

二教学要求

(一)了解伤科推拿学的含义。

(二)了解伤科推拿学发展简史。

(三)了解推拿流派及著名医家。

(四)熟悉推拿的作用。

(五)熟悉推拿的基本知识。

(六)了解伤科推拿学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七)了解伤科推拿学在国外的传播及其学术交流概况。

三教学内容

(一)伤科推拿学的含义。

(二)伤科推拿学的起源和发展简史。

(三)推拿流派及著名医家简介。

(四)推拿的作用。

(五)推拿的基本知识。

(六)伤科推拿学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七)伤科推拿学的对外交流。

(八)教材内容简介。

第二章推拿常用手法

一教学目的

通过对抚摩法、揉法、捏法、揉捏法、搓法、摩擦法、推压法、摇晃法、抖动法、提弹法、振动法、叩击法、按压法、衮法、拨法、扳法、拉法等17种常用推拿手法的学习与练习,为临床实践打下初步基础。

二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抚摩法、揉法、捏法、揉捏法、搓法、摩擦法、推压法、摇晃法、抖动法、提弹法、振动法、叩击法、按压法、衮法、拨法、扳法、拉法等17种常用推拿手法的手形、操作要领、作用与临床应用。

三教学内容

详细讲解抚摩法、揉法、捏法、揉捏法、搓法、摩擦法、推压法、摇晃法、抖动法、提弹法、振动法、叩击法、按压法、衮法、拨法、扳法、拉法等17种常用推拿手法的手形、操作要领、作用与临床应用。

第三章推拿手法的练习和运用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身体素质练习的方法、“易筋经”的基本练功法、推拿手法技巧等,使学生了解强壮自身素质及不断增强功力,对提高临床疗效,更好地为病患解除痛苦,恢复运动员竞技状态,以及养生保健的重要性。

同时,培养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积蓄功力的好习惯。

二教学要求

(一)熟悉身体素质的练习方法。

(二)了解“易筋经”练功法。

(三)掌握手法的配方,以及手法在身体各部位的运用。

三教学内容

(一)身体素质练习的各种方式。

(二)“易筋经”推拿手法的配方。

(三)推拿手法的基础练习,以及在身体各部位的练习。

第四章经穴按摩

一教学目的

通过对经络腧穴学的学习,掌握经络腧穴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临床常用腧穴和郑氏伤科经验穴定位与取法,以及临床运用,为临床实践和运动疗伤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十二经脉的循行及其特点、脏腑络属关系,了解十二经脉与其它组织器官的联系。

(二)了解十二经脉的主要病候和主治概要。

(三)熟悉十二经脉的常用腧穴,重点掌握(用表示)其中40个常用经穴的归经、定位与主治;熟悉常用的8个重点经外奇穴的定位与主治;了解十五络穴。

(四)了解115个常用腧穴的归经、定位及主治。

(五)了解奇经八脉的循行。

(六)掌握伤科推拿的选穴原则。

(七)掌握郑氏伤科经验穴的定位与取法,以及临床运用。

三教学内容

(一)讲授十四经和经外奇穴的常用腧穴定位、主治。

1十四经脉(十二经脉与督脉、任脉)的循行。

2十四经脉的主要病候和主治概要。

3常用经穴(115)的定位、主治、操作。

(1)手太阴肺经(4):

中府、尺泽、鱼际、少商。

(2)手阳明大肠经(8):

合谷、阳溪、手三里、曲池、肩髃、巨骨、扶突、迎香。

(3)足阳明胃经(12):

颊车、头维、梁门、天枢、髀关、伏兔、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解溪。

(4)足太阴脾经(3):

三阴交、阴陵泉、血海。

(5)手少阴心经

(2):

少海、神门。

(6)手太阳小肠经(9):

后溪、阳谷、小海、肩贞、臑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

(7)足太阳膀胱经(22):

睛明、攒竹、天柱、风门、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八髎(上髎、次髎、中髎、下髎)、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

(8)足少阴肾经(4):

涌泉、太溪、照海、复溜。

(9)手厥阴心包经(3):

曲泽、内关、劳宫。

(10)手少阳三焦经(7):

中渚、阳池、外关、天井、肩髎、翳风、角孙。

(11)足少阳胆经(8):

风池、肩井、京门、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丘墟。

(12)足厥阴肝经(5):

行间、太冲、曲泉、章门、期门。

(13)任脉(7):

关元、气海、神阙、下脘、中脘、上脘、膻中。

(14)督脉(7):

腰阳关、命门、神道、大椎、风府、百会、人中(水沟)。

(15)经外奇穴(14):

印堂、太阳、安眠、颈臂、夹脊(华佗夹脊)、腰眼、十七椎、落枕穴、腰痛穴、肩内陵(肩前)、鹤顶、膝眼、胆囊穴、阑尾穴。

(二)经穴按摩手法。

按法、揉法、拿法、掐法等四种常用经穴按摩手法的技巧、要领及临床运用。

(三)伤科推拿的选穴原则。

(四)郑氏伤科经验穴(55)的定位、主治和临床运用。

1头颈部(10):

鬓角、耳上、耳垂前、颞乳、耳垂下、池旁、双灵、府外、隐池、别天。

2上肢部(17):

肩三对、冈下1、冈下2、肩背、肩喜、肱双、上泽、泽间、桡颈、肱鹰、前正、筋舒、谷下、上渚、上府、伸指、列缺上。

3躯干部(9):

胸锁、胸肋、胸剑、背胛、十椎旁、髎间、髂嵴、髂腰、骶角。

4下肢部(19):

臀池、臀边、股角、健骑、内风市、腘池、膝腘、膝海、膝灵、腘舒、腓隆、康跖、跟外、跖内、跖外、足背、胫中、跟内、踝中。

第五章推拿治疗伤科疾病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伤科常见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推拿操作技能。

同时结合临床见习,了解伤科临床推拿诊疗程序,以及推拿手法的实际应用情况。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损伤不同时期的推拿治疗原则

(二)掌握肩部伤病的推拿诊疗方法及手法操作

(三)掌握肘、前臂伤病的推拿诊疗方法及手法操作

(四)掌握腕、手部伤病的推拿诊疗方法及手法操作

(五)掌握髋、大腿部伤病的推拿诊疗方法及手法操作

(六)掌握膝部伤病的推拿诊疗方法及手法操作

(七)掌握足踝部伤病的推拿诊疗方法及手法操作

(八)掌握颈部伤病的推拿诊疗方法及手法操作

(九)掌握腰背部伤病的推拿诊疗方法及手法操作

(十)掌握骨伤后遗关节功能障碍的诊疗方法及推拿手法操作

(十一)掌握筋骨痹证的诊疗方法及推拿手法操作

(十二)掌握外伤后遗神经麻痹的诊疗方法及推拿手法操作

(十三)掌握骨折、脱位的分期诊疗方法及推拿手法操作

三教学内容

(一)损伤不同时期的推拿治疗原则

(二)肩部伤病

1解剖概要

2肩部检查

3肩袖损伤

4肩峰下滑囊炎

5肩锁关节扭挫伤

6肱二头肌腱拉伤

7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8肩关节周围炎

(三)肘、前臂伤病

1解剖概要

2肘部检查

3肱骨外上髁炎

4肱骨内上髁炎

(四)腕、手部伤病

1解剖概要

2腕、掌部检查

3腕关节扭挫伤

4腕三角软骨盘损伤

5腕管综合征

6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

7屈指肌腱腱鞘炎

(五)髋、大腿部伤病

1解剖概要

2髋、大腿部检查

3坐骨结节拉伤

4弹响髋

5梨状肌综合征

6股内收肌拉伤

7股四头肌挫伤

8腘绳肌拉伤

(六)膝部伤病

1解剖概要

2膝部检查

3膝关节滑膜嵌顿症

4膝关节侧副韧带拉伤

5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6髌骨劳损

7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

8髌下脂肪垫损伤

(七)足踝部伤病

1解剖概要

2踝部检查

3踝关节扭伤

4跟腱腱围炎

5肩锁关节扭挫伤

6肱二头肌腱拉伤

7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8肩关节周围炎

(八)颈部伤病

1解剖概要

2颈部检查

3颈部扭挫伤(附:

落枕)

4颈肌劳损综合征

5颈椎病

(九)腰背部伤病

1解剖概要

2腰背部检查

3急性腰扭伤

4腰椎间盘突出症

5腰肌劳损(附: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6肌筋膜炎

7骶髂关节扭挫伤

8胸部迸伤(附:

胸部挫伤)

(十)骨伤后遗关节功能障碍

(十一)筋骨痹证

(十二)外伤后遗神经麻痹

(十三)骨折、脱位的分期推拿治疗

第六章推拿治疗内、妇、儿科杂症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推拿治疗内、妇、儿科杂症的临床诊疗程序与操作方法,强化训练学生的推拿临床实践技能,使学生具备基本的临床思维和推拿诊疗技术,并且能够初步运用这些技术处理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二教学要求

(一)了解感冒、头痛、高血压、便秘、失眠、神经官能症、胃下垂等内科常见病症的诊疗方法与推拿操作技术。

(二)了解痛经、闭经、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急性乳腺炎等妇科常见病症的诊疗方法与推拿操作技术。

(三)熟悉小儿消化不良、小儿营养不良、小儿肌性斜颈、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小儿遗尿等儿科常见病症的诊疗方法与推拿操作技术。

三教学内容

(一)内科常见病症

1感冒

2头痛

3高血压

4便秘

5失眠

6神经官能症

7胃下垂

(二)妇科常见病症

1痛经

2闭经

3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

4急性乳腺炎

(三)儿科常见病症

1小儿消化不良

2小儿营养不良

3小儿肌性斜颈

4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

5小儿遗尿

第七章运动按摩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推拿手法在促进运动训练,调整和改善运动员心理情感状态,尽快消除运动疲劳,帮助提高运动成绩,预防及康复运动伤病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

培养学生运用伤科推拿知识和推拿手法具体处理运动疲劳、运动损伤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推拿治疗在体育运动中的适应症、禁忌症。

(二)熟悉推拿手法在体育运动中各个阶段的作用和具体应用。

(三)掌握运动员赛前异常情况的处理方法和推拿手法操作。

(四)熟悉运动员的自我按摩方法。

三教学内容

(一)运动按摩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

(二)运动按摩的目的任务

(三)运动前按摩

(四)运动中按摩

(五)运动后按摩

(六)各项目运动员的按摩重点部位

(七)运动员自我按摩

(八)运动训练中几种常见异常情况的按摩处理

附郑怀贤教授及其对推拿学的贡献

一教学目的

通过了解我国现代伤科名医和武术家,著名运动医学家郑怀贤教授的生平事迹及其对伤科推拿学所做出的重大贡献,进一步激发学习伤科推拿学的兴趣,巩固专业思想,努力掌握伤科推拿技术,为我国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为病患为运动员解除痛苦、消除运动紧张疲劳、提高运动成绩,做出贡献。

二教学要求

老师介绍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要求学生把教材内容与相关资料(图书馆与Internet网)综合起来,全面了解郑怀贤教授生平事迹中的几个主要闪光点及其主要代表作。

三教学内容

教材内容:

郑怀贤教授及其对推拿学的贡献(配合幻灯片)

Ⅲ教学组织与方法

一实施机构:

由遵义医学院针灸新医学教研室和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科负责组织与执行。

二组织内容:

教案讲义审核、集体教学备课、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手段运用(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等)。

三教学方法:

(一)理论教学:

课堂讲授为主,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辅以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挂图、模具、胶片等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

核心内容、重点部分以讲授介绍为主,一般内容以自学和提问方式学习为主。

(二)见习教学:

包括电视电化教学观看教学片、自阅CAI课件和临床带教、点穴操作、要领指导等。

该部分以本大纲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教学内容为主。

见习教学共计36学时。

(三)辅导形式:

辅导讲义、课堂答疑、实体点穴、示教按摩、推拿体验、网络查询、CAI课件演示等。

四重难疑点:

(一)标有“”的为重点掌握的穴位和内容,标示“”为本课程讲授的核心部分。

(二)本课程难点在于对中医阴阳五行等基础理论和相关天文、地理、历法、气象、术数等基本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三)本课程的疑点是对经络腧穴形态学结构基础的认识,以及对伤科推拿按摩手法现代作用机理的理解。

五复习思考:

1伤科推拿学的定义。

2伤科推拿学发展简史及学术流派。

3推拿的作用及基本知识。

4抚摩法、揉法、捏法、揉捏法、搓法、摩擦法、推压法、摇晃法、抖动法、提弹法、振动法、叩击法、按压法、衮法、拨法、扳法、拉法等17种常用推拿手法的操作要领。

5经络系统的组成。

6十四经脉的循行、分布及十二经脉的交接、流注规律,以及十二经脉的脏腑表里络属关系。

7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8腧穴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基本的命名原则。

9腧穴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10腧穴的定位方法。

11伤科推拿的选穴处方原则。

12郑氏伤科经验穴的定位与取法,以及临床运用。

13损伤不同时期的推拿治疗原则。

14肩部伤病的推拿诊疗方法及手法操作。

15肘、前臂伤病的推拿诊疗方法及手法操作。

16腕、手部伤病的推拿诊疗方法及手法操作。

17髋、大腿部伤病的推拿诊疗方法及手法操作。

18膝部伤病的推拿诊疗方法及手法操作。

19足踝部伤病的推拿诊疗方法及手法操作。

20颈部伤病的推拿诊疗方法及手法操作。

21腰背部伤病的推拿诊疗方法及手法操作。

22骨伤后遗关节功能障碍的诊疗方法及推拿手法操作。

23筋骨痹证的诊疗方法及推拿手法操作。

24外伤后遗神经麻痹的诊疗方法及推拿手法操作。

25骨折、脱位的分期诊疗方法及推拿手法操作。

26内、妇、儿科常见疾病的诊疗方法及推拿手法操作。

27运动按摩手法在促进运动训练,调整和改善运动员心理情感状态,尽快消除运动疲劳,帮助提高运动成绩,预防及康复运动伤病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

28运动训练中几种常见异常情况的按摩处理。

六考核办法:

采用闭卷笔试与实践技能考试相结合,并综合平时的学习态度、实际工作表现及考勤情况等进行考核。

测试权重:

理论知识部分考试占总成绩的55%,实践技能部分考试占总成绩的40%,平时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5%。

Ⅳ教学时数分配表

讲课内容

教学手段

授课

时数

实验指导与见习内容

见习时数

类型

第一章概述

课堂讲授

2

观看VCD、录像带、CAI

2

传授型

第二章推拿常用手法

第三章推拿手法的练习和运用

课堂讲授、幻灯片、CAI,配合观看VCD录像带

8

人体点穴

观看VCD、录像带

结合CAI课件

8

综合型

第四章经穴按摩

课堂讲授、幻灯片、CAI、VCD录像带

8

示教按摩、摩感体会

观看VCD、CAI等

临床见习

4

综合型

第五章推拿治疗伤科疾病

第六章推拿治疗内妇儿科杂症

课堂讲授、幻灯片、CAI,配合观看VCD录像带

16

临床见习

22个重点病症的临床诊疗及推拿手法操作

16

验证型

第七章运动按摩

课堂讲授、幻灯片、CAI、VCD录像带

2

观看VCD、录像带

教学模特演示

4

综合型

附郑怀贤教授及其对推拿学的贡献

CAI、VCD

0

观看VCD、录像带

2

传授型

合计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36

常用推拿临床技能操作

36

综合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