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下第六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997648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5.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二下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数学二下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数学二下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数学二下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数学二下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数学二下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数学二下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数学二下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数学二下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数学二下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数学二下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数学二下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数学二下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数学二下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数学二下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数学二下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数学二下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数学二下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数学二下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数学二下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二下第六单元教案.docx

《数学二下第六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二下第六单元教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数学二下第六单元教案.docx

数学二下第六单元教案

第6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第1课时认识余数

教学内容

课本第59~61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十四第1、2题。

学情分析

学生对学习除法有了基础,有余数的除法是今后学习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在学生学习之后,利用式题,进而引出除法运算。

这样编排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除法”产生亲切感

设计思路

学生对学习除法有了基础,有余数的除法是今后学习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在学生学习之后,利用式题,进而引出除法运算。

这样编排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除法”产生亲切感

教学目标

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习过除法,除法表示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生活中我们时时都在与除法打交道,除法就在我们身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有关知识。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1,认识余数

(1)出生6个草莓磁扣在黑板上。

老师准备了6个草莓,要把这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

怎样列式?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草莓摆一摆。

(2)老师在黑板上添加1个草莓。

现在有7个草莓,也按原来的方法每2个摆一盘,有什么发现?

学生用学具摆,老师巡视。

问,你有什么发现?

剩下的够不够再分一组?

你是怎么摆的?

指名上台摆学具。

师启发讲解:

把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3盘,还剩下1个,剩下的1个,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还能分吗?

既然不能,就只有剩下它了,这剩下的1个,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数。

7÷2=3……1

(3)小结:

为了分清余数和商,要在余数和商中间要6个小圆点隔开。

2.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1.2题。

学生读题,根据题意独立完成。

交流反馈,说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思,重点说出余数是哪个数。

3教学例2,认识余数要比除数小。

(1)探究关系:

出示例2.

教师拿出小棒,在黑板上要这些小棒摆出一个正方形需要几根小棒?

小组合作,依次用8根,9根,10根,11根,12根小棒摆出正方形,看看能摆出几个,还剩多少根?

根据摆出的小棒图形,列出除法算式。

引导学生运用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先列式算一算。

交流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8根□□8÷4=2(个)

9根□□︱9÷4=2(个)……(根)︳

10根□□∣∣10÷4=2(个)……(根)

11根□□∣∣∣11÷4=2(个)……(根)

12根□□□12÷4=3(个)

引导学生讨论:

观察余数与除数,你们发现了什么?

余数〈除数

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

学生回答。

(2)归纳总结:

①剩下不能再分的叫余数;②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如果我们在计算时发现余数大于或等于除数,说明了什么?

根据这个发现,完成教材61页做一做。

学生读题,教师引导理解:

用小棒摆一个五边形需要用5根小棒,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

如果摆一个三角形呢?

学生小组讨论,互相说说自己的理由。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2题。

学生圈一圈,独立完成,教师讲评时要指出错误的原因和正确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明确“余数要比除数小”。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你们还有什么要问吗?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有余数的计算

8根□□8÷4=2(个)

9根□□︱9÷4=2(个)……1(根)

10根□□︱︱10÷4=2(个)……2(根)

11根□□︱︱︱11÷4=2……

 

作业设计

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2题。

学生圈一圈,独立完成,教师讲评时要指出错误的原因和正确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明确“余数要比除数小”。

长江练习册第一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第二课时除法竖式计算

教学内容

课本第62~63页例3、例4及做一做,练习十四第3、6题。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学习除法笔算方法,知道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教学重点

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二次备课

一、借助直观,初步理解计算过程

出示例3

1,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提问:

怎样例式?

(13÷4)

等于多少呢?

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分一分、算一算……)

鼓励探索。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

2、出示小棒,分一·分。

汇报交流,指名学生操作,投影展示。

问:

分的结果是怎样的?

剩下的1根,还能继续再分吗?

二、互动新授

1、列竖式算一算。

除法也可以写成竖式的,笔算13÷4,竖式该怎样列,商和余数该写在哪?

你们说,我来写。

问:

13÷4商是几?

为什么商是3,你是怎么想?

先小组讨论再交流汇报。

2除法竖式

认识,把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面,除数写在除号左边。

13÷4=3(组)……1(根)

小结:

我们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可以用竖式来计算

3.试一试。

如果有16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让学生写出算式,教师板书:

16÷4=4(组)

问:

有没有剩下的?

师:

象这样正好分完,没有剩余的,除法竖式怎么写?

学生自主尝试,在练习本上书写,师巡视检查。

在投影上展示学生作业。

问:

16、4和上面的4分别表示什么?

16里面有几个4?

4个4是16,表示被分掉16根,还有每有剩下的?

16-16等于0,在横线写上0。

根据谈话完成竖式

三、巩固应用

1.完成教材62-63页“做一做”。

尝试题目:

11根小棒,每3根一组,分有分。

12根小棒,每3根一组,分有分。

(1)先用小棒摆一摆,完成括号里的填空,然后进行竖式计算,在方框里填上商和余数

展示学生作业,并让其说说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总结除法竖式的书写步骤,

(2)引导学生对上下两题进行比较,说说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点。

2.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3,4题。

(1)第3题,出示题目。

让学生分一分,再把竖式写完整。

问:

14的下面写什么?

12表示什么?

还剩下几个?

能不能再分?

2应该写在哪?

(2)第4题

学生填写,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大能填几?

四.课堂小结

说说今天学到什么?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除法竖式计算

 

作业设计

1.第62页“做一做”第1题。

2.第63页“做一做”第2题。

3.第64页练习十四第3题。

4.第65页练习十四第4、5题。

教学反思

 

第6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第三课时除法试商

教学内容

课本第67页例5及做一做,练习十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要采用“进一法”得出问题的答案。

教学重点

用不同表征方式理解“进一”的道理。

教学难点

用进一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二次备课

一.教师谈话,揭示课题。

1.打手势游戏:

()里最大能填几?

3×()〈13()×5〈39

()×7〈674×()〈25

8×()〈306×()﹤50

学生用手势说出括号里应该填的数,说明理由。

2.谈话:

上节课,我们用分一分的方法学会了列除法竖式,这节课,我们不用分一分,试一试能不能自己用除数竖式算出结果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4。

(1)出示题目:

43÷7=

你知道它的商是几?

你是怎么想的?

先在小组内讨论,再指名汇报。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竖式:

引导观察:

余数和除数的大小。

教师强调:

我们在计算时还要注意,余数用比除数小,在计算完后,我们也可以应用这种方法进行体验,如果发现余数大于或等于余数,说明我们的计算错了,应及时纠正。

2.做一做。

26÷4=

让学生用学到的试商方法独立计算,让学生列竖式计算,再在横式上写出商和得数。

交流反馈时,说说计算的方法及每一个数字表示的意义。

三、巩固应用

1.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4题

教师出示题目,学生读题,写出卡片上最大能填几。

指名报得数,共同订正。

2.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5题。

学生填空,让学生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同时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6题。

抢答题,教师随即出示题目,学生说出商。

讨论:

怎样能很快地想出商来?

指名报得数,集体订正。

4.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7题。

谈话:

这两棵树生病了吗?

它们的身上写了竖式,请能当回小啄木鸟,帮它们细心地诊断一下。

学生诊断,判断出对错,并改正在小树旁。

指名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集体校对。

四.课堂小结

师: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除法试商

 

作业设计

1.课本第67页“做一做”第1、2题。

 

2.课本第69页练习十五第1~3题。

 

教学反思

 

 

第6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第四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

练习十四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学会解决一些与计算有余数除法有关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参与学习、评价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学生互评、反思,提高他们观察、分析、推理、概括、以及实践能力,发展智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利用“余数要必尝试小”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二次备课

一.知识回顾

智慧爷爷来到我班,带来了奖杯,哪个小组在竞赛中获得红旗最多,爷爷就把奖杯送给他,你们用信心吗?

二.练习巩固

1.速算游戏。

看谁很快写出下面各题的商。

2.竖式计算。

(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八题”)

全班分四组,每组做对应的第二题,调换检查,互相评价。

指几题说说试商的过程。

3.连一连。

(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9题)”

学生口算。

学生连线,说说计算的方法。

4.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的10题”。

学生计算,计算后,仔细观察上下两题,说说有什么发现?

引导小结: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5.我能判断。

(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1题。

逐题出示题目,让学生用手势进行表示,说说各题的计算是否正确,再指名说说理由。

三.综合应用

1.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2题。

  

让学生读题,各自在书上做题。

12÷5=()个……()个

学生计算,说说计算的方法。

2.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3题。

学生观察图形,读题,理解题意。

用什么方法计算?

怎样列式?

如何试商?

说说计算的方法。

3.我们都知道在除法算式中余数要比除数小,那么□÷8=□……□中,余数最大是几?

为什么?

4.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5题。

□÷□=6……1,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填法

四.课堂小结

今天大家表现都很出色,表扬自己。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1.课本第68页做一做。

2.课本第70页练习十五第6、8题。

 

教学反思

 

 

第6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2.解决问题(五、六、七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67、68面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综合与应用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至少”“最多”的含义。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简单的归纳,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有30个苹果,每盘放5个,需要多少个盘子?

2.有24个同学去划船,每条小船坐4人,需要几条小船?

让学生列式解答,说说,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这节课我们就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探究新课,解决问题

1.教学例5.

(1)出示例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例题。

问: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需要租多少条船?

碰到这样的问题,你能读懂什么?

学生看图,指名回答。

师:

根据这两个条件,我们首先要知道,他们需要几条船,还剩下几人?

你能列式吗?

学生讨论,说出列式

(2)交流方法。

从答案中我们可以看出想要4条船,还余下2人。

那么4条船够吗?

剩下的2人怎么办?

提出问题:

至少需要多少条船?

问:

题目中的“至少”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理解)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只有5条船,能坐下22名学生吗?

”“为什么要多准备1条船?

到底准备几条船呢?

请同学们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并指导。

学生汇报讨论情况。

(3)检验

我们的计算对吗?

怎样检验?

学生交流,进行检验。

2.完成教材第67页“做一做”第1题。

出示题目,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学生列式:

27÷8=3(次)……3(箱)

讨论:

至少需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

剩下的3箱怎么办?

2,完成教材“练习十五”第1题。

学生读题,独立列式解答。

3.完成教材“练习十五”第2题。

学生读题,独立列式,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生活中你还遇见过类似的题目吗?

板书设计

2解决问题

第一课时解决问题

他们至少需要多少条船?

22÷4=5(条)……2(人)

口答:

他们至少需要6条船。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二次备课

第二课时找规律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

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2.结合问题情况多角度地分析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过程、分析、推理能力,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讨论出解题策略。

教学难点:

能运用有除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例6;几十面按黄、红、红顺序排列的彩旗,下面顺次标上序号。

2.谈话:

老师不看屏幕,同学们告诉我几号旗,我就能说出它是什么颜色,不信,你考考老师。

师生活动。

质疑解题:

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出去的颜色呢?

你们想知道吗?

其中的道理就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6.

让学生观察教材第68页的情境图。

(1)谈话:

想像老师一样快速说出吗一面旗子的颜色,我们首先用解开旗子排列的密码,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和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2)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内容。

你想到了什么?

(3)各组代表汇报。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引导;

小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有什么规律?

照这样排下去,你知道,黑板上的这些旗子分成几组?

拿出铅笔圈一圈。

(4)学生用笔把前面的部分按3个一组圈起来,剩余1面。

追问:

还有剩余一面,说明是新的一组的开始,你知道接下来是什么颜色吗?

接着画一组。

(5)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知道,这组小旗的排列规律是:

3个小旗一个循环周期,分别按照;一面黄,二面红循环排列,你能计算出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的吗?

用什么方法计算?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学生列式或用竖式计算:

16÷3=5(组)……(面)

这道题的每个数字表示什么?

余下的一面,其实就是第16面。

说明第16面小旗就是某一组里的第一面,应该是黄色。

(6)你能检验解答是否正确。

让学生用数一树或算一算的方法进行检验。

2.按照例6的旗子的排列接着往下摆,你知道27面小旗是什么颜色吗?

学生讨论,说说这样计算。

汇报交流,教师板书:

27÷3=9(组)

问:

27面小旗,每3面一组,分成9组,没有余下的,说明第27面小旗是哪一面?

仔细观察,面一组的最后一面是什么颜色的?

第27面也是这里某一组的最后一面,说明是什么颜色?

3:

刚才我们找规律的方法你掌握了吗?

现在你们知道老师是怎么做到的了吗?

老师报第几面旗,你能马上说出是什么颜色吗?

师生互动。

三、巩固应用

1.完成教材“练习十五”第4题。

让学生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提问: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什么?

指名列式。

完成教材“练习十五”的5题。

(1)让学生独立解决,再集体交流,说说计算方法。

(2)你还能提出其它第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评价。

四、课堂小结:

说说今天学的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

旗子排列图

按照上面的规律摆小旗,照这样摆下去,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

16÷3=5(组)······1(面)

答:

第16面小旗是黄色。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二次备课

第三课时练习十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通过对熟悉的生活事例的探讨和研究,进一步掌握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简单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中,感知数学的应用价值,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出示教材“练习十五”第3题。

直接写出各题的商和余数。

2.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小结:

有余数的除法以及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五”第6题。

(1)谈话:

你知道一周有多少天?

(7天)

出示月历表,这是六月份的月历,六月份有30天,有几个星期?

还多几天?

你能列式计算吗?

引导学生讨论,要求有几个星期,就是把30天,每7天一份,用除法计算。

指导汇报,教师板书:

30÷7=4(个)……2(天)

(2)小组讨论。

如果六月份有5个星期六和星期日,那么6月1日是星期几?

引导学生讨论,也可以在月历上写一写。

(一个月是4个星期,如果有个星期六和星期日的话,那么6月1日是星期六)

2.完成教材“练习十五”第7题。

出示图片,学生读题。

思考:

一圈是几个3?

再加上多出来的2厘米,共17厘米。

3.完成教材“练习十五”第8题。

出示图片,读懂题目意思。

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让学生看问题,小组讨论,独立完成。

展示时说解题思路。

学生自由发言。

谈话:

“这些花最多可以扎成几束这样的花束?

”先要求出什么?

(每种花可以扎成几束?

学生汇报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22÷7=3(束)……1(朵)

16÷3=5(束)……1(朵)

10÷2=5(束)

讨论:

根据这些算式,你知道最多可以扎成几束?

三、综合应用

1、完成教材“练习十五”第9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先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独立解答书上的两个问题,教师巡视检查,集体订正。

(3)独立解决问题

(1).

题问:

我们班44人,如果都玩“激流勇进”,该租几条船呢?

指名列式,集体交流。

独立解决问题

(2)。

集体订正,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完成教材“练习十五”第10题。

师:

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1)和问题

(2)。

小组讨论交流问题(3),还可以怎样安排住房?

学生回答,只要合理教师都是要给与肯定。

再小组讨论,说出结果及理由。

3、完成教材“练习十五”第11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目意思,再小组讨论,说出结果及理由。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什么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练习十五

22÷7=3(束)……1(朵)

16÷3=5(束)……1(朵)

10÷2=5(束)

这些花最多可以扎成3束

作业设计

练习十五

长江练习册

教学反思

 

第6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3小小设计师

教学内容

课本72、73面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得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

运用

教学难点

运用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二次备课

一、激趣导入。

1.谈话:

同学们,小精灵聪聪是个好客的孩子,今天,它想邀请同学们去参加它的新家,你们愿意吗?

它家可漂亮了,请你认真观察,还要回答聪聪提出的问题,有信心吗?

引出小精灵聪聪的家,播放多媒体课件,请学生仔细观察并说说哪些事物是有规律地排列的。

重点展示教材第72页的图。

谈话:

仔细观察这些图案,它们在排列上有哪些规律?

学生讨论,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师小结并揭题:

在我们生活中,像这样排列有规律的动作、图形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也来当一个小小设计师,设计出这样有规律的图案。

(板书课题:

小小设计师).

二、互动新授 

1.观察、思考。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聪聪厨房墙面的装饰图案。

(教材第72页的例图1)

师:

同学们,这是聪聪家的墙面上得图案,你可以从上往下横着看,也可以从下往上横着看,从右往左竖着看,还可以从别地方向仔细观察,你能找到什么规律呢?

师生合作,按一定的顺序,寻找规律,感知规律美。

师:

这个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组成的?

它们组成的是什么图形?

(轴对称图形)

2.交流探究。

媒体展示地板图案。

学生试按照墙面装饰图案排列规律,小组内合作交流完成填图。

对有困难的学生加强指导,完成后汇报演示。

(1)出示地面图,学生独立思考。

(2)汇报规律。

(3)你会接着往下排吗?

谁来当小小设计师?

(4)课件验证同时教师小结:

这个图是通过一幅小图形平移而成的。

教师小结:

像这样几个图形按照一定的规律不断平移地重复地排列,或以轴对称图形进行排列,都能形成美丽的图案。

三、动手实践

1.剪下学具中教材第123页图形,小组合作,在正方形里贴出喜欢的图案。

请同学们尝试,动手剪一剪、贴一贴。

让同学们小组交流讨论。

请学生汇报一下这副图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2.设计中创造规律。

谈话:

你能像刚才一样自己设计一个图案吗?

请在正方形纸上设计图案,要用今天学的规律的知识。

创造好后互相欣赏,说说你的图案的规律是什么?

(投影)展示。

四、全课小结。

谈话: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

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小小设计师

轴对称图形平移

作业设计

长江练习册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