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考试辨析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9994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8.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考试辨析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马克思主义考试辨析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马克思主义考试辨析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马克思主义考试辨析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马克思主义考试辨析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马克思主义考试辨析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马克思主义考试辨析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马克思主义考试辨析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马克思主义考试辨析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马克思主义考试辨析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马克思主义考试辨析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马克思主义考试辨析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马克思主义考试辨析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马克思主义考试辨析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马克思主义考试辨析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马克思主义考试辨析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马克思主义考试辨析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马克思主义考试辨析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马克思主义考试辨析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马克思主义考试辨析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考试辨析题.docx

《马克思主义考试辨析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考试辨析题.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考试辨析题.docx

马克思主义考试辨析题

∙马克思主义考试辨析题

∙1.既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因而变革生产关系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9政治经济学既研究政治关系,也研究经济关系。

30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分配关系。

31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因而它们具有同样的特点。

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相同的商品只能卖相同的价钱。

1.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有价格的必有价值。

2.商品的使用价值有两个源泉,即自然物质和人的劳动,因此,商品的价值也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创造价值。

3.在信息经济社会中,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来实现的。

4.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量。

5.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就能自动地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

6.劳动是一切财富和文化的源泉

94“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相同的商品只能卖相同的价钱。

95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96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所以,劳动产品都具有价值。

 

97价值规律就是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规律。

98商品价值的变化必然引起价格的变化。

99市场上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大于求,价格下降。

所以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100尽管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但是,无论劳动生产率发生怎样的变化,同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

10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102各种商品的价值所以能相互比较,是因为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103价格对价值的偏离,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104信用货币就是纸币。

105由于劳动生产率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因而,一个企业只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可以降低商品的价值。

106既然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个别企业就无需提高劳动生产率。

96劳动力的买和卖并不违背价值规律。

97工人的个人消费在生产过程之外,所以它同资本主义生产无关。

98价值增值过程不过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99战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使用“机器人”,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因此,剩余价值不一定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

100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按照等价交换原则购买劳动力,他和工人之间是一种自由、平等的关系。

101劳动力和劳动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成为商品。

102劳动力商品的买卖违反了价值规律。

103劳动是一种能按价值出卖的商品。

104货币和生产资料都是资本。

105资本积累是资本家节欲的结果。

106剩余价值是剩余劳动的特殊表现。

107企业兼并实现了资本的积聚,增大了社会资本总额。

108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与劳动一起创造价值。

109没有不变资本购买生产资料,雇佣工人就不能创造剩余价值。

所以,剩余价值是由全部资本创造出来的。

110流动资本就是处在流通领域中的资本。

111超额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追求相对剩余价值的结果。

112生产时间就是雇佣工人进行生产劳动制造产品的时间。

113固定资本就是不变资本,流动资本就是可变资本。

114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与劳动者的具体劳动一起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

115预付不变资本增加引起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的变化,属于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116生产和资本国际化是国际分工发展的基础。

117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根本原因是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

118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生产与资本的国际化。

119金融资本是“银行支配而由工业家运用的资本”。

35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自然而然地走向垄断。

36二战后,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所以资本主义的经济性质已经改变

37垄断不能消除竞争。

38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垄断资本家可以任意抬高垄断价格。

39资本主义垄断阶段,股份公司促进了资本和生产的社会化,意味着资本主义占有关系的改变。

4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具有社会主义因素。

4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垄断代替了私人垄断。

42垄断价格的出现意味着价值规律作用的消失。

1.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它自身的价值的源泉。

2.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

3.股份制形式实现了资本积聚,增大了社会资本总额。

4.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5.资本的价值构成决定资本的技术构成。

6.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

7.股票价格是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

8.资本创造利润(利息)、土地产生地租、劳动获得工资。

9.个别企业资本的有机构成越高,利润率就越低,两者成反比。

10.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土地成了买卖对象,土地价格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

11.股份制改变了企业的资本主义所有制性质。

13.资本主义垄断阶段,各种商品的市场价格均以生产价格为中心,随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上下波动。

16.资产阶级国家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是为了直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75 固定资本更新是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

7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在于固定资本的更新。

78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这表明流通过程也可以产生剩余价值。

79资本周转速度与预付资本量有关,与剩余价值量无关。

80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81固定资本的损耗实质上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82流动资本是指生产过程中其价值发生增值的资本。

83资本既是一种运动,也是静止物。

84固定资本折旧基金的提取和使用,实际上属于简单再生产范畴。

85剩余价值率与年剩余价值率都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因而两者是相同的。

86资本按其在运动中执行的职能,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87资本循环的过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2.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所研究的问题是相同的。

3.社会总资本运动与个别资本运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4.资本主义整个再生产过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5.用于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的价值可以一次性转移到新产品中,并随产品的出售一次性收回,因此属于流动资本。

6.年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率是一个问题的两种说法。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每一种生产关系都是在一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只有生产力发展受到生产关系的束缚时,才会提出变革生产关系的内在要求。

变革生产关系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取决于变革后的生产关系是否适合生产力性质。

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变革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超越生产力发展要求进行生产关系的变革不仅不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而是对生产关系的反作用规律的错误运用,是会对生产力带来破坏的,这已为实践所证明。

29政治经济学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也就是要研究贯穿于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环节中的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而政治问题属于上层建筑,不是经济基础的内容,因而不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当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在研究经济基础的时候,也不能不考虑包括政治在内的上层建筑的影响。

30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关系。

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有: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产品分配形式。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由谁支配,不仅决定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而且决定着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

所以分配关系不是生产关系。

31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经济规律与自然界的物质运动规律即自然规律相比,它们的共同点是都具有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与人可以利用自然规律一样,人们在认识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可以利用经济规律为社会谋福利。

同自然规律相比,经济规律又有自己的特点:

第一,经济规律不是长久不变,而是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的,自然规律随着自然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则需要很长的时间。

第二,经济规律发生作用,不能离开人的社会经济活动,而自然规律的作用,则可以不依赖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

第三,在阶级社会中,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都有阶级背景。

因为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总会直接涉及某个阶级或集团的阶级利益,所以,不同阶级对发现和利用经济规律的态度是不同的。

因此,虽然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但同自然规律相比,经济规律有着自己的特点。

1.[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包括:

价格、价值的涵义、价格与价值的辩证关系。

[答案要点]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但是,商品经济条件下,某些并非商品也不具有价值,却取得了商品的形式,可以买卖,从而具有价格。

尽管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但有价格的东西并不一定具有价值。

2.[考点点拨]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包括:

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源泉。

[答案要点]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但劳动并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使用价值有两个源泉,即自然物质和人的劳动。

如果根据使用价值的生产离不开生产资料(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这一点,认为商品的价值也是两个源泉,认为生产资料和劳动者都创造了价值。

从认识上讲,这是混淆了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者不同的属性,进而也混淆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二重性。

其实价值、抽象劳动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凡是社会物质财富,都经过人的劳动才能形成。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价值的实体是人类抽象劳动,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劳动。

不承认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出于资产阶级掩盖其利用对生产资料的占有而无偿占有别人的劳动这种剥削的实质。

3.[考点点拨] 本题考查了考生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价值创造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1)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抽象劳动的成果。

离开了人的劳动,价值增长就不可能实现,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点所在。

(2)但是在信息经济社会中,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给人类的生产带来极大的方便。

在这一时代,知识和技术甚至成为首要的生产力。

(3)观点的错误在于,没有认清价值的来源。

知识的运用传输处理,以及知识向生产力的转化都离不开人的作用,价值增殖是通过劳动实现的。

4.[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有关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概念的掌握以及对二者关系的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69页知识点三、3.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答案要点] 劳动生产率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或单位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表示。

商品的价值量由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劳动生产率提高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但不能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

5.[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73页知识点三、11.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答案要点] 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表现为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

生产者的价格的引导和利益的驱动下,必然将资源从投入过多,导致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低、获利减少的部门,向资源投入少,商品供不应求、价格高、获利多的部门转移,从而起到自动调节社会资源配置的作用。

但是,由于价值规律调节(市场调节)具有短期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缺陷,所以,单纯的依靠价值规律并不一定能够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

必须把价值规律的作用与国家的宏观调控相结合,才有可能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6.[考点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财富生产与价值创造”的理解和掌握。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75页知识点三、16.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

[答案要点] 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但却不是社会财富(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

这是因为,劳动并不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唯一要素。

创造社会财富的不但有劳动这一要素,而且土地、设备、原材料等非劳动生产要素也对社会财富创造做贡献,因此,劳动和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共同构成社会财富(使用价值)的源泉。

马克思指出:

“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

94【答案要点】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应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因此,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

  

(2)不同商品生产者生产同类商品所用的劳动时间不同,个别劳动时间较低的商品生产者可能以较低的价格出售商品,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市场供求关系各有不同。

因此,商品的价格也不尽相同。

  (3)“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的观点是对的,但笼统地认为相同的商品卖同样的价钱是片面的。

  95【答案要点】

  

(1)此观点正确。

  

(2)金和银是自然界早已存在的,而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但由于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质地均匀、易于分割,耐磨蚀、抗腐蚀、容易保存等自然属性,使它们天然适合充当货币材料。

所以货币天然是金银。

  96【答案要点】

  商品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形成价值的实体,但它本身并不就是价值。

抽象劳动形成价值,是商品关系赋予人类劳动的一种特殊社会形式。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和交换劳动的关系。

所以,不是物化在任何劳动产品中的人类劳动都形成价值,不是任何劳动产品都是商品,都具有价值。

  【答题方法提示】

  答题的关键是明确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和交换劳动的关系。

 97【答案要点】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本质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这个命题错在混淆了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作用形式、本质要求和表现形式。

  应准确地掌握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本质要求以及表现形式。

  98【答案要点】

  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商品的价值通过一定量的货币表现出来,就是商品的价格。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价格的变化既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变动(成正比),又取决于货币价值的变动(成反比)。

当货币价值没有变化时,商品的价值增加或减少,商品的价格就要上涨或下跌。

当商品价值没有变化时,货币的价值增加或减少了,商品的价格就要下跌或上涨。

当货币价值与商品价值按同一方向、相同程度变化时,则商品价格并不随商品价值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商品价值的变化引起价格的变化是有条件的,离开了这种条件,笼统地这样说是不对的。

    关键是正确掌握商品价格的变化既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变动,又取决于货币价值的变动,由此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

  99【答案要点】

  价值是价格的内容和客观基础。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

按照价值规律的等价交换的要求,价格应与价值相一致。

但市场上一方面是供求关系变动,使价格与价值相背离,另一方面则是价格变动对供求关系起反作用,使价格对价值不会偏离太远,并使偏离的价格再向价值靠拢。

所以,供求关系是影响价格变动的重要因素。

商品市场价格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所以,供求关系只能影响价格而不能决定价格。

  【答题方法提示】

  解答此题涉及两个方面:

价值与价格,供求与价格的关系。

价值与价格的关系是:

价值是价格的内容和客观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

供求关系与价格之间,存在着供求关系影响价格波动和价格波动反作用于供求关系的联系。

供求关系只能影响价格而不能决定价格。

  100这种说法符合劳动生产率和价值量变动的关系。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但是,劳动生产率是指具体劳动的生产效率,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不创造价值,所以,不论劳动生产率怎么变化,同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和掌握劳动生产率的概念,明确劳动生产率是指具体劳动的生产效率,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不创造价

  101【答案要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而计量劳动量的自然尺度是劳动时间,所以,商品的价值量应由劳动时间的长短来决定。

然而,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有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区别,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不是个别劳动时间。

    注意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有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区别,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

  102

  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是指货币是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社会尺度。

货币所以能够充当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金或银)也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它本身也包含一定的价值。

但是,各种商品的价值所以能相互比较,并不是因为有了货币,而是因为它们本身都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具有相同的质,因而它们本身就是可以相互比较的。

只是因为货币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才统一由货币来表现和衡量。

所以说,“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商品内在的价值尺度即劳动时间的必然表现形式。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各种商品的价值之所以能相互比较,并不是因为有了货币,而是因为它们本身都是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具有相同的质,因而它们本身就是可以相互比较的。

只是因为货币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才统一由货币来表现和衡量。

  103

  价值是价格的内容和客观基础。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价值规律的等价交换原则,客观要求价格与价值相一致。

但是,在现实的商品交换中,一方面,价格受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经常与价值不一致,往往会偏离价值;另一方面,由于价格变化对供求关系的反作用,使价格对价值又不会偏离太远,并使偏离的价格再向价值靠拢。

因此,从较长时间看,商品价格虽然涨落不定。

但总是围绕价值这个中心波动。

这种状态,不但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正是价值规律强制贯彻其作用的表现。

    解答此题的思路是抓住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供求与价格的关系以及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三个方面,就不难得出正确结论。

  104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它自身没有价值,只是代表金属货币主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

随着银行业的发展,在纸币广泛而大量流通的同时,出现了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也称存款货币,是指可用于转帐结算的活期存款。

信用货币是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信用证券。

信用货币体现着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信用关系。

信用货币不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而常常是由银行和企业签发的。

各种信用货币如银券、支票、汇票和期票等的流通加速了资金周转,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加深了商品经济运行中的矛盾。

  此题测试考生对纸币和信用货币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二者的主要区别就在于是否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

信用货币不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而常常是由银行和企业签发的。

  105  劳动生产率是生产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

根据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同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商品价值量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取决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

  如果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不变,只是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不能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商品社会价值,只能降低商品的个别价值。

如果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企业可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首先回答什么是劳动生产率。

其次,关键是明确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单个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尽管不能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商品的社会价值,但会使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获得更多的利益。

  106【答案要点】

  劳动生产率是生产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

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这里的劳动生产率指的是整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

因为整个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使单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下降,从而使商品的价值量减少。

  然而就一个部门内部来看,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使该企业的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在市场上,仍然是按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商品,由此该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

  【答题方法提示】

  答题的思路是从劳动生产率的定义入手,关键是明确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单个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会使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获得更多的利益。

96【答案要点】

  

(1)此观点正确。

  

(2)劳动力商品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

劳动力的使用过程即劳动。

  (3)劳动力的买卖,就是劳动力的所有者占用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取得劳动力的价值。

工资就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劳动力的价值和劳动力的使用所创造的价值是两个不同的量,二者之差额就是剩余价值。

资本家付给工人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相应取得劳动力的使用价值,通过劳动力的使用创造出剩余价值。

由此看来,劳动力的买卖并不违反价值规律。

  97【答案要点】

  

(1)以上观点是错误的。

  

(2)工人的个人消费,如孤立地从一次生产过程看,好像完全是他自己的事,与资本主义生产无关,但从再生产过程看,情况就不同了:

①工人的个人消费是资本主义再生产不可缺少的一环。

工人的个人消费对于资本主义再生产来说,不只是使工人的脑力和体力得以恢复,它是为了再生产出可供资本家剥削的劳动力,为资本主义再生产创造条件,因而工人的消费构成资本主义再生产的一个要素。

②工资是劳动力价值的转化形式,只能用于维持工人的个人消费及家庭消费。

工人在个人消费之后仍将一无所有,因而工人的个人消费虽在生产过程之外,但他的劳动力早已隶属于整个资产阶级了。

③工人的个人消费使生产消费品的资本家的剩余价值得以实现,因而也是社会再生产得以继续进行的一个条件。

所以工人的个人消费,与资本主义再生产关系密切,而不是无关。

  以上观点的错误在于把资本主义生产看作一个孤立过程,而没有从再生产角度加以分析。

  98  

(1)在资本主义社会,雇佣工人把劳动力作为商品出卖给资本家,资本家支付劳动力价值。

工人在生产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活劳动创造出劳动力价值。

  

(2)价值增值过程不过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工人补偿劳动力价值所必需的劳动时间。

  (3)如果工人的劳动时间到此为止,就不会有剩余价值产生,仅是价值形成过程。

如果劳动时间超过这一点延长下去,便会产生剩余价值,价值形成过程就成为价值增值过程。

  解答此题的关系是正确理解:

这个一定点就是工人补偿劳动力价值所必需的劳动时间,超过了这个一定点延长下去,就会产生剩余价值。

  99  “机器人”实质上是一种机器,仍然是不变资本,是生产工具。

它在生产过程中只能按其消耗程度转移价值,而不能增加价值和创造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用劳动创造的,它是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那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