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寓言故事学习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001682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寓言故事学习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语文寓言故事学习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语文寓言故事学习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语文寓言故事学习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语文寓言故事学习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语文寓言故事学习教案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语文寓言故事学习教案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语文寓言故事学习教案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语文寓言故事学习教案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语文寓言故事学习教案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语文寓言故事学习教案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语文寓言故事学习教案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语文寓言故事学习教案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语文寓言故事学习教案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语文寓言故事学习教案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语文寓言故事学习教案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语文寓言故事学习教案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语文寓言故事学习教案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语文寓言故事学习教案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语文寓言故事学习教案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寓言故事学习教案设计.docx

《语文寓言故事学习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寓言故事学习教案设计.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寓言故事学习教案设计.docx

语文寓言故事学习教案设计

语文寓言故事学习教案设计

  1.识记理解课文中重要文言字词,并加以归纳积累。

  2.理解寓言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并能用简洁的语言加以阐释。

  寓言是采用虚构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化来寄寓某种事理的一种文学样式,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探究寄寓在生动形象故事中的抽象道理,是阅读寓言的关键。

理解寓意,应该立足于文本,借助文本中的关键性语句,进行概括,得出一般性的道理。

  本课中的三篇寓言,有的成为著名成语,有的传为千古佳话,这是因为三篇寓言不仅语言简洁通俗,故事性强,而且寓意深刻,含蓄隽永。

然而,故事的寓意既不是故事本身的含义,也不是作者在文末直接揭示出来的,需要读者在故事的背后或字里行间去思考,去发现,在对故事的分析中得出结论。

这些结论所蕴含的道理发人深省,耐人寻味,其价值远远超出原作者的意图。

这样托意于事,不但故事性强,能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而且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三则寓言,有的用夸张的手法刻画愚不可及的傻子,如《南辕北辙》中的驾车者;有的用曲折的故事塑造思虑深远的智者,如《塞翁失马》中的塞翁和《阿豺折箭》中的阿豺。

这些描写,惟妙惟肖他揭示了主人公的个性。

例如《塞翁失马》的故事共分四层:

失马、得马、摔伤和“相保”。

每层除交代事件外,主要写塞翁的话,并以乡人的认识作对比突出他的过人见识、为读者塑造了一个渗透祸福相因、不为得失所动的智者形象。

  我国古代寓言之所以能流传几千年,并能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或成语,不仅因为它能以鲜明的形象,生动的情节和活泼的语言打动读者,而且因为它是生活的一面镜子,让读者不断地提醒自己,反思自己,积极而健康地生活。

  作家及作品常识梳理:

  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初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和本子,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共33卷,约12万字。

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战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出自《战国策》的常用成语有:

一尘不染、大庭广众、两败俱伤、南辕北辙、亡羊补牢、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羽毛未丰、引锥剌股、门庭若市、反璞归真、狡兔三窟、狐假虎威、惊弓之鸟、安步当车、不遗余力、不翼而飞、侧目而视、高枕无忧、汗马功劳、画蛇添足、挥汗成雨、亡羊补牢。

  1.结合“十注”和注释初读课文后,在小组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五步法”探究下面的问题,形成小组解读结果。

  找出你读不准的字词,并注上拼音在小组中交流,最后整理出小组生字词解读成果。

  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方北面而持其驾吾欲之楚

  将奚为北面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死者十九戮力一心

  社稷可固

  3、区别下列句子中多义词的不同意义。

  而: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而离楚愈远

  方北面而持其驾

  之:

吾欲之楚近塞上之人

  人皆贺之汝取十九只箭折之

  4.翻译下列句子。

  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您去楚国,为什么向北去呢?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他儿子因为瘸腿的缘故,父子得以保全性命。

  汝曹知否?

单者易折,众则难摧。

  你们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单独一支容易折断,聚集成众就难以毁灭了。

  环节要求:

我置我疑疑义相析解疑互进献疑待诂

  1.相互说说下列划线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马虽良古义:

即使;今义:

虽然

  离楚愈远耳古义:

罢了;今义:

耳朵

  马无故亡而入胡古义:

逃跑;今义:

死亡

  居数月居:

古义:

过了;今义:

居住

  死者十九十九:

古义:

十分之九;今义:

数目字

  2.阅读《南辕北辙》,回答问题。

  文中两次提到“此非楚之路也”,去楚国是这个人此行的_目的_,楚国在__南__,他却向_北__,“__马虽良__”、“__用虽多__”、“__御者善__”,付出的努力越大,反而离他的目的地越远,由此可知:

当方向错误时,付出的努力越多,离目标越远。

  3.阅读《塞翁失马》,回答问题。

  文中第一个“此何遽不为福乎?

”的“此”指代的是“_马无故入胡_”,这是__祸事__,可其父却认为是_福_,果然“__其马将胡骏马以归__”;“此何遽不为祸乎?

”的“此”指代的是“_其马将胡骏马以归__”,这是_福事_,可其父却认为是__祸__,果然其子“__堕而折其髀__”;第二个“此何遽不为福乎?

”的“此”指代的是其子“_堕而折其髀_”,这是_祸事_,可其父却认为是_福__,果然“__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可见:

_祸与福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要辩证地持问题。

  4.新语文实践活动:

成语故事大比拼。

先在小组内进行成语故事比赛,并说出意义,选出一个优胜者参加班级比赛,选出四个优秀小组。

  环节要求:

小组交流陈述己见组间论辩教师点拨

  1、预习或课堂中疑惑问题备忘:

  2.阅读收获展示:

  环节要求:

对应目标方法迁移扩读增量发展能力

  楚有祠⑴者,赐其舍人⑵卮⑶酒。

舍人相谓曰:

“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

“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

⑴祠:

祭祀。

⑵舍人:

贵族达官家里的门客。

⑶卮:

古代一种盛酒的器皿。

  环节要求:

自我作答组内小结准确表述待师验证

  1.基础堂清。

解释下列成语。

  ①南辕北辙:

意思是去南方的车子,跑到往北方的车道上去了。

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②塞翁失马:

说明对事物的认识不要绝对化,坏事有着向好事转化的因素,好事也存在有向坏事转化的可能。

  ⑵为下列加粗词选择正确义项。

  ①人皆吊之。

A.慰问B.吊着C.哀悼

  ②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A.将要B.带领C.将来

  ③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A.十九个人B.十分之九C.十有八九

  2.认真阅读《画蛇添足》,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⑴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①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

  ②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⑵翻译下列句子。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我认为:

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

  用一句话写出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

  我认为:

讽刺了那些不顾客观实际,自我卖弄,弄巧成拙的人。

  1.知识能力目标:

积累文言词语和成语,理解寓言的寓意;

  2.过程方法目标: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问题,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充满睿智之光的我国古代寓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先读通原文,整体感知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是理解寓言的前提;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领悟故事的寓意,这是阅读的中心环节;最后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谈寓言给予自己的启示,并进行语言积累,这是阅读的标的。

朗读贯穿始终,自主、合作、探究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

  所谓寓言,通常采用借此喻彼的手法,通过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1.抢答成语:

  展示课件一:

  学生看图说成语,比赛抢答——井底之蛙、画龙点睛、对牛弹琴、守株待兔、掩耳盗铃、亡羊补牢。

  2.导入新课:

  刚才同学们看图抢答的这六个成语,均来自于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

所谓寓言,通常采用借此喻彼的手法,通过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代的寓言故事《塞翁失马》,看看这个寓言假托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寄寓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

  展示课件二

  学习文言文,同学们可能感到有些困难。

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

这篇课文同学们作过预习,现在,检查一下朗读的情况。

  1.学生齐读一遍课文。

要求字正腔圆,即要求字音准确,发音饱满。

  展示课件三:

  其父曰父子相保遽jù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堕du

  堕而折其髀跛b

  2.范读,学生再读。

要求读得抑扬顿挫。

  展示课件四: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其马/将胡骏马/而归此/何遽/不为福乎?

  要理解寓言故事,首先必须疏通文意,了解故事的内容。

  1.通文意:

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在自读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

如有不懂的问题可提出来,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解决。

强调下面重点词语的意义:

  展示课件五:

  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其子好骑死者十九

  2.理关系:

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

  请指出“塞翁”、“善术者”、“其父”、“其子”、“父子”各指代谁?

  3.析情节:

此故事情节可分为几个部分,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情节各部分的内容:

失马——得马——折髀——相保

  4.复述故事:

采用比赛形式,让学生对照图片进行复述课文,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故事情节,为下面研读课文作准备。

  展示课件六请男生对照“失马”的图片进行复述课文;

  展示课件七请女生对照“得马”的图片进行复述课文;

  展示课件八请男生对照“折髀”的图片进行复述课文;

  展示课件九请女生对照“相保”的图片进行复述课文;

  这篇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塞翁失马、塞翁得马、儿子折髀、父子相保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寄寓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味深长的道理呢?

  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分组合作讨论来探究寓言的寓意。

  1.教师指示思考的角度

  从寓言故事情节的发展来看,从塞翁对这件事的态度来看,从坏事和好事之间的关系来看。

  2.合作研讨,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研讨的角度:

  从寓言故事情节的发展来看

  讨论、点拨:

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

因为祸中往往隐藏着福的因素,福中也常常预伏着祸的先机。

福与祸、得与失、好与坏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因此应当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从“塞翁”能沉着冷静的静观事情的变化来看

  讨论、点拨:

因为塞翁是一个“善术者”,能推测人事的吉凶祸福,他好像洞悉人间世事的变化之玄机,懂得祸福相依,利害相伴,且能转而相生的道理。

因此,面对这一系列变化,他能处变不惊,沉着冷静,乐天知命,不因祸福而悲喜,不以得失为怀。

正因为如此,我们认识事物应当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在“塞翁”看来,坏事能变成好事,好事能变成坏事,难道就不要一定的条件就可以转化的吗?

  讨论、点拨:

转化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

如果胡人居住的地方没有马,坏事能变成好事吗?

如果“塞翁”之子不喜欢骑马,好事能变成坏事吗?

如果胡人不入侵边境,坏事能变成好事吗?

“胡人居住的地方有马”,“‘塞翁’之子喜欢骑马”,“胡人入侵边境”,这些正是好事和坏事相互转化的条件。

  由此我们可知:

这则寓言通过假托“塞翁失马”的故事,寄托了这样一个寓意——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世上的任何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老师可以顺势点拨:

这就是“塞翁失马”这个成语的意思。

与此相关的有老子所说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还有俗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3.质疑或激疑:

  在塞翁看来,好事可变成坏事,坏事可以变成好事,给我们的感觉好像好就是坏,福就是祸,难道两者之间就没有区别了吗?

  点拨:

是的,尽管“塞翁”能洞悉事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但他混淆了事物之间的界限,否定了衡量事物的客观标准,陷入了相对主义的泥淖。

同时,他那种随缘自适、随遇而安的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也是不宜提倡的。

  尽管那些“近塞之人”他们不知道祸福相互转化的道理,但我总觉得文末以“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来反衬“塞翁”之子“以跛独存,父子相保”格调低。

  点拨:

当外敌入侵时,那些“近塞之人”能拿起武器,以死报国,死得光荣。

而“塞翁”之子“以跛独存,父子相保”显得消极不可取。

这是作者的局限性所在。

  你是否也有过类似“塞翁失马”的经历?

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这则寓言还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

  讨论、小结:

  1.世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应学会辩证的看问题。

  2.对待生活,我们应当积极乐观,不应消极悲观,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3.因为好坏、福祸、利害是相互转化的,在考虑问题时,我们应当考虑周全,处事要谨慎,要防患于未然。

  4.要因势利导,变祸为福;要创造条件,把坏事变成好事。

  5.现实生活中,身处顺境时,我们不要沾沾自喜,要心存忧患,居安思危;身处逆境时,我们不要气馁,要安之泰然,处逆不惊.

  1.背读课文。

  2.积累成语。

  请学生比赛列举含“马”字的成语,然后展示课件八,读记成语。

  板书设计:

  塞翁失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刘安

  失马————得马————折髀————相保

   

  寓意:

福祸得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1.积累词语。

理解“饶头、智、亦云、亡、吊、何遽、居、将、十九”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韩非子》《淮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3.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第一课时

  生研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品味重点词语,理解赫耳墨斯爱慕虚荣的性格和寓意;学生自读《蚊子和狮子》,理解精巧构思和拟人手法。

  《青蛙的肚皮》、《驴与愚蠢的狼》、《怯懦的蝙蝠》、《狼和小羊》、《贪婪的狗》、《愚蠢的乌鸦》等文章,同学们,这些饶有趣味的寓言故事的出处大家知道吗?

谁还能讲出这部古希腊寓言汇编中的故事呢?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伊索寓言》中的两则: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

请同学们从阅读提示中圈点出有关寓言和《伊索寓言》的知识要点。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

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

“一个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

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

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

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

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寓言开始归于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

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

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

  1.学生自由诵读,思考:

恰如寓言诗人拉封丹对寓言的形象概括,读寓言,要从“身体”读出“灵魂”,也即从所述故事读出道理。

那么这则寓言在结构安排上有何特色?

  2.研习寓言的故事部分,感知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

  

(1)寓言中赫耳墨斯的形象生动、鲜活。

刻画人物的方法是对话描写为主,试比较赫耳墨斯与雕像者三问三答中句式、语气的起伏变化。

  

(2)对雕像者的形象惜墨如金,轻轻一句“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饶头,白送”答语,却见其情节波澜,就其表达效果试作分析。

  (3)梳理、归结故事的情节脉络。

用简练的话语填充:

全篇故事分两层,其起因和开端是,发展和结局是。

  3.品味关键词语,理解赫耳墨斯爱慕虚荣的性格。

  

(1)、圈点勾画出寓言的关键词语,一“笑”、两“想”、三“问”。

  、思考:

  ①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

  ②赫耳墨斯笑着问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中“笑”说明了什么?

  ③“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这个想法表明了什么?

  (3)表情朗读,说说寓言中的赫耳墨斯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在句中填入切合寓言内容的修饰语:

寓言中刻画的赫耳墨斯是一个的形象。

  (4)小组成员四人分角色朗读。

要读出语气和感情。

  (5)这则寓言通过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请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谈谈对寓意的理解。

  (6)将故事情节作适当的改变,看看寓意会有什么不同。

如将“还要贵一点”以下的情节改为:

“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悄离去。

或者赫耳墨斯来到店里,如果首先问自己的雕像的价钱,结果会怎样呢?

  1.自由诵读,本文寓言意义是什么?

结构安排上与前一则比较有什么变化吗?

  2.自由诵读,梳理寓言故事的主要情节。

  教师点拨:

本文构思精巧,短短篇幅中,情节大起大落,写出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转化。

故事由两部分内容组成,先写蚊子所获得的胜利及其原因,后写蚊子所遭遇的悲剧及其原因。

  本文叙述了怎样的故事?

  3.畅读课文,圈点品析文中的两“吹”一“叹息”。

说一说蚊子的性格特点及其故事的寓意。

  问题讨论:

  

(1)这则寓言以动物喻人,语言精练,具有强烈的想像色彩,清新、形象,那么文中是怎样赋予动物以人的感情和性格?

  

(2)寓言用动物之间的关系来概括社会现象,讽喻了什么?

下列成语中:

骄兵必败,不自量力,大意失荆州,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哪一个能概括本文的寓意呢?

  (3)蚊子临死前是否有所醒悟,是通过哪个词语表现出来的?

它的悲痛说明了什么?

  (4)蚊子敢于向狮子挑战,而且能够取胜,这说明了什么?

  (5)蚊子如果不先发表“挑战宣言”就去进攻狮子,结果仍然是战胜了狮子,这对故事情节会有怎样的影响?

  1.赫耳墨斯听说自己的雕像当饶头只作“白送”之用后,他的心情、神态会怎样?

会说些什么掩饰这难堪、尴尬呢?

  2.想像一个蚊子不被吃掉的奇迹情节,给寓言安排一个与课文不同的结局。

  点拨: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两则古代寓言,哲理性很强,其中《智子疑邻》告诉我们:

不能因人废言的寓意;《塞翁失马》告诉我们:

福与祸的相互转化的道理。

  1.资料助读

  韩非,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

他出身贵族,屡次上书向韩王进谏,改革政治,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均未被采纳。

后来,得到秦始皇的赏识,在秦国任客卿。

不久便被他的同学李斯等人谗言所陷,下狱后被逼自杀,死时47岁。

他著有《韩非子》一书,共20卷,55篇。

笔锋犀利,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道理,富有说服力。

其中许多寓言故事一直流传于世,《智子疑邻》就是其中的一篇。

  2.自由诵读后,组长检查下列字词是否记住了:

  智子疑邻:

智,聪明,这里意思是“以……为聪明”。

赞赏儿子聪明,怀疑隔壁老人。

  不筑:

修补。

  暮而果大亡其财:

暮,晚上。

果,果然。

亡,丢失。

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

  3.请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口头把故事译成通畅的现代汉语。

思考:

因“天雨”而导致“墙坏”,因“墙坏”而致失盗,对此儿子和邻人之父都有相同预见,而宋国富人却“智子疑邻”,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1.说一说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

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苏非、李尚、伍被等著。

《淮南子》思想上接近道家,同时又吸取了儒家法家、阴阳家的思想,成为一部杂家著作。

这部书在阐明哲理时,涉及很多奇物异类、鬼神灵怪,所以保存了一部神话材料,曲折地反映了远古人民的生活和思想。

如《女娲炼石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等,都通过这部书的保存而流传至今。

  2.熟读课文后,组长检查下列字词是否记住。

  马无故亡而入胡:

逃跑。

  何遽:

就,竟。

怎么就,表示反问。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带领。

  堕而折其髀:

从马上摔下来,摔断了大腿。

  人皆吊之:

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引弦而战:

拿起弓箭去打仗。

引弦,拉开弓弦。

  死者十九:

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保全。

  3.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出自于此篇,那么寓言中祸与福是怎样相互转化的?

  4.这则寓言故事说明祸福相依的道理,那么这对我们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态度有什么积极的启示呢?

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学习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庇护爱慕B.俯视乏味

  C.惭愧妒忌D.烟囱矗立

  2.根据解释,写出成语。

  ①傲慢自大、得意或满不在乎的样子。

  ②原指野兽的凶猛模样。

现常用于形容坏人凶相毕露的样子。

  ③形容称心如意而自得其乐。

  ④目空一切,认为世界上无人能与之相比。

形容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3.赫耳墨斯化作凡人来到雕像者店里的目的是

  A.他想知道自己在人间受不受尊重。

  B.他想知道人对神是否尊重。

  C.他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D.他想知道自己在人间是否受到极大的尊重。

  4.蚊子第二次吹喇叭的原因是

  A.有意气一气狮子,再一次从精神上征服狮子。

  B.得胜后骄傲了,炫耀一下自己的胜利。

  C.宣扬自己的功绩,要称雄于动物界。

  D.庆贺自己战胜狮子而奏乐。

  5.写出两则寓言的寓意。

  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蚊子和狮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填空。

  ①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通常用拟人化的___________作主人公,揭示某种深刻的道理。

  ②《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选自《___________》,作者相传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作家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①大模大样②张牙舞爪③洋洋自得④不可一世

  3.C

  4.D

  5.见“要点详析”部分

  6.①植物或动物②伊索寓言伊索

  古代寓言两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阅读练习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

“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本文选自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韩非的著作《韩非子》。

  2.在文中括号内给加点字解释:

  3.给全文翻译:

宋国有一个富人,因天下大雨,墙坍塌下来。

他儿子说:

“如果不修补它,一定有盗贼进来。

”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

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的聪明,却怀疑偷盗的是隔壁的老人。

  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其家甚∕智其∕子B、马∕无故亡∕而入胡

  C、其马将∕胡骏马∕而归D、暮∕而果∕大亡

  5.写出文章的寓意:

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