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优秀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53896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伊索寓言》优秀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伊索寓言》优秀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伊索寓言》优秀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伊索寓言》优秀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伊索寓言》优秀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伊索寓言》优秀教案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伊索寓言》优秀教案设计.docx

《《伊索寓言》优秀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伊索寓言》优秀教案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伊索寓言》优秀教案设计.docx

《伊索寓言》优秀教案设计

  《伊索寓言》优秀教案设计《伊索寓言》原名《埃索波斯故事集成》,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

  腊萨摩斯岛上一个丑陋无比,但智慧无穷的叫伊索的奴隶所作。

伊索寓言脍炙人口,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说理深邃,诙谐有趣,在全世界享有盛誉。

  本课所选的三则寓言,故事情节紧凑,意蕴丰厚,以浅显的语言把角色刻画得绘声绘色,生动传神,令人读后兴味盎然,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和教益。

  《狐狸和葡萄》讲狐狸吃不到葡萄却说葡萄是酸的,不好吃;

  《牧童和狼》讲一个牧童屡次大叫狼来了欺骗村民,当狼真的来了,谁也没去帮助他;

  《蝉和狐狸》讲狐狸想吃蝉,便假装赞美蝉的歌声美妙,但蝉看穿了狐狸的诡计,没有上当。

每则寓言都以一句训诫作结,具有画龙点睛之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这三则寓言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赏析理解蝉和狐狸中蝉为何能识破狐狸的骗局,避免上当?

  课时安排:

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2、对伊索寓言有所了解。

  3、弄清每则寓言中的角色和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揭题:

大家听过《狐狸和乌鸦》

  《狼和小羊》

  《龟兔赛跑》的故事?

讲给大家听听。

这些有趣的故事都是从伊索寓言里选出来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伊索寓言中的另外三则故事。

  2、简介寓言及伊索寓言。

  二、感知三则寓言大意。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听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及不理解的词。

  3、学生借助拼音或工具书自学生字。

  4、每人选择其中一则故事朗读,思考:

  

(1)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

(2)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用简洁的语言给大家

  (3)每则寓言故事分别揭示了什么道理?

  5、指名了解学生朗读思考情况。

  

(1)指名三组有感情地朗读三则寓言。

  

(2)指名学生对故事主人公、主要内容的掌握

  6、有感情地朗读整篇课文,从整体上抓住每则寓言的主要意思。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习字册。

  3、课文中你对哪个故事感兴趣,给同学、家长讲一讲。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感受故事主人公形象,感悟寓意。

  一、复习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其中一两则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

  

(一)

  《狐狸和葡萄》

  1、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抓住文中关键词语来体味葡萄的诱人。

  2、一只狐狸看到了,谗得直流口水,他是怎样做的?

能通过想象说具体吗?

(主人公狐狸很喜欢吃葡萄,谗得直流口水;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

  3、结果怎样?

他应该怎样想,怎样做?

  4、可狐狸是怎样说的呢?

为什么这样说(这些葡萄是酸的,不

  好吃。

  虚荣心强、爱面子、生怕别人笑话;自己无能为力,却又不敢承

  认,表里不一。

)即狐狸的形象

  

(二)

  《牧童和狼》

  1、集体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主人公是牧童,任务是在村边放羊。

闲得无聊,大喊狼来了,拿村民们的惊慌失措取乐。

  2、到底有没有狼?

(哪里有什么狼?

  3、牧童好几次大叫狼来了,是什么行为?

(欺骗、撒谎、不诚实、不老实。

  4、引读第二自然段,村民们好几次上当受骗后,会怎么想?

  样说?

(村民们以为牧童在撒谎,不愿意再上当。

  5、以后村民们再听到慌忙大叫后,会怎样想?

怎样做呢?

牧童

  的结果会是什么?

  6、小组之间讨论:

牧童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

  《蝉和狐狸》

  1、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圈套本来指什么?

在本则寓言中指什么?

(使人上当受骗的、坏的、害人的计谋、计策,阴谋诡计。

把蝉从树上骗下来,吃掉他。

  2、怎样骗的?

(细读第二自然段。

并画出突出表现狐狸会骗的

  词语。

  3、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蝉?

从哪里看出来的?

他是怎样想?

(细

  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用不同的线画出最能说明上述问题的内容。

  拓展思维:

想象蝉的思考过程。

  4、对待狐狸这样的*诈小人,我们应该怎样做?

  三、理解寓意

  

(一)

  1、齐读第一则寓言的第三自然段。

  (联系狐狸想吃葡萄的谗样儿,狐狸的言行,刚才分析的狐狸的形象。

)体会寓意。

  2、现实生活中你还想到了哪些类似的话语?

  3、对于这些不良话语和心理,我们应该怎么办?

  

(二)

  1、牧童说谎的结果是什么?

  2、拓展:

  

(1)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人和事吗?

(2)男女生分组读第

  (3)读了这则寓言,你想对那些说谎的人说些什么?

对自己说些什么?

(三)

  1、这则寓言中蝉聪明在哪里?

(读蝉和狐狸的最后一自然段。

  2、小组之间交流:

你想对寓言中的蝉说些什么?

对那些中了圈套的蝉说些什么?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

  四、对比狐狸和蝉与狐狸和乌鸦的主人公形象。

  主要把握乌鸦爱听奉承话,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抵不住诱惑,失去戒心。

而蝉善于思考,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存有戒心,识破了狐狸花言巧语的险恶用心。

  五、总结

  1、启发学生把握文章结构:

先讲故事,再揭示寓意。

  2、本课通过学生朗读故事、感知大意、分析形象、揭示寓意、拓展想象,使学生不但感受寓言的形象,感悟寄托的道理,还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六、板书设计伊索寓言狐狸和葡萄葡萄:

诱人狐狸:

谗得直流口水(揭示道理是什么?

)牧童和狼牧童:

不诚实,经常说谎,自食其果。

  (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人相信。

)狐狸和蝉蝉:

善于观察、思考,保持警觉,存有戒心。

  (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