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的九种答题格式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0021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鉴赏的九种答题格式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古诗鉴赏的九种答题格式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古诗鉴赏的九种答题格式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古诗鉴赏的九种答题格式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古诗鉴赏的九种答题格式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古诗鉴赏的九种答题格式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古诗鉴赏的九种答题格式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古诗鉴赏的九种答题格式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古诗鉴赏的九种答题格式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古诗鉴赏的九种答题格式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古诗鉴赏的九种答题格式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鉴赏的九种答题格式Word格式.docx

《古诗鉴赏的九种答题格式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鉴赏的九种答题格式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诗鉴赏的九种答题格式Word格式.docx

例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眉鸟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从诗中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简析〕通过“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四、体会意境:

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例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

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简析〕“凉”。

“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

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真)巧妙;

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五、品味关键词句:

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

为什么?

  〔简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古人炼字妙用的理解阐释。

作者用一个“闹”字,不仅让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六、赏析修辞方法:

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登金陵凤凰台①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此诗作于天宝年间,作者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分析尾联的修辞效果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简析〕“日”喻帝王,“浮云”喻小人,比喻修辞格的运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表达皇帝被奸邪蒙蔽而自己报国无门的伤痛,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

  七、赏析表达方式:

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例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漫成一绝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美景。

  〔简析〕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蜷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光笼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八、赏析表现手法:

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请具体说明。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

“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简析〕

(1)修辞方法:

对偶。

“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2)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

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九、概括评价诗歌内容:

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例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偶成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试从内容主旨方面赏析这首诗。

  〔简析〕这首诗描绘了风和日丽的春天景色。

一二两句写景:

天空中有淡淡的白云、柔和的春风、和煦的日光,地上有红花、绿柳、碧水。

上下辉映,生机盎然。

三四句抒发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偷闲学少年”,平淡之中寓深意,表达了诗人怡然自得之情.

古诗鉴赏第二轮复习练习

1、【2009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

月杜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

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②上弦:

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③故故:

常常,频频。

(1)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主要抒发了杜甫遭逢战乱后漂泊流离、思乡怀归的感情。

(3分)

补充:

①只答“漂泊流离”或“思乡怀归”,各给1分;

答“漂泊流离”或“思乡怀归”,再加上“遭逢战乱”(或“安史之乱”、“妻离子散”、“自己流落”、“望月怀远”等),给2分。

只答“困居”不给分。

②根据诗中的“乌鹊”意象,答“怀才不遇”及与之相应的意思给1分。

(2)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分)

①“万里”,表示空间的距离(1分),寓含作者离家万里的漂泊感。

(1分)

②“时时”表示动作的频率,字面意义是“屡屡”、“常常”(1分),言外之意是作者一次次望月思归的期盼。

③“夜久”,表示时间的延续(1分),暗示作者因思乡怀归而夜深难寐。

2.【2010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东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

阻隔;

阻拦。

②直饶:

纵使。

分付:

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1)(客观上)视觉的阻隔,江水,烟树隔断归路。

(主观上)情感的阻隔,思念之情无法传递。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答案一:

上片前两句实写远望不见江东路,引起后两句梦中相见慰几回的虚写(想象);

想象中的相见反衬了现实中的孤独。

答案二:

下片前两句实写灯前写信无人传,引起后两句寻得大雁传信的虚写(想象);

想象中的暮秋雁断烘托了现实中的情感阻隔。

3.【2013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

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

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

遥远。

②修禊:

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

③卖饧:

清明前后卖糖粥。

④苏堤:

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1)词的开头,玉笛声唤起作者的哀怨之情。

春水茫茫,暮云低垂,使作者心情变得黯淡。

(2分)看到远飞的燕子,作者不禁想起自己飘零千里之外;

看到雨打过后稀疏的梨花,作者感到自己孤寂无依。

(2分)

(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

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

清明节前后,作者思乡情切,在夜晚折下江头的柳技以寄托思乡之情。

虽然那不是家乡苏堤的柳枝,也让作者皱眉伤感,所以说“不是苏堤也皱眉”。

(3分)。

4、(2012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

最爱东山晴后雪>

二绝句》中的一首。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从诗句描写上看诗人的性格,从诗歌的氛围上品读诗人的心境和情怀,诗人陶醉于东山晴后山上雪景,面对如此美丽的大自然,诗人怎能不陶醉,怎能不忘怀!

答案示例:

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

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2)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修辞作用。

解答这两字,要立足诗歌,从修辞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

“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

“涌”字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5、(2013年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6分)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选自《宋诗精华录》)

【注】①杜鹃:

又名子规。

②息机:

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

(2分)

参考答案:

“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韵味。

(2)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

请简要赏析。

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

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6.(2012年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8分)

野菊【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

干粮。

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

通“正”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

(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解析】第

(1)题考查对诗歌中形象的把握情况。

赏析诗歌中的形象,首先要立足诗歌内容,然后再结合诗中的文字。

(2)题考查诗句的赏析。

其实对诗句的赏析,也要体现在对诗句中具体的字赏析。

第(3)题是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和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答案参考:

(1)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

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2)修辞:

对偶、借代 

炼字:

“逢”“忙” 

色彩:

“碧”“黄”情感:

喜爱之情

(3)采菊东篱下 

率性自然 

超凡脱俗

7.(2012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

注:

吴松:

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5分)

参考一:

【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

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

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参考二:

【答案】:

(1)思路:

诗歌开关两句写了诗人秋日早上乘舟在雨中赶路的情形。

天刚破晓,船又启航,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这一天清晨依旧是秋雨霏霏,兼以风声萧萧,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树叶。

营造了冷清萧条的氛围,后文抒发羁旅思乡做了铺垫。

(2)思路:

孤舟,即写舟,又代指人;

即写景,又写情。

照应题目上文,表达情感。

(本题未找到答案原版,给出两种答案,自己挑选。

【解析】

(1)景色先总答,再分答。

回答关注事件地点人物,再解释诗歌。

(2)思路:

a)解释:

解释该字在句子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b)修辞效果:

点出该字的修辞及其作用。

c)表现效果:

点出该字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d)结构作用:

点出该字对题目、开头、上文、下文、结尾的作用。

e)意境情感主题: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f)探讨词语的深层含义。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E(鉴赏评价);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E(鉴赏评价)

8、(2012年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

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

②变做: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答:

“杨柳”“飞絮” 

意象的内涵有二:

既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

(2分)这首词抒发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也抒发了愁情别恨。

(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

共同点:

都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满腔愁绪比作汤汤江水,都抒发了愁绪之多,之盛,之绵延。

(2分)不同点:

李词运用明喻和拟人手法,秦词运用暗喻;

李词抒发的是亡国之痛,秦词抒发的是离别之苦,可见手法和内容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