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002346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5页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5页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5页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5页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5页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5页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5页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5页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5页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5页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5页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5页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5页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5页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5页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docx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课跳起来

教材来源:

四年级《音乐下册》教科书/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年版

内容来源:

四年级《音乐(下册)》第一课

主题:

跳起来

课时;共4课时

授课对象:

四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领域一:

感受与欣赏——音乐情绪与情感

内容标准:

听辨不同情境的音乐,能够作简要描述。

     ∮能够体验并简要描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领域二:

表现——演唱

内容标准:

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轮唱、合唱,并能对指挥动作做出恰当的反应。

教材分析:

本课的学唱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并能辨别歌曲中的上行、下行、跳进等旋律进行方式,最后为音乐作品编配声势和表演。

这首曲子是根据巴赫创作的《G大调小步舞曲》的第一段旋律改编而来的,在旋律进行上有明显的上行、下行级进,并伴随有四分音符的跳音。

全曲朗朗上口,易唱易学,加上三拍子的动感更富有热情、欢快的情绪。

学情分析:

我校四年级八个班学生都较为活跃,在三年级阶段已经具备一点音符识别的基础,因此我在备课和设计时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新课时,借卡通人物—喜羊羊之口呈现了一个悬念,激发学生进行旋律级进的第一次呈现;接着以乘坐音乐火车穿越时空的方式走入《G大调小步舞曲》,并通过巴赫爷爷的任务邀请完成《我们大家跳起来》的歌曲学习,最后由浏览小音符博物馆的方式完成本课的拓展环节。

整节课的设计富有童话色彩,不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使得他们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到了音乐的美感。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歌唱,体验3/4拍热情、欢快的歌曲情绪,感受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并能在活动中体会小组合作的乐趣;

2、知识与技能:

能理解上行、下行等级进进行和跳进进行的含义,并能听辨音乐作品中的上行、下行和跳进进行;

3、感受这首钢琴曲的新疆民族风格。

4、会敲击(x.xxx|xxxxxx)节奏为乐曲伴奏。

5、引导学生在欣赏与歌唱活动中尽情感受秋天的美好。

6、初步了解人声分类的音乐常识,感受人声的美妙音色,激发自己的歌唱兴趣。

7、能用不同的情绪、不同的音色唱歌曲《土风舞》,用歌声表达自己对秋天漫山遍野的赞美之情,表现出捷克人民喜庆丰收的热闹景象。

8、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体验音色、情绪、速度、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的重要作用。

9、初步认识和了解西洋乐器中的铜管乐器——小号的音色及形状。

10、通过欣赏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使学生感受欢快的情绪,并能模仿《那不勒斯舞曲》影像中的舞蹈和音乐参与模仿、创编舞蹈的活动。

11、体验和感受音乐与姐妹是熟的有机结合,提高对中外著名舞蹈的片段及音乐的兴趣。

评价任务

分组齐唱展示歌曲任意一段、整体完整齐唱歌曲。

(检测目标1、7)

评价标准:

音色统一,音准、节奏、速度、力度准确。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们大家跳起来》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能在教师引导下自主,熟练地演唱歌曲;

难点:

能识别其他音乐作品中的上行、下行等旋律进行方式,并做出肢体反应。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串铃、小鼓、旋律卡纸

教学过程

(一)童话导入,

激发兴趣1、师:

在今天的音乐旅行中,老师请了一位你们熟悉的小伙伴做导游。

请看!

(课件显示“喜羊羊”)

设计意图:

喜羊羊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形象,借喜羊羊之口进行导入,不但能吸引学生注意更能激发其好奇心和兴趣。

2、喜羊羊:

今天我们将乘坐时光列车进行旅行,但列车需要三道音乐咒语才能开门。

(课件显示“咒语规则:

用123456这六个小音符的任意五个音组成四串咒语小音符并唱出来,要求音符不能重复。

设计意图:

“神奇咒语”的形式充满童话色彩,符合四年级年龄特点。

3、学生反馈咒语答案,列车之门打开。

设计意图:

通过无意注意的方式,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提前涉及。

4、师:

同学们请坐好,把手搭在前面同学肩膀上,闭上眼睛,我们要穿越啦时空隧道啦!

设计意图:

说明活动规则,创设童话故事的情景,使学生的体会更真实和亲切。

(二)欣赏《G大调小步舞曲》1、初听小步舞曲

【师:

你们看,这里有位老爷爷在弹钢琴,我们听听他在弹什么?

设计意图:

巧妙引出钢琴曲《G大调小步舞曲》和要学习的歌曲,通过巴赫爷爷的邀请,使接下来的教学任务衔接的更加自然。

2、拍手伴奏,感受律动

【巴赫爷爷:

孩子们,我们今天将举行一个音乐会,你们想参加吗?

那就拿出你的小手拍起来吧!

3、介绍作曲家和巴赫

【师:

同学们可知道,这位巴赫爷爷可是一位音乐界的大人物呢!

让我们来了解下他吧!

】设计意图:

了解曲作者和作品,以便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更全面和理性的认识。

(三)学唱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

1、初听歌曲,感受律动

【巴赫爷爷:

我们唱诗班的小朋友们也唱起来了,他们也想邀请你们加入呢,请拍手给他们伴奏吧!

设计意图:

通过巴赫爷爷的邀请引出歌曲的学习,继而以歌词的带节奏朗诵熟悉全曲节奏,再由师生的弹唱配合达到最后歌曲的熟练。

由于前面已多次听过旋律,因此在学唱环节教师用钢琴带唱音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歌曲的能力。

2、师读歌词,学生拍手

【师:

老师读歌词,你们拍手伴奏,并想想,听完老师读的歌词你有什么感受?

3、生带拍手读歌词(教师注意学生打拍时的强弱感,并用肢体动作适当提醒)

4、师唱谱并用钢琴伴奏,生唱词

5、师用钢琴伴奏,生唱全曲

6、歌唱全曲,并加手比划,感受旋律线条

(1)师:

请跟录音唱,注意看老师手势,你有什么发现?

(2)师:

老师做了哪几种动作?

设计意图:

以学生的审美感受为基础,让学生自己发现本节课的音乐要素点,最后到学生自己给旋律进行取名字,这一过程都体现了新课标中音乐教学的实践性和学生主体性原则。

7、介绍旋律进行的几种方式:

上行、下行和跳进

(1)学生反馈自己的答案,师出示旋律小卡纸并贴黑板

(2)师:

这些小音符流动的方式还没有取名字呢,请给他们取个名字吧!

(教师根据学生答案随势引出相应的名字:

上行、下行、跳进)(四)拓展活动

1、小组讨论,声势表演

【巴赫爷爷:

爷爷考考你,请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这首歌中小音符流动的方式。

(小组讨论,教师进行巡视和指导学生配合使用小型打击乐器)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表演的方式培养与他人、团体合作的能力。

2、小组展示

(教师注意进行点评)

3、知识拓展:

考考你的反应

【巴赫爷爷: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优美动听的音乐,现在我就带你们去我们的“小音符博物馆”听更多的旋律,注意如果你听到了旋律的上行、下行和跳进进行,要做出相应的动作哦!

(课件出示四条小谱例,教师逐一弹奏,学生进行即时进行相应的肢体反应,师根据学生表现进行现场点评)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一环节,检测学生在其他旋律中能听辨出旋律上行、下行和跳进进行的能力,考察其知识掌握情况

(五)总结

1、学唱三步舞,整体表现全曲

【巴赫爷爷:

小朋友们真聪明,为了奖励大家,我决定把本世纪最受欢迎的三步舞免费教授给大家。

想学吗?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旨在巩固前面对3/4拍强弱感的掌握,更能实现音乐与姊妹学科的融合,也锻炼了学生表现音乐和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

2、总结

【师:

今天我们乘坐了时光列车来到了美丽的中世纪,学会了一首富有动感的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还学会了巴赫爷爷免费教的三步舞,真是太精彩和充实了!

希望大家以后在生活中学会关注音乐,热爱音乐,让小音符们陪伴我们度过美好的童年生活。

设计意图:

进行本节课内容的总结,同时引导学生热爱音乐,并通过音乐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第二课时

《新疆舞曲第二号》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提问:

你了解的有关新疆的特色有哪些?

(新疆的歌舞、四棱帽、手鼓、冬不拉;新疆的天山、天池、戈壁、胡杨;那里手抓饭、烤全羊、羊肉串、葡萄、哈密瓜等。

二、作曲家简介,有一位非常钟爱新疆民族音乐的作曲家——丁善德,根据流传的新疆民歌创作了钢琴曲《新疆舞曲第二号》。

三、初听乐曲,你从中听出哪些新疆风格的音乐元素?

(典型的新疆地区的节奏与音调、模拟手鼓的敲击声。

四、再次完整欣赏,注意倾听其中的主导节奏型。

1、欣赏引子部分:

(1)教师用钢琴弹奏引子部分。

(2)这段音乐模仿了新疆的哪件民族乐器?

(手鼓)

(3)观看一段简短的手鼓演奏视频。

五、欣赏第一部分(这一部分为两个乐段):

(1)欣赏第一乐段。

A、这是一段新疆民歌主题,一起学一学、唱一唱。

B、跟着录音再唱上面的曲调。

六、欣赏第二乐段。

(1)和第一乐段相比有什么联系?

(平行乐句的变化重复,“学生只要说出重复即可”;中间加入了琵琶的音型,“学生可以运用他们的表达方式来回答”)。

参与体验:

这段音乐重复了民歌主题的旋律,在长音处加入了琵琶的音型做填充,(教师在钢琴上示范一小段琵琶的音型),其后再听录音,学生边听边快速动手指,模拟琵音的演奏。

(2)接下来,第二乐段音乐在发展时,运用了很多对比的手法,你听到了其中的哪些方面的对比?

(力度的对比、明亮与黯淡的色彩对比。

学生说的不全面时,教师给以)。

参与体验:

当听到强力度时,请紧握双手用力打节拍,当听到弱力度时,请伸出食指轻轻打节拍;当听到明亮的色彩饰时,摊开双臂,当听到暗淡的色彩时,请将双臂收回腰间。

在这一部分音乐的结尾处,听到手鼓声一起敲击。

七、欣赏第二部分(这一部分也分为两个乐段)

(1)欣赏第一乐段。

a.节拍、速度、情绪和第一部分相比有什么变化?

能联想到什么?

(由2|4拍变为6|8拍,速度稍慢,情绪变得绵延抒情、舒缓柔和,像是一个小伙子唱出高亢、悠扬的歌声。

b.再听这段音乐,并随音乐轻微摇晃身体,体会6|8拍摇曳的感觉。

(2)欣赏第二乐段。

a.此段音乐和第一乐段相比在速度、节拍方面又有什么变化?

描绘了什么场景?

(速度恢复了开始时的速度,节拍由6|8拍又转回了2|4拍,描绘了新疆人民欢庆节日的欢乐歌舞场景。

b.再听此段音乐,可以用下面的节奏为其伴奏(注意速度与重音符号的变化)。

也可在老师的带领下,跟随录音跳几个新疆舞蹈动作,表现欢乐的歌舞场面。

4、欣赏第三部分

(1)这部分音乐重复了第几部分音乐,这部分音乐再次出现,让你有何感受?

(学生即兴说,畅所欲言、发表见解与感受)

(2)结尾是什么样的效果?

(情绪更加热烈,再换了的手鼓声中结束全曲)。

八、音乐家相册。

了解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丁善德的主要创作作品。

1、欣赏原苏联指挥家迪利济耶夫改变的管弦乐《新疆舞曲第二号》。

2、读一读和钢琴曲对比,有何不同的感受》?

第三课时

《土风舞》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学唱并创作歌曲《土风舞》。

2、听听、看看、画画。

3、美好的音色——人声的分类。

教学重点、难点:

对学生对秋天的自然现象与声音色彩牵引力的培养。

课前准备:

收集与秋天有关的素材如:

树叶、果实、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1、伴着快乐的音乐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新课进行:

(一)忆与秋天有关的歌曲内容。

(二)出示歌谱《土风舞》。

三、学唱新歌。

(一)听一听。

1初步聆听《土风舞》。

(感受歌曲的情绪)1)它描写了秋天哪方面的内容?

2)听完音乐,你的心情怎样?

你怎么会有这样的心情呢?

(从歌词、旋律入手)3)你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4)复听《土风舞》歌曲。

(用手臂画出音的高低进行的线条,感受旋律进行的特点)

(二)唱一唱。

1、按节奏朗读歌词。

2、播放课件感受歌词的咬字、吐字。

3、跟琴轻轻哼唱(学生找出难点,教师重点教唱。

4、师生互换接唱。

(接唱清楚、准确,重点突出切分节奏)

(三)玩一玩。

音乐游戏:

《找一找》

1、宣布游戏规则。

师小结:

离玩具越近,我们的歌声就变强,而且是渐渐变强,所以我们就把这个变化叫做渐强,反过来,谁来说说看?

2、曲中找:

找找学过的音乐记号。

3、照着唱:

按谱中的音乐记号用热情、轻快、饱满的声音歌唱,从而表现欢乐的情绪。

4、敲一敲:

由学生选择自制乐器进行伴奏,以欢乐的情绪边唱边击。

5、试一试:

试着唱曲谱。

6、播放学谱课件,自己纠正自己唱得不够的地方。

7、比一比:

和歌曲《红叶》比较不同之处。

(出示表格)

(四)编一编、评一评。

1、简单了解捷克概况。

(播放幻灯片)

2、简单了解什么是土风舞?

(出示概念)土风舞一词是由英文FlokDance翻译而来的,源自非洲,是一种富有乡土风味的舞蹈,旋律欢乐,节奏较欢快。

跳的时候,所有的人围成一圆圈,没有男女老幼之分,表现了人们庆祝劳动收获的愉快心情;流传到世界各地,形成了各个地方特色的舞蹈。

如:

夏威夷草裙舞,法国小步舞曲。

3、了解并欣赏各国的土风舞。

(播放、影片、课件、图片)。

4、播放现场演唱课件,引导学生模仿创造。

5、实践:

分组为歌曲编创土风舞并进行现场表演。

1)学生按自己的选择自由组合,积极进行小组讨论创作。

2)分组表演。

3)教师进行综合评价。

6、尽情地欢舞起来吧!

四、小结。

畅谈收获

第四课时

《那不勒斯舞曲》教学设计

课型:

欣赏课

教学内容:

1、欣赏:

《那不勒斯舞曲》。

2、西洋铜管乐器——小号的介绍。

3、观赏舞剧《天鹅湖》中的片段“那不勒斯舞曲”并模仿影像中的舞蹈动作跳起来。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欣赏《那不勒斯舞曲》感受欢快的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

通过各种方式表现作品。

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那不勒斯舞曲》音乐学生走进教室,师生相互问好。

二、新课导入,介绍《那不勒斯舞曲》

1、师:

亲爱的同学们,很高兴我们又能够在这里一起上课,在上课之前,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

刚才我们听的音乐,你觉得好听吗?

你们想知道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吗?

2、介绍课题《那不勒斯舞曲》

三、欣赏乐曲,听辨乐器,认识小号

1、老师出示圆号及小号乐器的图片,请同学们听辨这首曲子主要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引导学生认识小号的外形、材质及演奏姿势

3、播放小号演奏的小乐句,请同学们听辨小号的音色并用词语概括小号音色。

四、欣赏乐曲,学习主题音乐

1、欣赏全曲。

思考:

这首乐曲有什么特点?

(情绪和速度)

生汇报

2、学习主题音乐1

①教师弹奏第一主题音乐,请学生用ba跟着老师的钢琴声模唱第一主题

②请学生随音乐模拍第一主题音乐的节奏。

0xxxxxx│x0x│

③欣赏第一主题,听辨第一主题出现了多少次?

(两次)

3、学习主题音乐2

①聆听第二主题音乐,

提问:

这和刚才的主题音乐一样吗?

(不一样)介绍第二主题音乐

②教师弹奏第二主题音乐,请学生用ba跟着老师的钢琴声模唱第二主题

③欣赏第二主题音乐,请学生模仿吹奏小号的动作用“ba”哼唱第二主题音乐。

4、学习主题音乐3

①聆听第三主题音乐,

提问:

这和刚才的两段主题音乐一样吗?

(不一样)在情绪和速度上有什么变化?

(速度越来越快,情绪越来越激动跳跃)

②引导学生用色彩表示第三主题音乐的风格

师:

如果用白色、绿色和红色让你来表示第三主题音乐,你觉得那种颜色会比较合适呢?

生汇报并谈感受

③简介塔兰泰拉舞曲

④请学生小组讨论用什么动作能表示第三乐段

⑤学生汇报并随第三主题音乐做动作。

5、学生随音乐用“ba”完整的模唱全曲三个主题,边唱边用三种动作表现主题。

五、介绍曲作者——柴可夫斯基并了解芭蕾舞

1、介绍俄国著名音乐家柴可夫斯基

师:

你们表现得都非常出色,这首音乐的作曲家—俄国著名音乐家,柴科夫斯基爷爷都想和你们交朋友了。

2、出示课件,介绍芭蕾舞剧

3、观看《那不勒斯舞曲》的芭蕾舞片段

4、引导模仿学跳芭蕾舞

①师:

芭蕾舞好看吗?

有谁学过芭蕾舞?

能教大家学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

②你学会了哪个动作?

谁有胆量来表演一下。

③学生第二次观看,学生用刚学会的手位模拟学跳

5、教师评价

六、拓展知识,观看芭蕾舞剧《四小天鹅舞曲》片段

  师:

同学们,柴可夫斯基爷爷的作品有好多,除了今天学习的《那不勒斯舞曲》外,还包括我们熟悉的《四小天鹅舞曲》,同学们,要不要观看一下《四小天鹅舞曲》的舞蹈实况录象?

七、小结

  再次欣赏,《那不勒斯舞曲》。

第二课少年的歌

目标确定的依据:

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是小学音乐教育的核心。

在音乐教学中,如果只是让学生一味枯燥的去唱,为唱而唱,就失去了音乐审美的特性。

教师如能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创设歌曲意境,为学生提供想象空间,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成效。

教材分析:

这是德国故事影片《英俊少年》中的一首插曲。

影片描写了从小失去母亲,父亲又遭陷害入狱的少年海因切,在女律师雷娜特的帮助下,以自己的诚实和善良感动了对父亲怀有很深成见的外公,最后外公和父亲消释前嫌,一家重新团聚的生动故事。

影片是随着“小小少年”的歌声开始的。

这首歌曲4/4拍,弱起节拍,歌曲为大调式,一段体结构。

第一、二乐句,旋律变化重复,在句尾的变化上作了六度、七度的上下跳进,旋律坚定明朗,情绪愉快,充满孩子的朝气,一下子就把主人公的性格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第三、第四乐句歌曲以合唱形式出现,平行三度的和声进行,使音乐更为丰满,与前形成了对比,旋律同样是变化重复,曲调舒展而又起伏,在歌中虽然唱出了少年在成长中的烦恼,但此时此刻他仍然表达了充满欢乐、愉快的心情,表现了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双簧管独奏曲《牧羊姑娘》,乐曲系根据同名歌曲改编而成。

歌曲叙述了旧时一个穷苦的牧羊女的凄凉生活。

歌词是这样的:

“‘对面山上的姑娘,你为谁放着群羊?

泪水湿透了你的衣裳,你为什么这样悲伤?

’‘山上这样的荒凉,草儿是这样枯黄,羊儿再没有食粮,主人的鞭儿举起了抽在我身上。

乐曲的第一部分,独奏乐器双簧管奏出充满辛酸、哀怨的主题:

?

双簧管的音色带有忧郁的色彩,这四句曲调又都是由高向低进行,使音乐更显得苍凉而悲伤,令人为牧羊女的不幸而一掬同情之泪。

?

第二部分音乐是在主题旋律的基础上加以变化和发展的:

这一部分音乐在旋律上略有上扬,节奏也较活泼,音乐的色彩略显明亮。

也许是牧羊女对往日曾有过的美好时光的回忆?

也许是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

可是这都是瞬间即逝的景象。

末尾句下行的旋律使幻想破灭,回到了悲惨的现实——荒山枯草,凉风飒飒。

在双簧管独奏的华彩段之后,悲凉的主题旋律重现,由乐队和双簧管分别演奏前、后半段旋律,将孤独的牧羊姑娘和饥饿的羊儿留在那暮色降临的山坡上。

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这是一首具有浓郁的新疆民歌风格的歌曲,2/4拍,二段体,G七声羽调式。

曲调诙谐,欢快,它生动地赞扬了少年阿凡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优良行为。

选材颇有新意,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好题材。

歌曲在11小节跳跃的引子后,情绪欢快地进入第一乐段,这乐段共有四个乐句(4小节为一个乐句),第一乐句的句中出现了下滑音的唱法和临时变化音,即刻把少年阿凡提欢乐风趣的生动形象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第二乐句旋律上扬,唱出了少年阿凡提愉快的心情。

第三、第四乐句分别插入两个乐节的间奏,特别是第四乐句运用了“0XX”切分节奏和重音记号加强了语气,更加突出地表达了少年阿凡提对破坏自然环境的不良行为的愤恨心情,突出了歌曲的主题。

第二乐段以连续密集的节奏音型出现,旋律采用了模进的手法,配以富有民歌特色的衬词“啦啦啦”、“唻唻唻”更鲜明地表现了主人公活泼向上的精神面貌,最后的乐句旋律作了变化重复,曲调宽紧交替,唱出了新一代少年阿凡提自豪、欢乐的心情。

学情分析:

学期已经进行了一半了,四年级的课程也进行了一半,在上半期的学习中,我们共学唱了9首歌曲,欣赏了12首乐曲,学习了音乐的相关理论知识,在视听练习中又巩固了音阶的音准,并且,每节课我们还有节奏练习。

总的来说收获多多。

四年级的学生很乖,不但课堂纪律好,表现力也较三年级的学生强,而且,学生们上音乐课的积极性较高,尤其在表演唱环节,他们主动要求表演的同学占大多数,并且还有动作的设计及角色的分工。

在这学期里,我还发现了很多音准很好的同学并及时把他们吸纳到了校合唱团。

这些都与他们的自信展示是分不开的。

四年级的学生也很爱劳动,本期音乐教室的大扫除就又他们负责,做得非常的仔细干净,很多老师没有想到的地方他们都想到了,这让我非常的欣慰。

四年级的音乐课是很愉快的,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们的人数较少,还有就是喜欢展示自我的人也很多,音准的人也很多,种种原因让四年级的音乐课上起来较轻松,也较流畅。

希望继续保持。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器乐曲及歌曲《牧羊姑娘》,使学生,感受乐曲的悲伤情绪

2、通过对比欣赏使学生感到生活的快乐,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使学生了解下行旋律对音乐情绪的表现作用教学重点:

感受《牧羊姑娘》的悲伤情绪

教学重难点:

能体会稍慢的速度、疏松的节奏、旋律下行对表现情绪所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欣赏教学

(1)导入:

谈话

师:

请大家欣赏六段音乐,你们仔细听,哪一段音乐表现了悲伤的情绪?

把答案序号记在纸上,也可以记在心里。

(2)听六段录音;

哪段表现了悲伤的情绪?

生:

可以拿出准备好的白纸记下序号,生:

听辨哪段表现仔细听了悲伤的情绪,

(3)复听:

师:

那下面咱们再来听听这三段的音乐,你们仔细听他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有哪仔细听些地方有区别?

注:

学生听不出来没关系,可以再听

小结:

区别就是表现音乐的形式不一样,前两首是器乐曲,后一首是女声独唱。

相同点就是三段音乐的旋律是一样的,都表现了悲伤的情绪。

(4)演唱主旋律:

师:

既然同学们都说这三段音乐是悲伤的,那么咱们就来唱一唱主旋律,看看它是怎样表现悲伤的情绪的。

齐唱

(5)分析主旋律的音乐表现手法:

师:

现在咱们就来分析一下这段音乐怎样表现悲伤情绪的?

板书演示分析结果:

2、扩展:

(1)歌曲欣赏:

师:

刚才同学们说了,这三首乐曲主旋律是一样的,其实前两首器乐曲是根据后面

的歌曲改编的,那现在咱们现在完整地听听这首歌曲表现了怎样的音乐形象?

(2)给歌曲取名字:

师:

咱们听了器乐曲也唱了歌曲,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

对了咱们今天欣赏的就是由的《牧羊姑娘》

3、思想教育:

师:

大家看黑板,咱们今天欣赏的乐曲都和放牧和牧童有关,那么同样都是牧童,可为什么他们的生活却完全不同呢?

就是因为生活在旧社会,牧羊姑娘挨冷受冻,还受欺负。

而咱们同学穿着整齐的校服、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应该怎样做指名说呢?

三、组织下课

四、板书设计

速度:

缓慢的

节奏:

疏松的

旋律行进方向:

下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我是小小阿凡提》感受维吾尔族民歌的特点,体会升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

2、能用圆润的声音,诙谐的情绪表现歌曲。

3、知道阿凡提是个勤劳勇敢,幽默乐观,富于智慧和正义感的人,引导学生做个机智勇敢,有正义感的好孩子。

教学重难点:

1、感受维吾尔族民歌的风格特点,体会歌曲诙谐的情趣。

2、唱准下滑音、升记号,及后十六、切分节奏及换气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导入、聆听部分

(1)师: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音乐,听一听,音乐中的情绪有没有变化?

(2)师:

屏幕上这些节奏型我们都非常熟悉,现在老师按照座位把大家分成4组,每组同学负责一种节奏型,请你想一想,这些节奏加在音乐中的哪儿最恰当,最能仔细听表现音乐的情绪特点?

听着音乐试一试,然后小组讨论。

A、XX|XX|

B、0X0X|0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