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必记古诗词及译文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003392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升初必记古诗词及译文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升初必记古诗词及译文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升初必记古诗词及译文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升初必记古诗词及译文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升初必记古诗词及译文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小升初必记古诗词及译文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小升初必记古诗词及译文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小升初必记古诗词及译文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小升初必记古诗词及译文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小升初必记古诗词及译文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小升初必记古诗词及译文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小升初必记古诗词及译文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小升初必记古诗词及译文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升初必记古诗词及译文二.docx

《小升初必记古诗词及译文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必记古诗词及译文二.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升初必记古诗词及译文二.docx

小升初必记古诗词及译文二

小升初必记古诗词及译文

(二)

36《忆江南》白居易(唐)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翻译】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

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

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37《小儿垂钓》胡令能(唐)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译文】

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垂钓,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

遇到有人问路他老远就招着小手,唯恐怕鱼儿被吓跑他不敢大声应答。

38《悯农》(其一)李绅(唐)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注释】

1.悯:

怜悯。

2.粟:

(sù)

【译文】

春天,这个播种的季节里,农民们种下一粒谷子,待到收获的秋天,就可以收获千万粒的谷子。

即使普天下荒地都变成了良田,农民还是会饿死。

39《悯农》(其二)李绅(唐)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注释】

  1.悯:

怜悯。

  2.锄禾:

用锄头松禾苗周围土。

  3.谁知盘中餐,在台湾,香港等地写为谁知盘中飧(sun),国内由于飧字用的很少,是个冷僻字,当初为了让诗歌更通俗易懂,改为餐了。

  【译文】

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

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40《寻隐者不遇》贾岛(唐)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释】

  ①寻:

寻访。

隐者:

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不遇:

没有见到。

  ②童子:

小孩。

这是指隐者的弟子。

  ③言:

回答说。

  ④云深:

指山上云雾缭绕。

处:

地方。

  【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道他的行踪。

41《山行》杜牧(唐)

远上寒山石径斜(xiá),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

  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飘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注释】

  1.山行:

在山中行走。

  2.寒山:

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

小路。

  4.白云生处:

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5.斜:

此字读xiá,为伸向的意思。

  6.坐:

因为。

42《清明》杜牧(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向人询问酒家哪里有,牧童远远地指了指杏花村。

【注释】

纷纷:

形容多。

断魂:

形容十分伤心悲哀。

杏花村:

杏花深处的村庄。

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

受本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43《江南春》杜牧(唐)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注释】

  1、郭:

外城。

酒旗:

酒帘,高悬在酒店外的标志。

  2、山郭:

靠山的城墙。

  3、南朝:

东晋后在建康(今南京)建都的宋、齐、梁、陈四朝合称南朝。

当时的统治者都好佛,修建了大量的寺院。

  4、四百八十寺:

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

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

“都下佛寺五百余所”。

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大概数字。

5、楼台:

指寺庙。

【译文】

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亭台楼阁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44《乐游原》李商隐(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译文】

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45《蜂》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译文】

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尖,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

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

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

46《江上渔者》范仲淹(北宋)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

  ①渔者:

捕鱼的人。

  ②但:

只。

爱:

喜欢。

  ③鲈鱼:

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生长快,体大味美。

  ④君:

你。

一叶舟:

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⑤出没:

若隐若现。

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⑥风波:

波浪。

  ⑦一叶舟:

像落叶漂浮在水面的小船。

【译文】

 江上来来往往无数人,只知喜爱鲈鱼之鲜美。

您请看看一叶小扁舟,出了风口又入波浪里。

 

47《元日》王安石(北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在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

人们饮美味的屠苏酒时,又有暖和的春风扑面而来,好惬意!

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48《泊船瓜洲》王安石(北宋)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译文】

(对面的)京口和(这里北岸的)瓜洲不过是在一条横着的江的距离之内,(再远处的)钟山也就只是隔着几重山峦而已。

春风又把(对岸的)江南大地吹绿了,明月啊,你什么时候可以照着我回到(对面江南的)故乡呢。

 

49《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北宋)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tà)送青来。

  

【译文】

茅草房庭院因经常打扫,所以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

两座青山推开门,送来青翠的山色。

 

50《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北宋)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

远处天上涌来一片黑云,它们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挡住山,白花花的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

忽然一阵风卷地而来,把乌云吹散了。

雨过天晴,碧波如镜,水面像明净的蓝天,又是一派明媚的风光。

51《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

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

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52惠崇《春江晓景》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53《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

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其他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之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是因为本来自己就身在庐山之中。

 

54《夏日绝句》李清照(宋)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译文】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要做一个人上之人,就要做一个杰出之人!

即使是已经死了,也要成为魔鬼中的霸者,领导群魔!

我(指李清照)直到今天还在想念当初楚汉争雄时的项羽,因为兵败,无颜面对自己的江东父老,宁肯自刎于乌江!

这是何等的气概啊!

 

55《示儿》陆游(南宋)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译文】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只是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5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南宋)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译文】

三万里黄河东流入大海,五千仞华山高耸接青天。

铁蹄下遗民欲哭已无泪,盼望官军收失地又一年。

 

57《四时田园杂兴》

(一)范成大(南宋)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译文】

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58《四时田园杂兴》

(二)范成大(南宋)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cháng)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译文】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菜粉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59《小池》杨万里(南宋)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河才露(lù)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译文】

小泉无声像珍惜泉水淌着细流,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风光的柔和。

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早早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6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南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春夏秋冬四季相比确实不同。

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一直延伸到水天相接的远方,在阳光的照映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

 

61《春日》朱熹(南宋)

胜日寻方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

我在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来到泗水边观花赏草,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了新颜。

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东风的面貌,东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62《题临安邸》林升(南宋)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译文】

美丽的西湖大部分环山,重重叠叠的青山把西湖拥在怀里,一座座亭榭楼阁雕梁画栋,不计其数,西湖游船上轻歌曼舞日夜不歇。

整日在西湖游山玩水,饮酒作乐,和煦的春风吹得这些游人昏昏欲睡,怎么还会记得丢失的北方领土,沦落的旧都!

在他们眼里,杭州就是汴州,没什么两样。

 

63《游园不值》叶绍翁(南宋)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

  

【译文】

大概是院子的主人爱惜青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脚印吧,轻轻地敲柴门,好久也没人来开。

满园子的春色是关不住的,开得正旺的红杏有一枝枝条伸到墙外来了。

 

64《乡村四月》翁卷(juǎn)(南宋)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liǎo)蚕桑又插田。

  

【译文】

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远远望去,一片葱茏。

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交相辉映,满目亮白。

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起了农活,村里没有一个人闲着。

他们刚刚结束了种桑养蚕的事又马上要开始插秧了。

 

65《墨梅》王冕(元)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译文】

我家洗砚池边的梅花树,花开朵朵,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

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是多么的好,只要让梅花的香气弥漫在天地间。

 

66《石灰吟》于谦(明)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

(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

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67《竹石》郑燮(清)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韧挺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

 

68《所见》袁枚(清)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参考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突然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69《村居》高鼎(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

  ⑴村居:

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⑵拂堤杨柳:

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醉:

迷醉,陶醉。

春烟:

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⑶散学:

放学。

  ⑷纸鸢:

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

鸢:

老鹰。

  ⑸东风:

春风。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的枝条轻拂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令人心醉。

  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了。

他们趁着春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70《己亥杂诗》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shì)风雷,万马齐喑(yīn)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1.九州:

中国。

  2.风雷:

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

  3.生气:

生气勃勃的局面。

  4.恃(shì):

依靠。

  5.喑(yīn):

哑。

  6.万马齐喑:

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7.究:

终究、毕竟。

  8.天公:

造物主。

  9.重:

重新。

  10.抖擞:

振作精神。

  11降:

降生。

  【译文】

只有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言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