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阳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强化训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005644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30.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安阳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强化训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河南安阳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强化训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河南安阳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强化训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河南安阳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强化训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河南安阳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强化训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河南安阳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强化训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河南安阳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强化训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河南安阳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强化训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河南安阳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强化训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河南安阳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强化训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河南安阳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强化训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河南安阳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强化训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河南安阳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强化训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河南安阳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强化训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河南安阳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强化训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河南安阳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强化训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河南安阳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强化训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安阳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强化训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docx

《河南安阳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强化训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安阳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强化训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安阳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强化训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docx

河南安阳一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强化训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

河南安阳一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强化训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42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

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过滤 

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 

③加适量盐酸 

④加过量Na2CO3溶液 

⑤加过量BaCl2溶液.

A.①④②⑤③B.④①②⑤③

C.④②⑤①③D.⑤②④①③

2、下列各组溶液中,不用试剂只用试管和胶头滴管不能鉴别开的是(  )

A.碳酸钠溶液和稀硫酸

B.氯化铝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C.偏铝酸钠溶液和稀盐酸

D.氯化钡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

2H++CO32﹣=CO2↑+H2O

B.氢氧化钡溶液与盐酸反应:

OH﹣+H+=H2O

C.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

Cu2++2OH﹣=Cu(OH)2↓

D.钠投入水中:

Na+H2O=Na++OH﹣+H2↑

4、Q、M两元素相邻,M、C、N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N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M原子内层电子数的3倍或者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M、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C、N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短周期主族元素Q、M、C、D、N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Q所形成的氧化物只有一种

B.元素M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酸

C.元素C、D、N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可发生反应

D.氢化物的稳定性:

Q>M

5、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自发性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焓变小于0而熵变大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

B.焓变和熵变都小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

C.焓变和熵变都大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

D.熵变小于0而焓变大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

6、下列有关实验操作设计、现象记录、结论解释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设计

现象记录

结论解释

A

将少量浓硝酸逐滴加入Cu和稀硫酸的混合物中

产生红棕色气体

硝酸被还原为NO2

B

用坩埚钳夹住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

铝箔熔化但并不滴落

熔点:

Al2O3>Al

C

向某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

Na2O2粉末

出现红褐色沉淀

加入Na2O2粉末前,原氯化亚铁溶液已经变质

D

向紫色石蕊试液中持续长时间通人氯气

溶液先变红,最后变为无色

氯气有漂白性

7、用惰性电极电解2L0.5mol/L的硝酸银溶液,当在电路中通过0.1mol电子后,调换正负极,电路中又通过了0.2mol电子,此时溶液pH值为(假设溶液体积不变)是(  )

A.1B.2

C.3D.无法确定

第Ⅱ卷

三、非选择题:

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8题-第10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11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53分)

8、工业上常利用含硫废水生产Na2S2O3·5H2O,实验室可用如图所示装置(略去部分夹持仪器)模拟生产过程.

烧瓶C中发生反应如下:

Na2S(aq)+H2O(l)+SO2(g)═Na2SO3(aq)+H2S(aq)(Ⅰ)

2H2S(aq)+SO2(g)═3S(s)+2H2O(l)(Ⅱ)

S(g)+Na2SO3(aq)

Na2S2O3(aq)(Ⅲ)

(1)仪器组装完成后,关闭两端活塞,向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内注入液体至形成一段液柱,若,则整个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D的作用是,装置E中为溶液.

(2)为提高产品纯度,应使烧瓶C中Na2S和Na2SO3恰好完全反应,则烧瓶C中Na2S和Na2SO3物质的量之比为.

(3)装置B的作用之一是观察SO2的生成速率,其中的液体最好选择

a、蒸馏水

b、饱和Na2SO3溶液

c、饱和NaHSO3溶液

d、饱和NaHCO3溶液

实验中,为使SO2缓慢进入烧瓶C,采用的操作是,已知反应(Ⅲ)相对较慢,则烧瓶C中反应达到终点的现象是,反应后期可用酒精灯适当加热烧瓶A,实验室用酒精灯加热时必须使用石棉网的仪器还有

a、烧杯

b、蒸发皿

c、试管

d、锥形瓶

(4)反应终止后,烧瓶C中的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即可析出Na2S2O3·5H2O,其中可能含有Na2SO3、Na2SO4等杂质,利用所给试剂设计实验,检测产品中是否存在Na2SO4,简要说明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已知Na2S2O3·5H2O遇酸易分解:

S2O32﹣+2H+═S↓+SO2↑+H2O,供选择的试剂:

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BaCl2溶液、AgNO3溶液.

9、Ⅰ:

下列各项分别与哪个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关系最为密切?

(1)夏天的食品易变霉,在冬天不易发生该现象  ;

(2)同浓度不同体积的盐酸中放入同样大小的锌块和镁块,产生气体有快有慢  ;

(3)MnO2加入双氧水中放出气泡更快  .

Ⅱ:

在一定温度下,4L密闭容器内某一反应中气体M、气体N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

(1)比较t2时刻,正逆反应速率大小V正  V逆.(填“>”、“=”、“<”)

(2)若t2=2min,计算反应开始至t2时刻用M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3)t3时刻化学反应达到平衡,反应物的转化率为  .

(4)如果升高温度,则V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0、在含有弱电解质的溶液中,往往有多个化学平衡共存.

(1)常温下,将0.2mol/L的某一元酸HA溶液和0.1mol/L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pH大于7,若混合液体积等于两溶液体积之和,则混合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c(HA)<c(A﹣)B.c(HA)一定大于0.1mol/L

C.c(Na+)=c(HA)+c(A﹣)D.2c(OH﹣)=2c(H+)+

(2)常温下在20mL0.1mol/L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HCl溶液40mL,溶液中含碳元素的各种微粒(CO2因逸出未画出)物质的量分数(纵轴)随溶液pH变化的部分情况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同一溶液中,H2CO3、HCO3﹣、CO32﹣(填:

“能”或“不能”)大量共存.

②当pH=7时,溶液中各种离子其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等量关系是:

③已知在25℃时,CO32﹣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Kh=

=2×10﹣4,当溶液中c(HCO3﹣):

c(CO32﹣)=2:

1时,溶液的pH=.

11.[化学——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15分)

现有分子式为CnH8O2X2的物质M,可发生如下所示转化:

已知:

①物质B在质谱分析中,在质谱图显示存在多种质荷比不相同的粒子,其中质荷比最大的为32,物质B在核磁共振氢谱分析中,有两个吸收峰,吸收峰面积之比为3:

1

②两个﹣OH同时连在一个C原子上,结构不稳定,会自动失水,如:

请回答下列问题:

(1)n值为  ,X为  (填元素符号)?

(2)①?

③的反应类型:

①  ,③  ?

(3)写出M?

E?

G的结构简式;

M:

  ;

E:

  ;

G:

  ?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D:

  ;

B→F:

 ?

(5)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E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属于酯

②属于酚

③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④苯环上的一溴代物只有两种  ,  ?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解:

首先要把粗盐溶于水形成溶液,然后硫酸根离子用⑤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

镁离子用②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以将镁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行,

钙离子用④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碳酸钠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的碳酸钠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

再进行①过滤,分离出生成的氢氧化镁、碳酸钡、碳酸钙沉淀,

最后再加入③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经蒸发操作可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

所以正确的顺序为:

⑤②④①③,

故选:

D.

2.【答案】D

【解析】A.NaCO3溶液滴入稀硫酸中,立即产生气体,若将硫酸滴入NaCO3溶液中,开始没有气体生成,后有气体生成,二者显现不同,可鉴别,故A不选;

B.将氯化铝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先没有现象,后生成沉淀,将氢氧化钠滴到氯化铝溶液中先生成沉淀后沉淀消失,二者现象不同,可鉴别,故B不选;

C.向NaAlO2溶液加盐酸,先有沉淀后沉淀消失,而向盐酸中加NaAlO2溶液,先没有沉淀后生成沉淀,现象不同,能鉴别,故C不选;

D.无论将氯化钡溶液滴到碳酸钠溶液中还是将碳酸钠溶液滴到氯化钡溶液中都生成白色沉淀,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D选.

故选D.

3.【答案】B

【解析】解:

A.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的离子反应为2H++CaCO3=CO2↑+H2O+Ca2+,故A错误;

B.氢氧化钡溶液与盐酸反应的离子反应为OH﹣+H+=H2O,故B正确;

C.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的离子反应为SO42﹣+Ba2++Cu2++2OH﹣=Cu(OH)2↓+BaSO4↓,故C错误;

D.钠投入水中的离子反应为2Na+2H2O=2Na++2OH﹣+H2↑,故D错误;

故选B.

4.【答案】B

【解析】解:

短周期主族元素Q、M、C、D、N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N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M原子内层电子数的3倍,则M只能有2个电子层,处于第二周期,故N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N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则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M、C、N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则M原子最外层电子数=13﹣6﹣2=5,则M为N元素;

Q、M两元素相邻,Q原子序数小于M,则Q为C元素,结合原子序数可知,C、D、N只能处于第三周期,故N为S元素,故C为Mg;

M、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C、N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则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6﹣5=3,则D为Al,

A.Q为碳元素,形成的氧化物有CO、CO2等,故A错误;

B.M为N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硝酸,硝酸属于强酸,故B正确;

C.元素C、D、N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硫酸,氢氧化镁与氢氧化铝之间不能反应,故C错误;

D.氢化物稳定性与非金属性强弱一致,N元素非金属性强于碳,故氨气的稳定性较强,故D错误,

故选B.

5.【答案】A

【解析】A、△H<0,△S>0,△H﹣T△S<0,常温下反应就能自发进行,故A正确;

B、△H<0,△S<0,只有在低温下反应自发进行,△H﹣T△S<0,高温时可能不自发进行,故B错误;

C、△H>0,△S>0,只有在高温下反应自发进行△H﹣T△S<0,故C错误;

D、△H>0,△S<0,△H﹣T△S>0,只有在很低的温度下在可能进行,但温度过低反应速率太小,可认为不能自发进行,故D错误;

故选A.

6.【答案】B

【解析】解:

A项也可能产生无色的NO,结论错误;B项Al2O3的熔点高,所以不滴落;C项Na2O2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Fe2+氧化为Fe3+,结论错误;D项氯气与水反应产生酸,会使溶液显示红色,同时产生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漂白,导致溶液褪色。

答案选B。

7.【答案】A

【解析】解:

2L0.5mol/L的硝酸银溶液含n(Ag+)=1mol,调换正负极前后电极反应式如下:

调换前:

阳极:

4OH﹣﹣4e﹣=2H2O+O2↑;阴极:

4Ag++4e﹣═4Ag,

用惰性电极电解2L0.5mol/L的硝酸银溶液,分别是Ag+和OH﹣放电,通过0.1mole﹣,那么0.1molAg+放电,生成0.1molAg,同时4OH﹣﹣4e﹣=2H2O+O2↑,反应0.molOH﹣,得到0.1molH+,

调换后:

阳极:

4Ag﹣4e﹣=4Ag+(先),4OH﹣﹣4e﹣=2H2O+O2↑(后);阴极:

4Ag++4e﹣═4Ag,

调换正负极,那么通电前的0.1mole﹣,恰好是电镀银的过程,也就是第一个过程的银又溶解,在另一电极变为银,消耗0.1mole﹣,剩余0.1mole﹣,反应掉0.1mol氢氧根离子,还得到0.1molH+,故电路中转移的0.2mol电子中,所以总共得到0.2molH+,浓度为

=0.1mol/L,PH=﹣lg(H+)=1.

故选A.

8.【答案】

(1)液柱高度保持不变;防止倒吸;NaOH;

(2)2:

1;

(3)c;控制滴加硫酸的速度;溶液变澄清(或浑浊消失);ad;

(4)取少量产品溶于足量稀盐酸中,静置,取上层清液(或过滤后取滤液),滴加BaCl2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含有Na2SO4杂质.

【解析】

(1)仪器组装完成后,关闭两端活塞,向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内注入液体至形成一段液柱,若液柱高度保持不变,则气密性良好,D中左侧为短导管可防止液体倒吸,E中盛放NaOH溶液进行尾气处理,防止含硫化合物排放在环境中,

故答案为:

液柱高度保持不变;防止倒吸;NaOH;

(2)C中Na2S和Na2SO3恰好完全反应,由Na2S(aq)+H2O(l)+SO2(g)═Na2SO3(aq)+H2S(aq)(Ⅰ)

2H2S(aq)+SO2(g)═3S(s)+2H2O(l)(Ⅱ)

S(g)+Na2SO3(aq)

Na2S2O3(aq)(Ⅲ)

可知,(Ⅰ)×2+(Ⅱ)+(Ⅲ)×3,得到总反应为2Na2S(aq)+Na2SO3(aq)+3SO2(g)

3Na2S2O3(aq),则C中Na2S和Na2SO3物质的量之比为2:

1,

故答案为:

2:

1;

(3)观察SO2的生成速率,发生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a不生成二氧化硫,bd中物质均与二氧化硫反应,只有c中饱和NaHSO3溶液适合制取二氧化硫;为使SO2缓慢进入烧瓶C,应控制B中滴加硫酸的速度,Ⅲ中发生S(g)+Na2SO3(aq)

Na2S2O3(aq),反应达到终点是S完全溶解,可观察到溶液变澄清(或浑浊消失);烧杯、锥形瓶需要加热时必须使用石棉网,

故答案为:

c;控制滴加硫酸的速度;溶液变澄清(或浑浊消失);ad;

(4)检测产品中是否存在Na2SO4,操作、现象和结论为取少量产品溶于足量稀盐酸中,静置,取上层清液(或过滤后取滤液),滴加BaCl2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含有Na2SO4杂质,

故答案为:

取少量产品溶于足量稀盐酸中,静置,取上层清液(或过滤后取滤液),滴加BaCl2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含有Na2SO4杂质.

9.【答案】Ⅰ:

(1)温度;

(2)反应物本身性质;

(3)催化剂;

Ⅱ:

(1)>;

(2)0.25mol/(L·min);

(3)75%;

(4)增大.

【解析】Ⅰ:

(1)夏天温度较高,反应速率较大,而冬天温度较低,反应速率较低,故答案为:

温度;

(2)反应物本身性质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镁比锌活泼,与盐酸反应较剧烈,故答案为:

反应物本身性质;

(3)二氧化锰为反应的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故答案为:

催化剂;

Ⅱ:

(1)t2时刻,反应物逐渐减小,生成物逐渐增多,则反应向正向移动,V正>V逆,故答案为:

>;

(2)v=

=

=0.25mol/(L·min),故答案为:

0.25mol/(L·min);

(3)t3时刻化学反应达到平衡,剩余2molN,则转化6molN,转化率为

=75%,

故答案为:

75%;

(4)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多,故答案为:

增大.

10.【答案】

(1)D;

(2)①不能;

②c(Na+)+c(H+)=c(Cl﹣)+c(HCO3﹣)+c(OH﹣)+2c(CO32﹣);

③10.

【解析】解:

(1)0.2mol/L的某一元酸HA溶液和0.1mol/L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反应后得到等量的HA、NaA,溶液pH大于7,则盐类水解大于酸的电离,

A.水解生成HA,则c(HA)>c(A﹣),故A错误;

B.因等体积混合,则反应后c(HA)一定小于0.1mol/L,故B错误;

C.反应后得到等量的HA、NaA,则2c(Na+)=c(HA)+c(A﹣),故C错误;

D.由电荷守恒可知,c(Na+)+c(H+)=c(OH﹣)+c(A﹣),又2c(Na+)=c(HA)+c(A﹣),则c(OH﹣)=c(H+)+

,故D正确;

故答案为:

D;

常温下在20mL0.1mol/L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HCl溶液40mL,先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再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

①由反应及图象可知,在同一溶液中H2CO3、HCO3﹣、CO32﹣不能大量共存,

故答案为:

不能;

②当pH=7时,溶液中溶质为碳酸氢钠、氯化钠,根据电荷守恒可得:

c(Na+)+c(H+)=c(Cl﹣)+c(HCO3﹣)+c(OH﹣)+2c(CO32﹣),

故答案为:

c(Na+)+c(H+)=c(Cl﹣)+c(HCO3﹣)+c(OH﹣)+2c(CO32﹣);

③水解常数Kh=

=2×10﹣4,当溶液中c(HCO3﹣):

c(CO32﹣)=2:

1时,c(OH﹣)=10﹣4mol/L,由Kw可知,c(H+)=10﹣10mol/L,所以溶液的pH=10,

故答案为:

10.

11.【答案】

(1)9;Br;

(2)水解反应或取代反应;加成反应;

(3)

;CH2=CHCHO;

(4)

;2CH3OH+O2

2HCHO+2H2O;

(5)

【解析】M和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发生水解反应生成A、B和C,C和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AgBr,则C为NaBr,同时说明M中X元素为Br元素,且M含有酯基.B与氧气在Cu、加热条件下发生催化氧化生成F,B中含有羟基,物质B在质谱分析中质荷比最大的为32,则Mr(B)=32,去掉1个﹣OH,剩余基团的式量为32﹣17=15,应是甲基,故B为CH3OH、F为HCHO,F与乙醛反应得到G,结合G与银氨溶液反应产物结构,可知G为CH2=CHCHO.可知A中含有羧基,而A能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得到D,则A中含有﹣CHO,A酸化后与氢气反应生成E,E氧化得到对苯二甲酸,而D酸化也得到对苯二甲酸,可推知A为

,则E为

,D为

,由于两个﹣OH同时连在一个C原子上,结构不稳定,会自动失水,综上分析可知M的结构简式为

(1)由上述分析可知,M的结构简式为

,则n值为9,X为Br元素,

故答案为:

9;Br;

(2)反应①属于水解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反应③属于加成反应,

故答案为:

水解反应或取代反应;加成反应;

(3)由上述分析可知,M的结构简式为

,E的结构简式为:

,G的结构简式为:

CH2=CHCHO,

故答案为:

;CH2=CHCHO;

(4)A→D的化学方程式为:

B→F的化学方程式为:

2CH3OH+O2

2HCHO+2H2O,

故答案为:

;2CH3OH+O2

2HCHO+2H2O;

(5)符合下列条件的E(

)的同分异构体:

①属于酯,②属于酚,③不能发生银镜反应,不含醛基,④苯环上的一溴代物只有两种,含有2个不同的取代基,且处于对位,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

故答案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