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子头项目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008640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46 大小:37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枕子头项目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6页
枕子头项目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6页
枕子头项目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6页
枕子头项目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6页
枕子头项目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6页
枕子头项目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6页
枕子头项目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6页
枕子头项目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6页
枕子头项目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6页
枕子头项目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6页
枕子头项目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6页
枕子头项目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6页
枕子头项目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6页
枕子头项目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6页
枕子头项目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46页
枕子头项目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46页
枕子头项目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46页
枕子头项目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46页
枕子头项目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46页
枕子头项目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46页
亲,该文档总共1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枕子头项目施工组织设计.docx

《枕子头项目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枕子头项目施工组织设计.docx(1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枕子头项目施工组织设计.docx

枕子头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审批:

审核:

编制:

编制单位:

贵州大元合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编制日期:

2017年06月30日

一、施工组织设计

(1)各分部分项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法

(2)工程投入的施工机械设备情况、主要施工机械进场计划

(3)劳动力安排计划

(4)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5)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6)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7)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8)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设计

(9)有必要说明的其他内容

(10)特殊工艺要求的节点详图或新技术采用

(1)各分部分项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法

一、工程简介

(一)建筑概况

本项目为沙坨电站库区移民安置工程,位于沿河县淇滩镇枕子头村规划总用地面积65996.3平方米,工程总建筑面积为约50495.26平方米。

本工程为沿河县沙坨电站库区移民安置项目彭华―枕子头集中安置点

序号

建筑物

层数

建筑面积(m2)

结构形式

1

A户型

3

14022.38

底框+砖混

2

B户型

3

2276.42

底框+砖混

3

C户型

3

15157.79

底框+砖混

4

D户型

3

8842.29

底框+砖混

5

E户型

3

1590

底框+砖混

6

F户型

3

1160.5

底框+砖混

7

G户型

3

656.87

底框+砖混

8

H户型

3

2720.77

底框+砖混

9

J户型

3

4068.24

底框+砖混

合计

3

50495.26

底框+砖混

建筑耐火等级:

二级。

抗震设防按6度设防。

结构类型:

底层框架,其余为砖混。

墙体材料:

室内地面以下采用MU15砼普通砖,室内地面至第二层填充墙采用MU5.0砼空心砖,二层以上采用MU10砼标砖。

屋面:

所有坡屋面均进行有组织排水,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一道防水设施,设一道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合理使用年限为20年。

(二)结构概况

1、结构类型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

二级;主体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

50年;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丙级;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B级;结构抗震等级: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2、地基及基础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丙级,本工程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二、施工测量

为了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做到按图施工,严格按有关施工规范和规程指导施工,创造主体结构优质工程,必须做好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测量工作。

施工测量必须跟随结构施工进度及时进行,并应起到指导施工的目的。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施工测量工作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组成,平面测量网的建立、挖土期间测量、基础施工阶段测量、主体施工阶段的测量、沉降观测等。

(一)平面测量网的建立

本工程在建立平面控制网时,应顾及基础和主体施工阶段的进展两个方面。

为了简化设计点坐标计算和便于施工现场的放样,准备建立局部的直角坐标系统,并且坐标系统的坐标轴利用建筑轴线。

控制轴线交汇点在施工现场地之内,为了能在施工过程中能有效实施测量控制,将轴线延伸至孔桩(或基坑)开挖范围之外,设置准永久性控制点,为了方便控制方向,基准控制点设立以后,应用全仪将控制轴线投测到附近的建筑物之上,画出红三角标志,作控制方向之用。

准永久控制点应设置于靠边处,在施工过程中尽量避免碰撞,并应做窨井加以保护。

在建立平面轴线控制网的同时,根据城市永久基点标高及本工程的实际±0.000标高,应同时建立施工的水平控制基点。

水平控制点利用轴线控制点制作。

(二)基础施工期间测量

基槽开挖期间,根据基槽外BM观测点引入基础标高,在每条基槽位置,场地内设置垫层控制标桩,以此保证基槽准确性,轴线位置利用平面控制网来确定。

基础轴线放样必须正确,严格按施工图及测量规程进行。

对放样质量必须加以复核,加强把关。

根据本工程特点,应将主轴线用经纬仪准确投射到基槽内然后放两边开挖线,边开挖边复轴线位置及其高程控制。

把线放好后应经工程质量负责人的复核才能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四)主体施工阶段测量

在主体施工阶段,测量工作主要包括水平标高测量、轴线测量、垂直度测量三个方面。

水平标高测量:

在主体施工过程中,水平标高引测工作量最为巨大。

基础施工至±0.000后,根据平面控制网中BM点,引测+1m标高于柱中钢筋上,通过柱中钢筋向上传递标高。

在每层支模架立柱搭设后,根据楼层上的标高,用水准仪在立柱上测出相对楼面的+1m标高,用红漆做出标记,以此控制梁板标高。

立柱控制标高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楼面标高的准确性,因此必须经过复核。

当模板支撑完成,应对模板的水平标高做一次全面复核,将同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

对雨水管上的控制标高,每隔三个楼层应进行一次复核,以避免出现误差累计现象。

轴线测量:

在基础施工完成后,将平面控制网中的主控轴线点引测到地下部分顶板上,以每层柱施工后,将轴线垂直投影到柱身,通过挂铅丝铅坠方法向上传递。

在各层楼面放样时,应将四条主要控制线做复核,保证交角满足90°±6″的误差要求。

然后根据主控线进行放样工作,弹线必须经过复核,每层模板完成后,应对梁墙轴线进行复核,复核结果符合要求后,才能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垂直度测量:

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垂直度控制,垂直度控制每层垂直度和全高垂直度两个方面。

在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严格对各层模板特别是柱、墙模板垂直度的检查,将垂直误差控制在3mm之内,并且每层垂直度检测时应顾及以下各层的垂直度误差,不能出现误差累计。

检查时每层用挂线坠尺量方法进行,在总高方向上则采用挂线坠和经纬仪测量相结合方法进行,应将本工程垂直总误差控制在20mm以内。

(五)沉降观测

根据图纸要求设置沉降观测点,在观测点设置时,应是能够反映建筑物、构筑物变形特征和变形明显的部位,标志的设置应稳固、明显、结构合理,并且不影响建筑物的美观和使用。

本工程的观测点设置拟采用20×20的不锈方钢埋置混凝土预制块,而后埋设于现浇墙和柱之中。

在沉降观测点设置后,进行初次观测记录,以后在主体施工过程中每上一个楼层就作一次沉降观测。

每次的沉降观测应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使用一样的观测仪器,参加观测的人员也应固定,此外还应尽可能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

本工程固定3人为观测人员,以施工负责人为主,另配备二名施工员协助。

(六)测量的复核

轴线控制点测设完毕并固定在附桩位置和投测到在楼面后,应复核其精度,并应达到边长误差10m距离小于1mm,角度误差90度控制在0.5秒之内。

根据甲方提供的红线和水准在受施工影响较小的区域设置零时水准点,作为整栋大楼基础施工期间的高程引测点,并不定期进行复核校正。

结构施工时,将临时水准点高程引测到结构的±0.00(柱或墙面)位置,测点均设在四大角,用红油漆作出施工期的永久性标志。

操作层施工时高程引测均采用50m钢尺从±0.00处向上测量不少于2个点,然后用水准对两点进行闭合检查及清除误差。

(七)测量定位放线控制测量技术要求

测量定位轴线,标高必须正确,不允许存在测量错误,测量误差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建筑物平面位置,垂直度满足工程测量规范的要求。

平面控制网要求,边长相对中误差1/15000;施工放样要求,测距相对中误差1/5000,测角中误差20″,竖向传递轴线点中误差2.5mm。

测量设备使用及检定,遵守有关规范要求;工程所用测量设备,必须经计量行政部门检定合格,未经定期检测的设备不得进场使用。

测量和定线均按正倒镜作业,以消除仪器本身的不准确度,保证引测点的精度。

控制点、水准点必须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防止施工中破坏或移动。

控制点四周用混凝土砌成40×40cm混凝土保护堆。

测量成果(资料)及时整理归档,按规定要求执行,并与工程进度同步整理。

3、土石方开挖

(一)挖土要求

1、土方开挖前,宜进行场平工程的验收。

2、施工单位应与业主、围护设计人员协商确定挖土机械的通道布置、

3、挖土顺序、土方驳运以及建材堆放等,均应避免引起对围护结构和周围环境等的不利影响。

4、土方开挖的基底标高应结合地下部分结施图进行,当结施图与基坑剖面图中所示的基底标高有出入时,以结施图为准,并应及时通知业主和围护设计人员。

5、土方开挖遵循“开槽支护、先护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

分层、对称挖土至要求标高,局部电梯井范围,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6、土方开挖应分层进行,最后30cm土方宜人工开挖,并应防止坑底土扰动,挖土至基坑底标高时应请地堪、设计、监理业主到场验槽合格及时用混凝土垫层封闭,基槽不能裸露太久。

8、采用机械挖土方式时,严禁挖土机械直接挖到设计标高,应留30cm范围内的土方必须采用人工开挖。

(二)基槽开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相应处理措施

A、基坑紧急措施:

为防止突发性事故的发生,使本工程地下结构施工顺利进行,将采取以下措施来保证整个基坑和周边环境的安全,特制订以下应急措施:

开挖前,应准备一定数量的材料和设备,包括砂袋、钢管以及锚杆成孔机和注浆机各2-3台。

②开挖过程中如发现支护结构局部位移较大,已超过许可范围时,应暂时中止挖土,采用钢管或钢管索在竖直平面内进行斜撑,同时在支护结构外侧卸载,以减少主动土压力,也可打设锚杆进行加固。

③当支撑结构出现裂缝时,可用钢管或钢管索在支撑结构和支撑桩之间进行对撑加固。

④支护桩间漏水,如漏点不大,则可用导管引流后用早强水泥堵漏或钢丝网喷射混凝土浇平封堵;当水流入量较大时,除采取前述方法外,再结合坑外局部压密注浆等措施。

⑤基坑开挖至设计深度后,应立即抢险做块石垫层,并把块石垫层铺砌至紧靠支护桩,如此时支护桩下部发生坑内位移,应立即在坑内侧堆土或抛石,并同时在支护结构外侧卸载,待稳定后,可采用打设锚杆或在坑底进行注浆加固。

B、支撑拆除

①地下部分底板施工时,砌筑240mm厚砖墙作为侧模,砖墙与连续墙之间的空隙用毛石砼分层先行填实至底板面以下400mm,该层厚度作为传力带,与底板一起浇捣,以形成对围护结构的支撑。

对底板与连续墙之间空隙较小处,也可采取不设侧模,而将底板混凝土直接浇筑至连续墙边的施工方法。

待底板及传力带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即可拆除支撑。

基于本工程所处的地理环境,支撑拟采用人工凿除。

支撑拆除应分散、均匀进行。

先拆小截面杆件,后拆大截面杆件。

C、基坑排水

①为方便坑内施工,坑内采用盲沟和集水井方式排水,盲沟内回填大粒径的碎石或卵石,相互贯通,使水通过排水沟集中到集水井或较深的承台内,再通过污水泵排出集水坑。

坑底排水沟和集水井应离开围护桩内侧4m以上。

②为了防止雨天后基坑表面积水,在基坑周边设置排水明沟,排水沟应距围护桩4m以上。

在围护桩受力情况较好的角部设置集水井。

通过水泵将水排入市政排水系统,保持基坑在施工期间的干燥。

③坑外降排水:

在围护桩的外侧,沿坑边设置400×400mm地面排水明沟,内侧水泥砂浆抹光,并在转角处布置集水井,通过水泵将水排入市政排水系统。

防止地表水流入坑内,保持地下部分施工期间的基坑干燥。

D、土方修整及基坑围护监测

本工程基底标高较多,桩承台、电梯井等底标高均低于板底标高,故在垫层施工前应有大量的土方修整工作。

①土方修整采用人工修整的方式,为尽量缩短基底土暴露时间,应注意土方修整后块石垫层的及时跟进,承台砖胎模的及时插入,垫层砼的及时浇捣。

②在地下部分施工期间设立基坑边坡稳定的监测系统,以确保地下部分施工期间的安全。

监测内容:

基坑开挖引起的坑底土层的反弹,基坑边坡稳定,边坡土体侧向位移的范围、速率,周围地下管线引起的附加沉降,位移裂缝,地基土孔隙水压力变化等。

监测工作是整个工程的重要部分,整个监测工程应本着准确、及时、有效的原则,突出重点,强调重点对象重点监测。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应根据不同阶段对周围环境的不同影响程度加以区别对待,在关键阶段加密监测频率。

监测点的埋设突出有效性,能敏感地反应周围环境的变化。

在准确性方面从埋设的规范和观测仪器的先进性入手,配以有丰富经验的监测工程师规范操作,从严把关,准确、及时、有效地完成整个工程的监测任务。

填土应由下而上分层铺填,每层虚铺厚度不大于30cm。

大坡度堆填土,不得居高临下,不分层次,一次堆填。

运土回填时,可采取分堆集中,一次运送方法,分段距离约为10~15m,以减少运土漏失量。

(四)填土的压实

1)压实的一般要求

密实度要求:

填方的密实度要求和质量指标通常以压实系数λc表示。

压实系数为土的控制(实际)干密度ρdmax当最优含水量时,通过标准的击实方法确定的。

压实系数一般>0.94。

铺土厚度和压实遍数:

每层铺土厚度不大于200-300mm,一般每层压实遍数6~8遍,采用振动碾压和振动压实机,具体应根据现场碾压试验确定。

下层土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第二层土的回填压实。

每层填土压实后都应做干容重试验,用环刀法取样。

2)填土压实方法

填土应尽量采用同类土填筑,并宜控制土的含水率在最优含水量范围内,边坡不得用透水性较小的土封闭,以利水分排除和基土稳定,并避免在填方内形成水囊和产生滑动现象。

填方必须从最低处开始,由下而上整个宽度分层铺填碾压或夯实。

在地形起伏之处,应做好接槎,修筑1:

2阶梯形边坡。

分段填筑时每层接缝处应作成大于1:

1.5的斜坡,碾迹重叠0.5~1.0m,最下层错缝距离不应小于1m。

填土应预留一定的下沉高度,以备在行车、推重或干湿交替等自然因素作用下,土体逐渐沉落密实。

预留沉降量根据工程性质、填方高度、填料种类、压实系数和地基情况等因素确定。

当土方用机械分层夯实,其预留下沉高度(填方高度的百分数计)对粉质粘土为3%~3.5%。

3)压实排水要求

填土层如有地下水或滞水时,应在四周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将水位降低。

对已填好的土如遭水浸,应把稀泥铲除后,方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填土区应保持一定横坡,或中间稍高两边稍底,以利排水。

当天填土,应在当天压实。

四、钢筋工程

钢筋工程必须严格按设计图和国家现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

严格控制质量,确保结构安全。

本工程钢筋用量大,质量要求高,必须从材料、连接、加工、成型和隐蔽等方面严格采取措施。

材料进场必须有出厂合格证书和质量保证书,并且材料人员须在钢材进场的同时立即通知施工员和试验人员迅速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准下料使用。

试验内容包括抗拉、延伸和抗弯,对进口钢材必须进行化学分析。

(一)钢筋连接

本工程钢筋连接采用对焊、气压焊、绑扎搭接等连接形式,对桩基竖向受力筋及框架梁、柱大直径钢筋采用气压焊接或套筒挤压连接。

接头形式

受拉区

受压区

绑轧搭接接头

25%

50%

焊接接头或机械接头

50%

不限

1、钢筋气压焊

是采用氧乙炔火焰或其他火焰对两根接处加热,使其达到塑性态,加压完成的一种压焊方法。

其焊接设备包括氧、乙炔供气设备、加热器、加压器、钢筋卡具等。

1)焊前准备

钢筋下料要用砂轮锯,不得使用切断机,以免钢筋端头呈马蹄形而无法压接;

钢筋端面在施焊前,要用角向磨光机磨见新,边棱要适当倒角,端面要平,不准有凹凸及中洼现象。

钢筋端面要基本上与轴线垂直;

钢筋端面附近50至100mm范围内的铁锈、油污、水泥浆等杂物必须清除干净;两根被连接的钢筋用钢筋卡具对正、夹紧。

2)施焊要点:

钢筋气压的工艺过程包括:

顶压、加热与压接过程,其施焊要点如下:

两钢筋安装后,预压顶紧。

预压力宜为10Mpa工,钢筋之间的局部缝隙不得大于3mm;

钢筋加热初期应采用碳化焰,对准两钢筋接缝处集中加热,并使其淡白色羽状焰包住缝或伸入缝隙内,并始终不离开接缝,以防止压焊产生氧化。

等接缝处钢筋红黄,随即对钢筋第二次加压,直至焊口缝完全闭合;

在确认两钢筋的缝隙完全粘合后,应改用中性焰,在压焊面中心1~2倍钢筋直径的长度范围内,均匀摆动往反加热;

当钢筋表面应成炽白色,氧化物变成芝麻大小的灰白色球状物时,继而聚集成泡沫状并开始随加热器的摆动方向移动时,则可边加热边第三次加压,先慢后快,达到30至40Mpa,使接缝处隆起的直径为1.4至1.6倍母材直径、变形长度为母材直径的1.2至1.5倍的鼓包;

压焊后,当钢筋火红消失,即温度为600至6500C时,才能解除压接器上的卡具;

在中热过程中,如果火焰突然中断发生在钢筋接缝完全闭合以前,则应切掉接头部分,重新压接。

3)气压焊接头的质量检验气压焊接头的质量检验包括取样试验和外观检查。

从每批接头中随机切取3个接头做接伸试验;在梁、板的水平钢筋连接中,另切取3个接头做弯曲试验(在一般建筑筑物、构筑物中,以600个接头为一批;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中,同一楼层中应以600个接头为一批,不足600个接头的仍作为一批)。

气压焊接头应逐个进行外观检查,检查其偏心量、两钢筋轴线弯折角、镦粗直径、镦粗长度、压焊面偏移等技术指标。

(二)钢筋加工与制作

钢筋工程在施工中必须有三道工序,即专人抽样,制作精细,绑扎认真。

抽样人员必须细致认真,尺寸要准确。

负责制作的施工人员一定按规定配料:

要长材长用、短材短用,在规范许可的范围内长短搭配对焊使用;除直筋外即所有非直筋和箍筋必须要求先放样或画线弯拆,尺寸准确。

经查合格后成批生产。

凡超出规定者必须返工,以免影响绑扎速度和质量。

此道工序是钢筋工程的关键。

施工过程中无论何种钢筋都必须调直,有锈蚀的则要进行除锈处理。

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mm)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

±10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20

箍筋内净尺寸

±5

(三)钢筋绑扎与安装

1、作业条件

钢筋绑扎前应检查有无锈蚀现象,锈蚀钢筋要经除锈之后,再运至绑扎现场;

已做好抄平放线工作,根据弹好的尺寸线检查下层预留插筋的位置、数量、长度,如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处理;

整理调直下层伸出的搭接筋,如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处理,注意位置调整时搭接筋弯折坡度不应大于1∶6;

按图纸设计及操作工艺标准向工人进行交底;

如果模板工程先行、模板安装要先做预检,并清除模板内杂物;

2、钢筋接头

Φ10以上钢筋,应优先采用焊接接头,Φ22以上钢筋,不宜采用绑扎接头;

焊接接头或绑扎接头搭接长度末端距钢筋弯曲处不得小于10d,也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

受力钢筋的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绑扎接头在任一搭接长度内(且不小于500)不超过25%,焊接接头在35d区段内(且不小于500)不超过50%;

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满足下表规定

项次

钢筋类型

混凝土强度等级

C20~C25

C30~C35

≥C40

1

I级钢筋

35d

30d

25d

2

II级钢筋

45d

35d

30d

3

III级钢筋

55d

40d

35d

4

低碳冷拔钢丝

300mm

3、柱中纵向钢筋的接头

搭接位置可以从各层面开始,或根据设计意见;

柱子每边钢筋不多于4根时,可在一个水平面上接头;

下柱伸入上柱搭接钢筋的根数及直径应满足上柱要求,当上柱钢筋多于下柱时,钢筋的差值应加设插筋锚在下柱内,并满足搭接及锚固要求,当上下柱内钢筋直径不明时,搭接长度按上柱内钢筋直径计算;

下柱伸入上柱的钢筋弯折留不大于1/6时,下柱钢筋可不切断而弯伸至上柱,否则应该设置插筋或将上柱钢筋锚在下柱内。

规定接头最低点距柱端不宜小于柱截面长边尺寸,且宜在层面以上750mm处,接头间距按设计标准。

在墙的门窗位置,除按图纸正常配筋外,须按标准图集及抗震要求做好构造结构筋布置。

4、板钢筋绑扎

在模板上画好钢筋位置间距;

按间距先摆放主筋,后放次筋,板与梁交叉处,板的钢筋放在梁的钢筋上面;

绑扎钢筋一般用“顺扣法”,双向板全扣绑扎,负弯矩钢筋全扣绑扎;

板钢筋双层时,两层间加钢筋马凳,以保证上层钢筋的位置正确,最后在主筋下垫好水泥垫块。

(四)钢筋检查与隐蔽

当每个分项完成后均经严格的自检、互检和交接检,各工种均符合设计和规范后,方按规定做出书面隐蔽记录,按照钢筋种类、直径、数量和部位,以及构件编号交质检、监理、甲方一起验收合格后方能浇筑混凝土。

钢筋绑扎完后,每层的柱、墙、梁、板中均有各种不同情况的插筋,如构造柱、边梁、楼梯小柱、拉墙筋等在专职检查时必须认真,防止发生偏位等质量隐患,并作出记录,签字验收。

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目

允许偏差

(mm)

检验方法

绑扎钢筋网

长、宽

±10

钢尺检查

网眼尺寸

±20

钢尺量连续三档,取最大值

绑扎钢筋

骨架

±10

钢尺检查

宽、高

±5

钢尺检查

受力钢筋

间距

±10

钢尺量两端、中间各取一点,取最大值

排距

±5

保护层厚度

基础

±10

钢尺检查

柱、梁

±5

钢尺检查

板、墙、壳

±3

钢尺检查

绑扎箍筋、横向钢筋间距

±20

钢尺量连续三档,取最大值

钢筋弯起点位置

20

钢尺检查

预埋件位置

中心线位置

5

钢尺检查

水平高差

+3-0

钢尺和塞尺检查

五、模板工程

本工程总体建筑施工面积为142718.65平方米,工程量较多,相应模板量也很大。

模板施工是主体结构施工中相当重要的环节,它关系到主体的外观质量是否合符要求,砼浇筑过程中的安全系数,模板支撑强度等,因此本工程的模板除板模板采用胶合板外,其他模板均采用钢模板进行施工。

施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如下措施:

(一)模板制作及清理

1、模板制作

模板的设计、制作和安装以及正常的浇筑和捣实,使形成准确的形状、尺寸和位置。

模板有足够强度、能随承受混凝土的浇筑和捣固的侧压力与振动力,牢靠地维持原样、不移位、不变形。

模板表面光洁平整,接缝严密,不漏浆,以保证混凝土表面的质量。

每块模板制成使每节可以单独拆除,而不损伤混凝土。

模板及支架材料的种类、等级,根据其结构特点,质量要求及周转次数确定。

如图

2、模板的清理及涂刷

模板在使用之后和浇筑混凝土之前清洗干净。

为防锈或为加速拆模而在模板侧面刷涂料(为矿物油或一种不会使混凝土留有污点的油剂)。

按惯例模板在支模前涂刷好,涂刷作业必须不得因污染而影响混凝土和钢筋的质量。

一旦检查发现已浇筑混凝土或架设钢筋上染上涂刷污迹,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清理。

(二)模板安装的基本要求

1、模板及其支撑系统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保证结构、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间位置的正确;

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模板接缝严密,不得漏浆;

便于模板的安拆;

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满涂隔离剂;

规范要求留置浇捣孔、清扫孔;

浇筑混凝土前用水湿润木模板,但不得有积水。

墙、柱模板在混凝土浇筑后48小时即可拆除、框架梁、板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可拆除,悬臂梁及相邻的板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方可拆除,施工中在施工现场做好试块,与结构混凝土同条件养护凭试验确定具体的拆模时间。

上层梁板施工时保证下面一层的模板及支撑未拆除.

模板接缝应严密,对局部缝隙较大的采用胶带纸封贴.

2、柱模(如图所示)

 

 

柱模采用细木工板,模板与模板接缝处采用泡沫条压紧,防止渗漏浆等质量通病。

先在楼面上弹出纵横轴线和四周边线,柱子底部用短钢筋控制定位,然后砂浆找平,调整标高,立柱模。

梁柱节点模板采用木模,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尺寸另行制作,拼缝处采用白铁皮盖缝或宽胶带粘贴。

支模时要在底部留清扫口,砼施工前应派专人清扫封口。

本工程层高均较高,故对于柱高大于3.5m的柱模留设门子板,以便砼入模及振捣。

柱箍每隔600一道,采用Φ48钢管及十字扣件拉紧,对于截面大于500的柱,均要设对拉螺栓,螺栓采有直径为12钢筋制作,两端采用伞形销固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