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考研整理笔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008795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6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考研整理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考研整理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考研整理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考研整理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考研整理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考研整理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9页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考研整理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9页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考研整理笔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9页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考研整理笔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9页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考研整理笔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9页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考研整理笔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9页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考研整理笔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9页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考研整理笔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9页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考研整理笔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9页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考研整理笔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9页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考研整理笔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9页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考研整理笔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9页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考研整理笔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9页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考研整理笔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9页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考研整理笔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9页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考研整理笔记.docx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考研整理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考研整理笔记.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考研整理笔记.docx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考研整理笔记

2010年考研专业课笔记

【现代汉语部分】

一概论

一、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

(一),古代汉语

1,定义:

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从时间上看,五四以前的都可以称为古代汉语。

现在我们接触到的古代汉语是它三千多年来的书面语形式。

2,古代汉语的两种书面语形式:

(1)文言文:

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

(2)古白话:

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与口语直接联系的新的书面语言,今普通话书面形式的源头,9DC末期出现12、13DC成熟

3,古代汉语学习对象:

文言文

(二),现代汉语

1,定义:

现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包括普通话和方言;(广义)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狭义)1955年确定

(三),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关系:

古代汉语是现代汉语的前身,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

二、普通话和方言

(一),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

定义:

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是汉族人民在相互交往中普遍使用的一种通用语言,它是全体汉族人民间以及汉族和兄弟民族间,中国人和外国人之间的交际用语。

是在同一民族内部通过长期相互交往在方言的基础上逐渐自然形成的。

(汉语方言只是为某一地区人民使用的语言,不仅在社会交际作用方面处于从属地位,而且在自身发展趋势中也是向普通话靠拢的。

(二),口语和书面语

1,口语:

以口耳进行交际的口头形式;

共同口语形式比书面语晚出现,最晚14DC,“官话”(一种全民族公用的语言)在北方话基础上开始形成,清朝时已全国通行。

2,书面语:

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书面形式;

(其源头:

白话文)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通行全国。

3,五四时期,“白话文运动”使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

“国语运动”(由汉语拼音运动引发)使民国初年“国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统一口语的读音)代替了“官话”。

(三),现代汉语七种主要方言:

七种方言的划分并非地理划分,其主要依据方言的共同语音特点;方言间亲疏关系不同,闽、粤方言与共同语差别最大,其后依次是吴方言、客、赣、湘;按使用人口排列:

北方言》吴方言》粤方言》湘方言》闽方言》客方言》赣方言;

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别:

语音最突出,词汇次之,语法最小

1,北方话:

北京话为代表,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在汉语各方言中分布地区最广,使用人口最多,占约汉族人口总数70%

包括四个次方言:

(1),华北、东北方言(徐州,蚌埠)

(2),西北方言

(3),西南方言

(4),江淮方言(长江以北,淮河以南)

2,吴方言(江浙话):

以苏州话或上海话为代表,使用人口约8000多万,占汉族人口8.4%,第二大方言;分布在长江以南镇江以东部分(不包括镇江)以及浙江省的大部分地区。

3,湘方言:

以长沙话为代表,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不包括西北角),人口4600多万,占汉族人口的5%,处于赣方言、西南方言及客家方言包围中,内部分歧大,有些地区更接近于赣方言和西南方言。

4,赣方言:

以南昌话为代表,分布在江西省大部分地区,湖北省东南小片地区。

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对赣方言的形成产生影响,长期又受临近方言影响,赣方言特征不明显。

使用人口2000多万,约占汉族人口2.4%。

5,客家方言:

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3700万书用人口,占汉族人口4%;分布在闽、粤、赣三省的边缘地带。

中原人南迁形成。

6,闽方言:

汉语方言中内部分歧最大,语音现象最复杂的方言,一般分为闽南方言和闽北方言两大支系;使用人口4000万以上,约占汉族人口4.2%;

细分为三个次方言:

(1)闽南方言:

以厦门话为代表;包括福建南部,广东东部潮汕地区,海南大部分,浙江南部一些地区,台湾

(2)闽东方言:

以福州话为代表,分布在福州为中心的闽江下游,以福安为中心的山区;

(3)闽北方言:

以建瓯话为代表,分布在福建北部山区

此外,南洋群岛上有华侨使用闽方言

7,粤方言:

以广州话为代表,分布在广东省中部、西南部,广西东南及港澳地区,海外华侨等;使用人数5000万左右,约占汉族人口5%。

(四),推广普通话

原因:

(1)民族共同语在全国范围内普及程度不够,方言分歧严重

(2)民族共同语内部也存在分歧,语音,词汇和语法都还有混乱现象,需要规范

目标:

使民族共同语成为四种用语:

教学用语、工作用语、宣传用语、交际用语;

有效工具:

汉语拼音方案

针对不同对象,对学习普通话分级要求(三级);

注意事项:

除注意语音规范外,还要注意词汇规范

工作进展:

语音—《汉语拼音方案》、《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稿》

词汇—《现代汉语词典》

三、现代汉语的主要特点

现代汉语的特点是根据比较,归纳总结出来的,比较的对象有:

历时比较:

同古代汉语、近代汉语比较

共时比较:

同世界其他民族语言比较

(一)语音特点

1,每1音节都有声调(声、韵、调是汉语音节3要素,其中声调是音节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2,没有复辅音(辅音以清辅音为主,浊辅音只有m,l,r,n;而英语和古代汉语有)

3,元音占优势(任一音节必有韵母,任一韵母必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元音)

4,没有入声(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有,入声在现代汉语中归并在平、上、去三个声调中,但一些方言中仍保留入声声调)

(二)词汇特点

1,以单音节词根和根词为主;

2,双音节词占优势(汉语多采用词根复合构词法创造新词,双音节词具有音节对称和谐的美感)

3,多音节词语中四字格为主(与双音节词占优势有关,也与汉语偶数节律习惯有关)

(三)语法特点

1,词形没有形态变化

2,复合词为主

3,量词丰富

4,存在兼类词(如动词兼名词等)

5,句法与词法的一致性(如:

水土流失、提高等;该特点对汉语学习和使用提供了方便,但易出现词和短语划界限不清问题)

6,语序和虚词是主要语法手段(用相同词,语序不同意思不同,如:

我要学—要我学;使用介词不同,意思不同,如:

我把他打了—我被他打了)

(四)语用不同

1,现代汉语具有意会性(求简明、达意,不一定求句子结构完整)

2,依靠语境相处歧义(如:

咬死了猎人的狗)

(五)修辞特点

1,采用汉字构形特点(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

2,音节结构整齐(双声、叠韵、压韵、对偶等修辞格式都具有音节结构整齐的特点)

3,具有民族文化特色(歇后语、成语等)

(六)信息处理特点

1,汉字属于大字符集(与拼音文字比,字型技术和标准化方面困难)

2,存在词语切分问题

3,存在词性标注问题

4,大陆、台湾的统一和规范(外用借词同源异形,常用词语也有区别)

 

二语音

一、汉语语音概说

(一)基本概念

1,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一个音节如果按音色的不同进一步划分,就会得到一个个最小的各有特色的单位,这就是音素。

(如“老”可以划分出l,a,o三个音素)音素可以分为:

辅音和元音。

2,音节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人的听觉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片段;每发一个音节时,发音器官的肌肉,特别是喉部肌肉都明显的紧张一下,每次肌肉的紧张度增而复减,就形成一个音节;一般来说一个汉字就代表一个音节。

(也有例外,:

“天儿”tianr)

3,声母、韵母、声调

汉语传统分析方法:

把一个音节分析成声母、韵母两部分,再加上一个贯通整个音节得声调

(1),声母:

音节开头的辅音。

(如以元音开头,叫做“零声母”,例如“安an”,辅音不完全是声母,有的做韵尾,如nin中)

(2),韵母:

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零声母音节整个由韵母构成)韵母有由单元音或复元音构成的,如:

大da,夏xia,也有由元音带辅音一起构成的,如,单dan;

(3),声调:

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的音高变化

(二)汉语语音的特点

汉语在语音方面的特点是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加上声调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因而具有音乐性的特点。

1,辅音的特点:

没有复辅音(音节中没有2个或2个以上辅音连在一起),因此,音节结构形式整齐,界限分明;

2,元音的特点:

元音占优势,音节中可以没有辅音,但元音不可少,只有极个别是由辅音单独构成,如:

口恩,是由单个辅音组成;因为元音多,所以汉语语音中乐音成分大。

3,声调的特点:

有声调,每个音节都有声调,它使音节界限分明,富于高低变化,形成汉语音乐性强的特殊风格。

(三)汉语拼音方案

汉语拼音方案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总结了过去各种汉语注音法基础上,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后设计和制定的一套汉语记音符号。

1958年2月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推行全国。

1,方案的基本内容

(1),字母表(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共26个)

(2),声母表(bpmfdtnlgkhjqxzhchshrzcs共21个)

(3),韵母表(35个)

(4),声调符号: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标注在主要母音上)

(5),隔音符号:

a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时,如果音节界限发生混淆,用隔音符号(’)隔开,如pi’ao皮袄。

2,方案的优点及在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1)优点:

A符号数目少,26个基本字母;

B采用国际通行拉丁字母,书写方便,便于国际交流;

C字母音素化,记录、分析语音准确灵活;

(2)作用:

A给汉字注音(过去用直音法、反切法、注音字母

法给汉字注音,但都有缺点

B用作推广普通话的工具(帮助教学矫正读音)

C用作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用来帮助外国人学汉语,用来音译人名、地名、科学术语,编制索引和代号等

二、声母

(一)声母的发音部位(7类)

1,双唇音上唇和下唇阻塞气流而形成的音(bpm)

2,唇齿音上齿和下唇接近,阻碍气流形成的音(f)

3,舌尖前音舌尖抵住或接近上齿背,阻碍气流而形成的音(zcs)

4,舌尖中音舌尖抵住上齿龈,阻碍气流而形成的音(dtnl)

5,舌尖后音舌尖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阻碍气流而形成的音(zh

chshr)

6,舌面音舌面前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阻碍气流而形成的音(jqx)

7,舌根音(舌面后音)舌根抵住或就接近硬腭,阻碍气流而形成的

(gkh)

(二)声母的发音方法

(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况,可从阻碍的方式,声带是否颤动,气流的强弱三个方面看)

1,阻碍的方式

声母发音阻碍形成过程三阶段:

成阻——阻碍开始形成

持阻——阻碍持续

除阻——阻碍接触

根据成阻和除阻的不同方式,声母阻碍方式分为:

(1)塞音bpdtgk发音部位形成闭塞爆发成声

(2)擦音fsshrxh发音部位接近摩擦成声

(3)塞擦音zczhchjq先破裂再摩擦

(4)鼻音mn发音部位完全闭塞,鼻腔发音

(5)边音l气流从舌尖两边或一边通过发音

2,声带是否颤动

(1)清音声带不颤动透出的气流不带音共17个清音

(2)浊音声带颤动透出的气流带音共mnlr4个

3,气流的强弱

(按乎出气流强弱,把塞音和塞擦音分为送气和不送气)

(1)送气音乎出气流强ptkcchq6个

(2)不送气音bdgzzhj共6个

(三)声母总表

发音部位

发音方法

唇音

舌尖

前音

舌尖

中音

舌尖

后音

舌面音

舌根音

双唇音

唇齿音

塞音

清音

不送气

b[p]

d[t]

g[k]

送气

p[p`]

t[t]

k[k`]

塞擦

清音

不送气

z[ts]

Zh[tş]

j[tε]

送气

c[ts`]

Ch[tş`]

q[tε`]

擦音

清音

f[f]

s[s]

Sh[s]

x[ε]

h[x]

浊音

r[z]

鼻音

浊音

m[n]

n[n]

边音

浊音

l[l]

三、韵母39个(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

(一)单元音韵母发音要领:

发音时舌位、唇形以及开口度始终保持不变(10个单元音韵母)

1,舌面单韵母7个,主要由舌位高低,前后以及嘴唇形状来决定。

(1)舌位高低(舌位高口腔开口度小)

A高元音Iuü(闭元音)

B半高元音eo半闭元音

C低元音a低元音

(2)舌位前后

A前元音Iü

B央元音e

C后元音uo

(3)圆唇不圆唇

A圆唇uüo

B不圆唇Ia

2,特殊元音韵母

(1)–i分舌尖前和舌尖后,舌尖前的i在zcs后,舌尖后在zhchsh后

(2)er卷舌元音仍是单韵母,r不代表音素只代表卷舌动作。

(二)、复元音韵母的构成及发音要领13个复元音韵母

复元音:

发音时舌位、唇形都有变化的元音,它的发音是由第一个元音的发音状况向第二个元音的发音状况的过度;

1,构成:

不是元音简单相加,而是元音有机结合,构成复韵母的元音在口腔开口度和声音的响亮程度上不同:

(1)韵腹声音响亮的

A前响复元音韵母aieiaoou“该黑好楼”4个

无韵头

B后响复元音韵母iauauoieüe5个“下瓜国节缺”

无韵尾

C中响复元音韵母uaiueiuaoiou4个“俏归肖优”

(2)韵头:

处于声母和韵腹间,又叫介音、介母,仅iuü可充当韵头,且其后还要出现其他元音

(3)韵尾:

复韵母中的韵尾仅限Iu,鼻韵母中的韵尾只是nng

韵母内部,韵腹不可少,一般由开口度较大的元音充当

2,复韵母发音要领:

从一个元音的发音状况快速向另一个元音的发音状况过渡,舌位高低前后、口腔开闭、唇形圆展都是逐渐变动的,中间应该有过渡音;同时气流不中断,中间没有明显界限,发音要形成一个整体。

(三)、鼻韵母的构成及发音要领(又叫鼻音尾韵母共16个)

1,构成

(1)前鼻尾韵:

元音和前鼻音组成8个

(2)后鼻尾韵:

元音和后鼻音组成8个

2,发音特点:

(1)元音后的鼻辅音的鼻音色彩逐渐加强,逐渐由元音发音状态向鼻辅音过度,最后发音部位闭塞,形成鼻辅音;

(2)鼻辅音韵尾发音时,除阻阶段不发音,所以叫‘唯闭音’

(四)、元音aeiu的发音变化

1,a前、低、不圆唇元音。

发音时,口向大开,舌头前伸、前舌面下降到最低,嘴唇成自然状态,如:

大,他

2,e

A:

[γ]时,后、半高、不圆唇,口腔半闭、舌头后缩、后舌面升至半高程度,嘴唇向两旁展开,如渴、饿

B:

[ε]时,前,半低,不圆唇,如:

3,i前、高、不圆,口腔开度小,舌头前伸,舌尖面上升接近硬腭,气流通路狭窄但不发生摩擦,嘴角尽量向两旁展开成扁平状,如:

一、笔。

4,u后、高、圆唇,口腔开度小,舌头后缩,舌面上升接近软腭,气流通路狭窄但不发生摩擦,嘴唇撮圆成小孔,如:

吴、湖

(五)韵母总表

四、声调

(一)调值和调类

1,调值:

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1)调值特点:

A调值主要由音高构成,但决定调值的是相对音高而非绝对音高

B构成调值的相对音高在读音上是连续的,中间没有停顿和跳跃;

(2)调值标记方法:

“五度标记法”(最高5度,半高4度,中音3度,半低2度,低音1度)

2,调类:

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一起建立的类(4种)

(3)阴平:

(高平调、55调)高而平,5度到5度,声音较高,无升降变化,如司、机

(4)阳平:

(高升调、35调)由中音升到高音,3到5度,如人民;

(5)上声:

(降升调,214调)半低先降到低音然后升到半高,2度-1度-4度,先降后升,调值214,如,古典,展览;

(6)去声:

(全降调、51调)由高音降到低音,5度-1度,全降调,调值51,如:

胜利,闭幕。

3,普通话的四声:

一平、二升、三曲、四降

4,五度标记法:

用5度竖标来标记调值相对音高的一种方法。

五、音节

(一)汉语音节的结构

普通话音节一般由声母、韵母、声调构成

(二)汉语音节结构特点:

1,一个音节最多由四个音素组成;

2,构成汉语音节,声调和韵腹不可少,声母、韵头、韵味则可有可无;

3,元音在音节中占优势

4,音节可以没有辅音,如:

藕,如有辅音则不单独出现,且在音节中的位置比较固定,开头或末尾。

(三)汉语音节的拼写规则

1,y、w的使用

(1),韵母表中i行韵母,在零声母音节中,要用y开头,如ya牙;

(2),韵母表中u行韵母,在零声母音节中,要用w开头,如wo我

(3),韵母表中ü行韵母,在零声母音节中,要用y开头,

2,隔音符号的使用:

a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如音节界限混淆,要用隔音符号;

3,省写

(1),韵母iouueiuen的省写,如前有声母则写成,iuuiun牛归论

如无声母,用yw开头,写成oueien

(2),ü上两点的省略,和nl以外声母拼写时省去;

4,标调法

(1),声调符号要标在第一个音节的主要元音上;

(2),在iu,ui两韵母中,标在后面的字母上;

(3),标号在i上小点要省去;

(4),轻声不标调;

六、语流音变和语调

(一)汉语的语流音变

1,轻声:

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在一定条件下读得又短又轻的调子,与音强、音长、音高、音色都有关系。

一般来说,任何一种声调的字,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失去原来声调,变读轻声。

其物理属性变化是:

音长变短,音强变弱;

(1),它在音高上的表现因受前一个字的声调的影响而不是固定的。

上声后最高,平声偏低,去声最低,调值发生改变

(2)轻声引起音色变化:

A:

使不送气的清塞音和清塞擦音浊音化,如爸爸

B:

一些较高或较低元音向央元音靠拢,韵母变含混如:

棉花的花

C:

有的韵母甚至脱落,如豆腐实际读音为douf

2,儿化:

指后缀“儿”与它前一音节的韵母结合成一个音节,并使这个韵母带上卷舌音色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这种卷舌化了的韵母就叫儿化韵。

非儿化韵母可叫平舌韵。

儿化并非单纯语音现象,它和语法、词汇也有密切关系,有区别词义、词性、感情色彩作用

变化情况:

(1),音节末尾是aoeu的韵母直接卷舌,如豆芽儿

(2),韵味是i,n的(inün除外),丢掉韵尾,主要元音卷舌,

如冰棍儿的uen

(3),韵母是inün去韵尾,加[er],如手印儿[ier]

(4),韵母是Iü加[er],如玩意儿[ier]

(5),韵母是-i的,韵母变[er]

(6),韵母是ng的,去韵尾,韵腹鼻化,并卷舌,如,胡同儿

(7),韵母是ing的,去韵尾,加上鼻化[~er],如眼镜儿

3,变调:

在语流中,有写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变化,与单字调值不同,这种变化就是变调,多由后一个音节声调的影响引起。

常见变调有:

(1),上声的变调(单念或词尾时上声字声调不变,在一些情况下变阳平或半上声)

A:

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变阳平,如旅馆,水果,在原来时上声改读了轻声的字音前,有变阳平,如小姐可以,打扫,也有变半上声如奶奶,耳朵,椅子等;

B:

在非上声前变半上声,调值变214尾21,如火车\语言\感谢\尾巴

(2),“一”、“不”的变调:

A:

“一”、“不”单念或用在词句末尾,以及一在序数中,声调不变;

B:

在去声前,一律变阳平,如一定、一路、一次、不是、不要;

C:

在非去声前,一变去声,“不“仍读去声,如一点,一天,不同

D:

“一”、“不”嵌在相同动词的中间或肯定否定连用时,变轻声,如想一想、想不想,去不去

4,“啊”的变读:

用在句尾的语气词“啊”(a),由于受到前面一个音节末尾音素的影响,常发生‘同化’、‘增音’等音变现象。

(1),前面是i,ü时,读ya,写成‘呀’,

如,你快来呀(laiya);好大的雨呀,(yuya)

(2),前面音素时u,包括ao,iao,写成‘哇’

如:

这么多书哇(shuwa);多好哇(haowa)

(3),前面音素时n时读na,写成‘哪’

如:

这么多人哪renna

(4),前面音素时ng时读nga,仍写‘啊’

使劲唱啊,changnga你到底行不行啊xingnga

(5),前面音素时-i时读ra,写成‘啊‘

如:

多好的同志啊zhira,怎么回事啊shira

(6),前面音素是-I[]时读za,写‘啊‘

如:

谁家的兔子啊,ziza;你到底去过几次啊,ciza

(7),如果前面是ao,(ao,iao除外)e、^e,就在啊前家i,成为ya,写成呀,如,原来是他呀,taya,好热呀,reya

(二)汉语语调

1,重音:

出现在句子中,不涉及词的意义,只和全句的意义有关

(1),语法重音:

说话时自然有的,出现在什么地方有规律性,语法重音变化,会改变句子意义;

(2),逻辑重音:

(强调重音)出现无规则,随说话人表达要求变化,一般只起强调、突出作用,不改变句子基本意义;

2,句调:

全句声音的高低升降是语调主干,最能表达说话人态度和感情

(1)降调:

句尾降低的调子,一般用于话已经说完的句子,表示陈述、感叹、请求等语气

(2)升调句尾升起调子,表达意思还没完全说完,让人注意后面,表疑问,惊异、号召等;问句升调比分句高,

句尾调子高低升降可以表示分句间,句子间的关系,如你上哪儿?

/,他上哪儿?

/(并列关系)你上哪儿、他上哪儿、(承接关系)

3,停顿:

句子内部,句子之间声音上的间歇,一段语流在什么地方停顿是由表达上的需要确定的,一般只有关系不密切的词群间才有停顿。

音节少的节拍群说得慢些,多的说得快些,停顿划分了语流段落,段落长短,对句子意义和语法结构都有影响

七、语音规范

(一)语音规范的标准

1,异读词的规范问题

(1)异义异读如:

音乐快乐畜牧——牲畜

(2)同义异读如:

遍bianpian

(3)部分同义异读如:

装订的订可以读ding4也可以读ding1;

2,异读词的分类

(1)声母不同的异读词如:

波浪bopo

(2)韵母不同的异读词如:

熟练shushou

(3)声调不同的异读词如:

召集zhao1zhao3

(4)其他,如:

畸形jiqi

3,异读产生原因:

(1)读书音与口语音分歧

(2)受方言影响

(3)误读造成

(4)北京语音自己特殊的发展,如:

危读wei3

4,异读词读音原则(1956成立普通话审音委员会)

(1)审音以词为对象,不以字

(2)审音标准,根据北京音系,但不是每字都用北京话读法(虽不合语音发展规律,但通行,北方方言用广泛,所以可以采用)

(3)四呼不同的异读字原则上以符合语音发展规律的为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