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化学常用计量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008910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12.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二 化学常用计量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专题二 化学常用计量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专题二 化学常用计量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专题二 化学常用计量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专题二 化学常用计量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专题二 化学常用计量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专题二 化学常用计量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专题二 化学常用计量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专题二 化学常用计量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专题二 化学常用计量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专题二 化学常用计量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专题二 化学常用计量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专题二 化学常用计量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专题二 化学常用计量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专题二 化学常用计量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二 化学常用计量1.docx

《专题二 化学常用计量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二 化学常用计量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二 化学常用计量1.docx

专题二化学常用计量1

专题二化学常用计量1

1.在化学学科中经常使用下列物理量,其中跟阿伏加德罗常数(NA)无关的组合是()

①相对原子质量;②摩尔质量(g/mol);③原子半径;④中和热(kJ/mol);⑤物质的量;⑥化学反应速率[mol/(L·s)];⑦气体摩尔体积(L/mol);⑧溶解度;⑨燃烧热(kJ/mol);⑩溶质的质量分数

A.①③⑧⑩B.②④⑤⑥⑦⑨

C.①②③④⑤D.⑥⑦⑧⑨⑩

解析:

根据物理量的单位,可以判断其与阿伏加德罗常数是否有关,相对原子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具体数值,原子半径的单位为nm,溶解度的单位为g,这些物理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均无关。

答案:

A

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氧单质一定含有2NA个氧原子

B.含4molSi—O键的石英晶体中含氧原子数为4NA

C.6.8g液态KHSO4中含有0.05NA个阳离子

D.1molH3O+中含质子数为10NA

解析:

A选项,氧单质指代不明,可能是O2或O3;B选项,1molSiO2含有4molSi—O键,故含有4molSi—O键的石英晶体中含有2molO;D选项,1molH3O+含有的质子为11mol。

答案:

C

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精炼铜过程中,电路中每通过NA个电子,阳极溶解铜32g

B.1L2mol/L的NH4Cl溶液中含NH+4数目为2NA

C.5.6g铁粉与硝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0.3NA

D.1molC20H42的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61NA

解析:

电解精炼铜时,粗铜作阳极,由于粗铜中含有杂质Fe、Ni等,电路中每通过NA个电子,阳极溶解铜小于32g,A错;1L2mol/L的NH4Cl溶液中NH+4会发生水解,故其数目小于2NA,B错;铁粉与硝酸反应时,由于硝酸用量的不同可能生成Fe2+(少量硝酸)或Fe3+(过量硝酸),因此5.6g铁粉与硝酸反应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2NA~0.3NA,C错;1molC20H42中含有共价键数目为

×NA=61NA,D对。

答案:

D

4.如图所示,两个连通容器用活塞分开,左右两室(体积相同)各充入一定量NO和O2,且恰好使两容器内气体密度相同。打开活塞,使NO与O2充分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不考虑NO2转化为N2O4)()

A.开始时左右两室分子数相同

B.反应前后NO室压强相同

C.最终容器内密度与原来相同

D.最终容器内无O2存在

解析:

由左右两室体积相同,两容器内气体密度相同可知,两容器中气体的质量一定相等,而NO和O2的摩尔质量不相等,故其物质的量不相等,开始时左右两室分子数不相同,故A错误。由于反应后NO室的气体物质的量要减小,故压强要减小,B错误。由于NO与O2反应,O2过量,故最终容器内有O2存在,D错误。

答案:

C

5.在4℃时向100mL水中溶解了22.4LHCl气体(标准状况下测得)后形成的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10mol/L

B.所得溶液的体积为22.5L

C.根据题干数据,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无法求得

D.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因溶液的密度未知而无法求得

解析:

该溶液的体积应该大于100mL,溶液的质量为

×36.5g/mol+100mL×1g/mL=136.5g,由于没有提供溶液的密度,无法计算出溶液的体积,因此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无法计算,A错、B错、C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26.7%,D错。

答案:

C

6.在200mL某硫酸盐溶液中,含有1.5NA个硫酸根离子(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同时含有NA个金属离子。则该硫酸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1mol·L-1B.2.5mol·L-1

C.5mol·L-1D.2mol·L-1

解析:

由硫酸盐溶液中含有1.5NA个硫酸根离子,同时含有NA个金属离子,可知金属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物质的量之比为2:

3,故其化学式可表示为:

M2(SO4)3,所以其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0.2L=2.5mol·L-1。

答案:

B

7.(2010·襄樊市调研)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的33.6mL氯气通入足量水中,转移电子数为1.5×10-3NA

B.标准状况下,22.4L四氯化碳中共价键数目为4NA

C.1L浓度为1mol·L-1的Na2CO3溶液中含有3NA个离子

D.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时,每形成NA个N≡N键的同时,就有6NA个N—H键形成

解析:

反应Cl2+H2O=HCl+HClO为可逆反应,不可能进行完全,因此33.6mL氯气通入足量水中,转移电子数小于1.5×10-3NA,A错;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为液体,不能运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B错;Na2CO3溶液中由于

的水解反应:

+H2O===HCO-3+OH-,离子数目增多,因此1L浓度为1mol/L的该溶液中离子数目大于3NA,C错;根据N2+3H2===2NH3,反应达平衡时,每生成1molN2分子(形成1molN≡N键)的同时生成2molNH3分子(形成6molN—H键),D对。

答案:

D

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106gNa2CO3晶体中的离子总数大于3NA

②标准状况下,16gO3和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NA

③将0.1molNaCl全部溶于乙醇中制成胶体,其中含有的胶体粒子数目为0.1NA

④1molN2和3molH2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容器内的分子数大于2NA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解析:

106g碳酸钠晶体中的离子总数为3NA,故①错误;由于胶体粒子是多个微粒的集合体,故③中所含的胶体粒子数目小于0.1NA,错误;④中由于1molN2和3molH2发生可逆反应,反应不能进行完全,故反应后气体分子数要大于2NA,④正确。

答案:

B

9.下列各组中两种气体所含的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A.质量相等、密度不等的N2和CO

B.温度相同、体积相同的O2和N2

C.体积相等、密度相等的CO和C2H4

D.压强相同、体积相同的N2和O2

解析:

A项,氮气和一氧化碳的摩尔质量相等,质量相等时物质的量相等,故原子数一定相等;B项,压强不一定相等,则两气体的物质的量不一定相等;C项,体积和密度相等,则两气体的质量相等,由于摩尔质量相等,则两者的物质的量相等,则原子数之比为1:

3;D项,温度不一定相同,则原子数不一定相等。

答案:

A

10.已知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将40℃的饱和澄清石灰水冷却至10℃,或保持40℃向其中加入少量CaO,两种情况下均保持不变的是()

A.溶液中Ca2+的数目

B.溶剂的质量

C.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D.溶质的质量

解析:

将40℃的饱和澄清石灰水冷却至10℃时,此时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均不变,所以溶液中Ca(OH)2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保持40℃向其中加入少量CaO,CaO与H2O反应导致溶剂质量减少,有部分Ca(OH)2晶体析出,但溶液仍是40℃时的饱和溶液,所以Ca(OH)2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综合上述知选项C正确。

答案:

C

11.某同学用NaHCO3和KHCO3组成的混合物进行实验,测得实验数据(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如下表:

盐酸/mL

50

50

50

混合物质量/g

9.2

15.7

27.6

标准状况下CO2体积/L

2.24

3.36

3.36

下列分析推理不正确的是()

A.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3.0mol/L

B.根据表中数据能计算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C.加入9.2g混合物时盐酸过量

D.15.7g混合物恰好与盐酸完全反应

解析:

A项,由表中数据可知,求盐酸浓度需选择盐酸不足量的数据进行,如随着混合物质量增加,二氧化碳气体量不再增加,表明盐酸全部反应完,H++HCO-3=H2O+CO2↑,

c(HCl)=

=3.0mol/L,正确;B项,根据表中第一栏数据固体混合物的总质量及产生标准状况下的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可以计算出NaHCO3的质量分数,正确;C项,由于固体混合物从9.2g→15.7g,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还在增加,故盐酸过量,正确;D项,根据固体混合物与气体的比例关系可知,产生3.36L二氧化碳所需固体质量为:

解得m=13.8g,此时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故不正确。

答案:

D

12.现有6g含有杂质的亚硫酸钠固体,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标况下1.12L气体,并测得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则固体中所含的杂质可能是()

A.Na2CO3B.NaHCO3

C.Na2CO3和NaHCO3D.Na2SO4

解析:

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为60,说明气体为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由十字交叉法得

故可得n(SO2)=0.04mol,n(CO2)=0.01mol。

若杂质为Na2CO3,则m(Na2CO3)=0.01×106=1.06(g),

m(Na2SO3)=5.04g,

故m总=1.06g+5.04g=6.1g>6g,不符合题意;

若杂质为NaHCO3,m(NaHCO3)=0.01×84=0.84(g),则m总=0.84g+5.04g=5.88g<6g,不符合题意;

根据平均值原理知,答案为C。

答案:

C

13.一定条件下,4gA和14gB的混合气体体积为448mL,相同状况下,8gA和17gB的混合气体体积为672mL,A、B可能是下列各组中的()

A.乙烯和乙炔B.乙炔和苯

C.甲烷和甲醇D.环己烷和1丁烯

解析:

设A、B的摩尔质量分别为xg/mol、yg/mol。由于在相同状况下,两组混合气体的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有(

)=448:

672,解得:

x:

y=1:

2,只有C项符合。

答案:

C

1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5.6g铁粉在2.24L(标准状态)氯气中充分燃烧,失去的电子数为0.3NA

B.标准状况下,5.6L一氧化氮和5.6L氧气混合后的分子总数为0.5NA

C.CO和N2为等电子体,22.4L的CO气体与1molN2所含的电子数相等

D.100℃时,1LpH=6纯水中,含OH-数目为10-6NA

解析:

A项,注意判断过量问题;B项,NO和O2会反应;C项,要注意条件,CO气体没指明标准状况。

答案:

D

1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含有4molSi—O键的石英晶体中,氧原子的数目为2NA

B.常温常压下,2.24L氯气与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

C.标准状况下,1L辛烷完全燃烧后,所生成气体产物的分子数为8NA/22.4

D.0.1L2mol·L-1的(NH4)2S溶液中含有的S2-数目为0.2NA

解析:

含有4molSi—O键的石英即为1molSiO2,氧原子的数目为2NA;B项,为非标准状况,2.24L氯气不是0.1mol;C项,标准状况下,辛烷是液体;D项,由于S2-的水解,S2-数目小于0.2NA。

答案:

A

1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1mol氧气中含有12.04×1023个氧原子,在标准状况下占有体积22.4L

B.1mol臭氧和1.5mol氧气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

C.等体积、浓度均为1mol/L的磷酸和盐酸,电离出的氢离子数之比为3∶1

D.等物质的量的干冰和葡萄糖中所含碳原子数之比为1∶6,氧原子数之比为1∶3

解析:

O2是双原子分子,故1molO2含1mol氧分子、2mol氧原子,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占有的体积均约为22.4L,A项正确;1molO3和1.5molO2含有氧原子均为3mol,原子数目相同,B项正确;H3PO4是三元酸,盐酸是一元酸,但由于H3PO4不能完全电离,因此物质的量相同的H3PO4和盐酸电离出的H+数并不为3∶1,C错误;1molCO2中含1molC、2molO,1molC6H12O6中含6molC、6molO,故D项正确。

答案:

C

17.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3g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失电子数为0.5NA

B.1L2mol/L的MgCl2溶液中含Mg2+数为2NA

C.标准状况下,11.2L的SO3所含分子数为0.5NA

D.室温下,8g甲烷含有共价键数为2NA

解析:

n(Na)=

=1mol,1molNa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失去1mol电子,故A项错误;n(MgCl2)=1L×2mol/L=2mol,由于Mg2+能发生一定程度的水解,因此,溶液中Mg2+的物质的量小于2mol,故B项错误;由于在标准状况下SO3为固体,因此,11.2L的SO3的物质的量大于0.5mol,故C项错误;n(CH4)=

=0.5mol,由于1mol甲烷中含有4molC-H共价键,因此,0.5mol甲烷中含有C-H共价键为2mol,故D项正确。

答案:

D

18.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用来测定含两种元素的某种气体X的化学式。

在注射器A中装有240mL气体X,慢慢通过不含空气并装有红热的氧化铜的玻璃管B,使之完全反应,得到下面的实验结果:

实验前B管总重20.32g,实验后B管总重20.00g,B管中的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粉末。

在C管中收集到的无色液体是水;在注射器D中收集的气体是氮气。试回答下列问题:

(1)X气体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元素组成的。

(2)若240mLX气体完全反应后,收集到的氮气质量是0.28g。根据实验时温度和压强计算1molX气体的体积是24000mL,则X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g/mol。

(3)通过计算,确定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写出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X在该条件下不发生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

解析:

在C管中收集到水,则X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在D中收集到N2,说明X中一定含有N元素,即X中含N、H两种元素。

B管中CuO含O:

20.32g-20.00g=0.32g,

n(O)=

=0.02mol,n(N2)=

=0.01mol,

本实验条件下Vm=24L/mol,所以n(X)=

=0.01mol,因此n(X):

n(N):

n(H)=0.01mol:

(0.01mol×2):

(0.02mol×2)=1:

2:

4,所以X的化学式为N2H4,摩尔质量为32g/mol。

答案:

(1)NH

(2)32(3)N2H4

(4)N2H4+2CuO△N2+2H2O+2Cu

19.80℃,101kPa下,用下图装置进行如下实验。A、C两筒内分别装有无色气体,它们可能是NH3、O2、N2、H2S、NO、CO2等气体,B筒内装有Na2O2固体,推动A的活塞,A筒内气体缓缓地全部通过B后进入C筒,C筒内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但其体积换算成同温同压下却并未变化。(不考虑2NO2==N2O4)

(1)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已知原C中的气体是单一气体,它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反应后C筒内气体用水充分吸收,在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减少一半,则与水反应前C中的气体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实验开始前A、C中气体体积(换算成标况)分别为1.40L和2.24L,且A中的气体经过B管后,B管增重了1.40g。经计算和推理可判定A中的气体是________,其质量为________g。(不必写出计算和推理过程)

解析:

(1)C中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则发生了NO和O2转化为NO2的反应。

(2)运用极限法,分别假设全部为NO或NO2,可以计算出与水反应后气体的体积变化,从而确定出C中气体为NO和NO2。(3)根据Na2O2与CO2的反应,B管增重的质量为与CO2等物质的量的CO的质量,因此n(CO2)=

=0.05mol,而C筒中气体体积无变化,则A中另一种气体为O2,n(O2)=

-0.05mol=0.0125mol,故A中气体的质量为:

0.05mol×44g/mol+0.0125mol×32g/mol=2.6g。

答案:

(1)2NO+O2=2NO2NONO与B管进来的O2反应生成NO2的体积与原NO体积相同,只发生了颜色变化

(2)NO2和NO若C管中只有NO2,则剩余气体的体积为原来的1/3,若只有NO,则剩余气体的体积与原来相等,因而只能是NO2与NO的混合气体(3:

1)

(3)CO2和O22.6

20.硝酸铜受热易分解:

2Cu(NO3)2△2CuO+4NO2↑+O2↑,当温度达到800℃时,CuO开始分解:

4CuO高温2Cu2O+O2↑,至1000℃以上,CuO完全分解(加热过程中忽略2NO2=N2O4,

2NO2=2NO+O2等反应)。现取5.64gCu(NO3)2无水晶体,在一定温度下使其分解,将生成的气体及时导出并用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吸收。

(1)若该质量的无水硝酸铜经加热完全分解,其中的铜元素全部转化为氧化铜,则氧化铜的质量是________。

(2)若该质量的无水硝酸铜完全分解,铜元素全部转化为氧化亚铜,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气体被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吸收后,还有多余的气体,则多余的气体是________(填分子式),其体积(标准状况下)是________。

(3)若该质量的无水硝酸铜分解后的残留固体中含有1.60gCuO,则残留固体的质量可能是________。

(4)设该质量的无水硝酸铜在分解过程中,得到的残留固体质量为x,生成的气体中NO2和O2的体积比为y,求y与x的关系式:

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题意可知n[Cu(NO3)2]=0.03mol,根据铜元素守恒可得n(CuO)=0.03mol,m(CuO)=2.4g。

(2)无水硝酸铜分解生成CuO时,生成的NO2与O2恰好与水完全反应,多余的气体为CuO分解生成的氧气,4CuO~O2,n(O2)=0.03/4=0.0075(mol),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168L。(3)残留固体可能是CuO和Cu2O的混合物,也可能是CuO和Cu(NO3)2的混合物。若为CuO和Cu2O的混合物,则n(CuO)=0.02mol,n(CuO)+2n(Cu2O)=0.03mol,n(Cu2O)=0.005mol,m(Cu2O)=0.72g,m(残留固体)=1.60g+0.72g=2.32g;若为CuO和Cu(NO3)2的混合物,则n(CuO)=0.02mol,则n(CuO)+n[Cu(NO3)2]=0.03mol,n[Cu(NO3)2]=0.01mol,m[Cu(NO3)2]=1.88g,m(残留固体)=1.60g+1.88g=3.48g。(4)当残留固体为CuO和Cu(NO3)2的混合物或全部为CuO时,只发生反应:

2Cu(NO3)2△2CuO+4NO2↑+O2↑,此时,NO2和O2的体积比为y=4,2.4g≤x<5.64g;当残留固体为CuO和Cu2O的混合物或全部为Cu2O时,设CuO的物质的量为mmol,Cu2O的物质的量为nmol,则n(CuO)+2n(Cu2O)=m+2n=0.03(mol),x=80m+144n,y=0.06/(0.015+0.5n),解得

此时2.16g≤x<2.4g;另外,x=2.4g时也符合

21.标准状况下336L的NH3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若该溶

液的密度为ag/cm3,则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将上述氨水全部转化为NH4Cl,所需4mol/L的盐酸的体积________。

解析:

氨水的质量分数

w=

×100%=20.32%。

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

c(NH3)=

=11.95amol/L。

NH3+HCl===NH4Cl

n(NH3)=

=15mol,

n(HCl)=15mol,

V(HCl)=

=3.75L。

答案:

20.32% 11.95amol/L 3.75L

22.

(1)用18mol·L-1硫酸配制100mL1.0mol·L-1硫酸,若实验仪器有:

A.100mL量筒B.托盘天平

C.玻璃棒D.50mL容量瓶

E.10mL量筒F.胶头滴管

G.50mL烧杯H.100mL容量瓶

实验时应选用仪器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填入编号)。

(2)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写标号)。

使结果一定偏大的是________。

A.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润洗

C.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固体,把称好的试样用纸条小心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到接近刻度线1~2cm处,用滴管滴加蒸馏水到刻度线

D.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液体,用量筒量取试样后直接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到接近刻度线1~2cm处,用滴管滴加蒸馏水到刻度线

E.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多次

解析:

(1)用18mol·L-1H2SO4配制1.0mol·L-1H2SO4,实际是稀释问题的计算及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实验操作。

根据稀释定律c1V1=c2V2可计算18mol·L-1浓H2SO4的体积为5.6mL。

该体积的液体用10mL量筒量取比用100mL量筒量取误差要小,故应选E,不能选A。

(2)主要涉及的是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用待配溶液润洗容量瓶,这样会使内壁附着溶质、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大,B不正确;若在容量瓶中进行溶解或稀释,由于热效应会使溶液的体积和容量瓶的容量发生改变,所配溶液浓度有误差,C、D不正确。

答案:

(1)GEFCH或EGFCH 

(2)BCD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