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100.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012384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10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考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10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考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10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考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10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考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10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中考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10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中考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10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中考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10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中考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10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中考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10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中考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100.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中考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100.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中考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100.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中考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100.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中考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100.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中考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100.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中考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100.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中考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100.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100.docx

《中考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10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100.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100.docx

中考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100

中考专项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及名篇名著100

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

1.班级开展了“气象物候”专题学习活动,你一直参与其中:

(1)【诗海撷趣】晓文同学从《经典诵读》上抄录了王安石《梅花》中的诗句: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请简要说说这两句蕴含的物候现象。

(2)【文化探究】“雨水”“白露”“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三个时节。

请仿照示例,从“白露”“霜降”中任选一个加以描述。

示例: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雨水时节,降雨开始,雨量增多。

(3)【妙语评析】央视天气预报主播概说天气状况时,这样描述:

“在刚刚过去的一周里,阳光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这句话妙在何处?

请作简要评析。

【答案】

(1)寒冬里梅花不畏严寒,傲然挺立。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露时节,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霜降时节,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3)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过去一周以晴好天气为主的特征。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

(1)此题考查学生结合诗句分析物候知识的能力。

这两句诗写出了寒冬梅花傲然挺立的形象。

(2)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要选准自己把握准确的节气,二是要结合示例进行解释,即使不能答准节气内容,也要根据示例和节气的字面意义进行解释。

回答该题时,要联系节气名称,再联系节气时间和特点作答,注意不要牵强附会。

(3)“阳光是当之无愧的主角”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以晴天为主的天气状况。

故答案为:

(1)寒冬里梅花不畏严寒,傲然挺立。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露时节,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霜降时节,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3)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过去一周以晴好天气为主的特征。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相关物候和节气知识。

能力层级为A.

2.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说”“铭”“记”“表”都是古代常见的文体,我们学过张潮的《核舟记》、诸葛亮的《出师表》、韩愈的《马说》、刘禹锡的《陋室铭》。

B. 《沁园春·雪》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词,其中“沁园春”是词牌名,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平仄声韵和写作内容。

C.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其代表作有《羊脂球》《悲惨世界》等,他与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D. 《<诗经>两首》都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情感。

不同的是《关雎》叙事线索明晰,画面形象可见;《蒹葭》意境含蓄,场景朦胧。

【答案】D

【解析】【分析】A项错误,《核舟记》的是魏学洢所做;

B项错误,词牌名不能规定写作内容;

C项错误,《悲惨世界》是雨果所做;

D项正确。

故选D。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以及著名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

根据选项描述,抓住关键细节进行辨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比如本题A项,虽然看上去描述很合理,但错误设置在“张冠李戴”上,张潮,清代文学家,而《核舟记》是明末散文家的作品,作者是魏学洢。

3.品读古典诗词,感受节日文化,将下列诗歌按传统节日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清明时节时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③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④樱桃桑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⑤大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A. ③⑤①②④                       B. ③⑤①④②                       C. ⑤③①②④                       D. ⑤③①④②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在平时考生要注意对相关的常识进行积累,注意综合性活动的开展,在活动中了解常识,掌握常识。

①句对应的是:

清明节;②句对应的是:

重阳节;③对应的是:

春节;④对应的是端午节⑤对应的是:

元宵节

故答案为:

B

【点评】考生对传统的节日要知晓,对诗句中所涉及的节日要了解,掌握相关的文化文学常识,完成此题不难。

4.鲁迅先生评价《三国演义》时曾说:

“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你赞同鲁迅对哪个人的评价?

请结合作品说明理由。

【答案】我赞同鲁迅对刘备的评价。

罗贯中基于“拥刘反曹”正统立场,想要显出刘备的忠厚仁慈,但却过犹不及,以致露出一些有悖人情道理的马脚。

比如当赵云在长坂坡历尽危难把阿斗救出交给刘备时,刘备居然将孩子往地下一掷,说为了阿斗不值得折损一员大将,借此以显对部属的厚道仁爱,但却给人以虚伪的感觉。

【解析】【分析】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能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阐述出充足的理由,赞同哪一个都可以。

要结合相关情节分析。

如,我赞同鲁迅对诸葛亮的评价。

小说中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可谓智慧超群,但是纵观全书诸葛亮却给人近乎神妖的感觉。

比如赤壁之战时的诸葛亮,不仅神机妙算,竟还能呼风唤雨,设坛祭东风火烧曹操八十万大军,获得了此战的最后胜利,这也不是凡人力所能及,而是神仙的法力。

故答案为:

我赞同鲁迅对刘备的评价。

罗贯中基于“拥刘反曹”正统立场,想要显出刘备的忠厚仁慈,但却过犹不及,以致露出一些有悖人情道理的马脚。

比如当赵云在长坂坡历尽危难把阿斗救出交给刘备时,刘备居然将孩子往地下一掷,说为了阿斗不值得折损一员大将,借此以显对部属的厚道仁爱,但却给人以虚伪的感觉。

【点评】本题考查评价名著人物的能力。

答题时要结合鲁迅的观点从《三国演义》中找到相关的情节进行阐述即可,注意情节与观点要一致。

答案不唯一,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5.欣赏下面这幅书法作品,回答下列小题。

(1)下面对这幅书法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意态生动,变化自然,使人百看不厌。

               

B. 运用楷书字体,字字端庄,方正典雅。

C. 线条爽直瘦劲,错落有致,自出新意。

               

D. 俊逸纯净,气韵贯通,富于艺术感染力。

(2)请用正楷写出一句含有这幅书法作品中的字的完整诗句: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语文综合题。

(1)题考查学生对汉字书法的了解。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五千年来最具有经典标志的民族符号,它是用毛笔书写汉字并具有审美惯性的艺术形式。

图片给出的汉字是“马”,注意辨析四个选项,可以看出B项的评价不正确,这种字体不是楷书,是草书。

(2)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名句的理解与积累能力。

古诗中含有“马”字的诗句很多,如: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等。

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故答案为:

(1)B。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掌握书法字体的能力。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注意了解各种书法的字体特点,做到准确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书写汉字和背诵默写诗文的能力。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注意熟悉并掌握汉字的笔画笔顺、间架结构,书写时要注意正确美观。

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再次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

6.同学们,这学期我们一定认真阅读了《艾青诗选》,请参与下面两个活动。

(1)【活动一:

我是诗评家】从下列诗句中任选一句,作出批注,写出自己的阅读感悟。

①世界要是没有光,等于人没有眼睛,航海的没有罗盘,打枪的没有准星。

——艾青《光的赞歌》

②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2)【活动二:

我是鉴诗人】根据你对艾青的了解,判断哪首是艾青的诗,并说明理由。

①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中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

②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答案】

(1)①艾青的诗歌中,光的意象有很重要的位置。

光是希望是动力是目标,诗歌用了一个排比写出了光的重要,我们需要光。

②写了大堰河忙完家务后,对儿时的我细致的照顾,深情的语言体现我对大堰河的感激和怀念。

(2)②是艾青的诗歌。

艾青的诗歌意象是太阳和土地,蕴藏着爱国激情。

艾青笔下的雪无比寒冷,象征中国土地受到严酷的压迫。

而徐志摩诗中的雪飘逸轻盈,充满着浪漫。

两人的诗歌风格并不相同。

【解析】【分析】

(1)活动一:

本题考查做批注的能力。

可以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对比、侧面烘托等表现手法;可以从人物的角度归纳人物特性,如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也可以从情理的角度畅谈阅读感受。

①适合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人没有眼睛,航海的没有罗盘,打枪的没有准星”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突出强调。

“要是没有光,等于……”写出了光的重要,突出了意象“光”的象征意义:

光是希望,是动力,是目标。

②适合从人物的角度归纳人物特性及情感,“抱在怀里,抚摸我”运用动作描写,写了大堰河忙完家务后,对儿时的我细致的照顾,运用第二人称,语言包含神情,表达了“我”对细致照顾的大堰河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2)活动二:

本题考查对诗人及其诗作的了解。

艾青,现当代爱国诗人。

艾青的作品一般是描写太阳、火把、黎明、土地等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

两段诗句都运用了意象“雪”,①中的“雪”是“翩翩的”“潇洒”的、“飞扬”的,是浪漫的雪,不符合艾青的诗风;②中的“寒冷”“封锁”写出了雪的无比寒冷,且有艾青诗中经常用到的意象“土地”,以此象征中国土地受到严酷的压迫,饱含着作者的爱国激情。

由此可见,②是艾青的诗歌。

回答时,先作出判断,再说明理由。

故答案为:

⑴①艾青的诗歌中,光的意象有很重要的位置。

光是希望是动力是目标,诗歌用了一个排比写出了光的重要,我们需要光。

②写了大堰河忙完家务后,对儿时的我细致的照顾,深情的语言体现我对大堰河的感激和怀念。

⑵②是艾青的诗歌。

艾青的诗歌意象是太阳和土地,蕴藏着爱国激情。

艾青笔下的雪无比寒冷,象征中国土地受到严酷的压迫。

而徐志摩诗中的雪飘逸轻盈,充满着浪漫。

两人的诗歌风格并不相同。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阅读文章的做批注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考生要结合语句从不同的角度写出自己对语句的理解。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人及其诗作的了解。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要注意对诗人及其诗歌要广泛阅读,了解诗人的独具特点写作风格,诗歌常表达的情感。

由此进行判断。

7.国学,以其独特的魅力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和喜爱。

(选做三个)

(1)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学,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

(2)二十四节气中“春分”过后是什么?

(3)古人常用“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来劝谕人们要尊敬父母。

这句话出自哪里?

(4)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指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还有一部是谁写的?

作品名字是什么?

【答案】

(1)乐曲

(2)清明

(3)《弟子规》

(4)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义的理解能力。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结合课下注释或词典对词语的意思总结背诵,做题时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判断。

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乐曲。

(2)清明

(3)出自《弟子规》

(4)《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分别为李宝嘉(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以及曾朴的《孽海花》。

故答案为:

(1)乐曲

(2)清明

(3)《弟子规》

(4)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体常识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

这类题的判断点是:

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

对于课本中有关名著的内容更要引起重视。

8.下图是文学名著《水浒传》连环画中的一幅,请仔细观察,并按要求作答。

(1)《水浒传》中鲁达的绰号是________,与上图内容相关的情节是________,

(2)有人认为鲁达是个有担当的人,其他经典名著中也不乏有担当的人物形象,请从《西游记》《海底两万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部作品中找出一个这样的人物,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

(1)花和尚;拳打镇关西

(2)孙悟空。

一路护送唐僧西天取经,斩妖除魔,“三打白骨精”中哪怕冒着被师父误解的风险,也要痛打白骨精,承担护送师父的责任。

【解析】【分析】

(1)根据对《水浒传》的阅读和积累可知鲁达的绰号。

仔细观察图片,可知图片上画了两个人,一个军官模样的人在用拳头狠狠地打躺在地上的那个人,结合图下文字说明,再结合《水浒传》中鲁达的故事即可知道这个故事情节。

(2)根据对这几部名著的人物形象和名著情节的阅读和理解举例分析即可。

注意要对号入座,不要张冠李戴。

故答案为:

(1)花和尚;拳打镇关西

(2)孙悟空。

一路护送唐僧西天取经,斩妖除魔,“三打白骨精”中哪怕冒着被师父误解的风险,也要痛打白骨精,承担护送师父的责任。

【点评】

(1)鲁达是《水浒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物,他见义勇为,嫉恶如仇,扶危济困,爱憎分明,仗义疏财,勇而有谋,胆大心细,是这篇小说重点塑造的人物,平时阅读时一定要认真记忆与他有关的情节内容并把握他的性格特征。

(2)本题考查把握名著人物形象和情节内容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求考生用心读必读篇目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

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

9.校学生会开展“读古诗·长知识”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1)请按要求修改活动通知。

通知

各位同学:

   为了更好地落实“读古诗·长知识”活动要求,经研究决定,将在九年级召开“走进送别诗”专题学习活动,请认真整理学过的送别诗,于5月17日下午3点在学校报告厅参加知识竟答活动。

2019年5月8日

①通知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的写法是“________”。

②划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________。

③通知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________。

(2)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道题,请回答。

①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古人常用的两种交通工具。

孤帆远影碧空尽:

________    脱鞍暂入酒家垆:

________

②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古人送别时的两种习俗。

客舍青青柳色新:

________    劝君更尽一杯酒:

________

(3)下列对一首五律颔联和颈联的补充,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颔联)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________。

(颈联)

A. 风高;还                           

B. 风高;回                           

C. 高风;还                           

D. 高风;回

【答案】

(1)知识竟答;知识竞答;将“召开”改为“举行”;添加署名:

校学生会

(2)帆船;马;折柳;饯饮

(3)C

【解析】【分析】

(1)①根据积累并结合语境可知,通知中的“竟答”应为“竞答”;②搭配不当,应将“召开”改为“举行”;③通知的结尾应该有署名和日期,而这个通知却没有署名,应添加上。

(2)①由“帆”可知应为“帆船”;由“鞍”可知应为“马”;②由“柳”可知此处习俗应为“折柳”;又“一杯酒”可知此处习俗应为“饯饮”。

(3)律诗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以及二、四、六、八句押韵,据此可知:

“日”应和“风”相对;“在”应和“还”相对。

故选C。

故答案为:

⑴知识竟答;知识竞答;将“召开”改为“举行”;添加署名:

校学生会

⑵帆船;马;折柳;饯饮

⑶C

【点评】⑴①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字形的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写好每个汉字,注意形声字、形近字、音近字等,还要注意根据语言环境选择合适的字。

②要做好此类题首先要熟知病句的类型,然后要认真阅读原句,在了解原句的意思后,再逐项查找病因,找准了病因,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继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准确修改。

要注意读题一定要仔细,不能疏漏,修改句子一定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且要做最小幅度的修改。

③本题考查写作通知的能力。

我们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会经常用到通知这种应用文,写作时首先要掌握它的写作格式,然后把有关内容写清楚即可。

⑵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历法、节气、职官、地理、科举、宗法、礼俗、古代音律、名人事迹、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⑶本题考查律诗的文学常识。

作家作品、文体知识、史书体例等都属于文学常识,这些知识非常多,也非常细碎,非常容易记混,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记多练,才能在考试的时候正确答题。

 

10.《名人传》是《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根据你对这部名著的阅读,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这部名著是法国著名作家________的作品。

它叙述了贝多芬、________、列夫·托尔斯泰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2)请概括叙述其中一位名人的一个典型事例。

【答案】

(1)罗曼·罗兰;米开朗琪(基)罗

(2)1824年5月7日,贝多芬在维也纳举行《第九交响曲》的第一次演奏会,获得空前的成功。

当高度耳聋的贝多芬出场时,他受到观众五次热烈的鼓掌欢迎。

贝多芬在终场后感动得晕了过去。

【解析】【分析】对于名著,我们要做到真阅读,用心读,不仅要带着笔做批注,做笔记,还要用心去思考,深刻理解名著的情节及它的写作的意图。

只有这样,我们对于名著的阅读才会真正有所得。

故答案为:

1824年5月7日,贝多芬在维也纳举行《第九交响曲》的第一次演奏会,获得空前的成功。

当高度耳聋的贝多芬出场时,他受到观众五次热烈的鼓掌欢迎。

贝多芬在终场后感动得晕了过去。

【点评】这是对文学及名著的知识考查,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加以了解和牢记,尤其是名著里的主要知识点要牢记,并熟记名家的作品。

11.古诗词默写填空                       

(1)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

(2)________,载不动许多愁。

(3)千嶂里,________。

(4)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5)斜晖脉脉水悠悠。

________。

(6)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追述自己在刘备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的句子是“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

【答案】

(1)赢得生前身后名

(2)只恐双溪舴艋舟

(3)长烟落日孤城闭

(4)会挽雕弓如满月

(5)肠断白苹洲

(6)奉命于危难之间

【解析】【分析】本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

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

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本题中需要注意的易写错的字是:

赢,舴艋。

故答案为:

(1)赢得生前身后名

(2)只恐双溪舴艋舟(3)长烟落日孤城闭(4)会挽雕弓如满月(5)肠断白苹洲(6)奉命于危难之间

【点评】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再次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最后在平时注意归类总结。

这样才能应对各类题目的考查。

12.山山同学复习古诗文时,按照一定的知识点,以表格的形式归类整理并进行拓展。

现请你和他一起完成相关任务。

(1)任务一:

古诗文理解的整理

表现手法

古诗文例句

A

对比

①身不得,男儿列,________,________。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②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B

用典

③相顾无相识,________。

(王绩《野望》)

④________,干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C

视觉听觉相结合

⑤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⑥________,猿鸟乱鸣。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D

托物言志

⑦谁见幽人独往来,________。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⑧________,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E

以动(声)衬静

⑨万籁此都寂,________。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⑩________,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F

白描

⑪________,燕儿舞,________。

(秦观《行香子》)

⑫湖上影子,________、湖心亭一点、________、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张岱《湖心亭看雪》)

请为下列诗句选择正确的表现手法。

(填写字母)

⑬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王安石《孤桐》)________

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________

⑮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裴迪《送崔九》)________

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________

⑰诗人在诗歌创作时,运用恰当的表现手法能更好地达成“诗言志蹭的目的。

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________,________”直接表达了自己坚信理想抱负定会实现的乐观;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________,________”抒发自己悠然自得和超脱物外的自在旷达;《赠从弟》(其二)中的“________,________”借松柏少刚劲,寄寓对堂弟的无限期望。

(2)任务二:

文言文字词句的整理

实词

文言现象

例句

通假字

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________

②便要还家________

古今异义

③野芳发而幽香 古义:

________ 今义:

芳香

④去国怀乡   古义:

________  今义:

国家

词类活用

⑤互相轩邈________(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⑥其岸势犬牙差互 ________(名词活用为状语)

一词多义

⑦绝:

哀转久绝 ________

佛印绝类弥勒________

⑧诚:

帝感其诚________

岂不诚大丈夫哉________

虚词

⑨下列各句中画线“以”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________

A.以其境过清   B.以顺为正者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徒以有先生也

特殊句

判断句

环滁皆山也。

翻译: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⑩________

甚矣。

汝之不惠。

翻译:

你太不聪明了!

省略句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翻译:

________

【答案】

(1)心却比

;男儿烈

;沉舟侧畔千帆过

;长歌怀采薇

;出师一表真名世

;塞上燕脂凝夜紫

;晓雾将歇

;缥缈孤鸿影

;零落成泥碾作尘

;但余钟磬音

;鸡声茅店月

;正莺儿啼

;蝶儿忙

;惟长堤一痕

;与余舟一芥

;D

;C;B;A;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岂不罹凝寒?

;松柏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