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LAB实验报告 李犁.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013266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5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MATLAB实验报告 李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MATLAB实验报告 李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MATLAB实验报告 李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MATLAB实验报告 李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MATLAB实验报告 李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MATLAB实验报告 李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MATLAB实验报告 李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MATLAB实验报告 李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MATLAB实验报告 李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MATLAB实验报告 李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MATLAB实验报告 李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MATLAB实验报告 李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MATLAB实验报告 李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MATLAB实验报告 李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MATLAB实验报告 李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MATLAB实验报告 李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MATLAB实验报告 李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MATLAB实验报告 李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MATLAB实验报告 李犁.docx

《MATLAB实验报告 李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ATLAB实验报告 李犁.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MATLAB实验报告 李犁.docx

MATLAB实验报告李犁

MATLAB数学实验报告

姓名:

夏天琦

学号:

1304120221

指导老师:

易昆南

专业班级:

统计1201

 

学号

1304120724

班级

统计1203

姓名

李犁

指导教师

易昆南

实验题目

验证混沌的随机性

评分

1、设计(实习)目的:

1.了解MATLAB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通过实践加深对这门语言中M文件的了解

3.熟悉简单程序结构,如循环结构(for循环、while循环)选择结构(if-else-if)、分支语句(switch-case-otherwise)。

2、实验内容:

以f(x)=4x(1-x)为例,编程验证混沌不是随机的

3.详细设计:

clear

clc;

x=0:

0.01:

1;

n=length(x);

y=zeros(1,n);

fori=1:

101

y(i)=4*x(i)*(1-x(i));

end

figure

plot(x,y);

初值为0.1

x=zeros(1,100);

x

(1)=.1;

forn=1:

99

x(n+1)=4*x(n)*(1-x(n));

end

[a,b]=xcorr(x,'unbiased');

plot(b,a)

初值为0.5

x=zeros(1,100);

x

(1)=.5;

forn=1:

99

x(n+1)=4*x(n)*(1-x(n));

end

[a,b]=xcorr(x,'unbiased');

plot(b,a)

4:

实验结果:

 

5:

实验总结

通过matlab的操作,可以清楚地验证混沌的随机性。

 

姓名:

李犁

2013年11月11日

 

 

学号

1304120724

班级

统计1203

姓名

李犁

指导教师

易昆南

实验题目

研究帐篷函数

评分

1、设计(实习)目的:

1.画出帐篷函数的图形;

2.编程演示帐篷函数对初值的敏感性;

3.找出帐篷函数的周期点。

2、实验内容:

帐篷函数的定义为

T(x)=

利用MATLAB解决以下问题:

(1)画出帐篷函数的图形;

(2)编程演示帐篷函数对初值的敏感性;

(3)找出帐篷函数的周期点。

3.详细设计:

clear

clc;

x=0:

0.01:

1;

n=length(x);

y=zeros(1,n);

fori=1:

101

ifx(i)<=0.5

y(i)=8*x(i);

else

y(i)=8*(1-x(i));

end

end

figure

plot(x,y);

x=zeros(1,100);

x

(1)=99.0;

forn=1:

99

ifx<=0.5

x(n+1)=8*x(n);

else

x(n+1)=8*(1-x(n));

end

end

[a,b]=xcorr(x,'unbiased');

plot(b,a)

x=zeros(1,100);

x

(1)=100.0;

forn=1:

99

ifx<=0.5

x(n+1)=8*x(n);

else

x(n+1)=8*(1-x(n));

end

end

[a,b]=xcorr(x,'unbiased');

plot(b,a)

4:

实验结果:

 

5:

实验总结

Matlab是个强大的工具,帮助我们研究帐篷函数的相关性质。

 

姓名:

李犁

2013年11月11日

 

 

学号

1304120724

班级

统计1203

姓名

李犁

指导教师

易昆南

实验题目

利用方波生成元生成分形

评分

1、设计(实习)目的:

1、了解分形几何的有关知识;

2、利用MATLAB绘制分形图形。

2、实验内容:

用图9-3-1中的图形(图中每一小段长度相同,且相邻的两段垂直)作为生成元,编程生成分形。

图9-3-1方波生成元

3.详细设计:

u=[0,1];

fork=1:

4

m=u/4;

uu=[m,1/4+m*(1i),m+1/4+1i/4,1/2+1i/4+m*(-1i),1/2,1/2+m*(-1i),m+1/2-1i/4,m*(1i)+3/4-1i/4,

m+3/4];

subplot(2,2,k);

u=uu;

plot(u)

end

4:

实验结果:

 

5:

实验总结

体会到了Matlab的强大功能。

 

姓名:

李犁

2013年11月11日

 

 

 

学号

1304120724

班级

统计1203

姓名

李犁

指导教师

易昆南

实验题目

Koch曲线

评分

1、设计(实习)目的:

1、了解分形几何的有关知识;

2、利用MATLAB绘制分形图形。

2、实验内容:

修改Koch曲线算法中旋转

的特点由

(1)四边形四个初始点出发绘制分形。

(2)利用下面的算法绘制Mandelbrot集:

3.详细设计:

%绘制koch雪花图线

p=[00;100];%P为初始两个点的坐标,第一列为x坐标,第二列为y坐标

n=2;%n为结点数

A=[cos(pi/3)-sin(pi/3);sin(pi/3)cos(pi/3)];%旋转矩阵

fork=1:

4

d=diff(p)/3;%diff计算相邻两个点的坐标之差,得到相邻两点确定的向量

%则d就计算出每个向量长度的三分之一,与题中将线段三等分对应

m=4*n-3;%迭代公式

q=p(1:

n-1,:

);%以原点为起点,前n-1个点的坐标为终点形成向量

p(5:

4:

m,:

)=p(2:

n,:

);%迭代后处于4k+1位置上的点的坐标为迭代前的相应坐标

p(2:

4:

m,:

)=q+d;%用向量方法计算迭代后处于4k+2位置上的点的坐标

p(3:

4:

m,:

)=q+d+d*A';%用向量方法计算迭代后处于4k+3位置上的点的坐标

p(4:

4:

m,:

)=q+2*d;%用向量方法计算迭代后处于4k位置上的点的坐标

n=m;%迭代后新的结点数目

end

%绘制龙曲线

p=[010;100;0-10;-100;010];

%P为四边形四个顶点的坐标,其中第五个点与第一个点重合,以便于绘图

%第一列为x坐标,第二列为y坐标

n=5;%n为结点数

A=[cos(-pi/3)-sin(-pi/3);sin(-pi/3)cos(-pi/3)];%旋转矩阵,顺时针旋转60度

fork=1:

5

d=diff(p)/3;m=4*n-3;%迭代公式

q=p(1:

n-1,:

);

p(5:

4:

m,:

)=p(2:

n,:

);

p(2:

4:

m,:

)=q+d;

p(3:

4:

m,:

)=q+2*d+d*A';

p(4:

4:

m,:

)=q+2*d;

n=m;

end

%绘制花草树木曲线

p=[00;1010];%P为初始两个点的坐标,第一列为x坐标,第二列为y坐标

n=2;%n为结点数

A=[cos(pi/3)-sin(pi/3);sin(pi/3)cos(pi/3)];

B=[cos(-pi/3)-sin(-pi/3);sin(-pi/3)cos(-pi/3)];

%旋转矩阵A对应于第一次逆时针旋转60度,旋转矩阵B对应于第二次顺时针旋转60度

fork=1:

4

d=diff(p)/3;

d1=d(1:

2:

n,:

);%取每条线段对应的向量

m=5*n;%迭代公式

q1=p(1:

2:

n-1,:

);

p(10:

10:

m,:

)=p(2:

2:

n,:

);

p(1:

10:

m,:

)=p(1:

2:

n,:

);%迭代后处于10k与10k+1位置上的点的坐标为迭代前的相应坐标

p(2:

10:

m,:

)=q1+d1;

%用向量方法计算迭代后处于10k+2,10k+3,10k+5位置上的点的坐标,都相同

p(3:

10:

m,:

)=p(2:

10:

m,:

);

p(4:

10:

m,:

)=q1+d1+d1*A';%用向量方法计算迭代后处于10k+4位置上的点的坐标

p(5:

10:

m,:

)=p(2:

10:

m,:

);

p(6:

10:

m,:

)=q1+2*d1;

%用向量方法计算迭代后处于10k+6,10k+7,10k+9位置上的点的坐标,都相同

p(7:

10:

m,:

)=p(6:

10:

m,:

);

p(8:

10:

m,:

)=q1+2*d1+d1*B';

p(9:

10:

m,:

)=p(6:

10:

m,:

);

n=m;%迭代后新的结点数目

end

%绘制变换后的Koch曲线

p=[00;100];%P为初始两个点的坐标,第一列为x坐标,第二列为y坐标

n=2;%n为结点数

A=[0-1;10];%旋转矩阵

fork=1:

4

d=diff(p)/3;%diff计算相邻两个点的坐标之差,得到相邻两点确定的向量

%则d就计算出每个向量长度的三分之一,与题中将线段三等分对应

m=5*n-4;%迭代公式

q=p(1:

n-1,:

);%以原点为起点,前n-1个点的坐标为终点形成向量

p(6:

5:

m,:

)=p(2:

n,:

);%迭代后处于5k+1位置上的点的坐标为迭代前的相应坐标

p(2:

5:

m,:

)=q+d;%用向量方法计算迭代后处于5k+2位置上的点的坐标

p(3:

5:

m,:

)=q+d+d*A';%用向量方法计算迭代后处于5k+3位置上的点的坐标

p(4:

5:

m,:

)=q+2*d+d*A';%用向量方法计算迭代后处于5k+4位置上的点的坐标

p(5:

5:

m,:

)=q+2*d;%用向量方法计算迭代后处于5k位置上的点的坐标

n=m;%迭代后新的结点数目

end

4:

实验结果:

输入plot(p(:

1),p(:

2))%绘出每相邻两个点的连线

axis([010010])

得到koch雪花图线

输入plot(p(:

1),p(:

2))

axis([-1010-1010])得到

输入 plot(p(:

1),p(:

2))%绘出每相邻两个点的连线

axis([010010])得到

输入plot(p(:

1),p(:

2))%绘出每相邻两个点的连线

axis([010010])

得到

 

5:

实验总结

这次作业的难度相对前几次又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我一直都在积极的跟随老师的步伐,主动学习这些操作,争取更加完善自己的作业,有不对的地方还望老师指正。

姓名:

李犁

2013年11月11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