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初中语言运用能力检测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016406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9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中考初中语言运用能力检测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语文中考初中语言运用能力检测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语文中考初中语言运用能力检测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语文中考初中语言运用能力检测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语文中考初中语言运用能力检测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语文中考初中语言运用能力检测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语文中考初中语言运用能力检测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语文中考初中语言运用能力检测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语文中考初中语言运用能力检测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语文中考初中语言运用能力检测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语文中考初中语言运用能力检测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语文中考初中语言运用能力检测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语文中考初中语言运用能力检测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语文中考初中语言运用能力检测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语文中考初中语言运用能力检测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语文中考初中语言运用能力检测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语文中考初中语言运用能力检测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语文中考初中语言运用能力检测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语文中考初中语言运用能力检测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语文中考初中语言运用能力检测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中考初中语言运用能力检测题.docx

《语文中考初中语言运用能力检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中考初中语言运用能力检测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中考初中语言运用能力检测题.docx

语文中考初中语言运用能力检测题

语文中考初中语言运用能力检测题

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

1.拓展关联知文化。

(1)【任务一】辨识对联。

   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更使其著称于世。

下面是关于岳阳楼的一幅对联,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   )

去老范一千年,后________先________,几辈能担天下事;

揽________________,南来北往,孤帆曾系画中人。

A. 悲   喜   八百里大湖                                          

B. 乐   忧   大湖八百里

C. 喜   悲   大湖八百里                                          

D. 忧   乐   八百里大湖

(2)【任务二】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分类或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帝王年号纪年:

庆历四年春、崇祯五年十二月、己亥之二月也

B. 七言律诗:

《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C. 谥号命名:

《范文正公集》、《欧阳文忠公集》、《东坡乐府笺》

D. 作家称谓:

余光中(乡愁诗人)、雨果(法国人道主义作家)、温庭筠(杜陵游客)

【答案】

(1)B

(2)D

【解析】【分析】

(1)根据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可知应是“先忧后乐”,“老范一千年”是“名词+数量词”,可知下联应对“大湖八百里”,故选B。

(2)A项,“己亥之二月也”是干支纪年;B项,《行路难》是古体诗;C项,《东坡乐府笺》中,“东坡”是苏轼的号,不是谥号。

故选D。

故答案为:

⑴B;⑵D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对联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能力,难度不大,考生在熟悉对联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结合上联和掌握的知识能够完成此题。

⑵本题考查考生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考生在平时注意留心记忆,结合选项的说法,仔细辨析。

2.对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它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某班的“走近对联”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春天来了,同学们为大好春光拟写对联。

请你把它补充完整。

上联:

细雨浇桃红万树

下联:

________

(2)相传金圣叹在自己将被处以极刑之前写给儿子一副对联,上联是“莲子心中苦”,下联是“梨儿腹内酸”,读罢令人黯然泪下。

这副对联暗含之意是什么?

【答案】

(1)微风吹柳绿千枝

(2)与儿子生死诀别之时对儿子的不舍与怜惜。

【解析】【分析】

(1)“细雨”是名词,可与“微风”相对;“浇”是动词,可与“吹”相对;“桃红”是名词,一般这个词与“柳绿”相对;“万树”是数次加名词,一般和“千枝”相对。

据此答题即可。

(2)“莲子”谐音“怜子”,“梨儿”谐音“离儿”,结合语境理解,这句话其实暗含着金圣叹在与儿子生死诀别之时对儿子的不舍与怜惜。

故答案为:

⑴微风吹柳绿千枝

⑵与儿子生死诀别之时对儿子的不舍与怜惜。

【点评】⑴

(1)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

拟写对联的基本原则有:

①对偶原则,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②内容相关原则,要求上下联必须围绕同一话题,内容上或互补,或对立,或承接;③避免重复原则,避免上下联同一位置出现同一词语,也避免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④上仄下平原则,即上联末字押仄声韵,下联末字押平声韵,这个原则在考题中一般放得较宽。

⑵本题考查理解对联含义的能力。

答题的关键是利用谐音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然后再结合语境理解对联的含义即可。

3.水是生命之源,是一切生命必需的物质,在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9年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学校围绕“饮水与健康”开展主题班会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校团委定于2019年3月22日下午3点在阶梯教室举办“饮水与健康”知识讲座,要求全体师生参加。

请你代为拟写一则通知。

(2)某同学打算选用下面材料出一期板报,请你根据要求进行修改。

一个人一天需要喝多少水呢?

美国科学家测定,【A】一个体重65千克的中年人,通过尿液、皮肤蒸发等多种途径,每日排出水的总量约为2569毫升左右。

【B】为保证人体内水的平衡,每日必须补充大约2560毫升的水。

我们所需的水,不完全来自饮水,粮食、肉类、蔬菜、水果等中也含有水,所以每日需要从饮水中获取的水,约为1200毫升。

【C】________。

饮料多为酸性,经常喝酸性的饮料,会使机体酸性物质增多,容易产生疲劳,导致免疫力下降。

①请在【C】处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过渡自然。

②【A】句用词重复,应删去“________”一词。

③【B】句搭配不当,可将“________”一词替换“________”。

(3)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曾对滁州、安庆、阜阳、铜陵、蚌埠等地部分水体进行过调查。

除了地表水、地下水中被检出8种抗生素外,在居民的饮用水中还检出了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强力霉素、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甲唑六种抗生素,含量高的达到了10.82纳克/升,低的也有3.86纳克/升。

饮用水严重污染。

针对这种现象,请你围绕“饮水与健康”这一主题向有关部门提出两条具体可行的建议。

【答案】

(1)通知

全体师生:

   校团委定于2019年3月22日下午3点,在阶梯教室举办“饮水与健康”知识讲座,请大家准时参加,不得缺席。

校团委

2019年3月19日

(2)此外还要注意,喝可乐等饮料不能代替喝水;约(或:

左右);保证;保持(或:

维持)

(3)①把抗生素污染纳入国家环境监测范围;②加强对排污企业的管理;③划定饮用水源区,加大对饮用水的保护力度;④积极宣传,加强公民的环保意识。

【解析】【分析】

(1)本题要求写一则通知,答题时一定要按照通知的格式写作。

第一步标题(第一行正中间):

标题可以直接书写为“通知”两个字。

第二步写正文(第二行空两格写):

正文一般先要交代活动的内容、活动时间和地点。

第三步落款(分两行写在右下面):

落款注明发通知的单位,并盖章,写明发通知的时间。

(2)①结合语境分析,横线前面的句子写每日需要从饮水中获取的水的数量,后面的句子写和饮料的危害,因此横线上应补充的内容为:

此外还要注意,喝可乐等饮料不能代替喝水。

②“大约”和“左右”都表示估计,推测,应删去一个。

③“保证”和“平衡”搭配不当,应把“保证”改为“保持”或“维持”。

(3)根据材料中的饮用水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即可。

如①把抗生素污染纳入国家环境监测范围;②加强对排污企业的管理;③划定饮用水源区,加大对饮用水的保护力度;④积极宣传,加强公民的环保意识。

故答案为:

⑴ 通知

全体师生:

    校团委定于2019年3月22日下午3点,在阶梯教室举办“饮水与健康”知识讲座,请大家准时参加,不得缺席。

校团委

2019年3月19日

⑵此外还要注意,喝可乐等饮料不能代替喝水;约(或:

左右);保证;保持(或:

维持)

⑶①把抗生素污染纳入国家环境监测范围;②加强对排污企业的管理;③划定饮用水源区,加大对饮用水的保护力度;④积极宣传,加强公民的环保意识。

【点评】⑴①把抗生素污染纳入国家环境监测范围;②加强对排污企业的管理;③划定饮用水源区,加大对饮用水的保护力度;④积极宣传,加强公民的环保意识。

⑵①本题主要考查连贯句子的能力。

要在理解文段内容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选择合适的句子。

注意一定要分析出前后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②③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

答题时应注意,辨析语病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语感审读法,筋脉梳理法。

所谓筋脉梳理法,就是划分句子成份法,即运用语法手段,先理出句子的主干,审查句子主干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或残缺等错误,再清理句子枝叶,仔细审查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毛病以及与中心语的搭配是否得当。

⑶本题考查学生提出建议的语言表达能力。

此类题属于展示个性与创新意识的题目。

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要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上组织的各项活动,尤其是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自己的动手和动脑能力。

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4.语言运用。

(1)阅读下面的文字,提取主要信息,给“播客”下定义。

播客的英文名称为Podcast,我们可以简单地将其视为个人的网络广播。

播客是作者借助数字广播技术,将其录制的声音和视频节目,上传到互联网,通过专门软件与便携播放器实现播放,从而与广大网友分享。

网友不必实时接收,也不必端坐于电脑前,可将节目下载到自己的播放器中,随时随地收听、收看。

(2)请仿照下面波浪线句子,再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不管生活给我以什么,我都报之以微笑。

给我严寒,我就是一朵清新俏丽的红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播客是借助数字广播技术制作声音和视频节目上传到互联网与网友分享的个人网络广播。

(2)给我以崎岖;我就是一条轻盈活泼的小溪;给我以风雨;我就是一道旖旎绚丽的彩虹

【解析】【分析】

(1)在材料中提取出“个人的网络广播”“播客是作者借助数字广播技术,将其录制的声音和视频节目,上传到互联网,通过专门软件与便携播放器实现播放,从而与广大网友分享 ”,然后再给博客下定义。

(2)例句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因此仿写的句子也要用这两种修辞手法。

如给我以崎岖,我就是一条轻盈活泼的小溪。

故答案为:

⑴播客是借助数字广播技术制作声音和视频节目上传到互联网与网友分享的个人网络广播。

⑵给我以崎岖,我就是一条轻盈活泼的小溪;给我以风雨,我就是一道旖旎绚丽的彩虹

【点评】⑴本题考查下定义的能力。

首先要知道其属于哪一个范畴,然后要知道它的本质特征,最后再用简洁、恰当的语言下定义。

⑵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

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语意连贯。

如果给出的示例字数都相同,那么就要在字数保持相同的情况下做严格的仿写。

注意例句中的句式,我们写出来的句子字数要与例句一样多,结构也要一致,

5.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阅读,可________,可________,亦可________。

但无论何种阅读方式,阅读总能让你如同穿梭在时光的suì道里,触摸时代的脉搏,感受古人的智慧,jí取思想的精华,受到精神的感染和美的熏陶。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suì

________道

________取

(2)在“可________,可________,亦可________”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A. 细嚼慢咽   浅尝辄止   囫囵吞枣

B. 浅尝辄止   细嚼慢咽   囫囵吞枣

C. 囫囵吞枣   细嚼慢咽   浅尝辄止

【答案】

(1)隧;汲

(2)A

【解析】【分析】

(1)字形题的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隧”“汲”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2)考查安排词语的顺序。

细嚼慢咽:

本指慢慢地吃东西。

引申慢慢去体味。

浅尝辄止:

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

指不深入钻研。

囫囵吞枣:

把枣子整个儿吞下,不细嚼辨味。

常比喻在学习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

所以“细嚼慢咽”“浅尝辄止”“囫囵吞枣”这三个词语所代表的阅读方式是由细致到粗放的顺序。

所以选A。

其它两项顺序错乱。

故答案为:

⑴隧;汲。

⑵A。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

⑵此题考查语句的排序能力。

解答此类题时,首先要搞清楚所给句子的内容,然后根据内容和语境来判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顺序。

句子顺序排好后,通读一遍,检查一下句子之间衔接是否顺畅,是否符合逻辑。

6.班上开展主题为“推进诚信建设,强化规则意识”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需要做以下准备。

(1)【观点论述】何先生在当当网的一次促销活动中,以每台三千多元的价格抢购了7台苹果笔记本电脑,商家却以标错价格为由拒绝发货。

商家表示愿赠送小礼品作为赔偿。

对于商家的赔偿提议,何先生表示拒绝。

如何看待此次买卖纠纷?

说说你的看法。

要求:

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字数在80字以内。

(2)【故事链接】下图与战国时期一个以信变法的传奇故事有关。

请将该故事简要复述出来。

(60字以内)

(3)【撰写对联】我国历史上流传着许多关于“信”的典故,请结合以上内容,补出下联。

上联:

曾子杀猪言而有信

下联:

________

【答案】

(1)我认为卖家的行为是失信的表现,赞成买家的做法。

因为买家已经付款,卖家拒不发货就是违背了对客户的承诺。

买卖双方都信守承诺,强化规则意识。

(2)商鞅为获得民众信任,说能将木头从南门搬到北门的人有赏。

百姓不相信,有个人搬了,商鞅给了他赏金。

百姓自此相信新法令,秦国日益强大。

(3)商鞅立木一诺千金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针对材料发表见解。

学生能否抓住文字中的关键点,并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所以,这类题的重点是训练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把握关键点的能力,难点是组织准确有序的语言再表达。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商家却以标错价格为由拒绝发货,表示愿赠送小礼品作为赔偿,是失信的表现。

买家的做法是正确的,因为买家已经付款,卖家拒不发货就是违背了对客户的承诺。

买卖双方都信守承诺,强化规则意识。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准备就绪,但没有公布。

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

告示:

有谁能把这根木条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两黄金。

百姓们感到奇怪,没有人敢来搬动。

商鞅又出示布告说:

“有能搬动的给他五十斤金(古时的“金”实际为黄铜)。

”有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商鞅立刻命令给他五十两黄金(黄铜)。

百姓自此相信新法令,秦国日益强大。

(3)本题考查拟写补写对联。

要考查对偶的修辞方法及应用。

首先,明确对偶是指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两个句子,相同位置的词语的词性和词语结构必须相同,下句在意思上要与上句有一定的联系。

上联:

曾子杀猪言而有信,曾子为了教育孩子养成诚信的性格,兑现承诺杀猪教子,信守承诺。

下联:

商鞅立木一诺千金。

故答案为:

(1)我认为卖家的行为是失信的表现,赞成买家的做法。

因为买家已经付款,卖家拒不发货就是违背了对客户的承诺。

买卖双方都信守承诺,强化规则意识。

(2)商鞅为获得民众信任,说能将木头从南门搬到北门的人有赏。

百姓不相信,有个人搬了,商鞅给了他赏金。

百姓自此相信新法令,秦国日益强大。

(3)商鞅立木一诺千金

【点评】

(1)本题考查针对材料发表见解。

答题时应注意,考查学生的情感体验或理性思考,需结合材料提取主要内容信息,结合实际情况,说出自己的办法和建议,内容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要点须全面,陈述有条理。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答题时应注意,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考生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3)本题考查拟写补写对联。

答题时应注意,语言对仗的含义是什么呢?

通常我们提到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这四项,四项中最关键的是字数相等和平仄相拗,这里的字数相等,不同于英语的“单词数”相等,其实质上是“音节”相等。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关于“金庸小说”的主题阅读

【话题背景】

   1996年谢冕、钱理群主编的《百年中国文学经典》选入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

引发了一场有关“文学经典”的论争。

   2004年秋,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走进人教版高中语文读本。

传言已久的“金庸入选语文教材”被印证,引起激烈争议。

【调查数据】

   来自网络的调查显示,对金庸作品入选中学课本,有23.6%的网民认为“绝对是好事,武侠精神是很好的精神食粮”,同时也有16.38%的人认为是“坏事,会教坏下一代的”,而将近49%的网民则表示“很难说,关键在于老师怎么讲”。

(图一:

被调查者看过的金庸小说数量图)

(图二:

被调查者对于金庸小说的态度)

(图三:

被调查者喜欢金庸小说的原因)

【各方声音】

著名作家贾平凹:

我非常喜欢看金庸先生的小说,金庸先生也是我一直很敬慕的一代文豪。

他的作品用的是传统的写作方式,内容也是中国传统的侠义,作品的字里行间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西南师大文学教授韩云波:

武侠小说里面包含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同时,侠文化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阳刚之气,正是中国文化深处的梦想,对国民的人格形成会有深远的影响。

北大教授陈平原:

在对传统中国文化的继承上,很少有小说能达到金庸武侠小说的水平,这也是很多海外华人在让后代学习中国文化时,往往是让他们先从阅读金庸小说开始的原因。

红学家冯其庸:

金庸小说的情节结构,是非常具有创造性的。

我敢说,在古往今来的小说结构上,金庸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网友小黎(19岁):

金庸文章不知道大家是否看过,我非常喜欢。

里面刻画的人物生动活泼、经典,有血有肉,他的作品中有情有义,看完能告诉我们什么才叫人生,怎么才能成为那些英雄。

【阅读指南】

材料一:

金庸所书写的不仅仅是一个又一个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也不仅仅是成人童话的快意恩仇,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血脉精魂,是中国人骨子里心底里广为认同的朴素正义。

锄强扶弱,侠肝义胆,悲天悯人,孔孟之道,金庸武侠里的情感表达与价值取向都是纯中国式的。

正因如此,有人说“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金庸的读者”。

(《长安观察》)

材料二:

金庸之所以在众多武侠作家中独具一格,高出一筹,是因为金庸的小说生长在中国传统土壤中,是“最中国”的小说。

“金庸更把人生理想融入小说,用小说讲出自己的政治理想,构筑出自己的乌托邦”。

(《羊城晚报》)

材料三:

金庸继承了古典武侠技击小说的写作传统,又开创了“新派武侠”的风格,基本上奠定了20世纪后半叶全球华人对中国的历史与社会在虚构维度的想象基调。

尽管他所缔造的江湖天地建立在虚构和“戏说”之上,但这并不妨碍这种历史书写及其背后蕴含的历史观念深深地投映到那些沉醉于其美轮美奂江湖叙事的读者的心中,甚至从根本上影响到他们当中许多人的伦理道德观乃至于对人生目标的选择。

(《凤凰网文化》)

材料四:

金庸的武侠小说可以视为一部对人性审视的范本,是作者对传统文化进行的一种创造性想象。

金庸小说中的“侠、情”实际上是“忠、孝”在社会生活的扩大化,同时达到了自身的辩证与统一,以期人们无论在任何时代,都能发扬中华民族特有的任侠果敢、至情至性的精神。

金庸所说的侠士境界,包含“儒侠”、“道侠”、“佛侠”等,强调了人性对于真诚与自由的追求。

(高启斌)

【经典片段】

A.郭靖又道:

“我辈练功学武,所为何事?

行侠仗义、济人困厄固然乃是本分,但这只是侠之小者。

江湖上所以尊称我一声‘郭大侠’,实因敬我为国为民、奋不顾身的助守襄阳。

然我才力有限,不能为民解困,实在愧当‘大侠’两字。

你聪明智慧过我十倍,将来成就定然远胜于我,这是不消说的。

只盼你心头牢牢记着‘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八个字,日后名扬天下,成为受万民敬仰的真正大侠。

”(《神雕侠侣》)

B.耶律洪基回过头来,见萧峰仍一动不动地站在当地。

耶律洪基冷笑一声,朗声道:

“萧大王,你为大宋立下如此大功,高官厚禄,指日可待!

”萧峰大声道:

“陛下,萧峰是契丹人,曾与陛下义结金兰,今日威迫陛下,成为契丹的大罪人,既不忠,又不义,此后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

”举起右手中的两截断箭,内功运处,右臂回戳,噗的一声,插入了自己心口。

(《天龙八部》)

C.他本性便随遇而安,甚么事都不认真,入教也罢,不入教也罢,原也算不上甚么大事。

但那日在黑木崖上,见到一众豪杰好汉对东方不败和任我行两位教主如此卑屈,口中说的尽是言不由衷的肉麻奉承,不由得大起反感,心想倘若我入教之后,也须过这等奴隶般的日子,当真枉自为人,大丈夫生死有命,偷生乞怜之事,令狐冲可决计不干。

(《笑傲江湖》)

(1)分析【调查数据】中的三张图表,写出你的探究结论。

(2)周末在家,小金喜欢读金庸小说,却遭到妈妈的训斥。

妈妈说中学生不能读“闲书”,要把精力放在课本上。

对此,你怎么看?

结合【各方声音】,你会对小金的妈妈怎样说?

(3)“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金庸的读者”。

“金庸小说是最中国的。

”请结合【阅读指南】具体说说你对金庸武侠小说的认识。

(4)金庸小说包含“儒侠”、“道侠”、“佛侠”等侠士境界,请结合【经典片段】任选两例具体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

(1)金庸小说受欢迎程度比较高。

在大部分被调查者心目中,金庸小说仍然属于通俗读物,它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有意思”,即可以满足人们娱乐消闲方面的需要,“精妙的构思和奇特的想象”及随之带来的心灵愉悦是人们喜欢阅读金庸小说的首要原因。

(2)阿姨,中学生是可以阅读金庸小说的。

金庸小说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其中的“侠义”思想,对中学生的人格塑造有深远的影响。

有专家也说,学习中国文化,可以从阅读金庸小说开始。

再者,小说人物形象鲜明,情节结构富有创造性,对中学生学习写作也是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的。

(3)金庸武侠小说生长在中国传统土壤中,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血脉精魂,是中国人骨子里心底里广为认同的朴素正义。

金庸把人生理想融入小说,用小说讲出自己的政治理想。

他继承了古典武侠技击小说的写作传统,又开创了“新派武侠”的风格。

金庸小说中,历史书写及其背后蕴含的历史观念深入读者心中,影响伦理道德观乃至于对人生目标的选择。

金庸小说强调了人性对于真诚与自由的追求。

(4)选段A郭靖身上所体现的“侠”是正统的儒家的侠士。

郭靖助守襄阳,奋不顾身,为民解困。

儒家他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八个字,正是儒家思想的体现。

郭靖身上,寄托着金庸对于传统社会理想侠士人格的高度概括,正义与道德的化身。

选段B中萧峰雁门关自刎,这是他一生最后的壮举。

他认为契丹人的自己为大宋立下了大功,这是不忠不义。

为道义蹈身以赴,虽九死而犹未悔。

这包含了萧峰对天下苍生的担当,对芸芸众生的大爱。

这是一个悲天悯人的“佛侠”境界。

选段C令狐冲不愿奉承,受魔教约束,过奴隶般的日子,原本随遇而安的他,不再想着入教。

这体现了令狐冲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这正体现了道家冲破束缚,追求个人精神独立的思想。

【解析】【分析】

(1)仔细观察三张图表,首先要注意每一张图表的主题、对象;其次需要对每一张图表进行横向、纵向对比分析;最后分析图表的变化或数字间的明显差异,找出规律,然后用简洁的语言组织答案。

第一张图表,紧扣题干“被调查者看过的金庸小说数量”,横向比较,明显看出读过金庸小说的数量明显大于“没读过”的,因此可得出金庸小说受欢迎程度比较高的结论;第二张图表,紧扣题干“被调查者对于金庸小说的态度”,横向比较,明显看出读过大多数人认为金庸小说属于通俗读物,因此可得出金庸小说仍然属于通俗读物的结论;第三张图表,紧扣题干“被调查者喜欢金庸小说的原因”,纵向比较,明显看出“精妙的构思和奇特的想象”是人们喜欢金庸小说的主要原因,因此可得出结论:

“精妙的构思和奇特的想象”及随之带来的心灵愉悦是人们喜欢阅读金庸小说的首要原因。

语言要简洁、准确、连贯。

(2)本题要求小金的妈妈不要阻止小金读金庸小说。

第二步要正确、得体地表达。

首先要礼貌地称呼对方;然后结合本文内容,如【各方声音】中的有关内容,“作品的字里行间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侠文化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阳刚之气,正是中国文化深处的梦想,对国民的人格形成会有深远的影响”“金庸小说的情节结构,是非常具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