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对突发事件的预案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016817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对突发事件的预案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医院对突发事件的预案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医院对突发事件的预案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医院对突发事件的预案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医院对突发事件的预案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医院对突发事件的预案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医院对突发事件的预案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医院对突发事件的预案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医院对突发事件的预案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医院对突发事件的预案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医院对突发事件的预案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医院对突发事件的预案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医院对突发事件的预案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医院对突发事件的预案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医院对突发事件的预案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医院对突发事件的预案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医院对突发事件的预案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医院对突发事件的预案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医院对突发事件的预案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医院对突发事件的预案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院对突发事件的预案方案.docx

《医院对突发事件的预案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对突发事件的预案方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医院对突发事件的预案方案.docx

医院对突发事件的预案方案

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对策方案完成

   1建立组织完善制度

   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必须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医院制定应急预案,建立相关组织,完善应急制度。

   1.1成立应急领导小组应急领导小组由医院主要领导挂帅,由分管医疗和分管机关的副院长作为副手,小组成员为医疗、护理、总务、设备维修、保卫等部门负责人。

下设办公室挂靠医务科,负责传达领导小组的决定和督查决定的执行情况,负责上下级和院内的联络及各方面的协调。

   1.2组建应急救护小组全院组建四个应急救护小组,分管医疗的副院长担任各小组组长,由应急领导小组其他成员任副组长,成员由各专科主任、业务骨干、护士长、专科护士分不同梯次组成。

应急救护小组由院应急领导小组根据突发事件性质,指派相应的应急救护小组处理突发事件。

   1.3强化责任汇报制度突发事件的信息及时、准确、全面、畅通可使应急工作具有针对性,应对突发事件必须明确报告责任人,强化责任汇报制度。

   1.3.1明确报告责任人医院规定门急诊各科室值班人员为突发事件的报告责任人。

   1.3.2明确各级汇报制度日常工作中遇到下列情况之一:

(1)门急诊发现重大食物或职业中毒病人;

(2)门急诊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病症;(3)发现某种传染病病人人数突然增加和集中发作;(4)接到上级及有关部门通知有重大救治任务,必须立即向医务科报告,医务科对情况做初步判断,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后,向分管院领导汇报;中午、晚夜间及节假日应立即报告院总值班,总值班对情况做初步判断,应立即分别向医务科和院主要领导汇报;重大事件报告责任人可直接向院主要领导汇报,院主要领导接到汇报后,一方面立即组织现场救治,另一方面立即向上级卫生主管行政部门或政府报告。

   1.4制定应急纪律制度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及全院工作人员进入备战状态,终止休假和正常休息,无条件服从调配,通讯联络保持畅通,做好处理突发事件前的一切准备。

通过正常渠道发布涉及突发事件的有关信息,避免社会恐慌。

   2建立培训演练制度

   2.1确定目标通过培训演练提高医务人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培养一支训练有素、技术过硬、作风优良的应急救护队伍,使应急救护工作令病人满意、令社会满意。

   2.2确定培训方法及内容

   2.2.1培训方法通过院内业务讲座、参加上级培训班、远程网络教育等多种形式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

   2.2.2培训内容

(1)三基理论:

医务科、护理部每年分别组织两次全院性理论考试和急救技术考核,使急救操作规范化、程序化。

(2)针对性专业培训:

随着全球一体化,我国和其他国家一样,面临着来自生物因素、有毒化学物质、核辐射的多形式、多波次及恐怖分子活动等突发事件的潜在威胁;加上世界发现的40多种新的病原微生物对中国的潜在威胁,如爱滋病、非典等已在我国出现,疯牛病、埃博拉病毒感染等对我们的威胁不容忽视。

医务科、护理部有计划地邀请有关专家给全院医护人员讲授新发疾病的特点,诊断、治疗、护理要点。

2003年我院在江苏省率先治愈非典确诊病人,确保医护人员零感染、社会零扩散是培训成功的典型范例。

在非典流行早期,我院就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进行非典知识培训,重点培训消毒隔离制度及个人防护措施;收治非典病人后,对“SARS”病房、隔离留观病区、发热门诊等不同区域、不同岗位的医务人员及预备人员进行上岗前非典知识、个人防护再次强化训练,达到人人熟练掌握隔离衣穿脱程序,熟悉不同区域的工作流程,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医务人员在上岗前必须明确不同岗位职责和应对措施,详细了解病区设置,以消除恐惧心理,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确保实现“零感染”的目标。

(3)现场救护知识培训:

①病员分类。

应急救护小组成员接到指令后,应迅速赶到事发地点,根据临床经验,按病情轻重缓急,将伤病员大致分类,对重伤员要求特别看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危重病人初步诊断后立即收入相应专科或ICU病房;对诊断明确但救治困难的病人,及时请求上级医院支持,及时汇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同时派医护人员负责转运护送;轻伤员集中管理,疏散时应及时问清其去向,以便家属或单位查找。

②清理现场。

重点应详细记录患者姓名、住址、单位等基本情况和联系方式;对暂时无法确定身份的人员予以编号。

③定点救治。

对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必须按照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为原则,由专人护送至传染科或隔离门诊或病区;对明确诊断为特殊传染病的病人,应做好病人的隔离和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用专车转运至定点医院救治。

④心理支持。

突发事件往往给伤病人及其家属造成心理上巨大的伤害,救治人员工作态度既要严肃认真,更要注意关心体贴安慰病人,实践表明,适时地帮助病人整理衣衫、轻轻地拉一拉或拍一拍病人、拥抱病人等动作比用语言安慰病人解除紧张情绪更为有效。

⑤密切协作。

协助疾控、卫生监督人员采集可疑的标本及血样。

   2.3制定演练计划根据季节及传染病流行的特点,应急领导小组组织各急救小组按应急预案进行反复演练。

通过演练一方面使应急救护小组成员了解掌握应急预案内容,检验预案是否全面、科学、合理,同时根据演练结果进一步修改、补充、完善预案;另一方面通过演练可以全面了解掌握应急救护小组成员的应急救护能力,随时调整训练计划,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救护能力。

    3培养适应合作能力

    3.1加强思想教育医院管理者应居安思危,重视职业道德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放松,经常性地教育员工应对突发事件不但要有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同舟共济主人翁精神,更要有主动参与意识。

在重大节日院内组织形式各异、内容丰富的多种集体竞赛活动,以不断加强员工之间的沟通、谦让、理解,从而培养员工间相互照顾、协同工作、分享经验、共同对付难题的能力。

   3.2明确管理人员针对应急救护过程中人员之间彼此陌生的情况,救治现场明确一名临时负责人;在新成立的病区,护理部应选派有丰富管理经验的护士长配合主任医师进行管理,强调要充分发挥交班本、记事本的作用,对病人的病情及病区的事情要详细交班,针对临时出现的问题,护士长应及时调整,使医护人员能尽快适应陌生的工作环境。

3.3调换轮转岗位医院规定所有医疗、护理专业新分配、新调进人员必须在不同系统、不同科室轮转3年以上才能定科;医生定科后每年必须在门诊、病房、急诊轮转;护理人员必须定期调换岗位。

通过改变工作环境及工作特点,从而有利于增加医护间的交流机会,以提高他们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确保他们在陌生的环境中发挥最佳工作状态,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

   4配足配全应急物资

   应对突发事件具有紧迫性、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的特点,医院明确专人管理应急储备物资,规定:

应急储备物资一律不得挪用外借;医疗、护理、总务、设备维修、保卫等部门定期、不定期地检查、考核各科室医疗仪器、车辆、药品、通讯、电源和气源等在位、完好情况;所有抢救设备必须定期检查、试用、充电、更新;急救药品应及时更换以防过期或失效;所有使用过的物资必须重新整理恢复待用状态,一旦需要,确保物资及时供应。

   5加强宣传总结讲评

   医院对处理突发事件中表现突出的人员,及时在全院员工大会上予以表扬,同时为媒体提供宣传资料,为上级表彰推荐建议名单,以激发医护人员的职业责任感、荣誉感。

应急工作结束后,安排各科人员尽早归位,确保全院医疗安全。

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统计各科室上报的材料,在院周会上,进行总结讲评,肯定各科室在应急突发事件中一些好的做法及取得的成绩,指出存在的不足和应吸取的教训,同时根据应急情况进一步调整完善应急方案,将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吉林大学医院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预案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我校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吉林大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预案》,针对重大传染病疫情事件、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重大食物中毒事件、重大职业中毒事件、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事件(地震、水灾、恐怖袭击、生化袭击事件)等事件类型,结合医院系统在应急处理中的工作职责,制定本预案。

  一、应急处理组织机构

㈠吉林大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医疗救治领导小组  

㈡吉林大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医疗救治工作小组

1、业务协调组  

2、专家技术指导组  

二、工作职责及任务

1、组织专家组进行事件后果评估。

2、组织专家技术指导小组对各医院进行会诊、应急处理技术指导。

3、组织医务人员实施医疗救治、现场救援等应急处理。

4、医学措施的制定和组织实施。

5、组织医院系统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及应急演练。

6、联系并协调卫生行政部门及疾病控制机构。

三、日常监测预警机制及信息报告程序

  ㈠日常监测机制

1、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网络,由各医院发热门诊、急诊室、预防保健科及医院管理处组成,各医院预防保健科指定专人负责疫情报告。

2、建立校区医院急诊病人登记制度,对来诊病人基本信息、诊断、去向等进行登记。

3、建立食堂食品卫生监督检查制度,组织有关技术力量定期对学校内各食堂食品卫生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4、建立医院总值班电话传真报告网络。

5、在校园网上建立疫情日报告网页,方便疫情报告。

  ㈡信息报告程序

1.出现大批中毒、重大交通事故及重大火灾致人员伤亡而急需抢救时、出现甲类传染病、医院感染爆发及其他需抢救的突发事件时,医院应立即向学校主管部门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提出书面报告。

  2.对于校内发生的影响师生生命健康的突发事件,诸如爆炸受伤、集体中毒、群殴受伤、甲类乙类传染病爆发、意外伤害及其他原因的集体受伤事件等,应在运送校区医院的同时由有关单位值班人员向学校保卫处、学生处、研究生院及教务处及后勤管理处等相关职能部门报告,校区医院应在接诊的同时由医院职能部门或院长向医院管理处报告,医院管理处向主管领导报告,必要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3.各医院发现重大传染病病例或疑似病例时,立即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辖区疾病控制中心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同时,向学校主管部门报告。

各医院发现涉及我校师生员工的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病例时,应立即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学校主管部门报告,同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四、应急技术、人才储备

1、每年定期组织传染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基本外科、麻醉科、急诊科、骨科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培训

2、每年定期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应急处理技术操作和协调配合演练。

3、各医院建立常设的应急医疗队,人员变动要及时报告,确保召之即来。

五、应急物资、设备、设施储备

医院应当按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的要求,保证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等物资储备,保证其开展突发事件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护、现场处置、监督检查、监测检验、卫生防护等物质条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医院应配备呼吸机等相应的抢救设备、隔离服、口罩、鞋套等必要的预防设施及药品。

要求储备足够数量的防护用品、有关器材、消毒和预防药品,登记入库,及时补充,确保质量,以保证防治工作中的物资供应。

六、应急处理工作方案

㈠突发事件发生后,医院管理处会同党办、校办及有关部门,组织专家组对突发事件进行调查处理。

通过对突发事件调查、现场勘验,采取控制措施等,对危害程度做出评估。

同时,组织有关医院对突发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现场监测、实验室诊断,查明原因,并提出控制措施的建议。

㈡突发事件发生后,在进行事件调查和现场处理的同时,各综合医院及校区医院应当立即对突发事件所致的病人提供现场救援与医疗救护。

医疗救护力量不足时,应当及时请求兄弟医院予以支援,医院管理处负责总体协调调度。

各医院应当组建应急救护队伍,建立应急快速反应机制。

㈢突发事件发生后,根据需要,经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授权医院管理处可以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本校所属医院的医疗设施、设备、药品、器材、卫生人员、医学科研成果及其应用等医疗资源进行整合调配。

㈣医院对前来就诊的因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实行首诊负责制。

接诊医生应当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

对需要转诊的病人,应当将病历复印件随病人转送到指定的医院。

㈤传染病病人的收治应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

指定具备传染病防治条件和能力的医院承担传染病防治任务,并要求指定医院应急设立传染病隔离病房,进行医学观察及隔离治疗。

收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的医院,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隔离、消毒条件,配备必要的救治设备;设置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安排合理的人流、物流走向;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应当隔离治疗,避免交叉感染。

㈥当发生甲类传染病疑似病人或确诊病例后,各医院应立即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1.校内各医院设立独立的专科门诊或专病诊室,要安排专业科室、ICU等医生首诊,对医务人员必须进行传染性疾病相关知识的培训,同时要将医务人员以梯队建制编制成子预案,以便随时启动。

2.对疑似病例要及时按甲类传染病报告,同时要详细了解、记录患者家属情况及接触过的人员、去向、联系电话。

为流行病调查医生提供详实的流病资料。

各医院要每天向辖区疾病控制中心报告相关情况。

3.不设传染科的医院不得收治甲类传染病病人,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需要转诊,并报请疾病控制中心同意,按规定程序转运。

决不轻易放过一个疑似病人,不漏掉一个需观察病例。

病人或需留观病人不得自行离院,去向必须明确,医院要协助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对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进行隔离。

4.各医院必须加强消毒管理,认真贯彻《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特别要加强对门诊、急诊、处置室、静点室、观察室、隔离病房、ICU、传染科等重点部位的消毒工作。

5.要做好医务人员的防护工作,给工作在一线的医务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设备、备品,提供饮食、休息等方便条件。

㈦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等,应及时建议学校采取如下措施:

1.对全校师生员工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发放必要的防护用品,监测体温。

为师生员工提供有关药品,实行药物预防。

在公共卫生场所完善洗手设备,提供流动水、洗手液、除菌消毒肥皂。

2.所有师生居所、工作室、人群聚集场所要增加通风的时间和强度。

教育师生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注意劳逸结合,增强抗病能力。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搞好居室卫生,勤晒衣被。

3.在公共场所工作的职工,如:

食堂员工、医院医护人员等,以及其他窗口服务人员和就医的病人要加强防护措施,要加强健康和卫生情况监控。

4.建议师生员工尽量避免接待外地来访的客人。

人员来源复杂的各种培训班、课程班尽可能调整、推迟来校授课时间。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会议和集体活动。

5.一旦发生疫情,对校园实行封闭式管理,严控外来人员进入。

制定学生外出校门的管理规定,限制学生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减少大型集会活动。

对我校外出工作人员、学生实行登记制度,提醒和动员学生、教职工减少不必要的外出,从突发事件发生当日起各单位外出人员必须向其所在单位行政管理部门请假登记,并要求到过重大传染病疫区的人员返回时必须到所在校区的医院报到,经校区医院进行必要的身体检查。

6.对从传染病疫情重点区域返乡的人员,必要时可以根据有关法规对其作出隔离医学观察的决定。

对外地返回学校的实习学生、教职工进行登记,安排体检,对有症状者行必要的留诊观察,对无异常的教职工安排居家观察,对无异常的学生由学校安排集中观察。

㈧做好卫生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

向校内所有教职工、学生发放重大传染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预防知识卡。

充分利用本校的现有媒体,普及重大传染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防范的有关科学知识。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预案

为了提高我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的应对能力,从而达到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的目的,文秘部落根据《重庆市医疗卫生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方案编写指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并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条例:

一、医院建立院长负责制,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小组,下设监测报告小组、急救医疗小组、后勤保障小组,并配备兼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人员。

二、单位现状:

根据现有的条件在人力资源方面:

有从事计划免疫、传染病统计分析的预防接种门诊;有从事各种检测化验,能够通过科学的手段第一时间知道各种疾病的分类的检验科;有临床经验丰富的内、外、妇医疗专家;有从事后勤工作的办公室、医务科、总务科。

在物资方面:

有各类先进的检验仪器设备;我院药品种类齐全,储备量丰富,完全可以满足各种应急医疗用药;有用于安全防卫的消毒药品、干粉灭火器。

三、工作职责1、突发公共事件小组成员:

汪力、刘建华、张志杰、唐小川、周胜、韦林江汪力:

突发公共事件办公室总指挥,负责指挥调配各小组所有成员,统筹协调各种关系。

刘建华:

突发公共事件感染控制及监测报告小组组长,负责36种法定传染病的监测、报告、分析。

张志杰:

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急救小组组长,负责调配小组内的内儿、外、妇医疗成员进行医疗现场抢救。

唐小川:

突发公共事件后勤保障小组组长,负责提供应急所需的后勤物资,医疗设备及药品。

周胜、韦林江:

突发公共事件办公室成员,负责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的总结工作,突发事件信息上报工作,完善医院感染控制负责。

2、监测报告小组:

刘建华、谭小羽、韦菠谭小羽:

监测报告小组成员,负责收集36种法定传染病的标本采样。

韦菠:

监测报告小组成员,负责分析36种法定传染病的分布趋向,及时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3、医疗急救小组:

张志杰、蒲元方、罗远琴、陈光胜、王明科、赖朝凤、宋书会、廖艳霞、李仕洪蒲元方、李仕洪:

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妇产科方面的急救工作。

罗远琴、宋书会:

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内儿科方面的急救工作。

陈光胜、廖艳霞:

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外科方面的急救工作。

王明科、赖朝凤:

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手术麻醉工作。

4、后勤保障小组:

唐小川、夏远洪、阳玉君、王小明、向凤、彭猛、刘华超夏远洪:

负责保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急救通道的通畅及医院安全保卫工作。

王小明:

负责日常急救物资(救治药品、医疗器械)的储备工作。

阳玉君:

负责日常物资的采购工作。

向 凤:

负责各种医疗物资的消毒处理。

彭 猛:

负责通讯、网络畅通。

刘华超:

负责资料的收集,通讯录的更新工作。

四、预防和应急准备1、定期对本院医务人员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定期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

2、定期查看预防突发事件救治药品、医疗器械及及其他物资和技术的储备和调度。

五、应急响应1、开设24小时值班电话:

71990013;719900392、调度医疗急救小组火速奔赴现场应急抢救。

3、调度后勤小组及时开辟通道、准备急救的药品、器械。

4、铺备突发事件专用病房。

5、向上级卫生部门及时汇报突发事件的有关信息。

6、将突发事件的有关信息及时在医院网站上通报,并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和有关新闻管理的规定向外公布信息。

7、当突发事件的病人康复出院后,半年内未再次发病且在这一地区无新增病例表明应急结束。

8、突发事件处置完成后,由韦林江、周胜同志负责进行总结,找出经验教训,所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员共同提出整改意见,经突发公共卫生小组会议确定形成文字,写入我院应急处理方案。

所有突发事件的归档交由院病案室完成。

六、保障措施每周对网络进行杀毒处理,保证网络的通畅;每月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小组成员轮流对各科室进行监督检查;每月护士一个课题,由总护士长赖朝凤亲自培训;每一季度进行一次突发事件的演练,检测应急队伍的整体情况。

七、附录1、本方案由院办公室管理,并随时根据上级要求及实际需要进行修改完善。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小组成员通讯录:

(略)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总则

第一条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医院广大职工及就医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本预案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及医院公众健康、环境安全及正常医疗秩序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医院感染爆发流行、核素泄漏、重大医疗事故、水、电、医疗设施等的质量事故、水灾、火灾、台风、地震、战争、动乱、恐怖事件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环境安全及正常医疗秩序的事件。

第三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应遵循依法管理、预防为主、强化培训、适时演练、平战结合、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及时应对、快速反应、措施果断、科学处置、协调合作的原则。

第四条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过程中,有不负责任、不履行岗位职责、不服从指挥调度、散布谣言、扰乱医疗秩序、危害公众健康等行为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医院《奖惩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条医院各有关部门应根据各自的职责开展防治突发事件相关的科学研究,建立突发事件应急调查、现场救护、传染源隔离、卫生防护、监测检验、监督检查等工作所需物资、设备、设施、技术与人才资源的储备,做到有备无患,防患未然。

所需经费列入医院财务预算。

第六条对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工作人员,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给予适当补助和保健津贴,并根据其表现给予相应的奖惩。

组织管理

第七条医院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由院长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院长或其授权的分管院长担任总指挥,负责对医院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

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应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

第八条对突发事件进行分类管理。

医院内突发事件大体可分为环境安全和公共卫生两类,医务部负责对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医院感染爆发流行、核素泄漏、重大医疗事故等)的管理;后勤保障部负责对环境安全类突发事件(包括水、电、医疗设施等的质量事故、水灾、火灾、台风、地震、战争、动乱、恐怖事件等)的管理。

第九条分类管理不是分开管理,各主管部门要注重互通信息、互相支持、各负其责、协调一致地做好应急事件的管理工作。

监测与预警

第十条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别,主管部门(医务部、保障部)应制定相应的监测计划并组织实施,建立一个灵敏准确的监测体系,落实人员对监测数据及时进行科学分析与综合评价。

第十一条医院所属各科、处室均为突发事件的监测单元,每个职工均有监测的责任及报告的义务。

第十二条根据突发事件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危害影响范围是局部还是全院,医院设定两个级别的预警及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仅影响医院部分地域或部分科室且危害较小的突发事件,定为黄色预警,应急响应为相关部门及人员;影响医院整体工作或危害较大的突发事件,定为红色预警,应急响应为全院所有部门及人员。

报告与信息发布

第十三条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

医院职工对发生和可能发生突发事件及其潜在隐患均应在发现情况后立即报告相关部门。

医务部:

2039(内线),63515394(外线);后勤保障部:

2144/2209(内线),63522006/63515656(外线);节假日休息报告院总值班:

2039(内线),63515265(外线)。

第十四条职能部门接到突发事件报告的同志应将情况报告医院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