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材料题汇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017517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8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材料题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材料题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材料题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材料题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材料题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材料题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材料题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材料题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材料题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材料题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材料题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材料题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材料题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材料题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材料题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材料题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材料题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材料题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材料题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材料题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材料题汇总.docx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材料题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材料题汇总.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材料题汇总.docx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材料题汇总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材料题汇总

1.(08全国文综一)(3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唐代科举取士,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

初试

二试

三试

明经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

作诗、赋、文各一篇

作时务策五道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

材料二在中世纪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官员主要由国王遴选,并被视为国王的仆人。

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文官开始出现。

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贵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

直至18世纪末,文官录用仍无常规可据,文官录用权主要由国王、宫廷权贵和各部长官直接行使,私人关系和个人感情成为获取官职的关键因素。

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

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四类:

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

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

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1)在唐代明经、进士两科考试中,为何进士科“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6分)

(2)指出唐代科举取士与中世纪英国官员选用的主要区别。

(10分)

(3)如何理解“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

(6分)

(4)指出唐代科举制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共同之处。

(10分)

 

2.(08全国文综一)(60分)根据材料和图7,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一位西方史宇家说,土尔扈特人回归的悲壮之举,“是值得我们传诵的一篇伟大的叙事史诗”。

土尔扈特回归祖国大事年表

1629年

漠西漠西土尔扈特部首领和鄂尔勒克部徒步仗尔加河

1632年

俄国政府派使者前往土尔扈特部活动

1640年

和鄂尔勒克返回准噶尔参加东西蒙古各部各王公会盟,制定《蒙古—卫拉持

法典》该法典成为各部蒙古共同遵守的的根本大法

1644年

土尔扈特部与俄国军队发生冲突,伤亡惨重,和鄂尔勒部阵亡

1645年

俄国要求土尔扈特部臣服,迫到拒绝,双方商定土尔扈特部游牧区域。

此后数十年间,俄国多次向土尔扈特部征兵。

1655年

土尔扈特部同俄国谈判,同意听命于俄国沙皇。

1657年

土尔扈特部向清朝“贡驼马二百余。

1672年

俄国指令土尔扈特部汗国派兵参加克里木战争。

此后数十年间,俄国多次向土尔扈特部征兵。

1696年

土尔扈特部国阿玉奇汗派人向清朝入贡,庆贺清军击败葛尔丹

1712年

土尔扈特部使团抵达北京。

康熙帝派遣使团士访土尔扈特部,途中为俄国所阻。

1714年

清朝使团抵达土尔扈特部国。

阿玉奇表示“满洲,蒙古,大率相类,想起初必系同源”;蒙古“衣服帽式,略与中国同,其俄罗斯乃衣服、语言不同之国,难以相比。

1731年

雍正帝派使团抵达土尔扈特部汗国。

1756年

土尔扈特部汗回使团到热河汗宫觐见乾隆帝。

1765年

土尔扈特汗国渥巴锡抗议俄国人对土尔扈特部的侵扰和掠夺。

1770年

俄国征调土尔扈特汗国二万余人参扣对土耳其的战争。

,秋,渥巴锡从前线归来,秘密召开会议,决定东归祖国。

1771年

1月17日渥巴锡率领17万人踏上东归征程。

2月7日,沙皇命令堵截东归的土尔扈特人。

7月8日土尔扈特前抵伊犁河流域。

16日清军总管会见渥巴锡等人。

此时东归的土尔扈特部仅剩6万余人。

10月15日渥巴锡在木兰围场觐见乾隆帝。

10月27日乾隆帝立《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两碑,以资纪念。

——摘自马汝珩马大正《飘落异域的民族》等

(1)土尔扈特汗国和伊犁河谷地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但水草丰美,适合游牧业的发展。

分别说明两地水资源丰富的原因。

(12分)

(2)分析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原因。

(12分)

(3)土尔扈特在回归途中历经艰辛,其中来自自然的威胁主要有哪些?

(8分)

(4)如何理解土尔扈特的回归是“值得我们传诵的一篇伟大的叙事史诗”?

(8分)

 

3.(08全国文综二)(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92年,英国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由,派马戛尔尼使团前往中国,并致函两广总督,通报此事。

英方在信函中说,英国国王为了“与中国皇帝发生友谊,并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业”,决定派遣马戛尔尼使团来华。

使团携带有英国国王赠送给中国皇帝的许多精美礼物,以表达英国国王的真诚心意,从而“发扬两国之得益,建立两国永久之协和”。

两广总督向朝廷上呈的信函译文称,英国国王命“马戛尔尼前来,带有贵重贡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

惟愿大皇帝施恩远夷,准其永远通好,俾中国百姓与外国远夷同沾乐利”。

――摘编自《清史编年》等

材料二

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在给英方的回信中说:

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

朕披阅表文,词意盹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

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

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

其实天朝德威无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

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又据尔使臣称,欲求相近珠崇山峻岭地方小海岛一处,商人到彼,即在该处停歇,以便收存货物。

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

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

此事尤不便准行。

――摘编自《清实录》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陈述两国关系方面,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与英方信函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1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英国国内背景。

(8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乾隆皇帝对英方要求的回应。

(10分)

 

4.(08全国文综二)(60分)阅读分析资料和图7,完成下列各题。

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援华物资通过西北陆路运到中国,英美物资通过香港、越南和1938年开通的滇緬公路运到中国。

威廉·凯宁在《飞越驼峰》一书中指出:

“从这方面看,中国维持战争的能力完全变成了一个供应问题。

1942年3月,中国和美国合作,开辟了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至中国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空中航线――驼峰航线。

3年中,中、美通过这条航线,将大量物资空运到中国境风,并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辟驼峰航线的必要性。

(14分)

(2)分析驼峰航线的作用。

(6分)

 

5.(08北京文综)(36分)某班学生举办“学习历史·话说改革·展望未来”的主题演讲会。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主题发言一:

王安石变法与民生

发言引用了《宋史·王安石传》:

安石曰:

“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

”上以为然,……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

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色好,分为五等。

以地之等,均定税数。

(1)上引材料涉及王安石变法的法令是,。

从关注民生的角度分析推行这些措施的目的。

(4分)

主题发言二: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与近代教育变革

发言引用了梁启超的《变法通议》: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2)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在兴人才、开学校方面有什么共同点?

(4分)结合这一时期的相关史实说明教育变革对中国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

(4分)

主题发言三:

罗斯福新政与社会救济

下面是主题发言的片断:

1929年10月,一片繁荣的美国爆发经济危机,股价狂跌,企业倒闭,失业人数激增。

但政府没有采取积极应对措施。

结果胡佛总统的名字成了贫困的同义词。

1933年,罗斯福总统大刀阔斧的对金融、工业、农业等方面进行改革,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为失业者、儿童、老人、残疾人提供社会救济。

政府推行“以工代赈”,投资兴办田纳西河流域改造等公共工程,雇佣了数百万人,使中下层民众收入提高,新政推动美国经济逐步走出低谷。

(3)请结合上述发言概括罗斯福新政社会救济政策的特点并加以评价(8分)

主题发言四:

世纪伟人邓小平

发言引用了《邓小平文选》中的4个精辟论断:

①“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③“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④“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

”“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

(4)请解读上引②、③、④论断,完成主题发言稿。

(12分)

(提示:

下列划线文字部分是解读示例,请参照示例将答题内容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每个论断的解读都可以从内容或作用中任选其一作答。

要求:

观点正确,内容具体)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邓小平鉴定支持。

这次讨论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关于党的基本路线,

关于“计划”和“市场”的论断。

关于新时期的外交,

总结:

6.(08北京文综)北京奥运火炬接力以“和谐之旅”为主题。

圣火于2008年5月4日开始在国内113个城市传递,既经过了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又经过了星火燎原的革命老区。

北京奥运圣火在江西瑞金→井冈山→南昌传递,这里曾是中国“革命圣火”燎原之地。

图13图14图15

图13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

图14 井冈山会师毛泽东和朱德会见地址

图15 南昌起义指挥部旧址

请将图片按中国革命发展的历程排序(填写图号),并写出与第一图片相对应的历史事件的意义。

排序:

图()→图()→图()(2分)

历史意义:

(6分)

图13:

                                     

图14:

                                     

图15:

 

7.(08重庆文综)(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炀帝)大业八年,天下旱,百姓流亡。

时发四海兵,帝亲征高丽,六军冻馁,死者十八九。

十三年,天下大旱。

时郡县乡邑,悉遣筑城,发南女,无少长,皆就役。

                              ——《隋书》

贞观十一年七月一日,……洛水暴涨,漂六百家余家。

……十三日,诏曰:

“暴雨为灾,大水泛滥,……诸司供进(进奉的财物),悉令减省。

凡所力役,量事停废。

遭水之家,赐帛有差。

……九月,黄河泛滥,……太宗辛白马坂以观之。

——《旧唐书》

材料二 凡有水旱,(清朝统治者)略不可怜恤,坐视其饿莩流离,暴露如莽,……有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

                      ——杨秀清《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十年间,民边迭起,个族人民的起义和暴动达100余次,以广西、广东、湖南三省声势最盛。

                       ——摘编自王文泉《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 1933年5月,国会通过了《联邦救济法》,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

1935年8月通过的《社会保险法》,改变了过去有民间团体自助自救或由慈善团体提供救助的传统,开始了美国的“福利主义”实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与社会矛盾都演变到极其严重的地步。

为了摆脱困境,寻求发展,工党政府采用“福利国家”政策,实施社会改革,可谓顺乎历史潮流的明智选择。

(1)根据材料一,说明灾害发生后隋炀帝,唐太宗对待百姓的态度,(4分)概括唐太宗应对灾害的举措。

(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采取上述态度和举措的原因。

(4分)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与材料三所反映的史实有何内在联系?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在哪些方案中提出了改善百姓生活的办法,各举一条相关内容。

(6分)

(3)根据材料四,说明美英两国社会福利改革各处于什么发展阶段,(2分)归纳美国社会福利改革的主要措施。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措施对当时美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2分)

 

8、(08重庆文综)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宁可主编的《中国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由于长期政局不稳、社会动荡,以及在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决策方面屡有失误,1988年起苏联的经济每况愈下,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

……据苏联国家统计局发表的数字,与1989年相比,1990年苏联国民收入下降4%,国民生产总值下降2%,劳动生产率下降3%,对外贸易额下降6.9%…… 

——周尚文等《苏联兴亡史》

(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6分)

(5)材料三所述时期的苏联是哪位领导人执政?

(2分)根据材料三,概括当时该国的经济状况。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发生剧变和最终解体的内外原因(6分)

(6)中苏改革出现不同结果,对你有何启示?

(2分)

9.(08天津文综)(31分)中外教育史表明,教育内容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论语》曰:

“学而优则仕”。

宋真宗在《劝学诗》中说: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六经:

《易》《诗》《书》《礼》《乐》《春秋》)。

据《明史》记载,明代科举制“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及特点。

(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稍变其试士之法”的表现及产生的影响。

(4分)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起,我国出现一批新式学堂,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军械、行军面阵等课程。

(3)材料二中新式学堂由何者创办?

(2分)从课程内容说明新式学堂在当时所起的作用。

(3分)

材料三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行《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中学堂课程,课时如下:

课程

修身

读经讲经

中国文学

外语

历史

地理

几何代数

植物动物

理化

图画

法制理财

体操

合计

课时

5

45

19

36

11

11

20

8

8

4

3

10

180

(4)与材料一相比,清末中学堂课程内容有哪些特点?

(4分)你怎样评价?

(2分)

材料四德国莱比锡大学建于1409年,初期开设的课程有神学、文科(语言)、法学、医科。

以后逐渐增加,至19世纪开设了数学、天文学、哲学、逻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等几十个科目,并设立了研究院,鼓励科学研究。

德国的其它大学也普遍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由于教育的高度发展,德国创造了19世纪末的奇迹。

(5)依据材料四归纳15至19世纪德国大学课程改革的趋势。

(4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各举一例说明这一趋势对19世纪末的德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6分)

(6)综上,谈谈你对教育变革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

(2分)

10.(08天津文综)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

阅读以下图文材料产,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

战国时,李悝说:

“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4分)

材料二 18至19世纪英国议会通过4763件圈地法案,共圈地269万公顷,1790年前后英国开始使用打谷机,以后使用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粮食总产量1700年为3.175百万夸特,1845年为18.665百万夸特(夸特:

计量单位)。

(2)归纳材料二中18至19世纪英国农业发展的状况。

(3分)并具体分析农业进步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4分)

材料三我国粮食产量1959年3400亿斤,1961年2950亿斤(人均约440斤),1978年6000亿斤,1984年8000亿斤(人均约800斤)。

(3)指出材料三中反映的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的不同状况,(2分)并从经济体制角度说明其原因。

(4分)

(4)综上,指出古今中外促进农业发展的共性因素。

(2分)

11.(08山东文综)(25分)家庭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细胞。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西汉]《札记》。

材料二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

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E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四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社会细胞——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热情,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

——《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1953年)。

(1)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

(4分)

(2)据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什么变化。

(2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

(6分)

(3)据材料三、四,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改革后中国家庭伦理关系有什么新变化。

(4分)

(4)“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曾对中国传统家庭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你如何看待这一观念?

(5分)

12.(08山东文综)(35分)从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经

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

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汉冶萍公司》。

材料二在通商以后的上海,随着大量新事物的涌入,出现了一些新词语,如洋行、洋布、洋油、洋铁、洋火、洋车等。

它们日益流行,戍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语。

--据车长莉《晚清上海的新知识空间》。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的哪些现象?

(4分)“机器之利”显而易见,为什么

“名卿巨公”还“以为非者亦半”,(3分)

(2)材料二中大量带“洋”字的词语,后来在百姓日常用语中逐渐消失,其原因是什么,(4分)

13、(08山东文综)(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

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

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公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

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1)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

(2分)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

(4分)

(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在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

(4分)

14.(08山东文综)(10分)《历史一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12年“清室优待条件”节选

1924年“修正清室优待条件”节选

皇帝尊号仍存不废,以待各外国君主之礼相待;皇帝岁用400万两,由中华民国拨用;皇帝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照常留用;皇帝辞位后,原有私产由中华民国特别保护;原禁卫军归中华民国陆军部编制,额数俸饷特别保护。

即日起永远废除帝号,与国民在法律上同等;每年补助清室家用50万元,另特支200万元,开办平民工厂,收容旗籍贫民;即日移出宫禁,以后得自由选择居住;清室私产归清室完全享有,其一切公产应归政府。

 

(1)南京临时政府内部对是否接受“清室优待条件”有不同意见。

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4分)

(2)概括说明“修正清室优待条件”比“清室优待条件”有哪些进步。

(6分)

15.(08山东文综)(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分别是在两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但国际联盟就普遍性、广泛性来说,远不能与联合国相比。

(1)两大国际组织的建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的什么共同追求?

(重分)两大国际组织建立的基础有何不同?

(4分)

(2)从成员国构成的角度,说明联合国为何更具“普遍性、广泛性”。

(5分)

16.(08宁夏文综)(3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2年,美国国民总产值从1929年的1040亿元下降到410亿元,当年有273万户人家被房东撵走,农民每收一英亩小麦,就要亏一元五角,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烧还合算。

肉价惨跌,一只羊送到市场,运费一元一角,,售价不足一元,这时全国再也没人搞货币兑换了,纽约州一位参议员到首府,自带一周吃的东西……在麦迪逊广场花园拳办“金手套”锦标赛事决赛,门票除五分钱娱乐税必须付现金外,其余可以用任何实物支付,其中有香肠、床垫、帽子、鞋子、大衣,女睡衣。

照相机、玩具、高尔夫球裤、机工工具、涂脚药膏、《圣经(新糟)》等。

——摘编自(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二罗斯福认为,拯救国家的希望在于迅速克服经济崩溃的威胁。

1933年3月6日,他命令所有银行关闭4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

3月9日,国会召开特别会议,并在4小时之内通过紧急银行法.财政部根据紧急银行法采取的迅速行劝,立即恢复了企业界信心。

到4月的第一个星期,货币便有10亿美元以上回流到银行,储藏者已将贵金属送返联邦储备银行,财政部官员则只须发行少量新联邦储备货币。

-一摘编自(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三新政挽救资本主义结构的计划,还有两方面值得注意.首先是1933年6月建立的房主贷款公司。

在这个机构存在的三年之中,它向100万以上的房主共贷款30多亿美元。

其次,为刺激近于停工的房屋建筑业,国会于1934年6月建立联邦住房管理局,发放建筑新房和修理房屋的抵押贷款.运用长期低息贷款,联邦住房管理局对恢复私营住房建筑业起了巨大作用。

在1934年至1940年之间,它发放修理住房贷款合计9.45亿美元,发放建筑新房贷款合计23亿美元,

             ――编自(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四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席卷美国。

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次级抵押贷款是美国部分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方式之一,在借款人无力偿贷而不得不将名下财产抵押的情况下,贷款机构为了规避风险又把抵押品上市转成基金,鉴于住房市场降温,银行利率上升,很多借款人无力履约的局面引发了美国“次贷危机”,造成贷款机构遭受重创,导致大量买入次级抵押贷款衍生出来的证券投资产品的投资基金陷入困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